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六角井

六角井,最后的老城南 。

六角井

老巷子里的风,

永远不急不缓地吹着,

高高的围墙,雕花的屋檐,

岁月和风雨磨损了当年的风光,

巷子里的老房子保存着历史的痕迹,

却坐落在被遗忘的路口。

这条僻静的城南老巷位于中华门西,东起中华门广场,西至陈家牌坊。传始建于明代,旧有一井,井栏六角,故得此名。

向居民们打听六角井,无人不知。

它位于六角井32号对面,在巷子的西头,离陈家牌坊不远。井并不在路边,而是凹在两栋房子之间,在这条狭窄的街巷中,显得非常不起眼。

这口井看上去年代已久,向里一望,井很深,还留存的些许水浑浊不堪。

然而细心的人不难发现,仔细数一数,六角井怎么有八个角呢?

“六角井就是以这个井命名的。”热心的居民会这样告诉你。“井栏早就换过了,原来是六角的,不过井的位置一直在这里。”井栏可能是民国以前就换过了,所以他们都没见过原貌。

“早些年还用这口井呢,一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井被污染了才不用了。”老年居民们对这口井都很有感情。而对年幼的孩子们来说,这口井是一处禁地,因为大人们怕孩子掉下去都不让他们靠近。

六角井巷看似小却一点也不小,有趣的是巷子中横七竖八藏着若干细长小巷,都叫六角井。

说实话,巷子给人的感觉是极其沧桑的。因年代久远,这里墙壁斑驳,房屋破烂。

虽说明知道是老巷,但面对破烂不堪、拥挤局促、密密麻麻的民居,还是一次次惊秫与震撼。

然而与巷子外面的那些霓虹高楼相比,这里有的是不可复制的旧时记忆。

阳光照射在悠长的石板路上,空气中随处弥漫着安静详和的因子。

老人在认真地打扫着家门口的巷子,我小心翼翼的走着,生怕惊动了这份小美好。

院子里的女主人小心翼翼地为自家狗狗修剪着毛发,狗狗很是听话,十分配合。

精致的鸟笼与斑驳的墙壁摆在一起,衬托得老巷子倍有韵味。

这里依旧保留着过去的民俗风情,用铁丝线晾晒的衣服被子在这里随处可见。

吃饱喝足的小狗在家门口惬意地酝酿着睡意。

巷子里的时光似乎与外面的喧嚣世界是隔绝开来的,一切都看似那么的简单美好.....

巷子里的人想出去,巷子外的人想进去,

我想这就是老巷子的魅力所在吧。

如今这里大部分的老房子已被拆得荡然无存了,

但老巷子依旧是这座城市的心,

里面包裹着巷子外所触摸不到的温暖。

我默默无语地走开,

心里很为打搅了它的清静而惴惴不安。

好特别!惠州平海现“最美六角古井”!

南都讯 记者黎秀敏 实习生林晓慧 惠州市平海古城历史悠久,迄今已发现了不少古井,2020年年末,平海镇东市街在修建路面时,又发掘出一口古井,井呈六角形,用料讲究,做工精美,形制独特,被当地居民誉为“平海最美古井”。

六角古井坐落于旧时平海古城商贸最繁盛的街区,离当时的广行会馆遗址仅数十步远,并与老商贸街相通。据了解,从井的形制和有关史料考证得知,此六角古井挖建于清乾隆年间,由药材富商何氏挖建。

平海镇上中村打铁街

离开古井,沿着东市街前行数十步,便是广行会馆遗址。数百年时光流逝,广行会馆也褪去了昔日的华丽。当时的广行会馆坐落于平海古商贸区域最繁华的地段,据《平海镇志》记载,明清时期,平海在“盐引”“商屯”的驱动下,商贸活跃,集市兴盛。随着平海口岸开放经商,各地商贾涌入,并以同乡同业为纽带成立商会组织,广行会馆便是当时平海有名的三大商会之一。

六角古井

据居住在东市街附近的老人回忆,六角古井所在位置原是一名清代富商住宅,原来有两口,另一口井如今已被覆盖在现代民房之下。

综合相关史料和口述资料可知,古井由清代大药材商何氏挖建,位于其住宅后院作私井使用。何氏经营的药材商铺名为“仁寿堂”,在当时十分有名,主要从香港等地购入药材类商品,再通过批发零售销往广东各地。

随着六角古井的复现,社会各界的目光再次落在平海古城文化和广行会馆遗址的保护利用上。平海镇党委书记方洪军表示,平海将结合惠州打造粤港澳滨海旅游长廊及惠东“向海图强、逐梦深蓝”的构想,针对现有的古城文旅资源及平海特有的滨海民俗文化传承,规划修复广行会馆遗址博物馆,进一步丰富滨海旅游资源,着力打造高端旅游文化亮点,擦亮惠东滨海文化旅游名片。据悉,平海镇政府正规划将广行会馆遗址修建为博物馆。

高山流水遇知音——寻踪南城十里铺六角井侧记

六角井的水,

大坟头的鬼。

西山头的风,

香积寺的钟。

在黄岩南城十里铺,一直流传着四句话,成为当地的风物志记忆,诉说着历史的年轮。其实,六角井、大坟头、西山头、香积寺,这四个小地名烙印在历代十里铺人的脑海里。既是地域特征的再现,也是当地风俗的流传。

我第一次听到这四句话,是在嘉兴文化培训的一个傍晚,那是一个夕阳西下的傍晚,晚霞映红了西天,夕阳的余晖洒在嘉兴街巷的路面上。我和黄岩历史协会会长张永生老师一行,漫步在晚归的人群当中,两人谈天说地,相聚甚欢。张老师不经意间问我,黄岩南城十里铺六角井知道吧。我点头并轻声说着只是耳闻过,他笑呵呵的说十里铺坊间流传着四句话很有名,你回去可以写篇散记。随即他信口告诉我文首的四句话,讲述起来朗朗上口,听上去倒是很有兴味。

于是,我打开手机备忘录,即刻存了起来。他接着告诉我六角井至今还在,很有历史年代感,以前许多十里铺人喝这口井的井水。至于香积寺的钟,是指香积寺余音绕梁的钟声,因为历史上台温古驿道上有座古寺,占地十几亩,寺庙内有一口钟,每天早晨和傍晚晨钟暮鼓,成了许多老人的美好回忆,他曾在《黄岩地名文化撷英》一书中有过介绍。

当我那天讲述完之后,回到工作的地方南城十里铺,仍然意犹未尽。昨天,因为和一个朋友偶尔聊起六角井的水,西山头的风,使得我对这些地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到实地探访,尤其是保存完好的六角井,着实让我开了眼界。当十里铺村阿亮载着我停下车子的刹那,呈现在我眼帘的是一口古香古色的围井,四边用石条围起正方形的石幔正中,是一口直径2米左右的六角井。石幔的造型颇为别致,石柱栏按照古代九宫格的排列,均匀摆放,石柱栏上早已长满青苔,留下年代的印记。

从东往西入井围正中,是一处留空,提水的村人可以直接步入井延,这种人性化的造型设计,足可显示出这口古井的气派和工艺的精良。我蹲下身子细细端详莲花石柱,精美的线条,朴实的造型,厚重而富有质感的石花,给人以美的享受。这些石制工艺品让我联想到沈岙青龙桥、西建河上的三洞桥的石柱栏,应该属于同一时代的匠人精心之作。石井的水平面很高,虽然井口已经改成六角水泥井沿,但迎面而来泛着历史的光芒。

尽管井口的苔藓挡住了大石条、石块模样,然而雄浑当中不乏典雅的造型,仍然能让人啧啧不已地发出由衷惊叹。这座历史古迹得以比较完整保存下来,令人欣慰。清冽的井水中,有一群鱼儿游过,让我想起故乡的古井。我不知道六角井的井水,是不是也如我记忆中老家的井水,甘甜清冽,而且夏天时可以放几个西瓜在井水中,在暑气的傍晚一家人切开凉凉的西瓜,一家人喜笑颜开,其乐融融。我相信,在曾经的时光里,这里一定有许多人,留下了光阴的故事。

六角井,现在成了十里铺的一个自然村的方位地名,并且路以井名,有了六角井路。其实,在我的理解当中,它的存在更是十里梅关的历史文化符号,抑或是一座标志性历史文物保护古迹。

南官河畔、十里早春;方山脚下、古井遗立。当我们走过十里梅关,想起有这么一口古井,带着美好的想象,踏上人生的旅程,也是一大乐事。此时,让我情不自禁想起晨练书法《滕王阁序》中的一句话“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十里铺东边雄峙的方山,和方山脚下古朴的六角井井水,在黄城南大门奏响了一首深情的歌谣——高山流水遇知音。

作者:集雅轩

来源:橘传媒APP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5661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