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望楼

望楼,词汇,古时用作古代战争中观敌瞭哨。

中文名:望楼

拼音:wng lu

望楼

词义:瞭望守御的高楼

用途:警戒

望海楼:让希望的阳光照亮人类

作者 | 张红

“面对当前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我们要如虎添翼、虎虎生威,勇敢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险阻,全力扫除新冠肺炎疫情阴霾,全力促进经济社会恢复发展,让希望的阳光照亮人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7日在北京出席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时的演讲犹如一道耀眼的光,劈开当前笼罩世界的阴霾。

当今世界,时代之变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如何战胜疫情?如何建设疫后世界?习近平主席提出新形势下的“时代之问”,同时给出了铿锵有力的中国答案:

携手合作,聚力战胜疫情。在全球性危机的惊涛骇浪里,小船经不起风浪,巨舰才能顶住惊涛骇浪。事实已经反复证明,坚定信心、同舟共济,是战胜疫情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积极推动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弥合国际“免疫鸿沟”。中国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0亿剂疫苗,将再向非洲国家提供10亿剂疫苗,其中6亿剂为无偿援助,还将无偿向东盟国家提供1.5亿剂疫苗。

化解各类风险,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复苏。世界经济正在走出低谷,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紊乱、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能源供应紧张等风险相互交织,加剧了经济复苏进程的不确定性。世界经济论坛11日发布的《2022年全球风险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专家中,超过84%的人对世界前景感到担忧。面对挑战,中国提出,经济全球化是时代潮流。世界各国要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拆墙而不筑墙、开放而不隔绝、融合而不脱钩,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跨越发展鸿沟,重振全球发展事业。全球发展进程正在遭受严重冲击。人类发展指数30年来首次下降,世界新增1亿多贫困人口,近8亿人生活在饥饿之中。一些发展中国家因疫返贫、因疫生乱,发达国家也有很多人陷入生活困境。中国再次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呼吁国际社会关注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紧迫问题,对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全球共同发展。

摒弃冷战思维,实现和平共处、互利共赢。历史反复证明,对抗不仅于事无补,而且会带来灾难性后果。搞保护主义、单边主义,谁也保护不了,最终只会损人害己。搞霸权霸凌,更是逆历史潮流而动。中国强调,我们要顺应历史大势,致力于稳定国际秩序,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答案,背后是坚定的中国承诺:

中国将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去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实现了较高增长和较低通胀的双重目标。占全球经济的比重预计超过18%的中国,为世界带来宝贵信心。

中国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深化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各方经贸联系,继续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进程,进一步融入区域和世界经济,努力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将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中国将践信守诺、坚定推进,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共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无论是5年前被誉为“冬日里的阳光”的讲话、去年聚焦真正的多边主义,还是今年对共创后疫情时代美好世界的期许,习近平主席在论坛上的发言都直面全球重大关切和挑战,展现了中国应势而为的勇毅担当。

纵观历史,人类正是在战胜一次次考验中成长、在克服一场场危机中发展。习近平主席强调,我们要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在世界期待的目光中,中国带来了希望之光,努力凝聚起战胜困难和挑战的强大力量,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原标题】望海楼:让希望的阳光照亮人类

来源 | 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 | 岳雨田

责编 | 陈 柱

甘井子望火楼

近代甘井子

一个新旧更替的历史时空

这里有激荡百年的时代风云

有沧海桑田的山河巨变

那些穿过斑驳岁月的沧桑旧迹

浓缩着时代的烟尘

见证着城市的沉浮

它们以自己的方式 提醒着所有人

甘井子这块传奇热土曾经的记忆和风华

......

望火楼,是用于火警监测的特殊塔楼。在通讯不发达的岁月,消防系统完全依赖于人工。往往等到消防人员赶到现场时,失火的房屋也烧得差不多了。为了及时发现火情,望火楼便应运而生。据史料记载,早在宋代我国一些城市中便设置了望火楼,由专人在楼顶瞭望,发现火情及时报告。这便是中国最早的消防站。

(日本统治时期建设的甘井子望火楼,其他房舍经过整修)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大连,市内建筑高度普遍不超过6米,基本没有高层建筑。根据城市消防的需要,在当时称为救火会的消防部门修建了望火楼,起到瞭望预警火情的作用。望火楼的塔楼普遍有6层楼高,且都修建在人口密集区,登上望火楼的塔楼,视野非常开阔,因此火警监测可以覆盖大部分地区。消防员每天站在塔顶观望,方圆数公里内的火情都能在第一时间发现。报告火情的方法有两个,一是敲钟报警,二是以白昼悬旗、黑夜挂灯指示火警方向。

甘井子望火楼隶属于甘井子警察署下设的甘井子消防出张所,亦即当时的消防机构。在建成后的很多年里,望火楼都是老甘井子的制高点,为排除火险、保障区域平安发挥了很大作用。如今望火楼旧址是甘井子消防中队所在地,它位于甘井子路9号。行人穿过甘井子桥洞东行200余米,便可以望见甘井子路和文体街转角处那座米黄色塔楼,其平面呈“L”型,西侧紧紧连着一栋居民楼,东侧隔着马路与新华书店相望。老甘井子布局很紧凑,曾经所有重要地标都集中在这一带。这座老甘井子人念念不忘的望火楼,虽然不再有监测火情的功能,但仍为消防之用。

(大连消防署组织消防队员训练场景。图片来自新浪博友“清流一叶”的博客)

时至今日,大连市内日本殖民统治时期修建的望火楼共剩下六座:岭前望火楼(现为大连公安消防支队岭前中队)、甘井子望火楼(现为大连公安消防支队甘井子消防大队)、周水子望火楼(现为大连公安消防大队周水子中队)、中山望火楼(现为大连公安消防支队第一中队)、鲁迅路望火楼(现为二七消防队)、西安路望火楼(现为沙河口消防大队),它们成为一个时代的见证。

(周水子望火楼。今鼎山公园南、香周路北侧,现为大连公安消防大队周水子中队)

(大连消防署沙河口出张所旧影,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由甘井子区委党研室编辑整理

崂山几多望海楼

海子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崂山气势磅礴,直面东溟,在和煦的春日里,当映山红遍布高山深谷的时候,整个的山都可以称得上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既然要面朝大海,则自然要在可以直接看到海的地方,这样的地方大抵都存在于崂山的东线,所以郁达夫才说:“要讲伟大,要耐人寻味,自然是外崂沿海一带,从白云洞、华严寺到太清宫的路”。

伟大归伟大,但要讲到直面大海,最妙的则是东线从北向南分布的“望海”之地吧,我称它们为“三门两楼”。

最北边的望海门在崂山东北麓的二龙山。山上著名的人文景观为塘子观,原为太平宫下院,即墨名人郭琇曾就读于此,崂山达人林钟柱在此教学育人。

塘子观东有文笔峰、光光崮,皆耸秀,文笔峰因有三峰东西并列似笔架而得名。文笔、光光崮两峰中间有门,名“望海门”,此门既可观海也可眺看日出,为望海观日出绝佳之处。传说古代当地一户人家,儿子出海未归,母亲在此翘首东望,悲痛欲绝,久而久之,化为此崮,因此光光崮又名望望崮。

向南行,在白云洞东下有第二座望海门。周至元说其:“两岩对立,松石结其巅,俯视沧海如在阶下”。此处的望海门在借粮台下、海天一览东侧。在壁立百丈的悬崖中间生生辟出一二米的窄巷,上面堆满了巨石奇松。可惜现在因为山上的树木多了,在此处看海已不复当年有“如在阶下”的感觉,但望海门仍实至名归。

有时候我想,白云洞旁边的这些景色是一个奇迹,三步紧、会仙台、海天一览、望海门、借粮台、观音岩,当然还有逍遥径、云洞蟠松,几乎囊括了一座山应该具备的所有元素,所以在东线要讲伟大、要讲耐人寻味,还属白云洞。

再向南,到达华严寺西的挂月峰下,这是第三座望海门。这大概也是山友走的最多,了解的最多的望海门,因为该门就在雕龙嘴到明道观的路边上。

要了解此门,先要了解挂月峰,要了解挂月峰,则要多喝崂山矿泉水,因为崂山矿泉水的商标就是挂月峰。但见峰下有两崖壁立对峙如门,巨石横缀其上。门向东,从门中可俯视下瞰,但见海色岚光,缭绕眼底。故曰“望海门”。华严寺于松竹葱郁中隐约可见。游人至此才能体会到天工之巧妙。

清同治年间进上、即墨知县林溥游望海门留有七言律诗:“扶桑遥指海门东.俯视熊熊旭日红。射眼金华成色相,逼人爽气散空蒙。从知妙谛应微合,翻讶游踪到此穷。快我凌虚超象外,振衣千仞响天风。”

一般来说,望海与观日是分不开的,由望海门南行半里路,即到观日石,石上刻有“浴日奇观”四个大字,此地是观日出的理想之地,名“观日峰”。

在三座望海门之间,还穿插着两座望海楼,分别为寂光洞望海楼和黄山崮望海楼。

华严寺后半坡有巨石空敞,额镌“寂光洞”。洞大如屋。其顶巅有平石突兀如巨狮,名狮子石。其顶部平坦如台,远看像一座高楼矗立在山颠,名望海楼,又名望海石,也叫观日台。

此台山势陡峭,仅北面有一狭缝可勉强登顶。台上有石刻两处,一侧漫漶不清,对石刻研究不多,也没有深究,另侧刻有“大观”二字。在其上极目远眺,南面华严寺掩映在翠竹丛中,北面是冒岭山南麓的白云洞,西面与望海门遥遥相对,东面就是浩瀚的崂山湾与仰口湾,海中有大管岛、女儿岛诸岛,由此向东远眺大海,明旷无碍,为崂山观日看海胜地之一。

清代嘉庆年间即墨文人黄岩有《望海石观日出》七言律诗“扶桑隐隐起红涛,曙色渐开大小劳。雾散狮峰天半彻,云洪贝阙海门高。琪花迎旭明三岛,羽客凌晨策六鳌。谁觅瀛洲三界路,晴光万点轻舟刀。”

望海楼距离华严寺很近,可惜由于其高踞山峰之巅,古道上荆棘丛生,现在人迹罕至。真不知道景区管理部门如何想的,到处建一些人工的所谓景区,而对现成的古迹却无人理睬,以致被荒山湮没。不过这样也好,至少可以得到长久的保护,否则那个大人一时兴起,在上面建个亭子,弄个栏杆什么的也是很有可能的。

在接近崂山头的地方有青黄二山,青山村和黄山村分别在沿海公路的南侧和北侧。有时候我很奇怪,为什么青岛的地名跟颜色较上了劲。有了青岛,还有黄岛,最近又有了红岛和蓝谷,而青山及黄山村自明清已经立村,居然也跟上了形势,名为青黄。随着崂山的开发,我估计可能会有红村(雕龙嘴村就挺红的)及蓝庄(蓝家庄当属此列),也可能会有别的颜色出现也未可知。

黄山村的周边有一些独具特色的奇山秀峰,如黄山崮、万年船等。望海楼在黄山崮侧。该楼首为观海,而每到雨雾稍暗之时,站在望海楼上,偶尔可以看到在东北海面上时隐时现的海市蜃楼,犹如仙境。

日落西山万家灯火之际,远眺黄山村,从山腰到山脚灯火闪烁,可尽享山村的绮丽夜景。而其南侧的青山村则是典型的石造之村,进入村内犹如进入了一个花岗岩迷宫,游走于古井小巷之间,别有意趣。

清代江如瑛曾写《青山道中》给我们描绘了清代的青山村:“不减山阴道,迂回一径通。海连松涧碧,叶落草桥红。鸥队闲云外,人家乱石中。居民浑太古,十石半鱼翁。”,青黄二村为崂山山村及渔村的典型代表,确是实至名归。

自此再向南行在太清宫后山有巨大的阳刻“山海重光”四字。据1990年出版的《崂山志》中称,此为“1945年8月16日,抗日战争胜利之日,国民党青岛市长李先良题刻。”

在山上望海,如正值日出,真可谓山海重光。山海重光四个字既展示了当年抗战胜利后山与海重新焕发生机的盎然气质,而在今天除了有抗战的纪念意义以外,也是对迤逦崂山东线涧谷之间诸多望海楼、望海门之山海相谐的总结吧。

在崂山看海,沿着海边走走不算什么,把所有的望海门打开、到望海楼上坐坐才算得上真正的望海。

关联阅读:崂山三宝

原创文字,欢迎转发,未经授权请勿刊登,合作请联系:439829@qq.com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4791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