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吊脚木楼

侗族人住居的多是杉木作的吊脚楼。一般都是三层建筑,除了屋顶盖瓦以外,上上下下全部用杉木建造。屋柱用大杉木凿眼,柱与柱之间用大小不一的杉木斜穿直套连在一起,尽管不用一个铁钉也十分坚固。房子四周还有吊,楼,楼檐翘角上翻如展翼欲飞。房子四壁用杉木板开槽密镶 ,讲究里里外外都涂上桐油干净又亮堂。

文山逐渐消失的吊脚楼

吊脚木楼

从开化古城威远门出城下二十多级台阶,就是威远街和佛寿街的交汇处,向左转是威远街,向右转是佛寿街。从人们俗称小西门的观音阁,至佛寿街到泰安桥这一段共约三百五十米的街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商店,什么银号、布庄、当铺、药店、茶馆,比比皆是,成为文山建城以后最繁华最热闹的商业中心。威远门到观音阁这一段人称“小香港”,威远门到泰安桥这一段则叫“临安坡”,把城内以及城南的所有街道都冷落在了一边,街后就是有名的“吊脚楼”。

为什么会这样?还得从历史和地理条件说起。

文山大规模开发建了开化古城以后,回籍访亲的先民们把文山的气候、物产、民风等多种优势作了宣传,吸引了不少内地人到文山做生意。从内地进文山城,北桥和背河坎是两条通道。当时这里是城外的空地,于是这些后来的商人就在此起房盖屋,开起了商店。

可是,这段地方很狭窄,一面是高达百尺的梁子坡和城墙,一面是水深流急的盘龙河。既要盖房,又得让路。于是人们就在靠坡一面挖出地基,靠河一面砌起石脚,盖起了门面很宽、进深很浅的多家商号,也成了开化最窄又最热闹的两段街面。

生意越火,感到店铺越挤,有人就动手在河内栽上柱子,搭上横梁,盖起了伸向河内两三米的小楼,把厨房、厕所,甚至房间都移了进去,店面就深了不少。人们纷纷效仿,吊脚楼就是这样应运而生了。

吊脚楼的形成,虽为商家争得了地盘,但实为无奈之举,有一利而生百害。首先,这些住户们承受着极大风险。几根木桩顶着一间房子,平时还不怎么样,一到涨水时,顺河冲下的乱七八糟的树枝以及各种杂物多得很,在北桥上捞柴的人可捞得堆成小山。这些树枝不时被支撑吊脚楼的木桩挡住,粗的可使小楼摇摇晃晃,令人胆战心惊。所以每到此时,这些人家的男人们要手持长杆、电筒,日夜守护在窗前,一见树枝,赶紧把它拨向一边,直到顺水漂走后才放心。这样的守护一直要坚持到洪水退去。

吊脚楼原址

其次,这里的人们大便小便,残汤剩水通通排进河里。当时文山的大多数人家都是吃河水,水清的时候直接吃,水浑的时候用酸矾搅几下澄清用。吊脚楼的大小便污染了盘龙河几百年。我们游泳时常常碰到漂流下来的筒筒屎,挑水时见到这些屎坨坨也只是把它用桶荡开就可以了。人们那时对污染二字一窍不通,对卫生二字也不讲究。特别对大便还有一种好感。那时北桥、南桥以及北门外、东门外的农户大多以种菜为主,城中人家的厕所可以赚他们的钱。每天清晨,这些菜农就进城里去“抢”粪。去得早的抢到手,几文钱一挑,高高兴兴的往家跑;去得晚的花钱也买不到,只好挑着空桶回家。

城里的居民对屎也不觉得有多臭,买回来的菜里不时有前几天浇的大粪夹在上边,也只用水冲几下就下锅了。

在进行威远街、佛寿街等地的开发改造时,有人提出恢复吊脚楼,笔者认为这大可不必。先前讲了吊脚楼的形成是无奈之举,也讲了它的危害。而今天讲起来,它还违法,不仅污染违法,侵占河道更是违法。

笔者的看法是:凡在盘龙河边的吊脚楼新的不能建,老的必须一概拆除,改造成从华龙湖至老文山城的河畔绿化带和沿河路,还文山人民母亲河优秀美丽的清纯面貌。

— END —

政府授权店铺 文山三七专卖

(扫码进入)

资料来源《文山古今奇闻轶事》/作者:刘统

编辑:吴小梅

审核:赵丽、陈家媛

责任编辑:郭强

主编:刘飞

沉睡600年的村子人去楼空,却是福建唯一吊脚楼村落

福建唯一吊脚楼村落

能预测时间的心形岩石

日本的摄制组专门为它拍摄了人文纪录片

张国立拍摄连续剧时特意来此取景

......

曾经的绝美古村

如今却人走楼空 少有人知

看惯了城市高楼

住久了水泥森林

去泰宁老虎际走一走

伴着秋风,把自己投进古韵小村中

泰宁金湖下游,沿着大龙乡山路蜿蜒而去,在一个古渡口拐进去,就到达此行目的地--老虎际。

这是个质朴淡雅的古村,幽静清新,处处曲径通幽。横石辅就的青石阶,自上而下,是这个村的“主干道”。主干道旁是一片高低错落的吊脚小楼,四周是连绵起伏的山峦。

多年来,它一直隐于高山密林间,不为常人所知,可所有去过老虎际的人都说,这个远离都市的小山村有着最典型桃源的样子。

风情的吊脚楼、充当时钟的弥勒岩、历经沧桑的石板路....节奏永远都和每一天的日出日落一样慢悠悠,让人能时不时停下脚步,漫步在村里,留意生活中的每个细节。

比钢筋水泥还要坚固的吊脚楼

来到山村脚下,抬眼望去,在一座凸起的山坡上。

几十幢低矮的房屋,沿山而建,高矮均衡。一面依山,一面悬空,悬空部分用二至五根杉木撑起,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苗寨的吊脚楼,但相比苗寨,悬于山腰老虎际要惊险了多!

同行的村民告诉我们,之所以这样建造房子,是因为老虎际地形陡峭,没有平坦之地,建房需要立柱来搭平台,故村里的主屋都为杉木房,且只建一层,为四室一厅。

偏房多为居民住宿的木板房,用石块砌护坡建造,多为两层。一层为杂物间,二层用来做卧室,这种建筑风格在福建内实为罕见。当我们提出,建在山顶且只用三四根杉木支撑,房子会牢固吗?

村民听后骄傲的说:“村里有几十栋吊脚楼是清朝年末的,除了老旧点,一点毛病都没有。可能比城市的某些钢筋水泥还要牢固些呢。”

虽说村里有40多栋吊脚楼,看起来密密麻麻的,但其实整个村子鲜少有人住,几乎成为一座空村,不过偶尔也会有美术学院学生来此写生。

门窗上的春联斑驳,随意推开一座房门,厨房里的锅盆散落,拧开水龙头流出的泉水依旧清冽,卧室的床柜还挺齐全,只是布满灰尘和蛛网,一切恍惚间似乎还能嗅到从前的烟火气息。

老虎际在2010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少有人居住这点倒把整个村子的古建古居保护得异常完整。所以去老虎际游玩,从来不用担心人挤人问题,因为你可能会承包整座古村~

能预测时间的心形岩石

除了福建第一吊脚楼群不能错过,能预测时间的弥勒岩也是非看不可!

弥勒岩位于吊脚楼背后,乍一看,就像弥勒佛端坐看人间冷暖。仔细观看,能看见山岩中心仿佛被人劈开,形成一个心形。心形中间还有两个裂缝,形成了一个有角度的时针和分针。

村里的老人说只要有阳光照射在“时钟”上,每天中午12点,心形左右两瓣阴影一定会重合。村民依照这个规律,把它当成天然时钟,出工收工都看它。

不过我们看了半天,也没悟出其中的奥妙,也许也只有“桃源”内的人才能感悟它的神秘吧!

日久天长,总能慢慢悟出时间的长短。

迷人又独特的乡村风俗

前些年,村里的老人们日常还穿着对襟衣(男式)和斜襟衣(女式),老妇们梳着盘髻,插着祖传的银制、玉制发簪,一眼望去,整一个清代的乡村风情。

现如今,村里没什么住户,整个村子仿若空村,但每年的过年、清明和七月半的时候,散居的村民都会回到这里,回到祖厅祭祖。

说道祭祖就不得不提村里的老风俗。村民跟我们聊起老虎际最有特色的婚嫁习俗。

从前姑娘出嫁一定要穿上村里特制的黑嫁衣,戴上用古铜镜、万年历、三角符和红丝线做成的避邪圈,然后由娘舅抱出大门,坐上村里唯一的那顶轿子。男方迎娶则讲究“六礼正娶”,即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道完婚程序,传统又热闹。

我想日本摄制组之所以会来老虎际拍摄人文纪录片,一定是看上它那独特又迷人的习俗。

秋高气爽,单衣加外套的天气最是怡人。这样的天气,超适合去大自然去古村落撒撒野。老虎际就是一个绝佳的选择。感受山间的秋风温柔拂面,置身在空无一人的老村落放空自己。

每一趟旅行都有一个目的地,它是逃离,是放空,是偶尔成真的白日梦。

| 温馨提示 |

地点:位于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大龙乡。

交通:由于位置偏僻,建议自驾前往。沿着泰宁金湖下游的大布乡山路蜿蜒而去,在一个有标识古渡口拐进去

建议游玩时间:2小时

图 | 海滨行摄、吴秋煌、啊苗、闽江学院旅游系、网络

- END -

西江千户苗寨:见证百年风雨的吊脚楼

通常来说,一座古老的建筑,往往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是抹不去的情感、忘不掉的情怀。

对于西江千户苗寨而言,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干栏式建筑——吊脚楼,就是苗族的历史记忆,也是苗族的文化起源。

走进西江,在吊脚楼群里,看见苗族人的勤劳与勇敢,还有善良与智慧。

吊脚楼——“智慧的结晶”

吊脚楼,也叫做“吊楼”,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的传统民居,讲究东西朝向,大多数吊脚楼的修建都依山傍水,它的后半部分一般修建在倾斜度较大的山坡上,而前半部分则以木柱作为支撑点,形成富有特色的吊脚柱,而且除了屋顶部分盖瓦以外,吊脚楼全部采用纯木材打造,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观赏性。

由于南方常年阴雨多变,特别是贵州更有“天无三日晴”的说法,所以天气潮湿多雾,砖石房屋的底层会有很重的湿气,非常不适合居住。再加上贵州多山,开挖地基修建房屋的成本代价很高。

所以,正是这样的背景下,西江的苗族同胞才会充分因地制宜,应用“榫卯技术”,形成了“吊脚楼”这样的居住风格,在恶劣的自然环境里繁衍生存了下来。也因此,我们才有幸能看见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智慧结晶”。

吊脚楼——处处“闪光点”

一般来说,吊脚楼分为三层,上层储物,中层住人,底层圈养牲畜。吊脚楼历经千百年的历史,具有很多明显的优点。

1.安全可靠

以西江千户苗寨的吊脚楼为例,它高悬在地面上,既能起到通风干燥的作用,又能防止毒蛇野兽的侵扰。

在以前的时候,对于以农为本的家庭来说,一日三餐就靠着地里面的收成,而这样的建筑能避暑防潮,可以有效地储存粮食作物,十分的安全可靠。

2.风景独特

由于吊脚楼大多数是依山靠水,所以从居住的环境上来说,周边的风景十分秀丽,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没有一丝的浮华与喧嚣,所有的烦恼也都会烟消云散。

农忙时,春雨连绵,山边的雾气还没有完全散去,老牛拉车耕田,农人插秧劳作,与自然风光和谐一体,就是“山水田园生活”;

农闲时,走到吊脚楼的走廊上,坐在叫作“美人靠”的弯曲栏杆靠椅上,看着门前的流水,闲聊家长里短,就是“小桥流水人家”。

这样舒适的生活,得益于美丽的风景,也因为人们的勤劳创造。

吊脚楼——原生态的“打卡地”

传统的古老建筑,承载了我们太多的文化记忆,可随着城镇化的加快,钢筋和混凝土浇筑而成的现代建筑,正毫不留情地冲击着人们的视觉感官。

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让人感到沉重和压抑,也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所以,原生态的木质楼房,特别是吊脚楼受到了许多人的喜欢。

遇见原生态的美,西江千户苗寨成为了很多人的打卡地,租上一套苗族服饰,坐在吊脚楼、或是风雨桥的“美人靠”上,定格住美丽的瞬间,感悟千百年来的沧桑巨变。

(作者:张宇航)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5574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