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潮宗街

潮宗街位于五一广场附近,是一条古旧的麻石路,历史悠久,保留完整,而且是长沙城内仅存的四条古麻石街之一。

潮宗街

潮宗街因临城门潮宗门而名,又名草场门正街,东起湘江路,西止黄兴北路(原北正街),是长沙城仅存的4条古麻石街之一,原长511米,今存约400米,宽9米,为旧时最宽的街道。潮宗街有金九活动旧址、真耶稣教会堂、梓园民国旅社及戏台、抗日战争防空设施遗迹、文化书社故址和瞿鸿禨故居原址等历史文化古迹。

景点位置

长沙市开福区

继太平街后又一条仿古商业街?长沙潮宗街将建成,你更想逛哪条

“青石板,旧城墙,月光如水凉。”古街往往承载了历史的记忆,褪色的青瓦,斑驳的红墙,弯弯曲曲的小巷,积满尘埃的角落藏匿着历史的足迹。楠木旧事、九如里广场、金九旧址、永清巷54号筒子楼、瞿鸿禨广场……潮宗街街头,老长沙的风韵气质犹存,并没有被时光抹去。

潮宗街因临城门潮宗门得名,朝宗,即朝拜祖宗之意。因旧时街口聚居许多挑河水卖的脚夫,街头终日淌满河水,“朝”遂演变成“潮”。潮宗街的历史悠久,是中国四大米市之一,也曾是长沙最大的一条米街。

潮宗街靠着百年的历史积淀自然形成的街巷格局是舒适和动人的,清代古朴的木结构建筑、民国精致的西洋建筑、解放初期民族形式的建筑、八十年代实用主义的瓷砖房和筒子楼、千禧年后混乱风格的混凝土房子都是时代留下的印记,都代表了当时的历史和社会背景。

|潮宗街的麻石:

|潮宗街的树:

|潮宗街的市井烟火气: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潮宗街一系列的问题也初见端倪——如交通混乱、文物建筑遭到破坏等,因此对古街区的开发保护必不可少且刻不容缓。潮宗街在2005年曾经做过简单的立面改造,日前长沙市城乡规划局表示,长沙市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已完成编制,现正在该局官方网站进行批后公布。

本次规划的范围北至营盘路,南到中山西路,西至湘江大道,东到黄兴北路,包括《长沙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3-2020)》确定的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和环境协调区,总用地面积为24.78公顷。

★ 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分两期打造

一期范围为潮宗街以南区域(湘江路、黄兴北路、潮宗街以及中山路合围区域),定义为历史风貌区、活力居住区、传统居住区等;二期范围为潮宗街以北区域(湘江路、黄兴北路、潮宗街以及营盘路合围区域),定义为传统风貌区,计划2019年底完成建设。

一期片区将打造楠木旧事、瞿鸿禨广场、九如里广场、博物馆等众多公共空间和景观广场,提供一个适合碰面、交流、散步的积极空间,计划明年底完成一期和二期的有机更新。

★ 北正街将打造成老长沙风味商业街

北正街是上世纪长沙城北最长、最直,也是最繁华的一条大街。作为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重点打造的片区之一,北正街将被打造为老长沙风味的商业街,开福区棚改办副主任吴建军介绍,北正街将于春节前完成建设。

楠木厅片区建设包括楠木旧事示范点等,它是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围绕片区内历史文物、优秀建筑、文化记忆所在处进行节点精心打造,凸显长沙特色的另一个“样本”。楠木厅片区通过截取老长沙的过去为原型,利用街道、建筑、花园等,重现老长沙的生活场景。

距楠木旧事不远的永清巷54号筒子楼,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砖结构房屋的基础上,在外观上“修旧如旧”,对房屋内进行防水等功能的完善,预计将作为轻资产办公或民宿等使用。

★ 目前已拉通29处生活街巷

生活宜居性、历史原真性、文化地域性、风貌完整性、街区活力性等5个原则是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打造的主要原则。

一期新增了32条交通微循环,目前已拉通29处生活街巷,实现了楼间路完全开放为人行公共通道,基本形成窄路密网布局。

针对交通状况混乱,区域内大部分道路人车混行的情况,确定一期的15条主要街巷中,仅潮宗街、福庆街作为机动车通道,其余街巷禁止机动车进入,仅供慢行使用。同时,考虑该街区以慢行交通为主,在街区主干路外围拟定布局3个外围停车场,营造外快内慢的街区生活。

★ 潮宗街会走太平街的老路变成又一个仿古商业街吗?

小编犹记得太平老街更新保护后的风貌,无疑是保留了主街上少数高质量老建筑,再拆掉部分旧建筑重造,修建清代风格的仿古建筑,同时进行招商引资,吸收商业入驻,如今的太平街商业气氛似乎比历史回忆要浓厚很多。

目前看来潮宗街的更新改造是吸取了太平街的经验的,在整体更新的同时更注重“修旧如旧”,保留街区完整的风貌,同时不丢失生活气息,当然在过程肯定会赋予潮宗街新的历史记忆,相信待明年潮宗街建设完成后,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会是一个与太平街截然不同、新鲜且色彩鲜明的历史街区。

长沙潮宗街附近小区:

潮宗御苑

潮宗御苑

在售 1套/在租 5套

中山亭

商住楼

16451元/平

我要看房

北辰三角洲

北辰三角洲

在售 24套/在租 57套

伍家岭

住宅楼

15907元/平

我要看房

复地崑玉国际

复地崑玉国际

在售 1套/在租 5套

兴汉门

商住楼

20609元/平

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明年完工,将建成长沙第二个历史文化街区

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将按照“有机更新”模式打造成开放式街区。图为街区内新增的楠木厅公共空间。 长沙晚报记者 陈焕明 通讯员 谷莎 摄影报道

拆除围墙和违章建筑,打通交通微循环;改造街角空地,为市民和游客增加开放空间……作为长沙第二条历史文化街区,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正在如火如荼建设。该项目是长沙首个开放式街区试点示范建设项目,按照不大拆大建的“有机更新”模式建设,计划于2019年底完成建设,届时市民可以到这里近距离感受长沙“老街范儿”。

定位:按开放式街区打造第二个历史文化街区

根据2012年出台的《长沙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长沙在老城区规划中划定了两大历史文化街区,一个是太平街,另一个便是潮宗街。

去年,长沙市住建委出台《长沙市开放式街区建设导则》。通过调研论证,市住建委最终选取潮宗街作为试点项目,将其作为长沙首批开放式街区试点示范建设项目之一。潮宗街开放式街区的试点范围为北至营盘路、南到中山路、西至湘江路、东到黄兴北路,片区总用地面积24.78公顷。

开福区城乡建设局副总工程师谷莎介绍,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以潮宗街为界限,按南北侧分两期实施:一期范围为潮宗街以南区域(湘江路、黄兴北路、潮宗街以及中山路合围区域),定义历史风貌区、活力居住区、传统居住区等,今年6月正式动工,计划2019年上半年完成建设;二期范围为潮宗街以北区域(湘江路、黄兴北路、潮宗街以及营盘路合围区域),定义为传统风貌区,计划2019年底完工。

“我们坚持有机更新和开放式街区建设的理念,通过对街区路网进行畅通优化,对小区活动广场进行文化塑造,对老旧建筑进行有机改造,使街区留住老长沙城市记忆。”谷莎说。

建设:形成窄路密网布局,新增开放空间

按照开放式街区建设要求,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将如何实现“蝶变”?

记者在正在施工的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看到,不少建筑已被绿网“包裹”,多条街巷正在进行开挖。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项目负责人黄毅胜介绍,针对街区内街巷通畅性较差、“断头巷”较多的现状,项目一期拆除了大量违章建筑和围墙,打通了80多处交通节点,新增32条交通微循环,实现楼间路完全开放为人行公共通道,基本形成窄路密网布局。

据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道路建设中以街道概念取代道路概念,拆除部分围墙,开放公共空间,充分利用建筑前区,打造具有良好步行体验的开放式整体街道。针对区域内大部分道路人车混行的情况,项目确定一期15条主要街巷,仅潮宗街、福庆街作为机动车通道,其余街巷禁止机动车进入,仅供慢行使用。同时,考虑该街区以慢行交通为主,在街区主干道外围拟布局3个停车场,营造外快内慢的街区生活。

街区还打造了时务学堂纪念馆、瞿鸿禨广场、九如里广场等众多公共空间和景观广场,为人们提供一个适合交流、散步的空间。

来源:长沙晚报

潮宗街:长沙请不要将我遗忘

被连升街、福庆街、三贵街、永清巷、九如里、潮宗里、梓园巷、群胜里、楠木厅、水道巷、右局巷包围着的潮宗街,作为核心保护区范围,于2015年5月份,启动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升级。占地面积13.75公顷,除街内的文物保护单位修旧如故之外,所有的棚户区将改造征拆,并于明年年初完成征拆项目。

全长488米,被誉为长沙保存最完整麻石路面的潮宗街,且十分讲究,麻石排列是中间横排、两边竖排。从巷头走到巷尾,内心总会浮现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仿佛瞬间回到了童年里。脚底贴着麻石路的清凉,在树荫底下穿梭,耳边是呼呼的风声,仿佛听见风中荡漾着旧时候米行老板的叫卖声。

(此图来自网络)

雨中穿行在麻石路上,整条老街显得古拙质朴,而居住在这里的老人却不这么认为。下着雨的潮宗街,脚下的麻石路,总覆盖着一层淡淡的青苔,潮湿且滑脚。在以前,湘江河涨大水,江水漫过了老街,居住在这里人们还有一句话来形容它:“嫁女莫嫁潮宗街,天晴下雨穿套鞋。”

“麻石路啊?那就不是原来的麻石路了啦,我听我伢老倌讲,潮宗街的这条麻石路不晓得整修了好多回了。你想想,拖板车的、摩托车的、三轮车的、还有小型货车的在麻石路上跑,路面怎么可能不翻修哩。”

曾经长沙与无锡、芜湖、九江并誉为中国四大米市,潮宗街就是长沙市最大的一条“米街”。

“朝宗,是朝拜祖宗之意。但是潮宗街在旧时,街口聚居着许多挑河水卖的脚夫,那时候的长沙人呷的是江水,用的是井水,终日街头淌满河水,‘朝’便遂演化成‘潮’了。后来这一线都变成了卖米的,因为当年这里是通往湘江的必经之道,还被称为了粮食码头。现在都是外来人口租住的地方,老街的历史魅力一去不复返,现在剩下的是平凡的烟火气息。”

被围墙挡着的居民楼,变了形的窗户,“吱呀吱呀”地晃动着。向上望去,因拆迁还没有搬走的一些原住民,竹竿上挂着衣服与熏好的腊肉。老街里的日子,过得异常缓慢冗长。而坐在楼底下晒太阳的耄耋老人,注视着这条街上的人来人往,也许这条街上发生的故事,就会从他的嘴里缓缓吐露出来。

“70多年的老房子了,掺杂着几代人的情感与记忆。各自家里都是相连相通,细时候几户人家的孩子都像亲兄弟一样,在院子里追追打打,从屁点大的细伢子到长大成人离家去。这条街,有时候像个留守老人,年轻人总是出克了不再回来,无牵无挂;老一辈的总愿意守着自己的家园,念念不舍。”

七八十年代所建筑的房子,简陋且有些破旧,不大的空间里却留下了许多人在此生活过的气息。头顶上的木房子,仿佛瞬间回到了童年里。我还记得细时候去舅妈家玩,也是这种木房子,舅妈总是喊应我们莫在木房子里蹦蹦跳跳,怕房子承受不住晃动而塌陷。没有单独的房间,也没有厕所,我与表妹却在这有些昏暗的房间里玩跳子棋、看动画片,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小时光。

走在老街上,时不时有人们从征拆的房子里走出来,拎着包、拖着拖箱,院子里的人怯怯的望了我们几眼,对旁人的说道:“看,又有人在这里拍摄......”

不愿离去的人们,难舍心中对老街的情感与依赖,这些老街坊、天天关注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话题,即将在一夜之间不见了踪影。人到知天命的年纪,最害怕面对的莫过于“重新开始”这四个字。

其实不用等到拆迁真正扫尾的那天,年轻的群体如同飞鸟,早已离去。老街里能见到的大多数是老人与孩子。

枯萎的爬山虎,只剩下光秃秃的藤蔓覆盖在陈旧的墙壁上,贴满了征收字幕的横幅,空荡荡的房间,破破烂烂,只留下了一堆垃圾。

“老街新建,千万莫搞得跟其他仿古的旅游建筑就好了。洋不洋,土不土的,那就不蛮好看啦。”

而处于改造中的旅游景点“朝宗亭”,贴满了各种卖房、买房的广告,曾在抗日战争时期,为躲避日机轰炸而建的防空洞,堆满了垃圾。此时此刻,很难看出它曾有的历史痕迹。

建于1924年,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的真耶稣教会,大门口几棵光秃秃的法国梧桐树,不知何时挂上了一幅白色塑料布,在寒风里显得格外刺眼。这里仍然有人来此礼拜,屋子里响彻着上帝的赞歌与众生的祷告。只有麻石路对面的文化书社故址,斑驳的石碑,依然耸立且沉默着。

在梓园巷西侧,当年以民国时期的高官政要居住的九栋公馆而命名的“九如里”,曾经的戒备森严,换来了巷子里居民每天的必经之道。

以高楼大厦为背景,九如里显得更加古朴,它经历了战争的磨难、文夕大火的考验、日军飞机的轰炸,仍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哺养了一代又一代人。

从梓园巷转了一圈出来,走进旁边楠木厅的金九活动旧址,深藏在街巷围栏中的三层小楼,曾是韩国“国父”金九先生在长沙避难的居所,也是朝鲜革命党本部和韩国光复战线三党合一会场驻所。即便周围已被拆得稀烂的,也无法阻挡韩国旅客在这条巷子里进进出出。

巷子深处,幼儿园里的歌声,校园里的学生嬉戏打闹声交织在一块,仿佛孩子们是负责打破老街每天的宁静,他们虽出生在此,却不一定等得到自己长大离家的那一天。

走街串巷,这里有小型菜市场,有商贩推着板车叫卖,这样充满烟火气息的场景,已不知经过了多少年的历史。也许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最大的感受就是生活便捷,猪油下了锅,还来得及去买把小菜。临街炒货铺刚刚出锅的五香瓜子,空气里还漂浮着不知哪家做的烧辣椒的辛辣味。

隐藏在闹市里的老街,出口就是高楼大厦,新与旧的分割离得如此接近。快要征拆的潮宗街,在这些老街里居住的人眼中,它只是一条简简单单生活的大街小巷,而未来的改造升级又将历史深处的记忆,重现在老街历史文化的另一面。这里曾经的生活气息,将是芸芸众生下的时代延续。

逝水如斯,老街随着城市的升级而悄然崛起,一条麻石路从历史的根脉突破出去,一路延伸到文化的舞台。它的风华正茂,汇聚了教堂、戏台、公馆、书社、牌楼、革命、文化、米市,还有异国他乡人在麻石路上来来往往的背影。在长沙,也许我们找不到还能像潮宗街这般内容丰富多彩的老街,让人读得有滋有味。当城市文化的窗口纷纷指向潮宗街时,于是,长沙可能真的会万街朝宗了。

我看见

我看见一道阳光

越过楼顶照耀你的脸

我看见人们对着你笑

人情冷暖 你在笑

天空再暗 你也笑

我看见

我看见一个孩子

低着头走过我窗前

我看见头发悄悄生长

它在生长 她在笑

她在生长 他也笑

我看见

我看见有些人和周围

融合的很和谐

我看见有些人孤独的很明显

除了时间 什么也没有

除了时间 我什么也不缺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5604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