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双塔寺

双塔寺为三晋名刹,本名永祚寺,位于太原市东南城区方向,距市中心四公里左右的郝庄村南之向山脚畔。由于寺内有双塔耸立,被人们称为文笔双塔,如今双塔已经成为了太原市的标志。

双塔寺

双塔寺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为万历皇帝母宣文太后李氏出资,名望极高的佛灯和尚计划修建,故寺内双塔又名宣文塔。双塔寺的建筑方位,一反中国千百年来寺院建筑坐北朝南的传统习惯,因地势拓建,居高临下,坐南朝北,寺院由前院、后院、塔院三部分组成,占地总面积3万平方米。塔院现存双塔、过殿和后殿。后院现存大雄宝殿、三圣阁、排堂等建筑。寺内大雄宝殿及东西配殿皆系无量殿形制,以青砖雕仿木结构建造。 三圣祠,原名观音阁,面阔三间,长16.75米,深9.7米。处在当心间顶部的砖雕藻井,被认为是双塔寺砖雕艺术和建筑艺术中的代表作。正中龛内为观音大师彩塑。塑像高2米,造型丰满,线条流畅,是为明代彩塑中的精品。

双塔位于双塔寺最高之处,都在双塔寺东南方位,虽都被称为宣文塔,但其实一座塔叫舍利塔,一座塔叫文峰塔。两塔相距60米左右,平面都为八边形结构,高约54.7米。塔身为砖石结构,外表饰以精美的砖雕斗拱,上承辉煌的玻璃飞檐。檐上装有细致精巧的琉璃鸟兽和花卉,檐下又嵌有一圈佛像浮雕,做工细致,形象逼真。塔顶为八角攒尖式,顶端竖立特制的琉璃葫芦顶,显得双塔更加高耸。

文峰塔为旧塔,比舍利塔建造要早。建造文峰塔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弥补太原城“西北高东南低”不利于发展文化的地形。文峰塔和舍利塔都为十三层塔,高低仅差2厘米。不同的是,文峰塔没有塔基座,塔底仅开一门,没有佛龛,没有“阿弥陀佛”刻字,塔檐也没有琉璃塔剪边。塔身建筑也不相同,文峰塔直上直下,呈直线型;而舍利塔上下直径相差很大,在七层之上收分明显,整个塔呈弧状流线型。

关于文峰塔的建造,还有一处传奇的地方:塔身自建造以来就向西北微微倾斜。相传是在建塔之初,考虑地靠东山,容易受西北风影响,又因塔身极高,故建塔向西北倾斜,以求塔身能站立更稳。如今文峰塔已经建造有400余年,而历经风吹雨打依然不倒,足以显见当时匠人技术高超和想法缜密。

另一座塔是舍利塔,舍利塔比文峰塔修建时间晚,塔内藏有佛舍利子,位于塔院北端,舍利塔有塔座,为沙石条砌筑,质朴坚固。塔身为一色青砖研磨对缝砌成,13层塔檐都用孔雀蓝色琉璃瓦砌成晶莹美丽的边沿,在塔的第一层撩檐枋下,斗拱与斗拱之间的空处,嵌刻有砖字阿弥陀佛,字体犹如一条飘带,层层叠压,美观而匀称。舍利塔一至七层为砖仿木结构,塔身增高,每层高度逐渐减低,斗拱形制也逐渐变小,直到八层之上,斗拱结构明显收分,使塔身轮廓呈流线型,匀称美观。

舍利塔的底层开辟两门,分别位于东南和西北方向。从东门进则可上塔,层层拾阶盘旋而上,可直达塔顶,一览太原风光;若从西门而入,仅走数步就可进入舍利塔的底层。在这里欣赏明代空心砖塔,塔心空劵形成的层层有塔室的建筑风格和技艺,一观舍利塔的内部结构,这也是在文峰塔之中看不到的风景。

​这两座从外形上来看差别不大的姊妹塔,不止建造年代不同,塔的属性也是不同的。文峰塔的建造本意是一座风水塔,是为了弥补该地的自然缺陷;而舍利塔的建造是一座佛教塔,是供奉舍利子,藏佛经,供佛门弟子瞻仰、顶礼膜拜的佛教建筑。双塔寺历经百余年风雨不倒,仍高高站立,不仅是太原古八景之一,也成为了太原的地标性建筑。

双塔寺除了有全国闻名的双塔,寺内还收藏和保存有价值极高的碑碣石刻260余通,这些碑石中除了有一小部分是寺内原物之外,绝大部分是文化大革命之后从太原各个地方收藏的散佚珍品。这些碑石、碑刻中陈列着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张旭、颜真卿、柳公权、苏东坡等人的书法碑刻。珍贵程度不言而喻,为很多书法家及书法爱好者所珍视。

门票价格:30元/人

古刹双塔寺+潮流太古里 40个迎泽公园大小的双塔景区要腾飞! 双塔寺

在去年年底出台的《太原市近期建设规划(2016-2020)》规划中,双塔片区与晋阳湖片区、三给片区、南站片区等10十个新兴片区被共同列入太原市近期的重点建设地区。

双塔凌霄是古太原八景之一,同样也是山西久负盛名的风景名胜。双塔也是太原的城市标志,1985年还曾用在太原市徽上。一提到太原有名的旅游景点,相信大多数人都会第一个想到双塔寺!

在东山郝庄的高冈上,有一座永祚寺,寺院内屹立着两座高塔,相距不到50米,相映成趣,构成"双塔凌霄"奇观。整个双塔景区北至南沙河,东至东中环路,南至南内环东街,西至双塔北路。

早在2017年,太原市人大代表、迎泽区区委书记冯原平发言时表示,要启动双塔景区规划,实现双塔寺由景点到景区的蜕变。随着双塔寺周围城中村改造拆迁,双塔景区的建设也按部就班的进行着。就在本月初,太原市城乡规划局再次对双塔景区局部地块进行了修编方案公示。看的出来,除了太原市民们万众期盼,政府也对该工程极其重视。

双塔景区局部地块规划方案一览——

双塔景区是由永祚双塔寺和白云寺共同组成,整个景区为2600亩,主要以历史遗迹、人造景观、特色商业为主。它将根据现有的地形格局,进行推山挖湖,打造山水格局,未来形成一系列错落有致、丰富多彩的山水景观。将增建大面积的山水景观是其中的亮点,让游人在湖面能欣赏到双塔的倒影,展现双塔凌霄的美景。

双塔寺公园位于我市中东部,周边绕城高速、东峰路、东中环、建设路、南内环、南沙河快速路等城市主干道路,路网极其完善,距离柳巷商圈、长风亲贤商圈、火车站等地较近,时间基本可以保持在30分钟以内。

规划中的地铁1号线横穿双塔寺片区,由北向南有朝阳街站、南内环东街站、东太堡站三座地铁站。

商业配套方面,双塔片区将成为省城异军突起的全新商圈,除了已经确定选址的新兴商业——爱琴海购物公园。此外,迎泽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加快推进占地2600亩的双塔景区建设,植入远洋太古里,努力打造太原的城市地标、文化灵魂、活力绿肺、休闲客厅。(内容摘自迎泽区政府官网)

远洋太古里别具一格,是一种开放式、低密度的街区形态的购物中心。纵横交织的里弄、开阔的广场空间,呈现处不同的都市脉搏,同时引进快里和慢里概念,树立国际大都会的潮流典范。值得把玩的生活趣味、大都会的休闲品位、林立的精致餐厅、历史文化及商业交融的独特氛围,让人于繁忙都市中心慢享美好时光。

随之而来的,便是恒大、碧桂园、保利、红星、中国中铁等各大知名开发商的争相入驻。品牌房企不断布局于此。

本身承载着太原历史文化的双塔片区,耿市长亲自操刀打造,再加上区位、交通、商业规划、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的优势,未来的双塔景区一定会成为咱们太原的代表性旅游胜地,太古里城市客厅也会成为城东一大繁华商圈!相信还会不断引入优质资源,让我们一起期待双塔寺景区的腾飞吧!

解读双塔寺 双塔寺

双塔是太原市的标识。

双塔与那里的寺庙,人们称为“双塔寺”,其实它的正名是“永祚寺”。

太原市徽(图片来自网络)

该寺最早名字为“大塔寺”。如果推敲当年建寺的理由,可以发现,与晋商的崛起可能还有一定关联。

晋商是中国明清时期商业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商帮,在明代中叶已形成相当实力;他们的崛起,给太原带来了财富,但同时也带来了 “商风日盛”,“多商贾,喜华靡”,“文风衰退”的状况,以至缙绅对他们持有偏见。当地缙绅认为,这种状况出现是源于宋代太原古城被毁,使风水遭到破坏所造成,而由于儒家的文风紧系着当时社会的价值选择、道德变迁和科举仕途,缙绅们便对“纠偏“寄予了极大的期望。

为了昌盛 “文运”,经“堪舆家”(道家风水先生)建议,可以建塔以辅补太原地势形成的风水不足,“塔在巽峰,则文运胜”;于是众人推举傅山先生的祖父傅霖和父亲傅之谟率领,在太原城的东南面高地,即“巽峰”,始建第一座塔——“文峰塔”,同时还建了附属建筑 “大塔寺”。

关于文峰塔建塔时间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康熙县志),另一说是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刹顶铭文),其实可以设想,如果将前一时间视为起建时间,后一时间视为建成时间,也就顺理成章了。

清康熙版《阳曲县志》(叶频青摄)

文峰塔与大塔寺建成不久,晋藩第十一代王——晋穆王朱敏淳嫌该寺简陋,与太原府的地位不符,欲重新扩建,明代高僧妙峰禅师便“奉敕”到此地重修寺庙。

重修寺庙之举得到多位金主的资助,其中地位最显赫的是慈圣宣文皇太后。

妙峰禅师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至四十年(1612年) 建成了第二座塔,即“宣文塔”,这是一座佛舍利塔;同时建成的还有寺庙的大雄殿、观音阁、方丈室、禅堂、客堂及庭院,取寺名为“永祚寺”。

永祚寺还有部分宏伟建筑未能按照原设想完成,妙峰禅师便急急返回五台山。据《清凉山志》记载,三个月后,万历皇帝嘉奖的“敕封真正佛子敕黄”刚送到数日,妙峰禅师便圆寂了。

一佛一道两座塔,前后相距时间不久建成,就这样聚到了同一岗,形成了太原古八景之一的“双塔凌霄”。

永祚寺双塔,左为宣文佛塔,右为文峰塔(叶频青摄)

永祚寺全部用青砖仿木结构筑砌,无梁,不用一钉一木;建筑上有大量砖雕饰纹,造型精美。

一般来说,建筑上的图案、花纹,或有寓意,或藏有密码;那么,除了寓意,在永祚寺和两座塔上,是否也藏有密码?

属于宗教的寓意还好理解,但如果密码是隐匿建筑者想说却不能说的事情,则要另当别论了。

妙峰禅师是慈圣宣文皇太后亲拜之师,信佛的慈圣宣文皇太后是当朝万历皇帝言听必从的亲母;慈圣宣文皇太后姓李名彩凤,山西翼城人;妙峰禅师法名福登,也称佛登,法号妙峰,俗姓续名真,山西临汾人;禅师与皇太后两人同是晋南老乡。

此寺的建造既然是得到徒弟资助,这位徒弟加老乡又有如此权势,而建造者妙峰禅师明知自己年事已高,时日有限,还有什么事不得明说需要掩藏?

永祚寺留存下来的资料不多,寺内记载修建事宜的石碑多已字迹模糊或是残缺破损,如果要想探寻内藏详情,只有试着解读那些密码了。

永祚寺石碑(叶频青摄)

一步一步来,先从寺名“永祚”看起。

名为“永祚寺”之前,这座寺名已由最初的名字“大塔寺”变更为“永明寺”,不过,称“永明寺”的时间可能较短。据妙峰的好友憨山所写《敕建五台山大护国圣光寺妙峰登禅师传》中记载:“晋王请修省城大塔寺”,说明万历三十六年 (1608年)晋穆王请妙峰到省城太原府修筑寺庙殿宇时,那座寺还被称为“大塔寺”。妙峰禅师重建此寺时,现在的说法是,妙峰认为“永明寺”与万历皇帝敕建五台山的 “大护国圣光永明寺”(即今显通寺)重名,于是便将其改为“永祚寺”。

如今对“永祚”的解释大都这样:“永祚寺”之“永祚”二字,语出《诗经大雅既醉》中:“君子万年,水锡祚胤”句,“永祚”就是“水锡祚胤”的略写。《尔雅释古》说:“永,长也;永,远也。”《说文解字》说:“祚,传也;祚,福也。”《晋书乐府》说:“永祚,犹远祚也。”可见“永祚”一词,似有“永远传流,万世不竭”的意思。

以上对“永祚寺”之名的来由和解释都对,但如果细究,还会发现,除了上述的说法以外,这个名字其实还另藏有涵义。

在明代,“祚”这个字使用多与王朝的事有关。如,皇帝登基被称为“践祚”(至今日本天皇即位也用此词);“国祚”一般指王朝维持的时间,亦指皇位;甚至慈圣宣文皇太后逝世后的谥号还有这个“祚”字:孝定贞纯钦仁端肃弼天祚圣皇太后,“天祚”即皇位,亦涵上天赐福。

因此, “永祚”二字含有永固皇位,福佑皇族后代的意思。

成都双流永祚寺(图片来自网络)

在成都双流,也有一座“永祚寺”,建于唐朝开元年间。据传,唐朝有一位皇室宗女,为了报恩在此建殿。到了明朝永乐年间,又有一位皇姑来此削发为尼,重建此寺。这可以从另一个方面解读“永祚”之意与皇室关系。

可是,太原的“永祚寺”之名与皇室的联系,历来却少人提及。

需要说明的是,“永祚寺”并不是晋王的皇庙。按照明朝规矩,皇庙要早于王府先建于城内东南方向;明太祖朱元璋三子朱棡在明洪武三年(1370)封为晋王,洪武十一年(1378)就藩太原,住在今精营街一带的晋王府。太原市现称为“万寿宫”的明代皇庙的建设时间就早于晋王府,在晋王府的东南方向。

“永祚寺”绝对是一座佛寺。从塔之名“宣文佛塔”,到寺里供奉的佛像,都证实了这一点,无可置疑。

由此牵涉出一个重要问题,作为明代高僧,妙峰禅师应该清楚“祚”字与皇家有关联的这层含义,既然这里是佛寺,却又与皇室密切相关,建这样的寺或是另有其他意义?

先看双塔。

对于之所以要建第二座塔宣文塔,现在的说法是,妙峰禅师建永祚寺时,看到文峰塔微向西北倾斜,便向晋穆王建议,另建一新塔于塔西北,以阻止旧塔的倾斜;妙峰禅师的建议获得晋穆王同意,并得到慈圣宣文皇太后资助,宣文塔从而建成。

但此事似乎并不那么简单。

卫星地图:左上黄点为双塔连线,右下为老峰村,中间线为双塔连线的东南方向延长(叶频青制作)

宣文塔与文峰塔连线,延长线为东南方向(叶频青制作)

可以运用一下现代手段来作观测。在卫星地图上,如果将双塔做连线,其延长线直指东南方向的黄陵街道老峰村一带。

黄陵街道以前称黄陵乡,老峰村以前称“老坟村”;清道光《阳曲县志》记载中:“明晋恭王墓,在城东南二十里,黑驼山南老坟村”。在当地,“坟”与“峰”谐音,后人称那里为老峰村。

县志中记载的明晋恭王就是朱棡,他是朱元璋的第三子,是朱家皇室在山西的首任藩王。

东南方向一带明王陵还有:宁化王朱济焕,墓地在黄陵街道西峰村正北。晋端王朱知烊,墓地在黄陵街道东峰村,晋简王朱新㙉墓地在黄陵街道西峰村。需要说明的是,这几位晋王都不是在晋穆王之前被革废或追封的晋王。

在双塔中,有一个塔门的朝向就是东南。

两座塔共有三个门:文峰塔有一个塔门,朝西北,西北为太原城方向;宣文塔有两个门,一个通往地宫的门,朝向西北,另一个通往塔顶的门,朝向东南;朝向东南的门上有塔名“宣文佛塔”,这个门显然是宣文塔的正门。

宣文塔正门,朝向东南(叶频青摄)

宣文塔门朝向东南的原因,可以从东南方向的老峰村一带有众多王陵得到解释——门纳福瑞,此向开门可迎得先王们的福佑。

可见,在此位置筑宣文塔,并不单纯是为了纠斜,可能更多是含有期使皇族得到先宗列祖的荫庇之意。如果将此作为与寺名“永柞”结合起来看,会明白两相含意实为紧密相扣。

两座塔还有件值得细究的事,即双塔间距十六丈,此为何意?

网上有的解释为,数字十六是取“真言密教以十六数表圆满无尽”之意。

然而,如果结合该寺的布局来看,从该寺的大雄殿中,阿弥陀佛作接引状原本位居正中,以及禅堂北部原供奉西方三圣的建筑结构,可以推断,该寺原本应为净土宗的寺院。因此,十六这个数字与《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里“净土十六观”的含意可能更为贴近。

净土宗是对中国汉传佛教影响最大的两个支派之一,根源于大乘佛教净土信仰,专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之法门而得名的一个宗派。“净土十六观”是释迦牟尼佛在观无量寿经中开示修练者的一种大乘净土宗修练法门,到极乐净土的法门需要经历十六道观想。

双塔同置一平台,体现了妙峰禅师认同自明朝中叶产生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但作为佛门高僧,又深知佛道两教修炼终极之“涅槃”与“化仙”的不同;以十六丈间距代十六观想,可作为佛、道之间理念的区分。

所以,这两塔间的十六丈距离,完全可以理解为高僧对佛法的释义,同时,由“十六观想” 存在,强调了两塔中的佛塔在此之重要。

文峰塔正门,朝向西北(叶频青摄)

两塔上面有的砖雕各不相同,也很有看点。

文峰塔有八个面,首层塔檐下每面有牡丹花叶砖雕装饰。

牡丹花是彰显雍容华贵之花,以其叶饰塔,作用不言而喻,即寄希望以塔,为本地带来文风繁荣,仕途锦绣,大富大贵。

文峰塔的牡丹花叶砖雕(叶频青摄)

宣文塔为佛塔,据说藏有舍利子。

宣文塔的八个面,首层塔檐下正面有字 “宣文佛塔”,其余七个面均为“阿弥陀佛”字样砖雕。

字的下方,以荷花叶装饰,绕塔一圈;然而,唯独在正面中间位置的荷叶上,有一朵盛开的莲花。

塔的每个角各有一个角柱,角柱的下方为托莲,共有八朵托莲。

宣文塔角柱的托莲砖雕(叶频青摄)

宣文塔正面的字与荷叶中莲花砖雕(叶频青摄)

宣文塔侧面的字与荷叶砖雕(叶频青摄)

塔檐下的字与砖雕的含义应是相符的。

“阿弥陀佛”是佛号,“宣文佛塔”是说明此佛塔是慈圣宣文皇太后资助建起,荷叶莲花则是佛门纯净的象征。

然而,塔的首层同出现的八朵托莲与正门上的那朵莲花,共构成了九莲,应该是另有说法的。

在佛教中,数字八比较特殊,佛教很多地方都会出现八,例如佛教八宗、佛教八宝、佛教八苦、佛教八识、佛教八戒、佛教八正道、佛教八相、佛教八菩萨、佛教八吉祥、佛教八瑞相、佛教八功德水等等。

那么,比八多一的九,含义为何?

这里解密的关键点是:莲花!

翻看一下明史,可以得知,九朵莲花是与“宣文佛塔”中的“宣文”有关联的;产生于万历年间的“九莲观音”,就被称作是慈圣宣文皇太后的化身。

“九莲观音”的来由还要从这位皇太后的出身说起。

慈圣宣文皇太后李彩凤十二岁时,随泥瓦匠的父亲李伟由山西老家去到北京通州漷县,十五岁进入裕王府,侍奉裕王朱载垕。十六岁被朱载垕宠幸,十七岁时生下朱翊钧。四年后朱载垕即位,是为明穆宗,李彩凤被封为贵妃。又过了六年,李彩凤二十八岁时,朱载垕驾崩,朱翊钧登基,是为明神宗,立年号万历,尊母亲李氏为慈圣皇太后。

子贵母荣,上位后的皇太后对自己低微出身自然在意。

母仪天下的皇太后某日晨起,称自己梦中得到九莲菩萨现身授经,随即通篇诵读《九莲菩萨经》,并命当时的内阁大学士申时行、许国、王锡爵三位分别撰赋咏莲花之辞;皇太后为了祭奠自己丈夫穆宗朱载垕,在北京八里庄建起慈寿寺,将咏莲赋合刻在“敕赐慈寿寺内瑞莲赋碑”上,并以“御制”专刻《九莲菩萨碑》置于寺内。

自此皇太后被尊为九莲观音菩萨化身,确立了与神同等的尊贵地位。

北京西郊八里庄慈寿寺的九莲菩萨碑(图片来自网络)

一个疑问是,慈圣宣文皇太后这种在今天听来近似“天方夜谭”的说法,当时的满朝文武难道接受此愚弄吗?

原由在于,万历皇帝上位时年仅十岁。皇太后在扶持儿皇帝施政期间,虽然任命张居正辅佐,但自己独揽朝政,需要有一个合理的说辞,同时,亦需要逐步稳固年少皇帝的统治政权。所以可以理解为,为了稳定万历初期政权,朝上大臣包括内阁首辅张居正,是必须配合、美化或神化皇太后的。

在江苏徐州铜山区寺庙发现的九莲观音像石碑(图片来自网络)

佛塔上出现的“宣文”字样和九莲,建塔还得到皇太后的资助,说明这座塔起建的意义已经超越晋王的地方藩王范围,上升到了国家层面。

至此,可以大胆作出猜想,起建这座佛舍利子塔之用意,就是为了庇皇宗,延社稷。而妙峰禅师,尽力配合资助者,做了让做的事。

是否发现,由以上几个像密码的关键词,永祚、东南方向、十六丈、九莲,竟可以将太原永祚寺这座佛家庙堂,与明朝皇室联系在一起解读了?

且慢,还有问题未解。

从以上所见文峰塔塔檐下的牡丹花叶砖雕,与宣文塔塔檐下的荷花叶砖雕,作为各寓其意,各饰其塔,倒也合理;但当妙峰禅师将这两样砖雕,合饰于永祚寺的佛殿,甚至将满院象征荣华富贵的牡丹花留于这清净梵界,就不禁让人心生奇想了。

既然涉及皇家,那就肯定有讳莫高深的事情相随,也必定会留下可以解读的密码。

有待时日。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4841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