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古代书院

古代书院锦江乃古安仁县县城,古安仁明清时期风正兴学,如玉真书院、锦江书院、见山书院、小儒学、龙门书院、龙溪书院都是历代颇具名气的书院,书香甚浓,吸引了邻县、邻省莘莘学子前来“执经问业”。明大学士桂萼创办的“见山书院”获嘉靖皇帝御笔“清气”和“理义定足”的匾额悬挂中堂,由倪镗之父倪阶创办的锦江书院也得到皇帝的题匾,曾一度与白鹿书院、岳麓书院等江南四大书院齐名。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名躁一时的书院都已成为历史,在古安仁县城锦江现仍留有“龙溪书院”和“龙门书院”的断墙残垣。龙溪书院座落在群山环抱,山清水秀的云盖峰山下,是清朝隆癸未年(1763年)安仁举人李尚宗江浙在就任左堂告老返乡后为族人所建。龙溪书院占地约500平方米,正房一连三进,砖木梁架结构,进深26米,宽23米,高6米,有学舍十余间,大门为牌坊式“八字”门楼建筑,门楼青麻石结构,上下三层,呈塔形,翘起的沟檐,镂空的雕刻与戏曲人物为内容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图案融为一体,展现了古代精美的建筑艺术和高超的建筑水平。清大文学家、戏曲家蒋土铨撰写的《龙溪书院记》给我们勾勒出书院当时的盛况。这座历经240多年在全市乃至全省屈指可数、尚保存完整的古代书院至今风韵依旧,让人怀旧。龙门书院与县考棚位于锦江镇刘家岭,现仅存圣殿与西厢部分建筑,民国时期为余江第一小学所在地,其两石柱仍静静地躺在荒草之中,“龙耀天池一路风云随变化,门游圣城三春桃李荷载培”的石刻楹联记载着龙门书院的昔日辉煌。县考棚在龙门书院东侧,为例贡毛凤腾捐资修建,有考棚两排,宿舍10间,占地200平方米,考试时,考生每人一间,三天内在此写文章作答案,外面上锁,并有人看守和送饭,考生由此跃入龙门,走向仕途。

古代书院

千年学府嶽麓书院,人才辈出的文教圣地,古代四大书院之一

这里是行者老张的旅行和历史研究所。

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另外三大书院是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登封的嵩阳书院以及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在湖南长沙的岳麓山下,风景宜人,环境清幽,始建于公元976年,北宋开宝九年,由时任潭州太守朱洞主持兴建,官府出资。

北宋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当时的皇帝是宋真宗赵恒,他是北宋的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的三儿子,算不上明君,也不是昏君,宋真宗在位二十五年使北宋经济繁荣,他也曾在打了胜仗的情况下却给辽国赔款让地,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潭渊之盟”。赵恒在文学上也留下了一句传诵千古的名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便出自他手。

公元1015年,宋真宗还为岳麓书院御笔题字,就是现在书院大门匾额上的“嶽麓書院”四个字,我们现在通常都是用便于书写的“岳”,其实是不够准确的,“嶽”是一个特定字,专用于我国的五大名山“五嶽”,而岳麓书院所在的岳麓山属于南岳衡山的余脉,所以在古代也是用的“嶽”。

岳麓书院从建立到现在的一千多年里一直都在发挥着学府的作用,清末改为了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目前是湖南大学的历史学院,在这样的千年学府中学习一定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想学不好都难,里面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充满着浓浓的学院风。

历史上岳麓书院也确实培养出了无数英才,就像书院大门的那副楹联所书“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潇湘自古出人才,再加上这样一座历史悠久的学府,走出了多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最著名的比如清末重臣曾国藩、曾国荃兄弟,他们是当时朝廷的肱骨之臣,还有曾强力从沙俄手中为我国收复新疆的左宗棠,他们都是左右历史进程的人才。近代伟人的老师板仓先生杨昌济也曾在岳麓书院求学。

岳麓书院能有如此的成就,也要感谢两位古人,南宋著名的理学大师、教育家朱熹和张栻,朱熹的《书院教条》是书院的办学方向,张栻当时是书院的主教,为书院制定了培养人才的基本大纲,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教育大纲。朱熹曾到岳麓书院和张栻会讲两个月,历史上称为“朱张会讲”,他们二人的名气太大,吸引了大批文人前来听课,“方其盛也,学徒千余人”,“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这两句话概括了当时的盛况,可见文风之盛。

讲堂在书院的中心位置,朱熹还为岳麓书院题写了四个大字“忠、孝、廉、洁”,这四个字的石刻镶嵌在书院讲堂的墙壁上,另外还有清乾隆年间书院的山长(相当于学院院长)正焕为书院题写的四字“校训”:整齐严肃的刻碑。大厅顶部悬挂有两块匾额,分别是最喜欢题字的康熙和乾隆这祖孙二人书写的“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这也是对岳麓书院千百年办学育人的褒奖,虽然他们写的字很一般。

和很多古建筑一样,岳麓书院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曾经历多次战火,七毁七建,现存主要建筑是清代所建。整座建筑群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式布局。主体建筑前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等集中在中轴线上,讲堂在中轴线的中央。左右对称、层层递进,庄严、神妙、幽远,也体现了儒家文化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文庙在书院的左侧,是一座独立的院落,由照壁、门楼、大成门、大成殿、两庑、崇圣祠、明伦堂等部分组成,岳麓书院祀孔子从书院初建时就开始了,北宋时期曾建礼殿于讲堂前,内塑先师十哲像,画七十二贤。南宋乾道元年改为宣圣殿,“置先圣像于殿中,列绘七十子”。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改名大成殿。正德二年迁到现在的位置。后于天启四年(1624年)重修,正式称为文庙。

百泉轩,始建于北宋之初,地处岳麓山清风峡谷口,溪泉荟萃,是岳麓书院风景绝佳的地方。历代书院的山长喜爱溪泉之妙,筑轩而居,享受自然的天籁之音。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朱熹到访书院,与张栻“聚处同游岳麓”,“昼而燕坐,夜而栖宿”,都在百泉轩中,相传二人曾在此讨论学问三天三夜。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伟人曾经在夜晚冒雨登临的岳麓山有哪些著名景观和历史遗迹?爱晚亭内吟唱“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老夫子今何在?下期老张将为大家分享岳麓山的迷人风光和传奇故事。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我:行者老张

正在从广西到陕西的摩旅路上,美景、美食、故事全程分享,欢迎围观、点赞、评论!

古代书院:文化穿越荡气回肠

□程应峰

【中国古代书院文化极有分量且耐人寻味,正是这些书院文化,才让中国古代书院有了继往开来、溯古通今、荡气回肠的文化穿越意味】

书院是古代私人或官府设立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唐宋至明清时期最盛。中国自宋代以来就有“四大书院”一说,但究竟哪四所书院可以称得上“四大”,说法不一。普遍认可的说法是:河南商丘南湖畔“应天书院”,湖南长沙岳麓山“岳麓书院”,河南登封嵩山“嵩阳书院”,江西九江庐山“白鹿洞书院”。至于石鼓书院、徂徕书院、茅山书院、龙门书院等,虽然也颇负盛名,但终究没有以上“四大书院”响亮。

古代书院既是名流学者讲经论道的场所,又是文人墨客神往的去处。其在中国古代文化传播中,启承转合,自由流畅地衔接着各种文化流派,成为时代文化的有效载体和价值符号。

应天书院起源之早、规模之大、持续之久、人才之多,均居古代四大书院之首。《宋史》记载:“宋朝兴学,始于商丘”,“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晏殊)始”。应天书院的前身,是后晋时杨悫所办的私学。北宋政权开科取士,应天书院出类拔萃,百余名学子科举及第的竟多达五六十人。公元l009年,宋真宗正式将该书院赐额为“应天府书院”。公元l043年,宋仁宗又将“应天府书院”改为“南京国子监”,成为北宋最高学府之一。而后,在应天知府、著名文学家晏殊等人的倡导支持下,应天书院得以发展壮大。“远近学者皆归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等一批名人名师应晏殊之邀在此任教,其显盛地位可想而知。范仲淹率先明确了具有时代意义的匡扶“道统”的教育宗旨,并以此确立了“以天下为己任之士大夫”的新型人才培育模式,由此推动了宋初学术、书院学风朝经世致用方面的转变。因为范仲淹对书院的突出贡献,后人立有《范文正公讲院碑记》。

岳麓书院是一座雅致的千年庭院,门庭前悬挂有一副楹联,曰“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这座书院培养出的人才中,有陶澍、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唐才常、沈荩、杨昌济、程潜等人,都是一等一的杰出人物。

岳麓书院人才辈出,经久不衰,绝非偶然。无论立院之根、处世之本,还是讲学之道、育人之术,都有它的高超之处。书院的精神坐标和价值体系,始于唐代周敦颐先生的主张。他主张在学术思想上要有自己的特色,一是强调以性为宇宙本体,从人性、物性中寻求万物的共性;二是重践履,倡经世务实学风,反对离开实用空说性命;三是不偏一说,主张融汇众家之长。正因如此,岳麓书院拥有了健康茁壮的文化根系,以后的枝繁叶茂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嵩阳书院原名嵩阳寺,因坐落嵩山之阳(南)而得名。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隋唐时名嵩阳观,五代后周时名太乙书院,宋代赐名太室书院,宋太宗赐书院匾额和九经印书。北宋景佑二年(公元1035年)改名嵩阳书院。南宋时嵩阳书院因战乱废损,直到清康熙年间重建。嵩阳书院建筑物多为硬山滚脊灰筒瓦房,古朴大方,雅致不俗,由一个主体院落和周围多个单体建筑群组合而成,其地域分布较为广阔。除嵩阳书院主体外,属于书院的建筑物,还有位于嵩阳书院东北逍遥谷叠石溪中的天光云影亭、观澜亭、川上亭和位于太室山虎头峰西麓的嵩阳书院别墅——君子亭;书院西北玉柱峰下七星岭三公石南的仁智亭等建筑。因自然及人为的破坏,散布在嵩阳书院周围的这些建筑原址,只遗留有少量的石刻题记或残砖碎瓦。

在学识传播上,嵩阳书院以理学著称。北宋儒教洛派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在此聚众讲学,使书院名声大振。北宋名儒司马光、范仲淹、韩维、李刚、朱熹、吕晦等也曾受邀在此讲学。嵩阳书院因此成为重要的儒学传播圣地。

白鹿洞书院始建于唐代,最盛时书院内有360余间建筑,屡经兴废,今尚存礼圣殿、御书阁、朱子祠等。大小院落,交叉有序;亭台楼阁,古朴典雅;名花佳木,姿态各异;碑额诗联,比比皆是,充分体现了古代书院攻读经史、求索问道、赋诗作联、舞文弄墨的特色。院内“慎思园”两侧碑廊,明清两代的石刻甚多,现仍存百余块。有朱熹所书“白鹿洞学规”及历次修建铭记,有许多赞誉书院和赞美风光的诗文题词,内容极为丰富。其中令人赞叹不绝的是紫霞真人用蒲草书写的《游白鹿洞歌》,书体如龙飞凤舞,跃然壁上。

相传,唐贞元年间(公元785年前),洛阳人李渤与其兄李涉在此隐居读书,养一白鹿自娱。此鹿通人性,常跟随左右,且能跋涉数十里到县城将主人要买的书、纸、笔、墨等如数购回,故时人称李渤为白鹿先生,其所居为白鹿洞。后李渤任江州刺史,便在读书台旧址创建台榭。到南唐升元中,在此办起学校,称“庐山国学”。宋代理学家、教育家朱熹为南康(今星子县)郡守时,重建院宇,亲自在此讲学,树立了书院的办学条规《白鹿洞书院教条》。该条规不但体现了朱熹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一套儒家经典为基础的教育思想,而且成为南宋以后中国封建社会七百年书院办学的范式,是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朱熹的教育思想,吸引了许多海内外知名学者来此讲学,白鹿洞书院因之名声大振,成为宋末至清初几百年“讲学式”书院的楷模,成为当时顺沿不衰的文化中心之一。

在中国古代,“四大书院”的繁荣现象,是有其历史渊源和时代需求的。书院的存在,足以让社会贤达在理想与现实的对峙中,找到与统治者妥协的平衡点。书院在保持相对学术独立的同时,积极寻求官方的认可与鼓励;既理性地认可着现实统治,又明智地把持着办学自由和学术方向。通过研习经史子集,通晓时务物理,讲求道德规范,激发人性中的真善美。正如朱子所说“君子有教,则人皆可以复于善”或“唯学为能变化气质耳”。可以说,古代书院,门户开放,有教无类,不受地域限制,营造出难得的学术氛围。为此,统治者对书院多有褒奖,学者也拥有一个言论相对自由的学术平台。

古代书院多建于山林名胜所在地,是受了佛教“僻世遁俗、潜心修行”的影响。书院选择的环境,常常是山环水合,或泉清石秀,或古树参天,或茂林修竹⋯⋯可谓“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如此僻静优美、清邃秀丽的去处,自是最宜于学业传授和学术研究的。古代书院建筑亦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严谨朴素不奢华,含蓄内敛有层次,色调淡雅而丰富,具有不可忽视的人文魅力。

古代书院,不持门户之见,不死守师从学说,广泛开展学术论辩。正是在一论一辩之间,思维才有了突破口,社会才有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如岳麓书院的“会讲”制度,让不同学术观点的学派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进行探讨论辩,平等交流,旁听的学生聆听着大师们精妙的言论,体验“思辩”的乐趣,探求人性的秘密。再如嵩阳书院以学生个人读书钻研为主,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所谓“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疑渐渐解,以致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与此同时,采用“问难论辩”式教学,启发学生的思辩能力。时至今日,所有这些,不啻为值得提倡的教育教学方式。

可以说,中国古代书院文化是极有分量并且耐人寻味的,正是这些书院文化,才让中国古代书院有了继往开来、溯古通今、荡气回肠的文化穿越意味。

(作者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春暖花开 崂山书院古代运动会带您亲子穿越

崂山书院

临近清明节,青岛天气也逐渐变暖,大家都纷纷走出家门,出门踏青称为最佳的休闲方式,位于崂山区崂山路281号崂山书院,成为在青岛的最佳的踏青之处。

崂山书院财神殿

据介绍崂山书院总占地面积400亩,以徽派建筑作为承载,承袭崂山仙境氤氲之气,以文化和生活相互涵养,以修身养性的国学底蕴,融儒、释、道三教文化于一体,以修学、研究、展示、讲学为主要功能的生态文化旅游体验园。

崂山书院国学馆

春暖花开之际,亲子运动也是备受岛城市民的喜爱,其实清明时节踏春、嬉戏竞技的习俗很早就盛行于民间。有宋人吴惟信诗云:“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扬柳属流莺”。

崂山书院

崂山书院开笔礼

崂山书院民俗馆

崂山书院陶艺工坊

崂山书院印染工坊

崂山书院归真堂

崂山书院在清明节来临之际隆重推出了一系列的适合家庭全体成员一起参加的运动会,所有运动项目持门票(卡)即可免费参加!

射箭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之一

早在1万年前的中石器时代

人类就发明了弓箭来狩猎捕鱼

以后很长时间

弓箭都是战争中的重要武器

十五柱

以球当箭,以柱为靶

故又称“木射”

宋人《郡斋读书志》有过注解

采用笋形靶子十五根

这十五根笋分为两大类

一类通体涂为朱色,另一类涂以墨色

滚铁环

是一种中国传统民间汉族儿童游戏

流行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孩子们手捏顶头是V字形的铁棍或铁丝

推一个黑铁环向前跑

发出哗啷哗啷的声音

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体育活动之一

踢毽子

是所谓

“杂伎”、“杂戏”、“博戏”、“百戏”的一种

被人们誉为“生命的蝴蝶”

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手绘风筝

手绘风筝,放飞梦想

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才艺的平台

提高了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

同时也增进了亲子间的情感交流

活动场馆安排

还可免费欣赏这些表演

陶艺

活字印刷

学古礼

祈福

过堂素斋

崂山书院坐落于崂山南麓的仙山秀水间,是儒释道三缘聚汇的体验胜地。书院移植了来自老子故乡的安徽珍贵老宅院,分布着以儒释道为主题的十多处场馆,加之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成为国学精华最具权威性和系统性的展示平台。

开园时间:淡季9:00-17:00,旺季8:00-17:30

景区地址:崂山区崂山路281号(原雨林谷景区)

公交线路:104路、113路、301路、304路、630路、旅游1号线,崂山书院站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5596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