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壶屋烧物博物馆

远古时代,人们就已经用自己的双手、火和自然原材料制造陶器,这些制造技术和知识代代相传,成为文化遗产。冲绳岛居民经过对祖传技术的继承、发展以及通过与邻国的陶器文化技能交流形成了冲绳独特的陶器文化。壶屋烧物博物馆里陈列了大约300件与冲绳陶器的历史和壶屋陶器制作方法相关的资料和在建设博物馆时发掘出来的遗址窑;这些资料和遗址再现了壶屋陶器的发展历史、它在那霸的地位以及制造方法;走进博物馆,参观者仿佛可以看到当时壶屋的人们工作的情形。

Tsuboya Pottery Museum

必去理由:最能反映冲绳陶器文化的博物馆

壶屋烧物博物馆

景点所在大洲: 亚洲【Asi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日本[Japan]

景点所在省、州:冲绳县 [Okinawa Prefecture]

景点所在城市:那霸市 [Naha City ]

博物馆之城 | 佛山最“有钱”博物馆,古币发烧友可以大开眼界了!

女儿

爸爸,你手里拿着的是什么啊?

爸爸

宝贝,这是咱家的“传家宝”!

这枚钱币的年代故事,爸爸现在带你去找一位“高人”帮你解开谜团啦~

在沿江路灵龟公园大门侧,我们找到了这位“高人”

—— 叶辉

从打工仔到钱币收藏家

祖籍江西,酷爱艺术的叶晖,1990年高中毕业后,由于家庭困境无法继续学业,便跟姐姐南下高明,在陶瓷厂打工,设计各种类型的花瓶图案。

在偶然一次下班后听广播时,叶晖从收音机里听到一则关于收藏钱币的新闻,得知收藏钱币除了陶冶情操外,还可以赚钱。他顿时想到自己也有几枚小时候收藏的钱币,第二天,叶晖就请假回乡,找出早前珍藏的钱币,并且在老家走街串巷,开始四处收集钱币。从此,叶晖的钱币梦一发而不可收。

如果说,用8年时间衡量一件文物,已属不易;而用15年时间亲历一间私立博物馆的兴衰,则苦干自知。

走进钱币博物馆,可见一个个钱币已安静地躺在展柜内。这些钱币被分门别类,有的露出清晰的花纹、图案,有的由于年代久远已模糊了字迹,另一些则整串钱币尚未分离,上面仍覆盖着一粒粒泥沙。

目前,馆内已收藏有上万枚货币。从夏商周至今的铜元、金银币、纸币、布币、贝币、错版币,甚至古代外国在华流通的银元也一一俱全,还有不少古代的试铸样币。观众透过馆内藏品,便可了解到中国上下五千年灿烂的钱币文化发展。

八年等待,换一珍品

现在,在钱币博物馆内,就陈列着他历经八年时间,才成功收购回来的一个宝物。它是一枚八角形宝广局机制样币。资料显示,此样币目前存世仅三枚,福建、新加坡各一枚,另一枚就是高明钱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这件珍品的得来全靠缘分。”

在叶辉1998年开店的时候,曾有一名阿姨偶然进店参观,说出家中也有类似不少藏品的消息。在该名主人的同意下,叶晖坐着摩托车,迫不及待地前往她农村的家中进行鉴赏。

随后,该名阿姨拿出一柜子的古钱币,而八角形的样币就藏在其中。叶晖发现珍品后,开始说服她将样币转售。但主人家始终认为,家中藏品仅有一名这样的钱币,并不舍得出售。

叶晖并没有选择放弃。第二天、第三天,他同样来到样币主人家中,不断进行劝说,却已被拒之门外。他回忆,当时正处7月,天气炎热无比。为了收获珍品,他每日坐公交车到村中,连续在主人家的家门口等待了一周时间,最后仍是毫无收获。

但在2000年,该枚样币的主人却突然来电,但售卖的物品中却始终无见八角形样币。直至2006年,叶晖拿着媒体的采访报道,劝说主人将样币放在展馆当中,发挥起应有的作用。在持续8年的坚持下,该名样币的主人终于被感动,最终八角形样币顺利归入博物馆收藏名单中。

最大的纸币,六十亿元纸币

馆内面额最大的纸币就是一张六十亿元的民国纸币,数额的巨大反应了当时通货膨胀的现象。而花钱(不流通货币)则源于汉代,刻画着“子孙昌盛”、“龙凤呈祥”字样,或有九个孩子的图案,代表着吉祥、多字、长寿等丰富含义。

展出的货币实物约2000件

贝币——天然海贝、骨贝(夏商时期)

贝币是我国公元前约21-3世纪夏商及春秋战国时期流通的货币。

鱼币(西周)

我国西周时活动在西北宝鸡渭水区国的钱币,

鱼币在清朝晚期就有过出土的记载,近年有古泉家认定,鱼币是渔民“行用之币”。

半两(秦)

秦汉时期铸的小半两是世界最小的金属币。

能集纳上万件古钱币并非朝夕之事,作为一个收藏家,

叶晖希望不仅实现自身经济增值,

也与大众一同欣赏古钱币的历史。

这是一个收藏家应有的胸襟!

(视频来源:《点止收藏》栏目)

作为广东省唯一对外开放的私立专业钱币博物馆,我们可以从这堆“形状各异”的钱币中了解到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钱币历史,感受到朝代更迭的沧桑,代代相连的钱币,代代相传的精神。

它是一部完整的货币历史文化教科书,亦是佛山市级的爱国主义基地。

探馆指引

地址:高明区荷城街道沿江路285灵龟公园

开放时间:9:30-12:00;14:00-17:30(周一闭馆)

预约电话:0757-88881109、13702959517

门票:免费开放

来源:高明钱币博物馆、点止收藏、佛山文化、今日高明

编辑:钟俊莹

探访香港三栋屋博物馆

三栋屋博物馆大门

探访香港三栋屋博物馆(组图)【2】

探访香港三栋屋博物馆(组图)【3】

探访香港三栋屋博物馆(组图)【4】

探访香港三栋屋博物馆(组图)【5】

探访香港三栋屋博物馆(组图)【6】

探访香港三栋屋博物馆(组图)【7】

探访香港三栋屋博物馆(组图)【8】

探访香港三栋屋博物馆(组图)【9】

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千年魔壶青釉提梁倒注瓷壶介绍

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千年魔壶青釉提梁倒注瓷壶对于不少游客来说较为陌生,大家前往博物馆参观的时候往往忽略了这件藏品,历史年代久远不足以说明它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良好精致的造型以及外观令人惊叹不止,确实堪称国宝神器,下面给大家分享详细的介绍。

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着这样一件国宝级瓷壶,它造型奇特、精美华丽,以凤凰作壶把,以狮子之口作壶嘴,花中之王牡丹缠绕壶身,并有着巧夺天工的设计,壶身呈圆形,盖、梁、身连为一体,“倒注液体,翻转不漏”,人称“魔壶”。

这件神奇的“魔壶”具有怎样的内部构造和神奇“魔力”?这件闪烁着古代“智慧之光”的瓷壶又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记者带你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揭开“镇馆之宝”——青釉提梁倒注瓷壶的神秘面纱。

青釉提梁倒注瓷壶

职称:国宝级

户籍登记时间:1968年

出生时间:一千多年前

出土地:彬县(今彬州市)

现住址:陕西历史博物馆

联系电话:(029)85253806

陕西历史博物馆有馆藏文物171.795万件(组),穿梭在奇珍异宝之间,仿佛穿越到历史上那些光彩夺目的时代。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三展厅,一件巧若范金、精比琢玉的瓷壶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赞不绝口。

这件瓷壶高18.3厘米,腹径14.3 厘米,是耀州窑瓷器中一件出类拔萃的珍品。瓷壶有伏凤式提梁,盖、壶衔接处堆塑哺乳母子狮,球形壶腹刻饰缠枝牡丹,有着“三王”壶之称。它造型奇特,壶盖与器身连为一体,注水孔在器物底部中心,使用时须将壶倒置,把液体从底部梅花孔注入,因此又被世人称为“魔壶”。

这件瓷壶就是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的青釉提梁倒注瓷壶。1996年,青釉提梁倒注瓷壶被国家文物鉴定组定为一级甲等文物;2013年,作为一级文物被禁止出境展出;2015年,其复制品曾作为国礼赠送给印度总理莫迪。

1、国宝“魔壶”惊艳四座

凑近展柜玻璃会发现,这件呈橄榄色的青釉提梁倒注瓷壶造型新颖别致,纹饰繁复华丽。壶身呈圆形,造型像一个倒置的柿子。提梁是一只凤凰,微仰着头,仿佛要展翅飞翔。壶嘴为一只张口侧卧的仰头母狮,一只幼狮依偎着母狮吮吸乳汁,生动逼真。壶身一周饰有凸雕的缠枝牡丹花,下饰一周仰莲瓣,线条恣意洒脱。

据著名耀州瓷专家禚振西介绍,这件青瓷刻花倒灌壶实为耀州窑一件罕见的珍品。耀州窑始于唐,兴于宋,衰落于明,以生产工艺精湛的刻花青瓷驰名中外。刻花技艺是先用刀具垂直刻出纹样轮廓,再在纹样旁用刀具斜刻,并剔去底泥,使纹样微凸,然后施釉烧制。成品花纹清晰,层次分明,釉色晶莹透亮,有很强的立体效果。

那么,如此精美奇特的瓷壶是如何被发掘的?此壶出自哪个时期,又为何被认定为国宝级文物?

1968年,彬县(今彬州市)城关镇的一位农民无意中挖出了一个瓷壶,他并没有多想,随手把瓷壶扔在了家中。1982年,他的亲戚高立勋回乡探亲时,偶然间发现了这把奇异的壶,猜测应该是文物,于是拿着它去请教文物专家。

当文物专家看到这件造型别致、装饰精美的古瓷壶时非常兴奋,并认为这应该是一件罕见的耀州窑文物,几经周折,这位农民把这件瓷壶捐献给了当时的陕西省博物馆。

此壶一经面世,就引起了文物专家的高度关注。古陶瓷专家们发现,此壶表面润泽有光,壶呈圆形,有盖却不能打开,不知道从何处注水。它极为精美,全身雕刻有花纹,造型生动,颇具立体感。面对这样一件让人疑惑不解的壶状器物,专家们称之为“魔壶”。

随着进一步的鉴定,专家们认为,从陶瓷工艺的角度判断,“魔壶”胎体坚固,质地细腻,釉色淡青泛灰白,整体造型丰满华贵,应为五代耀州窑瓷器中罕见的珍品。因为耀州窑从唐代开始烧造青瓷,五代时期受到南方越窑的影响,主烧青瓷,且青瓷质量比唐代明显提高,五代时期是耀州窑青瓷的成熟期。

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保管部主任贺达炘介绍,青釉提梁倒注瓷壶用不同的纹饰,如凤凰、牡丹表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从而反映了一个文化繁荣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的时代。

1996年这件“魔壶” 被定为“国宝级”文物,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2、神奇“魔力”耐人寻味

“魔壶”将新颖别致的器型、犀利清晰的纹饰、青翠欲滴的青釉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犹如鬼斧神工之作。不过,与其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相比,“魔壶”更吸引人的是壶内巧夺天工的设计。

专家们惊叹于其精美外表之余,急切地想进一步了解这个外形像壶的精美器物。专家们发现,壶盖与壶身设计制作为一体,根本无法打开,仅在壶的底座有一个除壶嘴外唯一能进入壶内部的通道——五瓣梅花孔。于是,他们试着将水从底部的梅花孔注入壶内,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将壶身正过来以后,水竟然不会从壶底的梅花孔漏出,将壶身轻轻倾斜,水就能正常地从壶嘴缓缓流出。经实际测试,该壶可盛水910毫升。

为了解秘这件神奇的“魔壶”,专家们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对“魔壶”进行了X光“透视”。通过查看“魔壶”的剖面图,大家看到壶里面有两个导管,并以此判断出此壶实际上是一件倒流壶。倒流壶是一种可以把液体从壶底注入,并从壶嘴正常倒出的壶,是根据物理学中的连通器液面等高的原理做成的:连通器中只有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容器中两边的液面总保持相平。因此,“魔壶”之所以没有可以掀开的壶盖,却在壶底留有一个神秘梅花形孔洞的谜就迎刃而解了。

青釉提梁倒注瓷壶构思十分巧妙,让人称奇。在外形、结构上的奇思妙想,反映了古代工匠大师才思独运的个性。“腹有诗书气自华”——倒流壶就是这句诗最好的注解。目前,关于这种壶的叫法有好几种,比如倒流壶、倒灌壶、倒装壶等。

据史料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倒流壶的制作水平越来越高,后来还能做成具有多个内胆,可以从一件壶内倒出不同液体的样式。同时,倒流壶也暗喻了一个“物极必反”的哲理:倒的终点为正,正的终点为倒,否极泰来,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超越限度。

好多外国人在参观了倒流壶后钦佩地说:“一千多年前,你们老祖先就知道密封和讲卫生,真了不起。”

3、技艺精湛叹为观止

这件青釉提梁倒注瓷壶展示了五代耀州窑制瓷工艺的高超水平,其纹饰繁复华丽,制作工艺极其精湛,凝结着能工巧匠们的心血与智慧。

据贺达炘介绍,青釉提梁倒注瓷壶是耀州窑最具代表性的一件产品,过去的倒流壶都是纯手工制作,而青釉倒流壶集划花、刻花、堆塑、贴塑等所有的耀州窑工艺于一身,再通过制造、打坯、烧制,成品率是非常少的,所以这件器物在我国陶瓷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件文物。

然而,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古人又是用什么方法制作出倒流壶的呢?

据史料记载,倒流壶在宋代时最为出名。到了元代,其工艺发展得更加炉火纯青。据《元代瓷器目录》记载,倒流壶的制作工艺比较奇特,烧制需经过3道工序,每道工序都较复杂。将这3道工序完成后,依次连接起来才组成了构造精巧的倒流壶。

经过专家们的研究,原来倒流壶在制作过程中也是要倒着做。制作时,需要先用陶泥拉出壶形,再将准备好的导管放进壶胎内部,然后再将成型壶口封上,进炉烧制。

就连这个烧制陶瓷的窑炉,当时的陶瓷工匠也掌握了先进技术。根据考古分析,在唐代,耀州窑的烧窑温度已经能达到1310℃。能达到这样一种高温主要归功于一种窑顶完全封闭的马蹄窑。这种窑的先进之处在于,当火从火塘升起后先到窑顶,因为窑顶是封闭的,火只能沿着窑床往下运动。这样在火焰从窑底到窑顶的运动过程中,就可以对窑内的产品进行均匀烧制。最后火从底部烟道排出。

2006年,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倒流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展现的高超技艺,为中华文明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现代社会,倒流壶在铜川市陈炉古镇依然在制作,并以其颇具趣味的使用方法引人入胜。

更重要的是,青釉提梁倒注瓷壶架起了新时代对外文化交流的桥梁。2016年丝博会暨第20届西洽会开幕式上,中外嘉宾手持倒流壶浇灌友谊之花,成为新丝绸之路文明与友谊的象征。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4826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