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长崎原爆资料馆

介 绍 长崎原爆资料馆展示了美国用原子弹轰炸长崎的相关史料。其中包括0时停在11时2分的时钟、融化的玻璃瓶、市内教堂的残壁等,还有见证人的照片。这座资料馆旨在昭告世人战争的残酷和原子弹的无穷后患,提出了消除-的理念,希望世界和平早日到来。

交 通 从JR长崎火车站搭市内电车1路或3路,在滨口町下车。或搭乘开往滑石、时津、女之都方向的公车,在滨口町下车。 门 票/开 放 时 间 成人200日元 开放时间:8:30-17:30(12月29-30日休馆)

日本长崎

喜讯 | 长安区政协文史资料图书《水库建设在长安》被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

● 《水库建设在长安》 ●

近日,由长安区政协组织编写、西安出版社出版的文史资料图书《水库建设在长安》被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并颁发捐赠证书。

《水库建设在长安》采取口述实录的手法,真实记录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前后,长安人民在县委、县政府带领下,认真贯彻落实毛泽东主席“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指示精神,削山筑坝、兴修水库的壮丽史诗。该书的公开出版,填补了我国上世纪开展轰轰烈烈的“水利工程大会战”专门史料图书方面的空白。

《水库建设在长安》重点记录了兴修石砭峪水库等水利工程中战天斗地的奋战场景和可歌可泣的人物故事,他们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豪迈气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不计名利、不怕牺牲的高尚情操,是激励后人铭记历史、永远奋斗的鲜活教材,具有“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社会功能。该书公开出版后,受到上级政协、文史专家等各方面的肯定,认为该书内容丰富、史料详实,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内容来源:长安区政协办

1982年史料:明代“固原旧边”下马关东边墙,作者提出宁夏是长城博物馆

下马关微生活汇聚乡音乡土乡情

下马关东边墙 明长城同心段 明代“固原旧边” 1982年史料保存

《明代“固原旧边”》

许成 /著

此文原载《固原师专学报》1982年1-2期

作者简介:许成,男,汉,宁夏人。原宁夏文物局副局长、研究员,获政府特殊津贴。1953年生于永宁县雷台村,1973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76年毕业后进入宁夏博物馆考古队工作,1986年任宁夏文物考古所副所长,1990年任宁夏文物考古所所长,1997年任宁夏文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2000年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局局长,2007年任宁夏文化厅巡视员、研究员,2013年退休。著作有《宁夏古长城》《西夏陵》《海原菜园》《贺兰山岩画》《戎狄青铜文化》《宁夏历史文物》《宁夏考古史地研究论集》《宁夏四十年考古发现与研究》《贺兰山文物古迹考察与研究》等。

明代在宁夏境内黄河以东,不仅在花马池(今盐池县)一带修筑边墙1,而且还在固原城以北150公里的下马关一带修筑边墙,作为二线防御。1981年的下半年,我们根据有关文献中对这道边墙的记载,在同心、海原二县境内进行了实地考察。情况简介如下。

据明代《嘉靖固原州志》记载,自榆林神木堡黄河至甘肃兰州黄河之间,其中经过宁夏的这1000公里地带,东西山势联络,中间深沟悬崖,逶迤相接;约有十分之六七的地段,稍加铲削,筑墙立营,就能够设险扼守,组成一道防御线,阻挡北方敌人的南侵之路。唯独在东起固原卫与甘肃环县交界的响石沟,西至甘肃靖虏卫(靖远)的花儿岔,这长约600余里地段,平漫可以通行,无以阻挡入据河套蒙古火筛部的南下侵犯,需要大规模的修筑长城。现在的同心县与海原县,明代时大部地面属固原卫与靖虏卫管辖。因此,自明弘治十五年至嘉靖十六年,曾经在这一带大规模的修筑过边墙。《九边考》记载:“弘治十五年,总制尚书秦纮奏筑固原边墙,自徐斌水起,迤西至靖虏花儿岔,长六百余里,迤东至绕阳,长三百余里,即今固原以北内墙也”。徐斌水,今名徐冰水,在同心县城东北80里;靖虏即今之甘肃靖远县;绕阳,古堡名,在盐池县城以南,今陕西、甘肃、宁夏交界一带。所谓“内墙”,就是指与经过宁夏西北部的长城相对而言之。

修筑这道边墙,是弘治十五年2,“尚书秦纮,奏起陕西八府民夫,铲山挑沟,设险以备胡3”。始于榆林管辖的定边营南山口,向西南经石涝池堡、绕阳堡、三山堡,以及甘肃环县管辖的甜水堡关,而进入环县与固原卫交界的响石沟,这段边墙长150余公里。再由响石沟而西则经固原卫所辖的下马房关、徐斌水堡、红古城堡,靖虏卫管辖的干盐池、打拉赤,经青沙岘到达靖虏卫的花儿岔,全长318公里。其中打剌赤至靖虏之间的青沙岘40公里地面,地处沙丘,随风流走不可修筑。其余地段山势联络,挑堑铲崖,略加铲削,用力不多即可设险防守。弘治十八年初,北敌大举入寇,围困灵州等处。年底,又自花马池、清水营两处拆墙进入,由下马房响石沟直至固原、隆德县、静宁州、会宁县抢掠后,由西安州出境5。因而,接任三边总制的杨一清,为加强下马房至靖虏卫一线的防御工事,又接修边墙40里,唐龙继杨一清之后接修40里6。至嘉靖五年,因先年秦纮等人修筑的边墙低浅,已经“倒坏填塞,套虏节年过花马池,由此深入不能阻隔”,三边总制王宪又接修边墙57里,并在下马房山沟奏筑小城一座,周环一里,欲调军守之而未能实行。及至嘉靖九年,“尚书王琼令镇守都督刘文领军八千,于下马房东响石沟,挑挖壕堑三十五里五分,深阔各两丈五尺,南面堑上筑墙高五尺,共三丈之数。”此外,还加筑了固原卫原来倒塌的边墙一百二十五里二分,因为工程颇少,令其自行修补。靖虏卫除修筑原有边墙三十八里九分外,又于“打剌赤北,清沙岘四十里三分,随山就崖,铲削陡峻8”。这次大规模的修筑,在固、靖二卫,共修完要冲地段墙堑七十里八分,铲削崖堑一百六十四里一分。其余但系通贼隘口,并加修理阻塞。又将环县甜水堡至石涝池堡,靖虏至兰州要害之处,皆筑墙挑沟,设险以守。“两月之间,修完二百三十里要害之边,堑山湮谷,而得因地之利,深沟高垒而设重门之险9。”并且在下马房关盖起城楼营房,拨军守之,悬榜于楼下曰“重门御暴。”甜水堡关楼上曰“北地重门”,于兰州刻石曰“千里巨防”。自王琼修筑下马房关之后,使河套之敌南侵的中路之患得免。嘉靖十六年,三边总制刘天和,又增修乾沟、乾涧60余里一段,并且挑筑壕堤各一道。后又陆续增葺女墙,添驻敌台、墩铺,而使这道边墙逐步趋于完善10。

初步调查,由甘肃环县进入宁夏,历经同心、海原二县境内的这道边墙,除同心县下马关城,以及连接关城北墙向东延伸15余公里的一段保存尚好;西安州、干盐池、打剌赤这几座古城尚有遗迹而外,其余的地段,以无遗迹可寻。

下马关镇,西距同心县50余公里,北去韦州20公里。下马关古城紧靠今镇城之南,为明代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王琼所筑。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重修并(zhou上秋下瓦)以砖,“周五里七分,高厚均三丈五尺11”。因城西濒临山水河,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关城西墙为洪水冲毁,提督吴禧德将西墙东移重新建筑,使古城面积缩小为“周四里五分”,并且立“炮台八座,雉堞七百有二,南北橹楼”。前后经营3年,使下马关古城成为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新置平远县治所在地12。

今天的下马关古城,虽已废弃,但基本上保持了清代平远县城的规模,留有南北二门,南门瓮城尚好,见方40米许,部分墙砖亦存,从已拆毁城墙砖的断面看到,墙上砌砖呈丁字形,砖壁厚为65厘米,砖长40-42厘米,宽20厘米,厚7.5厘米,净重25至26斤。瓮城门面东开,城门洞上有一残半横额,嵌于砖墙之内仅存的半截石板,长1.19米(横额全长当为2.38米),宽64厘米,上有“……钥素”字样,其下落款为“万历九年二月十三日”。北门的瓮城已是早毁,致使平远县城的西北突出一角,城门利用明代的瓮城门洞,面向西开,今已塌毁为8米宽的一大缺口13。废弃后的下马房古城,土筑城墙基本完好,基宽10.5米,高10米,顶宽7.5米,顶部两侧修葺女墙,残高70、宽厚40厘米。古城内现有两户住家,下马关乡的粮库设在古城西南隅,其余皆为瓦砾,显得空旷荒凉。古城西面光绪年以前废去的南、北二段城墙,一直延伸到山水河东沿。过山水河向西30多里,翻越小螺山即是徐冰水堡,据当地老乡反映,这段边墙已是毁坏多年,已无遗迹可考。古城东面则是关镇居民聚居区域,连接古城北墙的明代边墙,靠近镇城街道两侧的大半已被挖毁。出镇城以东延伸到老爷山上30多里的这段边墙,迄今遗迹保存尚且完好。这就是明嘉靖九年,都督刘文奉总制王琼之命,带领军卒在原来已“损坏旧堑”上修筑的一道墙堑。当年挑挖的深堑,早已被添塞为平地,仅有一道基垄宽大、倾圮后呈漫坡状的土垄,这当是南面堑上修筑的边墙。为黄土夯筑,基宽在10米左右,残高2-4米,夯层厚17-23厘米。

下马房关古城以东1公里的边墙南100米处,有一倾圮后的古代小城,见方约在150米左右,城墙低薄且已大半残毁。小城之内西端已成为一片现代墓地,城中稍偏东北隅有一高出地面2米多的台基,长40米,宽20米,台基之上原有的古代建筑,倒塌后成为一堆瓦砾,台基南端有斜坡踏步;再南30米处有左右两座对称的四方墩台,大小一致,东西相距30米。墩高5.3米,顶宽4.5米,基宽见方8.4米。从地面遗留的建筑瓦片分析,这座小城当修筑于明代,亦为下马房关边墙内侧的一座古代兵营所在。

在边墙南侧,自小城迤东每五里修设一座墩台,并在墩台四围筑有小形城圈,这种形式被称为“坞”14。下马房关城迄老爷山顶,沿着边墙共有6座墩台,当地人则由西而东,按顺序把第一座墩台称为“头道墩”……位于老爷山顶的最后一座称为“六步墩”。

头步墩

头道墩,(注:头步墩)墩台周围的坞墙见方30米,门向南开。北坞墙即边墙,其余3面坞墙基宽3米,内残高4至4.6米;坞墙外侧挑有壕堑,墙外实测高4.7至6.6米。坐落在坞城中高大的烽火台墩,紧贴边墙(亦即北坞墙)南侧修筑,墩台基宽见方12米,残高6米。此墩南北均有踏步登临,内入坞城,外可登上边墙顶部。

二步墩

二步墩,其修筑形式与头道墩无异,只是坞城面积较大,见方70米。连接在边墙南侧的墩台高达11.6米,墩台顶至边墙顶是7.2米。

三步墩

三步墩,周围坞墙秃圮几尽,残迹见方40米。仅存一墩,残高6米。三步墩至四步墩之间的边墙,倾圮后只存一条土脊,四周围形成无数沙丘。

四步墩和远处的老爷山

四步墩,较为完整。坞墙见方35米,门面南开,缺口宽5米。残墙内高4米,外临城壕高达7米。墩台坐落坞城正中,基宽见方12米,高11米,土筑墩台的夯层非常清晰,厚17至25厘米。四步墩至五步墩之间的边墙,已为四步墩沟的山水冲毁,在沟沿的南岸上依稀可以看见一些夯筑残段。四步墩沟由六步墩的老爷山上下来,实际上是原来边墙外侧的壕堑,后经山水冲刷成为山水沟的。

五步墩

五步墩位于老爷山根之下,修筑在边墙之南40余米的高阜上,将山头铲平筑于其上,南北坡度较缓,东西山势陡立,形势甚是险峻。坞城见方60米,门向南开,坞墙多以塌毁,仅存一米左右的残迹。墩台位于坞城正中最为高大,基宽见方12米,高18米,南面有登台的脚窝。五步墩至六步墩之间的边墙,因修筑于山水沟南沿,已被山洪冲毁几乎不存,只有在个别地方见到夯筑土层,方知是边墙所经之处。另于五六步墩中间的边墙南10余米处,添筑一座墩台,四周没有坞墙,墩台也已秃圮不堪。

六步墩

注:照片头步墩1张为白海玉拍摄,其余均为余海堂拍摄。

六步墩,修筑在老爷山顶部,由于人迹罕到,保存得最为完整,数十里之外即可看见。坞城东西长70米,南北宽50米,北去边墙百余米。坞门西开,为一拱券形小门洞,除门洞顶部的夯层塌落约50厘米以外,整个门面基本保持了原貌,这是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土筑小城门洞,门高1.9米,宽1.6米。坞墙内高3至5.5米,外高8.7米,顶宽1至2.5米,上有修葺女墙的残迹。墩台紧靠东边坞墙的中间修筑,由墙顶即可登临其上。墩台底部以乱石垫基1.5米高,然后黄土夯筑,基宽南北15.3米,东西13米,台高11米。

从以上边墙配置6座墩台的考察,可以看出,这种把边墙、墩台以及坞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确实非常利于战守,这种修筑边墙的方法较之以前所筑长城,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边墙由六部墩越过老爷山,迤东5里而达甘肃环县界的白家洼村,再迤东5里经盐池县萌城乡四眼泉的阴山坡、东王庙,穿过环县甜水堡向东北进入宁夏盐池县境。

另外,在下马关以东的四步墩至五步墩之间的边墙、边沟以北(即边墙外),约0.5-1公里的沙滩上,自西而东有3座久已荒废的古代小城,彼此之间相隔约在0.5公里左右。西边的两座较小,见方均在60米许;东边的一座较大,东西150米,南北百米,夯筑城墙均已圮废不堪,废城之前有沙枣树10棵,均在碗口粗细,可能因为缺水而长势缓慢。据当地老乡讲,这3作废城在清朝时期已无人居住,纵观3座废城的布局规模,以及残墙夯层,厚薄亦在15至25厘米之间,这种筑城方式当为明代的城障形制,即沿着边墙修筑的一种小兵营。但是明时把兵营修筑在边墙之外,这倒是不常见的。可能是下马关一带,因位于花马池之南,为二线防御的原故,才于边墙之外筑兵营,用以储备军需和驻扎军队。

海原县境内这道长城的所经之处,仅存西安州、干盐池二座古城遗址。

西安州古城,位于现在西安州乡以南2-2.5公里,东到海原县城15公里多,城内废弃后被辟为农田。古城见方700米,开南北2门,有瓮城;城墙残高4-5米,配置有墙台、角台,城的外侧有护城壕的痕迹。

干盐池古城,东距西安州古城40余里。此城为民国九年(1920年)地震塌毁,今城内多为耕地。古城长700米,宽400米,开东西2门,有瓮城;城墙残高5至7米,设有墙台、角台,城外亦有护城壕。

通过对同心、海原两县境内边墙的实地考察,自老爷山起,西经同心县的下马关、徐冰水以及同心县城南10公里的红古城,由红古城进入海原县境,经西安州、干盐池而出宁夏,进入甘肃靖远县的打拉赤,经青沙岘而止于花儿岔黄河边。这道长300多公里的防御线,并不是全部修筑城墙的,亦非一次完工,而是自弘治年间至明代末年,为历任三边总制大臣接踵修成的。他们修筑长城利用地形设置险塞,非常成功:在平地采用挑挖宽大的深沟,然后于南面堑上筑墙,这种工程极为浩繁,但却坚固耐久;在山势可以连接的地段,则采取随山就崖铲削而成,这种工程比较简单,易于施工。再者,凡在南北可以通行的交通路口,根据地势修短墙筑小城驻兵扼守。上述这道长城,在历史上被称为“固原旧边”。

明初,宁夏河东边防是在横城至花马池筑墙御敌,而花马池至固原之间则毫无阻挡,只要前线失守,敌方兵锋就直指固原,侵扰甘肃东部,对关中造成威胁。据记载,河套之敌成华三年攻破开城,弘治十四年入寇平凉、风翔、临洮、巩昌,十八年抢掠固原、隆得、静宁、会宁等地,皆由花马池一带拆墙南下,途径下马房到达固原的。所以,加强下马房一带的军事防御,已成为当时固原边防的当务之急。修筑下马房关固原内边,可以防止一旦前方失守,则退入二线防御工程阻击敌人,以改变固原一带被动挨打的局面,而变为主动出击。

下马房关,“东北扼庆(阳)、宁(夏)咽喉,南连巩(昌)、固(原)肘腋15。”这道防御工程,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可联络的高山峭壁;而且于弘治以后,减少河套之敌对固原一带的侵袭,也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除上述“固原旧边”而外,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制臣刘天和认为:“西路自徐斌水至(花儿岔)黄河岸六百余里,地势辽远,终难保障16。”“复自徐斌水迄鸣沙洲黄河岸,修一百二十五里,增葺女墙始险峻17。”这就是明代嘉靖以后的“徐斌水新边”,是与固原旧边相对而言的。

起自徐冰水、经红寺堡而到达鸣沙洲河岸的这道边墙,据《读史方舆纪要》中记载,嘉靖十五年刘天和、许论等人虽有所议,但当时明朝廷“以旧边不可弃”,以及“弃地扰民阻之”。而据万历四十四年刘敏宽纂修的《固原州志》记载,刘天和在嘉靖十五年,于旧边干沟干涧挑筑壕堤60里之后,接着就修筑了徐冰水新边。在《读史方舆纪要》卷三的《宁夏固兰边图》上,也是绘有这道新边的。由此可知,这道边墙的修筑,是在嘉靖十五年提出廷议,但是当时没有被批准,以后根据边防的实际情况,还是修筑了这道“易据之险”,这道边墙“占水泉数十处,断朔马饮牧之区;而召军佃种,可省馈饷18”。这道边墙,并非经常戍守,每年黄河封冻以后,还是退守旧边的。这道新边墙的遗迹,时值今日已无从考察。

(原载《固原师专学报》1982年1-2期,许成 /著)

注释:

1.明代为区别秦始皇筑长城役使人民的暴政,而改称长城为边墙。

2.关于秦纮修筑固原边墙的时间,《嘉靖固原州志》记载是弘治十七年,而(明)王琼《设险守边大省劳费奏议》中云为弘治十五年,《九边考》、《读史方舆纪要》均言为弘治十五年,今从弘治十五年之说。

3.5.7.8.(明)杨经:《嘉靖固原州志》卷一。

4.(明)王琼:《设险守边大省劳费奏议》云:“……响石沟起,西至靖虏卫花儿岔止,共长六百三十六里。”

6.10.17.(明)刘敏宽:《万历固原州志边隘》。

9.王琼:《设险守边大省劳费奏议》。

11.12.(清)陈日新:《平远县志城池》。

13.见《平远县志》卷首《平远县城池图》。

14.劳干:《释汉代之亭障与烽燧》中云:“坞:城是比较厚的墙壁,坞却是比较薄的墙壁。……凡障或烽台的外面,大都又围了一层较薄的墙。”明代亦称“墩院”。

15.《平远县志形胜》。

16.18.见《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八。

相关链接:许成提出“宁夏是长城博物馆”

1979年,许成参加全国研究保护长城工作会议,当时他还只是个不到30岁的小伙子。在会上,他与有“长城之父”之称的罗哲文先生相识。会议结束后,许成陪罗哲文到固原考察战国秦长城遗址,罗哲文鼓励他要从这里为起点,将宁夏的长城遗迹调查清楚。

1980年,宁夏博物馆成立长城调查小组,小组的成员虽时常变化,但许成却一直是该小组的负责人,调查并掌握了宁夏长城的第一手资料。从静宁到西吉的将台,从景泰到盐池,从六盘山到贺兰山,五年间,许成和同伴无数次地奔波在路途之中。行走、拍照、记录是野外考察的常态,睡在卡车车厢,喝混杂着羊粪味的水也是家常便饭。

经过5年的艰辛调查,许成将历史上宁夏古长城的分布、规模、形制等情况调查结束,这个结果基本与史书吻合,宁夏是全国极少的聚合了诸多朝代长城的省份。他在1988年出版的《宁夏古长城》一书中提到“宁夏是长城博物馆”,这一提法延续至今,并且成为宁夏长城对外宣传的金字招牌。

来源 | 顺之先生

联系“下马关微生活”编辑部:

电话:13014224411

邮箱:1666247987@qq.com

一个有正能量的平台~欢迎您订阅

下马关微生活

爱心救助公益活动、免费发布救助信息和寻人启事、传播正能量,第一时间发布一手新闻资讯、承接广告、活动策划等

支持我们的朋友,看完记得点个!

长春东环城路生产资料市场有家很棒的图书馆!你身边有这样的阅读空间吗?

点上方蓝字,关注新文化报,吉林省最权威微信资讯平台

新闻线索提供,内容质量反馈 请加微信:18946613385

“发现身边最美阅读空间”征集活动继续进行中,请把您发现的“最美阅读空间”,用手机或相机拍摄下来并配上一段推荐理由,发给我们,就有机会中奖哦

一座座美丽的“阅读空间”,仿佛是夜空中的繁星,散布在春城的大街小巷,让我们去寻找,去发现,去揭开那神秘面纱。

由吉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主办、《新文化报》承办的“发现身边最美阅读空间”征集活动正在进行中,请把您拍摄的“最美阅读空间”及推荐理由发到邮箱ccxwh96618@163.com,或通过书香吉林微信公众号平台传给我们,让更多的爱读人来分享您的发现。今天我们先发出两位网友的推荐,把他们发现的美传递下去。

推荐之一

在生产资料市场旁

邂逅一家图书馆

推荐人:网友Patrick

在长春东环城路上,有个生产资料市场,沿着东环城路往北走,过了吉林大路便是,有几个醒目的大烟囱,就是那种几十个人合抱也抱不过来的那种。今年4月份的时候,我家装修房子要买建材,于是驱车到了这个市场。

买东西的主要是我爹,我就是个司机。等他去挑选材料,我就百无聊赖地继续往北走,走到一个丁字路口再往西。眼前赫然伫立着一个巨大的建筑。建筑一看就是新建的,簇新簇新的,看上去是个商场,没太注意叫什么名字。我信步走了进去,整个建筑是中空的,里面有巨大的广场,周围是店铺。

坐电梯上楼,突然发现一个屋子,门口的牌子上写着“二道区图书馆”。这里居然隐藏着一家图书馆,吓了我一跳。图书馆很新,装修的味道还没有散去,我就迫不及待地做了人肉空气净化器。里面的空间不算太大,和省图、市图的一个房间差不多。一半是阅读空间,一半是书架。书架上的书并不时髦,但这里本来也不是书店。

我抽了一本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坐下来看,但主要还是观察这座图书馆,读者不多,除了我还有两个小女孩,叽叽喳喳的,听内容好像在等妈妈来接她们。尽管她们大声喧哗,但因为只能影响到我一个人,而管理员可能感觉我也不像是来读书的,所以也就任由她们玩耍了。

以后每次来生产资料市场买东西,我都会到这家图书馆坐一下。在这里邂逅一家图书馆,这感觉挺有趣,就像是捉迷藏。希望有更多的朋友找到它。

推荐之二

猫在这家书店

本身就是一件极幸福的事!

推荐人:网友小小红孩儿

我去过台湾的诚品书店、南京的先锋书店、上海的钟书阁、苏州诚品店……一直羡慕他城书虫的幸运。

一座城的魅力,在于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一家好的书店,更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名片,就像南京先锋,曾被南京市民评为十二张文化名片之一;就像台湾的诚品,已成文化景点,旅行台湾,必去一趟诚品。

好在,长春,也有了这样的书店,可阅读,更悦读。售文化,展情怀。

山丘书局可能于长春就这样存在了。

典雅的这里,可坐,可卧,静静浅读,抛去凡事纷扰;可赏绿植,可闻书香;品自然,融安静,绝喧嚣。这里还有咖啡甜饮、简食,读累了,还可慰劳一下你的胃。

这里,搭售花饰、茶具、餐具、家居饰品等很多小物件,价格便宜,也有颜值。

在自然与释然中浅读一本书,然后带走,如此最好!

这是个值得逛逛的店,“阅读本是寻常事,山丘静处觅知音”。买不买书没所谓,猫在这里,本身就是一件极幸福的事!

据说,山丘书局在长春开了好几家店,几家大一点的商场好像都有它的存在。

征集启事

“发现最美的阅读空间”征集活动继续进行中,请把您发现的“最美阅读空间”,用手机或相机拍摄下来,配上一段推荐理由,发给我们,让我们一起分享您的发现。最终,评选出我省“最美的阅读空间”。

咨询电话

0431-96618

二、评选标准

凡是坐落在我省的各种阅读空间都可参评。

只要你感觉在这里阅读给你带来了美的享受,只要这里注重关照空间与人的关系,注重环境氛围的营造,给人以知识的启迪的同时,还能承载每个个体的精神寄托,都可以推荐给我们。

我们将从空间创意、美感、舒适度、读书氛围、服务细节、读者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考察。

三、评选方式及要求

1.推荐和自荐均可。推荐人写推荐语,讲述和这个阅读空间的故事,如何发现它的美,并配发所推荐的最美阅读空间图片,最好是多图。如有条件,也可拍摄视频。

推荐素材可通过书香吉林微信公众号平台传给我们,也可以传到邮箱ccxwh96618@163.com。

2.经初步审核,评选一定数量的阅读空间进入第二阶段的评选。入选的阅读空间在新媒体上展示,进入投票环节。

第二阶段评选分大众投票和专家学者评审打分相结合的方式,最终,综合网络得票和专家学者评分,选出10个最美阅读空间。

四、奖励办法

1.对最终评出的10个最美阅读空间所属单位(个人)给予奖励。

2.对入选10个最美阅读空间的第一推荐人,将予以奖励。

3.从所有参加推荐的单位和个人中随机抽取20名热心参与者,每个奖励一份精美礼品。

新文化记者 孔繁文

热点新闻

新文化报小记者▼▼▼▼▼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4804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