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赵长城

赵长城从河北宣化开始,经山西北部,西北折入阴山,一直延伸到河套狼山山脉的高阙塞(今石兰计台),经包头段长达130公里,高约5米,下宽约5米左右,站在土筑长城之上眺望,隐约地看到远处这一线土筑长城从大庙起,东向边墙壕村,西向昆都仑区,迤逦而去。

登上高山,可以清晰地看到婉蜒盘绕,跨山越水的赵长城和长城烽火台的遗址,这一长城用土夯筑,层次清晰,残存城基宽约3.5-4米,高出地面1-1.8米。沿长城遗址,可以发现大量战国时代的陶片等遗物,还可采集到“半两”钱,板瓦、陶罐、四月复碗、铜链等标本,这些为今人研究历史,了解文物,进行古文化教育留下了较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赵长城

行走丨石拐赵北长城盛会

不久前,石拐区举办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讲好石拐赵北古长城故事”为主题的赵北古长城文化论坛。董耀会、唐晓峰、李忠、沈长云、孙继民、彭运辉、阿勒得尔图等国家级长城文化领域专家、著名学者及文旅行业领导齐聚石拐区喜桂图新区,共话“保护长城资源、讲好长城故事、弘扬长城文化”。 意在“古为今用”,挖掘赵北古长城文化内涵,保护文物遗址,同时打造地区文旅IP,实现文物活起来的目标,带动地区文旅融合发展,培育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新产业。

【1】

石拐区境内赵北长城,蜿蜒曲折隐伏断续于阴山中断大青山之中。对比我后来走过的秦、明代内外长城,更早更”外”。

阴山山脉的大青山段,正是400mm等降水量线,为农耕区与畜牧业区的分界线,换句话说,就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分界线。当定居民族和游牧民族积累了足够的战争力量之后,这一带就成了双方残酷搏杀的战场。经过几百年的拉锯战争,修建长城以御外族在战国时期达到了顶峰。纵观秦始皇连结修筑的万里长城延伸带,也处于这条等降水量线上,其本质也是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

作为塞外北疆依托大青山修建的赵北长城,就成了中原第一道关卡,无数次经历文明间的冲突与和解,是华夏民族融合的直接见证。

这道长城因位于赵国边境的北部,史称“赵北长城”。大致东起今河北省张北县南,经内蒙古兴和,卓资北,沿阴山南麓,再经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右旗、包头至乌拉特前旗东。另在西段之北又筑一道长城,由固阳东,经固阳北,沿五加河北岸,至临河北石兰计山口。正如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所说:“山下有长城,长城之际连刺天”。

石拐境内的赵长城,东起与土右旗交界处,经老爷庙山、东坝堰,边墙壕,西至大庙与青山区交界处,长约16公里,全部由黄土分层夯筑而成,每层厚10厘米左右,层次分明,结实美观。底宽3——4米,高5米,残存有2——4米。沿长城还修了交通道路、烽燧等。

赵北长城由军 事防御建筑到中原与草原文明在敕勒川、河套及阴山南北的融合,开启了中华民族的融合发展史 。

一九六一年,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范文澜、吕振羽等应乌兰夫主席邀请来内蒙访古,曾参观过赵北长城。翦老触景生情,作诗一首:

”骑射胡服捍北疆,英雄不愧武灵王……两千几百年前事,只剩蓬篙伴土墙”。这段摘自《内蒙古访古》的记述,后来选入高中语文课本。逐渐成为国人对“胡服骑射”的共知共识。赵武灵王被认为是“黄帝以后第一伟人”,当之无愧的大英雄。

中国长城学会常务副会长董耀会等多次考察赵长城,并取墙体土块运往山海关长城博物馆。1987年中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同年中国境内所有长城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赵长城自然也列为国家保护单位。

【2】

如今“蓬蒿伴土墙”的赵北长城还在,亦有相关城障、堡墩壕堑等遗迹文物。长城深厚的文化底蕴,产生了多少古老而又神秘的故事。可惜我们的先人未能详细的记录下来,而出现了许多断代现象。

长城文化包括长城物质实体客观存在而产生的文化;反映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冲突与融合的制度文化;在长城防御中所体现的军事文化、建筑文化、交通文化;在军囤、民垦、商贸中出现的特色文化和意识形态文化。其中包括大量守边将士、文人墨客、艺匠画师以长城为题材创作的文艺作品,以及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传说。

我们从长城遗迹、出土文物的“半两”钱、板瓦、陶罐、四腹碗、铜链、箭簇、锅片等,可以了解聚集在长城上的各种社会人文信息,感受铭刻在人们心里的精神轨迹,满足人们感受历史文化的社会需要。这是一种追忆历史、文化审美的心理历程。把这段历史挖掘出来,在文旅lp基础上强化独特识别物,开拓任何可吸引人的原素,进行全息的历史文化体验,活化古长城文化内涵,无疑功德无量,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3】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改组的时期。几百个小国逐渐被七个大国兼并,然后,大国之间又发起爭夺战。为防御疆土抵抗外敌,楚、齐、燕、魏、秦、赵都先后修筑长城。

公元前334年,齐宣王与魏襄王在徐州盟会,互尊为王。赵国对魏、齐两国联合极为不满,派军队攻打魏国。为防齐、魏两国报复,赵肃候在南部边境修长城。史称“赵南长城”。

公元325年,赵武灵王即位时,国力已衰落。就连林胡楼烦中山那样的小国也会出兵侵犯赵国。同大国抗衡,赵屡屡战败,随时都有被别国兼并的危险。赵的北方也不断受到活跃在河套地区的匈奴进攻。但北部边境军力不足,只能以守自保。

赵武灵王是肃侯之子,是云中城的修筑者,赵武侯的侄玄孙。赵武灵王名雍 ,其祖上是大舜之臣伯益。《书经》上记载,“帝曰益,汝做朕虞”。帮助大禹治水有功。据《竹书经年》上说:“禹崩,以天下授益,益辟居箕山之阳。”如果记载不误,就可以说,大禹原非以家天下传于其子启,而是想禅让于伯益。而益不受。历史又演进了三千年,伯益子孙有叫“造父”的,在周穆王时以御八骏之功,被封于赵城,为赵姓之始(在今山西省)。

造父之后代传至肃候,肃候即赵武灵王之父。

赵肃侯是一位开拓之君,与魏、楚、秦、燕、齐连年征战,未败。赵发动合纵攻势,打击魏惠王,并向南征进,发展中原。

公元前326年(周灵王43年),肃候去世。年仅十五岁的武灵王即位。魏惠王乘机联合楚、秦、燕、齐以吊唁为名布精兵候机围赵。

【4】

武灵王对内重用“托孤”之臣,上下一心。对外联韩、宋诸侯。使赵、韩、宋三国疆界成“品”字形,使魏、楚、秦、燕、齐腹背受敌。又用重礼贿赂无疆,使之攻楚;再贿赂楼烦王(至今山西宁武,岢岚等地)击燕。在国葬短短几日之内,能迅速做出如上布置,而立见成效,显示了武灵王之天才。

吊唁的五国使者见赵国“重兵待客”,且边界戒备森严,赵、韩、宋军事联盟确立明显,吊唁后只好匆匆离去。赵避免了灭顶之灾。

武灵王三年(公元前323年),他下令向地处赵国心脏地位的隐患中山国进军(在今河北省津海道西,当时为“鲜虞”“白狄”部落)。以消除中间阻隔交通不便,又与燕接壤为盟牵制威胁之害。当年肃候就因为中山国作梗而受限制耽误大事业。

即位之初,面对内忧外患,年轻的赵武灵王深思苦想强国之计。一次巡视云中城(位于今包头东部),正逢赵军与林胡骑兵对战。他发现,七国通用的战车、兵器和阵法,无法与骑兵、弓箭、短刀为主要兵器的林胡骑兵抗衡。往往在边关将领带兵赶到时,老百姓早被洗劫一空。经过几次亲自带兵抗击娄烦林胡后,武灵王发现:将士都穿着祖传的宽大袍服,打仗时在厚厚的袍服外再套上甲胄,行动十分不便。乘坐战车,就失去了对付骑兵的灵活性。敌人骑兵穿着窄袖和裤长及膝的胡服,能在赵国战车中间灵活往来,给赵军以致命打击,伤亡很大。

【5】

武灵王从失败中找到了对付敌人的方法,改用以骑兵对骑兵,以弓箭和长刀对付胡人的弓箭和短刀。实质上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策略。但这样做,遭到一些上层人事的反对。要想实施,就将先从民间穿胡服开始移风易俗。当时“胡服”被视为蛮夷标志,与中土各国各有区别。让朝野上下改俗换骑服,遭到保守派的反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一天,赵武灵王在花园中散步,见几个穿短衣的小儿在那里游戏。他若有所悟,计上心来……几天后,他召集文武官员在苑囿狩猎,自己和亲兵首先换上备好的胡服,纵横驰骋,自由穿梭于林间草地,由于行动灵活轻巧,很快猎获满载而归。而大臣们扔穿着长衣宽带乘车骑马,行动笨重、累的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收获甚少。又过几日,武灵王又命众文武大臣到演兵场观看阵法操练。先以秦魏阵法与本国阵法对抗,当激战正酣之时,武灵王将令旗一举,只见阵中杀出身着胡服,外披轻甲,手持长刀的骑兵。对面采用传统战法的赵军瞬间阵法大乱,落花流水。众大臣触目惊心,目瞪口呆。随后武灵王又命几名在边关统兵的大将与骑兵对抗,结果大败。此后,又经过几次演习,大臣们逐步认识到胡服的轻便实用。不到半年,在广泛的宣传推动下,赵国臣民开始脱去长袍宽服,穿上了窄衣短裤的胡服。

紧接着,武灵王在军中大量训练骑兵,取代笨重的战车。在原阳之战中一举告捷。武灵王随即以原阳(位于土右旗境内)为骑邑;进一步改革军制,正式将骑兵编为主要军种与步兵并列。从此,阴山南麓便有了一支身着胡服软甲长刀快马的骑兵部队。武灵王亲自带领指挥,与来犯的林胡、楼烦展开激烈战斗。赵军严明纪律,刻苦练兵,几年之后,所向披靡,灭掉林胡、楼烦,“去河南楼烦白羊五地”拓展疆土千余里。至此,赵国占领了阴山以南黄河以东和鄂尔多斯高原的广大土地。

【6】

一次,武灵王乔装成赵使臣,从九原南下到咸阳,沿途观察秦国地形,绘图成册。他会见了秦昭王,了解军情国力,昭王觉其非等闲之流,便派人跟踪,武灵王轻骑飞驰出关,事后,秦昭王才知是赵武灵王。

为守边防御,赵武灵王决定修筑长城。先确定了长城线路,防御,重点,再确定链接各点的墙,堡、关口等位置,如“史记”中“因地形,用险制塞”的原则,充分利用自然地形的山崖峻岭,设置烽隧、城障等设施,情报传递系统。遣吏大夫奴到九原,开始修筑长城、城堡,屯田移民,实边固边。相继设立云中、雁门、代郡。其中云中郡建立在赵武侯所建的云中城基上,成为赵国边防重镇。并在云中、雁门、代郡阴山相继修建长城和烽燧。

后来,赵武灵王传位于小儿子何,史称“惠文王”。子继父业,主持朝政,致力于民族汉化,进一步改革,穿着汉服,学汉文化习俗。惠文王亲率将士来云中、九原等备军事。在原阳(今呼市郊区八拜乡古城)设立马苑。饲养军马。

【7】

赵北长城把河套地区和阴山以及阴山以北的蒙古高原截然分开,成为中原农耕势力的北进和农牧分界线开始确立的标志。

阴山战国赵北古长城在地理上,基本沿着我国干旱区与湿润区的界线东西延伸,成为农业区和牧业区的一条“物化”的分界线。

千百年来,赵北长城以东以南的人们逐渐形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文明。而以西以北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不足以支撑农耕作业,便形成了游牧文明,他们无耕地,逐水草而居,全民善骑战。这种地理上的分界,对华夏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不同文明不断碰撞、交融。

赵武灵王修筑赵北长城,不仅抵御了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还促进了北部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赵国改革,不封闭排外,向外开放,依托自身优势借鉴“拿来”,吸收一切适宜者为己所用,融合发展,开拓创新。将中华传统文化的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文化有机融汇,在北疆产生巨大影响。其中很多方面是与以长城为核心的边防建设联系在一起的。

在修筑长城过程中和边贸等方面,大大刺激了边地经济的发展。成千上万的屯垦军民,带着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经管方式,披荆斩棘、艰苦创业,建立起星罗棋布的农牧经济区,出现了“人民炽盛,牛马布野”的繁荣景象。

但这种经济是不稳定的,一旦战争爆发,便土崩瓦解。因此,边境地区始终未发展成内地那种繁华都市,只留下一些城堡遗迹。

以后,秦国为防御匈奴以及东胡南下骚扰中原,在大将蒙括的指挥下,沿用内蒙古卓资县卓资镇以西赵北长城,重新修复高阙、阳山、北假一带赵武灵王所建阴山北长城,并自高阙向西南延伸,直到东与原赵国阴山长城会合。汉代又在高山峻岭之上或深沟峡谷之中的咽喉要地增修布设关隘烽火道、堡垒等,以强化防守。汉武帝以骑兵击败匈奴,成吉思汗铁骑弓箭横扫千军如卷席……

【8】

遗憾的是,赵长城至今没有留下一处完好遗迹,只有三分之一残存,最高4米左右。这条最古老的长城,在2000多年的历史演化中,像一个被肢解而残缺不全的老人躺在群山沟谷之中。有的地方,人们砍伐树木、破坏植被,致使山洪暴发冲刷加剧而踪迹全无;有的地方,放牧游猎、风化雨淋而伤痕累累;有的地方,走西口来的农民干脆在长城墙体上挖掘窑洞栖居,以后人走坍塌;有的地方,农民开垦荒地,为耕种方便而挖开豁口,运送肥料庄稼,成为断墙厥口;有的地方,被日本侵略者修筑公路、铁路时摧毁;有的地方,非法采矿,建厂房等挖埋破坏;凡此种种,数不胜数,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一个共同损毁古迹文物的结果。

11月26日,赵北长城一段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内蒙古首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文物保发〔2020〕36号)。石拐当乘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东风,传播、传承石拐赵北长城文化精神,把控这个难得的契机,将长城这条民族凝聚和融合的纽带,做实做大做好,做出特色亮点。在与国内国际碰撞融合的发展历程中,构建总体经济前景蓝图。这是未来多元利益平衡基础上一体利益最大化的路径,也是文明文化未来发展的唯一走向。

打造石拐长城文化公园,要在对长城文物本体加强保护和管控的同时,对长城所代表的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进行展示,因地制宜发展文化和旅游业态,培植一批与长城文化相关的文旅企业及长城文化相关产业、产品等。

尽管受历史遗址保护和旅游开发一定限制,但也可以抓住相关政策提供的机遇,利用“胡服骑射”这个共同的认知力量,来治愈修复赵北长城的破碎,发掘编辑石拐的特殊故事,其中包括长城、阴山、五当召藏传佛教、塞外边镇、“走西口”、敕勒川、黄河等相关文明演进,民族融合团结的无数丰富多彩、繁复有趣的内容。让其变得越来越有意义、越来越值钱。现在赵北长城遗址旁和残迹上的“胡服骑射”大型雕塑、纪念碑、广场,位于石拐新旧区之间的崇山峻岭中,周围有丰富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在保护修复生态的同时,可纳入建立长城国家公园的整体规划建设,与五当召、老矿区、包头古城、花舞人间、喇嘛河、飞机场等景区连结整合,结合古村落保护修复,建筑一些融入自然的原始游牧、农耕小村和城障式驿站展览,再加上特殊故事的灯光视频等效应,成为广泛吸引四面八方的游览休闲的佳境美苑。

水长城:无法收复幽云十六州后,赵宋王朝的无奈之举

如果有人说,北宋也修过长城,那恐怕会被人笑话。

但如果我们深究起来,还真不是笑话。

失去幽云十六州,后患无穷

细说从前。

五代后唐清泰三年(936年)石敬瑭举兵反叛后唐,遣使向契丹求援,许诺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契丹军南下,帮助石敬瑭击败唐军。

石敬瑭灭后唐建立后晋,按约定将幽云十六州献给契丹。

也许石敬瑭也没想到,自己的这一番举动,使中原地区丧失了北方屏障,让后世数个王朝深受其害。

当然,也有许多中原王朝的皇帝力图收复幽云十六州,比如后周世宗柴荣。

显德六年(959年),后周世宗柴荣率军北伐辽国,水陆并进,意图收复幽云十六州。

周军连战连捷,一个多月内收复瀛(河北河间)、莫(河北任丘)、宁(河北静海县南)三州,以及益津关(故址在河北霸州市)、瓦桥关(故址在今河北省雄县城西南,)、淤口关(故址在今河北霸县东信安镇)三关。

五月,正准备乘胜进攻幽州(今北京)时,柴荣忽然病重,被迫班师。六月十九日,柴荣崩于东京(今河南开封)。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假如后周世宗柴荣多活几年,恐怕早已收复了幽云十六州了。

然而历史没有假如。

幽云十六州同样是北宋的一块心病。

北宋宋太宗曾两次北伐,企图收复幽云十六州,完成后周世宗柴荣未竟之事业,只可惜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宋兵,虽然攻到燕京城下的高粱河,但辽军反攻之后,宋军大败。

此后,辽国为了报复宋朝北伐,利用骑兵的速度优势,不断深入宋境掳掠杀戮,宋军疲于应付,败多胜少。

一马平川,如何御敌?

北宋与辽国接壤的地方有山西和河北两地。

山西地势险要,只要把守太行山的各个隘口,足以抵挡辽国铁骑。

但河北不一样。河北地处一望无际的华北大平原。

以前,中原王朝拥有幽云十六州的时候,可以凭借燕山山脉上的隘口和长城,将胡虏阻挡在塞外,但现如今幽云十六州被割让给了辽国,如何阻挡呢?

连续两次北伐失败,辽兵铁蹄不断南下掳掠辽宋河北边境,尤其是雍熙三年(986年)君子馆之战,宋兵大败。“全军皆没,死者数万人”,宋军河北防线遭到重创。

宋太宗忧心忡忡,召集大臣商讨御敌之策。

宰相宋琪向赵光义提出了一个建议,差点没让赵光义背过气去。

宋琪说了什么?有两条!

第一条:掘开黄河大堤,让河水漫灌河北,使河北成为一片汪洋泽国,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阻止契丹铁骑南下。牺牲了河北,保全黄河以南的大宋朝。

第二条:放弃河北沧州、定州以北的领土,在河北沧州、定州与太行山脉之间,用砖石修筑长城。

宋太宗虽然被伟大领袖批评为“不知兵”,但对宋宰相这种荒唐到极点的建议还是坚决否决的。

宋太宗说道:“若乃决大河,筑长城,徒以示弱,为后代笑。”(《宋朝事实》)。

掘开黄河大堤,水漫河北,以水设防,虽然可以迟滞契丹铁骑纵横华北大平原,但也会造成北宋丢失大片适合耕种的平原沃野,同时也要安置河北迁来的数百万人民,这都是一笔巨大的损失。

而且主动水淹本国领土,在平原之地修筑长城,是一种向敌人示弱的举动,恐怕会被后世嘲笑。

还有的大臣则主张,放弃河北一些州县,将所有兵力聚集在河间、沧州、高洋、定州、真定、莫州等少数大城之中,守护大城,不与虏骑野战。

满朝文武坐而论道,胡说一气,听得赵光义头大如斗。

听这些书生的议论,能听出个甚?

要说打仗这事,还是要实践出真知!

这时,沧州刺史何承矩向宋太宗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既然没有长城和关隘,那就制造关隘。

如何制造?宋太宗一脸懵懂的问道。

何承矩说道:

“于顺安寨西开易河蒲口,引水东注至海,东西三百余里,南北五七十里,滋其陂泽,可以筑堤贮水为屯田,以助要害,免蕃骑奔轶。其无田处,亦望选兵戍之,简其精锐,去其冗缪。”(《宋朝诸臣奏议》)

具体建议是,从把静戎军(今河北徐水县)的易水、南拒马河、鲍河(徐水)、清苑河(漕河)、廉良河、方顺河、唐河等河,引流到河北平原的低洼地带,然后用田埂围拢蓄水,造成水田。

水田一方面可以种植水稻,满足宋辽前线庞大的军需,一方面可以用水田阻挡辽军铁蹄的疾驰。

而那些地势较高的地方,则修建城关堡砦,屯集重兵把守。

宋辽边境

何承矩是武将出身,曾在河北前线多年,对河北的山川地理非常熟悉,他提出的建议切实可行,被宋太宗采纳。

宋太宗下诏说:

“戎人胜则深入而不相让,败则逃窜而不相救,固不可力战也。又皆骑兵,利于平陆,驰逐来往,难于羁制,固不可追奔也。若弃小城就大镇,但屯兵于镇、定、瀛、莫之间,其缘边城寨必苦于寇掠,固不可分兵也。悠久之谋在于设险,若乃决大河、筑长城,又徒自示弱,为后代笑。朕今立法,令缘边作方田。已颁条制,量地里之远近列置寨栅,此可以限其戎马而大利我之步兵,虽使彼众百万,亦无所施其勇。自春至秋,其功告成,持重养锐,挫彼强敌。如此,则复幽蓟、灭林胡有日矣。”

于是,宋太宗任命何承矩为制置河北缘边屯田使,调拨诸州兵马一万八千人,全权负责“水长城”建设工程。

水长城的建设

河北平原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季节性和永久性湖泊,如石家庄的宁晋泊,望都的阳城淀,蠡县的潘营泺,高阳和任丘的白洋淀、广陵洼,衡水的衡水湖,京津一带的雍奴泽,涿州的督亢陂等。

在晚唐时期,河北中部地区有“九九八十一淀”之称,到了北宋初年,也大致如此。

此外,还有滹沱河、滱水(潴龙河)、唐河、白沟河、桑干河、潮白河、子牙河等诸多河流,自西向东,汇入天津的海河。

何承矩动用军队和当地民夫,将这些河流湖泊挖掘沟通,在池塘水泊中种植芦苇,引水到低洼指出修成水田,种植水稻。

由于最初何承矩仅从保州(今河北保定)东部的南易水往东修建,保州北部和西部尚未开挖,只是派兵驻守。

这就留下了一个隐患,给辽军南下留下了一个口子。

果然,在“水长城”修建的第二年,辽军就三次从这里南侵宋境,纵兵大掠。

不过,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针对这个军事隐患,何承矩再次向朝廷建议,继续向西挖 “水长城”,堵上了辽军南下的唯一通道。

在何承矩的规划努力下,仅仅半年“自春至秋,其功告成”,在宋辽边境建成了一条西起西塘泊,东至泥沽海口,沿途汇集河流19条,淀泊30个,全长近千里,绵亘七座军州的“水长城”。

在此基础上,宋人又不断开挖渠道,使塘泊之间连成彼此沟通的水网。

《宋史河渠志塘泺》记载:塘泊,缘边诸水所聚因以限辽。“东南起保安军,西北雄州,合百世淀、黑羊淀、小莲花淀为一水,衡广六十里,纵二十五里或十里,其深八尺或九尺。 东起雄州,西至顺安军,合大莲花淀、洛阳淀、牛横淀,康池淀、畴淀、白羊淀为一水,衡广七十里,纵三十里或四十五里,其深一丈或六尺或七尺。 东起顺安军,西边吴淀至保州,合齐女淀、劳淀为一水,衡广三十余里,纵百五十里,其深一丈三尺或一丈……。曰西塘泊。” “自保州西合鸡距泉、尚泉为稻田”。 “塘水渺渺如江湖,间有深浅,舟车皆不可渡,盖占北疆三分之二。”

何承矩还引进南方的水稻,在这里种植,大获丰收,解决了河北驻军的粮食问题。

到”宋真宗时期,河北北部已是“清波弥浸,颇似江南矣。” “水长城”一带已成为北宋的粮食产地,“自是苇蒲,赢蛤之饶,民赖其利”。

静戎军(今河北徐水)以西临山之地不能建造水田和湖泊,宋人则重修战国时期燕赵间的长城遗址,修筑连绵的防御工事,并且在山间和平原植树造林,以阻碍骑兵。

功在当代

水长城建成之后,不仅在春天冰雪消融、夏秋雨水丰沛河流暴涨的时候,可以有效地组织契丹铁蹄,在冬天寒冬腊月之时,河流湖泊冻成冰凌,也给契丹铁蹄造成了极大的障碍。

这样一来,契丹铁蹄就无法在一年四季任何时候都南下掳掠,而只能选择在天气寒冷或者河枯水涸之时入侵。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契丹铁蹄的军事行动,给宋军以充分的时间和最小的代价来防守和反击。

“水长城”建成后,迫使辽兵入侵的路线只能选择无水或水浅之地。

当时这样的路径只有两条:

第一条:北京——固安——雄县或霸州——任丘或高阳。这条路都是半水半陆或而且陆路狭窄,辽军轻易不会选择。

第二条:北京——易县——徐水——满城——望都。这条路是四季都可通过的宽阔大路,也是宋军防守的重点路线。

杨延昭(杨六郎)就曾任沿边都巡检使,镇守保州(今河北安新)、静戎(今河北徐水)、威虏(今河北遂城)三州军。这三地正是第二条大路的咽喉之地,可见杨延昭职务之重要。

当然,仅有“水长城”当然不行,还要派兵把守。“水长城”全线还置堡垒26座,军铺125个,守臣11人,守兵3000余,战船百艘。

北宋大臣吕陶在出使辽国后所说:"惟塘水一事,极可御寇,……沿堤各置寨铺守把,比之据高设险,则用力最省,为备最大。"

由湖泊、河网和水田组成的“水长城”被宋人称为“天牢”、“天陷”、“天罗”、“天隙”,在此后的一百多年中,宋军凭借这条“水长城”在辽国发动的11次大战,取得了7次的胜利,为保卫边疆立下了汗马功劳。

延伸阅读

郭靖为什么守不住襄阳——号称科技发达的宋朝被高科技武器灭亡!

笙歌灯火夜连明:南宋临安人的美好生活

燕赵古长城旅游攻略「燕郊附近的长城」

河北有哪些名胜古迹

河北有保定大慈阁、保定白洋淀、保定清西陵、保定野三坡、秦皇岛山海关、万里长城、承德避暑山庄、石家庄西柏坡、唐山清东陵景区、崆山白云洞、邢台峡谷群这些名胜古迹。

保定大慈阁

大慈阁建于南宋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大慈阁以“市阁凌霄”之美誉位居“保定八景”之首,成为古城保定的象征,故有“不到大慈阁,何曾到保定”之说。大慈阁自古为佛教圣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定白洋淀

白洋淀是中国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泊,位于河北省中部。现有大小淀泊143个,其中以白洋淀、烧车淀、羊角淀、池鱼淀、后塘淀等较大,总称白洋淀。面积336平方千米。从北、西、南三面接纳瀑河、唐河、漕河、潴龙河等河流。

保定清西陵

清西陵是清代自雍正时起四位皇帝的陵寝之地,始建于1730年(雍正八年)。清西陵共有14座陵墓,包括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绪的崇陵,还有3座后陵。此外,还有怀王陵、公主陵、阿哥陵、王爷陵等共14座。

保定野三坡

野三坡地处北京西部,河北省西北部,保定市涞水县境内。它以“雄、险、奇、幽”的自然景观和古老的历史文物,享有世外桃源之美誉!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旅游胜地,国家AAAAA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这里河北野三坡自然风光奇特,生态环境纯净,古老的历史文物独具特色,浓郁的民族风情丰富多彩。

秦皇岛山海关

山海关,也指山海关区,又称“榆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汇聚了中国古长城之精华,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山海关城,周长约4公里,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要城门,多种防御建筑。

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是世界奇迹。山海关是长城的起点,而山海关又有“天下第一关”之称,是中国名胜古迹荟萃风光椅旋、气候宜人的历史文化古城和旅游避暑胜地。主要景区有长寿山景区、鳄鱼湖、角山长城、老龙头、孟姜女庙、孟姜女苑、悬阳洞、燕塞湖。

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承德市。曾是中国清朝皇帝的夏宫。距离北京230公里。是由宫室、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群所组成。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中心区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

石家庄西柏坡

西柏坡是全国著名的五大革命圣地之一,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中部。西柏坡纪念馆是中国革命旧址纪念馆,是解放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是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1958年,因修建水库、革命遗址搬迁。国务院原副总理钱其琛将其誉为“革命圣地,旅游佳境”。

唐山清东陵景区

清东陵坐落在河北省唐山市的遵化市境,西距北京市区125公里,据说是顺治到此打猎时选定的,陵区南北长125公里、宽20公里,四面环山,正南烟炖、天台两山对峙,形成宽仅50公尺的谷口,俗称龙门口。清代在此陆续建成217座宫殿牌楼,组成大小15座陵园,诸陵园以顺治的孝陵为中心,排列于昌瑞山南麓,均由宫墙、隆恩殿、配殿、方城明楼及宝顶等建筑构成。

崆山白云洞

崆山白云洞位于邢台市临城县境内,南距邢台市56公里,北距石家庄市86公里。崆山白云洞形成于5亿年前的中寒武纪,是我国北方一处难得的岩溶洞穴景观,在已探明开放的五个洞厅中,洞洞连环,厅厅套接,依据其氛围景象之不同,将五个洞厅依次命名为“人间”、“天堂”、“地府”、“龙宫”、“迷宫”。

邢台峡谷群

邢台峡谷群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风景区,景区位于邢台市西70公里处,由24条峡谷组成,其中长1000米以上的达8条,是太行群峰中的一大奇观。主要景观有鬼门天堑、卧峡晴虹、云崖撒珠、飞瀑泻玉、瑶池妆台、龙宫玉珠、济公观海、三山销翠等。

< p="">扩展资料:

河北省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形成了丰富、独特的文化,成为名符其实的文化资源大省。全省现有不可移动文物34046处,拥有长城、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庙宇、清东陵、清西陵等3项5处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8处,居全国第三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30处,居全国前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7项,居全国第二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0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91人,居全国前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60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河北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

燕赵古迹长城在哪地图

燕赵,一般即现在的河北,因为河北在古代战国时期属于燕国和赵国。

赵国的南长城开邕修筑于公元前333年,由漳水、滏水堤防先后扩建而成,故又称漳滏长城。赵国南长城位于邯郸城南境,从太行山东麓开始,沿着古漳水北岸东行,漳水由西折向东北城,长城也折向东北行,止于肥乡县南界漳水西岸。赵国南长城具体分布在今天的河关省涉县、磁县、临漳、成安、肥乡等县境内。全长约四百里许。

赵国的北长城是由赵武灵王“攘地北至燕、代,西到云中、九原”之后,于公元前300年开始修建,故又称武灵王长城。赵国北长城东起代郡,中经阴山,西到高阙,全长约2000里。走向由今天的河北宣化境内开始,经尚义县,跨东洋河进入内蒙古,再经内蒙古的兴和县、察右前旗、卓资县、呼和浩特市北郊、土左旗、土右旗、包头北郊,止于乌拉特前旗境内。

邯郸市西部武安、涉县境内还有明长城,邯郸西部明长城重要遗迹,是邯郸市境内明长城的唯一遗存,对研究明长城建筑及社会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河北境内长城关口有哪些?

1、金山岭长城建在金山岭山上,它是燕山的支脉,位于北京东北、承德南部,各距250华里的古北口和滦平巴克什营镇的花楼沟一带,它东面是雾灵山,西面是卧虎岭,南通京都,北达坝上,是进出塞内外的咽喉要道,也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

金山岭长城就建筑在雾灵山和卧虎岭之间的大小金山岭山上,所以,称为金山岭长城。它全长20余公里, 是明朝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由著名将领戚继光、谭纶等人所建。

2、山海关是长城的起点,素有"天下第一关"之美誉,是中国名胜古迹荟萃、风光旖旎、气候宜人的历史文化古城和旅游避暑胜地。

山海关古称榆关,也作渝关,又名临闾关,在秦皇岛市以东10多公里处,山海关的城池,周长约4公里,是一座小城,整个城池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

3、唐山古长城是指唐山境内的长城。万里长城在唐山境内分布220公里,有名关险隘29处,主要景点有:遵化鹫峰山长城、迁西潘家口水下长城、迁安大理石长城、青山关、喜峰口、冷口关、监狱楼、七十二券楼、水门、长城砖窑、养马圈等。

扩展资料

万里长城横穿河北,连结京津,在河北境内长达2000多公里,精华地段20余处,大小关隘200多处,是长城保存最为完整最具代表性的区段。

是中国古代北部以牧业经济为主的民族地区和长城以南农业经济为主的地区的分界线。长城是人类历史上持续修筑时间最久的建筑工程。它的修建,历经春秋、战国、秦、汉、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唐、辽、金及明代等10余个朝代,持续近2000年的时间。

所说的明长城,长约7000公里,多为夯土建筑,真正的砖石结构,也就是最具典型意义的长城只有1000多公里,其中只有200多公里在原北平市,其余绝大部分分布在河北省的秦皇岛市、唐山市、张家口市、承德市。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4940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