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陈氏老屋

坭陂这个黄氏老屋人才辈出,叶选平曾到该屋视察!

信息来源: 兴宁市客家文化研究会(谢爱华、范远达搜集整理)

陈氏老屋

老新屋,位于兴宁市坭陂镇新岭村宝墩岭。系当地黄氏十三世祖黄元朝创建,始建于清朝,约有300多年历史。坐东北向西南,为三堂四横二围围龙屋,分布面积436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3100平方米。

机声唧唧出人才

在兴宁市坭陂镇新岭村宝墩岭,有一座围龙屋叫老新屋(朝宗地),始建于清朝(1768年),是由黄氏十三世祖黄元朝创建。黄氏十四、十五世续建完工。

在该屋中厅,挂着一幅诗配织布机的图画:“唧唧复唧唧,谁曾当户织,叽叽咯咯抒机动,挥鞭马蹄疾,纺车悠悠岁月驰,……省长笑喻动地诗。”这就是当年老新屋人织布场景的写照。因此,织布成了老新屋人的传统工艺,村里人常常坐在土木机前,用脚踏板,一手执梭,一手推织机,左右来回穿梭,日月如梭过,纬线经纱,张张布疋凝聚着他们的汗水和心血,也蕴藏着他们祖先勤耕苦织、崇文重教的故事。

旧时,该屋由于田少人多,家家户户都靠耕田织布维持生计,虽然织布耕田辛苦,且收入不高,但村里人用辛苦挣来的钱缴子女读书,却成为一种良好的风气,涌现出许多动人的故事。

且说该屋村民黄焕全,夫妇恩爱,勤俭持家。为了多挣钱,让自小聪明好学、嗜书如命的儿子黄丽光有书读,不惜一切代价,购买书籍、学习用具,满足儿子的求知欲望。他们既耕田又织布,还兼营小生意,常常挑灯夜战,丈夫织布,妻子纺线,每天织布到深夜12点多钟,天蒙蒙亮便起床,把织好的布疋拿到兴宁县城回布换纱,来回步行几十公里的路程。回到家又浆纱、晒纱、做纱筒、纺纱、织布,还要下田驶牛种地。年幼的黄丽光看到父母没日没夜艰辛劳作,心里很是过意不去,便常常自觉帮做家务。父母总是心痛孩子:“儿子,你只管念好书,家里的事不用你操心。”黄丽光回答说:“爸妈为我日夜操劳,我做点小事算不了什么,我长大后,决不会让你们受苦受累。”

有一天,黄焕全夫妻俩分上半夜和下半夜织布,天刚蒙蒙亮,便带上布疋急急赶路。刚走了一段路,发现后面一直有劫贼跟踪。夫妻俩急中生智,快步跑到大岭上路边向一罗姓人家求助,才逃过一劫。黄丽光得知此事后,跪在双亲面前痛心地说:“爸妈,你们这样拼命挣钱,实在太辛苦啦。” 父亲扶起小丽光和蔼地说:“孩子,你还小,你要知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我们家里虽然穷,但我们要穷则思变,才能求生存,求发展,要硬气做赢人。”黄丽光懂事地点点头,连声说:“孩儿牢记父亲教诲!” 从此以后,黄丽光边读书边帮助家里织布,经过努力拼搏,1945年考上了广东文理学院 。

为了激励本屋成绩优秀的子孙读书,老新屋设饷为黄丽光缴交上大学的学费。老新屋人崇文重教,子孙后代勤奋读书的人和事层出不穷,培育了不少人才。清朝秀才有黄愽余,黄耀华(1865年)、黄旗华、黄萱华,民国时期有大学生4人。新中国建立后,考取了大学的有32人。其中,有3人在加拿大、澳洲等地留学。1984年,广东省省长叶选平到该屋视察织布情景时,高兴地与该屋村民合影留念。老新屋人为让后辈牢记前辈艰苦拼搏的传统,便在中厅悬挂那幅诗配织布机的图画。

南江陈家老屋,山歌好比春江水~~~

南江双流学儿梁,

陈家老屋把歌唱。

留守老人老来乐,

带头更有陈校长。

桐子花开,

飘过学儿梁,

飘过红军洞,

每片土地都是红色文章。

山高水长,

铸就辉煌,

川陕革命梦想昭彰!

一排赤卫队住22平米,

170余人吃大锅饭,

一间老堂屋就是一所学校,

土木结构历经两百多年,

老房子老人高龄多达九旬。

巴山叠翠人才辈出,

革命之春在这个山旮旯开花结果~

团结紧张,

严肃活泼。

见先进就学,

见后进就帮;

见困难就上,

见荣誉就让!

伟大的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

小黑板上的算式等待着大家求解,

时代的烙印,

历历在目,

百年古树见证历史的沧桑巨变。

老人们都是七八十的高寿,

但唱起山歌来毫不含糊。

回来后经波娃子仔细聆听辨识,

终于把这些经典的歌词记录下来~

这些原生态的歌儿还在耳边回响:

四九年嘛,

巴山来了,

过来了过来了共产党;

红军同志回来了,

太平日子过来了咱家乡!

还有描述过去穷人翻身的红歌:

干人(即穷人)日子难,

日子真悲惨啊,

大人哪无衣儿无吃呀,

真是难上难!

红军来川陕啦,

开展革命班,

翻身呀跟着共产党,

借钱有银行。

走进了银行门,

盖上了大指印。

布币呀三张两呀铜元,

快步去大街啊。

上街买点布,

中街买点米,

下街买蛋三四个哇,

样样都办齐。

衣服都有料,

上蛋抱小鸡。

柜里的卖钱要得紧哪,

借钱早点还啦。

使用了苏区币,

经济真发展哪。

工农银行自己的啊,

干人拥护你!

在南江学儿梁,

你能感到老区人民那种

浓浓的情,

深深的爱!

你来与不来,

红军洞就在那儿岁月静好;

你见与不见,

那动人心弦的山歌红歌,

永远百唱不衰百听不厌~

古民居陈家老屋,吉祥文化内容丰富!

古民居陈家老屋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官阳镇三岔村1社陈家沟,坐南朝北,是一幢清代建筑,单檐二层楼悬山式土木结构,青瓦覆盖。面阔三间,明间大门后退,形成门廊(俗称吞口,为巫山古建筑常见形式),门两边各有一木窗,木窗的窗心成网格状,由纵横木条相交成十字形交叉点和透空正方块,每间隔一个十字形交叉点上,有一朵梅花木雕,在间隔的十字形交叉点的四个角上,又有一块三角木卡在每个角上,三角木的斜线成圆弧形,与其它三个圆弧形相交,形成一个透空的圆,圆心正是那朵梅花,而三角木的中间,有一个柳叶眼,四个柳叶眼相交于十字交叉点上,又构成一朵透空四瓣花,柳叶眼把三角木分成的两部分,又两两相交于木条上,如柿蒂,有四季常青,春光照临之寓意。门廊之上,瓦檐之下,是二楼的板壁前墙,其上部也有一个透空木条花窗,也是以纵横木条相交成十字交叉点和透空正方格为基础,再在方格内进行雕花装饰,与门窗的不同点在雕花上,雕花更繁复,十字交叉点上是柿花,透空格内是如意头,共同组成事事如意的象征意义;在事事如意团纹相交的上下方格内,是回纹木雕,寓世代绵长。

板门的横额上有一对门簪,这对门簪造型别致,顶部如圆珠,根部是荷叶,中部是荷花瓣,团团包裹着宝珠;门簪上方是一块连绵不断的“卍”万字纹,两者合起来,应为财富连绵,万代流传的寓意。

门枕石的各个立面都有雕刻,有“富贵平安”“长寿平安”“哪叱闹海”“刘海戏金蟾”。仅余的一个抱鼓石的左右立面上也有浅浮雕,分别是“双飞雁”和暗八宝“法轮”。

次间土墙上,有木条方格透空窗,窗心中央是圆盘形透空木雕,圆盘内是双凤朝阳吉祥图案。

门额前有一横梁,横梁上面雕刻有12个图案,横梁与短柱相交的下角上,有缕空草花拐子龙木雕角背。支撑短柱的水平挑枋上,有枝蔓更多的草花拐子浅浮雕。横梁上的12个浮雕,两头各有一簇象征富贵的牡丹和一匹象征马到成功的奔马,其余八个图案分别为手挥五弦、箭不虚发(射箭人和射中的物共二图)、棋无对手、传道授业、大舜耕田、武吉担柴、姜太公钓鱼。这些浮雕木刻,都包含着中国传统故事和文化,寓意深刻。

门廊前三级石梯进入正厅,正厅后壁上有神龛,神龛上是一方装饰精美的神位竖牌,灵位牌立在四柱门楼后面,门楼正中为大门,透过大门看牌中写有朱红楷体“天地君亲师位”,右边写有朱红楷体小字“本音门中历代宗祖位”,左边写有朱红楷体小字“护牲会上牛马二王神位”,下部供的有财神和送子观音雕塑。大门两侧有回纹透空窗,回纹中部各有一木雕蝙蝠,寓双福临门,连绵不断;还有团形透空棱形格心,有树、有鹿、有祥云、有仙鹤夹在其中;门额下方有草花拐子角背,额上是草花拐子双龙戏珠浅浮雕;门额上有俯倾的“祖德流芳”横匾,匾上部是楼,两角有龙拐子挂落,楼的正立面有4个绦环板似的浅浮雕,已损坏,但留有痕迹,应为花草;牌楼顶为船形金元宝造型,为透空双龙戏珠木雕,双龙为草花拐子龙,宝珠上阴刻有涡纹。

陈家老屋的雕刻保存较好,内涵丰富,图案多样,对我们学习借鉴传统文化和雕刻技法,以及研究民风民俗,有较大的帮助。

攀红、挂匾、十姊妹,江南婚俗乐翻天!

执行主编:魏明尧

巫山报社独立拥有或与相关内容提供者共同拥有巫山报社全媒体(巫山报、巫山手机报、巫山网门户网站、融巫山微信公众号、巫山之声微信公号、巫山APP)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资料以及页面设计等)的版权或其它知识产权,受我国法律保护。未经巫山报社书面许可,对于巫山报社全媒体所有内容,任何个人、单位不得复制或以其它形式使用,否则,巫山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4867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