1. 首页 > 娱乐生活

瓦罐面

瓦罐面以特有的器皿-瓦罐作为其载体,使面的清香始终回旋于瓦罐之内,面条之中,再加上特制的汤料,掀开罐盖,顿时一阵阵香味扑鼻而来,借住小小罐碗,将面条从罐中滑入小碗,再遛进嘴,那一瞬间,奇香无比。

它除了味美,还具有滋补、保健、营养的药膳功能。瓦罐面的制作是以传统药材,配以天然调味品煨汁整日后,再加入手工制作的面条、各种蔬菜、肉类等。瓦罐面“面条”久煮不断,有咬劲,口感滑爽;汤香味扑鼻、鲜美可口,食后回味无穷,还具有口味独特、祛寒降火、滋补养胃等功效。

瓦罐面

按其配菜的不同,主要种类有:三鲜瓦罐面、鱼片瓦罐面、香菇瓦罐面、鳝鱼瓦罐面、肚片瓦罐面、排骨瓦罐面、香肠瓦罐面、鸡块瓦罐面、菌类瓦罐面、牛肉瓦罐面等。价钱大多在10元以下。

找樂:瓦当之兽面纹?——鲜卑人吸收的中亚遗产

名称:兽面纹牌饰

年代:西晋中期

材质:青铜

尺寸:高3.38厘米,宽2.7厘米

该兽面纹牌饰造型可分为上下两部,上部为兽面纹,圆耳,大眼、高颧骨,下部两侧各有两弧状镂空,中间似有一颗类五角图案,中间亦镂空,最下整体内收,但并未封口。该器之兽面风格与凉城小坝子滩窖藏出土的一件“四兽形金佩饰”(1)之兽面纹风格相同,两者无疑为同期遗物。

凉城小坝子滩窖藏共出土13件金银器,其中含三方晋代官印,两银一金,印文分别为“晋乌丸归义侯 、 晋鲜卑归义侯 、 晋鲜卑率善中郎”(2),这三方官印应为西晋(266-316年)政府赐给奉承晋室的鲜卑、乌桓上层贵族之印。另外,金器中还有一件刻有“猗迤金”铭文的四兽形金佩饰,猗迤即拓跋猗迤,生于西晋泰始三年(267年),西晋元康五年(295年)拓跋部首领拓跋禄官分国为三部,以拓跋猗迤始统一部,居代郡之参合陂北(今凉城县境内),西晋永兴二年(305年),猗迤因助司马腾作战而被西晋封为大单于,赐金印紫绶,同年6月24日去世(3),这批金银器很可能为猗迤统帅一部之后的遗物,其年代应在295年至305年左右。故此类兽面风格之流行年代,应与此相近不远,本文论及器物应为西晋中期遗物。

至于该器之造型及纹饰艺术风格,国内有通辽科左中旗出土的“人面形金饰牌”(4)与之相近,二者整体造型、人(兽)面部五官纹饰风格相同、牌饰下部均有五角或六角中空纹饰,年代应相近。关于人面形(纹)金牌饰之年代,《中国金银玻璃珐琅器全集.金银器》中记为北朝(2004),王大方先生也认为属北朝(2005),“金色中国”特展中则标注为东汉(2013),而通辽博物馆则标注为鲜卑,故目前其年代学界尚存分歧不能统一,然无一将其年代定为西晋。

图片不反映实物大小

自东周起,我国北方草原地带逐渐流行起草原风格牌饰(5),牌饰外形基本分为矩形边框和不规则边框两种。东汉(25-220年)初以前,匈奴称霸北方,考古发掘出土之匈奴牌饰动物纹饰丰富,且多为成对出现的带具。

图片不反映实物大小

公元100年前后匈奴陨落,鲜卑继而雄起北方草原,早期鲜卑牌饰风格大体延续匈奴,但纹饰母题大多仅限于鹿纹和马纹,多随葬仅一件,未作为实用带具使用,这与至少发生在东汉晚期之带具革新并日益风行有重要关系(6),因此其功能也逐渐转为代表社会身份、地位之象征。

至魏晋以后早期鲜卑牌饰几乎销声匿迹,考古所获之牌饰如呼和浩特添密梁(7)、甘肃华池县(8)、通辽六家子(9)、凉城小坝子滩(10)出土者,其纹饰皆具虚幻色彩,已脱离鲜卑早期牌饰之纹饰特征(11),可称为鲜卑晚期牌饰。根据目前的考古发掘资料,无论是墓葬或遗址,自北魏统一北方、十六国局面结束(以439年北魏灭北凉为标志)后,北方地区就未再发现草原文化风格牌饰了(12)。

图片不反映实物大小

就此可以结论:自东周源兴的草原风格牌饰,大体可分为匈奴牌饰、鲜卑早期牌饰、鲜卑晚期牌饰三个阶段,分别以东汉初、东汉末为分期点,以十六国时期结束、北魏统一北方为终结,匈奴时期为牌饰之源起并辉煌时期,鲜卑早期牌饰为衰退期,鲜卑晚期牌饰则为尾声。

人物纹牌饰为鲜卑遗存已为学界共识,且其无论造型风格还是纹饰母题已完全脱离鲜卑早期牌饰,属鲜卑晚期牌饰。故其年代上限应为魏晋时期,年代下限,大致在北魏中期以前,结合如上兽面纹牌饰的年代推定,人面纹牌饰的年代很可能在西晋中期前后。

与人面纹饰牌同出的还有一件“人兽纹金牌饰”(13),这件牌饰因其“一人双兽”风格与阿富汗贵霜帝国“黄金之丘”宝藏(25-50年)出土的一件东汉初期“君主与龙”头饰牌之“一人双兽”风格相近而为学界广为关注(14),“一人双兽”母题源于西方,中亚大夏地区(现属阿富汗)为向东亚传播之中继站已为学界共识,宁夏固原北魏冯始公墓(15)出土有“一人二龙”铺首,即为“一人双兽”造型,其纹饰细节上也更接近于人兽纹金牌饰,该铺首之“一人二龙”风格应源自北魏平城影响,“一人二龙”在北魏早中期就已出现在平城墓葬和遗址及云冈石窟,北魏中期平城地区比较流行(16),但此时“一人双兽”已脱离牌饰也非独立母题,而为装饰铺首之纹饰元素,该墓年代为北魏太和十三年,即公元489年(17),属北魏中期,恰恰说明了至晚在北魏早中期之际,“一人双兽”母题仍在流行,但牌饰已退出历史舞台。

至于兽面纹、人面纹牌饰之造型风格,在东哈萨克斯坦贝雷尔(BEREL)一座游牧首领男女合葬之墓(18)似乎找到了源起,阿尔泰山附近的这座大墓编号为11,属巴泽雷克文化,随葬有17匹马并马具,其马具中有一种由“猫科动物头+抽象纹饰”组成的金包木质器物,这件马具尺寸略大于人面形金牌饰,但二者相似之造型风格一目了然,有趣的是,这座墓葬的年代在公元前4世纪早期至公元前3世纪晚期,即战国至秦汉初,此时的北中国,正是匈奴最强盛辉煌的时代。

图片不反映实物大小

兽面纹瓦当起自北魏时期,一直延续使用至明清,千百年来兽面纹瓦当一直为皇家、官僚机构建筑所专断,而关于兽面纹之起源则尚为未知,有学者认为北魏的兽面纹瓦当是从佛教图案狮子演变而来的(19),但瓦当之兽面纹又有神化、虚幻的一面,这些是狮子所不具备的。现阶段大同(平城)所发掘出土的兽面纹瓦当均是北魏平城晚期出土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时期如上文所述,恰好为牌饰纹饰母题向其他物质载体转移的时期,那么是否可以大胆的推测一下——瓦当兽面纹之源起,很可能会有本文论述兽面纹的影子。

图片自《北魏平城瓦当考略》

参考引用:

(1)、(2)、(10)、(13)张景明:《内蒙古凉城县小坝子滩金银器窖藏》

(3)魏收:《魏书》

(4)张景明:《北方草原地区鲜卑金银器造型艺术研究》

(5)潘玲:《矩形动物纹牌饰的相关问题研究》;乔梁:《二克浅墓地出土三鹿纹饰牌的年代》;于俊玉,孙玉铁:《辽宁朝阳袁台子发现汉魏鲜卑牌饰陶范》

(6)本公众号:《好你个天皇》

(7)卜扬武,程玺:《呼和浩特地区鲜卑墓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8)黄晓芬,梁晓青:《甘肃省华池县发现透雕金带饰》

(9)张柏忠:《内蒙古科左中旗六家子鲜卑墓群》

(11)本公众号:《两晋时期鲜卑牌饰艺术风格的异变》

(12)潘玲:《矩形动物纹牌饰的相关问题研究》;乔梁:《二克浅墓地出土三鹿纹饰牌的年代》

(14)《AFGHANISTAN-HIDDEN TREASURES FROM THE NATIONAL MUSEUM,KABUL》;王大方:《“人物双狮纹金饰牌”考》;郭物《一人双兽母题考》

(15)、(16)、(17)倪润安:《光宅中原》

(18)《NOMADS AND NETWORK-THE ANCIENT ART AND CULTURE OF KAZAKHSTAN》

(19)王雁卿:《北魏平城瓦当考略》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与“兴安北族”公微号授权发布

图文由作者提供

天水两兄弟修路挖出距今4000年的瓦罐,他们这个举动……

博物馆

是连接一座城市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而陈列其中的文物

每一件的来历

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近日,《天水地区史前聚落的考古调查与研究》项目组在秦安县安伏镇沟门村进行田野调查时,就遇到了两位将文物无偿捐赠给天水市博物馆的村民。他们表示,这是国家的东西,就应当无偿上交。

本台记者 张静茹:我们现在到达了秦安县安伏镇沟门村,据说在这个村里有两位老人前段时间在自家门口修路时挖出了几件文物。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就去老人家里去了解一下。

沟门村被刘家沟分为南北两个自然村,北侧为阳洼坪遗址,南侧为阴洼坪遗址,现村庄亦属遗址部分。这次进行田野调查的阳洼坪遗址就属于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当调查组在村里咨询遗址情况时,有两位老人说自家在挖地时发现了瓦罐子,并拿了出来。这两位老人一个叫刘具胜,今年80岁。一个叫刘三胜,今年60岁,他们是亲兄弟。据刘三胜老人说,当天是因为要给自家地里修路,家人一起帮忙挖路时发现了埋在土里的两个瓦罐。

村民:大儿子挖破了,然后我就挖。后面又是一个,我就慢慢挖出来了。

秦安县安伏镇沟门村村民 刘三胜:我就端到了家里放下, 孩子用水把上面的泥刷了就放着呢。

对于挖出来的宝贝

两位老人表示,这是国家的东西

应该无偿上交

同时

他们还向考古人员介绍了

平时会在哪些地点出现碎陶片等情况

为项目组的调查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秦安县安伏镇沟门村村民 刘具胜:现在捐(给国家)了,好得很。再没啥,这就是国家的。

两个瓦罐

距今竟有4000年历史

记者 张静茹:我现在是在天水市博物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库房,在我的左边我们可以看一下这三样陶器,就是从秦安县安伏镇带回来的,据工作人员给我们说这三样陶器出自于齐家文化,从外形上来判断主要是用于陪葬用品。它们的这些造型也都是模仿生活当中的用具所制成的。

天水市博物馆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 陈东东:你看它这个器形很小,但它包含的内容很丰富。尤其是它这个口沿的位置,它整体有四个鋬,还有孔,有六个这样穿系孔,很明显这个鋬装饰效果会强一点,这么小,可能实用价值有所退化。这个跟齐家文化所处的时代有一定的关系。

据考古所的工作人员说

两位老人捐赠的陶器器形

基本完整

且有具体出土地点

对他们判断遗址性质有着重要意义

天水市博物馆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 王太职:目前来说我们这个项目正在开展当中,把这个遗址调查完以后,我们把收集来的标本,要做一些整理、研究,然后要出一个成果,把这些东西展示出来给大家。

《天水地区史前聚落的考古调查与研究》田野调查工作是天水市市委组织部设立的人才项目之一,经过半年多的前期准备,于2019年3月11日开始,全面展开田野调查工作。

近几天,项目组在秦安境内葫芦河及其支流流域展开调查,调查的遗址有麦积区石佛镇王家屲遗址,秦安兴国镇王坪村遗址、阳湾里遗址、堡子坪遗址、康坡村遗址、孙蔡村遗址、郭嘉镇寺咀坪遗址等。由于时间和人力的限制,对部分保存状况较好的遗址进行详细踏查和航拍,其他遗址寻找其原始文化层断面、拍照测量记录,并采集标本,为今后的整理研究搜集充分的资料。

天水市博物馆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 裴建陇:像这块是一个古代的房屋的地面遗迹。距今也有5000多年。这就是一个非常珍贵的资料, 这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摸家底。我们要通过这种调查,一步一步知道我们天水到底有多少个古代人类的聚居地。它们的规模有多大?它们的分布有多广?它们的延续年代有多长,这都是一个很重要的信息。

迄今为止

出土或传世的瓦罐数量不在少数

但是以捐赠的形式来到博物馆的

这种行为

值得我们每一个人为止点赞

本台记者:王杰 张静茹 万琳

▶️国歌响起,这个天水娃,敬礼的样子真美!

编审:刘丹

看了南昌这些小吃,就不会只知道炒粉拌粉瓦罐汤了

本地资讯创作者,旅游领域创作者

#南昌美食#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采用最朴素的烹饪方式,高端的小吃也往往最朴素最地道,无需花里胡哨。

出门旅游除了打卡当地的风景名胜,打卡当地的美食对于很多游客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想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就得去品尝当地人从小吃到大的小吃。

对于江西南昌的小吃,最熟悉的莫过于南昌米粉了,凉拌的、炒的还有煮的,不仅方式多种多样,而且口味也多种多样,有牛肉的、牛肚的、牛骨的、肥肠的还有猪耳朵等多种,可以说一年四季每天换着花样吃都吃不腻。

南昌米粉是每一个在外地的南昌游子最牵挂家乡味道。曾经在苏州工作的那几年里,每次回到南昌,一下火车就直扑自己最熟悉的粉面馆,两碗拌粉+一份瓦罐汤是标配。

瓦罐汤同样是南昌人的最爱,一般而言,吃米粉绝不能没有瓦罐汤,喝瓦罐汤绝对不能没有米粉,要不然一点都不过瘾。像我之所以每次点两碗拌粉,就是吃完一碗之后,另一碗就倒点瓦罐汤进去,把拌粉弄成了汤粉,但是味道绝对“绝杀”。

在南昌比较受欢迎的瓦罐汤有鸡蛋肉饼汤、墨鱼肉饼汤、海带排骨汤等等。

当然南昌的地道小吃绝不只有米粉和瓦罐汤,油炸,也是伴随着很多南昌人从小吃到大的。记得读小学的时候,手头的零用钱最多也多不过一块钱,那时的油炸有很多路边摊,基本都是5毛一串,一放学就冲到路边摊来上一串。

有时一串炸面筋,有时一串炸藕片,有时一串炸海带,听着油锅里炸串的“滋滋”声,那是一种享受,炸熟之后,再糊上一层辣椒蘸料,又香又辣,实在回味无穷,幸福感满满。

长大之后,这种路边摊基本都消失了,好在油炸店还是有不少,味道还是童年的味道,但童年的那种幸福感再找不回了。

都知道江西人爱吃辣,但也绝不排斥其他口味。江浙沪喜爱的甜味,在南昌小吃中一样有,白糖糕就是很多南昌人早餐的标配之一。

白糖糕甜而不腻,表酥内嫩,而且爽口弹牙。有时候早起嗦粉喝汤太费时间,要赶着去上班,就买上两个白糖糕边走边吃,还省事了不少。

说起生煎,可能大都会想起上海的小杨生煎,苏州的哑巴生煎等,在南昌其实也有不少受欢迎的生煎店,一样是皮薄馅多,一样是汤汁饱满。

有时候一份拌粉不够吃,再来上半份生煎,马上肚子就撑着了,吃得多,不重样,关键还价格实惠,十几二十块钱就饱了一餐。

在南昌除了本地小吃之外,还有不少受到当地人喜欢的外来美食,这家抚州金溪县的筒子骨粉,这一年来虽然从10块钱涨到了15块,但依旧阻止不了吃货对它的喜爱,一边啃肉,一边嗦粉,是不是感觉特别豪放?

吃筒子骨粉就别顾优雅不优雅了,用手拿着吃就是,用筷子夹要是没夹好还得溅一身汤汁。

米粉不止在江西出名,湖南米粉也一样毫不逊色,而湖南常德的米粉就在江西打开了市场。在南昌就有不少“湖南特色牛肉粉面”馆,在自家楼下不远的地方就有一家,从07年第一次吃,吃到现在,吃到店老板闺女都生了2胎了。

在这家店经常是牛肉粉、牛肉面、牛肚粉、牛肚面换着吃,再加个虎皮蛋,辣得过瘾,嗦得痛快。

在南昌读大学的你是否经常在学校周边的小吃街看到一辆小推车卖着凉皮凉面?读书那会有时吃腻了食堂的饭菜,就会跑到学校外面打包一份凉皮一份凉面,那时凉皮凉面很便宜,一份才2块5,分量还足足的。

如今的凉皮凉面涨价忒猛,但有时实在忍不住还会去嗦它一碗,不过现在两份已经吃不起了,那就再来一个肉夹馍。

在南昌,正宗地道的小吃,往往都在那些不起眼的小巷里,比较有意思的是,那些老字号的小吃店,规模都不大而且环境也不咋地,因为老板都忙得没时间去装修,但也就是这样的小吃店往往更受到吃货的喜爱。

那么在南昌有哪些小吃是一直都吃不腻的呢?有哪些小吃店是你经常去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也让外地朋友看到那些真正不错的地方。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5746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