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盲公饼

盲公饼是广东省佛山市的一种特色传统名点,属于粤菜系;由于它是由一盲人创制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一1820年),因而得名盲公饼。距今已有一百六十年之久。盲公饼全用糯米配以食糖、花生、芝麻、猪肉、生油等上乘原料巧制而成。饼内所夹的猪肉,其制法更为美妙精巧,用幼细白糖腌藏数月(最少数天)才取出配制,吃起来甘美酥脆,美味可口,享誉中外。

中文名:盲公饼

盲公饼

分类:粤菜,广东小吃

口味:香甜酥脆、味道可口

主要食材:糯米,花生,芝麻,糖,猪肉

八公山区举办“爱在中秋巧手做月饼”实践活动

潇湘晨报官方百家号

  

  9月13日,八公山区新庄孜街道举办“爱在中秋,巧手做月饼”主题实践活动。

  活动中,新庄孜街道妇联请来辖区巾帼美食达人为大家演示制作月饼。通过这次活动,不仅让巾帼志愿者们感受中秋温情,还让大家体会到传统美食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既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又使大家能够以更积极乐观的心态、更亲密融洽的关系投身到工作、生活中。(记者 何婷婷 通讯员 胡捷)

【来源:淮南文明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八公山区举办“爱在中秋 巧手做月饼”实践活动

9月13日,八公山区新庄孜街道举办“爱在中秋,巧手做月饼”主题实践活动。

活动中,新庄孜街道妇联请来辖区巾帼美食达人为大家演示制作月饼。通过这次活动,不仅让巾帼志愿者们感受中秋温情,还让大家体会到传统美食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既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又使大家能够以更积极乐观的心态、更亲密融洽的关系投身到工作、生活中。(记者 何婷婷 通讯员 胡捷)

【来源:淮南文明网】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80”后村支书辗转9000公里挺进西藏,一路宣传家乡煎饼

大众报业集团

“没想到在千里之外,吃上了家乡的煎饼,真是太亲切了!”在潍坊市对口支援的南木林县,当临朐的援藏干部们接过临朐县辛寨街道朱家峪村支书曾永带来的煎饼,激动地热泪盈眶。

这位曾永,就是在直播平台上大火的“80”后村支书——去年5月21日,他将村里的工作暂时交代给其他村干部,带着密封袋封装的100公斤煎饼和母亲揉好的香椿咸菜,开着一辆二手夏利车一路挺进西藏,沿途宣传沂蒙煎饼。

视频中,小小的夏利车车顶装有旅行架,堆满了生活用品,车身贴着“临朐县鲁农家庭农场煎饼生产队”的标识,一位身材高大的年轻小伙走走停停,从初入夏季的山东到赤日炎炎的成都,再到冰天雪地的米拉山口,用操着“山东味”的普通话向网友介绍自己沿途经过的惊险路段及美景、美食。

引起网友围观的,不仅仅是他独自开着一辆老旧的小夏利就敢驶入川藏线的勇气,还因为他不时掏出随身携带的特产——“沂蒙”煎饼分给沿路的村民和驴友,薄如蝉翼的煎饼又香又糯,对方吃得津津有味,让观看者也忍不住想尝一尝。

“这次去西藏,我是全程直播的,一是我们的好山好水孕育了优良的农作物,想向更多的人宣传我们沂蒙山区的农产品,二是也是想把我们的临朐美食推向全国,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沂蒙老区。”曾永说,往返21天的旅途,全程9000公里,得到了临朐老乡、户外团体、热心网友等两万多人的关注,光抖音平台就涨粉4000多人,如今已经超过3万人。

作为一名“80后”农村“当家人”,曾永有着更加开阔和现代的思维方式。曾永是土生土长的朱家峪村人,2015年,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之前,这个职位已经空缺了两年,曾永对此也有犹豫。像许多当地的山区村落一样,仅有272户、960口人朱家峪村也逃脱不了“靠天吃饭”的窘境,村民收入微薄,年轻人大多数外出务工,村里底子薄弱。而曾永此前带领村里的一批青壮年在外承包工程搞装修,收入可观,要不要放弃?面对乡亲们期待的眼神,曾永心一横,收拾行李回到了家乡,决心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我们这里地处辛寨街道西南的大山腹地,属于丘陵山区,乡亲们都说‘山连山,坡连坡,巴掌地里种谷子’,但好在土层深厚,结构良好,素来有种植小米的传统。”朱家峪村支部书记曾永坦言,但长期以来,村里种植结构单一,村民大都种着家里零零散散的一亩三分地,一家一户单打独斗,再加上投入不科学,年成好时也谈不上啥效益,更别提年成不好的时候了。

如何改变现状?2016年,曾永带着村委成员一起去了省农科院,三次对接杂粮研究所,从管理技术、优质种子等进行了全面的学习。回来后,村里确立了“绿色、无公害”的高端小米种植发展路径,并成立了鲁农家庭农场。同时,引进小米、薏米、蜜薯等多个品种进行种植,经过多年的精心管护和栽培,600多亩的种植基地,可实现年产谷子20万斤,地瓜40万斤,薏米7万斤。

眼看日子越来越好,但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又让村民逐渐忙碌的生活回归了常态。“村民都宅在家里不能外出,连日常生活都成了问题。”曾永说。怎么办?当看到自己农场生产的小米、薏米、地瓜时,他眼前一亮——摊煎饼。

“当时我想方设法对接了一个某煎饼出口企业,重金购买了他们的配方。”曾永说,当年2月开始筹备,3月份便投资40多万购进8台煎饼机、3盘石磨、1台蒸车、2台封口机,并装修了更衣室、原料车间、加工车间、分拣车间、包装车间,开始招募人员,调试机器,进行试运营。

在车间,记者看到,生产的煎饼细腻均匀,柔韧性强,一圈圈米轮清晰可见,似树木的年轮,中间五分之一面积“见花”,饼体薄如蝉翼,在直播镜头前更显得色相俱佳,来自广州、黑龙江、四川等地的客户不断通过直播平台下单。

试水“直播带货”,曾永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趟出了新的路子,目前解决了近20人的就业问题,每人每月增加收入2000元以上。

煎饼的名声打出去了,可作为定位的旅游“代餐品”,储存能力如何?面对不同气候、不同环境能否做到不干裂、不涨袋?不安分的曾永又有了新的想法——决定带上煎饼自驾去西藏,看看自己的煎饼能否经得住环境和时间的考验。于是就有了“80后”村支书带着煎饼进西藏的故事。

“当时做了大量的攻略,沿川藏线出发,途径西安、成都、西藏等多个气候不一的省份和城市,但近三周的旅程,我们的煎饼无涨袋、不变干,1032米的沂山和5231米的唐古拉山,共同见证了我们沂蒙煎饼的品质、美味和纯真!”曾永自豪地说。

回到家乡后,许多沿途品尝过煎饼的驴友等纷纷下单,来自北京、上海、云南等地的客户也先后联系到他,煎饼的生产规模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今年,我们还要计划投资200万元新建1200平方米的车间,提高生产能力的同时增加煎饼的品种,带动更多村民就业。”曾永说。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谭佃贵 通讯员 刘明志 刘瑞华 报道)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4885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