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太阳鸟

太阳鸟,它的造型取材于7200年前的一件精美木雕,是沈阳祖先的图腾,它将中华文明提前了二千多年,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声誉,是沈阳原始社会先民创造出的精美艺术品,是沈阳历史源远流长的最早标志,是沈阳地区最早的出土文物,是沈阳人民最珍爱的吉祥物。

太阳鸟

王方:太阳神鸟可以作证,成都人对太阳的喜爱从未改变│红星文博

但凡有太阳照射的地方,就能看见悠闲喝茶的成都人。成都人对太阳的喜爱,不仅显示在微博热搜上,还能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古蜀文明,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以下简称: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图案,便是最有力的论证。

在成都天府广场、成都地铁、人南立交桥等处,你都能看见太阳神鸟的标示,其本身呈圆形,器身极薄,图案分内外两层,内层等距分布有十二条旋转的齿状光芒,外层由四只相同的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太阳神鸟是成都城市形象标识,更是中国文化遗产标志,2005年10月17日,该图形还与神州六号一同翱翔宇宙,完成了古蜀人飞天的梦想。

不过,对于更多的学者而言,“太阳神鸟”所饱含的寓意,远不止于此。

王方,金沙遗址博物馆副馆长。从金沙遗址发掘初期,她便在这里扎下了根,其微信名“飞鸟与鱼”,便传递着她对金沙文化浓厚的爱。通过对金沙遗址长期的考古研究,王方认为,金沙遗址是天府文化之根,天府文化的一些精神内核,可以在金沙遗址找到源头。

玉钺的做工,便是创新创造、乐观包容的天府文化

如果说,先秦张仪“龟划芙蓉城”确定了成都老城墙经历了2300多年的风霜雪雨,那么,金沙遗址的发现,便将成都城的建城史再往前推进了一千多年。就此而言,天府文化之源在金沙遗址,能得到印证。

“你看,3000多年前,这么一批先民在(现)成都市区的西北部创造了如此灿烂的文化,并繁衍生息延续到今天,是很了不起的事。而且我们到如今还传承着创新创造、乐观包容的天府文化精神。”王方翻出一本书,指着上面的商周古蜀兽面纹玉钺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这便是最好的证明。”

商周古蜀兽面纹玉钺和它上面的花纹图

玉钺是一种权力的象征,该件器物的玉材来自四川盆地西部山区,应为本地制作。但上面有以减地与阴线结合刻划形成的浅浮雕纹饰,中间阴刻的是眼睛,这也称为饕餮纹或兽面纹,这图案常用于中原地区的商晚与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上,但在玉器上很少见。为什么在金沙出土的文物中能出现呢?王方认为这与成都的移民文化有关。

成都,天府之国,土壤肥沃,随便撒把种子都能成果,从宝墩文化到三星堆文化,再至金沙文化的环境不断吸引外来人员进入,来了便舍不得走。如唐玄宗李隆基被迫迁都,他们在有高山作为屏障,环境舒适安逸的成都安居,同时也带了了宫廷的工匠,大慈寺精妙绝伦的壁画便是印证。宋元战争时期很多北方的官窑工匠来到成都,又繁荣和发展了这里的瓷器工艺。

“成都为什么很洋气?自古以来就有这种文明底蕴。”王方说,因为不断有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碰撞,社会生产力和想象力一直处于源源不断的状态,所以我们从3200多年前起,便有了创新创造、乐观包容的天府文化精神内核。

再回到玉钺的做工,就能理解这是古蜀人在包容、吸收了中原文化的基础上,将其用到玉器中,是古蜀国玉工的一种自我创造。该玉钺采用双面雕刻,技法娴熟,尽显王者之气,在同一时代,为世界上独一件,其意义不亚于金面具或十节玉琮。

太阳神鸟,来自3200多年前的时尚logo

“你不觉得太阳神鸟很时尚吗?”

太阳神鸟金饰,金沙遗址出土

或许每个金沙文化喜爱者,都离不开对太阳神鸟的喜爱,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喜爱理由。对于王方而言,便是“时尚”。

她拿出金沙遗址博物馆开发的“太阳神鸟”文创项链解说道,它中间有12个光芒,周边4只神鸟,“12”和“4”这两个数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常见的数字,体现了远古先民对自然规律和历法的认识,比如,12个月、12星辰、12天干、12地支、12音律等,很多都用12来表达,那么4,也可能代表了春夏秋冬四季或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这是远古先民对大自然高度的凝练,也代表了他们的宇宙观和对自然规律的总结与认识。

2009年11月21日,成都市金沙博物馆,香港小姐展示收到的礼物——太阳神鸟项链

太阳神鸟的每一个齿轮之间、角度的划分、飞鸟的排列都呈黄金分割,不难想象古蜀工匠在制作之前做了充分的打稿、设计准备,将首尾相见的飞鸟图案和太阳的光芒,均匀分布在这12.5厘米的范围内,让其在静态的图案中出现了动态的韵律,虚实相间、动静相宜,4只神鸟首尾相接、展翅欲飞,充满动感,并极富韵律,是一种欣欣向荣的生命感。同时,黄金是世界上稀有、高贵也是永恒的象征,用黄金表达太阳,太阳本身是金色的,象征了光明与温暖,是一种很贴合实际的表达。

“太阳神鸟也和古代山海经中‘金乌负日’的传说进行了印证。”王方说,远古人并不知道太阳东起西落是来自于地球的自转,他们认为是天上有四只鸟,太阳的起落是由鸟来背负完成。在中国古代很多器物上都表达了鸟,他们认为鸟是天地的使者,是一种光芒的象征。人类美好的表达,寄托于鸟,鸟作为连接天地的使者,将人类美好的愿望传达给天上的神灵,实现与神灵的沟通

2005年8月太阳神鸟金饰图案被公布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

2011年12月,太阳神鸟金饰图案被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成都市的城市形象标识,从此,“太阳神鸟”便在中华大地上闪耀着生生不息的文化力量。

红星新闻记者 邱峻峰 曾琦 摄影报道

编辑 李学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沈阳博物馆开馆 国家一级文物“新乐太阳鸟”等珍贵文物亮相

12月21日,沈阳博物馆开馆,游客在现场参观。 韩宏 摄

中新网沈阳12月21日电 (记者 韩宏)21日,沈阳博物馆开馆,国家一级文物“新乐太阳鸟”、辽代金面具、辽白釉黑彩动物纹梅瓶等珍贵文物“亮相”。

沈阳博物馆是一座全面反映沈阳地域历史文化的综合类博物馆,展馆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共有文物2535余件(套),其展陈设计围绕文化沈阳、历史沈阳建设,意在打造城市新IP,激活文化生命力,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沈阳历史文化的认知。

沈阳博物馆通过多个主题展讲述了沈阳的历史,其中《沈阳历史陈列》展从11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到1948年沈阳解放,首次全面系统梳理了这座城市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进程,使沈阳过去碎片化的叙事连缀成一部完整的地方通史。

游客在沈阳博物馆体验数字化技术。 韩宏 摄

当天,沈阳博物馆和新乐遗址博物馆联合展出国家一级文物、中国最早的木雕——炭化木雕艺术品,俗称“太阳鸟”,该文物以往很少公开展出,此次仅展出一周。据介绍,这件木雕艺术品因当年房址发生火灾而被炭化,在地下保留七千多年未经扰动,得以保存至今,是考古史上可遇而不可求的珍品。同时,1965年考古发掘出土,半个多世纪以来从未展出过的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墓精品文物,首次集体登台,向世人展现东北系青铜短剑文化的风采。曹雪芹祖辈曹辅墓志首次展出。

据介绍,沈阳博物馆的绝大多数文物,来自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70余年来的发掘成果。按照珍稀程度,拟定辽代金面具、白釉黑彩梅瓶与白釉褐彩梅瓶为该馆的“镇馆三宝”。其中,白釉黑彩梅瓶上的图案是秋捺钵在器物上表现的首例,堪称海内孤品。

为了让文物“活”起来,沈阳博物馆在实现“可看、可听、可触摸、可互动”上下工夫。在展陈设计中,采用多项沉浸式体验文化装备技术,广泛应用无屏悬浮显示技术和空间定位技术、阿尔法显示技术、1:1真人比例全息显示技术和历史人物复活技术等,为观众展示了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让文物与观众互动起来。

国家一级文物“新乐太阳鸟”。 韩宏 摄

77岁的田恒丰作为第一批来到沈阳博物馆参观的观众十分感慨,他说,在生活中感受到了城市的发展,在博物馆看到了城市发展的历史和渊源,未来希望通过博物馆看到更多城市、更多国家的历史文化精品,丰富自己的认知。

沈阳博物馆开馆后,将以“沈阳文化”“地域特色”“新美育”等专题为切入点,通过多元化的文化交流,以展览引进、跨界艺术活动、文物IP共享等形式,展现沈阳历史文化精髓。(完)

太好了!12月6日首届“鄱阳湖国际观鸟周”将在都昌鄱阳湖畔举行...

“湿地滋润赣鄱,候鸟连通世界”。近日,记者从市林业局获悉,今年12月6日至10日,首届“鄱阳湖国际观鸟周”活动将如期举行,首批候鸟已于9月23日下午抵达鄱阳湖,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大批冬候鸟将陆续飞抵鄱阳湖越冬。

近日,记者跟随采访团走进鄱阳湖候鸟都昌救助医院、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地,深入了解候鸟保护以及此次观鸟周活动的相关情况。“什么时候来了鸟、湖区的鸟有多少、种类有哪些、鸟的环境怎么样、鸟什么时候北归……这些情况,我都如了如指掌。”74岁的李春如老人向记者展示着一本本巡护日记,上面写满了他每天巡护候鸟的详细情况,“天鹅约157只,白琵鹭5只,豆雁约2.5万只……”这样的日记以及写满了数十本,李春如日复一日行走在都昌县鄱阳湖畔,至今,他所走过的足迹可绕鄱阳湖400多圈,累计救护过的候鸟达7000多只。

永修县吴城保护站站长舒国雷向记者介绍,“以前站里除了房子就是野草,拍照看鸟更是难上加难,但如今经过一番改造,所有房子由里而外全部进行了一次翻新,地面草坪也变整洁了。这几年,我们精心打造了一个候鸟救护场,让公众近可以距离观鸟,感受候鸟的独特魅力。”

不仅如此,吴城保护管理站内还建设了全省首个最全面展示生态环境的鄱阳湖湿地和候鸟宣传教育中心,该中心通过文图展板、全息影像、白鹤标本等全方位向来访者展示并科普候鸟的迁徙情况及鄱阳湖湿地四季变换历程,让来访者充分了解鄱阳湖生态、历史、人文情况;同时,还将传统展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在展出大量影像资料和实体标本的基础上,运用互联网+、VR、AR等手段,强化互动性和参与性,让来访者能够亲身体验鄱湖生态美景,营造出浓厚的生态科普氛围。

据悉,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以“候鸟天堂”誉满天下,这里是白鹤、东方白鹳等珍稀濒危候鸟的越冬栖息地,每年从俄罗斯西伯利亚、蒙古、日本、朝鲜以及中国东北、西北等地飞抵鄱阳湖越冬的候鸟数量多达60万至70万只,地球上98%以上的白鹤都会到鄱阳湖越冬栖息。(九江新闻网记者 程鹏)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4865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