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长沙王后渔阳墓

长沙王后“渔阳”墓

时代为西汉。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西郊望城坡,此为国内目前保存最完整地汉代诸侯王室墓。

长沙王后渔阳墓

1993年长沙市考古人员配合建设工程进行清理。墓占地约1万多平方米。主墓居中,3座从葬坑成品字形自东而西分别排列。主墓为斜坡式墓道上坑竖穴,墓口长15.98米,宽13.10米,墓口下2米尚保留一层台阶,宽1.3-1.4米。主墓由梓宫、便房、外藏椁、黄肠题凑等组成。从葬坑,1号为庖厨坑,2号为马坑,3号为陶牲俑坑。出土器物2000余件,珍品有金扣饰、玉璧、玉瑗、漆盒、漆壶、耳杯、木桶、砚盒等。首次发现1件5弦乐器“筑”。封泥上钤印阳文篆书“长沙后府”4字,有些耳杯下为“渔阳”二字。考证该墓为西汉吴氏长沙国王室家族墓。

1996年1月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46-1。

信息来源:湖南文物概览

志愿者直播 | 走进“西汉长沙渔阳墓”

9月16日,“简博宣教”抖音直播间开启了志愿者云直播第三场,由志愿者李瑾为大家讲述“西汉长沙渔阳墓”。

“渔阳”为西汉早期长沙国王后,其生活年代上限与马王堆辛追、沅陵侯吴阳相当,下限或晚至景帝初年。渔阳墓棺椁形制保存较为完整,随葬品类丰富,共计出土文物五千余件,为研究汉代诸侯王葬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料。李瑾老师通过对墓葬中出土的简牍、玉璧、金饰、漆木器、乐器等陪葬品的介绍,为观众详细地解析了墓主人的身份及墓葬的规制。

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简博志愿者们走进直播间,为大家带来别样的简牍趣闻,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抖音账号“简博宣教”,一同参与直播吧!

文:杨彬

湖南省博物馆: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

1972年至1974年,考古工作者对长沙马王堆一号、二号和三号墓进行发掘,证明这里是西汉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一家三口的墓葬。工艺繁复的漆器,秀美的丝织衣物,珍贵的简帛文献,奇幻的彩棺帛画,墓主的不朽之身,被誉为20世纪世界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

当时,在马王堆三座汉墓之中,总共出土了3000多件珍贵文物,成为人们了解2200多年前社会生活的窗口。2020年10月6日下午,我来到湖南省博物馆,参观完二楼的基本陈列后,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三楼的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

1、 惊世发掘

马王堆位于长沙市区东郊,地面残存有两座土冢,外观很像马鞍子,被称为“马鞍堆”。后来,讹传为“马王堆”。1971年底,湖南省军区366医院在马王堆施工时,经常遇到塌方,出现可燃气体。得知消息后,湖南省博物馆的考古工作者赶到现场,发现这里是一座古代墓葬,编号为“马王堆一号墓”。

1972年1月16日至4月28日,对马王堆一号墓进行发掘。随后,在一号墓的西侧和南侧,又发现了二号墓和三号墓。1973年11月至1974年初,对马王堆三号墓和二号墓进行发掘。

墓葬分布

新闻报道

这里出土的漆器大部分是木胎,只有少数奁和卮是夹纻胎。装饰这些漆器的花纹大多为红、黑和灰绿等颜色,分为漆绘、油彩和针刻等方式,以几何纹为主,龙凤纹和草纹为辅。

在马王堆一号汉墓中,东边箱和南边箱里,总共出土7件漆鼎。当时,刚出土的时候,在1件漆鼎内,竟然盛满藕片!其他6件漆鼎,鼎内的食物早已无存。但是,过了一会儿,这些藕片就消失殆尽,化成了一鼎普通的水,让人感到非常的遗憾。

鼎和勺

盆和匜

在展厅中部,将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扇子、凭几、屏风和竹席进行的组合,完美地展示了墓主人生前房屋里的家具陈设。其中,在屏风正面的中心,绘有一件谷纹玉璧,周围环绕着几何方连纹。

在展柜之中,陈列着一件竹熏罩和一件带盖的陶熏炉。当时,出土的时候,在陶熏炉的内底,盛满燃烧后残存的茅香炭状根茎。竹熏罩外观呈“截锥”形,用宽1厘米的竹篾编成,顶部用锦封住,周围敷以细绢。熏炉点燃后,用竹罩盖住,非常讲究。

扇、几、席和屏风

陶熏炉和竹熏罩

这里展示乐器的方式十分新颖独特,将棺椁上的彩绘动物形象,跟墓中出土的乐器相结合,虚实相生,动静相映。同时,在背景墙上,还描绘出这些乐器的结构图,让每一位参观者都一目了然。

在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一件瑟、竽和竽律,保存得相当完好,有重要科学价值。在马王堆三号汉墓中,漆方奁内的竹简中心,出土长短不同的两件竹箫。外观呈管状,上端有竹节,下端为中空,表面有间隔不等的六个孔眼。

竽和瑟

竹箫

在马王堆一号汉墓和三号汉墓的边箱内,总共出土98个竹笥,相互叠压,整齐排列。大部分竹笥的外形比较完整,分别用朱红色或蓝色的麻绳捆扎,有的竹笥还保存有缄封的封泥匣和标明盛放物品名称的木牌。

竹笥内盛放的物品主要为衣物、丝织品、食品、中草药和各种植物。其中,盛放食品的竹笥数量最多,并且绝大多数为肉类食品,包括牛、羊、猪、鹿、兔、鹤、鸡、鸭、鱼等动物的残骨。除此之外,还有粮食、蔬菜、蛋和果品等。

竹笥

动物残骨

在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发现大量纺织品和衣物,分别出土于西边箱的六个竹笥、北边箱的中部与西部和内棺之中。这些纺织品的纤维原料主要是家蚕丝,也有少量的苎麻和大麻织物。

这里展出的直裾素纱襌衣,素纱丝缕非常细,用料约2.6平方米,重量49克,不到一两。据说,如果将它折叠起来的话,可以放进一个火柴盒里,薄如蝉翼,轻若烟雾。由此可见,西汉时期,中国的养蚕、缫丝、织造工艺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平。

双尖翘头方履

直裾素纱襌衣

3、简帛典藏

这里集中展示了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画、帛书和简牍,分为天文地理、医学养生、历史哲学、阴阳五行。它们不仅记载着当时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和思想文献,而且反映轪侯一家人的知识结构、阅读习惯、文化素养和精神生活。

经过初步统计,这些帛书有《易经》《老子》和《战国策》,还有天文、历法、五行、杂占等数术方面的文籍,以及两幅地图,总共有20多种,总字数在十万以上;这些简牍总共出土610支,分为“遣策”和“医书”两部分。

帛书

简牍

4、永生之梦

参观完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离开三层展厅之后,沿着楼梯不断向下,随着光线的变化,仿佛进入墓葬里。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四层套棺、木质椁室和不朽古尸依次呈现在眼前。

高大的椁室结构严密,由70块木板拼接而成,没有使用一根金属钉。其中,最大的木板长约4.8米,宽约1.5米,厚约26厘米,重约3000斤。在椁室中央的棺房里,放置着套合紧密的四层木棺:第一层为黑漆素棺,第二层为黑地彩绘棺,第三层为朱地彩绘棺,第四层为锦饰内棺。

高大的椁室

四层套棺

在展览的结尾处,长方形展柜底部,马王堆一号汉墓的主人静静地躺在那里。形体完整,毛发尚存,皮肤纹路清晰,肌肉带有弹性,部分关节还可以活动。

她的名字叫“辛追”,马王堆二号汉墓的主人是她的丈夫利苍,马王堆三号汉墓的主人是她的儿子利豨。如今,她的丈夫和儿子的遗体早已腐朽,只剩下她一人。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撑起了大半个湖南省博物馆,也成为很多人来到长沙一定要看的展览。但是,为了表达对逝者的尊敬,不允许对古尸进行拍摄。今后,有机会的话,大家可以亲自去湖南省博物馆,瞻仰一下“辛追”老奶奶的遗容……

国宝蒙难记——追忆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被盗案侦破的历程

警戒森严的博物馆,一个黑影竟天外来客般,雨夜中将湖南省博物馆38件稀世国宝席卷而去。35年前的这桩文物盗窃案件,成为建国后最大的馆藏文物被盗案之一,震惊世界。长沙警方顶着巨大压力,历时49天,走访排查上千人,最终将盗窃嫌疑人许反帝抓获,被盗的38件文物(其中10件文物被焚毁)全部缴回。我当时任职长沙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技术中队,因此全程参与了该案的侦破工作。今天,应《长沙警事》编辑部邀请,我有幸为大家讲述“特二二案件”的“前世今生”。

案发:稀世国宝雨夜被盗

1983年10月22日,夜幕降临,喧闹了一天的长沙城在雨水的冲刷下,逐渐安静下来。这时,一条黑影向湖南省博物馆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陈列厅窗口慢慢靠近,随即挥起铁棍向玻璃窗砸去,“哐啷”一声闷响后,黑影摸索着跳进了陈列厅,像幽灵游走地狱一般在室内席卷一番后,佯装成装修工人从博物馆正门大摇大摆走出……

案件发生后,我按照上级指派,与其他部门同志一道,第一时间奔赴案发现场开展侦破工作。经初步调查发现,被盗走的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总共38件,其中包括31件珍贵文物、3件复制品、4本线装书籍,而这些被盗文物中,最让人关心的是稀世珍宝——两件直裾素纱襌衣。同时,我们还在现场提取了大量的手套印痕、撬压工具和鞋印花纹等痕迹。

由于案情重大,随即引起湖南省公安厅和公安部的高度重视。时任公安部部长刘复之亲自过问,并派出两名专家赶往长沙指导案件侦破工作。当年12月23日,省、市公安机关联合成立“特二二案件”专案组,时任湖南省公安厅厅长毛际寿亲自挂帅,时任省公安厅副厅长黄定宇、长沙市公安局局长王甸彬任副组长,指定长沙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为专案主办单位。与此同时,专案组从全省公安机关抽调百余名精兵强将参与侦破工作。

一时间,全国各大火车站、汽车站、飞机场、轮渡码头都实行严格控制,一些必要的堵截、追击等防止文物出口外流的措施也紧急布置完毕。一张抓捕嫌疑人、追回被盗文物的大网在全国悄无声息地撒下。

追查:文物自己“飞”了回来

在此后的一个星期里,步伐追踪专家、痕迹专家、物证化验师等全国顶尖痕检高手齐聚湖南省博物馆,对失窃展厅进行梳篦式扫描、勘查和模拟实验。

最终,凌乱不堪的作案现场,被专家们通过逻辑推理进行了还原和重建——10月22日下午18时许,一名年轻盗贼从侧门潜入省博物馆后躲藏。晚上21时许,盗贼利用竹梯爬上陈列厅北面西头通风窗户,击破窗户玻璃入室,将展厅警报器断电失灵后,先是尝试使用三角刮刀划破玻璃展柜,因玻璃坚固而致使刀尖断裂,未能得逞。在经过一番尝试后,其改用铁管砸破展柜玻璃后将文物取出装袋,并佯装成施工工人从博物馆传达室径直走出,逃离案发现场。

茫茫人海,大海捞针。专案指挥部里悬挂的一张长沙地图上,密密麻麻扎满了各种小旗子,根据各方证据显示,嫌疑人就藏在长沙。而当时长沙外来人口加常住人口达到100多万,且市区又“大街无处不经商,流动人口似水淌”,要在这里找人,其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我们决定采取全民参与、内外开花的侦破方式。

很快,通过电视新闻发动群众广开破案线索来源,案情终于有了进展。1983年11月1日下午5时许,紧临省博物馆的烈士公园工作人员向专案组报告,在与省博物馆交界的墙角,发现了一包东西,里面正是部分被盗窃的文物;随后的11月4日中午,五一路邮政局寄送包裹的柜台上,又发现一个无人认领的包裹,上面写着“湖南省博物馆收”,打开一看,直裾素纱襌衣和其他一些珍贵文物赫然在内。至此,大部分被盗的文物自己“飞”了回来。

破案:偷窃案牵出“案中案”

文物大部分已回归,可罪犯到底藏在哪呢?在案发后的40多天里,专案民警通过走访上千群众,重点排查数十名嫌疑对象,一次次的案情分析会,一处处痕迹鉴定进展,一个个线索的汇集,犯罪嫌疑人的特征终于越来越明显。

很快,一个好消息从前线传来。1983年12月12日上午11点,专案组负责社会面排查的民警杨德云、王小非在韭菜园派出所开展案件排查时,获悉派出所前不久在侦破长沙友谊商店偷窃案时,抓获了一名叫许反帝的窃贼,身上带着一把刀尖断了的三角刮刀。侦查员立刻想到,在文物被盗案的现场,也曾发现了一片刀尖。经技术鉴定,刀尖和许反帝身上的三角刮刀完全吻合,且其作案手段与文物被盗现场所使用手段类似,其他形迹也与现场相近。

没错,就是他,几乎满城警察都在找的这个人,没想到此刻居然正蹲在派出所里。

随即,专案组对许反帝进行了突审。在强大的心理攻势下,他如实交代了其盗窃省博物馆文物的全过程。经查,许反帝,时年十七岁,家庭条件优越,作为家中独子的他,从小备受宠爱,慢慢养成了贪图享乐、小偷小摸的恶习,后被学校劝退。退学后,无经济来源的他便干起了盗窃的勾当,直至此次案发。而作为其母亲的许瑞凤(长沙教育学院法律教师)明知儿子偷盗犯法,不但不教育劝说投案,反而替其窝赃、销赃,致使其胆子越来越大。在许反帝盗窃长沙友谊商店被抓审查期间,许瑞凤为逃避搜查和掩盖其子盗窃国家文物的罪行,甚至两次丢赃,毁坏文物,致使国家多件珍贵文物被焚毁。当年12月16日,许瑞凤也被依法批准逮捕。

至此,轰动世界的长沙馆藏文物盗窃案成功告破,28件国家宝藏被长沙警方悉数追回。

口述:肖国科(原长沙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

整理:王思鸽

编辑:泡泡

编审:止戈

审核:山石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4522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