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姜镇

姜镇是喀麦隆西北部的一座城市,由西部区负责管辖,距离首都雅温得约400公里,海拔高度1380米,自殖民时期是重要的农业中心,为巴米累克人的主要聚集之地,同时也是姜镇大学所在地。

由于海拔较高,姜镇因凉爽的气温和迷人的风景而备受亲睐,被认为是高山度假胜地。在2011年初,喀麦隆姜镇文明博物馆(Muse des Civilisations du Cameroun Dschang)开幕,旨在让更多的人通过历史可以了解喀麦隆文化的多样性,了解这个国家的艺术、建筑、政治和社会组织等。

Dschang

姜镇

必去理由:姜镇大学所在地

景点所在大洲: 非洲【Afric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喀麦隆[Cameroon]

景点所在省、州:西部区 [West Region]

景点所在城市:姜镇 [Dschang]

厉害了!莱西姜山镇、日庄镇、望城街道的赶快看过来,有好消息!

日前,青岛公布了第十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31处新添市级文保单位涉及范围更广,不仅古遗址和古墓葬的占比上升,更将传统村落、祠堂和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现代水利设施首度纳入我市的文物保护范围。其中我市西三都河传统村落、徐家寨遗址、东风渡槽三处上榜。

截至目前,青岛市级文保单位总数已达106处,另有,国家级文保单位18处,省级文保单位72处,区(市)级文保单位350处,共计546处。

胜水渡槽、法家庄渡槽和东风渡槽的加入,首次将文保的范围延伸至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基础设施建设。它们作为黄岛区和莱西市(黄岛两处)曾经重要的现代水利设施,所彰显的是强烈的时代印迹,已成为巨变中不可磨灭的历史坐标。据介绍,东风渡槽还曾于2011年入选山东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相关的评语说,“莱西东风渡槽的入选,让我们把以前视而不见的历史见证也纳入了保护视野。

  西三都河传统村落,则是位于莱西市姜山镇的清代与民国建筑群,明清时期曾为通往即墨金口商埠的要冲,2014年获评山东省首批传统村落。专业人士解读,它们的入选,体现了青岛保护与传承历史文脉和乡村记忆的具体举措,被称作国人灵魂栖息地和存放乡愁的陈列馆的祠堂,纳入文物保护圈,尤其具有历史意义。

附:第十批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推荐名单

来源:青岛日报

姜堰“湖镇一体”做大旅游蛋糕

中国江苏网官方帐号

现在,来姜堰溱湖湿地游玩的游客必逛古镇溱潼;同样,到溱潼镇访古的游客必去溱湖领略湿地风光。中秋小长假,常州游客李荣清带着妻子女儿用了两天时间逛古镇溱潼,第三天游览溱湖意犹未尽,他决定国庆长假继续来玩。“溱湖与溱潼旅游一体化,景点多了,旅游产品丰富了。赏美景、尝美食、泡温泉,要玩好几天才能尽兴!”不少游客都有这样的感慨。

9月27日,“改革开放40年我们e路走来”泰州新媒体报道组走进姜堰,逛古镇、游溱湖,马不停蹄奔波了一天。虽只能“走马观花”,大家仍感觉到了溱湖溱潼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领略了“风情小镇、康养旅游”湖镇一体化发展的新魅力。

从无到有,生态旅游带来大商机

溱潼古镇,深巷古居、麻石铺街、老井当院,镇子不大却颇多人文景观。十里溱湖,水网密布、碧波荡漾、风光旖旎,湖内遍布野生动植物,生态资源得天独厚。

溱潼镇71岁的居民周年喜见证了溱潼旅游业的兴起。他说,溱湖原是溱潼镇区内的一个湖泊,6300多亩水面,湖内水产丰富,多年来,当地渔民捕鱼捉虾、自食其力,日子过得闲淡舒适,每年清明时节,溱湖最是热闹,上千船只、上万船民在此聚会,场面壮观。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人们生活条件好了,城里的居民也来看会船、逛古镇、做生意。“来古镇的人多了,就有了各种商机。”周年喜说,他家祖传鱼圆鱼饼虾球制作,过去自产自食,后来开始摆摊销售,生意竟越做越大。

1991年,泰县(姜堰区前身)县委、县政府看准“会船商机”,创新举办“会船搭台、经济唱戏”的会船节,出台土地征用等八项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规划溱湖旅游。

1992年,溱湖启动第一期工程建设,征用土地0.45公顷,新建客房、湖内景点等、购置豪华小快艇、碰碰船等设施。当年,溱潼会船节被国家旅游局列入1992友好观光年节庆活动和1992江浙沪旅游年旅游项目。之后,溱潼会船节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十大民俗节庆活动。

接下来,溱潼加快旅游建设步伐,引进麋鹿,成立“姜堰溱湖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增挂“姜堰市旅游局”牌子,管委会每年策划举办溱潼会船节,不断扩大影响。2001年3月,溱湖风景区被省政府批准为泰州市首家省级风景名胜区,范围包括溱湖景区、麋鹿保护区、溱潼古镇区等,规划面积26平方公里。2003年10月1日,溱湖正式对外开放,当年接待游客12万人次,旅游收入150万元。当年12月,溱湖景区获批省级森林公园。2004年5月,溱湖景区获批省级湿地公园。

周年喜风趣地说,他是看着家乡旅游业“长大”的,自己也分享了旅游业发展的成果。他开的周五鱼饼店,年利润从当初的几千元到现在的30多万元。像他这样,依靠本地水产品资源发“旅游财”的溱潼居民不下百人。

从小到大,打造多样化旅游产品

2009年7月,姜堰市委、市政府提出“湖镇一体化”战略,由溱湖风景区党工委对溱潼镇、湿地公园管理处、旅游局实施统一领导,做到行政统一、规划统一、资金统筹、资源共享。

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主任王荣明介绍,该区实施湖镇一体,围绕“生态、水、乡情”三大开发主题,先后投入10多亿元,建设和完善湿地体验园、农事乐园、鳄鱼馆、麋鹿观赏园、湿地水禽园、溱湖八鲜园等板块;开通湿地风光水上游览线,推出渔家风情船、木质摇橹船等旅游项目;完成湿地恢复近万亩,栽植各类耐湿树木450多万株、水生植物130多万株,恢复本土绿地近30万平方米,园区绿化覆盖率达到85%以上;建成溱湖旅游度假村、湿地科普馆、游客中心等。2011年9月,溱湖湿地公园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首批国家级湿地公园;2012年3月,溱湖旅游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3年12月,溱湖旅游景区被国家旅游局、环保部批准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近几年,溱湖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理念,迈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步伐,建设湿地漂流、环湖路、大型停车场、渔事文化体验园、湿地中草药植物园等硬件设施。2015年,投资2.6亿元建设的溱湖动物园和投资1.2亿元建设的溱湖海洋世界两个旅游项目,极大丰富了溱湖旅游内容。今年1至8月,两个旅游项目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000多万元。

与此同时,溱潼古镇也充分挖掘和开发旅游资源,恢复溱潼八景,开发“溱湖八鲜”美食,建成山茶院、民俗风情馆、绿树禅院、院士旧居、婚俗馆等多个景点,年年举办万朵古山茶观赏节,集聚了人气。2016年10月,溱潼镇被住建部等八部委列为中国首批特色小镇。2017年4月,溱潼会船风情小镇被江苏省旅游局列为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单位。

姜堰还引进深圳华侨城集团投资25亿元,在溱湖风景区西侧开发建设占地200公顷的旅游综合项目一期工程,依托十里溱湖及天然湿地优势资源,建成云海温泉、温泉奥思廷酒店、水岸商业街、湿地体育公园、寿圣寺景区、儿童水乐园等,铸就具有国际领先水准的温泉休闲旅游度假胜地、长三角“生态+环保+节能”的首席示范区和“中国湿地生态温泉第一城”。泰州华侨城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泰州华侨城启动二期工程建设,又致力打造华东首席国际颐养小镇战略联盟,将建成一座百亿产业小镇。

姜堰旅游局局长王斌说,湖镇一体,联手打造了“水上最大庙会——溱潼会船”、“全球茶花王-溱潼古山茶”、“水上最高三面药师佛塔”三个世界之最,叫响了“麋鹿园”、“山茶院”、“溱湖八鲜”等百余个旅游产品,满足了各种游客的需求。去年,溱湖溱潼共接待游客213.3万人次,省外游客占比38%,旅游收入2.5亿元。旅游发展带动就业2万多人,景区周边居民人均年收入从2003年的4718元增长到2017年的2万多元。

今年上半年,溱湖旅游景区和溱潼古镇景区被评为全省首批“旅游百佳”品牌;溱湖入选文化和旅游部“网友最喜欢旅游目的地”榜单。

王荣明表示,下一步,溱湖全力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紧密围绕“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和大健康产业,启动古镇区综合提升工程,推进溱湖景苑三期、望湖景苑、名镇嘉园等项目,完成新城大道东延北延、鹊仙路周边亮化等工程,建立度假区智慧旅游系统,依托温泉、湿地、农业、美食等生态文化资源,着力打造“医、康、养、食、游”健康产业布局和高端特色医疗服务基地,力争到2020年有4至5个亿元以上项目落户大健康产业核心区,进一步做大旅游蛋糕。

姜山基金小镇的区域金融担当

私募基金作为金融领域的新力量,正以各种形式哺育实体经济、制造就业机会、助力地方税收。发展能聚拢这些力量的基金小镇,具有明显的益处,借助“特色小镇”建设的热潮,政府部门引导的金融产业聚集正在加速。基金小镇在莱西姜山已落地开花。

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和工业重镇,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下,莱西的产业发展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随着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大量的金融服务需求应运而生,基金服务业进入了莱西的视野。为实体经济拓宽融资渠道,寻求来自金融领域的助力,正凝聚成共识。位于青岛莱西姜山镇西南一隅,有一座基金小镇正在崛起。

其实发展基金业,莱西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位于半岛几何中心的突出交通区位,坐拥姜山湿地之畔优美的生态环境,在世界金融史上,很多财富故事都发生在这样的地方。优越的天然条件成为了规划布局的契机,于是一座基金小镇渐渐浮出构想。产融结合、产城融合,2017年年6月,规划占地4.4平方公里的青岛(姜山)基金小镇落户莱西。

这个基金小镇,像一记有力的拳头,为莱西的新旧动能转换打出了崭新天地。这是山东省的首个,也是省内规模最大的基金小镇。青岛(姜山)基金小镇完善了山东半岛区域的金融业态,对实体经济服务效率的提升以及对区域经济发展活力的激发都是有目共睹的,一组数字可以看出莱西市基金招商的实力:去年以来,由基金导入项目占新签约项目60%以上,总投资超过300亿元。截至8月底,青岛(姜山)基金小镇累计注册基金类企业584家,拟募集基金规模超过1300亿元,通过基金导入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项目50余个,基金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青岛(姜山)基金小镇两年来发展的成绩单可谓闪亮。

▲规划占地4.4平方公里的青岛(姜山)基金小镇落户莱西

产业链招商,集聚资源推动转型

自去年7月份开始,青岛绿天使创业孵化器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瑞强就非常忙碌,每天,他应接不暇地筹备着引进许多企业的相关事宜。在绿天使高新技术产业园项目落户莱西市经济开发区一年多的时间里,这家专注于节能环保领域的创业孵化和投资的项目通过基金招引为莱西孵化了32家同产业链的企业。其中,青岛重展环保工程、青岛聚创世纪环保科技、青岛家洁源清洁能源科技、青岛路博洁天环境科技等15家企业已完成注册,其余的将于年底顺利完成入驻,预计5年内,入驻企业产值将达到80亿元,税收达到8-10亿元。目前,依托基金招商和产业招商,超低能耗绿色建材产业园、集成电路产业园、南开学校、绿天使环保产业园和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产业园区已经成功落地莱西,而未来,在此基础上还将引进更多的项目。

“青岛(姜山)基金小镇以承载大青岛北部崛起战略为目标,一方面通过集聚基金资源,汇聚资本,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采用‘基金招商+产业招商’双轮驱动模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莱西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马建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基金在招商方面具有资金、产业、信息、人才等独特优势,是其他机构不可比拟的。私募基金不仅可以为莱西当地的实体经济提供资金的扶持,还可以为产业升级带来很多外部资源。”如今,发挥基金优势,通过资本运作招商,利用财政资金撬动民间资本来吸引优质项目落户,已经被确定为莱西市招商引资的一大主攻方向。

▲青岛绿天使产业园3栋厂房主体完工

输血实业,金融实体互动发展

与国内其他基金小镇采用的运营模式基本相同,青岛(姜山)基金小镇采取“管委会+市场主体”的模式,用财政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成立的姜山基金小镇管委会和基金小镇管理有限公司,专业的公司运作确保了基金小镇运营管理专业化、市场化、灵活化。马建涛提到,之前莱西当地的企业融资基本上是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现在借助基金小镇培育的基金企业,可以将产业基金和民间资金转化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为区域实体经济提供直接的融资服务。

青岛锦绣前程节能玻璃有限公司就是一家因基金注入而获益的机构。“在企业面临资金困难而错失高端精品玻璃订单时,是通过基金融资解决了企业的困难。”公司负责人吕庆波告诉记者。

据悉,青岛锦绣前程节能玻璃有限公司专注于绿色节能玻璃、安全玻璃等高端精品玻璃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青岛市建材行业龙头企业,蝉联中国玻璃深加工30强,拥有10项国家专利技术、多项软件著作权。近几年,随着公司订单的增加,先期投资的生产线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订单需求,因受产能限制被迫放弃了部分高端精品玻璃订单。因投资金额较大,投资周期较长,公司无法对原有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扩大产能的项目计划迟迟没有推进。

在公司经营陷入困境的时候,莱西市政府主动向公司引荐了“和远基金”,投资9000万元入股公司,给锦绣前程公司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该公司已按照既定的战略目标开始布局轨道交通、高端精品玻璃市场,扩大轨道交通玻璃等精品玻璃的产能,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使轨道交通等产业玻璃在防火、节能等性能上得到进一步提高,并使其具有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的自洁功能、光致变色功能,提高了精品玻璃产品的安全度、舒适度。与此同时,锦绣前程公司还与中车、中法轨道交通等世界级轨道交通公司达成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

基金团队利用自身成熟的产业资源和掌握的信息优势,帮助政府招商引资、招才引智,而基金小镇背后的行政力量同样也不可或缺,二者的完美结合已经在莱西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这个金融资本聚集的“蓄水池”和“动力核”,发挥着基金助力企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双重作用,促进金融资本和实体经济的互动发展,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基金小镇办公区

后顾无忧,政策服务贴心

除了具有竞争力的招商引资模式,青岛(姜山)基金小镇也获得了相当大力度的政策扶持。“基金公司选择在哪里落地,最看重的就是政策和服务。”马建涛告诉记者,“以税收为例,姜山基金小镇给投资人的奖励政策就很给力,而考量的标准是金融机构对地方经济的贡献程度。”记者了解到,现有的优惠政策主要集中在便利化和降成本上,先后出台《关于加快金融业创新发展的意见》《关于支持姜山基金小镇发展扶持政策》,对基金及基金管理机构从落地租房补贴、金融人才服务、贡献奖励等多方面对基金企业进行扶持。

据悉,在青岛(姜山)基金小镇,入驻的基金企业在基金小镇租赁自用办公用房的,自营业当年起,可免费使用300平方米办公用房,超过300平方米的部分,按照租赁价格的30%给予补助;企业自产生地方经济贡献之日起5年内,企业增值税按照地方留成的80%、所得税按照地方留成的90%给予奖励。得益于这些政策红利,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快速发展与聚集,给青岛甚至是山东半岛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当然,除了提供政策奖励补助这些“硬”政策以外,还有更多的“软性”服务吸引基金企业,让金融小镇更具魅力。秉承着“服务为本”的理念,基金小镇开辟了绿色通道, 1-2个工作日完成注册及开户手续。“作为一个外地企业,我们只需要把公司材料整理好后,发送给青岛(姜山)基金小镇入驻服务团队,就有工作人员全程代办各项入驻手续,依托互联网和发函确认,一天时间就拿到了营业执照,三天时间就办完银行开户税务登记手续,真正实现了企业‘零’跑腿。”总部位于天津的青岛路博洁天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郑茂斌告诉记者。

莱西市为企业提供的“店小二”式服务很贴心,入驻基金小镇的企业基本可以享受到“拎包入驻”的待遇,对各类投资基金及管理机构给予工商注册登记、银行开户、公章刻制、税务登记等“一站式”服务便利。对各类投资基金及管理机构的金融人才来到莱西,可以办理户籍,子女在莱西市入托、入学,就医等方面也都没有后顾之忧。符合条件的企业还可以申请莱西市引导基金,协助企业申请其他各级政府设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等财政资金。“我们出台了‘一站式’注册、金融人才、引导基金配套、政策申请等基本全套的服务政策。”马建涛如是说。

▲基金小镇注册部工作人员正在为客户办理一站式入驻服务

此外,风险防控,是建设基金小镇的重中之重。在推动基金小镇做大做强的同时,莱西市始终牢记将金融风险防控放在首位。据马建涛介绍,为了保障基金小镇生态安全,开发了基金小镇运营管理服务平台——“天智云”系统,综合运用天眼查、外部评级、工商鹰眼系统等信息平台风控数据,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加强对入驻机构的风险审查,杜绝非法集资;基金小镇还与政府相关部门成立风险防控联动工作小组,畅通部门沟通渠道,建立了与公安、法院等部门风险防控的联动机制,从入驻风险审查、入驻后风险排查等多维度保障基金小镇的金融安全稳定。

借势起飞,国家政策助力发展

从发展前景看,青岛基金业发展正当其时,而青岛(姜山)基金小镇也下了很大决心。

数据显示,就山东省内而言,青岛在基金管理人数量、备案基金数量及管理规模上占比较高,截至目前,在中基协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的青岛投资机构有253家,家数以及管理基金数量上约占整个山东省的一半,管理基金规模约占整个山东省的三分之一。虽然与上海、北京等城市数以千计的体量相比,青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数量偏少,但可圈可点的是,青岛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发展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私募基金已经成为青岛资本市场发展的一大亮点,青岛在私募基金行业发展方面占据优势。

今年7月,上合示范区正式落户青岛。8月,青岛片区作为山东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之一一道获批。纵观国内其他成功的基金小镇,如福州的马尾基金小镇、深圳的前海基金小镇,它们的迅速崛起,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分享了自贸区的政策红利。城市发展前景势头强劲,更为私募基金的发展提供了扎实的土壤,马建涛认为,乘着政策的东风,吸引头部机构落户青岛,青岛已经迎来私募基金蓬勃发展的最佳时机。青岛(姜山)基金小镇充分把握自贸区青岛片区建设的历史新机遇,借助自贸区体制机制创新优势,积极探索基金快速发展的新模式。

各项利好政策纷至沓来,今年6月份,青岛市发布了《青岛打造创投风投中心若干政策措施》。从那时起,借助全国最好的扶持私募基金发展的政策优势,姜山基金小镇的招商变得越来越火,前来青岛对接、咨询、洽谈创投风投合作的机构空前增多,在谈项目大幅增长,签约项目进展顺利。早在2018年初,青岛市就设立了新旧动能转换基金,采取“引导基金、母基金、子基金”三级架构,撬动社会资本形成3000亿元规模的产业基金,今年7月18日,规模达数百亿元的青岛科创母基金正式成立揭牌,根据首期120亿元规模,预计将撬动近400亿规模的高端科技产业化项目。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新工具,基金行业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青岛基金业发展滞后于城市经济发展的情况正在加速改变。

依托青岛雄厚的基金产业基础和得天独厚的政策环境,莱西市将全力构建四大产业链,加快完善集天使基金、创业基金、股权基金、并购基金、产业母基金于一体的基金产业链;大力发展集互联网金融、融资租赁、融资担保、供应链金融等新型金融产业链;加快配置集银行、证券、保险于一体的传统金融产业链;规划打造集生态、文化、休闲、旅游、颐养于一体的生态旅游产业链。

基金小镇自成立后,在投资界的知名度不断打响,影响力也在迅速提高。

2017-2018年先后举办两届中国基金小镇高峰论坛和基金小镇闭门推介会等系列活动。在2018年第二届中国基金小镇高峰论坛上首次发布《2018年中国基金小镇白皮书》,联合成都天府国际基金小镇等10家基金小镇成立中国基金小镇联盟,成为中国基金小镇的龙头品牌。在2019年4月17日召开的第十三届中国投资年会上,青岛(姜山)基金小镇被评为“2018年度中国最具特色基金小镇TOP5”;2019年4月8日,青岛(姜山)基金小镇被山东省评选为“2019年度山东省服务业特色小镇”,位居第一;入围融资中国2018-2019年度中国十佳基金小镇,这些成绩都赢得了业内人士认可。

现在,青岛(姜山)基金小镇正将目标瞄准成为中国一流、世界领先的基金小镇而日夜兼程。预计到2021年,青岛(姜山)基金小镇年度总产值将达120亿元,其中服务业产值达100亿元,小镇将实现年税收3.5亿元。基金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入驻基金企业数量将达1200家,基金募集规模将超过2500亿元,基金企业纳税额将达3亿元,基金产业规模达到山东省首位、全国前列。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青岛(姜山)基金小镇会成为资本规模达到万亿级的基金重镇。

编辑|孙悦姿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5299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