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蔡边蔡氏大宗祠

蔡边蔡氏大宗祠位于番禺区东环街道蔡边一村阳平坊大街8号,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蔡边蔡氏大宗祠为第九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寻根问祖!上蔡2017世界蔡氏宗亲祭祖大典!

蔡边蔡氏大宗祠

蔡氏子孙,寻根上蔡!3月30日上午,由世界蔡氏宗亲总会和江西省蔡氏宗亲总会主办的祭祀蔡氏人文始祖大典,总会和江西省蔡氏宗亲总会主办的祭祀蔡氏人文始祖大典,在上蔡县蔡侯叔度公陵园和蔡侯仲胡公陵园先后举行。无数蔡氏子孙从五洲四海齐聚蔡氏发源地上蔡,共赴“心灵之约”,礼拜蔡氏人文始祖。

9时50分,伴着礼炮声及庄严的鼓乐声,在司仪铿锵有力的“蔡氏裔孙祭祀蔡氏始祖叔度公大典现在开始”声中,丁酉年清明祭祀中华蔡氏人文始祖活动隆重拉开序幕。

在祭祀台上,50多位主祭人分别身着蓝、红两色唐装,肩披红色锦带,在司仪和执事指引下上香、敬酒,虔诚三拜九叩。肃立在祭台前的宗亲,个个神情肃穆,随着引唱的号令虔诚叩拜。主祭人、江西省蔡氏宗亲总会秘书长蔡昌伟跪对祭案,神情端庄,恭读祭文。

11时,参加祭祖活动的宗亲们乘车向二始祖蔡仲胡公陵园进发,祭祀二始祖。整个祭祀活动按照迎神、初献、亚献、终献、撤馔和送神等民间传统礼仪,配以炮、鼓、锣、角、乐依序进行,深切表达了蔡氏裔孙对中华蔡氏人文始祖叔度公、二始祖仲公的敬仰之情。经过近4个小时祭拜,祭祀大典圆满结束。

远自江西而来的蔡氏后裔,现已花甲之年的蔡欢喜在祭祀活动结束后激动地告诉小编:“祖国日益繁荣富强,生活富足之余,我们寻根问祖的心愿更加迫切,不论我身在哪里,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根在河南、在上蔡。回上蔡寻根是我几十年来的夙愿,‘浊酒一杯家万里’啊,今天终于有机会祭祀祖先。这次我们江西一共来了一百多人,明年不但我自己要来,还要带着我的孩子们一起来!”

在蔡仲像前,小编遇到一位前来上香的老人,老人眼含热泪地说:“清明了,来给老祖宗烧个香,我今年已经60多岁了,不知道以后有没有机会再来,能在有生之年回到故乡,这辈子没什么遗憾了。”

朴实而又饱含对故乡眷恋的一席话引起了小编深深地共鸣,望着老人远去的佝偻背影,不禁思绪万千,半个世纪前,小编的祖父带着全家离乡去到驻马店,因为身体原因鲜有机会再访故乡,半个世纪后,小编又回到上蔡工作,一家三代人与上蔡有着将近一百年的血肉情缘,恐怕也只有漂泊过的游子才能深切体会到老人对“根”的热爱。

斗转星移,岁月沧桑,古蔡子孙,弥繁弥昌,截至2013年,当代蔡姓总人口已达552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46%,人口总数在中国姓氏中位列第44位。此时,无论他们远在千百公里之外,抑或是已经虔诚的踏上归途,心中永远铭记的仍是那最初的地方,仍是那梦开始的地方——上蔡,思念的心跨越苍苍云山,泱泱江水……

据悉,此次祭祀活动有来自湖北、辽宁、云南、广西、香港、菲律宾等20多支寻根队伍共计1600多名蔡氏宗亲参加,通过传统礼制虔诚缅怀先祖,共叙“天下蔡氏,同为一家”的同根深情。(贾鹏)

来源:上蔡发布

便民 兴业 促发展

爆料 投稿 商务合作

电话/微信:18272936139 qq:2383324482

发帖爆料、晒图随拍、喷空聊天、求助问答

情感交友、异乡部落、同城活动、人才招聘

房屋租售,二手物品,顺风拼车、打赏发贴

寻访记 ‖ 东石西霞蔡氏宗祠

文 / 鲁先飞

东石大姓蔡氏,属于莆阳衍派。莆阳派以唐末自河南固始迁居仙游赤湖蕉溪的蔡用元为一世祖,五传至忠惠公蔡襄,故莆阳蔡氏引之为荣,以“忠惠传芳"作为灯号。

西霞蔡氏,是东石蔡氏三房中的一支。其始祖“派分于桐城西隅豪国头,隶籍宙图二甲坊长,籍号蔡纯明,初我始祖九郎公择居于东石仙迹,而以西郊名族焉。”东石西霞蔡氏从十一世起以“贻书芳自远,树德世尤长,崇尚斯承志,创垂冀克昌,簪缨遗燕翼,继述绍仪容,万派朝宗委,千秋裕后祥”作为字行。

今年二月,我和清吟兄相约造访了东石西霞宗祠,几经辗转,才来到祠堂跟前,无奈大门紧锁,幸得其族人帮忙开门。

驻足跟前,只见那大门石柱上分别刻着:“东石承堂构“和“西霞蔚栋梁"。祠宇为三开间两落燕尾脊硬山顶建筑,石构墙面,琉璃瓦顶,外墙为粗辟砖墙面,条石墙裙。推开铁门,便是门埕,埕前立旗杆夹石一对。大厅进深四间,开三通大门,中门匾额刻“蔡氏宗祠”,横批是“西霞焕彩”,楹联分别是“西峙麟峰崇庙貌"、“霞腾鳌海焕文章”。两侧墙面嵌青石诗匾,上镌清末书法家蔡谷仁题的“忠惠公诗",廊前三级台阶。祠内梁坊间悬挂“端明学士"、“望重海邦"、“进士"、“文魁"、“武魁"等众多匾额。厅壁嵌贴着“忠、孝、廉、节"4个大字的青石,内墙上镶着数块青石刻着“1995年重修宗祠碑记"和“东石西霞蔡氏閤宗字行"等等。

据记载,明万历年间,族人蔡肖林捐资鼎建祖祠一座,后因清初迁界几乎被毁,仅存遗址。清乾隆五年(1704),族人重建小宗,然因资费有限,祠堂不甚高大。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祠宇日渐破旧,台郡岁贡生蔡远众首倡重修。后来,祠堂又经过数次重修,最近一次是在1995年。

在2020年西霞宗祠重修廿五周年庆典捐资名册上,赫然写着“前蔡 蔡XX 捐资8万元”,一问才知道,原来安海前蔡蔡姓的祖上是从东石西霞迁过去的。同时还有来自台湾台南的十位蔡氏宗亲组团回乡祭祖,叙血脉亲情。

西霞蔡氏,历代子孙繁衍,迄今已达三万余人,在东石就有近两千人,移居海外者更达数倍,港澳台地区及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美国等地都有分布,其中尤以移居台湾者最多。

“海滨邹鲁,仁和东石",其浓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依山面海的独特位置赋予东石西霞人开拓进取的海洋文化特征,明清两代英才辈出,人文荟萃。作为晋江“三湾十二港"之一的东石港,更是见证了清代东石西霞蔡氏铸就闽台海运贸易的一段辉煌历史。

〖明 〗

九郎公,系东石西霞蔡氏始祖,讳隆,字贻恢,明洪武时人,生二子:直轩、德昌。

蔡肖林,逢益父,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癸卯诰赠骠骑将军,立“武魁"牌匾,捐资鼎建祖祠一座。

蔡逢益(1565-1624),字时弦,号着愚,官章光宗,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癸卯科中式举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丁未科进士,授浔浯左参府,征青苗有功升南澳总兵,诰授荣禄大夫。御史陈公表赞“望重海邦"牌匾,题于宗祠。

图源 | 美篇@迎涛听风

蔡纯澄(1592-1653),郑成功麾下大将,“公同郑成功攻取南京,授右协大将军,力具千觔。惜也,一败而阵亡"。

蔡煌宗(1606-?),“同郑太师往征连州,卒于粤。"

蔡贤国,参加郑成功义军抗清,妣黄氏。“妣因迁界在金门,殁于后埔。"

蔡方爵(1637-1691),郑成功麾下大将, “经授藩前亲军二领"。

〖清〗

蔡良礼(1701-1776),“青年往台,曾于英林乡举人洪尚年之祖在府合伙生理。”

蔡自珍(1728-1793),“为人忠厚至诚,有长者风,少年操舟往台,以朴实闻。"

蔡远众(1756-1822),岁贡生,“公往台,二十九岁入泮,四十五岁补廪膳生,五十八贡成均。"“弱冠设绛于东瀛,为缙绅所器重……亲几席者,咸得春风时雨之化工;立门墙者,无非贡举膠庠之俊彦……于是骏誉远播于州闾,名姓旋登诸郡志。”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蔡远众首倡重修东石祖祠,“气象恢宏,规模壮丽,较之旧制大为改观"。

蔡树谋(1774-1849),“弱冠时,往台行舟,遭洋匪之变(即蔡牵),人船概牵掳……"

蔡树澹(1794-1861),字孙霞,建立德泰行,是东石西霞蔡氏从事对台贸易航运较为突出的一位。其父早年渡台,住在南路蚵仔寮庄,以贩鱼为业。蔡树澹由船工起家,开米铺,置盐坵,建油坊、盐栈,造兴隆、兴晋,德发等号盐船,拥有油坊、房屋40多所,西边建层楼宅院,可以瞰海临江。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廿六一场台风,让蔡树澹偌大的家业毁于一旦。

蔡德查(1806-1851),“弱冠时即知父母家计作艰,遂有经营四方之志,偕其伯兄德佳,泛舟南北,操奇赢,颇获三倍……"

蔡德培(1800-1852),“自童稚偕令祖往台读书,厥后以一枝斑管,而于东都,亦儒生中难得也。"

蔡德辉(1833-1891),又名德琚,号醒甫,邑庠生,蔡树澹第五子。初从塾师尤作霖(号基山),后来师事在东石开馆的南安举人郑超英(号乙莲),家道中落后,应友人之邀,往厦门教书。同治间渡台,寓彰化邑之赐福巷,为人善吟咏,精医理,喜诙谐。所交游皆一时名士。先是台地诗赋未盛,自辉设教,彰邑即称诗赋冠全台。凡拔帜骚坛者,皆门墙桃李。蔡德辉著有《龙江诗话》8卷传世,名列《彰化县志-艺苑列传》。后来,他在台湾逝世,葬于彰化东门鲤鱼山。

蔡世御(1829-1867),“与诸兄(泰山、世明)立志经营,托足瀛海,创立良基,商贾中称巨擘焉。"

蔡世沃(1847-?)“青年即经商省会,有‘座客常满,樽酒不空’之誉。未几遂建巨船数艘,贩运南北,蒸蒸然,吾宗富厚之家,可屈一指矣。"

文 | 鲁先飞

图 | 蔡清吟、鲁先飞(除标注外)

编辑 | 肖小俊

蔡氏宗祠(钟英堂、下厅民居),理学名宗源远流长!

“画来襟溪抱村游”

双溪乡梓誉村

是南宋理学名家蔡元定后裔的聚居地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蔡氏宗祠

(钟英堂、下厅民居)

简介

蔡氏宗祠(钟英堂、下厅民居)位于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双溪乡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梓誉村。蔡氏宗祠坐东北朝西南,左侧是钟英堂,再之是下厅民居,总占地面积1519.35平方米。宗祠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钟英堂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下厅民居建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历经数百年,总体布局和内部结构装修,均保留着原有的格局与特色。现为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蔡氏宗祠

▲钟英堂侧景

▲下厅民居

蔡氏宗祠(钟英堂、下厅民居),数百年来未曾易址,中轴线左右对称,院落关系明晰,建筑本体也沒有改头换面,其平面布局、形制特征、建筑材料和工艺技术等方面,均保留了历史原状。宗祠的祭祀功能,钟英堂、下厅民居的居住功能也没改变,均具有鲜明的婺州地区建筑的文化艺术特色。

▲蔡氏宗祠

▲下厅民居

▲蔡氏宗祠正堂左边缝减柱穿斗式木构架

▼钟英堂大厅前轩月梁

▲钟英堂梁架结构

▼钟英堂厢房二楼活络式木雕格扇窗

▲钟英堂厢房木雕格扇门

▼下厅民居厢房木雕格扇门

价值

历史价值

蔡氏宗祠(钟英堂、下厅民居)是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期古建筑群。据《蔡氏宗谱》记载,蔡氏始祖是南宋著名理学家蔡元定后裔,这些建筑均是宝贵遗存,保留着明代、清代风格特色。

科学价值

蔡氏宗祠(钟英堂、下厅民居)建筑的工字型平面和三合院平面,结构特征以及通风采光,功能配置,都十分合理。是数百年来被普遍认同并传承至今的建筑模式。

▲钟英堂内景

▲下厅民居

艺术价值

蔡氏宗祠(钟英堂、下厅民居)的木雕、砖雕、石雕与壁画等装修,画面绘制生动,雕刻技艺高超,布设位置合理,而且寓教于乐,是研究空间组合、建筑装修、雕刻技巧以及子孙后代培养等不可多得的明清朝实例。

▲壁画

▲牛腿

▲檐檩雕刻

▼木雕细部

▲砖雕

社会情感价值

蔡氏宗祠是梓誉村蔡氏裔孙数百年来举行祭祖活动的重要场所,对研究蔡氏家族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钟英堂、下厅民居中规中矩的布局和寓意丰富的雕刻,是展示和传播当地循规守矩、勤俭持家等文化的重要载体,对研究地方建筑传承发展以及古代大家庭和睦聚居具有典型的意义。

▲下厅民居双扇门配件

▲柱础

交通:

地图搜索

蔡氏宗祠(钟英堂、下厅民居)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5014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