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东兴皇帝果

皇帝果,被称为“柑桔之王”,来源于“南丰蜜桔”,经过培育后又与“南丰蜜桔”略有不同,经过近年的发展,广西东兴市已经成为其主产地之一。皇帝果是柑桔类的名优品种,其味香甜,鲜美,口感好,老少皆宜,实属果中极品,是送亲朋好友之佳品。其形状酷似沙糖桔,果实扁圆形,蒂脐端凹陷,色泽橙黄,裹壁薄,易剥离。剥离时刻,香味扑鼻,芳香四溢,诱人食欲。单果一般重62-86克,除皮和核外可直接食用,果皮有药用。其果肉爽脆、汁多、化渣、味清甜,吃后沁心润喉。

信息来源:广西农业特产总汇

东兴皇帝果

广东境内唯一皇帝行宫遗址 见证两大朝的兴衰更迭

公元1279年,南宋和元两军在这里爆发了一场震古烁今的大海战,当时宋元双方共投入兵力多达20万、1600多艘战船和1000多艘民船,海战历时23天,战况异常激烈。

这场海战见证了中国历史上最惊心动魄的宋元两个封建皇朝的更迭,是中国四大海战之首,影响之深远震古烁今。

而新会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

就是在700多年前这场战役遗址上兴建的

它是我国首个古代海战文化主题景区

对啦,请认准以上图片,这里就是景区入口——一艘赫然醒目的巨型仿古战船,那个它是仿照当时南宋战船按照1:1制造的,当时的船就是这么大而壮观。

▲战船共用去35000块2米乘0.2米的枕木铺设船身,船面长达80米,船底长达50米,宽12米,是景区的标志性建筑物,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陆上钢筋水泥战舰。

欢迎来到浩气广场

逛广场三件事:

1.从高处俯瞰整个广场,觉不觉得像一枚铜钱,“天圆地方”,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2.看玉玺,传说,看此玉玺和平时你在微博转发“锦鲤”的功效是一样一样的~

3.看石柱,就是下图左右那6根斗拱图腾石柱。

热闹繁华是宋街

特殊时期特殊产物,那时,这里产生了一种有趣的景象——“行朝”(皇帝上朝议政的地方)“草市”(花市、街市)两者共存。

崖海诗墙

行朝草市的中段是崖海诗墙,由三块汉白玉石碑组成,这里雕刻了3首古诗。

1.由国歌填词人田汉先生所作的《崖门怀古》

2.明末诗人陈恭尹所作的《崖门谒三忠祠》

3.文天祥所作,毛主席用毛派书法挥笔写下的《过伶仃洋》(这首诗相信大家都倒背如流了吧!)

古井烧鹅

行朝草市的后段,种着一排排的荔枝树,这些荔枝树与当地一道名菜有关,它就是——古井烧鹅。

古井烧鹅是南宋皇帝的御用食品,因为新会古井一带漫山遍野都是种植荔枝树,因地制宜采用荔枝柴去烤鹅,烤出来的鹅非常美味,皮脆汁美、肉香甘甜、没有丝毫的肥腻感!

正气广场

行朝草市的尽头是正气广场,广场的四周各有一只青铜器的神兽,分别是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看下面第二幅图,不要怀疑,它是神兽!)

沿着台阶上去,看到的是棂星门,始建于明朝,棂星门是只有出文人的地方才会兴建的,看看这形状,有没有像一个大的笔架↓↓

穿过棂星门,我们接下来看到的是驰名中外的崖山祠,里面共分两个展厅,详细地重现了当年那段恢弘的战争历史呢~

第一展厅:

以四十二张国画的形式,栩栩如生地展示了崖海大战的全过程。

第二展厅:

以沙盘的形式重现崖山海战的地形,还有宋元两军的交战路线图。

感动后人“慈元庙”

慈元庙是用来祭祀杨太后的地方,当年她挺身而出,南下抗元,最后当国家灭忙投身殉国,感动了后人,故修葺此庙供奉她。

天地正气大忠祠

大忠祠建于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用来祭祀陆秀夫、文天祥、张世杰。而祠前的这个亭叫“天地正气亭”,亭内的石碑上刻着人们祭祀三忠的祭词。

十万英魂义士祠

不同于大忠祠纪念的是三位有名的忠烈义士,义士祠纪念的是10多万大宋军民!在正中间有一副由上世纪五十年代浮雕的“义士勤王图”,形象生动地展示出义士们的英雄事迹,当年那场大战,仿佛就在眼前。

蟠龙山桔园

在山桔园,种植有一种奇特的灌木—蟠龙山桔,它非常奇特,主杆上有一圈一圈盘绕而上的纹路,像一条金龙环绕在树上。

1958年7月4日周总理来到这里视察的时候,当地的村民就是用山桔树的主杆制成了两只拐杖送给周总理作为纪念。

周总理看了以后发现有龙纹,觉得太珍贵了,于是命人把拐杖存放了下来,现在就放置在景区游客服务中心供各位游客欣赏。

一览众山望崖楼

700多年前在海面上发生的崖海大战至今仍历历在目。不要看今日的银洲湖(当年的崖海)波光潋滟、银光闪闪,当年宋元两军交战时,二十多万人牺牲于此将海水染红,据说三个多月仍未消退。

十二块“古碑廊”

古碑廊存放的十二块古碑,都是一些明清朝留下来的真品,极具历史价值。

义鸟塚“白鹇亭”

白鹇亭为纪念宋帝昺所养的白鹇鸟而建的,相传在崖海大战后,陆秀夫背着宋帝昺投海殉国,白鹇鸟在船上看到自己的主人死去,非常悲伤,拼命挣扎想冲出鸟笼,最后连同鸟笼一起坠入海中,以身殉主。

雄伟壮观古炮台

崖门古炮台建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呈半月城垛型,高5.5米,墙厚3.5米,弧长180米,分上、下两层,共43个炮位对准海面,雄伟壮观,是广东省沿海现存最大的单体古炮台。

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说的就是这里了,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军企图攻下崖门炮台却未成功,激励了清军和群众的斗志!(PS:著名电影《让子弹飞》、《蔡李佛拳》也曾在此拍摄过。)

交通指引

广州:佛开高速--(陈山落,走江鹤公路,绕开江门)--江会路--南环路--三和大道--新港路--金门路(新路)--旅游区

佛山、顺德:佛开高速--(陈山落,走江鹤公路,绕开江门)--江会路--南环路--三和大道--往珠海方向--金门路(新路)--旅游区

深圳:广深高速--虎门大桥--京珠高速--中江高速--江会路--南环路--三和大道--往珠海方向--金门路(新路)--旅游区

魏碑国宝 | 皇帝东巡之碑

东巡第一碑发现地 易县口头村南河谷

东巡第二碑发现地 易县口头村东坡

新发现的东巡第一碑碑座

张永强先生考察东巡碑出土地及残石

张永强先生考察东巡碑出土地及残石

新发现的皇帝东巡碑残石

后魏郦道元《水经注滱水》云:“徐水三源奇发,齐泻一涧。”“夹岸并有层台二所,即御射处也。”《太平寰宇记》卷六十六“满城县”:“后镇军将军、定州刺史、乐良公乞文于射处,造亭立碑。中山安熹贾聪书。”二〇一二年四月一日,予携恩师徐自强先生所赐杨守敬《水经注疏》,自京师独往易县,再访北魏太武帝东巡碑,手拓残石。访猫儿岭、画猫儿岩,于口头村备历郦注御射三碑所立之处,慨善长妙笔撰记之不虚也。乃知魏世御射三碑皆同时所立,碑文亦同,唯行次稍异,皆在管头、口头二村水次也。口头村在五回岭下,村外水流淙潺,清明已过,宿冰未销,古道幽邃,岩嶂逼天。予攀援榛莽,手发碑座于河沙之下,即郦注所谓御射第一石也。碑石久已为人所碎,但存“前将军浮阳罗丰”“射声校尉”“天下□□也射之”“外始”诸字,是为碑阳。又有“孤男步大汗叱奴孤”数字稍小,或即碑阴残字欤?第二碑有碑座残石二,已辇至村口。有村民李书田者,人皆目为狂疾,茕然索居河畔崖洞卅余载,三年前焚殁洞中。其人尝手录残碑,余得一纸,计廿字,其可辨者曰“观省同伐宣祠”“大飨焭从官”“于祭崖之东”“劳乏”数行,有不可识者。御射第三碑即一九三四年绍兴周养庵山游访得者,十余年前残石在管头镇官道废井畔复出,已碎裂,复佚其半,仅存下截“乐良公”“刺史”“乃作颂曰”卅余字,字画模糊,粗具字形。予所购未断时精拓本,有周氏藏印。别有考证。此行西溯唐河(古之滱水),过倒马关、走马驿古渡,北上涞源,古之广昌郡,又曰凉城也。目送夕阳,万山尽染,春寒沁骨。巡斋识于灵丘觉山寺灯下。

新发现的东巡碑残石

新发现的东巡碑残石

太武帝东巡御射第一碑残石今为有力者辇去,挟而秘藏,拓本居奇,不轻示人。余求之数载未得,常为恨恨。此书将成,忽于厂肆遇之,凡九纸,乃以旧拓平百济国碑易得之。与魏氏东巡、南巡二碑并观,巡斋之名,乃得其实矣!二〇一七年六月十四日凌晨,摩挲拓本,谨识于外国专家大厦。

新发现的东巡碑残石

新发现的东巡碑残石

新发现的东巡碑残石拓片

皇帝东巡之碑拓本 破禅室藏

皇帝东巡之碑拓本

北魏太延三年(437)

182cm80cm

正书。篆额“皇帝东巡之碑”六字。一九三二年前后发现于河北易县南管头村,载周肇祥编《艺林月刊》《艺林旬刊》。结体茂密浑厚,字形修长,横画斜出,已是明显的楷书特征。捺画隶意犹存,凭增雄强气概,施蛰存谓为“北魏第一名碑”。一九三七年后原石断裂佚失,目前发现的整幅拓片不超过十份。此为刚发现时周肇祥命工所拓,钤印“黄季度读碑记”“周养庵山游访得”“足庐珍藏书画金石印”。

1935、1936年艺林月刊 周肇祥跋东巡碑及发表的拓片

东巡碑碑额拓片

东巡碑碑额拓片

北魏皇帝东巡碑,太延三年(437)立于易州五回岭下。二〇〇八年十二月十日京师初雪,在王府井金宝街励骏酒店苏富比拍卖会竞拍得之(八千八百余元),更号“巡斋”,以志墨缘之幸。是夜灯下展读,寻绎诸书,凌晨三时方眠。辨出拓本所钤“黄季度读碑记”“周养庵山游访得”“足庐珍藏书画金石印”三印。黄绍宪,字季度,南海人,富于收藏,黄牧甫曾为刻“南海黄绍宪所藏经籍书画金石文字宪子孙其万年永宝”诸印。康有为《自都归乡黄季度别驾以诗慰问奉次原韵》有“讲堂漫有青纱帐,春信偏知黄叶村”诗句以赞之。周肇祥,字嵩灵,号养庵,绍兴人,清末举人,一九二六年九月至一九二八年二月任故宫古物陈列所所长。著述有《东游日记》《山游访碑目》《宝觚楼金石目》等,多未刊行。平生所收碑刻拓片二千余种,今藏北京文物研究所。徐自强师尝以叶芷先生《周氏藏拓整理目録》见示,内无北魏皇帝东巡碑也。唯足庐不知何许人。施蛰存《北山集古録》一九七三年四月跋云:“此碑拓本,流传极少,余求之十余年,乃始得之。”于《水经注碑録》考证累累,为之心驰神往。俟来春游访,以慰平生。

东巡碑拓本局部

东巡碑拓本局部

皇帝东巡之碑释文:

唯太延元年十月甲辰,车驾东巡(下残)泽,历定、冀二州,□□□□□□□□□□□□□□□□□□□,祷祀峘山,北行而归。十有二月□□,径五回之崄途,览崇岸之竦峙,乃停驾路隅,援弓而射之。矢踰于岩山三百余步。于是复命左右将士善射者射之。若武卫将军、昌黎公丘眷,前军将军、浮阳侯阿齐,中坚将军、蓝田侯代田,积射将军、曲阳侯罗豊,射声校尉、安武子韩元兴,次飞督、安憙子李盖等数百人,皆天下善射也,射之莫有过崖者。或至峰旁,或及岩侧。于是群臣内外始知上御射之远,□代絶无也。咸嗟叹圣艺之神明,虽古有穷蓬蒙之善,方之于今,□□□□□□□□遇。镇东将军、定州刺史、乐良公乞立石射所□□□□□□立铭,以广德美,垂之来世。三年丁丑功讫。会乐良公去官,后刺史、征东将军、张掖公宝周初临,续赞其事。遂刊书□命,乃作颂曰:思皇神武,应期挺生。含弘宽大,下济光明。无仁不苞,无□不□。肃肃四海,远至迩平。荡荡圣哉!民□能□。山□□□,天下咸宁!中山安熹贾聪书。

_

_

东巡碑部分单字赏析

_

张永强简介:

1972年生于山东蓬莱。西泠印社社员、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任职于中国书法家协会,先后任《中国书法》杂志古代编辑部主任、中国书协《国际书法》执行主编、《书法通讯》副主编。

以下皇帝喜好太特别,最爱一位毒妇,结果差点让皇家断了香火

公元1466年(明成化二年)夏天,北京城格外溽热。一个男婴在母亲万贞儿的怀里渐渐冰冷,他年轻的父亲——成化皇帝朱见深,偎依在万贞儿身侧,悲伤而无助。他比那个死去的孩子,更需要温暖。万贞儿的母爱,随着那个幼小的灵魂缠绕盘旋,然后一股脑地投注在这个小她17岁的丈夫身上。

明宪宗与万贵妃

万贞儿原本是朱见深的祖母孙太后的侍女。她4岁入宫,在玄机重重的后宫里,身体和心机都一天天丰腴起来。19岁那年,她接受了一个特殊的使命,去照顾刚刚被立为太子的朱见深。那一年,朱见深才两岁,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何被匆匆立为太子,更无法预见到,身边这个温润的阿姨会是自己钟爱一生的对象。

朱见深是明英宗的长子,经过“土木之变”,他的父皇被俘,叔父监国。祖母孙太后为防万一,立其为太子。3年后,赖在龙椅上不愿下来的叔父,不仅把英宗软禁在南宫,也顺手废了朱见深的太子身份,赶出紫禁城。

明英宗与少年宪宗

10岁的时候,朱见深的命运随着父亲明英宗“夺门之变”复位成功,再次发生改变,他又成了大明帝国的皇太子。几年后,他到了大婚的年龄。明英宗为儿子选了12位美人,最后留下了吴氏、王氏、柏氏3人。公元1464年,英宗驾崩,朱见深继位,年号成化,也就是后来的明宪宗。

宪宗登基时18岁,而万贞儿已经35岁,并开始发福。《明史后妃传》说她“机警,善迎帝意”,但关于她的容貌是否美丽,没有任何记载。皇帝的母亲周太后难以理解儿子如此专注的爱情,不禁发问:“彼有何美,而承恩多?”宪宗回答:“彼抚摩吾安之,不在貌也。”

按宪宗本意,皇后非万贞儿不可,而不是当时的吴皇后,但在皇帝婚姻大事上真正具有话语权的皇太后,是绝不会让一个宫女出身、年老色衰的人母仪天下的。

待到吴皇后被废后的第二年,成化二年(1466年)正月,万贞儿以37岁的高龄,产下一子,第一次做了父亲的朱见深大喜过望,派太监大祀山河。万贞儿也因此获得了仅次于皇后的名分——贵妃。

万贞儿从最底层的侍女做起,30多年苦苦挣扎,终于以皇长子母亲的身份,晋级贵妃,可谓实至名归。除了皇帝随时可能生变的爱情,这个皇长子,就是万贵妃一张最可靠的护身符。谁知这张护身符比爱情还要脆弱。孩子未满周岁,连个正式名字都没有就夭折了。幸好宪宗的爱一如既往。

然而,皇帝的家事就是国事。帝国无后,皇帝不急大臣急。大学士彭时劝导朱见深:“今嫔嫱众多,维熊(生子)无兆,必陛下爱有所专、而专宠者已过生育之期故也。望均恩爱,为宗社大计。”

宪宗一句话就给顶了回去:“内事也,朕自主之。”言外之意很明显:你们管得着吗?

这次不愉快的君臣对话过了一年后,柏妃为宪宗生下了第二个儿子。两岁时,这个男孩被册立为皇太子。然而,死神再次降临。

关于孩子的死因,宫中传言直指万贵妃。真是其所为,还是遭人嫁祸?反正死了儿子的宪宗,没有流露出悲痛欲绝、追查到底的决心。

后来,宪宗每一次临幸其他嫔妃宫女,都有人记录在案;宫中一旦有女人怀上龙种,都有人及时报告给万贵妃。于是,这个还没有成形的胎儿,就被一杯堕胎药结束了生命。“掖廷御幸有身,饮药伤坠者无数”。

直到成化十一年(1475年),宪宗一觉醒来,面对铜镜,叹息道:“老将至而无子。”其时,宪宗29岁,华发早生。伺候皇帝梳头的太监张敏,就势跪倒:“老奴死罪!老奴欺君,万岁已有子也。”《明史后妃传》接着写道:帝愕然,问安在。对曰:“奴言即死,万岁当为皇子(做)主。”

这个太监已经清醒地预见到自己的悲惨命运,同时也委婉地质疑皇帝保护骨肉的决心和能力。

宪宗还是将信将疑,于是在一旁地位更高的司礼太监怀恩顿首曰:“敏言是。皇子潜养西内,今已六岁矣,匿不敢闻。”朱见深大喜,急忙派人去迎接从未谋面的儿子。

明宪宗与纪氏

这个孩子的母亲,就是那个在部族屠杀中侥幸不死,被强征入宫,并被误记为“纪妙善”的女人。以她悲惨而低贱的出身,起初只能充当最下等的宫女。然而,她的美丽和聪慧不会永远湮没,很快她被晋升为管理内廷书库的女官,而内廷书库又是皇帝常常驾临的地方。终于在一次愉悦的对话后,宪宗临幸了纪氏。 可惜的,这位纪氏并没有像《延禧攻略》那样完成麻雀逆袭的壮举,反而在之后的人生里历经了难以想象的坎坷和磨难。

就在纪氏顺理成章地怀孕后,万贵妃顺理成章地送来了堕胎药,宪宗顺理成章地保持了沉默。然而,这个未成形的孩子并未顺理成章地死去。纪氏的小腹一天天隆起,太监张敏向万贵妃解释说:那是一种怪病。于是,纪氏也被送到了北海西侧的安乐堂。

在那里,孩子降生。母亲抱着儿子彻夜未眠,然后,对着赶来探望的太监张敏说:“把孩子抱走,溺死。”张敏说:“皇帝还没有儿子,怎么能就这样丢弃呢?”不久,又一个女人加入了这场极度危险的游戏。几年前被废居此的吴皇后,在这个孩子身上看到了一丝希望。两个未曾绝望的女人哺育孩子一天天长大,在暗无天日的房间里,这个孩子连哭泣都成了奢望。

父子相见的那一天,宪宗抱起孩子看了很久,流泪说:“是我的儿子,像我,像我……”

纪氏死了,在儿子得见天日的一个月后。这本是纪氏灾难重重的一生中,最美好的一个月。她和儿子被接回紫禁城,宪宗时常看望他们母子,与她牵手叙旧,共饮美酒。皇帝为她挑选的住所位于西六宫最南端,这里是距离皇帝寝宫乾清宫最近的一处院落,明初叫做长乐宫,后来才易名永寿宫。

然而,纪氏在这里,既没能长乐,更没有永寿。关于她的死因,《明史》这样写道:“或曰(万)贵妃致之死,或曰自缢也。”差不多同时,太监张敏也吞金自杀了。没有什么意外,他们早已清醒地预言了自己的死亡。

在皇帝父子相认的那一天,紫禁城欢声雷动,只有万贞儿几近崩溃,她不停地哭喊着:“群小骗我,群小骗我……”一个月后,那些骗她的“群小”接连暴亡。

小皇子的生命变得岌岌可危。这时,祖母周太后将这个可怜的孩子拉进自己的怀里。偌大紫禁城,恐怕只有周太后的臂弯,才可以挡得住万贞儿的杀手。

万贵妃

有一次,万贵妃请小皇子去吃饭,周太后叮嘱道:“你去之后,千万不要吃东西。”因此小皇子赴宴时果然不沾任何食品,只称自己已经饱了。当宫人捧上汤羹时,年幼的小皇子说:“我怀疑此中有毒。”万贵妃既惊且怒。嚷道:“这孩才几岁就如此,他日必加害于我!”此后,她一改对宪宗后宫生活的控制,宪宗在妃嫔中走动不再受限制,妃嫔们有孕也能顺利出生,皇子渐渐多起来。万贵妃想以此要挟皇帝另立储君。宪宗对万贵妃一向言听计从,便有了更换太子之意,朝中众臣极力反对。而此时泰山一带突然出现地震,占卜者指地震的原因是上天警示如改立太子,必将引起动乱,宪宗心中恐惧,于是下令不准再议废太子之事。

成化二十三年(1487)春,万贵妃病死,42岁的明宪宗也因悲伤过度于八月去世。太子朱祐樘于九月壬寅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弘治”,是为明孝宗。

明宪宗与明孝宗

事实上,宪宗留给儿子孝宗的,不仅是一个紊乱的朝政,而且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国家。对于这些情况,孝宗在宫中为太子时已经是有所了解的。他即位之初,就着手改革弊政。起初他的精力主要放在了朝廷要员的人事安排上,待到这些问题基本解决之后,他便开始注重于对内忧外患的治理。

由于成化时期,宪宗皇帝宠信佛道,致使许多佞幸小人混入朝中,李孜省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以方术、房中术进献皇帝得到宠幸,然后与太监梁芳狼狈为奸祸乱朝政,打击忠臣,扶植朋党,是当时朝廷中的第一大害。孝宗即位之后立即逮捕了两人,使文武百官弹冠相庆。接着,孝宗皇帝开始整顿吏制,将成化朝通过贿赂,溜须拍马发迹的官员一律撤换,改革首先从内阁开始,罢免了以外戚万安为首的“纸糊三阁老”。同时,孝宗大量起用正直贤能之士。象王恕、怀恩、马文升等在成化朝由于直言被贬的官吏;徐溥、刘健、谢迁、李东阳等贤臣。为于谦建旌功祠,使得无论是朝中还是宫中都为之一新,时称朝序清宁。

明孝宗

不过在最初的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并不十分了解孝宗其人。只知道他是一个出生于冷宫的一个身份卑贱的宫人之子,后来虽得到宪宗承认,但一直受嫉于万贵妃,甚至到成化末年,还有废立之危。因此,当这个十七岁的青年登基为帝的时候,除去得到一些正直大臣们的拥护之外,恐怕多少还有些同情,他的皇子生活实在太坎坷了。但是人们很快就不得不对这位年轻皇帝刮目相看,斥佞用贤的弘治初政,给成化后期混乱的朝廷打了一针兴奋剂,使明朝有了中兴的希望。

而这位皇帝又出奇地宽和善良,即使对当初迫害其生母的万贵妃家人,也表现了极大的宽容。对万贵妃本人,也没有听从臣下的建议对她削溢议罪。这一切都出于一个孝字,孝敬父皇,维持传统,以宽仁忠孝为主,他死后被定庙号为孝宗,也正因为此。

孝宗在内政治道上最主要的措施是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繁荣经济。弘治二年(1489年)五月,开封黄河决口,孝宗命户部左侍郎白昂领5万人修治。弘治五年(1492年),苏松河道淤塞,泛滥成灾。孝宗命工部侍郎徐贯主持治理,历时近三年方告完成。从此,苏松消除了水患,再度成为鱼米之乡。

明孝宗

由于幼年生活的坎坷,孝宗一直身弱多病。但孝宗却勤于政事,不仅早朝每天必到,而且重开了午朝,使得大臣有更多的机会协助皇帝办理政务。同时,他又重开了经筵侍讲,向群臣咨询治国知道。孝宗还开辟了文华殿议政,其作用是在早朝与午朝之余的时间,与内阁共同切磋治国之道,商议政事。孝宗皇帝的勤政终于得到了回报,弘治朝吏治清明,任贤使能,抑制官宦,勤于务政,倡导节约,与民休息,是明代历史上少有的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和平时期。被史家称为“弘治中兴”。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4706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