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古村落遗址

古村落遗址位于西是堤村北100米之小白河西支岸西,面积9000平方米。该地址高于周围地面,砖瓦遍布,有弦纹灰陶器皿,外绳纹加沙红陶,外绳纹、内布纹灰筒瓦,网纹陶片等,皆为汉代遗物。

具体地址:肃宁县西是堤村北100米之小白河西支岸西

古村落遗址

带你走进古遗址上的村落——杨官寨村

杨官寨遗址位于高陵县姬家乡杨官寨村四组东侧,处在泾河北岸开阔的一级台地上,面积约有80万平方米,自2004年5月至今,省考古研究院已对其中的1.398万平方米进行了大规模发掘,终于摸清了遗址不同时期的聚落布局,遗址南部多为半坡四期文化居民聚居区,北部则是庙底沟文化的聚居区。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主持发掘杨官寨遗址的负责人王炜林说,这是目前庙底沟文化发现的唯一保存完整的环壕聚落,距今至少有5500余年了,是中国文明形成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发掘范围可分为南北两区。南区发掘面积约5615平方米,发现各类房址23座,以及仰韶时期的灰坑496座、陶窑10座、瓮棺葬8座等,出土陶器5273件、石器353件、骨器303件、蚌器16件。文化堆积主要属庙底沟文化遗存和半坡四期文化遗存。最重要的收获是在发掘区南端发现了成排分布的半坡四期文化的房址和陶窑。

2007~2008年,在遗址北区的发掘面积达10870平方米,文化堆积主要属庙底沟文化遗存。共发掘仰韶时期的各类房址26座、灰坑334座、陶窑16座、瓮棺葬24座等。最重要的收获是发现了庙底沟文化时期的聚落环壕。经初步钻探,环壕平面大致呈梯形,基本上为南北向布局,周长约1945米,壕内面积达24.5万平方米,壕宽6~9、最宽处约13、深2~3米。环壕西部发现一处门址,宽约2.7米,在门道两侧的壕沟堆积中出土大量陶、骨、石器,器物大多成层分布,保存基本完好。本次工作对聚落西门址、环壕的东北角、西南角等部位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发掘。

杨官寨遗址的学术价值和考古价值巨大,不仅体现在完整的环壕的发现和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上,遗址南部发现的一组成排分布的仰韶文化晚期的房址和陶窑建筑群遗址同样罕见。

这组房址和陶窑建筑群遗址共有17座,成排分布在杨官寨村附近泾河边上一处东西走向的断崖边,单座窑洞民居约10平方米,房屋平面呈前后两室的“吕”字形结构,前室一般是地面式,后室则是窑洞。这些由成排的房子、陶窑及储藏陶器的窖穴等遗迹构成的区域可能是当时的作坊区。考古专家推断,这里应属新石器时代半坡四期的文化遗存,距今5000余年,是目前已知最早的窑洞式民居建筑群,这证明了5000年前人类就开始居住窑洞了。

房址和窑址附近的H402中还出土了大量的陶器,仅尖底瓶可复原的就达到了18件,此外还出土了大量的陶胚残片和一件可能是用来制作陶器的工具——陶转轮。制陶工具的发现

说明,杨官寨遗址的先民制作陶器已经不再仅仅使用手制法,而是借助转轮,围绕一个轴心的旋转把陶具挤压成型,使制成的器物显得更加浑圆光润。

在房屋旁边还发现了陶窑和储藏陶器的洞穴,一般都是一间房址旁边有一个陶窑,而以前发现的陶窑一般都是公用的,这说明单个家庭拥有了专门储藏陶器的窖穴,部分家庭专事陶器制造,财产私有的现象已经存在,当时社会分工已日趋明显。房址和陶窑建筑群遗址的发现,对研究半坡四期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分工有很大学术价值。

陕西历史博物馆党委副书记王炜林先生说,杨官寨遗址入选去年六大考古发现和入围全国10大文物新发现,可谓名至实归,自2004年在泾渭工业园建设中发现了该遗址,到目前为止,省考古研究院已经进行了4年多的考古发掘,并取得了重要收获。遗址的发现,对关中地区庙底沟文化、半坡四期文化相关问题的研究,探讨泾渭流域史前考古文化、聚落形态与环境变迁之间的关系等意义重大。

杨官寨遗址作为庙底沟时期唯一一座环壕保存完整的中心聚落遗址,目前考古所显示的只是它丰厚内涵的冰山一角。随着进一步发掘,学术界争论已久的庙底沟文化聚落问题可望得到解决,到时候考古界也许将为我们展示出一个完整的先民社会风貌。

央视、人民网、中国网、中国政府网、中国新闻网、中国文物网CCTV央视节目、东方网、中新网、环球网、中国青年网、21CN新闻、台海网、中华古玩网、海外网、东方头条、光明网、凤凰网、腾讯网、大众网、华商网、央广网、西部网、新华网、中华网、中国社会科技网、三亲网、陕西省广播电视台、西安广播电视台以及全国各地电视台媒体网络多次播报了杨官寨遗址仰韶文化状况

杨官寨村局部全景图

说起西安高陵区城中村

有很多,比如杨官寨村、西营村、电子王、

米家崖村、老屈庄、泾渭堡、东街村、陈家滩等等

要数最大的还是杨官寨遗址之上的杨官寨村

杨官寨村有高陵区的“小香港”之称

泾渭人对这个地方都有着差不多的印象

泾渭“国际化”、“小香港”等等

这些给杨官寨村冠上的代名

杨官寨村的历史变迁

西安市高陵区杨官寨村位于姬家乡辖境东南部,距高陵区中心城约12.5公里。西连高刘村村委会,北邻雷家、姬家两村委会,东临崇皇街办徐吾村,南临泾河与泾渭镇相望,在姬家管委会驻地南偏东约2.5公里处。1958年为杨官寨大队,以大队部驻地杨官寨村而得名,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更名为红寨大队,1972年复名杨官寨大队,1984年6月改建为杨官寨村委会。辖杨官寨、杨南庄、杨东庄、韩村、兴隆庄5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2011年底有910户,3865人。土地全部被泾河工业园区征用,农民成为城市居民。

90年代的杨官寨村

相传有一姓杨名坤的人,幼年浪荡,及长,发奋习武,成为名将,曾率兵征战,多建奇功。明朝洪武年间,在此扎寨屯兵垦地,当时称名杨坤寨,后来为避其名讳,改称杨官寨。到清朝雍正十年(1732)《高陵县志》始载有此村名,并且注明为军户所居,清光绪七年(1881)《高陵县志续志》记作阳官寨,按“阳”亦为姓氏。民国30年(1941)《高陵县区保总图》记作“杨官寨”,时有远近闻名的豁口桃就产于此村,过去桃林遍布村南,1984年后所剩无几。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报了杨官寨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状况

该村过去基本为正方形,面积约80000平方米,四面有城墙。据谈,在明洪武年间建有城墙,西南和西北有一土墩,唯东北有一座较大的墩台,面积约150,高达5丈余,中间有天井,半中腰修有洞门通往天井,人可通过天井攀登土墩顶峰,墩围占地约千余平方米,四面有围墙约3丈多高,很坚固,如同村内的小围城。每逢祸乱,村内老弱病残都躲藏在里面避难。

有东、西、北三条街道,北街称为上街,中间有一条南北大道贯通三条街。古时有“北极门”,已被埋于废墟之下。1943年前后,有些慈善老人四处化缘,用化缘之钱修了一座庙宇,施工时,控出了砖刻北极门三个大字,约50公分大,因此才知道这里原来有北门,因他们盖的是庙,用不上门字,有本村王廷玺配一“宫”字,镶在庙门上方,所以称为北极宫。村中间大道逢雨时,全村各街之水归入大道,流入南城门口涝池,涝池占地约1000平方米,存水1米多深,可供全村洗衣、饮牲畜用,岸边植有杨柳树,常年有水,夏季小孩可以下水游泳戏耍,冰冻后是自然滑冰场,景观优美,合作化时消失。村南濒临泾水,1954年前,沿河种植有数百亩桃树,盛产远近闻名的豁口桃,春季桃花开放,风景如画,合作化时,因扩大种植业,果树已留无几。

杨官寨村管委会

韩村,位于杨官寨西南,南临泾河北岸,据谈,原为回族村民所居住,名韩村。清同治年间,回民起义后,村民西迁。今之村民是由湖北、陕西山阳、柞水等地迁来,韩村村名,无人知其含义。清代光绪七年(1881)《高陵县续志》记作兴隆村。民国30年(1941)《高陵县区保总图》开始记载为今日的名字“韩村”。1984年有149户,741人。2011年有250户。骆、鲁姓占村民多数。

兴隆庄,据谈清朝末叶,有李、卢、宋等姓数户人由湖北及陕西山阳等地迁居于此,居室多为地窑,附近邻村即按方位称南窑、北窑、东窑。民国30年(1941)称 “窑庄”。本村村民屈仁义1954年为村起名兴隆庄(行政村认可更名),1984年有89户,415人。2011年有60余户,600余人。泾河工业园建设,土地被征用,该村迁至杨官寨新村。

杨南庄,南临泾河,1965年因地下水位上升由杨官寨第三生产队迁此,称杨官寨南庄,2011年有22户,115人。为了称呼方便,1982年9月1日县人民政府命为此名。

杨东庄,位于杨官寨村东北,北临雷家村委会的西孙村,东靠军庄的下徐吾村。1963年因水位上升由第四生产组东迁至此,时有29户,145人,称杨官寨东庄。2001年有73户,300余人。1982年9月1日高陵县人民政府命为此名。

1949年前,该村处于泾河之北,只有一条土路与军庄村、窑子头连接通往县城。1975年后,园田规划时新修石子路,于村西与姬家乡政府连接。21世纪初,将此路加宽修成柏油路,即现在的西金路,横贯南北,将姬家、马家湾连成一线,路西现在建有车城花园小区。村南东西方向有一号路,通往桑军路,两旁是长庆住宅大楼和村办商业市场。村北有二号路(2004年修),陕重汽厂向东与渭阳路连接,随陕汽大道向北通往零部件厂等企业。

1949年前,有高中生1人,1949年至1966年有大学生3人,文化大革命中选送的大学生约5人。1984年有大学生11人, 2000年后平均每年考入大学26人, 2012年考入大学31人,高中入学300人,高中就业1500人。

1949年前,多为土木结构厦子房,两边流水的大房7户,草棚房6户。1984年有混凝土结构平房8户。1990年砖混结构平房约占总户3%,2000年时占95%,开发后两层楼房占总数的40%,3层约50%,4—5层约10%,均为砖混结构,全村无一瓦.

随着泾河工业园规模的扩大,土地全被征用,原来以农为主,现在成为城市居民,转为经营商业、运输业、建筑业等。

城中村是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已经划定为城市建设区域的范围内,仍然保留农村体制,使用集中土地,以村民委员会为组织形式的农民聚居村落,是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有现象。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城市蔓延和郊区化进程加速,边远地区大量土地被征用,城市政府或开发主体为了规避极高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导致被绕开的村落成为“城中村”。

城中村在土地利用、建设、景观、规划管理、行政体制方面表现出强烈的城乡差异和矛盾。 当前,我国正在执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社区作为居民居住的主要场所,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和谐社区的构建,没有和谐社区,和谐社会也就无从谈起。

有媒体评价西安:“在中国,没有一座城市像西安那样,城中村会被誉为城市的地标与精神高地。”

杨官寨村东驻杨官寨遗址、南接长庆油田、

西邻车城温泉花园、北望陕重汽、

杨官寨城中村本地村民的生活

与这里众多租客的生活明显不同

村民靠着房租收入悠闲的生活而这里的租客

要工作,要挣钱,要学习

早出晚归

只有在空闲时间才能享受杨官寨村这繁华热闹的生活

杨官寨不仅仅是一个城中村

更是一种生活的缩影

在这片不大的地方就能看到人间百态

或心酸,或喜悦

居住在这里的人既野心勃勃

又极易满足,一点都不矛盾

杨官寨村成为很多毕业生、外来务工人员、青年男女甚至很多白领来到高陵的第一个落脚点,很多人在这里开始为了理想去努力奋斗。

晚上8点是城中村最繁华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饥肠辘辘的上班族们刚好回来,街边卖麻辣烫、炒粉、炒面、包子的小摊点随处都是,昏黄的灯光下,老板热情地招呼着刚从外面回来的人们。

杨官寨村街道上密密麻麻的招牌展示了这里的实力

不愧是高陵区的“小香港”!

如果说高陵区的小澳门是哪?

估计也数“何村社区”了

上图为高陵区何村社区图片

不用出村

你想要的这里应有尽有

繁华程度完全不输闹市区

民以食为天

美食是杨官寨的重头戏

西安各县区甚至周边的市区的美食小吃挤满了这里的每个角落

它海纳百川,从不介意你的外来身份

可以以最低成本的生存下去

安放着无数人的青春,寄托

希望,无奈,妥协,和困顿

那些酸甜苦辣滋味陈杂的情愫

都从这里开始

但,城市的进化使它们

不得不被钢筋水泥混凝土所代替

但印象深刻

一入夜,熙熙攘攘的人群

各色各样的小吃摊位

具有着浓烈的市井气息

人群中不乏亮眼的姑娘和帅气的小伙

因为房租低廉

这里汇聚了不少异乡人的梦想

小摊打工仔,农民工,附近的学生

都在这里蜗居

为理想奋斗

3

西安的冬天格外凛冽

晚上从陕重汽加班出来

走进满是人影的繁华

四处飘来各种食物的香味

找个餐馆走进里间坐下

一晚热腾腾的鸭片汤下肚

来上两个肥瘦的夹馍

幸福的人眼泪都能掉下来

那个我们生活了多年的西安

我们叫做:“过了渭河桥,就是高陵人”

不知道暖了多少人的心飞速发展的泾渭

让许多人的梦想在这里腾飞

不断入驻的企业和商家

让这片土地变得越来越摩登和时尚

而在很多人眼里的泾渭

也许不全是高楼和大厦

而更多的是民房农村和交错的厂房特色的小吃和每天疲于奔命的打工者与小贩

他们虽然也住在西安北郊但可能是带着“杨官寨村”的地名

这里是高陵区最大的“城中村”

蜿蜒的小巷让人晕头转向

却又热闹嘈杂

有生活杂货店

刹那之间

香喷喷气味就从地面咆哮而起

窜进每一张口鼻

溅起的泥巴落在好看又光鲜的裙子上

遍布各处的租房信息

治疗各种疑难杂症以及专业疏通的电话是不经意间就入眼的阅读资料

闹钟是一个装饰品

因为隔壁每天都会有新的租客入住或搬走

他们哐当哐当的巨响是清晨6点天亮的信号

精确程度堪比公鸡打鸣

是否你已经忘记了这久违的热闹

选择在这里生活的本地人、外地人房东、租客、老人、打工族、年轻人

都像秉承着某种约定俗成的规则

城中村它来者不拒

三教九流把酒言欢它包罗万象

市井人情日日上演

游走在这里的人没有谁的脸上挂着与众不同的标签

身份背景迥异的人们会把最人情世故的一面展现出来

这就像路边等待炒面饭的人们

伴随着“哐当哐当”锅勺撞击的声音

烟火气十足也热闹的很

住过杨官寨村的朋友都会这里很有感情

会想念这里的市井气和记忆力的味道

但更多的人也希望这里能得到更好的改造有人说:

“一座没有城中村的城市

无异于缺少一块供养青春的土壤。”

尽管进来的人总想着离开

离开的人都不愿意再回来

但对于那些的年轻人而言它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踏实的安身之处

也是千万个不甘现状的梦想对于那些长期生活在这里的老客人而言

它提供的是西安郊区的市井文化

而脚下的土地也就是古都西安

他们努力的生活

努力的工作

努力的留下专属于自己的印记归去来兮

大浪淘沙

城市也因为他们的付出而日新月

高陵区古香工作室提供图文资料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古香工作室

湖城南郊的古村落!美了千年!竟还有罕见的古城遗址!

两千多年的岁月

遇见菰城村

古城遗址坐落在湖城南郊,

历尽沧桑、古意缱绻,

古朴村落掩映在青山绿水间,

宛若人间仙境。

当人们为了生活纷纷奔向城市,

心却对乡村渐生怀念人们,

开始回头寻找那些

隐藏在山野之间的村落,

蓦然发现湖城南郊这座的古村落,

竟美得如此惊心~

菰城村,被“遗忘”的村落。

哈哈

菰城村印象

1

遗韵沧桑

菰城村隶属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道场乡,

东临苕溪港河,南邻施家桥村,

西北与道场浜村相邻,

西南距104国道约4公里,

属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的腹地。

菰城村历史文化底蕴悠久丰厚。

菰城村处于湖州南郊风景区,

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下孤城遗址、

省保单位纯阳宫和

市保单位陆家山明墓。

下菰城遗址是国务院批准的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修建于战国时期,城垣依山而建,

黄土夯筑、历经沧桑、樟竹松柏植于其上。

城内虽不见残垣断壁,

但竹林茂密,空灵幽静,

散落的各种石刻见证着历史的变迁。

▲下菰城遗址

站在金盖山顶,向北眺望,

多宝塔下,湖光山色,

美丽的湖州市尽收眼底,

举目南眺,东苕溪旁,茂林修竹,

富饶的江南山乡菰城村落点缀其间;

古城墙外,竹林、桑田、溪流、茶山、

江南田园鸟语花香。

▲云巢山下

千年古刹晨钟暮鼓

金盖山又称云巢山,

海拨292.6米,

山峰叠翠、云雾缠绕。

在云巢山的山腰桐凤坞,

有座道观名古梅花观,又名纯阳宫,

相传晋代何楷、南朝陆静修、

宋代沈思、元代闵牧斋等人

在桐凤坞修习、隐居。

清嘉元年(1796年),道教全真龙门

第十一代弟子闵苕敷在桐凤坞建纯阳宫,

现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古梅花观赏梅花

可是一大乐趣

2013年,为了将文物保护的理念

在农村进行普及推广,

湖州市文保所推出了"文保乡村行"活动,

首选道场乡菰城村作为此项活动的试点。

触摸古村的历史遗痕:从仰韶文化遗址到明清民居院落

山西省新绛县光村,300余亩菊花竞相绽放。 张立程 摄

中新网运城9月24日电 题:触摸古村的历史遗痕:从仰韶文化遗址到明清民居院落

作者 高瑞峰

天南地北的秋天,各有风光。山西省新绛县光村,花田与古宅各色,遗址、古寺、明清民居、数百亩菊花……绘就这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独一份的秋景画卷。

山西省新绛县光村,古寺、古民居、各式各样的古建筑散布村中。 高瑞峰 摄

新绛县城北约20公里,姑射山下,光村300多亩北京菊、婺源皇菊花开成海,馨香充斥青砖石巷、高墙大院。行走其间,一处处古民居院落,砖雕、石狮、柱础等随处可见,其中不乏精品。

65岁的蔺万祥对遍及全村的古民居院落了如指掌。穿堂入巷,古建民居的历史及其背后的兴衰故事,蔺万祥娓娓道来。

“以前,全村古民居院落有200多处,村中蔺、薛、赵、王四大姓氏,都有大院。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赵家十八座院,全院砖木结构,院院有门相通;二十四座院落组成的薛家大院,形成一条胡同,就叫薛家胡同。”谈及过往荣光,蔺万祥语速快了起来。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村民拆旧盖新,再加年久失修、偷盗破坏,光村古民居院落损毁不少。蔺万祥叹息,“那时候,每个大院都有各式各样的花板、雕柱、石鼓,有的被村民以几十元、几百元卖掉,有的一夜之间可能就丢了。”

新绛县光村是一个文物古迹遍地的古村落。 高瑞峰 摄

时至今日,光村留存有30余处古民居院落,其建筑装饰内容丰富、构件多样,砖雕、石雕、木雕精美,包括浮雕、镂空、镶嵌等多种雕刻技法。虽不复旧时模样,仍依稀可窥昔日堂皇。

该村党支部书记薛增禄介绍,“现存的古民居院落主要为明、清时期建筑。目前,包括30余处古民居院落、近30处古民居的残垣断壁,都已保护起来。”

光村是一个文物古迹遍地的古村落。除各式古民居院落外,仰韶文化遗址,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千年古刹福胜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半截塔、牌楼、碑刻、祠堂等多处文物、古建散布村中,其村名亦有一段神奇传说。

新绛县光村现存古民居主要为明、清时期建筑。 高瑞峰 摄

传说北齐时,当地某夜倏显昼光,缤纷耀眼,以吉兆上报朝廷,被赐名光村。从仰韶文化遗址到明、清古民居院落,光村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先后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十佳乡土文化传承村”等荣誉,成为山西省最美旅游村和山西省农民书画创作基地。

“古寺、古民居、各式各样的古建筑,还有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的绛州澄泥砚制作基地,奠定了光村旅游发展的基础。”薛增禄介绍,近年,在保护村中文物古迹的同时,组织整理剪纸、面塑、刺绣等传统工艺,发展玫瑰、菊花种植,打造观光旅游业。

“今年五一期间举办的第一届光村旅游文化节,5天接待近10万人次游客。下一步,将加大对文物古建的保护、传承,扩大菊花种植规模,融合发展旅游观光经济,向更多游客展示古村落的新面貌。”薛增禄说(完)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5451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