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麻酥糖

麻酥糖介绍: 徽州特色名细糕点。麻酥糖从南宋流传至今为传统名品。它是用炒熟的芝麻研粉和糖加料制成,用一张小红纸包成长方形,小红纸上印有店家的招牌,其味香甜、质感松软。麻酥糖中的精品称为“顶市酥”。顶市酥采用脱壳的白芝麻、白糖,配以少量的面粉或米粉,拌以饴糖精制而成。成品白中显黄,抓起成块,提起成带,进嘴甜酥,满口喷香,不粘牙不粘纸,老幼皆宜。徽州习俗,过年时家家都把小红纸包糖装在果子盒里招待客人,到亲戚家去拜年一定要送上麻酥糖。徽州民谚曰:“拜年不带麻酥糖,请君不要进厅堂。”

传统美食录之唐山麻糖、唐山棋子烧饼,酥香甜美,与众不同!

麻酥糖

唐山素有“中国近代工业摇篮”和“华北工业重镇”之称,其陶瓷、钢铁、水泥等工矿产品闻名天下,但是除了这些赫赫有名的工业品,唐山的传统美食在中国美食林中也是熠熠生辉。唐山地处河北省的东北部,西靠北京,南接津门,历史上是中原地区联通东北、朝鲜半岛的必由之路,地理位置显耀,来访商贾众多,再加上北依燕山、南跨冀东平原、东临渤海的地理特征,自古以来物产丰富。正是基于多种优越条件的叠加,人民富足,进而衍生出了多元灿烂的美食文化。

今天的唐山市包括唐山现辖7区5县2市:路北区、路南区、开平区、古冶区、丰润区、丰南区、曹妃甸区,乐亭县、玉田县、滦南县、滦县、迁西县,遵化市和迁安市。唐山的地貌多元,遵化市和迁安市和迁西县委燕山山区,路北区、路南区、开平区、古冶区、丰润区、丰南区、玉田基本是平原地区,其他县区则为临海地区,因为地理环境的不同,它们的美食也各有特色。今天,笔者就为大家聊一聊发源于丰润一代的唐山知名美食——唐山麻糖和唐山棋子烧饼。

1、唐山麻糖

唐山麻糖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据传麻糖是由冀东地区的排叉演变而来,排叉是一种北京小吃,是早年间回族群众喜爱和待客的重要点心,是用面炸制而成。丰润是明清以来的京东地区,是京城通往关外的必经之路,所以排叉也随着繁密的人员交往传至丰润。后来,有一张姓人家由冀中的深州迁居到丰润七树庄,并以制作糕点为业,他们以排叉为基础,通过改进工艺,用糖和面,经油炸,再浇上蜜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冀东排叉,后来张家人又结合著名糕点"蜜供"的浇浆方法,几经改进,逐渐形成一套独特的制作工艺,就形成了今天赫赫有名的唐山蜂蜜麻糖。

传统的唐山麻糖经过配料、和面、擀片、清面放片、剁块、炸制、浇浆等工艺,所制麻糖色泽鲜亮,呈淡黄色,片薄如纸,形似花状,清香甜脆,营养十分丰富,是京津冀地区享有盛誉的甜点名吃。

今天,唐山麻糖随着唐山综合实力的持续增长也名扬国内,它不仅成为逢年过节唐山人走亲访友的标配礼物,而且也成为来唐山商务、旅游人士必带的唐山特产。唐山麻糖以其独有的蜜甜爽口传递着流淌四百年的宜口之美,演绎着京东富庶之乡的香醇之魅!

2、唐山棋子烧饼

唐山棋子烧饼因状如小鼓、个似棋子而得名,它一般内包肉馅或者绿豆沙、枣泥等馅料,表面有芝麻,酥内爽口。

棋子烧饼的起源年代已经不详,其起源的故事也是多种多样,一说是清光绪年间,丰润城关的西大街有家做裕盛轩的饭店,进京和出关的客人都会经过这里歇歇脚吃个饭。裕盛轩的老板善做各种面食,特别是缸炉烧饼。

一天,一位进京赶考的学子饭毕想再买一些干粮路上吃,这时裕盛轩的老板正在与人对弈。学子就拿着几个缸炉烧饼对老板说,你这缸炉烧饼要是再加点馅进去,做得像这棋子就好了,那样既好吃,又便于携带。这个建议启发了裕盛轩的老板,事后裕盛轩饭店的老板就反复摸索,总结出一套用鸡油和面,加入料馅,经缸炉烤制的烧饼制作新工艺,并成为棋子烧饼的雏形。

还有一个故事,也是说清光绪年间,裕盛轩的大厨牛朝彦因厨艺在京东一带非常有名,后来他奉命进京专为慈禧太后做御厨。他为了讨好慈禧,煞费苦心,在缸炉火烧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小如棋子,香甜酥脆的新式烧饼,并受到慈禧的喜爱。后来,牛朝彦告老还乡回到丰润,又把这门技艺在丰润传承广大,棋子烧饼在民间开始流行。

不管是哪一种故事,都说明棋子烧饼应该起源于丰润,但是是不是光绪年间,并没有史料记载。今天的唐山丰润一带明朝以前应该说相对于中原地区来讲地处寒偏,人口较少,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明朝建立以后,随着明朝迁都北京,再加上这一代地处通往关外的要地,出于防御北方满足和蒙古族人的战略需求,明朝开始往这一代大批移民,进而迅速促进了这一代的经济社会发展。根据相关记载,在移民中有来自山东兖州、山西洪洞一带的移民居多,这两地都以面食出名,不可否认,棋子烧饼的起源很可能源自于这些山东和山西的移民。因为在《金瓶梅》这部小说里,就曾出现过潘金莲口尝棋子烧饼的情节,虽然棋子烧饼在山东一带已经没有,但不能怀疑它最早来自山东的可能。

不管棋子烧饼起源于哪,创建何时,棋子烧饼事实上是在唐山发扬光大,在唐山扬名发展的,今天它不仅在唐山家喻户晓,而且在国内也颇具知名度,据说上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出访还特意以它作为伴手礼,可见棋子烧饼不仅是民间的最爱,而且它的美食特性和文化特征也足以登上大雅之堂。

唐山麻糖和唐山棋子烧饼是唐山市中心区域(路南路北、丰润丰南)一代的传统美食中的杰出代表,它们在工艺上包纳了中国北方面食甜点的众家之长,既有面点的韧美,更有糕点的甜润,符合不同地域,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口味,可谓一品可解千口需!

朋友们,如果你有幸到了唐山,唐山麻糖和唐山棋子烧饼值得去一尝究竟,相信一定会让你味蕾大开,赞不绝口。

成都小吃酥麻饼的做法?

主料:低筋面粉75g、细砂糖33g、玉米油15g、蜂蜜3g、水17g、熟酥麻籽10g
辅料:小苏打0.5g
步骤:
1.用料
2.将白糖,蜂蜜,水,小苏打倒入大碗,搅拌至溶化
3.加入玉米油
4.充分搅打至乳化
5.筛入低筋粉
6.调成软硬适度的面团
7.擀成约0.5厘米的方形
8.表面刷水
9.撒满酥麻籽
10.用擀面杖轻轻压平
11.切成3X4厘米的方块
12.摆入烤盘
13.放入烤箱,中层,上下火200度,烤约10-15分钟
14.表面成黄褐色,出炉
小贴士
没有酥麻籽,可以用芝麻等其它坚果替代,制作成不同口味的饼干。
撒满酥麻籽后,用擀面杖轻轻碾压,可以防止烘烤后脱落。

成都有什么清淡的小吃,

成都小吃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富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它同川菜一样,在我国烹饪技术遗产的宝库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成都名小吃品种繁多:以各色小面到抄手包饺;从糕团汤元到筵席细点;从凉抖冷食到热饮羹汤;从锅煎油烙到蒸煮烘烤,堪称花色品种琳琅满目,甜咸酸辣各味俱全。
成都小吃是一个大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各种糕饼、羹汤、及席菜细点,另外还有一个与外地小吃不同的地方,就是小吃还包括一些肉类食品,如“麻婆豆腐”、“夫妻肺片”、“棒棒鸡”、“怪味兔”、“软烧鸭子”、“小笼蒸牛肉”等等,这又是成都小吃的一大特点。
成都小吃之有名,还在于口味之丰富。成都小吃味特别多是其它地方小吃所不能比拟的,常用的口味就有香甜、咸甜、椒麻、红油、怪味、家常、麻辣、咸鲜、糖醋、芥末、蒜泥等十余种,而每一种口味针对不同的品种又各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和变化。
成都小吃除有名小吃外,众多的地方小吃也脍炙人口。如“烤红苕”“锅魁夹卤
您吃的辣的话还有白家肥肠粉,双流的兔头,廖排骨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成都小吃是好吃.可是有点远.有没谁知道几个小吃的做法的,我想在家自己试试

肥肠粉
口味及选料:
正宗的肥肠粉选用的是上等红薯粉、菜子油及干红辣椒、花椒等原料,锅汤则是用肥肠、猪骨头等以及多种佐料熬制而成。红油飘香,霉干菜、榨菜末星星点点,炒黄豆焦黄浑圆。粉条糯软,满口留香。夹起颤巍巍的肥肠送入口中,只觉卤香细腻,滑爽耐嚼。
做法:
先将泡好的红薯放进沸腾的肥肠汤锅里来回荡几下,捞起来后倒入已放好肥肠和调料的大口碗里,最后从汤锅里舀一大勺沸汤沿粉丝浇淋下去,再往碗里放几粒花生和几抹葱花即可。
一、用料:精粉500克,鸡蛋250克,白糖300克,红糖50克,密瓜砖50克,橘饼50克,密樱桃25克,密玫瑰20克,熟芝麻、熟花生仁、熟黑桃仁各50克,化猪油50克,酵母面50克,水、苏打各适量。
二、制法:1、将面粉放入盆内,在面中放入用蛋液、白糖200克和红糖化成的水,用手从一个方向搅成稠糊状,半小时后再方入酵母面与适量的苏打粉。
2、将花生仁、芝麻、桃仁擀压成面,与白糖和各种密饯(切成细颗粒)拌和均匀,制着成甜馅。
3、将专用的烘糕锅(或平底锅)放火上,待锅热后,将调好的面浆舀入锅中,用盖盖上烘制。待面中间干后,放入1克化猪油,再放入4克调制好的甜馅,最后用夹子将锅中的糕的一边提起,将糕夹折成半圆形,再翻面烤成金黄色即成。
一、蛋烘糕(咸):咸蛋烘糕外酥脆,里松软,咸鲜,味美可口。用料:精粉500克,鸡蛋250克,白糖300克,猪肥瘦肉250克,化猪油200克,榨菜200克,盐、豆油、料酒,味精,胡椒面各适量。
二、制法:1、将肉切成细颗粒,榨菜洗后也切成细颗粒。将锅烧热,下肉炒散,下盐、豆油、料酒,最后放入剁细的榨菜、味精,胡椒面,稍炒,起锅制成咸馅。
2、面浆与烘制方法与甜馅蛋烘糕相同。摘自《成都风味小吃》。

在广安邻水有一小吃叫“麻糖”

创办干部,本地资讯创作者,文化领域爱好者

在广安

有一种广为流传的零食

人们叫做麻糖

当地人都习惯性称之为阴米儿

用阴米儿炒制出来的另一种食物

叫做阴米酥

这阴米儿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东西呢?它为什么又叫这个名字呢?阴米酥又是怎样炒制出来的?记者带你走进邻水县九龙镇—传承百年的刘氏麻糖。

阴米

是糯米蒸熟以后阴干而成,具有暖脾、补中益气等功效。之所以得名“阴米”,是因为蒸熟的糯米在晾晒时对天气非常讲究,最好是阴天,空气干燥、气温适宜,晒上三五天,米粒从内到外全干透,这样晒出来的阴米是最好的。

在邻水县九龙镇的田字街一巷

有一间小作坊

没有店招

甚至看上去还略显简陋

但是,就是在这样一间作坊里炒制出来的阴米酥,却在邻水名气最大、味道最好。

其实,在当地,人们也叫阴米酥叫做麻糖,它和市面上的米花糖有些类似。刘氏麻糖起源于元朝,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33岁的刘海龙几年前接过了父亲的衣钵,成了刘氏麻糖的又一代传承人。

刘氏麻糖传承人 刘海龙:主要是父亲年纪大了,眼睛也不怎么看得见了,就让我回来。之前小的时候,我都是跟着父母他们,给他们打杂这些,流程这些还是晓得。

刘海龙的父亲刘炳江今年已经64岁,从小耳濡目染,十几岁的时候便掌握了麻糖的制作工艺。

刘海龙父亲 刘炳江:小的时候,我母亲就把阴米和糯米一起炒,先是蒸,蒸了晒干,然后又来炒,炒起过年过节的时候吃。

制作麻糖

第一步是熬糖稀,将黄糖、白砂糖、奶油混合开水一起熬煮约半小时,期间加入橙皮、花生、黑芝麻和瓜子仁。

麻糖的好坏就在于熬制糖稀时对火候的掌握,糖稀熬得太老,做出来的麻糖很硬而且不脆,颜色也是黑色的,吃起来略微苦涩;

熬得太嫩,粘合力不够,做出来的麻糖不成块,软绵不脆,吃起来也不够甜。待糖稀炒好后将火关掉,倒入阴米快速搅动翻转,使阴米和糖稀迅速黏合。

翻炒均匀后,将其倒入自制的模具,用刀和木棍碾压,这个过程要反复多次,目的是要压实成形,不至于散开。

最后用刀切成块,当然,这也是考验师傅刀工的一个环节,速度要快,力度要恰到好处,切出来的麻糖看起来还是一个整块,用手轻轻一掰就能分开。

经过代代相传,如今的刘氏麻糖在用料和制作工艺上,在保留传统配方的同时,也有了创新和改进。

刘海龙父亲 刘炳江:开始做的时候用红苕糖,没有红苕糖就用的甘蔗糖,因为熬那个红苕糖麻烦,没有好多人熬,你自己熬,一天的话只熬得到十几二十斤,根本就不够用。

刘氏麻糖传承人 刘海龙:原来都是用两块板夹,很慢。现在就改进了,这样又快,成型还好一点,原来都是用家用油,菜油或者猪油,现在就是用的奶油。吃起口感更好一点。

在九龙场镇,做麻糖的有十几家,而一年四季都能够做的只有老刘一家。刘炳江有4个儿子,刘海龙是4人当中现在唯一会做且还在传承这门手艺的人。他说,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之后,能够将这门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手艺继续传承下去。

刘海龙父亲 刘炳江:我们做这个生意就是小本经营,小作坊。赚点钱只够用,如果要做大,我在想的话,这个还是要靠政府的支持才得行。

时代在发展、在进步,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早已成为过去,市面上各种美味应有尽有,手工麻糖已经不再稀奇。但是,它带给人们的美好记忆却一直都还在,我们希望这门传统手艺还能得以传承,让更多的人能够尝到家乡的味道。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5264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