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田塔

位于大田集镇田塔村东100米处。此塔为石结构,造型古朴端庄。“文革”中塔顶毁掉两层,地面上尚存6层,高约5.5米。地下部分未发掘。靠地面一层约有一半在地下,有塔室,南向,进深一米左右。挖开积土,可看到东西两壁各有石刻一块。东壁有浅浮雕o佛像三尊,佛像两侧竖刻,右:“大唐开元圣神之武皇帝供”,左:“大唐开元皇帝供养佛时”。此处原有群庙,规模宏大,本世纪初毁于战火。

信息来源:菏泽市地方史志办公室

田塔

2018年10月9日新田新闻(新田24座古惜字塔保存完好)

内容提要

2018年10月9日

县政协党组召开“抓好巡视整改,净化政治生态”专题民主生活会 三井镇集镇铺上了柏油路 国庆放假扶贫督查“不打烊” 新田24座古惜字塔保存完好

县政协党组召开“抓好巡视整改,净化政治生态”专题民主生活会

会场

10月7日下午,县政协党组召开“抓好巡视整改,净化政治生态”专题民主生活会。县政协主席王佑生参加会议。

会上,王佑生代表政协党组班子作了对照检查,并带头作自我检查和剖析。政协党组其他成员紧密联系个人思想、工作实际,聚焦问题,对标要求,严肃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此次专题民主生活会,与会人员对政协班子和自身存在问题有了更加深刻清醒的认识,更加坚定了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为持续抓好今后各项工作增强了动力。

会议要求,县政协党组要带头强化责任担当,把巡视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好;要狠抓问题整改落实,全力推动日后政协工作的开展和落实。(新田新闻网记者 黄斌颖)

三井镇集镇铺上了柏油路

近日,大型摊铺机隆隆作响,三井镇三井居委会村民们都出来观望,原来是工程队来给镇上铺柏油路了。村民宋文斌说“这条路铺上柏油了,以前水泥路,大型车辆一过,灰尘就满天飞,而且噪音很大,现在铺上了柏油路,灰尘少了,噪音就小了。”

这条从七贤山村入口至老三井烟草站约800米的柏油路面,共投入100万元,是2018年新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项目资金的实施项目,同时还将对路面两旁的人行道铺设地砖,工程完工后将极大方便老百姓到圩场赶圩出行,是一条当地老百姓的致富路,民心路,连心路,村民们都夸党委政府为老百姓干了件大实事。(新田新闻网通讯员:王承贵)

国庆放假扶贫督查“不打烊”

10月4日至7日,新田县纪委监督委派驻人民法院纪检监察组深入该院扶贫点,督查结对帮扶责任人到岗到位情况及驻村扶贫工作队白天开展工作、晚上在村住宿情况,压实责任,挺纪在前,确保扶贫帮扶工作扎实推进。

此次督查共查看扶贫台账200余份,走访贫困户86户、村民300余人次,并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具体整改措施和时限。督查组要求,扶贫工作队和结对帮扶责任人要不打折扣、不搞变通的认真贯彻相关决策部署;要坚决抵制形式主义,拒绝虚假脱贫;要严管扶贫专项资金,确保专款专用,严禁侵占挪用;要强化作风纪律,廉洁扶贫,严禁以权谋私、优亲厚友,为脱贫摘帽大考交出合格的答卷。(永州日报通讯员 李仲学 王娟)

新田24座古惜字塔保存完好

连日来,在新田县文物工作者的引导下,笔者在该县农村见到了多座保存完好的清代惜字塔,无论建筑风格,还是保存完好程度,都让人感到十分惊喜。

惜字塔亦称惜字楼、焚字库、焚纸楼,是旧时人们用于烧毁书本或有文字的纸张的地方,体现了当地对文化的尊崇。

新田县境内的惜字塔比较多,建筑风格大致相同,多为方石结构,一般三至五层,旧时凡是大村几乎都建有,但现保存完好的只有唐家、砠湾、大唐背、下塘窝、骆铭孙、欧家窝、何昌、龙溪村、土桥坪、刘家山、陆家、兰田等村共24座惜字塔。枧头镇彭梓城村惜字塔,位于村公祠旁,高11.35米,砖石结构,五层六面,逐层收分,每层檐面覆小青瓦,塔尖装宝顶、塔身中空,第一层为青石结构,刻有浮雕,是目前该县保存完好的第一高惜字塔。

该县文化底蕴厚重,宋代到清末,新田人中进士的有34名、拔贡130多人。近年来,该县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确定了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立健全了文物保护工作机制,特别是落实村级保护责任,并通过大力宣传文物保护法、加大资金投入等措施,让惜字塔得到完好的保存,并起到良好的教化作用。(永州日报讯通讯员 邓提茂)

『括风瓯韵』​ 青田塔山湾摩崖石刻

名称:塔山湾摩崖石刻

地址:青田县腊口镇石塔村塔山湾

年代:民国二十三年(1934)

塔山湾摩崖石刻位于青田县腊口镇石塔村塔山湾330国道岩壁处,古时,此地山巅建有一塔,1954年毁,村以此塔得名。

塔山湾摩崖石刻内容为“塔山灣 民國廿三年鑿成公路督工專員丘遠雄麗水各路工程主任黃慶慈志”。“塔山湾”三字楷书阳刻,落款阴刻,面积约3平方米。记录了民国二十三年(1934),时任丽水县长的丘远雄及工程主任黄庆慈修建青温公路的业绩。

史料记载,丘远雄,广东人,民国21年至26年(1932~1937年)任丽水县长,曾兼任处属(指旧处州府所属各县)公路督察专员、处属公路筹款委员会副主任,为建造丽水至缙云、丽水至青田、丽水至云和公路筹集资金和调集人员作了很大努力,为修筑丽水县城至三岩寺、丽水县城至南明山脚公路,业绩卓著,曾有“公路县长”之称。

来源:丽水档案

-end-

关注我们

莆田记忆l扑朔迷离的七墩八塔

枫亭市肆周围,传说有七墩八塔。或现于地面,或隐于地下及居民房屋之中。墩者,自然石头群也。塔,我国源于唐朝,系纪功镇邪之物。故有“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之说,及用塔镇妖降怪的种种神话故事。邑人也同样爱给墩塔蒙上神奇的色彩。

枫亭街已知的墩有五处,塔有四座。最奇的一处石墩隐于居民陈宗贤家中,地下石床连亘逶迤七、八个店,高处露出地面2-3米,房墙一面则砌在石墩。常有人慕奇前去观赏,叹服自然造物主的神手巧工。

石塔

石塔至今保存较为完整的有塔斗山的天中万寿塔,及隐在居民陈益厝、杨亚其店内二座石塔。杨亚其店后的石塔高约3米,塔体呈圆柱形,塔尖一道凹线环绕,酷似一根蜡烛。根锁桥南侧“集英亭”对面陈益厝店中,一座石塔尖露出阁楼40公分。塔高五层。基部四角形,各长1.5米,饰有佛象浮雕,淳厚古朴。离塔基1.3米,转为四周塔角高跷,中间则圆形构筑,据载此塔建于宋熙宁九年,距今已有九百多年历史,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游人若身临其境,既可观赏石塔的奇特,亦可一览历史悠久,修葺全新的集英亭。

传说的七墩八塔,或隐或现,有否其数,无从稽证。但自然巧成的石墩与巧夺天工的石塔,相映成趣,难怪枫亭人乐于传说卓真人与墩塔的种种神话故事。

枫亭民间流传曰:明年间,枫民把 卓晚春称为仙人,有许多神话传奇留世。当晚春离开枫亭时留下“水漫根锁桥,沙涌太平陂,七墩八塔现,晚春再回枫”的谶语,未卜其含义如何,至今尚无人猜谜揭底。历史悠悠数百载,风雨飘摇古迹湮,七墩八塔今何在?

“墩”即是土堆,突出地面较高部分,或乱石相叠堆砌,名曰为墩。现对“七墩”考证是:“苦人墩”,位于莆田东沙其园自然村(旧时为连江里所辖)北面有一土堆,早年贫苦里民居住之所,故曰“苦人墩”;塔斗山南面平畴,有堆埠阴阳坠地七星之说,如同日月合壁,故称“七星墩”;铺头下墩自然村、唐时驿馆处所之下方有一土堆,人们以土堆给村命名叫“下墩”;枫江大桥南侧慈善堂地域,原为陆秀夫六世孙陆昭花园,遍植芙蓉花卉,故称作“芙蓉墩”;霞桥港南侧,古时有座便侨叫金凤桥,桥头有一土堆,作燃放烟火之处,故有“烟墩”之誉;根锁桥南20米处有巨石十余块,大如王圭圆迭壁,所以称“印石墩”;林兰友祠宇后之西,有三巨石挨靠,其间两石紧连,中间形似卧椅,人们喻为“卧椅墩”。岁月流逝,历史沧桑,今夷为平地,难辨墩址何在?

古时寺院建塔祀佛,俗称宝塔,以藏舍利和经卷。民间建塔,寓为镇邪驱妖压魔之意。枫亭“八塔”存湮何处?今考于下:“东雁塔”,今东沙海头角岸边,昔日舟楫出海,时遭海难,为欲护舟海渡,平安归途,始建此塔,曰“东雁塔”,与西雁塔相媲美,俗称姐妹塔;“西雁塔”在朱寨灵应堂旁(俗称大宫),元至正六年(1346年),于堂门前左侧建“石浮图”,曰“西雁塔”,以树东方藩屏,复思风煞;“天中万寿塔”在塔斗山之巅,形似西班牙阿育王的头盔,建于盛唐(650—741年),作为湄洲湾船只航标之用;“太平塔”,宋熙宁九年(1076年),洪忠在太平亭(今集英亭)西南建一座五层方形石塔,曰“太平塔”,今存店铺里;集英亭南侧,古时有座太平社宇,内有一石塔,高近丈,名曰“社公塔”,(今在建设中路40号屋里);“佛公塔”,古时南街草市头之南,今角头街与学士街接壤,有座石塔,雕刻佛像,称为“佛公塔”;“天王塔”(今枫亭中学境内,已废),明弘年间建,底座四方梯形五层,中层椭圆形、上方为三联圆形高六尺;今长坝桥之北,有座方形砖砌五层平顶砖塔,俗称无尾塔,古时为省会下游必经之路,为行旅祈安而造。

作者:chenzhenhui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4824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