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融水野生茶

融水苗族自治县地处柳州市北麓,是世界茶叶起源地之一云贵高原山脉向东延伸部分,拥有“九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元宝山国家森林保护区、广西大鲵自然保护区和“元宝山”国家野生茶种质原生境保护区等四个自然和动、植物保护区。县内山区森林覆盖率达到87%以上,茶叶种植区域海拨基本都在500-1200海之间,常年云雾缭绕、生态环境优良,早春茶开采时间一般在春节前后,比湖南省早近20天左右,是发展优质高山茶叶最适宜区域。

融水境内有着非常丰富的野生茶资源,分布有大面积的野生老茶、原生白茶、石崖茶、藤茶、甜茶…,面积达约1355公顷,可开发利用面积约925公顷。2013年农业部批准建立广西第一个野生茶种质资源保护区—“元宝山野生茶种质资源原生境保护点”,同年融水成为“国家茶产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柳州分中心”研发基地。目前,融水已成功开发多个特色茶叶产品,产品在“中茶杯”、“国饮杯”、“桂茶杯”等区内外茶叶评比中缕获殊荣,其中融水县水融香公司的野生红茶“苗山王(古树红)”及“水融香”有机绿茶2011—2013年连续3年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指定用茶、融水县元宝山公司的“野生石崖茶”在2012年中国(上海)茶业博览会上荣获特种茶唯一优质金奖,2014年中国(上海)茶业博览会茶时评比中融水县元宝山、水融香两大公司的野生茶和有机茶共获一金三银的佳绩。

融水野生茶

特有高山森林环境和丰富的野生茶树资源为打造融水高山、特色茶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各级政府和各界人士支持下,必将创建出融水优质、特色、高效的高山茶叶品牌。

邂逅全球顶级生态度假村南昆山十字水生态度假酒店-原生态-绿野仙踪-自然文化融为一体

“能在中国看到这样赞美自然和文化的场所设计项目无疑是非常令人鼓舞的。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异常丰富的废弃材料和本地材料营造出了非常高雅、优美的环境。此项目因就地取地和使用废弃材料,而在当地脱颖而出。很棒的工作。这些照片让人很想亲自前往那里。有如此多的关于材料范围的,对生态资源整合的信息。”

---2010专业奖评审委员会

南昆山十字水生态度假区位于广东省龙门县南昆山国家森林公园内,距广州约98公里,是中国首家顶级生态度假村。

度假村位于自然保护区中,保护区有超过1300种植物和面积大于30平方公里的竹林,开发团队的目标是建立真正的生态旅游地,吸引人们前来体验并了解自然。度假村的开发和设计都坚持真正的生态理念,将自然与人的关系通过建筑使之和谐共生。它完美实现了现代都市人生活于喧嚣浮世却向往内心平静的梦想,赋予了他们“幽居山林”的理想状态。

十字水生态度假村总体规划在坚持生态、环保的基本原则的同时,亦努力践行对当地文化的尊重及运用,处处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

1.项目用地范围内的原始宽叶林在总体规划时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用于建设开发的土地基本是已经开垦的菜地、果园、竹林。

2.坡地、溪边房屋及主要园建构筑物基本架空,在最大限度地减少开山劈石的同时,保持了原有水文及爬行类动物的生活环境。

3.仿照客家小村落的自然形态,倚山沿溪布局不同功能的房屋,借鉴颐和园万寿山及画廊的构思,布置主要公共建筑及园建设施,传承传统风水理念,设计“泗水环城”的园林水景。

度假村将西方度假理念与中国建筑和当地人文结合。细节设计上充分体现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Culture

文化

南昆山的原始居民多是客家人,因此在十字水度假区的规划设计中充分利用了客家文化,通过仿造客家小村落的建筑集群形态和吊脚楼式的别墅建筑,营造出岭南山居的景观。

Building Materials

材料

材料使用上,使用当地建材,回收利用旧瓦、旧枕木,植物均选用当地植物,并避免使用大型机械,减少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Bamboo Culture

竹文化

苏轼诗中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对竹的偏爱亘古不变。坐拥竹海的十字水度假区,又怎能错过“竹”这一文化情怀?在一定程度上,十字水的设计,还原了古时隐居竹林的意境。不仅保留了原生态的竹林,在人为建筑的建设中,也多使用了竹材,设计元素围绕“竹”这一主题展开。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度假区入口处的竹桥,由哥伦比亚竹建筑艺术家Simon Velez设计,中国只此一座由竹结构建成的桥梁。竹桥选用长度从1米到20米的南昆山原生毛竹作为材料,巨大的桥体由直径12厘米的粗竹交迭构造,却非传统中国桥梁形制,而是雄浑的伞状结构。

十字水度假区的规划依托于南昆山万亩原始次生林,所有建筑都是低密度独立建造,充分利用当地竹林特色,营造出幽静而私密的空间。地势起伏处所采用架空或吊脚楼工艺,既保护了原生地貌,也充分体现了地域特色。设计风格朴实而谦逊,建筑藏于自然绿意之中,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山林深处有人家”、“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隐匿之美。别墅内部设计素雅却又精致,朴实中透出文化的高格调,让人心境沉迷。“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自窗口眺望南昆山自然美景,无论是青山碧水,还是明月清风,在自然的怀抱中,总能使心绪沉淀,回归本真。

不止美景,生活方式也是生态的。客人可以亲身体验客家传统炒米饼的制作,还能装盒作为礼品带回家赠予亲朋;每年制茶季节,度假区会组织客人参与采茶、制茶的过程,制好的茶叶同样可以带回家;度假区内还有专门开辟出来供客人进行种植体验的田地,平日里餐饮也均使用生态种植的有机蔬菜。另外,度假区还为客人提供健康瑜伽、水疗等服务,一边呼吸天然氧吧的清新空气,一边沉淀身心。

酒店四周的树木原始而茂密,11万个/cm的负离子浓度,高于联合国洁净空气标准约73倍。客房的设计透露着人对大自然的亲近与谦卑。在这片天人合一的生活情境中,十字水生态度假区让每一个来到的生命得到修复。

十字水生态度假区目前拥有四种不同主题房型

所有客房均配有独立的高山温泉泡池

高山温泉拥有独特的偏硅酸

具有软化人体血管的功效

春芽是十字水二期“树梢”组团最新推出的大床房型。内部设有双人大床、地暖系统、电动窗帘/蚊帐、景观露台、室外温泉泡池等,俯瞰整个酒店一期,眺望群山峰景。

峭壁温泉会所

峭壁温泉与峭壁泳池上下错落相叠,正对天堂顶美景,可以静看日出日落、白云悠悠,可以看树木生长,日影月移。配套的纯木会所内设红酒窖、酒吧、健身中心等,泡在无边际的池边,小谈或举酒对饮,良辰美景事

竹SPA

竹SPA位于半山竹林间,清幽而自然的环境中富含大量负离子,让身心的放松从呼吸开始。专业的理疗师,十余种专业SPA项目,让您在自然界中恢复身心的能量。

室内高山温泉

深挖1000米的珍稀十字水高山温泉,直供入户每间客房,其温泉水偏硅酸和锶元素含量极高,有极佳的养生效果,专为家庭私密设计的室内高山温泉泡池,亦十分惬意,泡在温泉池里闲谈,边欣赏自然里的风景,听林鸟虫鸣的协奏、看星空与月光互动,尽情享受温泉浴带给身体的放松。

从生活囚笼融入精神旷野 | 陈培浩谈《大野》

2018人民文学长篇小说奖授奖词

“李凤群的长篇小说《大野》,以双生花式的精巧结构叙写当代女性的成长,将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性别、财富流转等诸多命题叠合在人物个体命运的遭际之内,如盐入水,融合无迹,语言精练有力,情节映花照水,冷静疏离的表象之下饱蘸磅礴的同情共感,显示出熟练的小说技艺和人性认知的深度。”

书名:《大野》

作者:李凤群

《大野》是70后实力作家李凤群的长篇新作。小说由“世界之间”和“遇见”两部分组成,前者双线书写,穿插并行,推动情节;后者补插倒叙,完整曾被隐去的节点,是两位主人公人生中宿命般的高光时刻。

作者将笔触集中于两个城镇出身、出生于“改革开放”起始时代的年轻女性——今宝和在桃,细致入微地描写了她们辗转并行的人生际遇。性格两极,却同样敏感,对生活充满体察,她们循着不同轨迹,以迥然的方式对抗既定生活,缺少爱但又渴望爱、追求爱以及更高的自我实现。“自己是谁,将过怎样的一生”,从一种生活到另一种生活,事关逃离和回归的“成长”,或许将伴随她们以及一代女性的终生。

如果说《大风》更多关注的是大的时代以及置身于其中的小人物的命运,那么在《大野》中作者的思想深度更多体现在对人物更高层次精神追求的剖析。物质生活逐渐充盈,但精神的提升并非一定能与物质的改善相同步。作者对社会现象和世情有着丝丝入扣的体察,饱含理解和同情心来书写,下笔精炼而不失细腻,读来令人共情。

从生活囚笼融入精神旷野

——读李凤群《大野》

陈培浩

读李凤群的《大野》,脑中陆续想起的作品有:福楼拜《包法利夫人》、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宁娜》、萧红《生死场》、王安忆《富萍》、毕飞宇《玉米》《青衣》、盛可以《北妹》等等。这显然是一个女性困惑和成长的文学谱系,《大野》以双生花式结构写在桃和今宝二个当代女性的命运磨砺和精神成长,这题材并不新鲜,它将如何在前辈及同代作家的包围圈中突围?从专业口碑上,它无疑已经取得相当成功:2018年人民文学奖长篇小说奖授奖词称“它将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性别、财富流转等诸多命题叠合在人物个体命运的遭际之内”;王德威教授称小说中“两个女子以生命演绎什么是自由?什么是自在?”;严锋教授则指它“用鲜活的感觉连通个人与时代,以充沛的元气谱写生命的热烈与坚韧”。信哉斯言!《大野》获得的肯定当然因由有自,多方肯定也各有观照。但我特别想指出作品中人物书写的特色。当代文学不怎么谈人物久矣!但人物无疑是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元素,《大野》证明,人物作为一个艺术要素尚能推陈出新。

《大野》的人物塑造跟小说结构是紧密联系的。论者已指出《大野》的“双生花结构”,有必要强调这并非简单指小说将在桃和今宝并置的双线结构。双生花的核心不仅是双线,而是一分为二、合二为一、互为镜像的人物设置,典型如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两生花》(又译《维罗妮卡的双重生活》)正是如此。所以,《大野》的妙处不在它将两个不同性格、不同命运的当代女性的故事穿插在一起来讲述,而在于将生命在别处、一直在路上的在桃和紧贴大地、坚韧忍耐的今宝设置为一体两面的分身或互文性人物。作者自道:“每一个狂放不羁的在桃的心里都有一个今宝,每一个今宝的心里都依偎着一个在桃。像一对立在镜子正反两面的姊妹花,互相映照,互相取暖,却永不重合。”小说中,在桃不断给今宝写信,以第一人称讲述自己的故事,而今宝的故事则是由不在场的叙事人讲述。作者暗示着,今宝是在桃想象的人物,在桃虚构出一个今宝,既讲述自己的故事,同时也讲述着今宝的故事。当然,我们也可以反过来将在桃视为今宝的精神虚构。小说中,在桃代表着一种永不屈服的自由意志,她虽然出身卑微,却绝不接受生活的招安。邂逅公务员陈志高之后,在桃的美貌使她获得了进入安稳现世和“美满”婚姻的机会,但她逃离了,她的宿命正是“在逃”。遇到歌手南之翔,她低到尘埃里,卑微地仰望。可是,她终究是渴望平等爱恋,不可能被驯服的在桃,南之翔注定只是她生命的又一站。而今宝呢?她一生几乎没有离开过那个县城,只去过一次上海。她克制隐忍,自觉地放弃了对生命高潮和意外的追求。作者说她“静默的生命获得了强度,她终究脱离了我,成为她自己”。如果说在桃代表着动的生命观,今宝则代表着静的生命观;在桃暴烈而今宝静穆,在桃阳而今宝阴,这对阴阳互嵌的双生花构成了女性生命内部的现实与想象,当下与理想。换言之,阴阳分身式的人物设置使《大野》获得了一般单线人物所不具备的涵盖性。

有必要看到:《大野》的人物塑造还执行了“理想性”原则,这是它有别于一般女性人物之处。不管是福楼拜写爱玛,还是托尔斯泰写安娜,人物的首先属性都是“现实的”。优秀的“现实主义”人物往往是个人和社会的双重结果。无论安娜还是爱玛,其行为和命运既是其自身性格逻辑的结果,也是她们所处的社会文化逻辑的结果。所以,批判现实主义作者也就得以循个人命运而勘探社会、批判现实。可是,“现实的”人物往往深陷于环境中,从“现实的”艺术逻辑出发的作家,由人物见社会,却切断了人物自我拯救的可能。“现实”之外另有一种艺术运思逻辑,那便是“理想的”。“理想的”艺术运思逻辑并非美化和矫饰,而是借助于想象的权力和相应的精神资源,用小说去想象人物从命运的惊涛骇浪中脱险的可能。《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是“现实的”艺术逻辑的结果,列文却是“理想的”艺术逻辑的产物。托翁给安娜同情,却无法认同;列文才是他寄予精神厚望的人物。很多现实主义小说只有“现实的”逻辑,却没有“理想的”逻辑,这其实是对“现实主义”的狭隘化。李凤群在想象今宝时,明确地将其放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当代社会进程中,她知道作为一个类的代表,这个1978年出生的普通女性,“在不幸的事件中,她不会被落下”“恐慌一直跟随她,她像别人一样,逐渐老去”。可是“我不能这么写,我要她坚持下来。因为,我想结识一个沉默但却带有力量的、健康的女英雄”。这里非常清晰地表明了“理想的”艺术原则。我们并不能在“现实的”和“理想的”两种人物运思原则上区分高下,事实上它们各有优胜:基于现实性原则塑造的人物,因为深刻地根源于某种社会环境而具有不可腐蚀的批判意志。但过分根植于环境的人物,往往失却其超越性,常常失却了拯救的可能。而基于理想性原则塑造的人物,着眼的往往不是现实的具体性,而是人类精神得救的可能。它更倾向于想象某种沉沦中的飞翔,废墟上的建设。“理想性”人物不是刻意拔高的高大全形象。事实上,余华《活着》中的富贵就是一个“理想性”人物,余华希望通过富贵去展示一种历经苦难,却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的生命态度。李凤群同样希望通过在桃和今宝这二个受过生活伤害的人物去揭示个人从命运伤害铸就的人性囚笼中走向精神旷野的可能性。

要言之,《大野》没有一般女性作者沉溺于小我闺房情趣和情感一己之私的逼仄,也没有很多女性文学在个人精神深渊中裹足不前的孤冷。它相当自觉地将人物的血肉接通了时代涌动的脉搏,并以敏感细腻的笔触勘探着时代烟尘中成就强韧精神主体的可能。

原载《北京日报》2019年5月7日

陈培浩,青年评论家、文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特支人才计划青年文化英才,广东省优秀青年教师,广东省文学院签约作家、广东省作协签约评论家。已在《文学评论》《当代作家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新文学史料》《文艺理论与批评》《南方文坛》《当代文坛》《文艺争鸣》《中国文学研究》《中国作家》《作家》《文艺报》《江汉学术》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三十多篇。论文多次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已出版《迷舟摆渡——陈培浩诗歌评论集》《阮章竞评传》《互文与魔镜》《岭东的叙事与抒情》《歌谣与中国新诗》等著作。曾获《当代作家评论》年度优秀论文奖、首届广东青年文学奖文学评论奖等奖项。

泉州打造“山水田园城市”让好山好水融入市民生活

原标题:都市风光好 门前野趣多

绿树繁花,白鹭纷飞,鱼翔浅底……国庆假期,泉州北滨江公园迎来了如潮的游客和市民,穿林赏景,休闲运动。这里,如今已变身为泉州的网红“打卡点”。

“近年来,泉州依托自然山水脉络,用绿道串起山、水、林、田、湖、草等资源,建设生态连绵带,打造出泉州市区全长22公里的五区十园,并在各县(市、区)新建城市公园,让老百姓宜业又宜居。”泉州市领导表示。

精心规划,首创生态连绵带

“这里有成片的龙眼林,还种植各式各样的花草。尤其是傍晚时分,还能欣赏落霞与白鹭齐飞的美景!”今年60多岁的泉州市民陈先生感慨“开门见绿推窗现景”的美好。

早在2017年11月,泉州市创造性提出“生态连绵带”,希冀用绿道串起泉州的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形成相互贯通、连绵成片的城镇生态网络。

沿着泉州母亲河晋江顺流而下,北滨江公园五区十园中的北峰园、白水营园、田安园、沉洲园、汀洲园、滨海园依次排开,成为泉州最亮眼的“公园带”。

北滨江公园只是生态连绵带建设的一个示范项目。“我们从居民常走、客人常来的山海联廊做起,在泉州城市滨海区域形成了十条山海通廊。”泉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空间规划科蔡东科长说。

基于这样的设想,泉州生态连绵带由三级网络化生态空间体系组成:一级是生态屏障区,由若干郊野公园构成,满足群众一月一次的使用需求;二级是生态廊道区,由十个廊道构成,满足群众一周一次的使用需求;三级是生态体验区,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满足群众一天一次的日常需求。

生态连绵带建设,钱从哪来?据介绍,泉州市采取包括资金投入、土地供应等保障机制,实施政府保障为主、市场运作为辅的运营管理模式,鼓励多元化资金主体进入生态连绵带的建设。

“山线公园”与“水线公园”构成泉州绿道山水环线。其中,山线公园一二期投资约5亿元,全长约22.5公里,用绿道串起清源山、南少林寺、圣墓、大坪山、森林公园等风景区,终于滨海公园,勾勒出壮美轮廓,一路层林叠翠、繁花似锦。而水线北滨江公园,总投资16.5亿元,五区十园渐次绽放,串起晋江下游亮丽风景。廊道,则串起山林、水体、湿地、公园,“开门见绿推窗现景”照进现实。

保留原生态,建设巧用劲

为做好生态连绵带建设这个系统性工程,泉州力争“花小钱、巧用劲、见成效”。

漫步泉州北滨江公园,记者见到一片绵延5公里长的原生态龙眼林,硕果累累,平添几分穿林徐行的情趣。“这里有2000多亩的原生树林、上百年的龙眼树、古榕树、古桑树,还有笋江的荷园、草海、花海等,原生态十足。”晋江下游生态整治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杜智谋说。

在公园建设中,随处可见石头被巧妙地加以应用,装饰点缀。“这些石头,有的是公路项目建设腾出的山石,有的是从山区收集的溪石,还有的是城市征迁遗留的旧石构件、旧材料。”杜智谋介绍道。

“八闽形胜无双地,四海人文第一邦。”进入北滨江公园白水营园、笋浯园,记者在闽南建筑文化展示区见到海蛎壳墙、出砖入石等泉州建筑符号,还瞧见红墙、红瓦、刺桐花组成的“泉州红”,以及石笋园的观古城变迁图、“笋江月色”浮雕墙,游接官亭……

生态连绵带建设,低成本是亮色,原生态是底色。泉州市住建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在保持原生态植被的前提下,生态连绵带的各个项目,遍植野花野草,以局部补充、花化彩化的手法修复绿地,还建设低水驳岸等,以降低公园的未来维护成本。

漠漠水田白鹭飞,蛙鸣虫唱耳边绕。走进位于泉州台商投资区百崎湖畔的海丝生态公园,目光所及,碧湖清波,水天一色,白鹭纷飞,令人心旷神怡。

“海丝生态公园就地取材,以900余亩的荒杂地恢复绿化,使得近5000亩的农田、湖面、鱼塘、湿地及防风林,汇聚成一廊、四区、九景的百崎湖生态廊道。”海丝生态公园项目建设方上海建工园林集团东南事业部负责人上官纪荣说。

泉州市民黄女士每周都要带儿子来这里抓蜻蜓、听蛙声,在草上撒个欢。“这里的海丝公园生态好,野趣也多多,是孩子们亲近原野的好去处!”

不仅如此,把史迹修缮与城市绿化相融合,也成为公园建设的一大亮点。泉州在公园原有的古桥、古榕、古渡、古景中,充分利用构筑物、废弃构件,实现低成本塑造,最大程度呈现本土特色文化。

泉州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王宏娥告诉记者,泉州除了新建城市公园、口袋公园、街头绿地127个(处)外,还对临漳门、德济门等中心城区30多处史迹点实施环境整治及绿化提升。其中,泉州“四大书院”之一的小山书院——“小山丛竹”史迹恢复重建便是代表性之一。

全域推进,构筑生态绿色屏障

近年来,泉州持续推进主城区、晋江、洛阳江、百崎湖等23个环泉州湾区域的生态连绵带示范性项目建设,连点成线,逐步形成环泉州湾区域一湾一环十廊的生态廊道。

在石狮、安溪、泉港区、南安、德化等地,围绕生态连绵带建设,各地也因地制宜,做好沿线田园、农舍、田埂、水网、行道树的线性整理,让农田野趣、传统村落、好山好水融入城市公园建设,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生态和主题公园。

在石狮宝盖山万亩城市公园里,以宝盖山为核心,用游步道、木栈道、自行车道等绿道串联起宝盖山风景区中的公园、水库、山体、湿地、寺庙,形成一个公园集群,即石狮的万亩城市公园。而在石狮湿地公园,记者见到,连片金黄的稻浪下,只只白鹭或悠闲觅食,或轻盈地在湿地上空滑翔而过,旷野画卷中,呈现勃勃生机。

在晋江万亩田园风光示范园,以万亩稻田为基底,结合农事生产、乡村习俗、休闲体验等元素,建设集“绿色农业、休闲旅游、运动健身、田园保护”为一体的田园风光示范园。“目前,正在围绕景区开展相关项目建设。未来,这里将是一片秀美的河溪稻田风光,有连片无边的五彩花田、千亩荷塘湿地、大片的稻田养鱼、黄花菜、甘蓝、绣球花、向日葵……”晋江市有关部门表示。

驱车行进在晋江两岸的鲤城、丰泽、洛江、晋江、石狮一带,目光所及,有山水田园、滩涂湿地、历史文化古迹。“凭眼江水阔,闲步湿地幽”,而这,正是泉州建设生态连绵带的题中之义。

(责编:陈蓝燕、张子剑)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4694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