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田王寨景区

AAAA级旅游景区

田王寨遗址位于随县桐柏山太白顶风景区内,元、清代遗址。原名安和寨。寨墙均为石块垒砌而成,有内外两重。外层寨墙仅存西南部,长约1000米,高约4米,厚约1米;内层寨墙长约5000余米,高约5.5米,厚约1.4米,下部有不规则的瞭望孔及射孔。寨内有多处石铺房基,一般三间一组,通面阔10米,进深4~5米。据史载,元朝末年,桐柏山田姓农民聚众起义,自称田王,立寨固城山,养兵聚将,训练兵勇,寨名“安和”;清咸丰四年(1854),该寨增扩加固,面积约500万平方米,寨内设有瓮城,峰火台,集市等。该遗址规模较大,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田王寨位于桐柏山固城山上,海拔1018米,古寨雄踞于绵亘百里的桐柏山诸峰之上,寨墙依山顺势用石块砌成,围有九个山头,起伏长达两千余米,宛如长城。

田王寨景区

该遗址规模较大,是华中地区保存最大最好的古兵寨群,现存有6公里的古寨墙、瓮城、烽火台等古建筑,被誉为“华中第一寨”。

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

随州杨寨旅游景点「随州市田王寨风景区在哪里」

湖北广水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黑洞湾古墓群、龙泉寺、杨涟故居、炎帝神农故里、九口堰纪念馆、三潭风景区、九口堰纪念馆、中华山国家森林公园、黑龙潭风景区。

湖北蕲春县行政区概况

,蕲春县辖13个镇、1个乡及1个农场。共有31个居委会、535个村委会。 蕲春地图漕河镇镇政府驻漕河,人口147013人,面积163.8平方千米。辖14个居委会、37个村委会:一居、二居、夏漕、豁口、付畈、十里畈、南门畈、吴庄、新建、枫树林、罗州城、李咀、大河口、芝麻山、长林岗、夏垸、团石头、关河、瓮门、刘榜、高新铺、高德畈、六房垸、冯围、杨树畈、何大垸、八斗地、菜园头、槐树山、飞跃、黄厂、梅畈、铁山、上武松、泉水坳、大枫树、田河、彭祖、马冲、马骑畈、三马河、大路铺、杨四岭、清水河、洪祖二、高山铺、上河桥、严垅、汪林、独山、十里铺。 赤东镇镇政府驻走马岭,人口65134人,面积148.3平方千米。辖45个村委会:范铺、邓园、白河、王咀、张岗、板桥、北风头、田围、白池、金城、杨旦、龚大围、酒铺、野塘咀、杨墩、杨潭、伊漕、马铺、邓信、三渡、蔡祖、甘垸、赵伯山、竹瓦、下朱云、东山、上朱云、龙顶寨、陈云、张玉芳、朱四房、童畈、童新、黄通八、徐亮、苏圩、西福、下陈、东福、张高、关沙、赵林、赵咀、五斗地、王垸。 蕲州镇镇政府驻蕲州,人口91508人,面积143.6平方千米。辖12个居委会、34个村委会:一居、二居、三居、四居、雨湖、南门、城内、东门、一关、郦公园、红石头、上河口、横坝、新塘、扎营港、韦庄、龙泉奄、银山、竹林湖、席盘石、街口、打鼓台、两路口、枫树岭、西角湖、土台、沙径、王要、邵垅、恒丰、潘垸、赤东、施家塘、黄土岭、塘垸、红门楼、老虎头、尤树垴、菩堤、金鸡、雨台、邱山、曹英、五里墩、太常、下石潭。 管窑镇镇政府驻岚头矶,人口31589人,面积72.5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16个村委会:岚头矶、管凉亭、江凉宁、三合铺、南征湖、付岗、寒婆岭、土城岗、胡岗、楼岗、红旗岗、园峰山、荷林、学堂岗、西湖里、竹林墩、小烂泥滩。 横车镇镇政府驻横车桥,人口94025人,面积192.8平方千米。辖48个村委会:九棵松、盘石桥、驸马坳、新桥、白石山、付冲、张林冲、界岭、江坳、付山、长石、蒋山、大柳树、刘冲、汪井、翁堑、卢河、伍药铺、新街、马华山、松树岗、路口、三店、潘畈、黄岗、易河、西河驿、马湖、火炉铺、拢���头、周桥、新州、蔡畈、胡咀、许岗、黄土咀、凉亭岗、乌石桥、刘牌楼、李冲、乌石山、白鹤林、石头口、马桥、枫柏柳、崇岩、策山、铺尔咀。 彭思镇镇政府驻彭思桥,人口49038人,面积110平方千米。辖29个村委会:伍松、彭思、螺蛳港、茅山、朗山、王牌楼、凤凰、丁家咀、刘堑、黄柏城、长塘、张滩、林山、郑岗、叶垸、独山、方港、白石岭、伍岳、丁港、夹河、余凉、大洼厂、王铺、雷祠堂、陈桥、康桥、清塘、碎石山。 株林镇镇政府驻株林新街,人口51751人,面积165.2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34个村委会:新华、株林、长塘、郭咀、豹子山、陈坝、黄泥塘、方冲、宋塘、矿山、街后、陈应垅、桂花垸、石板岩、黄城河、泡桐树、夏典铺、铺头坳、柏条铺、叶家咀、达城、榔木冲、湖塘角、许家山、亭子学、慕义畈、华家河、姚家垸、下屋楼、唐店、华家畈、黄泥坳、会龙池、三角山、大崎山。 刘河镇镇政府驻刘河,人口90577人,面积214.6平方千米。辖2个居委会、53个村委会:刘河、金郁、莲花、新铺、张桥、曾冲、彭冲、花园岭、杨河、青峰、大公、洪曲咀、桥上、胡坪、年浪、蔡寿、高不潮、方铺、胡凉亭、杨林冲、祖儒、白茆、石鼓河、罗坳、石鼓冲、杨寨、鸭咀、汤畈、中路铺、牌楼垸、坳上、马路口、分路、果子畈、胡坝、范湖、花园港、湾潭、黄坪、里下冲、三门寨、石马山、胡海、董畈、张铺、胡志高、飞跃、刘河、龚坳、舒垸、新河、河西上、王桥、曹庙、黄金寨。 狮子镇镇政府驻狮子口,人口60638人,面积241平方千米。辖53个村委会:狮子、三迭石、花凉亭、涂铺、园襟冲、畈上垸、牛皮寨、吴挡、余畈、胡襟冲、灯笼垸、白杨畈、石王寨、郝冲、郝上垸、贡畈、松树桥、河口、董冲、枫树榜、张山、吴檀榜、涂冲、万章、何铺、南渠、胡冲、松树林、苏垸、柳树坪、花园、望江寨、盘龙、康冲、郝子堡、东山冲、付沟、长岭岗、芒槽、红石、西坳、杨树坳、苍寨、鲇鱼地、於冲、天宝寨、白果树、赵畈、宋坳、黄泥、孙垸、邓河、吕河。 青石镇镇政府驻望天畈,人口63652人,面积192.1平方千米。辖42个村委会:望天畈、蕉藤树、青石岭、白鸡尖、水车河、草铺、裴冲、合盘冲、芭茅街、张河咀、大樟树、火龙、周畈、陈坳、文楼、叶铺、界天、黄土堰、张畈、杨垸、郑咀、大叶山、马河、赵围、桐梓、许冲、大屋、梅铺、柳畈、阁老垸、芭桥、龙溪、高溪、界岭、八斗舍、温泉、边街、笔架山、花桥、白塘坳、太湖、郑家山、桔子林。 张榜镇镇政府驻张家塝,人口61486人,面积207.5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36个村委会:张塝、韩榜、横路、龙潭冲、方咀、大同司、下马沟、歇肩岭、船型、田六、马踏石、下车门、黄梅山、马鞍山、六溪冲、瓢铺、文畈、陈广、范垸、魏河、雷山、鲁围、彭山、余当、百叶、孙冲、七里冲、土库、大竹冲、九潭冲、胡垸、塔林岩、宋当、舒垸、新路、塘抵坳、古木冲。 檀林镇镇政府驻檀林河,人口50552人,面积166.9平方千米。辖42个村委会:檀林、正冲、将军、雷冲、响水、西冲、桐山、朱冲、楼花、河东、德元、河西、上界岭、槐树、横山头、枕头、碾下、麒麟、刘全、石牛、裴围、细舟河、曹冲、肖河、上河、陈英、陈旺、大王山、独山港、田桥、四流山、乌沙畈、雾云山、龙井河、牛头冲、桥上、刘坊、白羊沟、詹山、青草坪、东山坪、朝阳洞。 大同镇镇政府驻大同,人口30721人,面积139.7平方千米。辖27个村委会:大同、两河、汤坝、鲍山、谢围、湖口畈、柳树、小竹冲、操山、南冲、李山、上车门、葛山、大桴、柳林、石坪、金沟、三山坳、板溪、游山、何铺、连城、王街、方桥、栗木岭、黄山、塘山。 向桥乡乡政府驻向桥,人口45411人,面积205.1平方千米。辖28个村委会:白水、向桥、宋树、桥边河、黄土墙、胡山、斌冲、桐油畈、毛咀、刘寨、龙井岸、童咀、曹大山、藕塘、百箩丘、棠树岭、唐山、邓桥、杨垅、桥上垸、孙山、王榜、杨畈、狮子堰、姜冲、柳堰、枫树、大元。 八里湖农场场部驻下土门,人口18296人,面积34.5平方千米。辖14个村委会:土门、余赛、双沟、白鹤堰、三见垸、陈赛、高山、半边山、龙凤山、外江、粮种、白堰果园场、高垸、原种场。人文景观 “蕲春人物彬彬”,“英杰代兴”。宋代有参与纂辑《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等巨型类书的文学巨擘吴淑;明代有伟大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著名战将康茂才;清代有著名文学家顾景星、陈诗,首创中国海运的陈銮;近代有辛亥革命先驱詹大悲、田桐,训古学家、“章黄学派”创始人黄侃,“一二九”运动组织者、华北抗日联军司令董毓华,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胡风等。二十世纪以来,秉文衡、掌科苑、主讲坛者遍及五洲,人数多达800多人,故有“教授县”美誉。 蕲春境内文物古迹、风景名胜、旅游景点遍布,文物保护单位多达86处,其中达城毛家咀遗址是我国西周古文化的代表。县南蕲州古城的“蕲阳八景”和李时珍陵园、药物馆、纪念馆均十分著名,年接待中外游客10余万人次。明代文学家吴承恩曾长期在蕲州荆王府任纪善职,并在蕲州写出了中国四大古典小说 之一的《西游记》,书中描述的孙悟空、玉华府、豹子山等人物风景以及故事情节等都可在蕲春的山水人物、神话传说和风土人情中找到出处。 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0年5月18日,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湖北省蕲春县申报的“李时珍传说”入选,列入民间文学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资源特产 土地资源: 总面积23.98万公顷(359.7万亩),其中耕地5.6万公顷(84.02万亩),林地10.39公顷(155.8万亩),水域3.11万公顷(46.62万亩)。 矿产资源: 已探明矿产资源39种。金属矿产有:磁铁、钛磁铁、钒钛磁铁、锰、铬、铜、铅、钼、金、银、锆等15种。其中刘河镇石鼓冲钒钛磁铁矿工业储量95万吨,石人寨金矿工业储量500公斤。非金属矿产有煤、白云石、蛇纹石、石英石、石灰石、钾长石、花岗石、大理石、滑石、瓷土等23种。其中石英石储量过1亿吨,含硅量达99.98%以上,品位居全国之冠;花岗石储量30多亿立方米,花色品种独特,已进入大量开采和加工阶段。此外,还有大量的优质矿泉水资源。 水利资源: 县内5公里以上河流75条,总长973.7公里,流域面积2682.2平方公里。境内主要湖泊有赤东湖、赤西湖和雨湖等。有各类水库158座,总库容5.7亿立方米。全县水力电能5.24万千瓦,已开发利用1.95万千瓦。 物产特产: 农作物有水稻、小麦、大麦、棉花、油菜、高粱、玉米、马铃薯、大豆、蚕豆、豌豆、绿豆、黄豆、花生、芋麻、甘蔗,桃、梨、李、杏、柿、柑桔、板栗、枇杷、西瓜、香瓜、甜瓜等;水产品有青鱼、草鱼、鲤鱼、鲫鱼、鲢鱼、鳜鱼、黄颡、虾、蟹、龟、鳖、鳝,以及莲、藕、菱、芡实、蒲草等;野生动物54科、105种,植物资源519种。其中蕲竹、蕲艾、蕲龟、蕲蛇历称“蕲春四宝”,“天下重之”;蕲春珍米为全国七大名米之一;油姜、山药、绿茶、螃蟹均品质独具,久负盛名。《本草纲目》记载的1892种药物中,蕲春出产700余种,其中不乏名贵品种。今天,金浪牌珍米、美华牌洗衣粉、李时珍牌补酒及系列保健品、联盟牌奶粉、时珍牌紫苏油、宙风牌轴瓦、李山茶叶等40多项产品获“省优”“部优”。 蕲春四宝: 蕲艾、蕲蛇、蕲龟、蕲竹蕲春县地处鄂东边陲,大别山南麓,长江中下游北岸,素有“吴头楚尾”之称,历为水陆交通要冲,商品集散中心。今日蕲春南临长江“黄金水道”,京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鄂皖等级公路均穿境而过,乘车两小时可抵达武汉天河机场,交通区位优势极其明显。县内交通发达,形成了“两纵五横五循环”的干线公路网络,支线公路实现村村通。 京九铁路穿境而过,在本县设有三级客运站和货运站各一个,客运站位于京九铁路正中点,正处县城中心,站前广场(人民广场)为埠九段最大的广场。 蕲春县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北岸,东北邻安徽省。面积2397.6平方公里。总人口98.3万人。境内山地、丘陵、平原兼有。且呈现多层次、立体分布。整个地势东北高、西南低,由东北向西南渐次倾斜。水系有蕲河、赤东湖、赤西湖等。京九铁路横贯蕲春东西。蕲春火车站位于京九铁路中点,是阜九段唯一在城区的火车站。在县城设有一个客货综合站。蕲春已建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包括沪蓉高速、318国道、蕲太公路,目前全县公路里程1981.4公里,其中国道35.2公里,省道128.2公里。全县高等级公路里程达434.2公里

帮我介绍一下随州

地理环境

随州位于湖北省北部,跨北纬31度过19分至32度26分,东经112度43分至113度46分。全市南北长约130公里,东西宽约105公里,总9636平方公里,人口258万。其中,山地面积4285平方公里、丘陵面积2094平方公里、平畈530平方公里、河滩面积80平方公里,分别占总面积61.3%、30%、7.6%、和1.1%。随州北面与河南省南阳、信阳二市毗邻,南面与湖北省江汉平原的京山县、钟祥市相连,恰好处于北方黄河流域和南方长江流域的交接地带,真可谓西通宛洛,南达吴越,地当荆豫要冲,扼阻襄汉咽喉。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曾对随州的地理形势作了如是描绘:“随北接黾厄,东蔽汉沔,介襄、郢、申、安之间,实为要地;义阳南阳之锁钥,随实司之;其山溪四周,关隘旁列,几于鸟道羊肠之险,洵用武者所必资也。”

早在远古代中期以前,随州地区全部原始的海洋所覆盖。在其后的吕梁构造运动中(约距今17亿年前后),因地球构造运动加剧,岩浆不断迸发,地壳发生了强烈的褶皱和隆起,局部地区海水退缩,使湖北境内的鄂西和大别山区第一次成为陆地,但随州地区依然沉睡于大海之中。寒武纪早期(距今6亿年前后),包括随州在内的大洪山一带才成为古海岛。寒武纪晚期(距今5亿年前后),随南盆地发生过大规模火山喷发。志留纪末期(距今4亿年前后),随着随州西北部的武当山一带上长为陆地,随州乃至湖北大部分地区相继成为陆地。在二叠纪(距今2亿多年),地壳又一次升降频繁,湖北地区又有两次大的海进海退,随州地区也处于时隐时现的变化之中。直到三叠纪末期(距今约2亿---1.9亿年),地壳再次上升,随州终于连同整个湖北地区告别了大海。

地球的构造作用造就了随州奇特的地势和复杂的地形,形成了良好的地势特点和复杂的地貌观:山脉与河流交错,山谷与坡地相衔,丘陵与平地呼应,有“万山千泉百洞”之称。随州的北面是属于淮阳山脉西段的桐柏山,其主峰太白顶海拔1140米,西南面是褶皱断块山大洪山,其主峰宝珠峰海拔1055米。其间为丘陵和坡地,中部是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的平原,称之为随枣走廊,这是古今南北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平原之上,有�水流贯其间。�水是汉水东面最大的一条支流,它发源于大洪山北麓,流经随州、安陆、云梦,至应城与云梦交界的虾咀分流,西支经汉川北部至新沟注入汉水,东支由云梦入孝感至武汉谌家叽注入长江��在�水两岸,爱百条支流呈叶脉状分布,其中流量较大的厥水、漂水、差水、均水等,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水系,可称之为涢水流域。可谓河流纵横,土地肥沃。同样,地球的构造作用也给随州留下了大理石、铜、金、铁、硫、石油等丰富的矿产资源。

生态环境

随州处于中纬度季风环流区域的中部,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因受太阳辐射和季风环流的季节性变化的影响,随州气候温各,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较长,严寒酷暑时间较短。据统计,年平均降水量大部分地区在865-1070毫米,年光照相馆总数在2009.6-2059.7小时之间,年平均气温15.5摄氏度,无霜期220-240天。温暖的气候条件,良好地地貌特点,造就了优越的生态环境,尤其是大洪山一带,保留着很多珍贵的植物种类,其中主要包括中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和北亚热带的常落叶混交林。繁茂的植和充足的果根,使随州的动物资源也相应丰富,从腔肠动物、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到哺乳类,应有尽有,而且至今还保留有一些珍贵的物种如大鲵、金鱼等。可以说,自古以来,随州大地一直是动植物栖息和繁衍的理想场地。

自然环境和生物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尤其是在人类的远古时期,良好地自然环境和生物资源是原始人类生存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备条件。由于随州地区处磨擦生代以来气候气候适宜、雨量充沛、林木茂密、绿草成茵、果根丰富、动物繁多,加之大洪山一带石灰岩分布广泛、溶洞发育,因此,随州大地便成为石器时代人类生活的重要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

编钟与随州

编钟与随州

一九七八年春,湖北省随州市爆出了一条轰动全国乃至世界的新闻:在城西两公里一个叫“擂鼓墩”的地方,发掘了一座战国早期的大型木椁墓葬——曾侯乙墓,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文物,其中许多造型奇特,工艺精湛的文物是前所未见的珍品。

当时,由于是“文革”刚刚结束不久,军队仍然参与着地方的一些工作,而且,我所在的部队又是随州境内唯一的建制师,因而在地方的邀请下,我们部队参与了对古墓的挖掘和保护工作,而当时我刚调任师部政治部新闻干事,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这项工作,所以,对于古墓发掘的部分工作,亲历亲为,对当时的一些情景至今记忆犹新。“擂鼓墩”在发掘前只是一个普通的山岗,北望桐柏,南面涡山(大洪山),山岭绵亘,古冢森森。相传公元前605年(楚庄王九年),令尹(相当宰相)杜越椒发动叛乱奔随,楚庄王率军追击至此,亲自擂鼓督战,最后全歼叛军,此地因而得名。两千多年后的一天,随着人民解放军战略施工的一声炮响,使这个沉寂多年的地方再次扬名——一个空前的考古发现展现在世人面前。

曾侯乙墓建于红沙岩坡上,凿石为穴,墓的主人是战国早期曾国(春秋时为随国领地)一名叫乙的国君。墓口东西长21米,南北宽16.5米,深11米,墓圹面积约220平方米,其形状��像我们今天的三室一厅单元房,分东、中、西、北四室,都是用巨型优质梓木隔成的小室,用材总量达380立方米。其中中室最大,南北长9.75米,东西宽4.75米,主要放置编钟等青铜礼器,其余三室放置棺椁及其他随葬品。主棺分内外两层,外棺椁高3.5米,内外椁全是彩绘;殉棺21具,多施彩绘,殉葬人多是13-25岁的青年女性。从尸骨中存有锐器或作挣扎状的情况分析,这些殉葬者可能是被生葬或是被杀害后装入棺椁的,可见奴隶社会实行的殉葬制度是极其残酷的。

古代帝王为了防止自己的陵寝及其随葬品被毁被盗,往往不惜花费人力物力,把墓葬修的十分坚固,保护措施也相当严密。曾侯乙墓也是如此。从整个墓葬结构看,棺室上部及周围填有厚厚的木炭,总重约6万公斤,是用来防潮的。木炭之上盖有一层半米厚的梓木方材,梓木上填有厚达10余米的青膏泥黄褐土,这种土具有很强的密封作用。褐土上面密密排列着分别重达数吨的石条,叫做封顶石。再往上才是厚厚的堆土层。

然而,如此严密的防范措施也未能阻挡住盗墓者的光顾。发掘过程中,在墓上方西端发现了一个由杂草丛生的地表直插墓室的深达十几米的盗洞,盗洞底端墓室的淤泥中,发现一具尸骨和几件古代盗墓用的工具。据考古专家分析,盗墓发生在东汉末年,那时战乱频发,民不聊生,几个盗墓者乘着月黑风高,夜深人静,前来盗墓,经过几个夜晚,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将洞打通。可是不知是深深的墓室缺氧,还是墓中有什么暗器,一个盗墓者腰间系着绳子,刚进入墓室便一命呜呼,上边的人见此情景,都逃之天天。所幸的是,墓内文物并未丢失。

不知是由于千百年的自然渗漏,还是那个盗洞所至,墓室打开后,发现里面充满了积水,水呈黑褐色,如同煤窑里流出的一般,所有文物都被浸泡在水中,无一幸免。但令人费解的是,在污水中湮没了两千多年的各种文物竟然毫发未损,出土后稍加整理,便光亮如初,璀璨夺目,风姿依然。

挖掘古墓的工程是巨大的,青膏泥、重石条、方梓木、黑木炭,重达成千上万吨的覆盖物,还有一件件珍贵文物,都需要从地下起运到地面上,为此,我们部队专门派出了一个连队配合考古队,锹挖镐刨,昼夜奋战,还特地抽调了一部吊车(吊车司机马树祥同志,现转业在徐水县公安局工作)专门负责较重文物的起吊,确保了挖掘工作顺利进行。随着墓内积水被抽干,墓内大量文物显露出来。经考古工作指挥部与部队首长协商,出土的所有文物都用军车运送到部队营房,摆放在我们师部礼堂宽大的舞台上,逐一进行清点、擦拭、整理和测试。

经过初步清理,曾侯乙墓共出土各种青铜礼器、乐器、兵器、金器、玉器、车马器、漆木器及竹简等文物一万五千多件,大大小小,林林总总,摆放在礼堂里,俨然一个中型博物馆。墓中出土的文物,可以说是件件精美无比,个个令人叫绝。我记得,有一件二尺多长的金弹簧,是用直径不足一毫米的金丝缠绕而成,拿在手上,弹性十足,熠熠生辉,使人难以想象,在当时的条件下,工匠们是如何锻造成型的;在众多的文物中,有几十件木质漆器也十分抢眼,漆器中有碗、钵、匣等,里面涂有一码的砖红色,外表则绘有黑红相间的漆画,表现主题一般为游鱼、��鸯等,色泽艳丽,图案生动,这些漆器经过泥水的长期浸泡掩埋,不但没有变型、腐蚀,就连一点褪色掉漆的地方都没有,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还有一件后来被专家定名为“鹿鹤”的青铜器,是迄今为止,在国内外出土文物中绝无仅有的,造型非常别致:一只体态修长的仙鹤头上却长着两只鹿角,引吭高歌,展翅欲飞。望着这只气度非凡,栩栩如生的“鹿鹤”,使人不能不折服先人们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后来,“鹿鹤”还被随州市定为自己城市的标志,从武汉沿316国道乘车去随州,一进城区,便远远看见那只高傲的“鹿鹤”矗立在街心花坛,似乎在向人们展示着古代随州的灿烂文明(鹿鹤今已不存此处)。2007年第八届中国艺术节的吉祥物“楚楚”就是以鹿鹤为原型。

然而在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124件古乐器,其中以规模巨大、保存最好的打击乐器——编钟最为壮观。这套编钟共65件,总重2500多公斤,小的不及水桶那么大,大的则有五、六百公斤,设计精巧,气势宏伟,出土时分三层挂在铜铸的钟架上,只要敲击镌刻在钟下方的标音位置,就能发出或浑厚或清脆的声音,音域宽广,音色优美。经湖北省有关专家用精密仪器测试,其准确的发音竟与现代标准乐器丝毫不差!我记得,当时测试过后,在场的专家们都惊愕得半晌说不出话来,他们怎么也无法理解,2500年前的人类,十分简陋的冶炼条件,却如何铸造出如此绝美的乐器?这套编钟的出土震惊了中国,震惊了世界,举世瞩目,被誉为“世界奇观中独一无二的珍宝”,“古代世界第八奇迹”。

在文物清理过程中,湖北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组匆匆赶来,在全面反映发掘工作的同时,重点拍摄编钟演奏的情况。于是,就在我们部队的礼堂里,在专家们的指导下,由我师宣传队的几名女兵担任乐手,一台独特的编钟音乐会拉开了帷幕: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钟声优美浑雄,令人震撼。后来,正是由编钟演奏的这首《东方红》乐曲还在中国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上反复播放,古韵新声,传遍世界,传向太空。前些时,我有幸又踏上了随州大地。涡山脚下,水河畔,如今的“擂鼓墩”已辟作游览景区,风景如画,游人如织。

二、炎帝神农与随州厉山

由于神农与炎帝有时代早晚之别,所以在探讨其生地时也宜将二者分开。至于炎帝神农氏合一后的生地,则另当别论。

(一)神农生地

据大量的文献记载分析,神农生于烈山。《国语•鲁语》说:“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也说:“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礼记•祭法》的说法也基本相同:“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殖百谷;夏之衰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前文已充分论证烈山氏、列山氏、厉山氏实为一人,其子柱或农即神农。烈山,很可能就是神农之先辈也可说是第一代神农放火烧荒之地,或人以山名,或山以人名,总之神农起于烈山已无疑问。

唐代萧德言所编《括地志》记载:“厉山在随州随��北百里,山东有石穴。昔神农生于厉乡,所谓列山氏也,春秋时为厉国。”�唐代后期李吉甫编撰的《元和郡县志》记载:“随县,本汉旧县,属南阳郡。即随国城也,历代不改。……厉山,亦名烈山,在县北一百里。《礼记》曰:厉山氏,炎帝也;起于厉山,故曰厉山氏。”

北宋王存等主编的《元丰九域志》记载:“随州:神农庙,在厉乡村。”

南宋罗泌《路史》记载:“神农井在赖山(即厉山),旧说汲一井则八井皆动,人不敢触。今惟一穴,大木旁荫,即其处立社。”

清代章学诚主持编纂的《湖北通志•舆地志》记载:“厉乡,在州北,今名厉山店。……亦云赖乡,故赖国也。有神农社。”

上述记载无一例外地表明,神农生于厉山,厉山位于今随州北。神农生于随州厉山一说代代相因,众口一词,足证不谬。

(二)炎帝神农氏合一后的生地

虽说炎帝神农氏合一的史实形成于远古,但合一的观念至秦汉之际方才形成。

最早指出炎帝神农氏生地的学者,是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郑玄根据《国语•鲁语》中展禽和《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中蔡墨关于烈山氏及其子柱的言论,参之以秦汉之际炎帝与神农合一的定说,在为《礼记•祭法》的类似记载作注时,将厉山氏或曰烈山氏同炎帝视为一人:“厉山氏,炎帝也。起于厉山,或曰有烈山氏”。既然郑玄以为烈山氏(神农氏)同炎帝为一人,其生地也自然在一处。时隔不久,三国时吴韦昭率先响应郑说。他在为《国语•鲁语》展禽的话作注时说:“烈山氏,炎帝之号也。起于烈山。《礼(记)•祭法》以烈山为厉山也。”由于先秦典籍只有神农氏(烈山氏)生地的记载,未见炎帝生地的记载,以致郑玄、韦昭将炎帝神农合一后的生地定在烈山。

那么,炎帝神农氏合一后的生地究竟是“烈山”还是“华阳”?我们认为,神农氏与炎帝在先秦典籍中是先后出现的两个部落及其首领的称号,因而不可能同一生地。之所以炎帝神农氏合一后的生地会出现“烈山”和“华阳”两说,前者或许是因神农生地而沾上了炎帝,后者则很可能是因炎帝生地而沾上了神农,由于五行学说将炎帝派定在南方,这就使“华阳说”釜底抽薪,而使“烈山说”锦上添花了。合二而一以后,华阳由炎帝而沾上了神农,烈山由神农而沾上了炎帝。可是,炎帝位于南方已成定论,因而“烈山说”比“华阳说”更理直气壮。况且,古代的曾国,奠都于随州的厉山(烈山),其公族为姜姓,无疑是正宗的炎帝苗裔。因此,如果一定要找出炎帝神农氏合一后的生地,“厉山说”的理由最充分。何况,炎帝神农氏的遗迹,以长江支流的汉水中游最为多见,以随州的厉山最为集中。谷城县相传是因炎帝神农氏在那里尝五谷而得名的,神农架相传是因炎帝神农在那里尝百草而得名的。至于随州的厉山,则有神农洞、神农宅、神农井、神农社等遗迹湖北省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随州志•胜迹》,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出版社1988年版。由此,说厉山是炎帝神农故里是持之有故而言之成理的。

随州旅游

随州市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以“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而闻名海内外,有着大量��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随州是华夏始祖炎帝神农诞生地,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日炎帝神农诞辰日,有大量的海内外炎黄子孙前来寻根祭祖;城西墩擂鼓出土的战国早期古文物——大型成套编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誉为世界古代八大奇迹之一。

随州曾是隋文帝杨坚封地,隋朝因随州而命名;随州山川秀丽,大洪山、桐柏山、中华山、徐家河、封江等风景名胜旅游区享誉省内外。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以“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的不朽诗篇赞美随州。被誉为“楚北天空第一峰”的大洪山集各类风景名胜之精华,峰峻、山秀、林幽、泉醇、湖美,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封 江、徐家河水库岸柳依依,百岛竞秀、渔舟游弋,有“水上公园”之胜名;平靖黄土、 武胜三大古关雄踞险地,突兀而立,气势非凡;吴山鸡鸣山,相传得名于张三丰,道家发源地;高贵三潭风景区等。处处佳境引人入胜。

随州历史文化名人众多,上古有炎帝神农;春秋有季梁、随侯;战国有曾侯乙;唐时有胡紫阳,李白与胡紫阳交往频繁,写下了大量诗文,流传至今的有《题随州紫阳先生壁》、《冬夜于随州紫阳先生餐霞楼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等,今随州拟重建餐霞楼,保护现光寺等文物古迹,扩建成现光山旅游名胜区;唐代诗人刘长卿曾在随州任刺史,有《刘随州集》传世;宋代有欧阳修,他4岁随母亲来随州投靠叔叔,24岁才离开随州北上求学,留有五眼桥、八角楼等遗迹;元朝有明玉珍,农民起义军领袖,大夏国建立者。原名旻玉珍,因信奉明教而改姓“明”。柳林古城畈人。元末农民起义攻重庆,陷成都,定四川,自称陇蜀王,于至正二十二年(1362)即帝位于重庆,国号大夏(史称“明夏”),建元天统。明军大举入川,明升降附,到南京后被封为归义侯。第二年朱元璋怀疑明升有异心,将其全家送往高丽

地理区位

随州地处湖北省的北部 , 西走川陕 , 北通中原 , 南望江汉 , 自古就是连接荆楚与中原的重镇 , 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域。随州南有大洪山环列 , 北有桐柏山拱峙 , 是中国著 名的南北界河一一淮河的发源地地貌形态有山地、丘陵、冲积平原。 2000年6月25日 , 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随州市 , 全市版图面积 9636 平方公里 , 辖曾都区、广水市和经济技术开友区、大洪山风景名胜区 , 人口258 万。这里山青水秀, 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历史文化

随州历史悠久据《礼记》、《左侍》等众多文献记载 : 随州上古为烈山氏 , 华夏民��的始祖炎帝神农 " 本起烈山五千年前 , 炎帝神农氏在此 " 创耕耘、殖五谷、尝百草 ", 开启史 前农耕文明。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周 , 这里使封因为随。《左传》中有 " 汉东之国随为大 " 之说。每年的农历四月二十六日 , 随州市都要举办隆重热烈的 " 中国湖北烈山炎帝神农节 ", 以纪念华夏始祖的生辰在这一天 , 世界各地的烈山宗亲会等海外华人组织 , 都要组团前来参加节庆替典活动。

说起随州的文化家底 , 不能不提到青铜编钟1978 年夏 , 在随州城西一公里处的擂鼓墩 , 发掘出的一座战国早期的曾侯乙墓 , 共出土各类珍贵文物 l5000 多件 , 其中一套大型昔铜编钟苛谓稀世珍宝。这萎亏属有实 65 件 ,军三层 , 雄浑神奇 , 洋洋大观《其规模之恢宏 , 铸造之精美 , 错金铭文之珍贵 , 音律音阶之完备 , 不仅给世界一个惊奇 , 也让天下人对随州这个地方刮目相看。这套2400 多年前的编钟在随州出土, 是 "20 世纪世界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之一 ", 尊其为 " 中华乐器和礼器之王 ", 也不为过它的发现 , 改写了中国音乐史 , 将中国古代的音乐历史向前推进了500年。

基础设施

突出历史文化名域的神韵与风采 , 追求现代开放城市的气魄与胸怀——随州人用这样的形象定位 , 来改造和妆 扮自己的家园。市政广场、神农大道、白云大道、波导路等市 政工程全面启动并相继竣工 ; 沿河大道、 316 烈山大道、解放路商业步行街高标准包装改造 , 立交桥维修、明珠广场植绿、白云山公园商业旅游街和88条街巷道路建设等工程的实施,全面提升了城市功能;白云湖水库即将完工蓄水,届时白云湖将成为仅次于东湖的第二大城区内湖;城南新区标志性建筑市政大楼正式投入使用 ; 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房地产业 , 建成现代化住宅小区和商业步行街12处 , 市区街道已形成五纵六横的大格局。城区面积达43平方公里 , 人口40 余万。武汉至安康复线铁路、西宁铁路及与武康铁路的唯一联接线 ,312 国道、316 国道、l07 国道贯穿全境 , 已经竣工并投入使用的汉十高速公路和即将竣工的随岳高速公路均在随州城郊交汇,即将开工的麻竹高速公路将经过随州开发区淅河镇。

产业概况

随州坚持 " 开放兴市 ,工业兴市,项目兴市”,一座现代化新型工业城市在中原腹地崛起。

波导公司催生信息产业城。波导随州公司是宁波波导股份有限公司在总部以外的唯一一家生产企业。目前 , 在随州安家 , 与波导手机配套引进的有德立电子科技公司、 陆发特技公司、韩国甲乙公司、新加坡美律公司和已签约的日本东芝松下三井技研联合公司等 8 家企业。按照波导公司的市场规划 , 随州公司年销售收入三年内突破 100 亿元。

东风公司催生改装汽车城。随州改裴汽车有着 30 多 年的发展史。 2004 年 , 东风汽车公司在原湖北汽车制造 厂的基础上 , 重新组建东风���州专用汽车制造公司。目甜随州以此为龙头共有汽车制造和零部件生产企业 53家。去年实现总产值 29 亿元 , 已成为湖北乃至整个中南地区改装汽车和汽车零部件的重要生产基地。2007年,随州荣获“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的称呼,有数家中外知名汽车企业入驻随州。

武汉健民催生医药化工城。 2000年 , 武汉健民集团先后兼并了随州制药厂、楚天制药厂、楚天外用药公司 , 拥有颗、粒剂、口服液等 18 个剂型共 137 个品种 , 年销售收入达 2 亿元以上。以武汉健民为代表 , 随州医药化工产业全行业以上企业个数已达 59 家 , 拥有 10 余亿元的资产。

武大科技园催生新型材料城。2004年初 , 武汉大学正式在随州建设王业园区 , 集研发、成果孵化、产业化、 风险投资与园区管理功能于一体 , 具备了 10 个产业化项目的生产技术。这些项目都是填补了国内及省内空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 目前 , 工业园己启动生产改性纳米硅嗣胶炕氧基硅坑及其合成光纤光缆专用石英材料项目 ,年销售额 12 亿元 , 利税 4 亿元。

铁树集团催生纺织服装城。 2003 年 , 香港集嘉、柳莺两公司联合收购了铁树公司 , 成立了随州铁树纺织有限责任公司。一个以铁树、景康为龙头 , 集纺纱、印染、服装 加工等为一体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正在随州大地显露生机。今年 , 随州市充分发挥纺织服装工业对劳动力资源的吸纳能力 , 积极培育品牌 , 沿 316 国道建立纺织服饰工业走廊。

香江集团催生商贸旅游城。香江集团是以家居流通、 物流市场为主业 , 以房地产、金融为两翼的全国性大型企业集团。 2003 年 , 香江集团计划沿 316 国道征地 1000亩 , 投资8 亿元 ,兴建香江随州商贸中心。目前 ,一个集人流、物流、信息流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批发市场已正式投入使用。 与此同时 , 以编钟、炎帝神农等人文特色为主的旅游业继续巩固和发展 ,2004 年随州市旅游接待人数超过 300 万人 。 旅游综合收入 9.3 亿元。

随州拥有优雅的人文环境和优美的自然风光。 " 峰峻、林幽、洞奇、湖美、泉醇 ", 不仅是地处随州西南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 楚北天空第一峰 " 大洪山的典型写照 , 也是随州山水风光绝佳景色的浓缩。在这块土地上 , 古随国的遗风、炎帝神农文化、编钟文化的内涵和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 , 融为和谐、淳厚的人文氛围。随州将打造旅游城市,炎帝神农历山风景区、大洪山国家地质公园正在紧张施工建设中,绕城公路将连接擂鼓墩与历山风景区。随州博物馆新馆将于2008年10月开馆,以庆祝编钟出土30周年。

随州行政区划

随州行政区划

随州市是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地级市,全市版土面积9636平方公里,人口258万,下辖一市一区:广水市、曾都区。

广水市共有18个乡镇。

曾都区共有29个乡镇、办事处、场。

广水市共有18个乡镇,分别是:

马坪镇 平林镇 郝店镇 城郊乡 武 胜 关镇

杨寨镇 吴店镇 李店乡 太平乡 广水办事处

陈巷镇 骆店乡 长岭镇 十里办事处

关庙镇 余店镇 蔡河镇 应山办事处

曾都区共有29个乡镇、办事处、场,分别是:

洪山镇 双河镇 柳林镇 三里岗镇

均川镇 澴潭镇 安居镇 万福店农场

新街镇 洛阳镇 何店镇 府河镇

淅河镇 万店镇 高城镇 殷店镇 东城办事处

草店镇 小林镇 淮河镇 新城镇 西城办事处

万和镇 尚市镇 唐县镇 吴山镇 南郊办事处

厉山镇 北郊办事处

武汉至广水杨寨高速公路收费多少

经过高速公路收费站的总过路费约50元。

驾车路线:全程约118.5公里

起点:武汉市

1.武汉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行驶30米,左转进入沿江大道

2) 沿沿江大道行驶1.9公里,进入沿江大道

3) 沿沿江大道行驶250米,在第2个出口,朝黄浦大街/解放大道/武汉园博园方向,左转进入黄浦大街

4) 沿黄浦大街行驶640米,过黄浦路立交,朝建设大道/武汉园博园/市民之家/三环线方向,右前方转弯

5) 行驶10米,过黄浦路立交,左前方转弯

6) 行驶30米,过黄浦路立交,左前方转弯

7) 行驶880米,朝三环线/天河机场/二环线/兴业路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武汉大道

8) 沿武汉大道行驶5.4公里,直行进入金桥大道

9) 沿金桥大道行驶400米,朝S1/岱黄高速/黄陂/G70方向,稍向左转进入金桥大道

10) 沿金桥大道行驶210米,直行进入金桥大道

11) 沿金桥大道行驶20米,直行进入岱黄高速

12) 沿岱黄高速行驶10米,过三金潭立交桥,直行进入岱黄高速

2.沿岱黄高速行驶10.6公里,朝天河机场/武汉外环/孝感/十堰方向,稍向左转进入福银高速

3.沿福银高速行驶34.5公里,朝北京/郑州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4.沿匝道行驶1.1公里,直行进入京港澳高速

5.沿京港澳高速行驶51.5公里,朝随州/广水/S28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6.沿匝道行驶1.6公里,直行进入麻竹高速

7.随州市内驾车方案

1) 沿麻竹高速行驶7.4公里,在杨寨/王店/G107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2) 沿匝道行驶810米,左转进入京深线

3) 沿京深线行驶1.2公里,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杨寨镇

淄川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醇香古朴的聊斋古镇—蒲松龄故居,幽雅的留仙湖公园 美丽的奎圣公园 位于源泉的深山中奇特的开元溶洞,北方的第一瀑布群—峨庄瀑布,青山绿水茈童山,革命圣地马鞍山,最为壮观的杨寨古塔,孝妇河畔最美公园—杨明园,等……

田王寨风景区在哪?怎么去?

说到随州的田王寨景区,相信很多朋友应该都知道,这个地方是一个古寨遗址,号称华中第一寨。而且景区内还有很多红色经典,对此很多游客都是非常期待,但是这个田王寨风景区在哪?怎么去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景区地址

田王寨景区位于随州市随县万和镇曾家塆。

2、交通指南

A线路:

武汉、随州方向:汉十高速交随岳北高速(桐柏方向),万和(天河口)出口下,走328省道向新城方向13公里即到。田王寨是桐柏山脉中的一个古寨遗址,位于桐柏山脉主峰太白顶以东,水帘洞景区以南8公里的固城山,地势险要,主峰险岫峰,海拔1080余米,是桐柏山脉的第二高峰。

B线路:

南阳方向:沪陕高速,唐河东大河屯出口下,经毕店、平氏走335省道到太白顶景区过新城居委会10公里即到。

汉十高速枣阳吴店出口下,过枣阳市区、经白竹园寺森林公园10公里达太白顶景区新城居委会,然后向前10公里即到

C线路:

襄阳方向:A线:汉十高速交随岳北高速(桐柏方向),万河(天河口)出口下,走328省道13公里即到。主景点——田王寨位于主峰太白顶以东。寨内约5平方公里,寨内建有金銮殿,设有五营四哨,传说在元朝末年,桐柏田姓农民为聚众反元抗蒙而建。被誉为“华中第一寨”。

3、景点介绍

座落在随县桐柏山太白顶风景区内位于桐柏山第二高峰固城山上,海拔1080 米,总占地面积657.9公顷,北倚固城山,东、南、西边均为悬崖峭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据史记载它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204年)距今已有800多年,当时为抗元军入侵,由桐柏山田姓农民聚众起义,自称田王,立寨于固城山,养兵聚将,训练兵勇,积草屯粮。寨城依山顺势用块石砌成,围有九个山头,寨墙起伏,宛若长城。寨内面积约1.5平方公里。有高水位泉池,名曰饮马池,用之不竭,东边悬崖千仞,有一孔如月,名曰月儿岩;东北有擂鼓台,巨石斜立,探身寨外;西有鹰子咀,如巨鹰凌空展翅。东边有东旭峰、莲花峰、西霞峰、飞云峰等如众星捧月。南山的放马场,为田王辟建,用来饲养战马。田王寨作为古战场,出兵则居高临下,退过则固若金汤,直至后被元军攻破平寨;到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该寨增扩加固,改名为安和寨,面积约500万平方米,可屯兵数千之众,现有房屋遗址数百间。建有东门、大西门、小西门、大南门、小南门、北门和大北门共七座城门。南大门为正门建有瓮城,为进寨的主要通道,也是御敌的重要防线。内设有东、西、南、北、中五个军营,外设四个哨卡,南门外150米处有烽火台,又名四方城,为第一哨卡,主峰建有“银銮殿”(现仅存遗址),扩建后的田王寨,寨墙长达数十公里,内;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先后由贺龙元帅率领红三军;程子华、徐海东大将率领红二十五军,曾驻扎于此。如今的田王寨硝烟早散,遗址尚存,残缺的寨墙城垣,虽没有往日的雄伟,却见证着历史沧桑,见证了中华民族不屈不饶的精神。该遗址规模较大,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是华中地区保存最大最好的古兵寨群,被誉为“华中第一寨”。

随县桐柏山太白顶风景区内的华中最大古山寨:田王寨

田王寨遗址位于随县桐柏山太白顶风景区内,元、清代遗址。原名安和寨。寨墙均为石块垒砌而成,有内外两重。外层寨墙仅存西南部,长约1000米,高约4米,厚约1米;内层寨墙长约5000余米,高约5.5米,厚约1.4米,下部有不规则的瞭望孔及射孔。寨内有多处石铺房基,一般三间一组,通面阔10米,进深4~5米。据史载,元朝末年,桐柏山田姓农民聚众起义,自称田王,立寨固城山,养兵聚将,训练兵勇,寨名“安和”;清咸丰四年(1854),该寨增扩加固,面积约500万平方米,寨内设有瓮城,峰火台,集市等。该遗址规模较大,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田王寨位于桐柏山固城山上,海拔1018米,古寨雄踞于绵亘百里的桐柏山诸峰之上,寨墙依山顺势用石块砌成,围有九个山头,起伏长达两千余米,宛如长城。

该遗址规模较大,是华中地区保存最大最好的古兵寨群,现存有6公里的古寨墙、瓮城、烽火台等古建筑,被誉为“华中第一寨”。

田王寨曾经是红二十五军战斗过的地方,留下红军足迹。经过复建,再现红军在田王寨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如今,红军广场已成为红色教育基地。

寒冬四九,阳光明媚的田王寨并不寒冷。我徒步从寨沟登山,身体燥热,脱下外套继续登山,只想尽快登上月芽崖顶峰。

在夏季,月芽崖从天而降的瀑布非常震撼。现在是冬季,只有涓涓细流从崖上流下,没有看到飞泻而下的壮观瀑布。

六年前,我从寨沟爬山到过月芽崖山顶,那时的田王寨景区还没有完善旅游设施,寨沟没有旅游栈道,我们只能扯着树枝,摸着石头爬上山。现在旅游栈道已建成,顺着栈道登山,即可登上主峰。

登上险岫峰,探身俯瞰寨沟,万丈深渊下的栈道如天梯般直达峰顶,陡峭的寨沟与华山相比毫不逊色。

  2015年那时的田王寨不是旅游景区,是喜爱户外登山驴友的探险地。我第一次从南门登上田王寨,残破的寨墙瓮门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当时即兴写了一篇登山感想,现在回想起那次登山旅程仍记忆犹新。

很久以前就听朋友说田王寨风景宜人,山寨壮观,近年来,一些喜欢寻古探幽的旅行者纷纷来到田王寨,揭开了田王寨“养在深闺无人知”的神秘面纱,河南、湖北的旅游者纷至沓来,田王寨成为随州旅游目的地之一。当我在随州论坛看到历经沧桑的田王寨遗址照片时,思绪万千,感觉田王寨一定有许多动人故事,燃起了我到田王寨一探究竟的欲望。

春光明媚的周末,我与家人一起自驾车前往田王寨。路旁的一块岩石上写的“田王寨由此上”红字映入眼帘,山上桃花、梨花和不知名的野花竞相开放,姹紫嫣红,分外妖娆。我们行走在陡峭的山路上,气喘吁吁地攀爬到田王寨东门前。抬头仰望东门,由条石垒砌的寨墙巍峨壮观,步入东门,里面是一个瓮城,瓮城面积约100平米,寨墙宽约1米,瓮城当时主要是用来抵御官兵的进攻,瓮城寨墙里的土匪可分为两层把守寨门,一帮土匪在寨墙上巡防,观察进出田王寨人员的情况,寨墙下面的瓮城里由另一帮土匪把守,寨墙四周密布瞭望孔、射击孔,遇到紧急情况,就关闭寨门,阻击前来进攻的官兵。

田王寨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为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江陵、江夏的蛮族迁徙到桐柏山屯兵筑寨。另一种说法是元末农民起义军攻城略地,占山为王。随州有一支以田如伯为首的农民军在桐柏山修筑山寨,与朝廷对抗,此后人们便称这个山寨为田王寨

田王寨地处鄂豫两省交界的桐柏山南麓,主峰险峻峰海拔1080米,是桐柏山脉的第二高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田王寨方圆达十余里,依山而建的寨墙延绵2000余米,围有9个山头,设有东、西、南、南、正五门共七道门,寨门防守有五营四哨。在田王寨鼎盛时期,里面居住的农民、商贾、兵丁达数万人之众。寨内有“银銮殿”、饮马池、碾磨加工坊、豆腐店、日杂店等,住在寨子里的人可以自给自足,堪称独立王国。

田王寨的北面是悬崖峭壁,鸟瞰山下头晕目眩,如果有人想从山崖下攀登到山上的寨子里,必然粉身碎骨,即使有飞檐走壁的功夫也难以进入寨内。西北面是五风垛,据当地的村民讲,五风垛三面都是悬崖峭壁,只有一条很窄的通道可以进去,没有田王爷的指令,任何人不得入内。东面有东旭峰、莲花峰、西霞峰、飞云峰等山峰拱卫,是田王寨的天然屏障。东南面是壁立千仞的月儿崖,东北面设有擂鼓台、烽火台,两峰对峙,遥相呼应。

遥想当年田王爷扼此天险,威震鄂豫两省,享尽荣华富贵。如今的田王寨已经风光不再,繁华荣耀皆成过往云烟。曾经显赫的寨墙、寨门、“银銮殿”已成废墟,一片萧瑟破败景象。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4516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