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宋武帝刘裕初宁陵石刻

宋武帝刘裕初宁陵,在南京东郊麒麟门江宁县的麒麟铺村。

宋武帝刘裕初宁陵石刻

刘裕,字德舆,彭城绥舆里人,出身于破落士族。东晋初年,刘裕家从彭城(徐州)避难迁居京口(今镇江)。永初元年(420),夺取东晋司马德文帝位,在位三年。永初三年五月死,时年60岁。七月,葬丹阳郡建康县蒋山(今南京钟山)初宁陵。

刘裕陵前现存石兽二,东天禄,西麒麟,1956年9月曾加整修。天禄原来倒在水塘边,胸、腹部剥蚀严重,缺四肢,股残尾断。麒麟原立于民房墙角,顶颚残缺,腰四肢均有裂纹,部分陷在土中。整修时,将天禄向左前方迁23.4米,因其四肢均残,添做四个石墩,将天禄放置在上面。整修后的天禄高3米(连石墩子),身长3米,宽1.2米,西边的麒麟向西动2.63米,再向后移2.23米。因它的体形太大(重约12.5吨),仅一条腿完整,三条腿断裂,为减轻腿部的负重,做了一个活动石墩,垫在石兽的腹下。麒麟长3米,高2.75米,座宽1.2米,尾缺,后臀部裂。

整修后的天禄、麒麟按原来方向放置,相距23.4米,雄踞公路两旁。二石兽环目张口,舌尖上翘,牙齿排列整齐,唇角有巨牙,前牙四,两旁齿各三,额毛做六缕下垂胸际,两翼刻鳞翅纹,作振奋欲飞之势,遍体毛如云钩.浮雕精致,别具风格。

宁波东钱湖南宋石刻公园石刻艺术巡礼之一

宁波东钱湖南宋石刻公园

石刻艺术巡礼之一

黄梅山麓的南宋石刻公园占地6.64公顷,由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斥资3000多万建造完成。位于东钱湖上水村与横街村交界处,现园内设有陈列室、瞻仰之道、百代师表、吉祥之道、历史沧桑、南宋衣冠、史渐墓道、闾陌气节等多个景点。其中室外陈列瞻道是一条纪念坛与主题雕刻构成的长廊,以1126年宋金“江南十八战”首战的“明州保卫战”历史事件为背景。南宋石刻公园保存有各代石刻200多件。已于2001被列为国家级文保单位。

在中国石刻史上,南宋时期神道石刻资料较少,东钱湖南宋石刻在规模、数量、艺术水准、分布集中、保存完好等诸方面难有其匹。自宋代以来,鄞县世家大族迭兴。他们在东钱湖畔群山之地觅墓地、建家庙。所遗存石雕中,数量最多的是墓前石刻造像。初步统计,分布在上水、下水、韩岭、横街、福泉山等地的墓道石雕共30余处,计180余件,所遗存石雕中,数量最多的是墓前石刻造像。其中以上水村下庄黄梅山下南宋丞相史嵩之祖父史渐墓前的石刻造像最为完整,文臣武将虎马石兽俩俩相对,艺术精湛。

也是南宋重要的史家名门望族史浩、史弥远、史嵩之三位宰相以及郑清之宰相墓园所在。他们的政治生涯几乎涵盖了南宋九代中最重要的高、孝、光、宁、理五个时代。而南宋石刻公园是以史嵩之祖父史渐墓道为基础,并收集了散落在东钱湖及周边地区民间的石刻石像建成。

本系列巡礼之一,主要刊发在陈列室院内及室内部分石刻陈列。

那天下了不小的雨,照相机镜头都被淋湿了,有些地方拍得有些糊,请大家谅解。但是雨水也造成了石刻纹路细节上的湿拍效果:)。

石武将

高3.3米,是公园内第二高的石像,曾矗立于史弥远母亲周氏的墓前。

陈列室内石刻

魅力永存的人文资源--宁武的石窟 ,寺, 石刻3

“紫塞 长城”摩崖题刻

位于宁武县涔山乡沤泥湾村南约1000 米处岩石上,竖刻“紫塞长城”四个隐形楷体大字,每字径约0.6米。题首竖文阴刻小字“张凤翊”,落款竖文“大明正德”小字风化难辨,经考证为明正德七年(1512年)兵备张凤翊所题。1985 年,宁武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紫塞 长城 全景

紫塞 长城 特写

北屯石窟

位于宁武县化北屯乡北屯村南的砂岩上,为元代石刻。现存两窟,1号窑坐西向东,窟门为长方形,门两侧雕佛龛佛像。窟内呈长方形,深1.3米,宽1米,高1.5米,穹隆顶,内雕石佛,佛像头被毁。2号窟坐北朝南,窟门为圆拱形,窟内平面呈方形,内供佛像。1985 年,宁武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窟全景

1号窑

2号窑

岔上石雕

位于宁武县涔山乡岔上村村民院内,石质碑碣,为明代所刻。现存碑碣两通,长1.32米,宽.0.63米, 厚0.19米。一通面朝上嵌入檐台,另-通面朝下嵌入檐台。碑碣面有上下两幅浮雕人物画像。上幅画面:大树、山、象、一老人和一中年人:下幅画面:武松打虎图。石雕原为一套四块,分别雕有“梅树人物”“抓鱼拜寿”和“抱竹人物”等图案,现仅存两块。

禅房山摩崖石刻

位于宁武县阳方口镇贾家窑村北两公里处禅房山老君庙遗址。在老君庙遗址附近的一块长方形石壁之上,长约1米,宽约0.5米。一座无名天然石洞的石壁上,有一幅摩崖石刻,文字不全,但落款清晰,凿刻时代为明代。字体为阳刻行楷竖式,有文字12行,每行12字,共80字,内容有“惠安刘普贤化缘修造观....重修功德”等字样,落款为“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九月吉日”,为宁武境内发现唯一采用阳刻方式的古摩崖石刻。

禅房山石洞寺,洞中存有北魏时雕刻的石佛。至东魏,现存“武定六年(548)七月九日敬造”(阳刻)的石刻佛像,阴正中雕刻菩萨像,两侧为胁侍菩萨。

大石湾石狮

位于宁武县薛家洼乡大石湾村。现存石狮一对,通高1.03米,均呈蹲坐式,青石质。石狮上身雕有铃铛,置于一长4.56米、宽4米、高2.1米的青石台上。据石狮青石台座石刻题记,为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遗物。

石狮底座题记

石狮一对

来回600多公里,感受齐明帝萧鸾兴安陵石刻

作者 | 岁寒三友次第来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感谢遇见# 【 齐明帝萧鸾兴安陵石刻】江苏丹阳号称 “北有十三陵,南有十二陵”。丹阳南朝(420年—589年)陵墓石刻距今1500年左右,形体硕大、雕刻精美,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上承东晋,下启隋朝, 与北方的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一道,代表了南北朝时期中国石雕艺术的最高水平。

国庆中秋双节,近距离飙车一趟,当天来回600多公里,去感受感受。

齐明帝萧鸾兴安陵位于丹阳荆林三城巷北。

齐明帝萧鸾是萧道生的儿子,齐高祖 萧道成的侄子。建武五年(498年)7月卒,葬于兴安陵,是南朝齐明帝萧鸾与敬皇后合葬陵。

陵东向,已平。陵前存有石兽一对,南为麒麟,北为天禄。两兽间,隔有一道小河沟。天禄残存部分前驱。麒麟四足全失,独角已残,身长3.02米,残高2.70米,颈高1.35米,腰围2.78米;兽身雄健,颈项短肥,头上昂,颌下有垂胸长须,大翼由4小翼组成其形与胸前长毛浑然一体,由头至尾调饰为连珠,口角有齿状茸毛。

1957年南兽麒麟扶正入座。1982年冬将天禄残躯部分从深埋的地下发掘出来向东北方向平行移动12.5米,安放在混凝土基座上。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5650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