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定军山

定军山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城南五公里处,三国时期古战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原属武侯墓乡,今属定军山镇辖区。三国时,蜀将黄忠斩夏侯渊、赵顒于此,在历史上遂负盛名。属大巴山脉,其脉自高庙子入平地,隆起秀峰12座,自石山子至元山子,号称“十二连峰”,再东为当口寺孤峰,自西向东绵延十多公里,如游龙戏珠,故有“十二连山一颗珠”之誉。

主峰定军山为最高处,海拔833米,山顶原有“古定军山”石碑,文革被毁,今新立。山南有一个天然锅底形的大洼,周长1.5千米,即三国时称为“可屯万兵”的“仰天洼”。北麓有一片广漠沃野,就是当年诸葛亮大布“八阵图”、设“督军坛”的武侯坪,黄忠大战夏侯渊的战场,时常发现“扎马钉”和箭镞,传为蜀军用兵之物;山旁有“斩将桥”,“八角琉璃井”井口八角形,薄页细花纹汉砖砌成,皆不存。山半腰有一大石,高约3.3米,宽约2米,中开一缝,宽窄不一,名曰“挡箭牌”,传为诸葛亮遮挡敌箭的遗物。

定军山

诸葛亮去世的消息传到蜀国,无论官吏,百姓无不为之恸哭,街头田野祭祀悼念者随处可见,故而乱了当时的“礼秩”。为此,步兵校尉习隆、中书郎向宠等文臣武将联名向后主刘禅上 书,引经据典,陈说利害,强烈要求朝廷为诸葛亮修庙,“以表武侯功德,而千秋祭祀”,上慰英灵,下安百姓,以此维护礼秩,巩固政权。刘禅迫于无奈,于景耀六年(西元263年)下诏“因近其墓”为亮“立庙于沔阳”,同时规定:立庙之后“凡亲属、臣吏、百姓等赐祭、供奉”诸葛亮者,“皆限至庙,断其私祭,以崇正礼”,从此以后,扫墓、祭祀、凭吊武侯的节礼“始从之”。这就是武侯墓一年一度清明庙会的由来,千百年来一直传承延续,从未间断。这盛大的历史性庙会凝聚着人民群众对一代贤相的追思和敬仰之情,也是对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继承和发扬。据说当年武侯驻军于此,姜伯约随侍最久,“武侯曾以斯穴亲点于伯约”。

建安廿年,即公元215年,曹操平汉中,并派大将夏侯渊、张郃等留守,驻兵定军山和天荡山各隘口。刘备趁曹操立足未定,同年率将进兵汉中,老将黄忠打败了驻守天荡山的张郃后,又奋勇取定军山,经法正指点,夺得定军山以西的挡箭牌山的山头,踞高临下,直取夏侯渊,夏措手不及,被黄忠腰斩,从而夺得了定军山。

《沔县新志》载:南宋绍兴三年(1133),金人陷洋州(今洋县)、逼兴元(今汉中),宋将刘子羽邀吴玠同守定军山。

(宋)孙应时作品《定军山叹》:仲达受巾国,佐治来闭营。君看此情事,岂辨吾孔明。八阵有天威,千里无留行。但度渭水去,贼势能不争。便当截狼头,三辅即日平。连年计兹役,独坐粮运萦。所以五丈原,驻军方杂耕。俶载维首夏,望望秋谷升。云何西风至,忽已落大星。痛哉万世功,於此丧垂成,炎精遂沦谢,王路终榛荆。三马肆蹄齿,群雄迄纵横。公科少徐死,此祸何由生。天机定谁执,变化纷可惊。乔木定军山,空有身后名,世论复齿莽,呜咽志士情。朗咏少陵诗,何诛陈寿评。

定军山下武侯墓庙宇堂皇,古木交错,山道盘桓,是旅游观光、怀古觅幽的佳处。

定了!山西督军府“变身” 山西府衙博物馆!今年有望对外开放!

据太原日报:4月1日,记者从太原市文物局获悉,山西府衙博物馆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劳务派遣制工作人员52人。其中,包括讲解服务(20人)、设备维护(6人)、安全管理(24人)、财务人员(2人)等岗位。

本次招聘岗位为全职性质,招聘人员均为劳务派遣制。报名截止时间为4月5日,可通过山西府衙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微信号:sxfybwg)下载并填写报名表,发送至邮箱(sxfybwg@126.com)。每位报名人员只能报考一个岗位,不接受其他形式报名;填报虚假信息者,将取消考试及聘用资格。

航拍督军府改造最新进展 今年有望对外开放!

今年2月24日,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0年省级重点工程项目名单的通知》文件。 根据通知名单显示,2020年山西省级重点工程项目共248项,太原重点工程项目33项。

|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网截图

其中,《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千年府衙综合整治配套工程督军府旧址修缮(复)保护利用项目》引人瞩目。

丨督军府航拍图

1

三年前,一场会议改变了督军府。

2017年1月15日,省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晋城代表团全团会上,省人大代表、省文化厅厅长刘润民表示,省政府适时迁移,千年府衙博物馆将选址督军府旧址。

同年9月,省政府正式搬迁至新址,从此府东街再也没有了省政府,但是留下了这座历经了千年沧桑的督军府。

丨督军府旧址实拍

北宋以前,这里是晋文公重耳庙,明永乐年间置山西巡抚衙门至清代。1911年辛亥革命时,这里为都督府。1916年,各省军务长官改称督军,阎锡山任督军,因此改为督军府。这座位于太原市府东街101号的建筑,始建于北宋初期,千余年来伴随着改朝换代,历经沧桑,屡经修缮一直为山西的政治中心和决策者府邸。

由于年久失修,该旧址的建筑物存在墙体开裂、琉璃瓦残破缺损等问题,相关部门曾斥资修缮。

丨内部建筑修缮旧图(2017)

往后的时间里,从府东街一直往北走至解放路,穿过这片红墙畔老树林立,树影婆娑,夏日的午后阳光暖暖的,行人也多,阳光下随手一拍都是大片。随着一步步的施工改造,这里也将被改建成千年府衙博物馆,并对市民开放,这着实瞬间牵动起了大家的心……

丨督军府旧址航拍图

2

省政府搬迁至今,2年半时间,改建正酣,火力全开。

近日再度实探,信心满满。

丨督军府旧址航拍图

从航拍图中可以看出,督军府旧址主体建筑基本已经建设完成。碧瓦朱甍、飞檐翘起,一股崇仰之情涌上心头。

丨督军府旧址航拍图

整个督军府旧址占地面积35110平方米,主要由门楼、前院楼房、渊谊堂、小自省堂、梅山和玉堂春组成,是全国保存下来较完整的督军府旧址之一。内存有清、民国年间石碑5通、碣1方。

丨督军府旧址航拍图

丨督军府旧址实拍图

大门是一座两层木质结构建筑,四角屋坡舒缓流畅,角翘简洁,彰显着舒展大度的气概。筒板瓦布顶,细密排布,鳞次栉比,秩序中又不失美感,在阳光映衬下如水波般波光粼粼。孔雀蓝琉璃剪边,以蓝天为色,显示着对自然和苍天的敬畏。

丨督军府旧址实拍图

督军府旧址的选址和建筑尤其考究:坐北朝南,主建筑以中轴线自南而北布局,背靠梅山,布局精巧,形成北高南低的格局,呈现出古代建筑庄重浑厚之美。对称安排、秩序井然、有条不紊的特点包含着中正、和谐、严谨的治国理念。 去年10月,这里还新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丨督军府旧址实拍图

若隐若现的梅山钟楼,诉说着这个城市独一无二的故事。这座千年府衙,有着道不完的风云变幻,阅不尽的时代沧桑……

丨督军府旧址实拍图

何曾几时,路过的行人大多喜欢侧眼向其门内偷瞄,满心的好奇,而它总是一副庄严肃穆之貌,充满了神秘,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样,期待着什么时候能进去看看它到底是什么样?

丨督军府旧址实拍图

3

放眼四周,督军府旧址的改造完全会和钟楼街片区的改造形成连片效应。

|步行街范围示意图

督军府旧址和钟楼街片区仅有一街之隔。根据规划,钟楼街片区内帽儿巷、酱园巷、钟楼街(帽儿巷以东段)、桥头街、地藏庵、靴巷、二市场巷、南仓巷、南仓巷东侧规划路、阴阳巷、西校尉营(中校尉营以北段)、四岔楼,11条道路性质全部改为步行街。而帽儿巷(食品街)对面便是督军府旧址。

督军府旧址将变身千年府衙博物馆,钟楼街区域将打造具有明清风格的老太原特色步行街,建成后景点集聚,整体上打造一个注重商、文、旅融合互促,综合功能配套完善,古典韵味与时代韵律协调统一的“大柳巷特色文化街区,塑造城市新名片。

|钟楼街进行勘测(来源见水印)

明清以来,驰骋欧亚的晋商举世瞩目,山西特别是以太谷、祁县、榆次、平遥等为代表的晋中盆地商人前辈,举商贸之大业,经营范围很广,夺金融之先声,钱庄票号汇通天下,称雄五百余年,创造了亘古未有的世纪性繁荣,在神州大地上留下了灿烂的商业文化。晋商,也因此成为中国十大商帮之首。

丨督军府旧址实拍图

由此可见,督军府摇身一变成为千年府衙博物馆,意义非凡。

丨督军府旧址实拍图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虽辉煌不再,但值得铭记,犹抱琵琶半遮面 历史的画卷正徐徐展现……

丨督军府旧址航拍图

来源:住在龙城、太原日报

山东八路军三名神射手锁定日军一名旅团长,三枪爆头,有点浪费子弹啊

吉川资,是八路军抗战中打死的最后一个日军将军,然而关于吉川资到底怎么死的,细节却有所不同。山东档案信息网作为比较权威的官方机构,是这么描写的

1945年6月3日,发表在《大众日报》头版上的《山东军区司令部公布反击敌寇五月“扫荡”的经过及战果》一文,对石桥伏击战的战斗经过进行了详细报道。这篇文章写到,5月1日,日军发动了对鲁中地区的大“扫荡”,八路军山东军区部队立即开展反“扫荡”作战。5日,八路军收复了沂源以东石桥镇后,日军师团长藤田茂大为光火,打电话对吉川资进行严厉训斥。为了督促部队前进,旅团长吉川资亲自到前沿的111大队督战。当时,111大队已经攻下了一个八路军曾经死守的村庄——南麻悦庄,正向前搜索攻击。111大队的指挥官将战报汇报给吉川资,吉川资决定加快前进速度,夺回石桥。而在前面等待他的,却是八路军狙击手的子弹。 5 月6日,集结在沂水西北诸葛、东里店一带的八路军鲁中军区主力一部奉命返回鲁山根据地,准备在石桥一带伏击敌人。5月7日凌晨,第三营侦察班在石桥以南3公里处发现敌人,3营营长刘佐决定利用石桥一带有利地形和根据地群众的支援,趁敌不备打一个伏击战。天亮以前,八路军主力占领了可直接控制公路及河道的石桥北山345高地南坡和高地北坡,一个排担任警戒,防敌迂回;同时,从全营挑选19名特等射手组成的突击班,配置在阵地前沿,静待日军的到来。7日拂晓,吉川资率几十匹乘骑主力隐蔽地向石桥方向前进,当他们进入我军埋伏圈时,3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营长命令射击手猛烈开火,一阵排子枪弹钻进日军骑兵群,继而两挺重机枪、三挺轻机枪,紧接着是数百支步枪喷出火舌。敌人纷纷落马,受惊的战马横冲直撞,敌人惊慌失措。随后,八路军向敌人指挥部发动了猛烈的攻击,约半小时连克4个山头。在战斗中,吉川资拔出战刀,一跃而起,这时,八路军的火力更加猛烈,营长刘佐从望远镜中看到,日军指挥官吉川资头部中弹,当场毙命。八路军指战员冲向敌人,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扑搏。这时,附近村里的村民和民兵纷纷前来参战,日军死伤惨重,四散而逃。

从上面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出,吉川资丧命于八路军的一场伏击战,但是萨苏先生的作品《国破山河在》却有不同的说法

萨苏的文章提到吉川资的死亡在于遭到残余八路军的冷枪,但不管怎么说,无论是山东档案信息网还是萨苏先生,都公认吉川资脑部中弹死亡,而且这两篇都提到了吉川资是59师团53旅团少将旅团长,还提到了111大队是53旅团的下属部队,可是笔者查阅了59师团的编制,却发现111大队应该为独立步兵111大队,而且独立步兵111大队隶属于54旅团,当然了,考虑到战时情况千变万化,军队经常打乱编制,将某大队配属给别的旅团的情况时有存在,这倒也不奇怪

上面的截图显示59师团下辖两个旅团及辅助部队,两个旅团分别为53和54旅团,53旅团下辖独立步兵41、42、43、44大队,54旅团下辖独立步兵45、109、110、111大队。

另外,上面萨苏及山东档案信息网二者的文章都提到了吉川资死亡的扫荡,日方称之为秀岭一号作战,但是我在日方史料中,发现应该为秀岑作战,考虑到岭的另一种写法为岺,是不是萨苏先生把岺和岑弄混了

我在上满截图显示的59师团8个独立步兵大队中有六个独立步兵大队的略历上都发现了参与秀岑作战,然而在111大队略历上却没有,请看下面截图,1945年就没有秀岑作战记录。考虑到日方资料可能不完整,倒也没啥奇怪的。

再说一点,萨苏先生文章提到的也仅仅是别人的回忆及自己看到的当时日本新闻报道的回想,至于吉川资本人的死亡过程,证据力明显不足。当然了,因为藤条茂作为当时的日军59师团师团长,他的回忆录应该可靠性比较强,他所说的手下旅团长吉川资被八路击毙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总之,对于日军少将吉川资是否确实死于山东八路军之手,还需要日方原始记录的挖掘。

晏济亚当口寺——城边的村庄​定军山东部一颗明珠

【题记】当口寺在勉县城东南5公里的温泉镇牟营村养家河畔,平地突起一孤峰,此地俗称“当口石”,后在山顶建寺,取名“当口寺”,被誉为十二连山一颗“珠”。

当口寺

——定军山东部一颗明珠

◎晏济亚

勉县县城以南的汉江与养家河之间,以定军山为主峰的一组山峦像屏风一样,把两条河流,以及两条河流形成的河谷平原相互隔离开了。这组山峦共有十二座,被称作“十二连山”。连同最东面的当口寺,合称为“十二连山一颗珠”。这也是所有勉县城区居民,每天抬头就能看到的一大景致。

为什么不说“十三连山”,却要把“一颗珠”单列开来呢?其实,作为这“一颗珠”的当口寺,和西边的“十二连山”本来就不是一个体制内的成员,从来就没有进入到这些山头的组群之中。以定军山为主体的“十二连山”,本为地壳变动而上升以后形成的大巴山支系。虽然从体表上看是十二个山头,但其地质结构和山体组织是连为一体的。而当口寺却不同,她是另外一独立个体,与西边的“十二连山”,从地壳结构上是互不相连的。

当口寺,地处勉县温泉浴池以西约2000米的养家河北岸。其南边紧靠养家河边,东西北三面都是广袤的河滩平地。从外观上看,她是一个骤然凸起的高台,而且是由一整块巨石所构成。高约30米,南北长约25米,东西宽约20米,其顶部是一不规则平台。从巨石南部紧靠河潭这个角度讲,应该叫做当口石。身处河水洪流的当口要道,像一位武士,一夫当关,勇立潮头。但由于人们巧妙地借用了这块巨石上面的平台,修建了一座佛教寺院,则习惯地称其为当口寺。

当口寺这块巨石,与西边十二座山头最近的元山子,相距约有1500米左右的开阔地。从当口寺这块巨石西北面呈断崖截面,且基岩裸露在外,而附近没有任何山体与之相互关联的情况分析,可以看出她是由某山体断裂塌陷而形成的。而这个断岩的母体,就是西边的元山子。但这块巨石与原山体为什么会相距如此之远呢?有学者认为可能与早期冰川活动形成位移有关。而且还认为,在这次冰川运动时,岩体受过往的浮冰不断地刨削,才会出现巨石整体模样呈几何体变化,呈切面直观,棱角分明,方正有形的整体。虽然不规则,但东西南北还都有其比较完整的面。更难能可贵的是,顶部也还有其相对完整的平台,才使得人们在上面修建庙宇,形成一方佛教净土。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块石头仅地表以上竟达30米之高,在地表以下还有多深多大,无人知晓。从她把一只脚扎进河潭之中,几亿年来从未改变其地理位移的稳定性看,其地下部分绝对应该大于或等于地上部分。由此推知,当口寺虽与西边的十二连山不是同一家族,但其雄浑和伟岸,与这组群山却是等高平齐的。

天公开物,在河道中央耸立出了如此俊秀的地质奇观,鬼斧神工,在地平线上雕塑出了如此壮美的挺拔山体,无不让人惊叹。但是人们发现,在平天平地之中怎么就突然长出一块巨石来了呢?就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来为她的身份正名。在当地民间,说到当口寺这块巨石的起源,有很多非常蹊跷的传说。其中流传最广的,是关于南海观音的故事了。传说南海观音为了慈悲为怀,普度众生,曾经化身为一位民妇,来到沔水流域,深入民间进行明察暗访,度量人间善恶,了解民众疾苦,验证祸福因果,广结尘世善缘。施恩布惠,解急救难,惩恶扬善,除病祛疾,扶弱济困,放生送子。她遍游沔水两岸,广撒仁慈恩惠,在布施应有慈悲,了结所有善缘后,将要返回南海时,来到了养家河边。这里没有渡船,也没有桥,必须涉水过河。她见身边有一块石头,就坐了下来准备脱鞋。正在这时,突然遇上了河水上涨。眼看着她坐的这块石头,就要被水淹没了,她不得不略施法度,让石头变高变大。就这样,河水不断上涨,石头不断变高,直到河水再也无法淹没这块石头了,她才起身渡河南下。南海观音走了,身后却永远留下了这块高大的巨石。后人为了感念观音菩萨,就在这块石头上为佛祖和菩萨修建了一座圣殿,这座圣殿就叫做当口寺。

这快巨石并不是很大,但上面修建的寺院却非常宏伟。整体建筑,精致缜密,内部设置,应有尽有。在巨石的东南角,人工凿成阶梯,沿石级折向南端继续上行,到达临近顶端的平台处,有一道向正南方向开启的山门。进山门有一过道通向内部。寺院分前殿,正殿和后殿三部分组成。前殿俗称为娘娘殿,里面主要供奉着送子观音。穿过前殿,为一小小的四合天井院子,是僧侣和香客们主要活动的地方。院子北面的正殿被称为大佛殿,里面供奉着佛祖及其他众佛。正殿西面的通道,沿伸到北面的后殿,后殿又称为阎王殿,里面不但有阎君爷,还有阴曹地府的各路鬼神。尤其让人惊悚的是,殿内壁画陈述的是,生前曾经做过歹事的人,死后均要经过数度审判。血淋淋的表述着那些被割舌、剜眼、下油锅、入火海、上刀山、进地狱等行刑的全过程,其教化作用能让一般游客望而生畏,不寒而栗,一经过目,永生难忘。

西边有一排偏房,是僧侣们的起居室。起居室的最北边,即巨石的西北角,是僧徒弟子们的厨房。传说就在这个厨房里,还有一眼天然的水井,直通巨石下面河底的深潭里,寺内和尚不出厨房,不下石级,就能用绳子吊下水桶把水打上来。这就解决了“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国学难题,也解决了寺院的消防安全用水。是天工巧夺而成,还是神灵为之使然,不得而知。当然,这究竟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或者是真正在巨石上确实长出了一眼水井,由于早年的庙宇坍塌,原始地貌已经被人为改变,又无史料可考,就全当是传说而已吧。

当口寺的寺院应该是明清时期修建的。由于是在巨石之上,她不和其他寺院相同,周围没有古柏乔木掩映,没有绿树花坛环绕,而是高高低低的禅院像海市蜃楼一样,高悬于空中,在很远很远的地方都能看到。在没有高楼大厦的古代,真可谓是一大美景。她地处汉江与养家河的中间, 晨钟暮鼓,曾与南面的柳家寺,北面的弥陀寺,东面的观子山,西边的柏林寺相应相和。在月明星稀,气定人静的夜晚,悠扬的钟声,伴随着闪灼的香火,会传递得很远很远。这会不会是对“十二连山”东面的“一颗明珠”的另外一种解读呢?

解放以后,政府将当口寺的寺院腾空,为当地的牟营村办了一所小学校。上世纪七十年代,巨石上面的古旧房舍,因年久失修而坍塌。当地政府将古寺院房舍全部拆除,并将上面的地基重新开凿平整,重新修建起了砖木结构的小学校舍。

上世纪九十年代,勉县机构改革,行政村合并。当地所在的行政村牟营村,与东面的板桥村合并为板桥村。原牟营村小学和板桥村小学的学生,都集中在晏家湾的镇中心小学上学了。此时,位于当口寺上面的小学就被“闲置”了。

当年的当口寺,现在成了真正的“当口石”,但气势还是那么宏伟,身躯还是那么伟岸。而且始终在向世人展示着那颗“明珠”的形象,并向人们诉说着千百年来世道的风雨和沧桑,世界的巨变与永恒。

【作者简介】 晏济亚,勉县退休干部,汉中市作协会员。曾出版个人诗歌散文集《沔水渔歌》,校注清光绪末年沔县知县王声扬撰《沔县乡土志》,有多篇作品发表在中省市报刊杂志。

总编:熊建华

执行主编:胡彦琛

本期审核:田也,责编:天辉,序号:1768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5377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