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何仙姑家庙

是增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评为新八景之一,名为“小楼仙源”。相传八仙之一的何仙姑姓何名琼,是增城小楼人,家庙为祀奉何仙姑而建。庙宇始建于明代,清咸丰八年( 1858 )重修。正堂供奉樟木雕塑的何仙姑像,左边墙壁有一幅八仙浮雕,右侧有一口天花井,名“仙姑井”。庙正堂右侧的瓦脊上有棵桃树,人称“仙桃”。

中文名:何仙姑家庙

何仙姑家庙

地理位置:增城市小楼镇

开放时间:8:00-17:30,有时会提前至17:00

门票价格:0

著名景点:何仙姑塑像、遗履仙井、仙桃、盘龙古藤

类型:文化游、许愿、寺庙

起源:唐朝

所属国家:中国

所属城市:广东广州

适宜游玩季节:四季皆宜

于家下河仙姑塔的传说

宁死不嫁立贞节的于家下河仙姑塔

史料载:于家下河仙姑塔建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历史不算久,但来历颇为传奇。

传说,崂山华楼宫梳洗楼上有一株仙桃树。不知何日,有桃落在山上流淌下来的泉水中,终日被水浸渍。

在崂山山下有个于家下河村,有农户于守坊,生有一女,名更。其女“容止庄静,生而好洁,性婉顺”(摘自“于仙姑塔铭”--此塔铭作者为“前法部右侍郎弼德院顾问”,清末名家王序,“古不其廪生”书法家王锡极书,“胶澳督办署参议张立珂校阅”,其塔铭内容翔实,非是杜撰,可作为传说的参阅)。

一日,其女与众女伴游玩梳洗楼,于泉水中捡得此桃,看起来不过平平常常一颗桃,且由于长时间浸润在水中,桃子的下面已经有些烂。于姑娘用泉水将桃子洗净,让与众姐妹,看到烂桃一颗,大家谁也不吃。最后仙姑自己吃下了。

回来的路上,天降雨。众姐妹纷纷打伞遮雨,唯有于姑娘一人身上干干净净,未曾淋湿,一直到家(据传有神灵为其打伞遮雨)。

自华楼一游归家后,于仙姑不再吃饭,也很少喝水,终日打坐。缘自梳洗楼之仙桃也。

女大当嫁,渐渐,父母看于姑娘到了成婚的年龄,为其说媒。

塔铭是这样记载的:“长为议婚,则私于母曰,儿此生无尘世缘,强之嫁,即速之死矣,父母不听”,婚期日近,“仙姑遂日夜闭目坐,不语亦不食,惟饮清水少许”。

一个大活人,长时间不吃不喝,他父亲急了:哪有血肉之躯不吃喝而不死的,难道是我的德行不够,招致我女儿身上出现邪祟之事吗?

而于姑娘从此“不饮水”,两日后忽然开口对他妹妹说:“父母恩今生难报矣”,说罢跏趺而逝,年仅二十三岁。

三天后根据佛教的礼仪为其殓。令乡邻惊奇的是,于姑娘“体软而轻,貌如生”,太不可思议了,“乡邻惊异,呼为仙姑”。

大家决定立祀建塔以纪念仙姑和这件事情,虽然他的父亲不同意,最后还是建成了。

于仙姑被奉入一个做工精细的大缸中,葬于塔下,是为“缸葬”。这种殡葬礼制,带有鲜明的佛教色彩。至文革期间,于姑大缸被毁坏,内部容物(于姑的尸身)被遗弃,唯有大缸被有心人保留下来,成为一个实物佐证。如果于姑真身留到现在,或许也是一具“肉身佛”。

2012年11月,根据市民提供的线索,李沧区文物管理所会同李沧区九水街道于家下河社区居委会,在仙姑塔附近一居民拆迁房的地基下,挖掘出了一口“坐化缸”。

此缸为陶质,缸面施以黄釉,呈八角八面形,缸盖缸顶遗失,残损较为严重。缸体高75厘米、最大腹径90厘米、口径76厘米,底径53厘米。缸体釉面呈黄色,色泽晶莹,烧制考究,图案精美。八面图案由底部莲花图案托起,堆贴工艺制成,立体感强,造型精致。

据当地居民介绍,此缸为盛殓“于仙姑”的瓮棺,原来埋在仙姑塔“地宫”中。文革期间被人挖出,缸内容物被抛撒,缸盖缸顶被毁。缸体后来被一有心人埋入自家地基下,得以保存至今。

另一说法,此缸内盛殓的是“于仙姑”的一位“香客”。据传此“香客”临终前自言“仙姑”托梦给她,让其离世后葬于仙姑塔前陪伴“仙姑”。家人遵其遗嘱,征得“于仙姑”家人同意后,用瓮棺盛殓,埋在仙姑塔前。文革期间,被李村某学校的学生从塔前挖出,后被人收藏,埋入自家地基下。

仙姑塔“坐化缸”的发现,为研究历史上的制陶工艺、宗教文化及当地的民风民俗,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依据,对于研究早期的工艺美术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仙姑塔于2002年被列为李沧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予以修整。

塔前有面南门楼一座,围墙面积约300平方米,砖塔高约20米,为八层八角青砖密檐式建筑。密檐式建筑的特点是完全用砖依照木结构形式,在塔的外表做出每一层出檐、梁、柱、墙体与门窗,但是把各层的高度相应缩小,使各层屋檐呈密叠状。

全塔分为塔身、密檐与塔刹三部分。底座以上部分,每层均间隔突起檐饰,底座每个侧面镶嵌石碑上均嵌名人题刻,共七方,在仙姑塔石垛门之上,有清末法部右侍郎兼实录馆副总裁王垿书写“贞闺仙迹”题刻,石垛门下的神龛朝东,意蕴“紫气东来”,内有于仙姑贴金石像一尊,其两侧有泥塑童男玉女各一。两层以上外部皆为封闭式窗饰,有方、圆等不同形状,并在砖饰间涂有红、蓝、黄诸色,十分艳丽,兽头檐饰下且悬有铜风铃。

在神龛下方,也就是石头围栏之下,镶嵌有“仙娥洞府”石碑,由王垿撰文,王锡极书写。“仙娥洞府”石碑内设有地宫,内有于仙姑棺椁。仙姑塔塔座前后共有两条石头通道,均由白色石头围栏相接,围栏上部通透,由石头祥云花瓶连接,并且在石头楼梯上也如此,为适应石头楼梯的坡度,祥云花瓶出现变形,为倾斜状,但不失庄重。

塔身东侧有内嵌石牌,上书“贞闺先迹”四个字,由莱阳籍书法大家王垿所题。此人在京师为官时墨宝堪称一绝,登门求字者络绎不绝。时局动荡,晚年寄居青岛,也留下不少墨宝,仙姑塔身的题字便是其一。

仙姑塔每年大年初一至十五开放,

平时在清明、端午、八月十五等日开放。

于仙姑不仅仅是于家下河的仙姑。传说有一年上海突发大火,于仙姑正在天空云游,见状用其扑扇扇了两下,大火立即被扑灭。传说当初建塔时,用的是极结实的木制围栏、楼梯,就是上海信徒捐赠。

文革时期,有人想把仙姑塔推倒,但无从下手,就将木栏拆除,又在塔的西南方开挖,试图最终将仙姑塔推倒。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仙姑塔极其坚实,根本无法推倒,似验证仙姑的威力。一年仅23岁的民间女子由人变神,并因此立塔,殊为罕见。

听于家下河的人讲:文化大革命时,一些人破四旧时想把仙姑塔拖倒,没能得逞,这些人后来都没好下场!

据说当初建仙姑塔时,有一个泥瓦匠在垒塔身时在架子上一时内急,想想下去解决太麻烦,干脆把大便和垒塔用的材料搅拌在一起,垒在上面,然后这个人从架子上掉落摔死了…

如今,于家下河村早已经拆迁,唯留古塔和院落。

李沧区对这个古塔的保护还是很不错的。这个古塔背后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个消逝村子的文化记忆,以及整个李沧东部及崂山地区风俗人情的鲜活范本。

上面图中的英文翻译很美哦~

fairy是仙女的意思,fairy's tower就是仙女塔的意思~

仙姑塔的位置如下,定位在九水东路和东川路交叉路口的西北角即可。

值得一提的是,仙姑塔南边不远就是美丽的基督教堂,附近就是宛如画卷的李村河生态公园,沿李村河再往西走,还可以看到壮观的彩虹桥斜拉桥!

美丽的李沧东部,欢迎广大游人来做客!

(图片可以点开,放大仔细看)

更多李沧区最新消息,请戳下面蓝字:

昨天李沧发生车祸,可怜大叔当场死亡!

礼让斑马线后,我们开车的变成这样了

李村又一所小学即将完工!还有6所学校接近尾声

世园小学正式动工!李沧东部共规划中小学19所!

@所有青岛人李沧人,这些最新规划和咱有关!

李沧区1424套公租房房源公布,请传递下去!

李沧区这只猫上电视了!比人还牛逼!

李沧这个小区上电视了!你支持业主还是物业?

李沧这个社区被电视台曝光!才回迁一年,大家就愁shi了!

李沧两个路口惊现BUG!不用等红灯,直接绕过去!

吓的发抖?李沧这个小区刚回迁,就被山东生活帮曝光!

青岛最新房价地图:李沧涨幅最高!是悲是喜?

李沧这起车祸,两死一伤,司机赔200多万,但是…

李沧这个大姨,必须批评你!太不像话了!

点击

伍家花园:人间仙境今何在

伍家花园在广州河南海幢寺以西一带,为粤东巨商伍秉镛所建私园,后其族人扩建,又称南海伍氏别墅。园中青松成林,故又称“万松园”。其南面一带为山岗,称万松岗,又称万松山、万松岭,即今乌龙岗。今天的乌龙岗,早已被水泥路面覆盖。当年的乌龙岗,却是松林参天。

清乾隆年间(1736-1795),福建伍氏来粤经商,在此地建村,并以家乡溪峡命名。而据民国伍绰馀《万松园杂感诗自注》的记载,伍氏原藉福建泉州府晋江县安海乡,二世伍灿廷,在明末崇祯初年.自福建来粤经商,至四世伍长源,开始发达,成为洋行十三行巨富,洋商称为浩官(即伍秉鉴,嘉庆十八年为洋行总商之首),其店原名元顺行,后改称怡和行,入籍南海,世居河南。故伍家花园一带,又称“安海”。

伍家花园

伍家花园约始建于嘉庆八年(1803),建成后,渐闻名羊城。园址甚大,“袤延数里”,达13.3万平方米。东与海幢寺为邻,南及庄巷,西临溪峡(今有溪峡街,当年是河涌)、龙溪(今有龙溪首约、二约,当年是河涌),园中湖水西通龙溪;北至漱珠涌,四面均有便门。

正门在今溪峡大街,门前为一石街。园门内立太湖石,鉴赏家称之为“云头雨脚”。高丈余,上大下小,上飘下逸,洞穴玲珑,有宋代名书画家米元章题名。为石中奇珍妙品(即今海幢寺“猛虎回头石”)。伍秉鉴之第五子伍崇曜(道光十三年接掌洋行怡和行)斥巨资购得此石,藏置于园中小苑“藏春深处”,即其爱妾居停之所。

伍家花园

入园门,大厅前有照壁,后为门厅,左右为客厅和画厅。厅后是一个大湖(也可以称之为大水塘),面积达数千平方米。建曲栏小榭,湖中建浮壁亭,与曲桥朱栏连接,是读书作画的地方。湖畔栽垂柳花木,湖水通龙溪涌,建石桥,傍倚楼阁,水口建闸,与溪峡相通。池中常泊画舫。后有龟冈,冈上建水月宫。园墙外即海幢寺大雄宝殿。内外古木参天,仿如仙山楼阁,倒影池中,别饶佳趣。景色真可谓清幽如画。

每年端午,龙舟可入大塘竞赛。其余为花园、金鱼池、大小石桥。西岸有水亭,乃园中幽处。湖之北为伍家祠(今伍家祠道即因之得名)。

湖之南角隅有魁星楼,登楼可览全园景色。以长廊与各厅和“藏春深处”园相连。湖边有石道通小丘,丘上有观音庙,下为半月池,池植荷花。四周以小石铺路,路边建朱栏,栽桃柳。入长廊,通小厅,有一小路过园门,经太湖石。再过为戏台,可容百人观看。后是库房、生祠、宗祠。

伍家花园收藏法书名画极富。嘉庆(1796-1820)、道光(1821-1850)年间,著名文士学者谢兰生、张如芝、罗文俊、黄乔松、梁梅、李秉绶、钟启韶、蔡锦泉等人时在那里聚会。园额为谢兰生书。在民国初年尚存。

人间仙境伍家花园

伍家花园(万松园)有多处胜景。兹略记如下:

浮碧亭,在园西池中。八面曲槛,连以水榭,雅丽幽邃。为作画之所。

听涛楼,伍秉镛之侄伍元华(字良仪,号春岚)建,位于园中万松山山麓。藏图书、金石、字画甚富。阮元、白铬、吴嵩梁诸名流皆有题咏。谢退谷则画了幅《听涛楼图》。伍宵庸作《题春岚听涛楼图》诗,形容为“层楼枕近万松园,涛声入耳顿愉悦……杰构岩前若招隐,虬枝风际如绘声。”可见环境清幽,景色甚佳

南溪别墅,在安海乡万松园内。嘉庆年间,伍氏邀乾隆壬子(1792)举人、学者钟启韶在此开馆。伍氏元芳,元芝、元薇等是其弟子。钟启韶有《题画杂诗》咏此别墅“万松风定鸟初栖,石磴初晴滑不泥。”

清晖池馆,在万松园东荷花深处,与浮碧亭相对。

红棉山馆,在万松园后山上。伍氏曾祖篑山公居此读书。

滴翠轩,在万松园后山红棉山馆侧。深藏竹林中。

百株梅轩,在万松园内。叔祖春帆公读书处。

当年伍家花园还有一样精品名世,那就是茗壶。壶底署“万松园制”四字。多楷书,间作草书。民国时,不少富商官绅不惜巨资搜罗万松园制紫泥小茶壶,珍同拱璧。

伍家花园全盛时,多植青松,故又称“万松园”。其余奇花异卉、湖石、蜡石、犬马、珍禽不计其数。

伍家花园的八角门和亭子

第一次鸦片战争,清廷战败。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垄断对外贸易八十余年的广州十三洋行丧失垄断地位,走向衰落。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是年12月14日夜11时,十三行遭纵火焚烧,至翌日17时,除一幢房子外,全部化为灰烬。伍家走向衰落,伍家花园亦渐衰败。

晚清时,粤剧艺人借用伍家花园,招收儿童教授粤剧,名“庆上元班”。光绪十五年(1889),广州成立“八和会馆”,其属下机构专门承接演出业务的吉庆公所就设在伍家花园所在的溪峡乡。当时溪峡同德里一带是戏班班主(组织戏班者)聚居地,不少粤剧艺人也在此置业聚居。这时的伍家花园已废。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广东省城内外全图》上,伍家花园故址一带被标作“后花园”。入民国,据约出版于1925年的《最新测绘广州市面马路区域全图》的标示,当时伍家花园园地已大为缩小。东面有珠海波光、波光新街,西面有仁居里、银巷,北面有潄珠东市等街巷。

1925年,著名画家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等人在伍家花园故址设彩瓷焗窑。

后来,伍家花园故址竟被用来做了军火库,军火库失火,园尽毁,从此湮没。后尽为民居。今人走过此地,很少会想到这里曾是一代名园所在。

关注我们获得更多精彩内容

数十家陈靖姑宫庙顺天圣母金身回福州陈靖姑故居“省亲”

2月24日,作为第十二届闽台陈靖姑民俗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的“天下娘奶回娘家”信俗活动在福州市仓山区陈靖姑故居启幕,数十家宫庙代表护送金身参与活动。顺天圣母、临水夫人陈靖姑被誉为“救产、护胎、佑民”的“妇女儿童保护神”,福建省民间也称陈靖姑为“娘奶”。2008年,陈靖姑信俗文化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为数十家陈靖姑宫庙顺天圣母金身回福州陈靖姑故居“省亲”。 (吕明)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4877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