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寻根

本期,为大家提供一条文化寻根游线路

寻根

落叶终须归根

我从何处来又将去往何处

一、线路内容:

Day 1:沈耀初美术馆-→明清牌坊街-→书画城

Day 2:太平百叶村竹、藤编-→建华印尼风情园-→湖美村铁枝木偶

特色餐馆:保钦猫仔粥、福合呈牛肉火锅

住宿:明诏大酒店

二、推荐理由:

沈耀初美术馆馆内收藏陈列沈耀初先生各个时期的书画代表作一百二十幅;明清牌坊街有八座明清时期的牌坊,是封建社会科举、封赠制度的活化石。

Day

1

行程

沈耀初美术馆-→明清牌坊街-→书画城

沈耀初美术馆:坐落于南诏镇西北面之中心。坐西朝东,面对宽阔的北门塘,南邻街道,视野开阔,气势恢宏,风景优美。该馆由本邑旅台国画大师沈耀初先生生前出资兴建,聘请叶荣嘉、杨英风等海峡两岸着名设计师联合设计,由名工巧匠精心施工,占地面积二千八百平方米,建筑面积一千八百平方米。主楼四层,是一座具有民族风格和现代特色相结合的园林式建筑,大方壮观。

线路主要景点:沈耀初美术馆:具有民族风格和现代特色相结合的园林式建筑,沈耀初先生各个时期的书画代表作一百二十幅;沈耀初先生生平史料和有关文物。

明清牌坊街:街上站立的八座明清时期的牌坊,融建筑、雕刻、书法、诗词等多种艺术技巧,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是封建社会科举、封赠制度的活化石。

线路主要景点:八座明清时期的牌坊;三十多处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和众多时代不一的老民居。

书画城:现有书画店面80间,并拥有一个500平方米的大型书画展厅。交易中心以书香门第的格调,点缀出与之相配套的书画艺术区、装裱装饰区、文化产品展示区、精美工艺陈列区、书画艺术培训区等,构成风格独特的书画商业群落。商业街中的书画展示长廊,处处充满人文气息,更显诏安翰墨飘香的风骨。

线路主要景点:诏安书画之乡作品展示;书画相关的用品一条街。

Day

2

行程

太平百叶村竹、藤编-→建华印尼风情园-→湖美村铁枝木偶

白叶村生产的竹编、藤编产品,造型多样,经久耐用,既有生活器具,又有工艺美术品,并不断根据市场的变化和需求不断调整生产工艺,仿藤编、仿竹编也成为重要的产品之一。目前,白叶村从事竹编、藤编手工加工和销售的有1500多人,产品远销广东等地,并出口到国外。

线路主要景点:太平百叶村竹、藤编:生产的竹编、藤编基地;产生活器具品展示;工艺美术品展示。

建华印尼民俗风情园以印尼民俗风情文化为特色,园区内有印尼建筑、健身休闲步道、300亩标准节水灌溉园、咖啡育苗场印尼特色小吃馆、印尼特色经济作物、咖啡休闲屋、水上乐园、休闲山庄、展览馆、环村路景观、美丽和谐的自然生态景观等。

线路主要景点:印尼建筑、咖啡休闲屋、咖啡育苗场、经济作物、特色小吃馆;健身休闲步道。

诏安不仅是“书画艺术之乡”还是“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艺术氛围浓厚,其中的铁枝木偶,又称 “铁线戏”,与提线木偶、布袋木偶并称“福建木偶三绝”,起源于潮州纸影戏,于清道光、咸丰年间传入诏安。现在的铁枝木偶多为桐木雕塑,人偶身高30多厘米,演出时用三根铁枝管套上铁枝操纵的木偶表演,加以潮剧或广东汉剧为伴唱,身段和手势特别灵活细致。

近几年来,政府对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予了很大的重视和扶持。2008年,诏安白洋乡湖美村怡梨香木偶剧团的铁枝木偶被确认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0年8月,怡梨香铁枝木偶剧团团长吴崇耀被评为福建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这期我们文化寻根游

那下期我们会去哪里呢?

请继续关注我们平台的推文哟~

[寻根炎帝 梦回高平]寻根问祖羊头山 炎帝故里醉乡音 寻根

让世人都知道炎帝故里在高平——炎帝足迹系列遗迹遗址参观纪实

■ 本报记者 李健

几名台湾游客在羊头山合影留念。

台湾游客兴致勃勃听导游讲解。

游客来到了炎帝寝宫。

游客们来到了炎帝宗庙。

游客在院内稍作休息。

当地村民热烈欢迎台湾同胞。

游客们在炎帝中庙游览。

作为此次“寻根炎帝 梦回高平”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文化旅游招商系列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丙申吉日 寻根炎帝”——炎帝足迹系列遗迹遗址参观10日已经拉开帷幕。

5月10日和11日两天,不少台湾同胞沿着羊头山-炎帝行宫-炎帝寝宫-炎帝中庙游览了一番,在了解炎帝文化之后,不少人不禁感慨,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物、文化遗址完整的炎帝故里,应该好好地宣扬出去,让世人都知道炎帝故里在高平。

遗址遗迹众多,震撼了台湾同胞

5月11日,山西高平,距离羊头山景区还有一段车程。

50多名台湾同胞里,年龄最大的已经70多岁了,尽管昨天才从台湾舟车劳顿了一天到达晋城,但紧张的日程并没有让他们觉得累,一车人依然兴致勃勃地听导游讲解着关于炎帝在羊头山的故事,以及高平当地的人文习俗。

一个多小时后,终于到了羊头山,当天气温高达30度,炎炎烈日,烤得人口干舌燥。台胞们一下车,立刻就被羊头山广场上的炎帝塑像所吸引。“这是我们第一次见到炎帝的塑像。”台湾同胞曾国湧兴奋地说。一行人分成2队,到炎帝塑像前虔诚膜拜。然后一步一步走上山,从神农城遗址,到神农井、神农泉,炎帝高庙。一圈儿下来,没一个人喊累,相反,每一个人脸上都写满了兴奋和虔诚。

“这次来高平真值了,这么多的遗址遗迹,证明神农炎帝曾在这里做出了伟大的功绩,被后人所敬仰。”一位台湾同胞对记者说。从炎帝行宫到炎帝寝宫再到炎帝中庙,一个个精雕细琢的木雕图案,让大家赞叹不已;一块块碑文上记载着炎帝曾经的足迹,这些古老的华夏文明,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位台湾同胞。

高平人的热情,温暖了台湾同胞

下午的行程是炎帝行宫,炎帝行宫位于神农镇故关村村南。远远地车子开过去,竟然有很多人早早站在路边迎接,他们微笑着自发地为台湾同胞鼓掌,欢迎他们到故关村来。

台湾同胞见此,也露出笑脸,向村民挥着手,有几位台湾同胞还走进村民中间,感谢他们的迎接。由于炎帝行宫内较小,这里的行程很短暂,参观结束后,台湾同胞们乘车离去时,村子里的人鼓掌欢送。“高平人实在是太热情了,真的感谢他们能这样温暖地接待我们。”回到大巴上,大家已经被村民们的热情所感动。

到了炎帝寝宫和炎帝中庙时,这里的村民显得更多,但都很有礼貌地站在一侧鼓掌欢迎。参观途中,偶尔有没有跟上导游的游客,村民自发地上前为其讲解炎帝的历史和文化。临走之时,有几位台湾同胞恋恋不舍,将自己随身携带的一些台湾特产拿了出来,送给了几位村民。上车后,车上的台湾同胞与车外的村民们挥手告别,双方眉眼间满满都是笑意与温情。

“我去过湖南的炎帝陵,今年又来到了高平,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这里的古迹。”台湾同胞蔡璧如对记者说,作为炎黄子孙,对于炎帝她有一份很虔诚的心。“这一趟(来高平)真是太值了!”蔡璧如说。

“炎帝故里醉乡音”点燃浓浓两岸情

5朵“梅花”8朵“杏花”竞相献艺

“炎帝故里醉乡音”专场晚会在市歌舞剧院琚颐睦剧场举行。

火爆热烈的上党八音会表演。

本报讯 (记者史娇星)山水一脉承,浓浓两岸情。5月14日晚,“炎帝故里醉乡音”专场晚会在市歌舞剧院琚颐睦剧场举行。晚会上,5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和8位山西省“杏花奖”得主联袂登台献唱,群星闪耀,梅杏争艳。百余名专家嘉宾、台湾同胞,欣赏了这场艺术盛会。

一阵阵的锣鼓、唢呐声响起,铿锵有力的敲打节奏动人心魄……伴随着八音会表演的开始,晚会大幕徐徐拉开。演奏者们手中的锣、钗等乐器上下翻动金光闪烁,他们随着乐曲或坐或站或跳,不时将手中的乐器抛向高空,随后又稳稳接在手中,火爆热烈的表演让观众眼花缭乱。随后,5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张保平、吴国华、张爱珍、陈素琴、杜建萍和山西省“杏花奖”8位得主成静云、陈树涛、王淑琴、王爱果、李丹、邱亚萍、郑俊强、赵德红相继登场,为观众献上了《大登殿》、《打金枝》、《千秋长平》、《梁红玉》等经典剧目的选段。“梅花”“杏花”倾情出演,把上党梆子的声腔艺术和“唱念做打”发挥到了极致。剧情扣人心弦、故事感人至深,场面恢弘,舞美华丽。精彩的表演,让台湾同胞领略到了我市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晋城的地方戏曲太棒了,让人听得很过瘾。”一名台湾同胞对记者说。晚会结束,大家直呼意犹未尽。

记者了解到,“炎帝故里醉乡音”专场晚会共七个节目,萃取了最具晋城地域文化特色的上党八音会、上党梆子、上党二黄、高平鼓书、上党鼓乐等精华曲目,由晋城市群艺馆太行风八音艺术团、市上党戏剧研究院、市上党梆子剧院有限公司、高平市科兴文艺演出有限公司联袂演出。

“千古传唱 上党宫调”高平市上党梆子精品演出14日举行

《长平绣娘》唱“醉”了台湾游客

《长平绣娘》演出现场。

主演杜建萍的精彩演出让台湾同胞如痴如醉。

本报讯 (记者李健)“南有苏绣四海扬,北有长平美绣娘;巧手绣出情和义,感天动地德馨香。”5月14日下午,来自台湾的1000多名游客走进高平市第一中学,一同观看了“千古传唱、上党宫调”高平市上党梆子精品演出——《长平绣娘》。“梅花奖”得主杜建平的精彩演出,让1000多名台湾同胞听得如痴如醉,纷纷拍手称赞。

“我们平时很少听这种地方戏剧,今天来这里观看,没想到别有一番韵味,晋城的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在高平一中会堂,台湾同胞钟先生一边看,一边对上党梆子竖起了大拇指。上党梆子是上党戏的代表剧种,成形于明末清初时期,至今已有三百余年,是山西四大梆子之一,流行于晋城、长治等地。《长平绣娘》是上党梆子新编古装剧,以展示高平刺绣文化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背景,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以平实纯朴的叙事手法、人物感情的细腻刻画为依托,讲述了一贫家绣女拾婴、护婴、抚婴,含辛茹苦、忍辱蒙羞18年的感人故事,塑造了一位正直、善良、执著,不问功利、不图回报、富有大爱的普通女子形象,全剧充满着真、善、美的正能量和现实教育意义,被誉为“最动人梆子剧”。

该剧通过结构故事,连缀情节,说明背景,引发冲突,形象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又巧妙地将“高平刺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其中,既富有新意,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堪称上党梆子戏剧的上乘之作。去年,凭借《长平绣娘》,主演杜建萍获得了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演出中,每到精彩之处,台湾同胞们都会回报最热烈的掌声,从每一句唱腔里体味着上党梆子撼人心魄、催人泪下的艺术魅力。演出结束后,掌声、喝彩声在高平一中会堂内回荡,大家久久不愿离去,纷纷为演员们的精彩表演鼓掌叫好。(本版图片由焦宇、高云 摄)

寻邑学文化之根,做崇德尚文之人 ——记常熟市实验小学“邑学文化寻根”活动 寻根

(图/文 德育处)

为了做好“邑学文化”“实小精神”的传承,11月17日上午,实验小学举行了六年级校庆月“邑学文化寻根”系列活动。在六(7)班同学们的真诚倡议下,本次活动得到了100多位师生家长的积极参与。

秋日的清晨带着些许凉意,但师生家长们个个满怀着激动的心情,早早地来到了邑学馆前。同学们首先参观了邑学馆,了解实小的文化。

走进邑学馆

在邵慧副校长的一番讲话后,泮池边便响起了师生合唱的实小校歌《小小青松在成长》。随后,在邵校长和端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整齐有序地走过泮桥,开始了“邑学文化寻根”的文庙徒步活动。

我们从位于华山路的实小新校出发,历经淮河路——李闸路——环城路——通江路——河东街。沿途,我们的家长义工朋友们自觉地在人行道的最外边“筑”起了一道防护墙。从新路到老道,我们仿佛经历了一场时空的穿梭,深刻地感受了常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也体会到了实验小学这座百年老校“崇德尚文,厚积薄发”的精神。

我们一起徒步

历经一个半小时,徒步6千米,师生、家长到达了文庙——“邑学文化”的发源之地。在一阵换装过后,便开始了此次寻根活动的仪式活动。

首先,师生们在大成殿前举行隆重的祭孔仪式,由实验小学校长金一民先生、端木老师,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代表陆含章、费家兴同学,向至圣先师孔子敬献花篮!全体肃穆,正衣冠,鞠躬行礼。

然后,实验小学校长金一民校长做了发言。金校长表示,开展“邑学文化寻根”活动,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发扬实小精神,弘扬邑学文化。“寻根”对孩子们来说具有三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寻找学校之根,来到实小诞生的地方,来到我们先贤传道、学长修学的地方,感悟实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二是寻找精神之根,实小原址是在文庙学宫,所以千年文化的浸润让这所学校有了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这也是学校发展和今后持续改革创新的基础;三是寻找发展之根,学校提出‘邑学园:一所留下温暖记忆的学校’的办学愿景,希望全体师生们能够牢记前人教诲,修德修身,严谨治学,在“邑学园”这个园子里快乐学习和工作,成长为精神高贵、知书达理、能力卓越的现代实小人。”

在金校长满怀激情的讲话的感染下,年轻的实小人们踏上高台,吟诵着至圣先师们留下的谆谆教诲——《论语》,邑学娃们书声琅琅,诵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在学习着做人,学习着做事。之后,陆雪芳老师在大成殿前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国学课。

之后,同学们穿过明伦堂到杏坛,过礼门到达邑学泮桥,并在礼门前合影留念。小小讲解员们在文庙的各个区域为大家进行讲解。每位参加活动的师生家长们都领到了一份纪念证书,纪念这次意义非凡的旅程。

我们

在这里

一直以来,徒步都是寻根的一种方式,从实验小学的邑学泮池出发,穿越虞城的大街小巷,步入常熟文庙的邑学泮池,实验小学的师生用脚步架起了时空的桥梁,让新老邑学泮池在大家的心中交相辉映,绽放出时代的光华。一所学校能过走百年,是一代代实小人的努力奋斗,相信新一代的实小人,都能发扬实小精神,弘扬邑学文化,让实验小学的明天更加美好!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5640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