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八宝童鸡

原料:

嫩母鸡1只、生姜1块、湿淀粉15克、精盐5克、糯米50克、水发冬菇20克、熟鸡肫25克、通心白莲20克、葱段1个、干贝25克、嫩笋尖25克、开洋15克味精4克、绍酒15毫升

八宝童鸡

制法:

1、将鸡杀白、洗净,斩掉鸡脚,整鸡出骨后,将鸡身翻回原状,洗净。

2、冬菇去蒂、洗净、切丁。糯米、莲子洗净。干贝用水洗净放入碗中,加冷水100毫升,用旺火蒸约30分钟至熟。开洋用沸水泡过待用。3、把火腿、鸡肫、笋分别切成丁,与糯米、冬菇、开洋、干贝、莲子一起加精盐3克,再加味精3克拌匀,灌入鸡肚内,在鸡脖子上打一个结,以防肚内的东西外溢。

3、将鸡投入沸水中烫3分钟,使鸡肉绷紧,再用冷水洗一遍,随即放入大碗内,放上葱、姜加绍酒、清水,上笼用旺火蒸2小时至酥取出。

4、将汁水倒入砂锅,加精盐、味精烧沸,用湿淀粉勾薄芡淋在鸡身上即成。

特点:

整鸡出骨,形完整,色明亮,肉鲜嫩,选料讲究,营养丰富,是1956年浙江省认定的36个杭州名菜之一。

来鸡足山,喝一碗灵山八宝粥!

腊八到、年将至,

又是一年腊八节,

粥到、福到,

来鸡足山喝粥吧!

让鸡足山护您“粥”全。

福满腊八

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是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小米、糯米、红枣、花生、莲子等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宝粥”“五味粥”,“七宝”指的是粥里各种点缀物,而“五味”主要指的是五种主要原料,江米、黄豆等,不同的地区腊八粥的用料和口味也有所不同。

每年的这一天,鸡足山景区各寺院都会举办不同规模的法会,诵经祈福,将五谷杂粮煮成腊八粥供佛,并赠给十方信众。希望民众能同沾佛气,常念佛祖广结善缘。

据说腊八节是个最为殊胜的日子,当天如果能到鸡足山喝上一碗腊八粥,便可增福增寿,因此,腊八粥也叫“福寿粥”。

2020年1月2日(农历腊月初八),鸡足山九莲寺、祝圣寺、石钟寺、金顶寺等寺院,这一天会向广大善信施腊八粥,将一年来僧众们的祈福和心愿都寄托在这碗腊八粥中,以感恩信施,为民众祈福。

九莲寺施粥点

1.鸡足山景区灵山一会牌坊旁

2.宾川县城世纪广场

3.九莲寺院内

时间:2020年1月2日早上9:00开始。

祝圣寺施粥点

1.祝圣寺寺院内

2.宾川县城金叶路大桥

时间:2020年1月2日早上8:30开始。

石钟寺施粥点

石钟寺寺院内

时间:2020年1月2日早上7:00开始。

金顶寺施粥点

金顶寺寺院内

时间:2020年1月2日早上8:30开始。

注:各寺院具体安排,请详见寺院通启。

来源:宾川鸡足山AAAA级景区

宝鸡山水八景,这些景点都去过了吗?

宝鸡山水八景

鳌山雄姿

鳌山雄姿

鳌山,自古集高、雄、险、奇为一身,汇灵、秀、幽、美于一体。素有“鳌山雄姿”、“四十里跑马梁”、“六月积雪”、“斜峪雄关”、“桃川曲流”、“青峰古刹”等景观。

鳌山之美,在乎山高云淡,在乎鳌头石海,在乎杜鹃百年红依旧,在乎松林千年仍长青。依我见,更在乎鳌山变幻莫测——山就在那里,不偏不移,石就在那里,不卯不动;日出遇风则为高山奇景,疏忽间风雨交加,云海雾罩弥漫山野,顷刻难辨,似天上人间,顿做一散仙,忽而雾散,又重回人间,此间常变化,非人所能预见,其妙不可言,唯有登顶亲见方知销魂难忘。

吴山挺秀

吴山挺秀

吴山又名吴岳,自古就是五镇中之西镇,其位于宝鸡市陈仓区新街镇内,属于陇山支脉,系二亿年前岩浆侵入上升而形成。其山势巍峨,群峰排空,直逼云端。南北长约13公里,东西宽约9公里,最高海拔2096米。吴山虽有峰十七,但以镇西峰、会仙峰、大贤峰、灵应峰、望辇峰最为壮观。吴山兼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峨嵋之秀、青城之幽、黄山之奇,又加上其林海莽莽,面积多达334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95.7%,因此在1993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

千湖湿地

千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千河谷地中游,总面积573.2公倾。湿地内生物资源丰富,景观独特,湿地有芦苇、芦竹等湿地植物101种,有大鸨、黑鹳、大天鹅等陆生脊椎动物174种,良好的自然资源为水禽栖息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每年在此栖息的鸟类数量超过10万只。

通天河谷

通天河谷

通天河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秦岭南麓凤县境内,距宝鸡市90公里,距凤县县城41公里,距宝汉公路31公里。公园面积5235公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2738.7米(透马驹),最低海拔1580米(西河庙),森林覆盖率达98.6%。一月平均气温1.1℃,极端最低气温-16。5℃,七八月平均气温22.7℃,最高气温37.3℃。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森林生态环境良好,是都市人休闲、度假、避暑、享受自然的好去处。

俗名九死还魂草的剌柏在这里也成片分布。公园内有野生动物280多种,常见的有羚羊、锦鸡、野猪、野兔、黑熊、林麝等,在早晨或傍晚时分,如果碰巧的话,你就会看到这些野生动物在公路上、草丛中悠然漫步的��景。

红河幽谷

红河谷森林公园位于陕西眉县营头镇境内,太白山主峰北麓,距西安120公里、宝鸡60公里,公园入口距下板寺26公里,可和太白国家森林公园形成环形旅游线路,山外可和西宝高速常兴、西宝南线相连。

公园具有秦岭北麓典型的地貌特征,形成了幽、奇、峻、秀的景观。园内山势险峻,石峡深邃,幽谷含秀,飞瀑深潭,珠飞玉溅,景观多变。

红河谷原名赤水河、赤峪河,源出太白漱,因“太白八景”之一的红河丹崖而得名。红河丹崖由红色片麻岩组成,山体崩裂,水流冲刷,河底的石头以红色为主,水流而过看似红色,故称红河。

野河槐香

野河山旅游风景区面积1687公顷,这里山谷幽深,景区内有18万亩刺槐林,是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刺槐林基地,游走在刺槐林里,馥郁的花香在山野中弥散,让人心旷神怡。一支支,一串串,一朵朵槐花恣性地开放,微明的阳光又将花儿幻化得洁白如玉,晶莹剔透

灵山远照

陕西宝鸡凤翔,古称雍,别称西府,是华夏九州(雍州)之一,西周发祥之地,秦帝国创霸之区。先秦20位王公在此建都327年。

凤翔的老人们会说,天下有17座灵山,凤翔的灵山最灵。

灵山位于凤翔县城西15公里,古名九鼎莲花山,两千六百多年前,秦穆公狩猎于此,遇神鸟灵鹫而始名灵鹫山,后简称灵山。灵山有灵,自然少不了人来祭拜、祈福。灵山之巅建有一座民间寺庙净慧寺,始建于唐德宗二年(公元781年),历经各朝代重修,有“西北第一佛山”之誉。每年四月初一的庙会期,人山人海,香火鼎盛,久为西府名胜之首。

鸡峰鸣瑞

鸡峰山位于天台山国家风景名胜区主峰景区的东北方、宝鸡市区的东南方,距市区15公里。主峰元始天尊峰海拔2014米。古称“陈仓山”、“宝鸡山”、“鸡山”,历来以“雄、奇、秀、险”著称,有小黄山之称,更因“陈仓宝地、鸡峰鸣瑞”的典故享有盛名。“鸡峰日出”为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

据《宝鸡县志》记载:"鸡峰插云,县境峰岳之奇,唯鸡山为最;天柱矗立,玉笋排空;西连吴岳,东接太华;云绕峰腰,触石时呈五色,鸡栖山顶,惊人只在一鸣。"又载:"三峰如削,徙巅者必援铁索而上,有石鸡大如羊。"《明一统志》鸡峰山上的铁鸡。鸡峰山上的铁鸡云:"山有三峰并峙,为一邑之冠"。鸡峰山奇景甚多,历来有"三十六景"之说。

鸡峰山著名的景点有:鸡峰插云、麦积缩影、灵官神池、黑虎池、剑劈石、黑虎桥、将军石、神鞭奇峰、黑牛鼻孔、阎王砭、幽径通天、飞来石、神龟探海、唐王石床、唐王棋盘、金鸡报晓等30多处。

宝鸡岐山周朝八百年江山周文化发祥肇基之地

来源:中国报道 文◎郑鼎文

【内容提要】岐下周原是周文化的发祥地,是周朝八百年江山肇基之地。对此,典籍有记载;考古有发现;民间有传承;专家有共识;瞻仰有遗存;地名有印记;文人有佳作;名家有题词;怀古有节庆;教化有典故。博大精深的周文化,就产生和形成于周三王在周原大地艰苦创业的近百年历史中。

【关键词】岐下周原 周文化 发祥地

* * * * *

以岐山为核心的周原地区是周文化的发祥地,是周朝800年江山肇基之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周易》《周礼》以及《诗经》中的诸多篇章,都是“膴膴周原”培育出来的思想之树。

典籍有记载 对于历史事实而言,典籍的记载是最基本的依据。《诗经 大雅 绵》写道:“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又有“膴膴周原,堇荼如贻”之颂。《史记周本纪》载:古公亶父为了避免戎狄族的侵扰,“乃与私属遂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于岐下。《诗经》和《史记》中的“岐下”,就是岐山下的周原。新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古公亶父被戎狄侵略,无力抵抗,率家属和亲近奴隶迁居岐山下周原(陕西岐山县),……古公在周原上筑城廓室屋,以邑为单位居住归附人,改革戎狄旧俗,设立官司,形成一个粗具规模的周国。……经王季文王武王三代继续发展,强大到足以翦灭大国商。它的重大意义,周人是有足够认识的。文王称王,追尊古公为太王。”范文澜的这段叙述,清楚地说明周太王当年是在如今的陕西岐山县建立周国的。这些记载,说明三年年前的周人在以岐山为核心的周原地区创造了辉煌业绩,也培育了博大精深的周文化。可贵的是,《孟子 梁惠王(下)》第五章对此也有记载:齐宣王问曰:“王政可得闻与?(关于王政可听您讲一讲吗?)”孟子曰:“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把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说:过去周文王治理西岐的时候,实行井田制,每家只交九分之一的租税;做官的人可世代享受俸禄,关口和市场上的货物只盘查有无违禁物,但并不征税,水中的鱼梁也任由百姓去捕鱼,犯罪的人只需自己受罚,不连累他的家小。老年没有妻子的叫寡夫,老年没有丈夫的叫寡妇,老年没有儿子的是独老,很小就没有父母的叫孤儿。这四种人,是天下没有办法生活而又无处求助的,周文王考虑政治措施时,一定先考虑他们,给予必需的照顾。可见,文王当年治理西岐,是全面推行仁政德治的。

考古有发现 考古发现是判断历史问题的铁证。周原遗址是周文化的发祥地和灭商之前周人的聚居地。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起,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先后在此调查、试掘。1976年,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与西北大学、北京大学考古专业联合在此进行一系列规模较大的发掘。时至今日,周原遗址的考古发掘已经获得了世所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主要包括:对几处西周建筑基址的系统发掘;窖藏和墓葬中出土了成批的青铜器物;遗址中所见的大批刻辞卜骨;出土了其它一些具有珍贵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的遗物。凤雏甲组西周早期宫室建筑基址发掘于1976年。基址位于京当镇凤雏村西南,规模宏大,布局谨严,以门道、前堂中阶和过廊为中轴线,东西两边配置门房、厢房,左右对称,规整的“廊院制”平面布局开我国建筑史上四合院风格之先河。前堂为主体建筑,是周王处理朝政、举行祭祀天地祖先和婚丧等典礼的场所,后室是周王和嫔妃居住之处。

在基址发掘中,先后出土金箔、玉器、瓦陶器等贵重文物万余件及大型陶质水管等建筑材料,特别是在基址西厢二号房间发掘出占卜用的甲骨21050片,其中有字甲骨293片。这是我国首次大批发现的西周甲骨文,其意义之重大不亚于1899年殷墟甲骨文的发现。1989年,在宫室基址周围航测发现岐邑(周城)遗址。古城呈南稍偏西方向,周长约1300米,全城总面积约945000平方米。凤雏宫室建筑基址恰在城内中心部位,即小孟鼎铭“王格周庙”之周庙,亦即先周之京宫;古城即先周京都岐邑。自汉代以来,在周原地区出土的商周青铜器甚多。其中大盂鼎、毛公鼎最为著名,与外地出土的虢季子白盘、矢人盘被誉为晚清四大国宝。1976年出土的牛形尊等为目前国内所仅有。1975年出土于京当乡董家村土窖藏青铜器37件,其中卫簋、卫蚕、懒匝等均有史料价值很高的长篇铭文,分别记载着西周以物换田、土地交换、诉讼判决、策命赏赐等重要事件,是研究西周中期政治、经济、法律、土地制度、阶级关系等情况的实物资料。周原地区因之被称为“青铜器之乡”

2004年2月,有关部门对周原遗址进行常规普查时,在周公庙风景区发现一处两周时期最高等级的大型墓葬群。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陕西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组成考古队,对周公庙地区进行了大规模调查,大面积钻探和抢救性发掘。共钻探出墓葬22座,其中有四条墓道的10座,三条墓道、二条墓道和一条墓道的各四座,另有陪葬坑14座。当时很多专家判定是周代王陵,因为三条墓道和四条墓道的很多。在他们看来,只有周王,才能享受到这么多条墓道。被称为“中国商周考古第一人”的邹衡教授则坦言:“周公庙遗址西周大型墓地的发现,从学术价值上说,是建国后国内堪称第一的最重大的考古发现,对研究中华文明史、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等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

2013年7—12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周原博物馆联合组成考古队,采取踏查、勘探、航拍、寻访等方式,对现存的地表遗存分布及微地貌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对既往发现进行重新定位,基本上搞清了遗址不同时期古文化遗存的分布状况。调查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调查断坎600条,记录遗存采集点近3000个,抽样勘探面积近10万平方米,获得了更为丰富的遗址商周时期聚落布局资料。在此基础上,联合考古队首次确认,周原为同时代世界最大聚落。雷兴山教授认为,周原在3100多年前不仅是中国最大的文明都市,也是世界性的最大文明都市(网上有视频资料)。2015年8月份,周原遗址又传来喜讯,以北京大学文博学院雷兴山教授为负责人的考古人员,在岐山县京当镇贺家村一处田地里发现了一套青铜马车,媒体报道后参观者络绎不绝。后送往陕西省博物馆加以保护。上述考古发现,足以证明以岐山京当为核心的周原是3000多年前周人聚居的地方,是周国的都城。

民间有传承 岐山被称为周礼之乡,作为周文化重要体现的周礼的传承最为突出。在民间一直传承下来的东西,必然带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享誉神州大地的岐山臊子面,就传承着周礼的精神,体现着中华礼仪文化的魅力。吃岐山臊子面是有讲究的,吃之前要给天地神灵、已故祖先泼汤,接着长辈吃,小字辈后吃。意谓天地神灵赐福于祖先,祖先赐福于后代,长辈赐福于小字辈。看来,这种吃法寄寓着很深的教化效用,传承着敬天敬地敬祖先敬长辈的文化元素,也是一种礼仪。岐山臊子面主要在岐山县境内盛行,其中数当年周国京都之地东北乡京当、祝家庄、蒲村一带的臊子面最为正宗。而周边县区扶风县、眉县、凤翔县、陈仓区等县区就没有这种吃法流传下来。这就充分说明,3000多年前的岐山地区是周原的核心,是周人活动的中心区域,是中华礼仪文化的发源地。岐山人待客坐席,一定会请长辈和社会地位高的人坐在上首,这种礼仪,就是从古代一直流传下来的。如果哪个不知深浅的小字辈贸然坐在上首,一定会遭遇白眼的。“圣人留下周公礼,见人须拿礼当先”。岐山人崇德尚礼,文质彬彬,待人宽厚,处事守规矩,如此等等,都与对周文化的传承分不开。

专家有共识 专家的共识是很有权威性的。颇能说明问题。清华大学国际汉学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前所长、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学勤说过:“陕西是我国古代文明发源地之一,历史上几个最重要的朝代,如西周、秦、汉、唐都是在这里建都。而西周和秦又都曾建都于宝鸡地区。所以,我认为宝鸡不仅是陕西十分重要的一个地方,而且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地方之一。这一点,还会被今后的考古发现和研究不断证明。”李学勤所说的西周建都于宝鸡地区,也就是西周建立之前的周国建都于古周原的岐山京当一带。他还说:“青铜器上的铭文有长有短,其中最为有名的是清道光年间出土的于宝鸡岐山县的毛公鼎。毛公鼎上的铭文有497个字,是迄今为止青铜器铭文中文字最多的。”他又说:“后来西周甲骨文出土的地方越来越多,其中数量最大的是宝鸡的周原,仅岐山凤雏一地就发现近300片。”北京大学教授徐天进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做的工作就是在“寻根”。经过数十年几代人的艰苦探寻,我们虽然还没有最终确定周原的具体地点,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我们中华文明真正的根应该就在今岐山、扶风一带。如果把西周王朝比作一棵树,那么这里就是它的根;如果把源远流长的周文化比作一棵树,这里还是根;如果把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比作参天大树,这里依然是根!

1976年担任周原考古队队长的陈全方,是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是全国文物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他多年组织和参与周原遗址的考古工作。 到1982年初,周原遗址的全貌基本弄清,经多次调查、钻探、发掘,弄清了西周时期在周原的建筑遗址、制骨作坊、制铜作坊、墓葬、平民住宅、早期周都城岐邑的范围和地理等情况,并完成了有关报告、论文。兼任“周原考古”学术研究协会秘书长的陈全方,随后陆续撰写发表了《周原与周文化》、《西周都城岐邑》、《漫话西周》等百余篇论著,重点撰述了西周的文化、政治、经济、军事以及礼乐制度等课题。从出土青铜器铭文印证,西周时的“京”正在以凤雏为中心的周原遗址范围内。青铜器专家李仲操、罗西章、卢连成等人都认为“ 京”应该在周原范围内。从事周秦关中城市体系研究的西安文理学院长安文化研究中心潘明娟教授在她的论文《周秦时期关中城市体系研究》一书中,从先秦城市功能体系入手对比分析了文献中所记载的几个周代城邑的特点进一步指出,“ 京”应是岐周附近非常重要的建筑群,建筑设施包括周王的寝室、宗庙的组成部分太室、周王学习与射猎的场所学宫、周王游乐的场所大池等。专家们的这些观点和论断,充分说明了岐下周原的重要历史地位。博大精深的周文化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瞻仰有遗存 谈到历史文化,有没有遗存可供参观和瞻仰,应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岐山的周公庙建筑群、周太王陵和周三王殿以及西周凤雏宫殿遗址、凤凰山周王陵遗址等等,都是见证3000多年前周人在岐山活动的遗存。这些遗存的客观存在本身就在诉说着历史深处的辉煌。尤其是周公庙、周太王陵和周三王殿,每天都在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人前来瞻仰。近10多年来的寻根祭祖热,更使这里的历史地位得到广泛的认可。

地名有印记 岐山境内与周代相关的地名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类:(1)与凤凰相关的地名。相传凤鸣岐山而周朝兴,因此岐山地名含凤凰二字者多达十多处。如:凤雏、凤鸣镇、凤鸣沟、凤凰村、凤鸣岗、丹凤朝阳的“朝阳村”,还有“凤心、凤刘、凤家庄”等等。其中凤鸣岗位于岐山县城西北 15公里处凤凰山之东峰。《诗大雅卷阿》云:“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山之南麓有建自唐初的周公庙。《诗经》云:“有卷者阿,飘风自南。”此处三面环山,犹如簸箕形状,风从南面飘飞进来。史载周成王 33年所游历的“卷阿”,就在今天的周公庙内。“凤鸣岐山”的典故源出于此。《诗经》中所选的“卷阿”一诗,就是召公为劝勉成王礼贤下士而作的。(2)与周朝人物有关的地名。如纪念周公的有:周公庙、周公村、后周公、庙王村。纪念召公的有:南吴邵、北吴邵和刘家原的召公祠。还有纪念毛公的毛家庄。(3)与周朝相关的其他地名还有:京当、杜城、岐阳、净宫、宫里、衙里、戢武、礼村、叩村、公子庄、西坞等。其中“京当”意为京城当中之地,位于箭括岭(岐山)下,闻名于世的周原遗址发掘于此,有“青铜器之乡”的美誉。国宝毛公鼎、大盂鼎、小盂鼎、牛尊等皆出于京当境内。宫里村是文王他娘太妊当年住过的地方。太妊仁德贤淑,首创胎教,养育了西周的奠基者姬昌。《岐山县地名志》,对于贺家村礼村地名有这么一段话:“位于京当村东南 2公里处,距岐山凤雏西周早期甲组宫室(宗庙)建筑基址不足一公里。相传为先周时期贵族举行礼仪大典的地方。” 礼村因周举行礼仪庆典而得名,贺家村因来访者朝贺祝贺周而得名。杜城是西周建立前周国首都的西大门。戢武村是当年周国的兵器库。岐阳村是周成王时代“岐阳盟会”的原发地。还有一个八亩沟,是岐山县城北一村名。史载,周朝创业肇基时有八大学士先后安葬于此,次后将“墓”字改为“亩”字。清康熙年间,八亩沟人王同江在宫廷制作面皮,因是御膳,亦叫“御京粉”。

文人有佳作 从古到今,来岐山瞻仰周公庙等遗迹,并留下佳作名篇者确实不少。召公姬奭于公元前1031年(成王33年)跟随周成王游览古卷阿(即今周公庙),为劝勉成王礼贤下士,写了“卷阿”一诗,被收入《诗经》。其中的名句“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广为流传。唐代的大文豪韩愈于公元793年(唐贞元九年)游览了周公庙,写下了《歧下》一诗,抒发了忧国忧民的志士情怀,其中“昔周有盛德,其鸟鸣高岗”表达了殷切期望能有像周公那样的贤才出来治世以便让国家早日兴盛起来的美好愿望。宋代的苏轼于1062年前后担任凤翔府判官时游览了周公庙,写下了一首七律,其中有“吾今那复梦周公,尚喜秋来过故宫”两句,表达了对周公的敬仰之情。明代的大作家王祎,于公元1371年春天受命出使西北边疆返回时途经岐山,拜谒周公庙后创作了《谒周公庙记》一文,影响深远,一直流传到今天。清代光绪壬午岐山籍举人冯拱辰,为周公庙撰写了好多楹联,其中以评价周公丰功伟绩的长联“制大礼作大乐并勘大乱大德大名垂宇宙,训多士诰多方兼膺多福多才多艺贯古今”最为有名。大名鼎鼎的周公,曾作了一首《岐山操》:“戎狄侵兮土地迁移,邦邑适于岐山。烝民不忧兮谁者知?嗟嗟奈何兮予命遭斯”,对曾祖父太王(古公亶父)由豳迁岐的那段历史发出了慨叹。三国时的曹植,先后写下了《文王赞》《武王赞》《成王赞》和《周公赞》,对在岐山成长起来的西周四位伟人作了发自肺腑的赞美。

名家有题词 原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华美学学会会长、全国政协委员王朝闻来岐山周公庙参观时,作出了以下精彩题词:“周公以负责任的态度辅佐幼主,没有今天某些实际工作者所流露的私心杂念。就这一点说对不论从事哪一种工作的我们应当说也有一定程度的启迪作用。同时令人感到有趣的是他甘当配角,而其卓越的功绩却使后来人把他当主角来尊重。周成王的存在成为周公的才能,特别是品格的旁证。”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李铁映来岐山参观后作了这样的题词:“凤鸣岐山,神龙腾飞”,这对“凤鸣岐山”的典故是一种认同。著名的《回延安》的作者、原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部长贺敬之参观周公庙后这样题词:“陕西千里大地,长安十代帝京。我伟大民族历史见证在目,我英雄人民光辉形象如生。向四化进军,当临秦坑,阅兵马之战阵;朝高峰登攀,应上岐山,追九天之凤鸣!”2000年首届中国岐山周文化艺术节前夕,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的题词是:“西岐胜地,周公故里”。一代哲学泰斗张岱年的题词是:“博大精深的周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上述题词,对岐山的历史地位和先周时期的辉煌作了充分肯定。

怀古有节庆 近十多年来,岐山挖掘得天独厚、得地独厚、得史独厚历史文化资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怀古追远,高举周文化的旗帜,举办了一系列节庆活动。2000年4月中旬和2009年春暖花开的时节,岐山县委和县政府成功地举办了两届中国岐山周文化艺术节,为岐山的腾飞大造声势,作了不少建设性的工作,还充分利用周文化资源,打造了凤凰山新景区,为岐山的文化旅游事业插上了翅膀。自此期间,对儒家元圣周公的祭奠活动多次进行。同时,江苏、浙江等地及其海外华人频频前来岐山寻根祭祖。使得岐山这块神奇的土地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朝圣者。

教化有典故由于岐山是周文化的发祥地,是周朝800年江山肇基之地,流传下来好多传奇故事和历史典故。这些故事或典故,富有教化意义,像春风化雨一样,对于提升岐山人的精神境界和文化品位,起到了积极作用,使得当年周文王治下那种“耕者让畔、行者让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良好风气得以时时重现。这些典故,主要有太王迁岐、泰伯奔吴、文王礼贤、画地为牢、虞芮之讼、金滕藏册、握发吐哺、甘棠遗爱等等。在岐山,这些典故几乎妇孺皆知,讲起来津津有味,传承着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着人的心灵,推进岐山的社会治理和精神文明不断地上台阶。

历史上,大凡较为先进、优秀的文化,都是一种进步力量在其奋发有为的上升时期培育出来的,绝不可能产生于坐享其成时期,更不会出现在衰落阶段。毛泽东同志在1958年12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武昌会议上曾经指出:“历史上的奴隶主阶级、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它们取得统治权力以前和取得统治权力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它们是生机勃勃的,是革命者,是先进者,是真老虎。”1945年7月4日,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在同毛泽东讨论历史周期律的时候,曾有一番非常精彩的言论:“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亲眼所见的真可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乃至一国家,不少单位都没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初时聚精会神,无人不用心,不卖力。历时长久,惰性发作,到风气养成,虽大力无法扭转,且无法补救。”我之所以引用这两个著名的论断,就是想说明,当时在岐山下的周原艰苦创业的三代周人,就是像毛泽东所说的那样,正处在“取得统治权力以前”的那段“生机勃勃”的上升时期,是“革命者”、“进步者”、“真老虎”;也就像黄炎培先生所说的“初时聚精会神,无人不用心,不卖力”,因此才能奋发进取,迅速发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创造出惊人的奇迹,经由牧野之战,不仅推翻了腐朽的殷商王朝,建立了长达800年之久的周王朝,而且在此期间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周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重要源头的周文化,到成康盛世时达到了最高峰。其基本的内涵就是敬德、保民、重农、尚和、崇礼和笃行、弘毅、尽孝等等。而岐下周原作为武王革命的根据地,作为西周的延安,作为周文化的发祥地,则是无可辩驳的史实。

【参考文献】《诗经大雅绵》司马迁:《史记周本纪》范文澜:《中国通史》《竹书纪年》《岐山县志》。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5250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