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济源牛肉丸

来到济源你就会发现,牛肉丸子不再只是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在济源的街边小巷,不仅可以随处见到地道的牛肉丸小饭店,而且还有很多巧手的主妇们在共同炸制香喷喷的牛肉丸。刚炸好捞出锅的牛肉丸最适合干吃,炸得酥焦的牛肉丸子再撒上一层孜然粒,立马就变得香而清新。如果再加上一小撮香葱和香菜,添上一勺高汤,就成了一碗清香开胃的牛肉丸子汤,让人看后口水涟涟。

一碗牛肉面里的经济“风向标”

济源牛肉丸

山东广播电视台闪电新闻客户端官方帐号

黄河穿城而过的兰州,300多万人口,却拥有1000多家牛肉面馆,被誉为“牛肉面之城”。

今年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从不停业的兰州牛肉面馆,不得不开启“休眠”模式,烟火气息消散。随着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向好,这碗西北美食得以再度飘香。

不仅仅是兰州人离不开这道美食,足迹遍布全国各个城市的兰州牛肉面,逐步展现出新的生机。

再度飘香的牛肉面

初秋微凉,清晨六点,兰州渐渐“苏醒”。暗黄的路灯,照亮着城关区广场南口,44岁的环卫工人林青梅,将抹布和书包大小的垃圾拖箱靠在行道树旁后,在扫帚的沙沙沙声中,开启了一天的工作。

昏暗的道路旁,一家金鼎牛肉面馆,正灯火通明。店内服务员擦拭着桌椅,店外等待着的食客寒暄交谈。这家每天六点半准时营业的老店,早早就有人来等待。

对很多兰州人来说,一碗热腾腾的牛肉面便是一天生活的开始。

宽阔的马路上,出租车及早班公交车飞驰而过,身旁时不时还有晨练的市民跑过……城市渐渐散发出的烟火气,让林青梅觉得格外温暖。

今年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各地都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城市小区封闭化管理、餐饮等行业停工、公交地铁停运等一系列的防控措施,打破了原本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那时候天蒙蒙亮,路上几乎见不到车,更别说行人了,从不停业的牛肉面馆也关上大门。”林春梅说,“孤零零一个人在空旷的街道上,格外冷清。”

2月中下旬,随着甘肃省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甘肃省商务厅、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通知,全面恢复餐饮企业营业。

住在兰州市安宁区的芦德栋,是牛肉面的忠实粉丝,从微信朋友圈中看到了牛肉面馆重新开始营业的消息,兴奋不已。“之前只能在家里自己做,味道差距大,但看着碗里有汤,有面,有辣椒,也就稍许有些安慰。”

“二细,辣子多些,不要香菜,多些蒜苗。”28岁的芦德栋排了40多分钟的长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总算吃到了日日牵挂的牛肉面。

作为程序员的他,疫情期间一直居家办公,随着牛肉面店复工、公交地铁恢复运行,“生活总算恢复了往日的生气。”

位于城关区平凉路的金鼎牛肉面馆,2月20日开始复工,单人单桌堂食营业,门外食客排队长达100多米。“平常每天卖600多碗,但开业第一天卖了1000多碗。”店长马媛说,员工们虽然比平时累,但被食客们高涨的热情所鼓舞。

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逐步在恢复,天南海北的朋友也慢慢来到兰州与仁钦卓玛相聚,她总会在清晨,与��友一同品尝兰州牛肉面独特的味道。

2016年退伍的仁钦卓玛,自主择业开始从事文化传媒工作,战友及客户都分布五湖四海,“经过这次疫情后,才发现与朋友一同吃牛肉面也是如此幸福的事情。”

维系从业者饭碗的产业链

39岁的徐飞,跨越2500多公里,从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来到兰州取经,寻求兰州牛肉面的合作。自从去年在上海举办的食品展销会上品尝后,“汤镜者清、肉烂者香、面细者长”的牛肉面,让他久久不能忘怀。

原本负责房地产企业采购业务的他,一直想自己创业,来兰州就是希望能学习兰州牛肉面的知识,回大连开一家牛肉面馆。徐飞在大街小巷品尝牛肉面,走访兰州牛肉面培训学校,与牛肉面馆店长交流,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几天下来,徐飞发现,拥有“一清(汤)二白(萝卜)三红(辣子)四绿(香菜蒜苗)五黄(面条黄亮)”特色的兰州牛肉面,不仅是兰州市民日常的“刚需品”,更形成了一个维系着大量从业者饭碗的产业链。

在甘肃省武威市顶乐伊禾肉类加工有限公司,生产线上工人十分忙碌。每天100多头肉牛,经过屠宰加工后,包装成肉制品近40000斤,被运往甘肃各地。企业负责人介绍,这里承包着兰州市牛肉面馆牛肉需求的40%左右,每天营业额能达到140多万元。

倍增兰州牛肉面风味的牛肉绵软可口,这得益于甘肃武威、张掖、金昌等地独特的地域环境、丰富的光热资源及饲草料资源。这一带不仅是肉牛生长的天然疫情隔离区,同时也是肉牛发育成长的绿色生态区。肉牛养殖产业在牛肉面等产业的带动下,成为甘肃省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甘肃顶乐农牧有限公司,为兰州市30多家牛肉面馆供应牛肉。副总经理赵志强介绍,公司肉牛养殖已经带动30多个合作社,仅养殖用工就达到600多人。

从面的揉、和、拉、抻到肉汤煮制、调味,从牛肉面的清汤、干拌、炒制、凉拌等做法到配菜蒜泥、酱汁、咸鲜等味型,大有学问的兰州牛肉面,蕴含着多种商机。

除了牛肉,兰州牛肉面中辣椒、板椒、线椒、茴香、草果等食材配料,也形成了产业。

位于兰州市西固区的甘肃鑫东顶牛食品有限公司,每个月为甘肃省外河南、天津、陕西等多地供应用来调制面汤的粗料汤粉,就能达到8000多斤。“我们都是采购甘肃本地的优质原材料进行加工的。”企业配送中心经理陈忠花说。

足迹遍布全国各个城市的兰州牛肉面,逐步展现出新的生机。“要想将牛肉面店开好,前期还是要注重品牌推广,产品不能过于单一”“牛肉能单独销售、汤料能单独销售甚至各式各样凉拌菜也能产生效益”……从五月份开始,甘肃顶乐兰州牛肉拉面职业培训学校校长李兆宏,每天都会接到来自四川、江苏、山东等地��电话,咨询兰州牛肉面馆开店事宜。

徐飞便是电话咨询后,来兰州取经的。“疫情好转后,进城务工的、出差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大连恢复了往日的热闹。而牛肉面这种特色快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徐飞看到了其中的商机。

加速复苏的“烟火气”

牛肉面行业的复工复产,不仅是兰州市餐饮业复苏的“风向标”。

天蒙蒙亮,兰州市七里河区陈记牛肉面馆玻璃窗旁边,23岁的杨帆半蹲着,大口吃着牛肉面。在他身后的兰州奥体中心工地,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城市的宁静。

来自甘肃贫困地区西和县的杨帆,是这片工地的一员。吃罢牛肉面后,他便回到体育场一标段岗位上,开始忙碌起来,“正常工作了,家里人才不担心”。

这个2020年省列重大续建项目,将从根本上改变兰州没有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的窘境。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一度让兰州奥体中心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胡义苦恼,“2022年1月份交工,可疫情影响打乱了整个建设计划,幸好防控形势逐步向好,陆续返岗2000多人,才得以抢抓进度。目前体育场初具规模,综合馆正加速建设。”

正是在投资及消费多重推动下,上半年,甘肃省主要经济指标回升向好。据了解,今年上半年,甘肃省地区生产总值4101.9亿元,同比增长1.5%,增速由一季度的下降3.4%转为正增长。

金秋佳节将至,“牛肉面之城”里,复苏的烟火气,越来越浓烈。(姜伟超、李杰)

山西美食 | 临汾人说牛肉丸子面

说起临汾,总要提及牛肉丸子面。平阳城的大街上,并不缺乏各色各样的小吃门店。可是归根到底,凉皮是西安的,麻辣烫是重庆的,羊汤是曲沃的,麻花是稷山的,唯有这牛肉丸子面,成了临汾城中头等的小吃招牌。牛肉丸子面是独特的。

山西素来以面食著称,多数的山西面食讲求一字“清淡”。无论是削面、揪片儿、饸饹面还是莜面栲栳栳、高粱面鱼鱼,搭配的汤汁梢子多是适口的,里面的荤食倒还常见,辣椒就不多有了。老舍曾说“驼峰熊掌岂堪夸,拨鱼猫耳实且华”这在老舍先生笔下如同山珍般的面食,也只常用些西红柿鸡蛋炒的稍子,偶尔浇些小块的红烧肉,已是浓味了。

可随便走进一家丸子面店,扑鼻而来的就是那股混着辣味的浓香。据称牛肉丸子面是上世纪70年代由临汾白荣祥老先生首创的。老先生是回民,所以汤料是清真饮食的风格,与传统的山西面食有了些差异。做这汤时,首先需要浓郁的骨汤作为底料,然后佐以五香粉放入其中,再放入辣椒粉。至于放多放少,全凭店家掌握。

总觉得饮食的学问最是巧妙,盘子中的色香味全在人为的掌握,放多了是万紫千红,放少了是清新明丽。临汾的牛肉丸子面也正是如此,老白家、小芳、白老三……一家家店中,滋味各有不同。若都尝个遍,能品出个丸子面的小世界来。除却汤外,牛肉丸子面中的面条也是很考究的。这面与四川担担面的劲道爽滑有些相似,尝起了却又不会感到十分干硬。丸子同是独具一格的。我在家里常吃的晋北大烩菜,配的丸子多用粉面混上豆腐、精肉、葱制成,油锅炸出后,外层酥脆,里面却是十分松软。然而这里的牛肉丸子却是里外一致,极富韧劲,很有嚼头。牛肉自然不必多说,用的是卤煮的黄牛肉。只是不知熟悉的那几家店里,是否用平遥的牛肉,若真愿意用此山西名产,绝对是锦上添花了。牛肉丸子面的吃法同样大有学问。刚出锅的面条端到桌上,还需配些香菜。原本我并不喜爱香菜,可在丸子面里放的却不少。一来觉得红花丛中一点绿,色彩好看;二者认为也需有些清香提神,免得醉入了香辣味中。醋是按照个人喜好加的,可若是头次尝丸子面,添些山西的陈醋,既消荤腥,又促食欲,最妙不过。调好味后,一定要先喝一口丸子面汤,让香辣气味在嘴中四处散开,如滴墨入水般,染出了牛肉丸子面的环境。往往一会儿工夫,一碗面就吃得精光。酷爱丸子面的,还需再加份面,甚至将汤全部喝掉,才心满意足。

按理说,冬夏进食,各有不同。可这平阳城里的人们,四季都是钟爱牛肉丸子面的。夏天到了晚上10点多,还有人从家里出来,走进附近的小店里,点上一份热腾腾的牛肉丸子面作夜宵。一碗下肚,大汗淋漓,仿佛身体内所有的暑气都蒸发了出来。待回到家中再冲个凉,恐怕一夜不开空调,也是十分凉爽了。记得我高中时晚饭在学校吃,每到了冬天下雪时候,一定会和同学早早地赶到学校附近的那家“鼓楼牛肉丸子面”。饕餮一顿后,不仅全身暖和,连嘴唇也像润了唇膏一样,既通红又发烫。记得当时,下午仅有的一小时时间,若去了丸子面店里,谈天说地,在寒冷的冬日里,也别有一番温暖快乐。今年暑假,寝室舍友路过临汾旅游时,特意尝了牛肉丸子面。他评价说味道很好,只是有些咸了。其实在我看来,牛肉丸子面已经是十分完美了,连甜咸也是适度的。

我曾去昆明吃过桥米线,曾到成都吃麻辣火锅,也去过几次北京品尝那里的驴肉火烧。虽然味道都也不错,却也并不像当地人那般描述地似天地间绝等美味。或许家乡特产就是这样,那百分的滋味中,飘满的是当地人浓浓的乡情。一碗豆汁、一根焦圈、一碟咸菜,品出了京城胡同里的悠闲惬意;一笼汤包,一碟香醋,尝出了江南水乡的柔美清新;一份泡馍,一碟辣子,也吃出了长安古城的敦厚朴实。而那牛肉丸子面,不就像那尧庙、鼓楼一样,正是临汾人的态度,临汾城的名片?一碗丸子面,一缕乡土情。临汾人生活中酸甜苦辣的滋味,喜怒哀乐的情愁,慢慢地,慢慢地,融进了那五香火辣的汤里,又飘进了每一个品尝者的心里。

老乡,若回临汾,咱还得去吃碗牛肉丸子面,俯身亲吻这片养育咱们的土地。朋友。若来临汾,我定会请你去吃碗牛肉丸子面,静心感受这五千年尧都灿烂的历史,感受这汾水之畔大德的文明,感受勤劳勇敢,刚健朴实的临汾人。

舌尖上的山西美食——临汾牛肉丸子面

临汾市小吃牛肉丸子面用一个字概括——“辣”,用两个字概括是“香辣”。在山西省临汾市区的大街小巷,牛肉丸子面开一家火一家,门面都不大,属于平价小吃。最正宗的要数白家牛肉丸子面,有牛肉的鲜、有丸子的香,还有秘制的汤,很辣很爽,吃起来大汗淋漓,尽管如此,夏天吃的人也不少。满满一大碗面条上漂着红红的辣椒油,溜圆的牛肉丸子伴着碧绿的香菜,纯朴简单的美味令人酣畅淋漓。

牛肉丸子面始创于20世纪70年代,由临汾回民白荣祥先生首创,丸子面由地道的牛肉,回民风味的特质丸子以及特质面条为剂,混和特有的香料,和中草药,在配以独特秘制的牛大骨熬成的高汤,口味独特,香醇,在当地很受欢迎。

在临汾就不能不说牛肉丸子面。在临汾的大街小巷,最多的就是牛肉丸子面了,门面都不大,属于平价小吃。很多临汾人从外地回来,第一时间就来吃牛肉丸子面,味道很棒,适合喜欢吃辣的人。

看上去它的做法很简单,面条好像是提前蒸好的,在大厅的最深处有一口大锅,里面是用大量的辣椒,配合牛骨等煮的老汤,使得老汤浓厚香醇,同时老汤也成为了牛肉丸子面的最大卖点。

汤里还炖着丸子,可以看到上面厚厚的一层辣椒油,吃的时候用滚烫的汤一次一次的把面条浇透浇热盛上丸子,再放几片牛肉和星点香菜就可以了。

很辣很爽,辣中又透着麻麻的感觉,总是令人神往,大家都吃的大汗淋漓的,尽管如此夏天吃的人也不少哦。用临汾人的话说就是“咥(音同碟)一大碗牛肉丸子面”。

想看到此类文章,尽在或者关注我们的微信号:zsty0351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4442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