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安乡多味鱼丸

多味鱼丸以鳡鱼、鲢鱼等上等鱼为基本原料。制作时,将大小基本一致的各类鱼清洗去掉鳞和内脏,然后经剖片、采肉、擂溃、调料、搅拌、成形、油炸、杀菌几道工序,制作出的鱼丸大小一致,外形美观。多味鱼丸所加佐料极为丰富,有味精、生粉、酒、辣椒油、白糖、胡椒等多种调味品。品尝它,顿觉香气四溢,五味俱全,鲜美可口。

安阳钓友好福气,南谷洞水库大鱼多,黑龙洞沟村的乡亲们喊你来住宿垂钓!

安乡多味鱼丸

安阳钓友好福气,南谷洞水库大鱼多,黑龙洞沟村的乡亲们喊你来住宿垂钓!(王建安 摄影)

林州市石板岩镇黑龙洞沟村的村民在街道边吃午饭。黑龙洞沟村,位于河南省林州市石板岩镇的北部,这个自然村只有100多口人,30多户,村民们经营着六七家农家乐。

黑龙洞沟村一家农户厨房门前挂满了今年新收获的玉米。这个村子背靠大山,面朝平湖(南谷洞水库),距离石板岩镇有十几里路,离安阳市区80多公里,因为交通便利、风光优美,成为钓友们热衷的游玩目的地。

黑龙洞沟村的路牌和公交站停靠点。村民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黑龙洞沟两头都能靠着,再加上山里人勤劳肯吃苦,乡亲们都盼望着在家门口能挣钱、致富。

黑龙洞沟村一家农户院子中堆满了新收割的玉米。乡亲们说的山,即太行山,水,就是南谷洞水库,也称为太行平湖。

黑龙洞沟村背靠大山、面朝平湖(南谷洞水库)。南谷洞水库即太行平湖,是太行山大峡谷“露水河”的蓄水工程,1958年4月始开始施工,1960年7月正式蓄水,坝基高78.5米,坝顶宽10.3米。

一辆红色的新农巴士从黑龙洞沟村的黑龙洞沟桥上经过。水库横跨在海拨700米高的两山峡谷之间,在太行大峡谷内形成了长约5公里,宽约0.5公里的高峡平湖景观,也是“人工天河”红旗渠的补源工程。

黑龙洞沟村干净整洁的农家院,向外可以看到平湖、高山。太行山区夏季凉爽、冬季严寒,生长于太行平湖的鱼、虾和水产品受环境影响,生长缓慢、肉质鲜美。据说,钓友们经常在南谷洞水库钓获数十斤的大物。

黑龙洞沟村一家农户院子里晾晒的山楂果。黑龙洞沟农家院,背靠大山、面朝平湖,住石板房,吃农家饭,乡亲们喊来钓鱼。

舌尖上的海安 | 品味最有海安味道的乡土美食

每一个热爱旅游的人,都热衷于所有凡俗平实的喜乐。美食,就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记忆,也是旅行途中最具风味的符号。不管你因为什么理由来到海安,一定要尝尝海安的特色美食。

为宣传展示海安乡土特色菜品,传承和弘扬海安乡土饮食文化,第九届中国海安河豚节举办过程中,由各区镇推选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名菜,包括冷菜3个、热菜3个、糕点1个,评选最能代表海安味道的乡土美食。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共收到参赛菜品68道,在“海安发布”进行网络投票评比。最终,线上浏览量达52.1627万次,总投票数达20.7237万,选出海安乡土名菜25个,其中冷菜10个、热菜10个,糕点5个,并且在第九届中国海安河豚节开幕式上进行了颁奖。

海安旅游向您逐一介绍获奖菜品,或许给您增加了一个来海安的理由!

美食,很多时候就是“行走的乐趣”最简单、最直白的表达!来海安,品味舌尖上的美味!

版权声明:文中的图、文为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使用,如需转载或使用图、文,请联系海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同意使用后务必标注原始出处“转自海安旅游”。

鱼丸里的衡阳年味

华声在线官方帐号

1月28日,衡阳市蒸湘区雨母山镇新竹村,村民在制作手工鱼丸。 成俊峰 摄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徐德荣

见习记者 唐曦 通讯员 陆意

左手扶住半边草鱼,右手握刀在鱼尾处轻轻一剁,压住鱼脊柱骨再将刀斜侧一挑,左手飞快地将鱼骨抽出;再将鱼掉转一头,刀从鱼头与鱼身连接处轻划一个口子,反手将鱼皮剥离……剖鱼、剔骨、剥皮一气呵成,鱼肉、鱼骨、鱼皮分开后依然形状完整。

这一手绝活,是极富特色衡阳年味美食“鱼丸”的基本工序,也是衡阳市蒸湘区雨母山镇新竹村吴大生的拿手本领。

1月28日上午,记者慕名来到吴大生的鱼丸店探访这一衡阳年味。

“鱼丸是我们衡阳的特产,是用去骨草鱼肉和面粉拌起来蒸熟的,酒席上都算‘硬菜’。小时候条件不好,逢年过节或者红白喜事才吃得到,想下都尽是味!”今年64岁的吴大生做鱼丸已经20余年,他说,儿时的味道始终让他割舍不下。

记者看到,衡阳鱼丸与一般的鱼丸不同,它并不是圆溜溜的“丸子”状,而呈纺锤形,两头尖中间粗,大约成人手掌长,活似一条白胖白胖的“面鱼儿”。些许葱姜碎末点缀其间,则是它闪亮的“鳞片”。

别看这鱼丸外形憨实朴素,制作工序却颇为复杂。只见吴大生拿起刚刚剔骨去皮的净鱼肉,反复用清水漂洗、沥干,然后绞成肉泥,再拌上面粉、鸭蛋清、生猪板油、姜、葱、胡椒粉等配料,不断糅合摔打直至拌匀。

“这摔打混合肉泥是最关键的一步,要下大力气反复摔打,让各种原料完全融合,也让面粉和鱼肉变得更加弹滑,口感好不好就看打得到不到位了。”吴大生一边示范一边向记者解释,衡阳人不说“做鱼丸”而说“打鱼丸”,就是由此而来。

紧接着,吴大生要将和好的鱼肉面团捏成“面鱼儿”了。他左手抓出一大团面,并将手掌外侧边缘在清水碗里沾一下,右手拿一把溜光的菜刀,往左手的面团上左右刮,三两下一个“面鱼儿”就成型并自动落下。然后上蒸笼蒸近20分钟,热乎乎的鱼丸就出炉了。

“来尝尝衡阳人的特色年味!”吴大生递过一个刚出锅的鱼丸给记者。咬下一口,满是鱼肉的清香,细腻软滑。鸭蛋清和猪油的味道完全糅合其中,怎一个香字了得!

吴大生说着又捡起一个鱼丸,两手各捉一头尖角,将“鱼”的胖肚子对折起来。

“呀!”记者忍不住惊叹,这“白胖子鱼”的韧性竟极好,随着吴大生手一松,它又弹了回去,一点断裂痕迹也没有,仿佛一条真的“活鱼”又舒展开。

“什么是衡阳特色的年味?就是这个软弹劲!现在好多机器做的鱼丸,价钱便宜又好看,为什么别人不吃那个,要吃我做的手工鱼丸?这就是答案,我们从小吃的就是这个味!”吴大生告诉记者,20多年来,他始终坚持手工制作鱼丸,就是为了留住儿时的味道��

而这种味道,也成了许多在外地工作生活的衡阳游子的“乡愁”寄托。

“今天就有150公斤订单,我们凌晨2时就起来杀鱼,准备了一早上,待会就可以快递送到深圳。”吴大生这里的客户,除了四里八乡的街坊,还有一大半身在异地的衡阳人,大家都被他家鱼丸的“老味道”所迷住。

“尤其快过年了,亲戚朋友聚在一起都念旧,想吃吃老味道,我从农历腊月初七开始加班做鱼丸,每天三四百公斤都不够卖!”吴大生看着络绎不绝上门的顾客颇有些自豪。

记者粗略数了数,一个上午过去,就有十多位顾客赶来“抢购”。

“汆汤、溜片、焖烧、下火锅都好吃!我女儿过年从外地回来,指定就要吃老吴家的鱼丸。鱼丸把鱼骨都剃干净了,小孩子都可以放心吃。我孙子3岁多,从小在外地长大,现在也爱极了这个味,年后我还要多给他们带点走!”来自衡南县车江镇的肖大叔一口气就订购了近20公斤。

在衡阳人眼中,走得再远,鱼丸里裹满的,依然是家乡的味道。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4554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