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贾湖遗址

AAA级旅游景区

贾湖遗址

贾湖遗址,位于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西南1.5公里的贾湖村,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前期重要遗址,C14、释光测年结果显示其距今约9000―7500年,保护区面积5.5万平方米,始发现于20世纪60年代初。

中文名:贾湖遗址

地理位置: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贾湖村

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

占地面积:5.5万平方米

保护级别: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国务院

编号:Ⅰ-65

时间:新石器时代

官方电话:0395-3301669

张居中老师:贾湖遗址的研究与发掘、贾湖骨笛发现与研究历程回顾

2019年4月1-2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张居中先生为首师大师生带来有关舞阳贾湖遗址的发掘情况及其背后的故事。本次讲座分为两场进行,分别以贾湖遗址的发掘与研究和贾湖骨笛研究为主题。

贾湖遗址位于河南舞阳贾湖村,坐落于黄淮海大平原的西部边缘,淮河上游支流沙河与澧河间的平原上。1983年进行试掘至2013年共经过8次发掘,揭露面积3000余平方米,发现新石器时代前期房址50多座,窖穴10余座,墓葬500多座,瓮棺葬30多座,埋狗坑10多座,以及大量的陶、石、骨器和动植物遗骸。对于贾湖遗址的研究不仅局限于传统考古学地层学与类型学分期,更是采用了残留物分析、古环境分析等十多种相关自然科学手段,为贾湖遗址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与贾湖遗址文化面貌相同的遗址还有十多处,大体分布与淮河上游的沙河、洪河流域以及东汉水流域的南阳盆地。以贾湖为代表的文化遗存具有一定的分布地域,有独特的文化特征和发展序列,已经被称为“贾湖文化”。贾湖文化与裴李岗文化虽然年代大致相同,但是文化面貌存在明显差异,如贾湖出现大量的骨器随葬现象、偶数龟甲组合随葬、具有原始文字性质的甲骨契刻符号、陶冥器组合、多孔骨笛等具有早期宗教崇拜与礼乐制发端的材料,但是裴李岗文化则缺少该类遗存。在制作工艺上贾湖文化处于泥片筑成向泥条筑成过渡阶段,而裴李岗文化则主要是泥条筑成法。从聚落布局、经济结构、技术工艺、精神文化等领域全面考察发现,两者文化面貌具有较大差异,不可一并而论。

贾湖遗址周围有环濠,早期居址与墓葬混杂,中晚期居住区,作坊区,墓葬区相对集中,是中国向心式环濠聚落的滥觞。中晚期居住区与墓葬区的分离,表明可能已经产生朦胧的阴阳理念与早期的祖先崇拜。早期房址柱洞底部出现的龟鳖,以及中期居住面下发现的非正常死亡而又厚葬的墓葬,表明贾湖时期可能已经存在奠基或者祭祀现象。

贾湖遗址墓葬层层叠压打破最多达六层,葬式复杂,墓向以西向为主,266-275度之间者达半数以上,因此我们推测贾湖时期很可能已经出现测量定向的工具,随葬品以陶器、骨器为主,少数墓葬随葬成组龟甲和葬犬现象值得重视。陶器组合有冥器的鼎罐壶,表明可能已经出现礼制观念的萌芽。除这些特殊随葬品外,贾湖遗址还有多个随葬大量绿松石装饰品的墓葬,以及个别绿松石瞑目现象。

根据对贾湖遗址的研究,贾湖遗址处于全新世大暖期之初,气候迅速转暖时有不稳定波动时期,可能具有四季分明的现象。根据体质人类学分析,贾湖人口的主要特征与蒙古人种的东亚类型比较接近,这种特征与后继的大汶口文化居民体质相似。虽然贾湖遗址出土大量的水稻遗存,但是根据研究贾湖遗址生业经济仍以采集渔猎为主,稻作农业对贾湖人的饮食起到补充作用。家畜驯养处于比较原始阶段,据相关专家研究,贾湖的猪是中国最早的家猪,葬狗也是我国这类文化现象的最早记录。贾湖遗址出土大量骨质箭头、鱼镖等工具,能够从另一方面证明贾湖人对于渔猎的依赖性。

正如张居中老师所说贾湖文化的创造者不仅是优秀的猎人,渔夫和工匠,中国最早的农民,而且还是优秀的音乐家。贾湖遗址八次发掘至今,已经出土四十余只骨笛,孔数有2孔、5孔、6孔、7孔、8孔,其中7孔最多。相较贾湖骨笛的重要性,它的乐器性质的判断过程更是一波三折。在张居中老师的介绍下,我们能从中感受到考古学者的专注与一心求索的精神。在当前学术界对贾湖骨笛的乐器性质已是不用质疑,但在其定名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争议。张居中先生认为,贾湖骨笛的传承可能由于其载体的不同而出现发现的断层,但是中国的音乐之源可能在贾湖之前已经出现,只是需要新的考古发现进行佐证。但是某一文化现象的出现必定不是突然性的,而是经过相当长时间的酝酿与发展。河南地区现代仍存在与骨笛吹奏方式相仿的吹管乐器“筹”,有专家根据“龠如笛”的文献记载,认为贾湖骨笛可能就是古代乐器“龠”。在我国的文化传统中,龠、笛、筹皆可算作管乐器的某一分支。贾湖骨笛作为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乐器,可能是管乐器的祖制,以笛为名,并无不可。

贾湖骨笛的重要性还在于其音乐性能的优秀,它打破了先秦只有五声音阶的传统认识,其6孔、7孔和8孔骨笛可吹奏完备的五声至七声音阶。但是据张居中老师介绍,贾湖骨笛的制作原料以丹顶鹤的尺骨为主,并且在发掘过程中发现有丹顶鹤、天鹅、环颈雉的骨骼,这几种禽类在当下属于观赏鸟类,并且丹顶鹤和天鹅的声音优美,使用丹顶鹤尺骨制作乐器可能与先民追寻自然界的声音有关,能让人不禁联想起黄帝命伶伦仿凤鸣之声创造音律的文献记载。目前对于骨笛的复原仍待突破,丹顶鹤尺骨在现实中较难获得,而3D打印技术的运用无疑是今后解决问题的希望所在。

张居中老师认为,在贾湖时期居民追求音乐之美时已经体悟到音乐的和谐性,但因此说贾湖骨笛已经有所谓律制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认为,贾湖时期中国的音乐文化已经走向初步完善,为以后数千年中国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中国礼乐文明的诞生准备了条件,为中国音乐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张居中老师的讲座不仅为我们简要介绍了多年来他主持发掘与研究的贾湖遗址,更为我们展现了一位考古从业者多年来兢兢业业,不断探索的学术态度。作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特聘教授,张居中老师幽默风趣的将多年考古经历融入讲座中,并在结束后解答同学疑问,鼓励大家多思考多探索,大家受益匪浅。(作者:张莞沁 摄影:刘云飞)

(图文转自:“首师大考古”公众号)

责编:荼荼

河南省文物局对贾湖遗址保护模式高度认可

4月10日至12日,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遗产论坛在洛阳召开,来自中国以及波黑、保加利亚、捷克、拉脱维亚、立陶宛、黑山、北马其顿、波兰、罗马尼亚、塞尔维亚、斯洛伐克等中东欧国家的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将围绕“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与管理、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的主题,聚焦“文化遗产与城市发展”进行专业交流与对话,共同探索合作的重点方向、领域和途径,共同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未来在文化遗产领域的务实合作。其中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在做《河南大遗址保护利用基础与模式的探讨》交流发言时,充分肯定了贾湖大遗址的保护利用工作,称赞贾湖遗址前七次考古发现重要遗迹保护展示工程取得了良好效果,对遗址与环境整治后的村庄的协调关系高度认可,让大遗址的文化内涵“活”了起来。

漯河灵魂许慎先生及舞阳贾湖遗址提前文明千年......

贾湖遗址,位于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西南1.5公里的贾湖村,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前期重要遗址,C14、释光测年结果显示其距今约9000―7500年,保护区面积5.5万平方米,始发现于20世纪60年代初。贾湖遗址是淮河流域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遗存,提供了连接黄河中游至淮河中下游之间新石器文化关系的一个连接点,再现了淮河上游八九千年前的辉煌,与同时期西亚两河流域的远古文化相映生辉。

漯河市开展的“倡导全民读书,建设书香郾城”活动,分别在“黄河广场”“历史广场”和泰山社居委建设了三处全市首批智慧阅读空间,致力打造居民身边的“书屋”、家门口的“书屋”,以读书促社会和谐,用文化生活提升城市气质、彰显城市文明,打造郾城文化新符号、精神文明新地标。“郾城智慧阅读空间”有纸质图书3000多册,电子图书4000多册,涵盖政治、法律、科技、文化各个领域,范围广、质量高、接地气,通俗易懂,老少皆宜。市民可凭身份证、借阅证等有效证件免费刷卡进入,享受免费公共文化服务。市民可以在这里读书学习,也可以借阅自己喜欢的图书资料,同时配备有医药箱、雨伞、手机充电站等,为市民生活、出行提供便利。“文以载道,文以化人,一个书香四溢的城市才会有品位。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续开展“倡导全民读书创建书香郾城”活动,全面推开智慧阅读空间建设,引导广大群众养成阅读习惯,以读书促思想解放,以读书促科学发展,以读书促社会和谐,用文化生活提升城市气质、彰显城市文明。”

2019年7月4日上午阳民来到漯河了解了漯河灵魂许慎,许慎出生于公元约58年,崒于公元约147年,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漯河市召陵区人),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历近三十年时间编撰了世界上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使中华汉字的形、音、义趋于规范和统一,研究《说文解字》的人,皆称许慎为“许君”,称《说文解字》为“许书”,称传其学为“许学”。《说文解字》是许慎一生最经心之作,前后花费了他半生的心血。由于许慎对文字学做出了不朽贡献,后人尊称他为“字圣”。

《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很早的字典之一。编著时首次对“六书”做出了具体的解释。《说文解字》是首部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原书作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后因年代久远而失传。宋太宗雍熙三年,宋太宗命徐铉、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说文解字》,分成上下共三十卷,奉敕雕版流布,后代研究《说文》多以此版为蓝本。《说文解字》原文以小篆书写,逐字解释字体来源.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说文解字》是科学文字学和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之作,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许慎文化园位于召陵区姬石镇许庄村东,始建于2008年9月,以许慎墓为核心,占地150余亩。全园占地按照中国传统建筑规制,采用中轴对称布局,三区一轴,十二个节点,由南向北分布在三级台地之上。广场服务区有六书石柱、文字大门、翰林阁、许慎文化研究中心等建筑,中心展示区有汉字大道、字圣殿、叔重堂、说文馆、文化长廊、魁星亭、字形牌坊等。墓冢保护区主要为文物本体以及部首方阵、字形解义、字源石、蟾桂山等景观小品。

【阳民感想】今天阳民一行三人参观了漯河灵魂人物许慎纪念园以及舞阳贾湖遗址,特别是参观了漯河重大公益项目大众身边阅览室(免费24小时开放)等,这是图书馆的向下延伸和扩展,实际上,也是大众交流的载体,席间阳民谈了五个重大方面的想法......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4452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