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湖镇围

湖镇围距博罗湖镇对面一公里多的地方,有一座至今保留完整的古村落,叫湖镇围。湖镇围村口有个四十多亩的大湖塘,呈弯月形环护着古村落。原先按北斗七星的天象设有七座土墩,墩高十米,村人称七座土墩为“七星”,湖塘为“月”,故称七星伴月。地址:惠州市博罗县湖镇镇湖镇村内,湖镇围,湖镇围简介,湖镇围-惠州市博罗县湖镇围旅游指南

千年古镇——博罗湖镇围 胡氏家族“罗浮名宗”

湖镇围

走在宽约4米、长约1公里的古道上,两旁的古建筑如影随行。顿时,仿佛穿越时空来到古代。位于惠州市博罗县湖镇镇湖镇村的湖镇围是一个集宋、元、明、清、民国时期建筑文化于一体的古建筑群,现存古建筑300多处。那条保存较为完整的古街,似乎把岁月定格在古代,让人们透过它感受古城的魅力,感受湖镇围先祖——— 胡氏族人这一“罗浮名宗”的兴盛。

湖镇围占地面积约294.4亩,建筑群布局严谨,气势恢宏,是岭南地区现存规模较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村落,能够较好地反映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风貌及地方和民俗风情。

现存古建筑300多处

古祠堂、古民居、古赢房(书院)、古庙宇……走进湖镇围,各种类型的古建筑随处可见。说到湖镇围的历史,当地有“宋村明城——— 湖镇围”这样一种说法。据史料记载,北宋时,湖镇围的先祖——— 文俊公从孟径迁入湖镇围,在此落居,至今有1047年历史。随着经济的发展,明初洪武四年(即公元1371年)湖镇围发展成为湖镇城。

湖镇围是一座客家围屋建筑模式的古村落。屋场自西向东横亘千米,村中各式院落数以百计。村内主要有三条主通道贯通古村,至今能使用的剩下一条。这条通道原本由花岗岩石条铺成,现改成水泥路面,但通道两旁的古建筑仍在。如今,湖镇围现存古建筑300多处,主要为古祠堂、古民居、古赢房(书院)、古庙宇四大类。只是现在的庙宇都已物是人非,只剩下残垣断墙;但有三座祠堂则还保留较完整。它们在房屋修饰的方面多用精工雕刻的木头,是湖镇围的一大特色。

作为古城,城墙自然少不了,但现在古城墙只剩下一小段砖块遗址。自小成长在湖镇围的当地居民胡辉南说,“要是城墙还在,现在的湖镇围该多有气势啊!”以前,湖镇围四周均有城墙环护,城墙外亦有护城河,设有东门、北门、西门三座城门,但如今只剩下三块门楼石匾。

“罗浮名宗”牌匾仍挂在祠堂

明代惠州府授封湖镇围胡氏为“罗浮名宗”之族,如今“罗浮名宗”的匾额仍挂在湖镇围东祠愈宽公祠中。祠堂正殿两侧挂有楹联一副,上联是“泽满罗阳金丹济世真人裔”,下联是“灵钟吉水湖镇环城学士家”,这可谓是对胡氏家族史最精当的概括。

说起湖镇围,昔日的商贸与繁华就不可不提。据《博罗县志》记载:“博罗县城店户150家,湖镇圩店户50家。”“明清时期,博罗县建有四个社仓,分别“在莫村、罗洞、石湾、善政(即湖镇围,编者注)。”由此可见,昔日的湖镇圩店户数是博罗县城的三分之一,社仓占全县四分之一。这些都见证了湖镇城的繁华。

更为当地群众所乐道的是胡氏家族的“威水史”。胡辉南自豪地说:“我们胡氏家族被誉为‘罗浮名宗’”。据当地史料记载,历代胡氏弟子秉承宗族祖训,勤奋好学,刻苦用功。自北宋至清朝,胡氏家族朝朝有官,世代昌盛,堪称“罗浮名宗”,功名誉满东江流域。而今,“罗浮名宗”的牌匾仍挂在当地祠堂中。

占地294.4亩的湖镇围,因建筑群布局严谨,气势恢宏,是岭南地区现存规模较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村落。专家介绍,这座散发着古朴典雅气息的古村落,能较好地反映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风貌及地方和民俗风情,展现了中国乡村的辉煌。湖镇围是一座客家围屋式的古村落,也是博罗县城外惟一建有古城墙、护城河的古村落。

那么,湖镇围为何建有城墙?

据说,湖镇围的祖先早在宋代就定居博罗县城,湖镇围的先祖迁入湖镇围,之后其后代一直在此繁衍生息,至今已有1047年历史。随着经济发展,湖镇围人才辈出,文化繁荣,政治地位逐步提高,所以,明朝在此设城,建池筑郭。明初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湖镇围发展成为湖镇城。

踏入湖镇围,第一个感觉就是这里很干净。走入古村内,有点像走入迷宫的感觉。一条主道,连接着众多横巷,横巷中又有四通八达的小巷。一不小心,就会迷失在巷道中。村民说,村里主村巷布局为耙齿形,近百条大小各异的小巷纵横交错,分布在各个院落之间。环村南一条长长的古老街道,犹如一柄巨型“耙梁”贯通西东。

据了解,自宋朝以来,湖镇围胡氏先人先后建起胡氏祠堂、愈宽公祠、东岭公祠、德基公祠、东庙、观音庙等15座祠(庙)。其中,东、西二祠及德基公祠等3座祠堂至今还保留较完整。东西两祠均为胡氏族人敬尊孝祖之所,西祠即胡氏祠堂,东祠为愈宽公祠,曾为东纵司令部,早些年由省委宣传部和珠影联合拍摄的电视连续剧《东江纵队》,许多战争场面和古村、古建筑就在围村内取景和拍摄。

湖镇围每年一度:年初六上灯仪式

湖镇围上灯:添丁母亲挑一担

湖镇围上灯

湖镇围上灯:大箩装的什么东西?

湖镇围上灯:漫天炮仗飞

湖镇围上灯:锣鼓阵阵满地红

湖镇围上灯:双狮贺丁财兴旺

湖镇围上灯:醒狮拜年人添寿

湖镇围上灯:欢天喜地丁笼起

湖镇围上灯:颇有地方特色

新晋添丁的胡家媳妇

湖镇围年例:请亲戚朋友做客

湖镇围年例:请亲戚朋友做客

弄一桌好菜,不容易,开怀吃吧

湖镇围胡氏宗祠

湖镇围胡氏宗祠

为年例张罗

湖镇特色:客家扣肉

乡愁里的广东丨罗浮山下湖镇围

文、图|许伟明(方塘智库联合创始人)

【一】

胡林顺开着摩托车,后座上载着一大桶50斤重的酒。酒坊就在他已经不住人的老家内。这里是湖镇围,位于惠州博罗县的湖镇围内,小村距离显岗水库不远,远远可见罗浮山。

要是从村口望进去,怎么都看不出湖镇围里头会这么深。要一直走进巷子内,才能看到这个小村落其实隐藏着很多过往的细节,它们在一条主巷的两侧分布。

现在多数村民已经搬出去了,住在村外新建的楼房,胡林顺是我在村内遇到的为数不多的本村人。很多老房子都已经不住人,也有一些房子租给外来打工的人。而那些不住人的房子,因为年久失失修,很多已经坍塌了。

胡林顺酿酒已经30多年了,他说不清自己一年能酿多少斤酒,但他每天用300斤的大米,平均100斤大米能出70多斤40度的白酒。他带着我到看他的存酒间和烧酒坊,那是一个很普通的青砖黑瓦的建筑,屋内有些昏暗,带有些冷意,十来个一米多高的酒缸陈列其中,酒糟正在里头默默地发酵,屋子有一股长久不散的酒味。

湖镇围主街

如果时光倒回到30多年前,那时候的胡林顺还是20多岁的小伙子,他在村子师傅的传授下开始学会酿酒。那时的湖镇围里面住满了居民,这个村落里面应该留有明清时代的模样吧。

我借着一个屋顶,爬上较高的位置,可以较多地看到村落的面貌。南边一条主巷贯通西东,两边分布青砖黑瓦的房屋,建筑群布局严谨。其中,在北边以更小的巷子延伸,村巷布局像是方向朝北的耙子。

村落占地面积约294亩,是一个完整而丰富的小世界,古祠堂、古民居、古书院、古庙宇,他们建筑的时间跨越了宋、元、明、清、民国等时代。这个村子就像是胡林顺那个小酒坊,外表平平,但时光的气息就像那股酒味,从墙体的深处一点点地渗漏出来。

【二】

我之所以来到湖镇围,是因为被网上偶然看到的一张航拍照片打动。照片中的村落像一个圆形,三面环水,古朴的建筑便簇拥在一座小山之下。

可惜村落内由于住的人越来越少,老屋坍塌的情况比预想的严重。村落的自然格局并没有太大改变,村子内的脉络还在,过去的模样并不难想象。最大的遗憾在于,村落外围的围墙早已被破坏了。

胡氏在罗浮山下影响深远,曾被称为“罗浮明宗”

客家人是广东人口中占比很高的一个世居族群,尤其在梅州、惠州、河源等地区。有数据说,广东省本地客家人数达到2500万左右,占到广东本地族群的三分之一。而相应的,客家建筑和文化影响深远,其中最常见的大概便是客家建筑和饮食了。

在客家的民居建筑中,较为常见的是客家围屋、客家排屋、土楼。其中,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的闽西和闽南,如永定、南靖等县。广东当然也有客家土楼——比如梅州大埔县大东镇就有一座规模可观的“花萼楼”——但广东最常见的客家建筑主要是是客家围屋和排屋。

借助《大鱼海棠》电影,客家土楼又一次被人们所知。但在客家民居中,最常见的不是单体硕大的土楼,而是围屋。客家围屋又称为围龙屋、围屋、客家围等,在广东客家人积聚的地方,几乎都能看见客家围屋。

湖镇围便是一座很典型的客家聚落。村子原来的外墙将整个村落包围其中,坚固的围墙能够防御土匪侵扰,保护村民性命安全。湖镇围的围墙曾经有一人多高、一米多宽,还可以在上面跑马。

明朝初年在此设城,建池筑郭,湖镇围发展成为湖镇城。湖镇围由此成为博罗县城外惟一建有古城墙、护城河的古村落。在以前,湖镇围四周均有城墙环护,整个村子有东、西、北共三门,南面临水便没有设门。

从村子的格局上看,只要把城门关上,借助于围墙和护城河的保护,湖镇围就变成一个坚固的堡垒。

附近显岗村二房的一座门楼

建国前后,湖镇围北面还保留有几段比较完整的城墙。1958年,所剩城墙被拆掉。胡林顺说,他小时候还见过一截拆剩下的城墙,但上世纪70年代中期,村里养猪潮兴起,墙基多被村民撬挖去建猪舍。三个城门已都不存在了,只剩下两块存在其他地方的石匾。

【三】

但凡历史较为悠久的村落,都离不开一个较大的宗族的经营。而宗族的发展,也离不开宗祠文化的兴盛。这两点在湖镇围都不例外。

湖镇围内主要居住的是胡姓人家,而胡姓对当地的经营,可以溯至宋代。到明清两代,湖镇围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胡姓成为当地大姓,并在明代被惠州府授封称作“罗浮名宗”。直到今天,这块“罗浮名宗”的木头匾额仍高悬在村子的东祠的梁枋上。

由于宗族的兴旺,小小的湖镇围内建起了大大的祠堂。据《胡氏族簿》记载,自宋朝以来,湖镇围胡氏先后建起胡氏祠堂、愈宽公祠、希孟公祠、德众公祠、逊众公祠、东岭公祠、椿堂公祠、德基公祠。其中,真正属于宗族大堂祠的是胡氏祠堂和愈宽公祠这两座,分别称东祠、西祠。宗祠是一个家族的象征,在湖镇围这个世界内,更是一种具体而有力的社会和经济的组织形式。

而其他祠堂则是某个家族分支的所建,因为不属于全村共有,所以一些分支祠堂有着年久失修、墙体坍塌的情况。

显岗村二房的老屋子

其中最典型的是德基公祠,前门依然耸立,但院落内仅剩断壁残垣。据说德基公祠是村内曾经的一家大户所建,祠内的建筑用料考究和精细雕刻的精美程度,都不下于祖祠,但由于大户的子孙财力不支,终于还是眼看着祠堂一步步走向残破。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民开始在老村外面建新房,人们慢慢迁居出去,现在大部分村民都搬入了新村,只有一些老人还不愿搬走。一位苍老的妇女和我们打了招呼,胡林顺说她是全村最老的人了,她也不愿意搬走。

2014年,湖镇围被列为第一批广东传统村落名录。当地的政府部门试图将整个村落进行旅游的开发,村子以前的养猪场早已被取缔,去年湖镇镇还在村里举行首届“乡村旅游文化节”。或许,旅游是拯救这座古村落免于衰败的唯一机会了。

我们终于成了故乡的过客,远方的归人。从平原越过高山,从此处通往外界,我们的先祖,千百年来,就是沿着这些消失在山间的路,筚路蓝缕,胼手胝足,寻找栖身之所,寻找更好的生活。

岭南乡村的美好,隐藏在无数的细节里。方塘传媒与广东省旅游局携手,正在推出“乡愁里的广东”专题系列文章,以优雅的历史人文地理读本,发现最安静的风景,讲述最动人的故事,系统发掘和呈现广东乡村之美。《乡愁里的广东》图书即将出版发行,敬请关注。

2018惠州汝湖镇(围仔村)定向公益赛圆满落幕!

6月20日下午,由惠州市体育局指导,惠州汝湖镇政府、惠州汝湖镇围仔村委主办,惠州市青少年体育联合会、惠州市欢笑体育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承办,欢笑白鹭湖营地协办,惠州市登山户外运动协会、惠州汝湖镇围仔村小学支持举办的2018惠州汝湖镇(围仔村)定向公益赛圆满落幕!

本次定向公益赛在汝湖镇围仔村老村落举办,参加本次赛事的主要嘉宾领导有:惠州市体育局群体科科长谢宜康、惠州市青少年体育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暨惠州市登山户外运动协会会长黄伟强、惠州汝湖镇围仔村委刘佛焯主任、杨益富副主任,惠州市欢笑体育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廖杲晟、欢笑白鹭湖营地营地主任韦乃康等。

领导合影

在主要领导致辞后,惠州市体育局领导代表宣布赛事正式开始。

比赛当天阳光热烈,每一位参赛者的参与热情也很高,检录环节前的气氛相当紧张,大家盼望着赛事尽快开始。随着“嘀”声信号响起,开赛出发!参赛队员拿起定向地图,一边看着地图的打卡点一边狂奔,速度惊人,分批出发的选手们身影马上消失在绿色荫荫的村落中。

起点打卡

比赛模式为个人定向积分赛,分为男子组,女子组两个组别。参赛队员主要为惠州市围仔村小学学生、及社会报名者。

竞赛瞬间

竞赛瞬间

经过激烈的角逐,男子组最快10分多完成150分满分,女子组最快15分多完成110分满分,“2018惠州汝湖镇(围仔村)定向公益赛”男子组与女子组个人积分赛分别诞生了名次(各组别前8名),并颁发了获奖证书。

男子组颁奖

女子组颁奖

本次2018惠州汝湖镇(围仔村)定向公益赛是由惠州市体育局指导、汝湖镇政府主办,其目的是旨在通过对定向村落的公益体育赛事的形式,吸引公众对贫困村落的关注;同时通过这次体育公益赛事,借助“体育+旅游”的新形式,由户外运动结合乡村古建筑、古村落的主题旅游,可以吸引大量户外运动爱好者到乡村短期旅游,利镇利民,是乡村旅游开发的创新模式,也是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新思路。

同时,特色体育项目与特色主题旅游相结合,对汝湖镇的旅游产业开发与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非常有促进作用和借鉴意义。本次比赛的圆满落幕,更是惠州汝湖镇未来创建体育特色小镇的创新之举,代表着汝湖镇全域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开端。

本次赛事是由惠州市青少年体育联合会、惠州市欢笑体育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承办。惠州市青少年体育联合会是在广东省青少年体育联合会支持下,接受惠州市体育局指导,全市性、联合性、非营利性体育社会团体。青体联的宗旨主要为促进青少年体育发展、增强青少年体质和培养广大青少年体育热情,建立协会组织与政府的桥梁;协调会员间的关系,维护会员合法权益;进一步推动惠州市青少年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未来,惠州欢笑体育将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户外运动赛事与体验活动,发挥惠州体育文化事业的影响作用,让更多的民众爱上惠州、爱上体育的户外健康生活,为惠州打造城市文化和旅游新业态而努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4614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