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仿古青铜器

潍城仿古青铜器工艺始于清代中叶,著名金石学家陈介祺与城南大胥家农民胥伦,采用拨蜡翻砂法,仿制古代青铜器制品,属特种工艺的艺术欣赏品。潍城仿古青铜工艺主要仿制商、周时期的出土青铜器珍品,能保持原物的风貌神采,锈迹斑斑,维妙维肖,足以乱真。仿古铜产品主要有各种爵、鼎、卣、炉、佛像、禽兽、人物等。老潍县仿古铜的极盛时期在民国前期,作坊店铺有20余家。

1950年后,建立了专门车间生产仿古铜,产品主要有“马踏飞燕”“长信宫灯”和“毛公鼎”等。1979年试制成功浮雕古铜器与红木漆器相结合的屏风、挂屏。四扇博古画屏在1979年山东省工艺美术展览会上获设计创新一等奖。1990年后,以潍城区金石艺术研究所为依托,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研究开发了40多个仿古铜工艺品种,如“新世纪宝鼎”“书院标”和一些实用器皿,打破了单纯仿古模式。1999年,潍城区金石艺术研究所制作的大型铜制工艺品“齐鲁风情迎荷瓶”被山东省政府作为唯一礼品赠送给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为古代艺术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的代表作。潍城仿古铜制品集历史、文化、艺术、工艺价值于一身,远销美、德、日和东南亚诸国。小巧精致的观音菩萨、笑面卧佛像、马踏飞燕、古钱币等仿古铜制品作为旅游纪念品,深受国内外旅游者的喜爱。潍坊仿古青铜器铸造技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仿古青铜器

中国最古老的兵器:青铜战戈

中国最古老的兵器:青铜战戈

戈是我国古老的长兵器,在距今3500年前就已出现,至商代已普遍使用。戈的尺寸大小不一,标准的戈由戈头、柄、铜尊三部分组成。戈头分为援、内、胡三个部分,“援”就是平出的刃,用来勾住敌人,是戈的主要杀伤部分;“内”位于“援”的后尾,呈棒状,用来安装木柄。为了避免在挥杀时向后脱落,有的在“援”和“内”之间设有突起的“阑”。戈援下刃接近阑的弧曲下延,并沿阑侧增设缚绳的穿孔,这部分称为“胡”。

戈币与戈的形状一致,仅有大小、轻重和厚薄之别,与春秋战国时期北方诸国的刀布币仿制于兵器刀具和农具的情况相类似。戈币以越国军队的戈为原形,只是减轻重量、缩短长度,使之成为纳贡偿金和商品交换之货币。

青铜兵器介绍编辑

“青铜戈”是中国青铜时代最主要的常用格斗兵器,横刃,青铜制成,装有长柄,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长柄冷兵器,是车兵作战用的一种最常用的、最重要的格斗兵器,在古代战争中能够大范围内挥击,能勾能啄、可推可掠,具有极强的杀伤性,尤为适宜于在战车上进攻时使用。

中国迄今为止出土最早的青铜戈是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直内戈,据考古学家测定,截至2007年,距今约3500年。

青铜戈的三种杀法编辑

青铜戈,是先秦时代中国特有的一种句(勾)兵,有勾、啄、揕三种杀法。勾杀即用戈的下援钩击;啄则是用戈的前锋刺杀;揕是用戈的上援击杀。关于戈的起源,一般认为是由镰刀类工具演化而来。新石器时代的石戈头,只有援和内,至今仅在福建、广东的一些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过。到了青铜时代,戈成为军中必备的主要兵器。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青铜铸的戈头,出土于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遗址,至少是距今3500年以前的制品。在商朝,青铜戈的使用已极普遍。战国晚期,铁兵器的使用渐多,逐渐淘汰了青铜戈,因此戈这种盛行于青铜时代的兵器,到西汉以后已绝迹。

戈的组成编辑

戈由戈头、戈柲(即手持的长柄,多为竹、木质,柲顶端捆扎戈头)和戈柲下端的鐏组成。戈头一般由援、内(na)、胡、阑组成。“援”是戈的长条形锋刃部分;“内”有纳入之意,是戈尾部横向伸出的部分,呈榫状;“胡”是指由援向下转折延长的弧形部分。内和援之间的凸起部分称阑。内与胡上有穿(即孔眼),可以穿系皮条将戈头捆扎在柲上,保证戈头不至于在实战中脱落。并不是所有的戈都有胡,商代的戈就多为无胡戈。另外,商代晚期还流行一种銎内戈,内部呈銎孔状。东周时期,柲的下端常装有套筒状的鐏。

戈头的形制很多,大致可分为直内戈、曲内戈、銎内戈等。戈头的形制是在实战中不断发展的,商周时期的銎内、曲内戈由于在相互钩挂中容易脱落,因此逐渐淘汰。直内的戈头,援和内之间有阑,并增加了胡,与柲结合得最牢固,因此得到发展。

戈柲的长度根据实际需要而不同,有短戈长戈之分,一般说来,车战用的戈柲长,步战用的戈柲短。如长沙浏城桥一号楚墓出土的戈柲长者为3.03-3.14米(约为身高的两倍),短者为0.9l-1.40米。但最多不超过战士身高的三倍。柲的材料除了木质之外,此时还采用了 “积竹”的作法,即中间用木质作芯,外面围裹竹蔑,并用丝布或丝线紧缠,然后在表面髹漆,使得戈柲不但牢固而且富有弹性。

鉴定评估微信 18042040385肖总 杭州大汉国际艺术品交易

昭通一青铜时代古墓群出土器物近千件!

云南巧家县一青铜时代古墓群考古结束

出土器物近千件

记者13日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人员已结束对位于金沙江中下游区域一个青铜时代古墓群的考古发掘工作,出土随葬器物近千件。

墓地鸟瞰

墓地全景

该墓地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蒙姑镇蒙姑社区段家坪子二组的金沙江南岸二级台地,海拔高程766米,处于金沙江流域白鹤滩水电站蓄水淹没区内。

为配合水电站工程建设,由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昭通市文物管理所等单位组成的联合考古队,于今年2月至6月对这个古墓群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工作。

主持该项目的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康利宏介绍,通过对地层、墓葬形制及出土随葬品的初步梳理,该墓地墓葬年代初步推测为青铜时代早期至春秋战国时期。

此次考古发掘面积6000平方米,共清理墓葬652座,墓葬形制分为竖穴土坑墓、石棺墓和瓮棺葬三类。在清理的所有墓葬中,考古人员还发现一些特殊的葬俗,如骨骼缺失(上半身缺失)、骨骼错位、身中箭镞、动物骨骼随葬等现象。

人骨提取同位素分析检测

本次考古共出土随葬器物998件(套),其中陶器493件,器形有陶罐、陶杯、陶壶等,石器20件,骨饰297套,海贝160套,蚌器及螺蛳28件。

康利宏说,通过发掘初步确认段家坪子墓地系金沙江中下游区域一处重要的墓地遗存,其墓葬分布密集,墓葬出土材料地域特色鲜明。

早期代表性墓葬(626号墓葬)

他介绍,此次发掘工作是继20世纪90年代巧家小东门墓地发掘后在巧家县境内再次开展的考古发掘工作,发掘成果丰富,为构建金沙江中下游流域石棺葬考古学文化序列及区域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对于金沙江流域石棺葬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环纹海贝

石刀

来源:昭通日报

现场曝光!江西这座古城遗址发现大量青铜葬器!

新发现!

据九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官网消息

浔阳古城遗址考古工作有进展了!

2020年7月初已顺利完成

3500平方米的田野发掘任务

目前,正在进入室内报告资料整理

8月底将出具考古工作报告

来看看挖掘出了哪些古物吧!

浔阳城遗址位于九江市八里湖新区八里湖街道。据文献记载,浔阳城始建于晋惠帝永兴元年(304年),属江州,曾是县、郡、州治所,隋开皇九年(589年),因水患移入湓城。1981年5月、1985年2月,文物部门两次对浔阳城遗址进行调查,发现了房址、窑址、作坊址、水井、冶铁遗址和太湖石等遗迹,采集到铜、铁、石、陶瓷、“大兴四年”纪年墓砖等遗物,确定了城址位置、面积约3平方公里。城址文物丰富、面积之大,在整个江南地区极为少见,它对于研究晋至南朝时期赣北地区的历史,研究中国古代建城史有着重要意义,1987年公布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并划定保护范围:“城址以赛城湖铁路桥为定点主要标志,东临七里湖水域,西至玉兔山脚,南接马鞍洲,北达阎家渡大闸。”

2019年,九江市启动了省重点工程城西港区铁路专用线建设项目,由于该项目途径浔阳城遗址保护范围,为贯彻落实国家文物保护法律法规,按照既有利于经济建设、又有利于文物保护的原则,市文广新旅局高度重视,市文物局主动参与配合该项目建设。多次向国家文物局和省文旅厅汇报,请求对该项目的支持性意见,在征得国家文物局和省文旅厅同意后,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启动浔阳城遗址考古发掘工作。

田野发掘前工地场景

考古发掘工作于2019年11月启动,2020年7月初已顺利完成3500平方米的田野发掘任务。

田野发掘结束工地场景

目前,正在进入室内报告资料整理,8月底将出具考古工作报告。此次田野考古发掘工作,已获得重要成果,发现西汉至南宋时期的竖穴土坑墓、砖室墓和瓮棺墓等各种型制古墓葬23座,出土了青铜印、青铜鼎、青铜镜、青铜洗、青铜盆、青铜剑、青铜矛、铜钱、青瓷罐、青瓷鉢、青瓷盏、青瓷壶、青瓷碗、黑釉梅瓶、青白釉碗、青白釉盒、陶鼎、陶壶、陶灯、陶灶、陶熏、陶豆、陶罐、玉玦、金饰、玛瑙、料器、银簪等各类文物300多件套。

六朝砖室墓

汉代瓮棺墓

汉代土坑墓

这批古墓葬,特别是西汉竖穴土坑墓是九江中心城区的首次发现,为研究九江城区早期墓葬制度、九江古代历史文化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1.新疆+30!警惕!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或将持续数十年!

来源:浔阳晚报、九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官网

编辑:罗彩华

编审:邹艳红

监制:吴志刚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5474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