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胜利渠

胜利渠(俗称引汜工程)是荥阳重要的西水东调工程之一,它是将黄河水系汜河之水调入淮河水系,索河的跨流域引水工程。该渠起源于巩义市草店村寒山寨止于荥阳市老城南关,全长11.5公里,工程由东、西两干渠组成,西干渠由渠首沿汜河西岸向北,经巩义市小里河等村,入高山镇吴沟村、竹川村,注入太溪池。东干渠由渠首巩义市草店村向东,穿越峡窝镇、城关乡到索河办事处与索河汇流。沿线主要水工建筑物有团结洞、友谊洞、群英洞、胜利渡槽,万米隧洞、分水闸等,北支渠是东干渠之支渠,从东干渠大王村分水闸向北,经峡窝镇、上街区、城关乡、王村镇入枯河。

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荥阳市索河至巩义市小里河

信息来源:郑州市文物局

胜利渠

人民胜利渠:新中国引黄第一渠

人民胜利渠渠首闸巍然耸立 高长岭 摄

□本报记者 高长岭 本报通讯员 李乐乐 国立杰

5月12日,获嘉县太山镇丁村的麦田里,小麦长势喜人,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

“俺村离了黄河水可真不中!”69岁的村党支部副书记李振六说,“全村8000亩地都用黄河水浇,一亩小麦能打1200斤!”

为丁村送来“幸福水”的,正是李振六身旁的人民胜利渠西一干渠二分干渠。人民胜利渠引来的黄河水,不仅能够压碱,而且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大大提高了土壤肥力。

1952年4月12日,人民胜利渠正式开闸放水,主要担负着灌区农业、城市生活供水等任务。

作为新中国在黄河中下游兴建的第一个大型引黄自流灌溉工程,人民胜利渠的建成,拉开了大规模开发利用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的序幕,结束了“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历史,是新中国引黄灌溉的一面旗帜,被誉为“新中国引黄第一渠”。

“人民胜利渠开黄河中下游破堤引水之先例,在中下游地区开辟了一条‘发展引黄灌溉、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造福两岸人民’的成功道路,黄河从此成为‘水肥兼具、灌淤两便’的幸福之源。”人民胜利渠管理局总工程师吴卫星说。

人民胜利渠开灌以前,古黄河河槽背河洼地涝碱灾害严重,冬春盐碱遍野,夏秋积涝难排,当地群众形容为“冬春白茫茫,夏秋水汪汪,只听蛤蟆叫,就是不打粮”。

在近70年的引黄实践中,人民胜利渠利用渠灌、排水、泥沙处理、井灌四部分组成的灌区工程体系,充分利用黄河水沙资源,对灌区的洼碱荒地和低产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良,使开灌的碱荒地、沙荒地、沼泽地逐步变为麦棉轮作或稻麦双收的高产稳产田,豫北地区也因此成为闻名全国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资料显示,1952年,灌区范围内每亩全年粮食总产量仅95公斤,在社会发展推动及人民胜利渠的滋养下,2011年增长到亩均984公斤。

从1999年开始,人民胜利渠对灌区骨干工程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技术改造,实施23期,累计投资3.4亿元。从2012年至2019年年底,加强灌区支渠以上工程维修养护。一系列措施使得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6,减少了水资源损耗。

人民胜利渠历史上曾5次引黄济津。1980年,人民胜利渠开始向新乡市提供生活用水,被誉为新乡市的生命渠。

近年来,人民胜利渠采取各种措施,引水量逐步提高,2019年达5.1亿立方米,满足了灌区用水需求。

“人民胜利渠从最初的争气渠、生命渠、灌溉渠,发展为如今的人文渠、生态渠、幸福渠。”人民胜利渠管理局局长卢凤民说,人民胜利渠将以多元发展、文化兴渠为战略,全面建设以幸福灌区、节水灌区、平安灌区、魅力灌区、智慧灌区为主要标志的现代化灌区。

名片

人民胜利渠

人民胜利渠1951年开工建设,1952年4月开灌,被誉为“新中国引黄第一渠”。人民胜利渠设计流量每秒115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84.8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38.3万亩,主要担负着灌区农业、工业、城市生活、生态补源供水和灌区排涝等任务,受益地区包括新乡、焦作、安阳三市的12个县(区)57个乡(镇)。近70年来,灌区共引(供)水385亿立方米,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水利支撑,作出了巨大贡献,是造福豫北人民的“幸福渠”。

作者:高长岭

人民胜利渠,豫北人民的幸福渠

 中宏网河南11月17日电(记者 宋雨冉)“引黄灌溉,墒情甚好,欲与江南比丰饶。”11月16日上午,“丈量五千年蝶变黄河岸”主流融媒体沿黄探访河南活动采访团,来到了焦作武陟县,探访了“新中国引黄第一渠”——人民胜利渠。在这里,滚滚黄河——曾经给中下游百姓带来深重灾难的害河——终于被新中国驯服,开始造福豫北人民,黄河水顺着人民胜利渠,流向田间地头,流进千家万户……

很难想象,“抬头是邙山,低头是河滩。大风黄沙刮过来,光想埋住俺”会是人民胜利渠通水前,渠首百姓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河南省人民胜利渠管理局渠首分局局长张存省告诉记者:“人民胜利渠灌区工程于1951年开工,1952年4月建成开灌。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84.84万亩,主要担负着灌区农业、工业、城市生活、生态补源供水和灌区排涝等任务,受益地区包括新乡、焦作、安阳三市的12个县市(区)的57个乡(镇)。人民胜利渠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中下游兴建的第一个大型引黄自流灌溉工程。她的建成,结束了‘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历史,拉开了大规模开发利用黄河水沙资源的序幕,宣告了新中国治理黄河初战告捷,标志着党和人民治黄事业上的胜利,成为新中国治黄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

位于渠首的人民胜利渠展览馆内,一张张充满历史气息的黑白照片,一行行见证时代的陈述文字,一页页珍贵的历史资料,让建国初期人民胜利渠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再现眼前。走出人民胜利渠展览馆,合围的绿植,远处的农田,写着“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国家自然基金科学项目”字样的标示牌,让编辑记者们看到了人民胜利渠孕育出的勃勃生机。

据了解,人民胜利渠的兴建,打破了外国专家“黄河无法治理”的论断,曾先后吸引40多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以及联合国官员前来参观考察。68年来,人民胜利渠使灌区内10万多亩盐碱地全部变为良田,还催生了“原阳大米”“延津小麦”等全国知名农业品牌。

来自福建东南网的记者杨元攀告诉记者:“我生活在长江流域,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黄河,更是就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接触黄河。一条渠改变一条河,几座城,造福一方人民、一个国家,这是中华民族创造的奇迹。”

“68年来,人民胜利渠伴随着新中国成长的步伐,经历了挫折、发展、壮大的艰辛历程,一路走来,硕果累累、功勋卓著。灌区共引(供)水400亿立方米,社会效益达450多亿元,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水利支撑,做出了巨大贡献,是造福豫北人民的‘幸福渠’!”张存省望着身旁奔流的黄河水,动情地说道。

山东枣庄:胜利渠旁大变样

新华社济南1月26日电题:山东枣庄:胜利渠旁大变样

新华社记者邵鲁文

走进冬日里的枣庄市峄城区古邵镇程庄村,一排排瓦房错落有致,一条条道路笔直宽阔。而在几年前,这里却污水臭味难闻、环境脏乱不堪,与村子紧邻的胜利渠,曾是当地几十年来灌溉土地的“生命渠”,也一度被污染。

“胜利渠是枣庄市20世纪70年代人工修建的最大水利设施,当时的工程指挥部就设在程庄村。后来,胜利渠北岸多年来被数家养殖场无序占用,污水横流、垃圾满地,胜利渠变成了臭水沟、垃圾池。2017年时,胜利渠旁的程庄村集体收入仅为5000元,发展一度看不到希望。”古邵镇党委书记孙晋柱告诉记者。

变化来自当地的一项创新之举,自2019年以来,枣庄市峄城区围绕盘活公共资源,开展公共资源共享行动,集中清理回收长期被侵占的不合规的公共资源。同时,为推动乡村振兴,峄城区鼓励将回收的土地招商引资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在公共资源共享行动中,程庄村拆除了胜利渠沿岸违建养殖场15家共3000余平方米、户外旱厕16处、砌块场1处、轧面房1处、彩钢棚2处。此外,通过清淤净化、疏浚渠道,整理出集体土地28亩。渠水变清了,生态环境也逐渐好转。

程庄村党支部书记渠志强说,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后,程庄村明确了以文化旅游为主要发展方向。村里请来专家论证规划,挖掘胜利渠文化,并对村内古槐、老井等进行抢救性保护,完善休闲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群众居住环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如今,在程庄村新整理出的河滩地,已修复和建成了胜利渠纪念馆、胜利渠工程指挥部旧址、知青食堂、知青宿舍等设施,成为周边地区小有名气的“网红”景点,每天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记者了解到,除了胜利渠沿岸,程庄村还在村南清理出40亩集体用地,发展高标准温室大棚,种植草莓、火龙果等时令水果,还建成了胜利渠蔬果采摘园,打造休闲垂钓、观光旅游、民宿农家乐“三位一体”的乡村旅游景区。2021年,程庄村的村集体收入已经超过80万元。(完)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4402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