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衡阳来雁塔

AAA级旅游景区

来雁塔,衡阳名胜之一,距市中心约3公里,与回雁峰对峙,寓雁有来回,故名为来雁塔,该塔兴建的目的是用以导航,类似今日的航标灯塔。塔基为垒石构成,塔身用青砖砌成。整个塔体内为楼阁式,共七层,呈八角形,高28米。塔的第一层东南设门,南向拱门上嵌有清兵部尚书彭玉麟手书“来雁塔”横额的汉白玉碑一块。从第二层起塔身逐级递缩,塔的每层皆设有对称神,开两窗四门,可凭远眺望。塔檐为叠座,下无斗拱,外壁饰石图案。拱门上有石质龙凤浮雕。塔角旧有风铃,塔上有铁顶,置相轮。整个塔的结构突出了明代的建筑特点。此塔自建成后,历经多次修缮,保存至今。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衡阳来雁塔

据清乾隆《衡阳县志古迹》载:“万历辛己(1581),宗伯曾朝节倡郡人建浮屠其上……经十三载而告成。”其后,清嘉庆、道光、同治及民国年间均曾修茸,基本保持明代建筑风格。来雁塔系楼阁式砖石塔,座北朝南,七级八楞,中空,通高36米,底边长7.3米。塔置于须弥座石基上,塔基施图案雕饰。门额为汉白玉石质,中镌“来雁塔”三个大字,系清同治年间兵部尚书彭玉麟书丹。塔旁原建有山门和双练、印湘二亭,均废坛;宝瓶于1944年部分毁于战火。1989年,市政府对来雁塔进行全面维修,修复了塔体、塔檐以及各层檐角和塔顶上的鳌鱼、狮、龙、卷草等堆塑,复原了宝瓶、垂带踏跺和二、三级外檐上的石栏杆,恢复了山门。时,市长苏建民作《续修来雁塔记》,由文化局长李正南书丹,镌碑嵌于第一级门洞左壁。来雁塔于1959年和1974年两次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10月10日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06年拍摄的湖南衡阳的文昌阁、来雁塔、石鼓书院

衡阳 来雁塔远眺

衡阳 文昌阁

石鼓书院 大门

石鼓书院 合江亭

石鼓书院 敬业堂

石鼓书院 入口

石鼓书院 远景

石鼓书院全貌

衡阳保卫战系列报导之一:来雁塔阵地战壕被发现!

前些日子掌上雁城推送罗威先生的一篇题为 为什么衡阳会是中国唯一的“抗战纪念城”? 的文章,引起较大反响,许多市民朋友纷纷留言。其中这样一条评论引起了罗威先生(文后统一用“我”称呼)的高度关注!

我立即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分析,得出结论可以确定这个地方衡阳保卫战绝对经历过战斗,因为进攻城北的日军是从七里井打到来雁塔,最后一直打到草桥边,所以这个地方作为一个制高点,当时绝对是有阵地的!

因为我走访过很多阵地了,几乎没有任何痕迹留下,当时这位网友表示城北来雁塔附近的阀门厂还有残留的战壕这一事情令我十分兴奋,由于我不在衡阳工作,我立即将此事告知了与我一样关注衡阳保卫战的好友,网名“涤生”。

我向他说,如果该网友所说属实,这将会是衡阳保卫战市区周边残留的最后一段战壕,一定要给后人留下一张照片!

“涤生”在收到消息后没几天,就带领了几位志愿者前去寻找,但是我当时并没有抱太大希望,因为衡阳城南方向的工事遗址破坏的十分彻底且,我习惯性的认为开发时间更早的城北方向也不会有东西留下了。

没想到今天下午,“涤生”居然发来了一连串图片,清清楚楚的可以看见一条半人高的战壕!“涤生”还向当地居民询问,一位居住此地数十年的黄姓居民向他表示这就是衡阳打日本时候的战壕!

“涤生”与志愿者们寻找这条战壕的经历并不顺利!他们不辞辛苦,并且忍着被蚊虫叮咬之痛一路爬山。特别恐怖的是,志愿者们第一次上山的时候因走错路,他在勘察地形时下陡坡还摔了一跤,幸好只是擦破点皮。后来他们又误闯进一座当地的坟山,满山遍野都是墓碑令人毛骨悚然。

他们再去找当地居民询问战壕具体的方位,最后在好心人黄师傅的带领下,终于找到了战壕遗址。

我随后翻阅资料,发现衡阳保卫战时期,雁栖湖还不是个独立的湖泊,而是蒸水河拐出来的一个河湾,而望城坳和阀门厂这个高地,正巧卡在城北湘江河与蒸水河的中间,是日军先遣到达的“志摩支队”的必经之地(该支队长官志摩源吉于1944年8月被衡阳守军击毙)。

两个高地互相支援,行成交叉火力,最后因为日军的增援源源不断最终被迫放弃,转入城内作战。

资料显示:“1944年6月28日(农历五月初八)“守军第3师第9团第3营据守蒸水北岸来雁塔至望城坳一线。6月28日拂晓即为优势敌人围攻。在炮火支援下,守军背水而战;利用两据点相互侧防,士气较高,奋勇杀敌,给予日军重大伤亡。下午2时,日军大量增援,望城坳阵地被突破,第9连连长许健及两个排长牺牲,第3营营长孙虎斌指挥第7连连长周炳生率兵两排逆袭,敌势顿挫。下午3时,在与日军奋战中周炳生连长咽喉被子弹贯穿。(今日之望城坳已经成为衡阳市烈士陵园)

周炳生被子弹击中喉部后退回城内,在痛苦中煎熬着拖延了几日还是不治身亡...庆幸的是周炳生烈士还留下了这样一张照片可供悼念。

可是我们无法知道还有些什么人在这里战斗,在这里牺牲...

我们也不知道这一段衡阳保卫战城区唯一保存下来了的战壕还能保存多久...

但庆幸的是我们为它留下了一张照片,也在此感谢那位提供这个信息的网友“小村炊烟”。

在此再次向大家呼吁关注衡阳保卫战,并为我们提供更多线索!

这是一场发生在我们房前屋后的战争,我们不该遗忘,更没有资格遗忘!

此文章写于2017年10月8日,我同“涤生”还将借助一些工具,并协同专家人士,志愿者,以及烈士后代,对衡阳保卫战进行更多的深入的探索,会有系列文章进行报导,尽请关注!

你可能还想看这两篇文章:(链接可点)

来源:罗威

太美了!衡阳文脉地标来雁塔在恢弘气势中被点亮(附多图+视频)

1月20日下午

湖南华侨城创想广场开放

暨来雁塔点亮仪式盛大启幕

此次盛会以创想广场为主会场

来雁塔为分会场

古今人文在此交相辉映

仿佛一次跨时空之旅

在创想广场活动现场,琴声悠扬,来宾在人文艺术长廊里徐徐漫步。大家在现场认真观看了创想广场建设的延时摄影短片,该片由近10000个镜头的压缩而成,短短一分钟的光影变换之间,衡阳新雁的蓬勃生长震撼全场。

▲创想广场

随后,众人移步来雁塔。来雁塔上,灯火璀璨,宝塔巍巍。来雁塔历史图片于此展出,人们驻足欣赏,凭塔远眺雁城繁华。伴随着倒计时,在场领导们一同按下开关,点亮来雁塔。衡阳文脉地标来雁塔在恢弘气势中被点亮,现场气氛被拉向高潮。

▲修缮完成的来雁塔

▲点亮后的来雁塔

来雁塔是衡阳的文化地标,是大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传统遇见未来,全新的壮美华章就此开启,湖南华侨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将创想在衡阳这片沃土上深耕厚植,以领头雁之姿,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未来新城。

▲衡阳文脉地标来雁塔在恢弘气势中被点亮,一代宝塔终于重现芳华。

来雁塔

来雁塔,坐落于石鼓区,为中国名塔、雁城三塔、衡州名胜之一和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处湘江、耒水、蒸水三江交汇处西北部和衡阳来雁新城中心,南与石鼓书院、回雁峰对峙,寓雁有来回,故名为来雁塔。

该塔明代兴建的目的是用以导航瞭望,类似今日的航标灯塔。塔基为垒石构成,塔身用青砖砌成。整个塔体内为楼阁式,共七层,呈八角形,高36米。

来源:掌上衡阳客户端(记者文/敖文景 图/罗盟 王翟 周围 视频/罗盟)

编辑:朱嘉林

责编:雷昕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4537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