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成都工业文明博物馆

成都工业文明博物馆是西南地区第一座工业文明历史展示和文化产业为一体的利用旧厂房改造的主题公园式新型博物馆。博物馆曾经是一处旧厂房,厂房新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博物馆展示了成都古代、近代的手工业、工业文明史,重点展示上世纪50-80年代以电子工业为代表的东郊工业辉煌。博物馆分为室内展区、室外展区和创意产业园区。

当你来到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上世纪50-80年代的工业化气息和以电子工业为代表的成都工业的辉煌,还能充分了解成都古代、近代的手工业和工业的文明史。

成都工业文明博物馆

地址: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南路1号

类型:博物馆

游玩时间: 建议2-3小时

电话: 028-87706026

开放时间:

9:00-17:30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推荐丨明天,来成都博物馆看“食为天”展 感受餐桌上的文化盛宴!

说起咱们成都的标签

很多小伙伴第一个想到的就是——

美食!!

麻辣过瘾的火锅

各色各样的美味小吃

源远流长的美食文化

……

从明天起,成都的小伙伴们可有口福啦!

5月15日至22日

成都熊猫亚洲美食节将在蓉举行

此次活动以“食美寻香、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为主题,突出国际性、文化性、大众性,弘扬中华文明,发展天府文化,推动亚洲多元文明对话。

此次美食节分为5大活动板块,由1场开幕式、1场美食文化高峰论坛、1场“寻香之旅”生活美学体验游、2场中外名厨交流、4类美食文化特展、8场国家(地区)主题日等共计45项大小活动组成。在美食节的8天中,大家不仅能感知川菜的百菜百味、火锅的麻辣鲜香,还能体验亚洲各国的美食文化。

有趣的是

这次美食节的开幕会

是在成都博物馆举行

文化与美食的碰撞

也是这次美食节的亮点

作为美食节的一道“开胃菜”

食为天——餐桌上的文化之旅展览

也将在成都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

此次展览的重头戏在“兼收并蓄——中西饮食文化的交流互鉴”。在明清时期,川菜开始集大成的融合:外域辣椒的加入,奠定了川菜麻辣兼备的特色。各地名厨入川,成就了川菜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风格。展览以川菜的发展形成作为展览结尾的重头戏,以大量文献资料和文物,强调出天府饮食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餐饮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此次展览以122件(套)文物精品和图文

勾勒出中华饮食的源远流长

带你细品餐桌上的文化盛宴

下面,就先和小编一起来开开眼吧!

其实,唱着小曲、喝着美酒、吃着火锅

早已不是现代吃货们的专利

古人们早就get到了!

或许,你认识的北方火锅是这样的……

但其实在古代有可能是这样的……

也许,现代的网红杯是这样的……

但在古代,也许这样的更受人青睐……

除此之外,还有清乾隆时期的粉彩瓷盘、宋代的青白釉瓜棱形执壶、隋代的青瓷高足盘……这些展出文物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让人清晰地感受到饮食文化的传承发展。

小编还帮大家打探到,在5月15日-21日,成都熊猫亚洲美食节活动期间,每天还将开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主题日活动,让市民朋友们能体验到异国最正宗的美食、最鲜活的文化。小编这就把日程表奉上,拿走不谢哦~

泰国

活动包括“舌尖上的暹罗”泰国美食文化节和2019成都泰国风情周:

泰国美食文化节将从5月16日持续到5月26日,地点在成都棕榈泉费尔蒙酒店。

“成都泰国风情周”作为常态性蓉泰交流年度品牌活动,将持续至5月19日,地点在青羊区仁和春天广场。

2019成都泰国风情周延续往届风格,将开展泰国高品质商品展销,约70家泰国和本地企业带来工艺品、食品、首饰、皮具、家居装饰品、草本护肤品等特色商品,还有泰国文化艺术表演、泰国旅游资源推广、抽奖以及食辣挑战赛等活动,值得特别关注的是,“泰国风情周”期间举行的食辣比赛,喜欢火辣口感的朋友可不要错过!

以色列

5月16日开始持续到19日,地点在春熙路地铁广场。

主要内容有开幕式、集赞换美食(即现场发朋友圈集赞换取免费美食)、儿童绘画坊、特拉维夫之夜、沙滩背景拍照、以色列格斗术体验,以及乐队演出、舞蹈快闪等,将全面地展示以色列美食、文化、旅游资源。

此活动是自去年成都-特拉维夫直航开通以来在蓉举办的首次大规模以色列文化旅游推介活动。

新加坡

新加坡主题日地点在成都博物馆,主要包括:

●5月17日至19日的娘惹文化、服装展示和体验

●5月18日至19日的新加坡电影展

●5月17日至6月14日的娘惹文化静态展

活动将为大家展呈新加坡Intan(盈壇土生华人)私人博物馆、Onlewo(安乐窝)、Eden & Elie(伊顿&埃利)提供的传统珠绣鞋、娘惹服装、老照片,极具娘惹元素的现代家居用品、服饰、餐具以及手工艺品等。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主题日活动将于5月18日开始,地点在香格里拉酒店。

主要内容包括巴基斯坦美食文化夜、巴基斯坦文化展示(服饰展、摄影图片展)、巴基斯坦美食试吃站等。欢迎大家来品尝巴基斯坦风味美食、体验巴基斯坦的文化魅力。

香港

“舌尖上的香港地道美食”香港主题日活动将于5月19日下午在成都兰桂坊的露丝餐厅举行,届时邀请到专门由香港来到成都的国际金茶王大赛冠军表演港式奶茶冲制。

现场的朋友除了可试饮金牌奶茶,还可现场品尝其他多款经典的香港地道美食,包括鸡蛋仔、咖哩鱼蛋、菠萝油、叉烧等。

澳门

5月19日晚,“舌尖上的澳门”美食文化旅游主题日活动将在轻安雅集为大家呈现,澳门主厨将现场制作澳门特色美食,并分享美食背后的故事,现场还将举办澳门旅游及美食文化展示。

韩国

韩国主题日活动时间为5月20日,地点在香格里拉酒店一楼的锦官城厅,内容包括韩国大厨制作美食及品鉴、韩国美食旅游图片展韩国传统饮料品尝、 韩国化妆品体验等。

日本

日本主题日活动时间是5月21日至26日,地点在成都伊藤洋华堂所有门店。届时将开展日本特色食品展销和品鉴、日本旅游推广、音乐舞蹈表演以及cosplay秀等。

怎么样,是不是很期待呢?

这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9日

快带上你的家人朋友

一起去感受美食与文化的魅力吧!

来源:文明成都、成都领事服务

责编:成成

点亮老成都的工业文明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点亮老成都的工业文明

1876年,一纸《烟台条约》让重庆成为通商口岸。随即,英法日美德相继在重庆派驻领事。

从19世纪末开始,英、法、德、日、美等驻渝领事馆先后在成都设立非领事馆性质的常设机构—重庆领事馆派驻机构。但在1949年前,中国官方只在1942年和1945年分别承认过英国、法国驻成都领事机构。

但相关的对外活动仍被默许,这也加速了闭塞的内陆城市与外界的来往。据四川洋务总局统计,仅在光绪1907年10月至1908年10月,来往成都的法、美、德、俄等外国人有212人。

这些人中,有传教士,医生,工程师或外交官,带进的服饰、语言、洋玩意儿等,让成都人对外界的讯息、技术和文明心生向往。故纸堆里,这些外来者和新玩意儿,或多或少留下了一些身影,也或多或少地帮助老成都点亮了工业文明。

百年前西门子在上海设立的第一家永久办事处(图片来源:西门子官网)

资料记载,20世纪初,晚清政府曾购买蒸汽发电机,建厂试行发电,开启四川用电历史,不过并未普及到民众。

1909年12月28日,启明公司成立。创办人之一舒和轩是清末首批留日学生,眼见明治维新带给日本的巨变,深感震撼。国外城市已是万家灯火,而成都乃至四川仍然黑灯瞎火中摸索难眠。

为改变这种状况,舒和轩、舒品轩、舒勤轩三兄弟以及陈养天等共同研究,发起创办电灯公司,成为旧时成都现代工业少有的代表。

当时发电,以煤为燃料,煤在锅炉内燃烧后将水加热成蒸汽。再有不断膨胀的蒸汽推动汽轮机的叶片从而带动发电机。可当时中国工业技术严重落后,启明公司成立后,向清政府工商部登记注册,并获得25年在成都的专利权后,公司就初步计划从德国西门子洋行购买100千瓦发电机一部。不久机器顺江抵达成都,安装于设在中新街的工厂内,并代培训技术人员。竣工后,成都城开启用电的历史。

1916年启明电灯生产调查票

启明公司开业后不久,再购买了一台200千瓦发电机,在椒子街临河购地建厂,后更名为椒子街发电厂。因启明发电所用的主要燃料为彭县(今彭州市)的黄丹煤,为保证发电质量和安全,启明还把黄丹煤的样本交由西门子公司寄往德国化验后,再根据煤质设计了启明专属发电机。而在成都市档案馆提供的1937年成都启明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代购捷克锅炉的函可见。

发电机制造好后,由德国运到上海再走长江进入四川。运送的船只抵达万县时,却被当时21军驻万县的王方舟扣押。对方给出的原因是机器能量较大,怕作为军事用途。交涉不下,由舒和轩通过私交,联系上当时国民政府实业部长吴鼎昌,请其发函,协助放行。后又对接王方舟,与其说明情况请求通行。几番周折后,发电机终于抵蓉。

除发电机、电灯这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当时洋人聚集的华西坝上,德国人还修建了两座矗立在老成都人记忆里的城市地标。

由于铁塔和电台的出现,在其旁边的小路被命名为“电信路”。铁塔修建初期,周围还是平整无边的农田,但逐渐被房屋民居所占据。抗战时期,因各大高校的临时进驻,又划分出现金陵路、公行道、小学路、中学路等小路。后经不断拆迁、修建等城市的演变,密集的居民区形成,附近的高楼大厦也逐渐掩盖了这个昔日地标的光辉。

今成都市电信路

在其仍发挥着它的使命时,定时有穿着工作衫的维护人员在铁塔里上上下下。他们先为铁塔刷上一层黄漆再以绿漆掩盖,以防止铁塔生锈。

随着科技发展,这两座用来传递无线电波的电台铁塔,结束了自己的使命。1998年,电信部门修建新居住楼时拆除了铁塔,仅存塔基。塔基后来又因电信部门家属区改造,修建绿地将其覆土掩盖,原塔基大型金属结构被埋于历史的尘土之下。

来源:《四川档案》

供稿: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会议资讯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第五届博物馆专业培训工作坊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第五屆博物館專業培訓工作坊

展覧策劃與教育

主辦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建館於1971年,致力於中國文物的收藏、保存、研究和展覽,將源遠流長的中國藝術、人文精神、文化遺產介紹給大學成員及香港公眾。同時,以館藏及惠借文物為基礎,進行學術研究及推廣交流。作為參與大學教學的博物館,文物館在博物館學及藝術史學方面,為學生提供工作實習及實物觀摩機會;亦與大學其他院系共同開發中國藝術在社會、文化、技術及歷史等領域的跨學科研究。

文物館成立逾四十載,現時藏品總數已達一萬五千件。1937年文物館入藏簡又文斑園原藏明清以至近代廣東書畫千餘件,奠定館藏書畫的基礎。以後,文物館又承各方捐贈,藏品年代由二十一世紀上溯新石器時代。宋代的銘刻孤本及珍本、宋至清的名家書畫、宜興紫砂、歷代外銷及民窯瓷器、古代璽印及盛宣懷檔案資料等,都是富有特色而且達到國際水平的館藏精粹。2016年,文物館有八件由北山堂捐贈的碑帖藏品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為首次有香港院校的藏品入選。

贊助

北山堂基金(以下簡稱“北山堂”)由香港知名慈善家利榮森博士於1985年成立。利博士致力弘揚中國文化藝術,歷年來資助多所大學、研究機構、博物館及文化組織,推動中國文化藝術發展。

北山堂以推動中國文化藝術及支持教育事業為宗旨,一方面籌劃多項與中國藝術相關的交流活動及培訓項目,另一方面為大學、博物館、學校及非牟利機構舉辦的中國文化藝術項目提供資助。教育方面,北山堂主要贊助教育機構,並資助本地學生負笈海外升學。

簡介

博物館專業培訓工作坊(以下簡稱“工作坊”)由北山堂基金贊助舉辦,旨在為博物館中層專業人員提供短期在職培訓機會,以期為中國內地、臺灣、澳門及香港地區培養具國際視野及專業知識的人才,並促進兩岸四地博物館之間學術及技術上之交流合作。自2013年舉辦第一屆以來,工作坊一直以其結合業内資深專家演講、香港及外地博物館考察及學員微型展覽方案報告的模式廣獲好評,不僅同時受到學員及講師之肯定,更曾成就參與博物館聯手策展,成果令人鼓舞。

工作坊結構

演講及參觀(六天):包括國内外資深專家演講、案例分析、討論環節及香港本地博物館、藝術活動參觀。

學員報告(一天):學員將於工作坊舉行前獲發分組名單並需作初步資料搜集及溝通,待課程開始後,即與組員共同策劃微型展覽方案並準備報告。每組報告完畢後均有互評、討論與嘉賓講評的環節。

外地考察(六天):香港課程完結後,學員將獲安排前往外地進行博物館考察和交流。

報名

申請資格:具備三年或以上工作經驗之博物館或美術館專業人員,工作内容需與當屆主題相符。

名額及費用:共20人。費用每人港幣一萬五千元正,包括學費、全程住宿(半房,連早餐)及外地考察來回香港機票。學員需自行支付往返香港之旅費、生活費、保險及簽證等費用。

授課語言:普通話及英語。參加者最少需具備普通話及英語之基本溝通能力。如嘉賓使用英語演講,PowerPoint簡報上會提供輔助中文説明。

修讀證書:學員必須出席不少於課程總上課時數的百分之八十,並於完成課程後一個月内呈交一份書面報告,方可獲得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頒發之修讀證書。

申請方法:申請人須填妥「申請書」,並邀請兩位推薦人填寫「推薦書」。「申請書」及「推薦書」可於工作坊官方網站下載。「申請書」及「推薦書」均須於截止申請日期前,以電郵或郵寄方式交回。

網站:http://www.cuhk.edu.hk/ics/amm/museumworkshop.html

電郵:museumworkshop@cuhk.edu.hk

地址:香港新界沙田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文物館辦公室

* 請於信封面或電郵標題註明「博物館專業培訓工作坊申請」

* 收齊「申請書」及兩份「推薦書」後,統籌將發送電郵通知申請人。如閣下提交申請後五個工作天仍未收到確認電郵,請與統籌聯絡。

往屆資料

1

第一屆工作坊:展覽策劃與設計

2013.05.19-2013.06.06

嘉賓及演講專題

丁新豹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客席教授及名譽高級研究員

博物館常設展的構思與籌劃:以香港歷史博物館的“香港故事”為例

司徒元傑先生

香港藝術館館長(虛白齋)

現代博物館的教育功能與演繹手法

李蓉蓉女士

上海博物館陳列設計部主任、研究員

陳列設計是一種創造:簡述上海博物館陳列形式設計

孫志新教授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亞洲部中國藝術主任

a 專題展覽(臨時展覽)和巡迴展覽的策劃和運作

b 長期展覽(日常陳列)和專題展覽(特展)的籌劃和運作

林業強教授

前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館長

藝術博物館策展ABC

孫淼博士

北京故宮博物院展覽部陳列設計室副主任及副研究館員

中國傳統藝術語境與博物館空間

莫家良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系主任

展覽策劃中的教育元素

張弘星博士

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資深研究員

a 策展中的當地語境:以V&A本年度大型特展“國際中國古代繪畫名品展700-1900”為例

b 策展人與設計師的互動:V&A大型特展“國際中國古代繪畫名品展700-1900”中的設計問題

黃秀蘭女士

香港文化博物館總館長

展覽策劃:從人、物、情出發

嵇若昕教授

中國文化大學華岡博物館館長,前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器物處處長、登錄保存處處長及安全管理處處長

a 博物館大型特展的規劃:以21世紀台北故宮的重要展覽為例

b “康熙大帝與太陽王路易十四特展:中法藝術文化的交會”的策展點滴

蘇芳淑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系講座教授

策展人的角色

學員名單

付文軍,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副研究館員

何碧琪,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副研究館員

李梅,首都博物館研究與展示中心展覽三部主任

李衛平,浙江省博物館副研究員

梁麗輝,廣州藝術博物院陳列研究部主任、副研究館員

莫潤棣,香港藝術館一級助理館長

陳麗碧,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副研究員

曾玲玲,廣州博物館陳列研究部主任

舒麗麗,湖南省博物館館務秘書

趙佳,上海博物館展覽部主任助理

劉韞,遼寧省博物館研究館員

樂俏俏,浙江省博物館陳列策劃館員

蔡淑蓉,西漢南越王博物館陳列研究部館員

賴玉玲,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助理研究員

駱偉雄,廣東省博物館陳列展示中心副主任

譚曉玲,首都博物館副研究員

鄭瑞芳,香港視覺藝術中心二級助理館長

2

第二屆工作坊:展覽策劃與教育

2015.05.10-2015.05.22

嘉賓及演講專題

司徒元傑先生

香港藝術館館長(虛白齋)

以教育為本的博物館策展方略

司徒嫣然女士

香港文化博物館館長(藏品/服務)

香港文化博物館中的藝術與歷史教育

白鈴安博士

波士頓美術館中國藝術部主任

博物館建築展品的教育元素:乾隆花園珍寶展及蔭餘堂案例研究

石瑞仁先生

臺北當代美術館館長

藝術介入社區

吳志華博士

香港特別行政區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副署長

如何吸引觀眾以及在博物館中培養學習氣氛

吳世全先生

臺北市立美術館研究員

兒童藝術教育中心、義工培訓及社區推廣

何慶基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管理文學碩士課程主任

以人爲本的博物館:21世紀博物館的重新定位

林國平博士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教育展資處處長

兒童學藝中心、數位典藏行銷、Facebook社群

胡錘先生

榮休北京故宮博物院資料信息中心主任

a 建設面向未來的博物館

b 博物館的數字資源採集與加工

陳信鈞先生

國立臺灣博物館教育推廣組專員

文化平權教育推廣活動、Facebook社群網站推廣、義工培訓

張譽騰教授

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及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理事長

臺灣博物館政策與展望

嵇若昕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及中國文化研究所文物館訪問學人

21世紀博物館大型特展的規劃

劉鳳霞博士

香港藝術推廣辦事處總監

超越博物館:讓博物館融入生活

蕭麗娟教授

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執行秘書

博物館教育的新天地

學員名單

王璐璐,安徽博物院策劃交流部館員

左駿,南京博物院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所館員

朱勁中,廣州藝術博物院陳列研究部館員

李威,常州博物館陳列部館員

何宏,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宣傳教育部主任、研究員

李嘉儀,澳門路氹歷史館/住宅式博物館行政及教育推廣職務主管

岑頴雅,香港文物修復辦事處二級助理館長

吳昌穩,廣東省博物館陳列展示中心副主任

孟倩,安徽博物院策劃交流部館員

梁儀花,香港藝術推廣辦事處一級助理館長

黃慧怡,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助理教授

楊燁旻,上海博物館教育部館員

盧莉,湖南省博物館文物研究文博館員

謝曉婷,蘇州博物館辦公室主任、副研究員

薄海昆,首都博物館展覽部項目負責人、副研究員

薛燕,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行政秘書、展覽策劃員兼編研

戴軍平,貴州教育博物館館長

羅興連,廣州博物館教育推廣部主任

3

第三屆工作坊:展覽策劃與典藏管理

2016.05.08-2016.05.20

嘉賓及演講專題

司美茵女士

佛利爾-賽克勒美術館中國藝術部主任

研究員/主任(Curator)在典藏管理中的角色

白珠麗女士

伯克利藝術博物館亞洲藝術資深策展人

“紅妝麗影:中國清代美人圖”策展個案分析

危轉娣女士

亞洲藝術文獻庫圖書館館長

資料共享:當代藝術文獻的收藏與管理概念

宋后楣博士

辛辛那提藝術博物館亞洲藝術部主管

專題特展與藏品特展以“嘯虎與躍鯉”、“仙境”及“辛辛那堤博物館藏日本藝術精品展”為例

李宗焜教授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歷史文物陳列館主任

中研院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的展覽和典藏

林平教授

台北市立美術館館長

當代美術館作為氣脈相通的體制

胡錘先生

榮休北京故宮博物院資料信息中心主任

互聯網+博物館(構建博物館資訊系統)

張弘星博士

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資深研究員

圖像主題索引淺談:中國藏品數據庫建設的新思路

張錦莉女士

國立歷史博物館文創行銷組組長

國立歷史博物館的文創行銷

陳濟民先生

國立臺灣博物館館長

建構首都核心區文化意象:臺灣博物館系統計畫

嵇若昕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及中國文化研究所文物館訪問學人

文物帳冊與文物研究

葉惠玲女士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亞洲藝術部典藏主管

大都會博物館的展覽文檔

鄧民亮博士

香港藝術館館長(中國文物)

走向未來:香港藝術館擴建計劃與展覽及收藏方向的新定位

賴瑛瑛教授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專任教授兼所長

博物館的價值與創新

學員名單

卜琳,陝西師範大學博物館瓷器展廳策展人

王雙,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保管部館員

申桂雲,遼寧省博物館典藏部主任

朱敏,常州博物館保管部主任

江潔,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書畫文物保管員

吳文潔,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展覽部負責人

吳秀華,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副館長

吳悠,上海博物館文化交流辦公室館員

邱瑋,雲南省博物館辦公室副主任

姜岱品,安徽博物院館員(藏品徵集與保管)

張素琪,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典藏部主任

陳剛,南京博物院社會服務部主任助理

陸雪梅,蘇州碑刻博物館館長

楊藝,蘇州博物館展覽設計部主任

劉宇馳,國家文物局數位展示研究基地副主任

劉莉,廣東省博物館陳列展示中心館員

劉詩秋,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展覽部館員

韓曉潔,旅順博物館書畫文獻研究部主任

4

第四屆工作坊:展覽策劃與陳列設計

2017.03.19-2017.03.31

嘉賓及演講專題

Mr. Michael McCafferty

榮休西雅圖藝術博物館展覽設計主管

研究員(Curator)與設計師:展覽合作的過程與藝術

Dr. Stephen Little

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中韓藝術部主管

博物館策展的“古為今用”與“今為古用”

于彤先生

北京故宮博物院展覽設計師

博物館展陳設計的基石:以故宮的經驗為例

小林仁先生

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主任學藝員

追求鑑賞古陶瓷的理想展示:關於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的獨特展示理念和陳列方式

司徒元傑教授

香港藝術館虛白齋館長

現代博物館的策展與演繹手法

金玟求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助理教授

a 韓國藝術史概要

b 中韓藝術交流史略

張譽騰教授

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理事長、國際博物館協會國際博物館管理委員會理事

張大千辭世三十週年特展經緯

嵇若昕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及中國文化研究所文物館訪問學人

21世紀初臺北故宮大型特展評述

學員名單

朱艷,蘇州絲綢博物館館長助理

江偉達,蘇州博物館展覽設計部副主任

李棟,山東博物館辦公室副主任

肖海明,廣東省博物館副館長

俞俏,香港藝術推廣辦事處一級助理館長

段鈴玲,雲南省博物館副研究員

胡倩雯,香港藝術館二級助理館長

倪毅,浙江省博物館副研究館員

夏天,山西博物院陳列設計部館員

徐戎戎,遼寧省博物館館員

袁啓明,上海博物館陳列設計部副研究員

張超,中國美術館展覽空間設計師

陳華輝,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展覽設計部負責人

麻賽萍,復旦大學博物館館員

傅寧,內蒙古博物院副院長

馮超,安徽博物院學術研究部副主任

黃小鈺,首都博物館北京史研究部館員

臧天傑,天津博物館器物研究部副主任

臧志成,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展覽部館員

鄭海燕,青島市博物館展覽部主任

相关链接:

美术遗产

美术 | 考古 | 建筑 | 文物保护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5401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