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白马石

高山杜鹃林力邱河睡美人荷花海国家森林公园


【游记】张剑平|人言白马去,仙从洞中来 一一离石白马仙洞景区一日游记

白马石

烈日炎炎何处去?白马仙洞好清凉! 虽然这个被誉为神仙洞府、森林家园的离石白马仙洞景区近在咫尺,但也许是门前有景熟视无睹的缘故,多年来一直未亲往游览,今日借陪同省报记者采风的机会,才算真正目睹了它的芳容。

景区位于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东南的九凤山麓、307国道西南侧,距市区约20公里。

一条五公里长的柏油路,如长龙般从307国道蜿蜒伸向景区。真可谓是曲径通幽处,山高草木深。车辆在景区旅游路上欢快地向前奔跑,摇下车窗,仰望高天流云,感受清风徐来,顿觉满脸惬意,一切城市喧嚣人间烦恼立刻抛于脑后。环顾四周,苍山拥翠,郁郁葱葱,百鸟争鸣,景色迷人。

据《汾州府志》载:"世传白马日食民田,逐之,竟入洞,蹄迹犹存,故名。"白马仙洞为一天然石灰溶洞,据地质专家考证,该洞地质绝对年龄约1.4亿年,洞口至洞底全长约几十公里,现仅开发1000余米,洞口至洞底相对高差268余米,是我省洞穴中最大的原始洞,被专家誉为"华北第一险洞"。白马仙洞基本上四季恒温,温度在5到10度之间,像今天这样外面是32度高温难耐,洞内却是呼气可见,凉气袭人。

进入景区大门,左侧是游客接待中心,可以同时容纳二百人食宿。沿着景区公路继续向前,过了停车场,经过人工湖,缓缓爬行约两公里便到了白马仙洞入口。

有资料称,此洞幽邃深远,别有洞天,甚为罕见,景观变幻十分奇妙,大洞套小洞,一洞复一洞,高高下下,宽宽窄窄,弯弯曲曲,气势雄伟,令人惊叹。百石争奇斗艳,削尖如刺,方平如床,联缀如珠,好似精雕细刻之工艺品,蝤距而卧者如虎,鳞甲而盘者如蛟龙,三十几处景观栩栩如生,令人心驰神往,几不思返。洞内石壁有宋代宣和三年(1121年)、元代至元三年间(1337年)、明代永乐四年(1406年)等各朝僧侣游客的题迹,多为记述在洞中祈雨和探幽的诗文,因不见阳光,不受风雨侵蚀,所以仍不显古旧,历史价值很高。

约一个小时的边走边看边爬,从一座神像背后的洞口出来,便到了白马仙洞的出口洞阳观。站在半山腰上的道观举目四望,远处隐约可见的九凤亭掩映在绿色的林海中,白马仙洞洞外有渊济阁、洞阳观、望仙坡、韩仙掌、圣灵泉、长春岩、快活林、姑子庵等八景。据碑载:"白马仙洞乃黄帝之别馆,晋高祖遇旱赴祷即雨",后诏封为"渊济仙洞"。这里也是历来当地民间遇旱祈雨的圣地,这一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和悠久的文化历史,给白马仙洞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白马仙洞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及地质构造形成史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同时又是一处集考古勘察、旅游探险、休闲度假避暑于一体的福泽胜地。

据景区负责人介绍,该景区是吕梁市经济转型走出一煤独大困局、引入社会资本发展旅游产业的比较成功的范本。重新开发的旅游区规划为"一带,五区"的建设布局,已建成景观长廊、生态采摘园、动物园、洞阳湖、滑道、索道、跑马场、户外烧烤餐厅等休闲娱乐设施。整体规划面积8.85平方公里,目前已经投入资金三亿元,有些项目正在开发建设中。特别是二百米长的5d现代化声光电高空玻璃栈桥即将于六月底建成投入使用,到时候游客可以亲身感受最惊险刺激的前卫运动。

烈日炎炎何处去?躲进山中享清凉。不知不觉中,时间已渐近黄昏,正如一位哲人所说,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匆匆忙忙在考察了两处帐蓬露营地后,我们和洞主人告别,踏上了愉快的归程。

.:

山西离石市 九凤山麓的白马仙洞

白马仙洞位于山西离石市东南13公里的九凤山麓。据《 汾州府志 》载:“世传白马日食民田,逐之,竟入洞,蹄迹犹存,故名。”白马仙洞为一天然石灰溶洞,四周苍山拥翠,漫山松柏,郁郁葱葱,卉草呈祥,百鸟争鸣,群峰拱翠,景色宜人。有快活林、望仙坡、韩仙掌等诸景。洞外原主要建筑有:洞阳观、天王庙、五岳庙、三清阁、圣母殿,始建于贞观年间,为唐将尉迟恭监造。

白马仙洞位于吕梁市离石区吴城镇洞沟村九凤山上,距离石城区27公 里,距307国道8公里,交通便利。该洞所处的九凤山风景秀丽、环境优美,四周苍松翠柏,山顶云烟缭绕,林间紫气徘徊。据地质专家和文物专家对白马仙洞进行全面勘探后发现,该洞属柳林泉城,是由地壳运动而形成,地质绝对年龄约1.4亿年。白马仙洞洞口至洞底全长约500米,洞口与洞底相对高差168米,专家称之为“华北第一险洞”。

白马仙洞是一处原始森林密布,药材比比皆是,飞禽走兽出没其中的天然氧吧库。白马仙洞不仅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也是古代先民祈雨祭祀、祈福求康的活动场所,洞内至今留有近百首从辽金时代至今历代先民们祈雨祭祀、祈福求康的墨迹。 现已探明洞中有八洞,洞中套洞,景中生景,具有深而险、险而奇的特点,洞中险境遍布,岔道时有,宽处可跑马阅兵,窄处难容一人,布袋岭高低不平,三仙洞如入仙境,骆驼石如猛虎挡道,珍珠山琳琅满目,凤凰山白云缭绕,朽木桥古树老根,通天柱巧夺天工,悬空石心惊肉跳,水帘洞由高而泻,三仙池清静悠闲,翻身涧脱胎换骨,屿心石横卧道中,石钟乳击之有声,仙骨洞心有余悸,青龙头腾云驾雾,葫芦洞巧夺天工,棋盘山赏心悦目,跑马滩宽阔奇险,一线天如峭壁中羊肠小道,蜗牛顶形象逼真,变形石视态各异,洞内灰华及钟乳遍地。

各种天然形态造型不一,栩栩如生,琳琅满目,使人如置身仙境。 洞外历代古建筑和碑文矗立四周,从斑斑建筑残骸中可看到白马仙洞历史悠久。据民间传说,此洞为附近各州、府群众祈雨之圣地;据离石地方志记载,此洞为黄帝之别宫,周朝得道仙翁“赤松子炼丹之所”,史载晋高祖也曾进洞祈雨。洞外建筑自唐贞观年起历代都有扩建。当地民间各种传说和悠久的历史,给白马仙洞披上神秘面纱,让人捉摸不透。该洞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以及地质构造形成史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同时又是一处集考察、地质勘测、旅游开发于一体的福泽圣地,蕴藏着无穷的魅力,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

运河里流水冲出大石龟 ,发现唐代白马寺遗址

东昌府区朱老庄乡境内有—座近千年历史的“白马寺”遗址,相传是唐朝玄奘大师的弟子修建的,并在这里传经布道。如今,遗址上散落的石窗等碎石构件,向世人诉说曾经的辉煌。旅游部门规划,将重建千年白马寺,再现当年庙会的繁华。

东昌府区朱老庄乡的陈庄村和杭海村相邻,京杭大运河的支流小运河(也叫新运河)从两个村子中间流过。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个夏天,天气干燥炎热,小运河水位下降。一天,村民们发现河水中显露出一个石龟。“肯定是白马寺的石龟,应该弄上来。”村里有见识的老人说。白马寺后人郑庆岗从聊城城区赶回老家,和战友张来明及众乡亲一起下水把石龟身上和周围的淤泥清理干净,终于露出石龟的全貌。

“开始时用吊车往外吊,但当时的吊车很小,石龟太沉,弄不上岸。”郑庆岗的妻子路女士说,后来用钢丝把石龟捆绑好,钢丝的另一头缠在一个大绞盘上。“钢丝缠着大绞盘一圈圈地转,石龟终于慢慢拉上岸来。”

同期被打捞上来的,还有一个石碑底座。

朱老庄乡文化站站长宋金龙说,根据现存的碑文、史料记载,杭海村附近曾有一座兴建于唐朝的白马寺。相传,白马寺的开山祖师是玄奘大师的弟子,玄奘大师就是影视作品中的唐僧。

宋金龙说,这座唐朝白马寺曾在明万历年间重修,清代末年渐渐衰败。在东昌路开发区段东城办事处广付刘村村北的一座桥梁上,有三十多块关于聊城古建筑的浮雕,其中一块就记载了聊城唐代白马寺。“白马寺位于聊城五乡社,建于明清时期”,这里的建于明清时期,大概就是重修该寺庙记载的文字。民国和文革时期,白马寺接连遭到损毁,寺院毁坏殆尽,难寻原貌,仅保留有残破殿堂数间以及相关文物若干。

当年香火鼎盛的寺庙已经不见踪影。东昌府区文管所所长任家斌说,现在杭海村东、陈庄村南是唐朝白马寺遗址。现存遗址南北长120多米,东西宽80多米。

遗址上种了树,盖上了房子,树木间的空地上长满了草。两个村民在这里放羊。放羊的两位大爷一个姓甄,一个姓秦,都70多岁了。

甄大爷说,解放前,每月初一、十五,白马寺都会举办庙会,时间长了就成了白马寺集。“1953年发大水,白马寺救了周围好几个村子的村民。”白马寺建在一个高岗上,当时村子里的水淹到人胸膛,白马寺里却没有一点积水。周围几个村子的人都逃到白马寺避过劫难。

遗址上有很多残损的石碑,还有两个大石龟。其中一块明代石碑上刻着“白马寺重修山门记”,落款是“明万历四十五年仲夏”,即公元1617年。宋金龙说,这证明这座寺院确实叫白马寺,有记载的重修时间也是400年前的明朝了。

寺庙前还有一个千年古井。据推测,这座古井甚至比寺庙的修建还要早。

记者数了下,遗址上保存的有唐代、明代石碑6块、石龟2尊、石窗2个,古井1眼等文物和遗迹。还有很多刻有精致花纹的青砖砖雕。聊城文物专家陈昆麟曾说,白马寺遗址上的石窗山东省文物界都很少见。

宋金龙说,这些只是白马寺现存文物当中的一部分,还有一些石制文物在新运河里没打捞上来。关于白马寺的详细历史记载,也就无从得知。

在白马寺后人郑庆岗家中,还保存着白马寺历代祖师的族谱、地契、医用书籍、香案、坐椅、床凳及箱柜等遗物。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4764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