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溪北书院

溪北书院,位于海南省文昌市,占地面积20多亩,始建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

中文名:溪北书院

地理位置:海南省文昌市

溪北书院

占地面积:20多亩

所处时代:清

保护级别:第八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国务院

编号:8-0420-3-223

游走溪北书院、孔庙,感受文昌深厚人文历史气息

9月19日,“服务自贸港 ,文化兴文昌”海南文昌融媒体行采访团一行来到文昌市溪北书院、孔庙,感受文昌深厚的人文历史气息。

溪北书院始建于1893年,建筑面积达3000多平米。书院大门前有一个半月形风水塘,取“昭昭明月”之意。门匾上为清末著名书法家杨守敬所题的“溪北书院” 四个大字,“书”字少一横,告诫学子,谦虚戒躁,世界上有读不完的书。溪北书院2019年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是我省保存最完整的大规模清代建筑群之一,有利于我们研究海南琼北近代历史,传承海南教育文化,合理利用文化资源打造旅游精品。”文北中学校长邓卓夫介绍,溪北书院是清末著名书法家、诗人潘存发起筹建。1883年,66岁的潘存辞官还乡,隐归故里,努力发展地方教育。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在时任两广总督张之洞的资助下,潘存开始筹建溪北书院。然而没等亲自执教,潘存在书院即将落成之日与世长辞,享年76岁。溪北书院建成后不少学者曾在此讲学,一时人文兴旺,人才辈出。书院现为文北中学所用。

文昌市文北中学副校长沈文略表示,溪北书院在文化传承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该书院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人才的培养起着推进作用。溪北书院对文昌乃至海南教育的发展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培养出一大批杰出的人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溪北书院就是一部教育史、文化发展史和文明史。

文昌市旅文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保护溪北书院的完整性,海南省财政厅2014年拨付200万元资金用于修复溪北书院,文昌在2015年启用这笔资金实施溪北书院一期修缮工程。2018年,文昌再次启动溪北书院二期维修工程,项目概算总投资735万元。2019年10月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名单的溪北书院因部分建筑被毁,将在今年进行修缮。其中,损毁最为严重的东西侧建筑是本次修缮的重点。

19日下午,采访团一行探访被誉为“海南第一庙”的文昌孔庙。孔庙位于文昌市东风路77号。它是海南省保存得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中国南方最具特色的古文化游游点之一,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史料记载,1042年(北宋庆历年间),文昌在旧县治所在地安知乡何恭都潭布村(现文昌东路镇下路桥南)的县衙旁建起了海南地区第一座孔庙。明洪武八年(1375年)迁于现址,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

小嗨注意到,孔庙整体布局严谨,讲究左右对称。孔庙的主要建筑多为明清两代建造,建筑风格也基本上保存着两个时代的风格。

据说老文昌人曾立誓:若文昌未出状元,孔庙就不开大门。文昌一直没有状元,孔庙就至今没有大门,只有一左一右两个侧门,成为中国惟一一座不朝南、不开大门的孔庙。

文昌孔庙既是文昌古代教育的摇篮,也是近代文昌教育的发祥地,是代表文昌历史文化的标志性古建筑群,在传承历史文化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

“近年来,文昌市委、市政府先后派员对全市的历史文物进行普查,并斥资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和开发利用,传承、保护、利用好文化遗产。”文昌市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文昌市先后对溪北书院、文昌孔庙、会文十八行村、林家宅等进行了修缮。

来源:海南头条NEWS

图文作者:凌楠

编辑:王晓东

湖北省境内现存规模最大的书院,五阳书院的保护与价值评估

五阳书院,是恩施自治州乃至湖北省省境内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清代书院,是建始县城的标志性文化景观。五阳书院有何特色?它的历史沿革如何?它的价值何在?今天我们一起来更深入的认识五阳书院。

一、五阳书院简介

五阳书院,是恩施自治州乃至湖北省省境内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清代书院。五阳书院位于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业州镇茨泉社区奎星楼路3号,因县内有朝阳、建阳、当阳、景阳、巫阳而得名。

五阳书院坐北朝南,以讲堂大门、甬道为中轴线,两边各建有东、西号舍,中间甬道为石板走道,讲堂后面东西厢房,中间有四方形亭阁,两边各有个小天井,亭阁后面为后厅;西侧为储屋和斋房,讲堂西面斋房后为连珠堂四合院。

整体建筑由16个单体建筑构成,占地面积2530平方米,建筑面积1859.7平方米。房屋为穿斗抬梁式梁架结构、单檐歇山,盖青灰布瓦,外墙为石墙。

二、五阳书院历史沿革

五阳书院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建于县城北面松树坪,乾隆二十年(1755),时任建始知县邱岱将书院移到县城北门文昌祠建斋房学舍12间,乾隆二十八年(1763)落成。

道光二十年(1840),因文昌祠基址狭小,不利发展,时任知县袁景晖将书院扩建,道光二十三年(1843)完工,修建了讲堂、连珠堂、射圃、东西号房、储屋、斋房等共40余间。讲堂梁上书有“皇清道光辛丑岁嘉平月夏知建始县事袁景晖领修”墨迹;连珠堂北屋梁上书有“特授湖北施南府知建始县事督率士民黄中礼等建修,龙飞道光贰拾叁年(1843)岁次癸卯姑洗月谷且立”墨迹。

光绪十七年(1891),建始县正堂兼学署姚启署捐修书院,将东、西号屋扩建为号舍。在西号舍梁上书有“特授建始县正堂兼学署姚启署领修,光绪十七年(1891)首士黄兆松、罗垂勋、何先河、熊宏开同立”墨迹。这是五阳书院在清末进行的最后一次大的维修与扩建。

1905年清末废除科举,五阳书院停办,但仍作为县学署机构。1928年,建始县衙烧毁,县衙迁至五阳书院,讲堂变成了大堂。1949年11月,建始解放,五阳书院作为县人民政府机关驻地,1984年后县政府机关陆续迁出,五阳书院被闲置。

1993年11月26日,建始县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4月21日,恩施自治州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第二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11月17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7月,建始具委、县政府下文将五阳书院划给县具文物部门管理和使用。

三、五阳书院的保护工作

五阳书院由建始县文物管理局负责日常管理与保护。近几年,五阳书院得到进一步保护与利用,这与建始县文物部门的工作是分不开的。

2007年争取资金对五阳书院进行抢救性维修,作为文物管理办公场所,同时也是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建始联合科考站办公用房。

2012年委托湖北省古建筑保护中心进行五阳书院维修工程勘察设计。

2013年五阳书院维修工程在湖北省文物局立项,2013年-2015年湖北省文物局先后拨款250万元,建始县人民政府地方配套150万元,对五阳书院进行修缮。2016年4月通过省专家组验收。

2016年实施五阳书院环境整治工程,建始县人民政府调整资金100万元,拆除原老政府办公大楼,对五阳书院东侧老政府大院进行环境整治、绿化,划设标准停车位72个,作为五阳书院停车场。

2017年完成五阳书院消防、安防工程,总投资200万元,完成五阳书院安全防范、消防报警控制系统。

2017年完成五阳书院陈列布展设计方案,2018年3月通过湖北省文物局组织的专家评审,正在进行深化设计,拟进行陈列布展,进行免费开放。

2018年10月,组织召开五阳书院申报国保暨价值评估研讨会,进一步加强五阳书院的保护利用。

四、五阳书院价值评估

(一)历史价值

五阳书院初为建始义学,清乾隆二十年(1755)建始县令邱岱督修,乾隆二十八年落成,建成房舍12间;道光二十一年(1841)建始县令袁景晖领修扩建,道光二十三年(1843)完工,增设讲堂、考棚、射圃,成为建始官办教育学署机构;光绪十七年(1891)建始知具姚启捐修扩建,修复扩建东西号舍;1928年建始县衙被烧毁,建始县衙迁入五阳书院,增修前厅、东西厢房、储屋等,形成现存的规模。

五阳书院现存3通有明确纪年的石碑记载了乾隆、道光年间的修建经过和布局图,讲堂、西号舍、储屋、连珠堂北屋梁上修建时的题字年款清断可见,石碑和文字记录了五阳书院修建、扩建、改建的历史。五阳书院收藏古籍545部套,2156册,其中13部2015年被恩施州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珍贵古籍。

五阳书院经历了古代教育、封建衙门、现代人民政府的不同历史阶段,记录了建始“千年古县”的教育发展历史,是一道独特亮丽的历史景观,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二)艺术价值

五阳书院建筑规模宏大,相关设施齐全,是古代科举教育向现代学堂过渡时期的代表。五阳书院坐北朝南,位于建始县城的核心位置,同文庙、奎星楼等儒家文化建筑相邻,其建筑规模超过当时的县衙。布局采用以讲堂为中心,中轴对称分列和院落式相结合,建筑结构上采用穿斗抬梁式相结合的木构架,讲堂高大肃穆,亭阁秀气玲珑,连珠堂四合院别致优雅。

建筑整体既具学府之精髓,亦体现地方民居特色。充分表现了清代社会群体意识和“礼乐相成”“崇文兴教”的思想,体现古代教育建筑遵循纲常礼教的秩序和政治伦常观念,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三)科学价值

五阳书院讲堂木结构采用穿枋斗抬梁式相结合的形式,形制独特,保留了清代初期木结构的做法特点,基本未受到后代扰动,是古代木结构房屋这一做法的重要实例。

讲堂两侧山墙为青砖清水墙,薄砖空斗墙,历经200余年未出现倾斜裂口,保存较为完好。薄砖空斗砌筑,墙体中空,具有很好的防潮、隔音效果,同时节约原材料,体现了当时砖墙砌筑的高超技艺,成为青砖空斗墙的实物样本,对于清代古建筑墙体修复有很好的样例作用。

五阳书院排水系统,遵循水往低处流的规律,由天沟、天井、排水口、明沟、暗沟组成,将多余的雨水排泄到五阳书院北侧小河内,具有强大的排水能力,历经200余年仍然在发挥作用,从未出现大量积水和排水不畅的情况。如今许多市政建设很强的城市,稍有大雨就会出现内涝,五阳书院排水系统,对于城市市政规划、地下排水管网建设有借鉴作用。

(四)社会价值

五阳书院是武陵山少数民族区域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处清代书院,集义学、学署、藏书、学术交流、文化传播等功能于一身,是我国古代教育后期在继承科举、改革私熟、义学等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开创的一种社会办学的独特教育制度,仕绅捐义田作为书院经费来源。在当时交通闭塞、文化落后的边远山区,创办书院,是山区人民“耕读传家”“崇文兴教”传统美德的体现。

五阳书院讲堂对联:“慎五典亲九族溯虞夏商周迄于盛世心法治法道会源流此外别无学问:敦三行正六仪由党庠术序达于泽宫德成艺成功归笃实其间自有钩衡。”确立了五阳书院有较高的社会定位和肩负的教化育人的历史使命。

有功德碑赞书院为“陶铸国民程度高迈,使吾亚洲之黄族得以雄视五洲,间幕之日起发之人乃日月争光,泰华并峙焉。”对五阳书院的价值和作用作出了较高的评价。五阳书院在发展鄂西山区教育培养人才,提高国民素质,弘扬国学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建始晚清至民国志略》载:清同治至宣统年间,在五阳书院就学的建始科甲出身人员计有秀才77人、举人21人,清末赴欧美、日本留学人员10余人。包括同孙中山一道参与辛亥革命的朱和中、吕大森、著名铁路专家、北洋政府交通部吉长铁路局局长线武英、北洋政府陆军部军学司长、中将吴经明等就是从五阳书院走出来的精英。

五阳书院位于建始县城核心的位置,在传播历史文化,进行传统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社会价值,为恩施山区培养了大批人オ,是古代教育建筑的典型代表,是武陵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典型的历史文化符号,是建始县城的标志性文化最观,是建始人民的精神家园。

五、结语

五阳书院是建始县儒家文化的代表性建筑,是以科举为目的的教学机构,同时设院试考棚,是县学署机构。五阳书院,是武陵山区土家族区域内现存规模最大、保存状况最完好的一处清代书院,为当地培养了大批人オ,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五阳书院是儒家文化的活“标本”,它不仅丰富了建始文化旅游的内涵,还增强了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敬重,对于提升建始古文化旅游区的品味有着重大意义,五阳书院已经成为建始的文化符号。建始县文物部门正在多举措并行,加强书院的保护与利用,积极申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推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使五阳书院成为建始重要的文化地标。

北山书院予你八封“勤”书,快拆开新习惯的情书!

什么是坚韧力?

坚韧力分三点:“一难一贵一成”

难在坚持;贵在勇敢;成在自信

北山书院契合坚持、勇敢、自信

三要素提出

独具特色的“八勤”习惯养成工程

即“勤读书、勤分享、勤运动

勤动手、勤赏析、勤规划

勤发现、勤交友”

同时我们依托青春

个性和多元的书院空间

向学子们发出八封“勤”书

鼓励学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扩宽视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第一封“勤”书

执笔抒真情、立自信

“勤”分享通过每月一封信的方式来让同学们分享内心的想法和感受,累计开展4次、230余人参与其中,信满载着深情厚谊,显得特别珍贵。亲人可以在这里感悟爱、表达爱、沟通心灵;恋人之间也可以通过它传递情感;朋友之间的友情也可以在书信往来中不断升华。

一张小纸条,一个小图画、“每日一信”“每周一信”“每月一信”,都是快乐温馨生活的一部分。

北山“蕉响乐”更是提供平台寻找好的书信,以书信朗读的方式在每一天夜晚向广大学子道一句晚安。

第二封“勤”书

品匠心献礼建党百年

“勤动手”共计开展7次,累计辐射700余人。推出陶艺、扎染、刺绣、篆刻、剪纸、峡砚等中国民间工艺课程,引发了同学们强烈兴趣以及民族自豪感,让同学在实践中体悟传统文化魅力。

我们邀请了中国民族管弦乐吴红、书法家贺华、非遗传承人王方明,让学生直观体会非遗项目绝佳的技艺,传承伟大神圣的民族精神。2021年6月20日,在建党百年之际,北山书院携手200余名学子,历时34天共同完成了剪纸、书法各100幅迎接党的百岁生日,激励学生继承、发扬党的光荣传统。

第三封“勤”书

生活因书香而精彩

“勤”读书累计开展6次,共有130名同学加入其中。“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不知不觉间,北山书院的书架已越堆越厚,参与的同学也越来越多。厚度与高度不仅仅是同学们阅读数量增多,更多的是阅读量和知识储备的提升。

跟随全校启动的 “信息产业大咖传记阅读计划”,北山书院设计了读书专属空间,形成了书籍交换分享的良好互动模式,倡导学子充分利用校内丰富的阅读资源,让阅读成为习惯,陪伴学生成长、成才。

第四封“勤”书

规划自己未来人生小岛

“勤”规划是书院发展导师从生活、学习、实习等方向和学生展开分享和交流,为同学们提出的疑惑进行深度剖析和讨论,累计开展4次,辐射60余人。

北山独具特色的成长档案,翻开是横跨四年的回忆,伴随着成长档案全覆盖的2017级毕业生,我们看见了规划对人生产生的巨大影响。

2017级的学长学姐们捷报频传,大一的奖杯放在大四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上,并嘱咐书院老师就放在书院。

导师们见证了学生们的成长,学生们也感恩在书院的每一点收获。从最开始“生硬”的师生关系,到现在亦师亦友,这是四年书院家人的积淀,也是四年书院家人的改变。

第五封“勤”书

鸿鹄为友,朋辈交融

“勤”交友累计开展5次,累计300余人次参与该活动。

“勤”交友提供平台增加朋友间的凝聚力和互动性,进而增进朋友间感情,升华友谊,朋友能够彼此勉励、互相指点,与朋友共同学习,经常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中2021年3月“寝室碰撞,朋辈交融”第三届寝室对抗赛顺利开展,不仅用榜样的力量和寝室独特的品牌性让寝室“活”起来,还营造了“寝室群,书院家”的氛围,让书院和寝室关系更加紧密。

第六封“勤”书

用眼看世界,以心悟坚韧

“勤”赏析以电影观赏为主要形式,鼓励同学们学习之余约上好友一同观赏电影,感悟生活中的小美好,“勤”赏析累计开展11次,230人次参与。

不仅给大学生们带来视听上的盛宴,更多的是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增长大学生的见识。

通过征集同学们的建议,在功能室余音厅每周五晚播放不同题材的电影,其中不乏《送你一朵小红花》、《八佰》、《忠犬八公的故事》等高分电影,不仅有爱国主义题材,也有情感上的共鸣,得到广大学生的好评,电影点播如火如荼。

第七封“勤”书

用心发现,捕捉生活中的美

“勤”发现以捕捉生活中的变化和转瞬即逝的美为主题,通过手机随手拍记录生活之美,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能力,累计开展“勤”发现6次,提交作品百余幅。

这些作品记忆成为移通生活历史的一部分,书院选择优秀作品在书院空间进行展示,引发学生更多的讨论和交流。

随手拍以简单便捷的方式,融合了当代大学生爱用手机这一特点,同时书院也布置了主题拍摄角,3D书院等,促进学生记录大学生活最美好的时刻。

第八封“勤”书

齐锻炼造就书院精神

“勤运动”旨在引导大学生走出寝室,遵循人体身心健康的发展规律,以身体锻炼为基本手段,达到增强体质的目标,累计开展14次,共辐射人数3200余人。

“勤”运动以线上线下“一万步打卡”、“星光夜跑”、“我瑜北山伽”、“泳池挑战赛”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运动中来,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移通晓英才

| 不扫晓英才 何以晓移通 |

微信订阅号:移通晓英才(cqxiaoyingcai)

稿件来源:北山书院

图文编辑:喻文怡

责任编辑:喻文怡

审阅: 冉卓琳 杨靖怡 戴婷婷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4743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