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粤军第一师诸先烈纪念碑

民国广州粤军第一师诸先烈纪念碑位于广州市沙河燕塘广汕公路侧的牛眠岗。坐东向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外砌花岗岩石,高约38米。全碑分两部分,下部是长方体台座,内为1-3层,四周建有气窗,底边长15.2米、宽12.9米;上部4-9层是碑身,呈方锥形,第4层边长各6米。碑身正面最高处饰“青天白日”国民党党徽。正中镌刻“粤军第一师诸先烈纪念碑”十一个大字及“中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九月”年款。

粤军第一师诸先烈纪念碑

1917年孙中山南下-,虽有海军支持,本身并无基本武装力量,被桂系掣肘。为此以原省防军20营约5000人为基础成立粤军,陈炯明为总司令,邓仲元为参谋长。成立后即进军“援闽”,1920年回粤,克复广州,驱走桂系军阀。孙中山把粤军扩充为5个军,邓仲元仍任总司令部参谋长兼第一军第一师师长。第一师成立后即参加讨桂战役,在粤北小北江击溃桂系残部。1922年邓仲元遇刺后,由梁鸿楷任师长。后参加第一次东征,协助统一广西,平定杨、刘叛乱。1925年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加了第二次东征、南讨、北伐诸役,屡立战功。1939年在牛眠岗建粤军第一师阵亡将士坟场。1950年后荒废,后又在此建露天仓库,面目已非但纪念碑尚存,仍保留原貌,1986年进行维修。

1993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一座塔 一座丰碑》——探寻烈士纪念塔背后的故事 军地合力反伏击 ——记洞下场烈士纪念塔

让天下了解芷江 让芷江走进天下

1950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140师根据47军党委指示,在驻芷江部队中抽调150余名干部战士组成武装工作队,帮助地方政府发动群众,建立地方武装,军队和地方团结一心,在进行清剿土匪的斗争中形成强大的战斗合力。

解放初期,芷江县域划为六个区,第五区管辖洞下场、碧涌、板山、大垅、罗岩等几个乡,区政府在洞下场,张聚合是第五区的党委书记兼区长。这一时期的第五区是芷江土匪最集中、活动猖獗的地区,其中匪首杨永清在第五区建立了所谓“湘黔边反共游击总司令部”。

1950年3月24日,张聚合从县城开完会后返回洞下场,同行的还有一名通讯员、五区武工队的六名队员、140师卫生部的12名战士和一名担架队员,一共21人。队伍清早出发,中午到达洞下场乡瓮溶溪村。

混在赶场人群中的土匪发现了解放军,马上回去报信。匪首杨泽清、蒲老翠纠集了200多名土匪在坎塘坳设下埋伏,意图偷袭解放军。坎塘坳是前往洞下场的必经之路,坳下有条100多米的弯曲山冲,通向坳顶。下午1点左右,队伍在瓮溶溪短暂休息后走进坎塘坳这条冲里。

土匪发动突然袭击,密集的枪声在解放军周围响起。张聚合和140师卫生部的一名战士将冲口左边一棵大枫树下的土匪消灭,抢占有利地形,封锁住冲口,和冲里的战友一起向土匪发动反击。战斗持续到下午四点多钟,区武工队在接群众报告后赶来增援,坎塘坳上的土匪在解放军的反击下纷纷逃散。

坎塘坳反伏击剿匪战斗,有7名战士英勇牺牲,因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另有3名重伤员在回到区里后牺牲。当地政府在瓮溶溪村和洞下场村烈士牺牲的地方分别修建了烈士墓和纪念塔。2020年5月,洞下场乡对原洞下场村场头山上的烈士陵园进行提质维修,原葬在瓮溶溪的七名烈士遗骸和在洞下场乡境内牺牲的另外三名烈士的遗骸也一并迁进陵园重新安葬。

扩建后的洞下场烈士陵园占地面积615平方米,青石台阶两旁绿植茂盛,陵园里青松挺立;陵园路边,格桑花在烈日下灿烂开放,寓意着现在这幸福美好的生活。

历史不会忘记,高高矗立的纪念塔是无数先烈用生命铸就的,长眠在这里的先烈们用青春和热血塑造成我们永远值得尊敬和不能忘怀的偶像。

发  稿:尹 华 戚艺飘 周 波

图文制作: 杨艳芬

编  辑:阳蕙鸿 李芷靖

责  编:明 毅 汪大庆

来  源:芷江融媒体中心

杭州市淞沪战役国军第八十八师阵亡将士纪念碑、纪念坊

1932年日军在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激起驻上海国民革命军第19路军的英勇抵抗。次日,驻浙江的国民革命军第5军第88师驰援上海,在与日军激战中,88师阵亡将士1091名,伤1698人。1934年由周天初先生筹建、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先生创作,在西湖东岸设立了淞沪战役国军第八十八师阵亡将士纪念碑,是我国第一座表现抗日战争的纪念碑。原碑在六十年代拆除。2003年,重新立碑。

淞沪战役国军第八十八师阵亡将士纪念碑1

淞沪战役国军第八十八师阵亡将士纪念碑2

淞沪战役国军第八十八师阵亡将士纪念碑3

淞沪战役国军第八十八师阵亡将士纪念碑4

1946年民国浙江省政府在杭州松木场为阵亡将士建立墓园及“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坊”。墓园已无,仅存坊,列入“中国抗日战争阵亡将士纪念建筑物”名录。纪念坊主楼正中题“浩气长存”、“气壮河山”,檐下用斗拱,上承庑殿顶。坊柱上为民国二十五年四月浙江省主席黄绍闳题写的“浩气壮湖山魂来怒卷江潮白,英名缅袍泽劫后新滋暮帐青”,民国三十五年八月俞济时题“华表按青霄一角湖山归战骨,墓门萋碧草十年汗马念前功”和竺鸣涛、宣铁吾题联。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坊1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坊2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坊3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坊4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坊5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坊6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坊7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坊8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坊9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坊10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坊11

“英雄的奉贤”红色之旅第一站:赵天鹏烈士纪念碑

“英雄的奉贤”红色之旅第一站:赵天鹏烈士纪念碑

——追忆烈士赵天鹏,浓浓革命爱国情

4月19日上午,孩子们精神抖擞、斗志昂扬地开启了“英雄的奉贤”红色之旅第一站:赵天鹏烈士纪念碑。

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四团中学内的赵天鹏烈士的纪念碑。在庄严肃穆的革命英雄纪念碑前,孩子和老师们安静地聆听有关赵天鹏烈士的事迹,知道了我们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孩子们的眼神里充满了对赵天鹏烈士的崇拜与敬仰。

接着,我们大一班的教师和幼儿向赵天鹏烈士敬献美丽的菊花,围绕着赵天鹏烈士三圈,瞻仰了他的雕像。大家在烈士墓碑下低头三鞠躬并默哀,寄托心中的哀思,默默表达了自己对赵天鹏烈士的无限敬意。

通过这次红色之旅的活动,孩子们都觉得我们的生活来之不易,感谢我们的革命先烈为我们打下了美好的江山。我们要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快乐健康的成长!

撰稿:胡亚婷

摄影:大一班老师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5011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