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清献崔公祠

清献崔公祠 位于佛冈县水头镇丰联村。建于明代,清末毁于火,民国六年(1917年)重建。祠坐北向南,硬山顶,风火山墙,绿色琉璃瓦筒饰边。面宽三间,进深三间,两侧建衬祠,分别置青云巷间隔。建筑面积427平方米。 祠门匾额书“清献崔公祠”五个欧体大字,为明代学者陈献章(白沙)手书。第二进檐下悬 “岭南间气”匾。此匾原,清献崔公祠,清献崔公祠简介,清献崔公祠-清远市佛冈县清献崔公祠旅游指南

清献崔公祠

满门忠义千古芳 ——海南清代著名祠堂黄忠义公祠与岸公传略

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公元1831年)、位于海口市府城镇尚书直街的黄忠义公祠,乃当年黄宏汉公、黄甲公等海南宗贤发起并组织发动海内外黄氏宗亲集资,为纪念唐朝入蒲(福建蒲田)始祖黄岸而建,距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是海南迄今保存较为完好的清代大祠堂建筑之一。它既是旅居海外琼籍华侨敬祖爱乡的历史见证,也是当代有关学者研究清末海南经济社会和建筑风格的重要文物。1950年代后,该祠由地方政府接管,先后长达59年,且于1998年被原琼山市列为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6月,海口市人民政府发文将黄忠义公祠使用权归还惟一代表海南黄氏的合法社团组织——海南省江夏文化源流研究会。

黄忠义公祠坐北朝南,院落三进,由祠门、拜亭(居堂)、正寝(后堂)及东西廊房组成,房产面积1029平方米;东西宽37米,南北深47米,加上庭院等,总占地面积3200多平方米。正门牌匾上刻有清代奇才张岳崧特为该祠题写的“黄忠义公祠”五个大字,落款是“赐进士及第护理湖北巡怃承宣布政使张岳崧书”。而今,人们可以从张岳崧的亲笔墨宝和公祠的建筑规模、气魄,领略到当年这里曾经的隆胜与荣耀。

据史志记载,黄岸乃唐朝知名功臣之一,出生于公元703年,卒于公元785年,字宗极,号魁杰,谥忠义,其先祖来自江夏郡(今武汉市),乃入闽(福建)始祖黄彦丰嫡系第十二世孙。黄彦丰(300-395)的先祖黄腾由湖北江夏郡迁至河南光州固始,其父黄知运在晋怀帝时任永嘉太守。东晋初年(公元318年),黄彦丰被晋元帝任命为晋安郡太守(治所福州),因政绩显著、声望显赫,获朝廷赐封为“闽国公”。黄彦丰后裔传至12代黄岸。黄岸于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登进士,官历翰林史馆学士、徐州牧,公元756年任桂州剌史(唐代剌史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黄岸为官清廉,政绩显著,尤其在任地方官桂州剌史期间,桂州当时处于偏远蛮荒山区,瘴疠流行,时常死人,黄岸研制药方专治瘴疠毒气,广受百姓称赞;而当地民风骠悍,人人持弓矢器械,稍有不合就会械斗、相互残杀,黄岸到任后力倡法治,传播中原文明和强化国法教育,民风逐渐开化,治安由乱转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 唐上元二年(761年),时年62岁的黄岸上疏辞官告老还乡。他从漓江扬帆经海道北上返还福州老家途中,逢风浪大作,船只漂到莆田延福山下,见其山水秀丽,就定居于此,即今莆田市涵江区国欢镇黄霞村。黄岸在此度过20余年,到公元785年3月29日溘然长逝,享年82岁。黄岸墓葬于延福寺后灵源山。为纪念黄岸公的丰功伟绩,莆田的黄氏后裔们建起了黄冈祠,1949年建国后,此二处均被列为莆田市涵江区文物保护单位。

唐代宗时期,朝廷鉴于黄岸生前为官时功勋卓著,给予极高的褒奖。唐代宗李豫特下圣旨, 黄岸进秩为金紫光禄大夫,封开国公,谥忠义;黄岸首任夫人赵氏封开国夫人,继任夫人邱氏封吉国夫人。黄岸死后被朝廷谥号为“忠义”,乃唐代臣子崇高荣誉。所谓谥或谥号,为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去世后,朝廷根据其人一生做一个概括的评价,用简单字词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可谓盖棺定论。

黄岸生有三子,长子黄谣任闽县县令,次子黄典、三子黄乐亦在异地为官。黄岸子孙后裔繁衍相当昌茂,逐渐形成著名的“莆田黄氏”,且后裔世代英才辈出。更多关于黄氏资料请搜索关注黄氏大家族,黄岸第六世孙黄滔(840~911年)是晚唐时有重大影响的著名文学家,官至监察御史里行,被誉为“闽中文章初祖”(《四库全书》收《黄御史集》10卷)。据《福建黄氏世谱丛书(之三)》记载,黄岸后裔自唐代至清代,共有199人荣登进士,其中状元10人(文状元者7位,即五代黄仁颖、宋代黄公度、黄定、黄由、黄朴,明代黄观、黄士俊;武状元者3位:唐代黄仁泽、明代黄钺、清代黄仁勇),官至宰相10人、尚书4人,其中官至兵部尚书的黄道周,是明末著名学者、书画家、爱国民族英雄。有关史家认为,黄岸后裔历代英才辈出,与黄岸“仁爱、自强、勤谨、孝悌”的家风遗训有关。 黄姓迁琼始祖黄篪、黄森、黄良左、黄至德、黄重、黄忠信等等,均为黄岸后裔,其中迁琼较早的是宋绍兴六年(1136年)进士黄篪(黄岸16世孙)。他28岁时被宋朝廷委任琼按抚使(主管全岛政治、军事),31岁卒于任上,其子定居海口市长流镇博抚村,后裔播迁海口、澄迈、定安、临高等10多个市县,今人口约20万,是迁琼黄氏始祖中繁衍最昌茂的一宗支。目前,黄岸的子孙后裔主要分布在福建、海南、浙江、湖南、广东、广西、台湾和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人口约600万。当前海南有黄姓总人口约50多万,其中黄岸后裔占比例最大。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寻根探源,认祖归宗,乃我中华民族之悠久传统。黄氏源自河南潢川,兴自湖北江夏(今武汉市江夏区),故有“天下黄姓出江夏,万派朝宗江夏黄”之说。成立于2006年10月的海南省江夏文化源流研究会,几年来积极开展江夏黄氏传统文化研究,寻根谒祖,梳理血缘脉络,更多关于黄氏资料请搜索关注黄氏大家族,并以黄忠义公祠这一共同的精神家园为纽带,每年清明、春节组织海内外广大黄氏宗亲拜祭祖先生,加强与香港、澳门、台湾和东南亚各国黄氏侨胞的宗亲联谊、文化交流,促进琼台、琼港等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为凝结海内外侨胞爱国爱乡情谊,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事业,发挥应有的作用与贡献,受到海南省侨联的高度好评。

宗祠、公祠...傻傻分不清?三水建祠堂大有讲究,看完涨知识!

大宗祠、公祠......

三水祠堂多又多,

你知道它们的区别吗?

不是所有祠堂都称得上“大宗祠”哦

三水全区有祠堂超过400座,至今保存相对完好的祠堂有接近200座,多为独具特色的岭南广府系祠堂,平均每个村有2—3座之多。祠堂一般是村里同族同宗同姓人聚集议事、祭祀祖先、婚嫁寿辰摆宴的地方。

一条村里有几个姓氏,一般就有几个祠堂;但也有例外,有的姓氏人数少,没有资金建造祠堂,那就没有祠堂了。

也有个别的村,村民从外地迁来租田耕种,姓氏很多,俗称杂姓村,这些村子每个姓氏的人又很少,也建不起祠堂。

陈氏大宗祠

祠堂的名称,有称为“大宗祠”的;本村有同姓的宗亲迁居外地,开了另一条村,这样本村的祠堂,才有资格称为:“某氏大宗祠”;否则就不能称为大宗祠,只能称宗祠。如乐平镇大旗头古村虽然显赫荣耀,但村里郑姓人没有到外地开村,就只能称“郑氏宗祠”,不能加个“大”字。

中社公祠

宗祠以下,还有同姓各房的“小宗祠”。这些“小宗祠”不能称宗祠,另有名称叫“某公书舍”或“某公祠”。

祠堂一般都建在村面大道边,以便宗亲出入。

程氏宗祠

宗祠的建筑规模,视村里同姓人的财力而定。但重修祠堂的话,不是有钱就可以随便建。按照祠堂旧例,重修祠堂只能在原址,不能随意扩大用地规模。就算真的有钱,那就只好在用料和工艺上花钱花功夫了,将祠堂重新包装。

今年,三水将在七个镇街

创建30个“祠堂+文化”示范点

西南街道

赵氏宗祠——该示范点位于西南街道木棉村委会大望岗村,设有村史馆、阅览室、运动场所,可开展民俗活动,提供文化志愿服务,计划以传承文化打造示范点特有品牌,品牌口号为“美德润心,包容博爱;重塑历史,唱响宋韵”。

黎氏宗祠——该示范点位于西南街道木棉村委会黄竹坑村,设有村史馆、阅览室、运动场所、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将组建文艺队伍、文化志愿者队,计划以进取文化打造示范点特有品牌,品牌口号为“继往开来,秉合发展”。

刘氏宗祠——该示范点位于西南街道青岐村委会青龙岗,设有村史馆、阅览室、运动场所,将组建文化志愿者队,开展民俗活动,计划以拼搏文化打造示范点特有品牌,品牌口号为“青龙在天,狮舞西南”。

陆氏宗祠——该示范点位于西南街道青岐村委会阁美村,设有村史馆、阅览室、运动场所,将组建文化志愿者队,开展民俗活动,计划以坚韧文化打造示范点特有品牌,品牌口号为“西江阁美,乐善德美”。

黄氏宗祠——该示范点位于西南街道江根村委会夏凰山村,设有村史馆、阅览室、运动场所,将组建文化志愿者队,开展民俗活动,计划以行孝文化打造示范点特有品牌,品牌口号为“仁善厚德 孝行天下”。

云东海街道

南山书舍——该示范点位于云东海街道石湖洲村委会邓关村,设有阅览室,将组建文艺队伍、文化志愿者队、群众组织,培育文化服务人员,开展民俗活动,计划以书香文化打造示范点特有品牌,品牌口号为“南山有道勤为径,百年邓关出书香”。

美家书塾——该示范点位于云东海街道上九村委会洞溪村,设有阅览室,将组建文艺队伍、文化志愿者队、群众组织,培育文化服务人员,开展民俗活动,计划以书香文化打造示范点特有品牌,品牌口号为“美家书塾,知书识礼;孝德仁义,程氏遗风”。

小明星纪念馆——该示范点位于云东海街道伏户村委会伏户联队,设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将组建文艺队伍、文化志愿者队、群众组织,培育文化服务人员,开展民俗活动,计划以星腔文化打造示范点特有品牌,品牌口号为“花开古韵星腔艳,春风又绿伏户邨”。

白坭镇

邓氏宗祠——该示范点位于白坭镇富景社区,设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设有展示全镇历史文化、民俗风俗的镇级博物馆、碧云戏台、步行街,将打造白坭曲艺社进驻碧云戏台,计划以粤曲文化打造示范点特有品牌,品牌口号为“粤剧流芳”。

中社公祠——该示范点位于白坭镇富景社区中社村,设有中社村史馆、乡村图书馆,培育龙舟协会、醒狮协会、篮球协会、乒乓球协会,计划以和谐文化打造示范点特有品牌,品牌口号为“四姓和谐”。

陈氏大宗祠——该示范点位于白坭镇富景社区祠巷村,设有宗祠文化馆、协会之家、民俗风俗馆、家风家训馆、名人馆、乡村图书馆、党建活动室,培育歌咏协会、乒乓球协会、书画协会、曲艺协会、华侨港澳台联合会、醒狮协会、篮球协会、龙舟协会、象棋协会、舞蹈协会、武术协会、广场舞协会、乐器协会,计划以家风、乡贤文化打造示范点特有品牌,品牌口号为“乡贤家风”。

邓氏宗祠——该示范点位于白坭镇周村村委会岗尾村,设有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党建活动室、篮球场,培育曲艺家协会,计划以红色文化打造示范点特有品牌,品牌口号为“红色传承”。

周氏大宗祠——该示范点位于白坭镇岗头村委会凤果村,设有乡村图书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篮球场,培育武术协会、龙舟协会、醒狮协会,计划以孝老爱亲文化打造示范点特有品牌,品牌口号为“敬老爱亲”。

陆氏大宗祠——该示范点位于白坭镇富景社区金竹村,设有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党建活动室、篮球场,培育金竹龙舟协会、足球龙舟队,计划以龙舟精神文化打造示范点特有品牌,品牌口号为“龙舟竞渡”。

乐平镇

刘氏宗祠——该示范点位于乐平镇源潭村委会刘边村,设有党建活动室、篮球场,组建志愿服务队、广场舞协会,计划以书香文化打造示范点特有品牌,品牌口号为“见微知著,笔墨书香”。

曾氏祠堂——该示范点位于乐平镇华㘵村委会尹边村,设有曾小敏粤剧名人馆、篮球场、红色驿站,组建志愿服务队、曲艺协会,计划以儒家文化打造示范点特有品牌,品牌口号为“修身齐家,梨园梅花”。

郑氏宗祠——该示范点位于乐平镇新旗村委会大旗头村,设有大旗头文化展览馆、红色驿站、篮球场,组建志愿服务队、醒狮协会、广场舞协会,计划以广府文化打造示范点特有品牌,品牌口号为“粤韵古村,广府印象”。

德朝范公祠——该示范点位于乐平镇乐平村委会蔗园坑村,设有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篮球场、健身路径,组建志愿服务队、醒狮协会、广场舞协会,计划以书香文化打造示范点特有品牌,品牌口号为“先忧后乐,饮水思源”。

胡氏大宗祠——该示范点位于乐平镇三江村委会古灶村,设有古灶村村史馆、篮球场、红色驿站,组建志愿服务队、广场舞协会,计划以红色文化打造示范点特有品牌,品牌口号为“红色印记,古驿传情”。

禤氏宗祠——该示范点位于乐平镇竹山村委会奉恩村,设有文化室、党建活动室、篮球场,组建乡贤慈善会、党员志愿服务队,计划以红色文化打造示范点特有品牌,品牌口号为“乐于奉献,知恩报答”。

芦苞镇

蔡氏大宗祠——该示范点位于芦苞镇独树岗村委会独树岗村,设有文村史馆、乡贤馆、孝善馆、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棋艺室、蔡家拳馆等场室,洪圣广场、乒乓球场、篮球场,成立象棋协会、武术协会、醒狮协会等民间艺术团队。成立蓝精灵志愿服务队开展重阳敬老活动、综合文化中心文化系列活动、孝善文化节活动,计划以孝善文化打造示范点特有品牌,品牌口号为“孝善世族,文化名村”。

卢氏大宗祠——该示范点位于芦苞镇独树岗村委会独树岗村,设有书画室、棋艺室、书画写生基地、篮球场等,开展重阳敬老活动、书画写生活动、棋艺活动,美食推广活动、导游培训时间基地等。计划以长寿文化打造示范点特有品牌,品牌口号为“温情温泉,长寿长岐”。

李氏宗祠——该示范点位于芦苞镇西河村委会丰湖村,设有村史馆、节气馆、鱼事馆、棋艺室、篮球场,开展重阳敬老活动、节气系列讲座。成立广场舞队、志愿服务队。计划以农耕文化打造示范点特有品牌,品牌口号为“志愿家园,舞者荣耀”。

岑氏宗祠——该示范点位于芦苞镇西河村委会村头村,设有村史馆、图书室、篮球场、文化广场,开展村居系列文化活动、广场舞队、志愿服务队。成立少儿书画爱好者协会、志愿服务队,开展书画培训和比赛等活动。计划以书舍文化打造示范点特有品牌,品牌口号为“乡梓浓情,翰墨流芳”。

志可家塾——该示范点位于芦苞镇四联村委会刘岗村,设置龙狮排练活动场所、醒狮文化展馆。成立醒狮队、广场舞队、志愿服务队,开展醒狮培训、交流、比赛等活动。计划以龙狮文化打造示范点特有品牌,品牌口号为“龙舞狮腾,勃勃生机”。

大塘镇

罗氏宗祠——该示范点位于大塘镇连滘村,设有村史馆、运动场所、阅览室。成立文艺协会、志愿服务队,开展民俗活动、公益电影播放。计划以团结友爱文化打造示范点特有品牌,品牌口号为“团结友爱”。

胡氏宗祠——该示范点位于大塘镇六一村委会梅花村,设有村史馆、阅览室、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运动场所。成立文艺协会、志愿服务队,开展民俗活动、公益电影播放。计划以品洁高尚文化打造示范点特有品牌,品牌口号为“品洁高尚”。

叶氏宗祠——该示范点位于大塘镇连滘村委会程洞村,设有村史馆、运动场所、阅览室。成立文艺协会、志愿服务队,开展民俗活动、公益电影播放。计划以绿色文化打造示范点特有品牌,品牌口号为“绿色生态”。

南山镇

归侨文化馆——该示范点位于南山镇漫江社区幸福村,设有阅览室、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运动场所。开展民俗活动、公益电影播放,发展村规民约。计划以归侨文化打造示范点特有品牌,品牌口号为“越南风情,幸福侨村”。

庾氏宗祠——该示范点位于南山镇东和社区居委会曹寨村,设有阅览室、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运动场所。开展民俗活动、公益电影播放,发展村规民约。计划以农产文化打造示范点特有品牌,品牌口号为“乡知香伴,乡土典范”。

涨知识啦~

原来,三水建祠堂这么讲究!

三水祠堂这么美,你不要来看看?

来源:佛山电台FM906、三水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编辑:佛山新闻网黄敏玲、麦雪丹

清末建筑风格的倪公祠

1920年5月,蚌埠西南朱家岗的田地上,倪公祠这座庙堂式建筑突兀而起。当时,这一带附近还是黄庄、朱家岗、席家沟的村庄,蚌怀路尚未开通,郊外那片田野茅屋草舍之中,倪公祠大殿的飞檐翘角,在微风中飘着清脆的铜铃声,陡然显赫起来。蚌埠人从市区到西南,老远就望见了这个庞然大物。直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在蚌埠西南,凡是问路或去某个地方,都以这个建筑为座标,说是到倪公祠向西或向南。因为它是蚌埠城市兴起之初的老建筑,具有多方面的历史价值,常常被后来的蚌埠人提起。

祈长生而建祠堂

古代祠堂一般都是为建立功勋人物逝世之后而营造,如果是生前建立,称之“生祠”,含有祝愿主人长生不老之意。倪公祠系主人生前所建,属于“生祠”。1995年版的《蚌埠市志》记载:“军阀倪嗣冲于民国二年(1913年)来蚌督皖,民国7年,染重病在身。当年春,适逢倪夫妻50寿诞。祝寿时刻,倪因病只能躺卧寿堂。事毕,其‘府内僚属、幕中才人’以所谓‘昭彰将军之功德’为名,进言为倪建造生祠一座,倪自然应允。”当时为建生祠,要选一古雅清幽之处。朱家岗稍南(今蚌埠四中学校院内)原有一座土地庙,旁边有两株百年老树“黄连头”,正好被选中。于是倪府中人强购该处农田40亩,按低价每亩给银30元。1919年春,生祠动工兴建。所需经费一部分由安武军军官从士兵军饷中扣除,一部分向皖省各地摊派。

蚌埠四中门旁的黄连木

1920年5月,倪氏在生日当天,举行倪公祠落成典礼,邀各省疆吏、各地官员参加。祝贺者有以匾额进献,有以对联颂扬。其匾额不下数百块,有姜桂题所送“功冠凌烟”,曹锟所送“江淮壁垒”,马联甲所送“万家生佛”,以及其他人所送“锦堂贵相”、“颂德歌功”等。全皖各县联名在生祠内勒石立碑,高丈余,阔五尺。因倪氏无多少功绩可记,仅将他开掘淝河水利工程等勉强载入碑文。典礼时,还专请北京名伶孙菊仙、贯大元、李百岁等献艺,但场面已不如当年得势祝寿时的堂会那么气派。

但这只是名噪一时而已。随后,患病中的倪嗣冲辞职,在军阀混战中逃往天津,1924年7月56岁的倪嗣冲因病在天津逝世。蚌埠的倪公祠被频繁更迭的军阀部队进驻,祠内设施和“淮上公园”先后被毁。1929年起,生祠房屋改为安徽省立第四中等职业学校蚌埠分校,设置制革、染织两专业,招收学生三个班,达到150人左右,对蚌埠及淮北地区这两个行业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在原址基础上建立蚌埠市第四中学。

清末风格的古建筑

蚌埠商埠起初还是乡村集市面貌。最早建成的安徽督军公署,砖瓦平房落院,外加西式门面八字墙,属于中西合璧的衙门。早些时候兴建的唐家花园,是西式建筑风格。1919年“民八大火”之后,蚌埠街区建筑欧风流行,新建的东亚饭店完全仿照西洋风格。唯有倪公祠样式墨守陈规,完全采用清末庙堂建筑风格,正是符合倪嗣冲这位清末遗老的心意。

清代中期因人口骤增,与资源矛盾开始趋紧。明代以来的传统古建筑样式,受到了木材资源日渐匮乏的影响,再上西方建筑风格传入,迫使人们对传统木结构进行改造,逐步增加砖石材料的应用范围。倪公祠殿堂就属于砖木混合结构的清末建筑。拆除时仍可见到,那面向东沿朝阳路的大殿山墙,就是青砖砌筑墙体。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面墙上不知贴过多少次标语和大字报,可谓是路人皆知。九十年代初全民经商那时,这面砖墙曾被打了个门洞,开起路边的“古祠饭店”。

根据对遗存建筑和时代背景考察,倪公祠的兴建或因倪氏观念保守、或限于工匠技艺,却仍然采用清末建筑样式。祠堂房屋周围筑有高大院墙,平面布局为三进三开。大门如官衙仪门,右侧两株“黄连头”树木并列。从中间进入门厅,二进堂内供奉倪氏祖宗牌位。三进甬道两侧立有碑刻供人浏览,至后大殿。立于阶下,可见大殿重梁叠柱,斗栱平座;单层歇山屋顶,脊背镶有花纹砖,间隔组成所谓“五脊六兽”;翼角起翘,飞檐勾角,悬挂铁马响铃。让人感觉它高大巍峨,如同庙堂,又似官衙。大殿内正中,案台香炉烛台之间,摆放着倪嗣冲将军的“长生禄位”。按佛家解释,“长生禄位”属于在生祠中供奉的祈福牌位,通常称“禄位”或“延寿禄位”。可让禄位主人得神明保佑,消灾延寿,福作绵长。平时,督军公署派兵丁守护祠门,戒备森严。路人偶从祠门探望,都有阴森恐怖之感。

倪公祠大殿正厅构件还原效果

离殿堂向西约数丈远处,专修有供倪氏家族游乐的“淮上公园”,内有块石所砌之假山,人工开凿之池塘,池中建亭舍一栋,过池面曲桥可入亭舍,山池周围还有花木点缀。

倪公祠平面示意图

构件木雕图案的含义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为了在城市改造中拓宽朝阳路,当时仅存的倪公祠大殿被拆除,许多木构件被收藏在市博物馆。现存的大木构件主要是梁枋及少数廊柱,更多的是拆除后斗栱、斗栱附件、廊头,以及散落的木结构碎片,大体还能看出倪公祠大殿木结构面貌。另外,还有大殿前廊木柱石础等,总计400余件。细观斗栱制作工艺考察,与徽州明代木结构建筑相比,有部分不合传统的营造规制。其实,这正是传统木结构演变到清末的结果。

用这些木构件还原倪公祠,可以看到它的屋顶为单层歇山结构,三开间带前廊布局,建在台基之上。随着清末采用砖石墙体承重,元明两代以来的斗栱构造规制,逐渐退化或减弱,内檐构架基本上摆脱了那些繁复重叠的斗栱束缚。墙体与屋顶木构架之间,出现较之斗栱叠加更新的做法。同时采用了构件拼接法,使用了铁箍件拼接、穿钉等方法。出现“斗接包镶”的柱梁工艺。倪公祠木构件正是这个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在柱梁方面,基本上保持了传统做法;对于传统的斗、栱、昂、翘、耍头等组件制作以及安装,基本符合传统规范,但是,因斗栱的部分功能变化,制作也随之而变,许多组件使用穿钉拼接。甚至大殿前廊正面梁枋之间,还出现了装饰性的斗栱。

斗栱

解读这些构件的形制和木雕,既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我国古代传统建筑的艺术,又能深入认识北洋军阀倪嗣冲的思想观念与审美意识。

清代中期以来,艺术风格上的装饰主义盛行,由日用生活品开始向建筑上推移,木雕技艺在建筑上广泛应用。倪公祠大殿建筑木构件上的雕梁画栋,主要分布在轩梁、梁枋、廊头、雀替、檐条、月梁、梁架、云头、棹木、斗栱及附件云头木、风头昂的位置上,另外,还包括门窗扇、栏杆等。砖雕因拆没有保存,不得而知。石雕仅限于大殿前廊木柱石础周边圆点组成的图案。

倪公祠大殿木雕题材大体三类:一是历史人物故事,用于表达生祠主人的心愿与情趣,集中在前廊内轩梁、殿内梁枋。二是花草,从轩梁到殿内梁枋均有,除了起着装饰作用之外,也表现生祠主人心愿;三是云纹,主要在柱头,斗栱附件云头木、风头昂、云头。这些部分是大殿建筑与自然环境接触的部位,以云纹装点,使之与天象融为一体。雕刻所用的艺术手法,从简单的线刻,到高浅浮雕,平圆雕、透雕、镂空雕。其中,以人物故事较为讲究,其工艺比较皖南明清建筑木雕,虽然刀工粗放,但具有形神兼备的效果。色彩分别有菊黄、大红、绿、底色为灰色,醒目而不艳丽。

江流故事浮雕

江流故事浮雕

木雕的人物故事最能体现生祠主人用意。根据现存木构件长度和形制推测,大殿前廊两道轩梁上,以古代传说《江流故事》为题材创作的两组浮雕,可能是为倪公祠主人精心选择的题材。它的母本可追溯到《吕氏春秋》提到夏末的伊尹出生,坐在木盆中随江飘流的情节。伊尹是辅佐商汤灭夏的臣功,这种神话般的传说,雕在倪公祠大殿轩梁,位置十分显要,其用意当然是附会倪嗣冲这位了不起的大人物,出生神奇,而又做出不凡的成就。当年倪公祠落成典礼之时,祝贺者似乎早就领悟其意,曹锟、姜桂题、马联甲这些北洋军阀,敬献匾额的题字,把倪嗣冲追随袁世凯,残酷杀害淮上军,镇压安徽二次革命的“祸皖”罪行,称为“江淮壁垒”,颂扬为“功冠凌烟”人物;又将他督皖七年,粉饰为“万家生佛”。同时,又将他督皖政绩刻碑记事,树在进入大殿的甬道旁。

镂空莲花构件

雕梁画栋应用广泛的题材是花草。倪公祠大殿枋梁为人物故事浮雕,而背面则选用花草图案作陪衬。斗栱附件的棹木上,选用梅花图案。莲花图案在大殿选用最多,采用雕刻手法较多,尤为突出。正厅两侧的山界梁与梁枋之间,各有一副镂空雕刻的莲花图案,色彩至今清晰鲜明。只要稍知清末民初历史的人都会知道,倪氏等人完全不配佛教中莲花的象征寓意。佛即是莲,莲花代表善良圣洁,忌杀而宽容大度。靠镇压淮上军被称“倪屠户”倪嗣冲,此刻身处疾病缠绕的痛苦之中,昏迷中还出现被“阴魂”纠缠的惊恐不安,不知他可能会有忏悔之心。

棹木

历经近百年风雨的倪公祠大殿,许多木构件已经受潮腐蚀,黑斑成片,而在大殿正上方的脊桁与山界梁中央,在这个极为显要颇为神秘的位置,还保留着当年“脊座斗”。这件并非承重的方斗,四面全用镂空手法雕刻的“孔雀牡丹图”,底部加托,顶部专门镶包花边盖帽。可能它位置在大殿顶部,环境通风干燥,使这件装饰性极强的方斗,保存相对完好,作为“吉祥富贵”的象征留在今天。让我们联系到倪氏身后那些风云激荡的历史,真是回味无穷,毕竟那是一段不太遥远的难忘历史。

脊座斗

图文:郭学东

编辑:徐德光

审阅:袁梦茹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4657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