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海上桥村传统民居

海上桥村传统民居位于巩义市大峪沟镇海上桥村。年代为清。海上桥村传统民居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海上桥村传统民居,海上桥村传统民居简介,海上桥村传统民居-郑州市巩义市海上桥村传统民居旅游指南

海南十大传统民居

海上桥村传统民居

海南的传统民居显现出极大的文化包容性,今天三每为大家介绍海南省传统民居四大块十种类型。

琼南民居

疍家渔排

“渔排”是海南疍家民居的典型样式之一,是疍家人在延续传统水居船屋、临水吊脚屋(也叫“疍家棚”)功能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生产和生活需要建造的,也是现代疍家人为了适应水上养殖而修建的集养殖、捕鱼和居住为一体的民居样式。

主要分布:目前,在岛上最大的渔排是陵水新村港的。这里有500多户、1000多人生活在渔排上。

崖州合院

崖州合院民居是琼南沿海地区典型的传统民居形式,其建筑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受闽南民居和广府民居的影响,结合了琼南地区的常年干热、雨季有暴风雨的气候特点,形成独具琼南特殊的接檐式民居。

主要分布:乐东至三亚等市县沿海汉族村落。

琼北民居

火山石民居

火山石传统民居多始建于明清时代,历史背景浓厚,不过现存的火山石民居大豆经过翻新。火山石传统民居院落沿用竹筒屋布局特征,即短面宽,长进深,两户间形成长巷,多排并列形成村。建筑风格受海南琼北传统民居、多风雨的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从而形成以火山石为主体建材的热带风情建筑。

主要分布:海口西南羊山地区、定安、澄迈北部以及儋州市木棠镇、峨蔓镇。

多进合院

多进合院并没有脱离大陆传统民居的基本格局,仍然延续了大陆传统民居中常见的合院式空间布局。多进合院式传统琼北民居的基型是由正屋、横屋、路门院墙等几个基本要素组成的。

主要分布:琼北地区均有分布,存量较多。其中以文昌、琼海、海口地区的自然村最为集中。代表建筑有文昌富宅村韩家宅。

南洋风格民居

这种风格民居的基本型都是建立在传统琼北民居基本型的基础之上,只是外观装饰、某些空间布置、构件、规模等方面产生了一些变化,形成具有琼北特色的南洋风格传统民居新形式。

主要分布:琼北地区部分村庄,存量较少。代表建筑有文昌文成镇松树村松树大屋和会文镇欧村林家宅。

南洋风格骑楼

南洋风格骑楼是一种商住建筑。所谓骑楼,描述的是其沿街部分二层以上出挑至街道处,用立柱支撑,形成内部的人行道。立面形态上建筑骑跨人行道因而取名骑楼。

主要分布:琼北地区,存量较多。代表建筑有海口骑楼和文昌铺前镇胜利街骑楼。

琼西南民居

儋州客家围屋

命运多舛但却拥有开拓进取精神的客家人来到海南岛并居住于此,形成了当地的客家文化,而儋州客家围屋则是这些文化在物质空间上的生动体现。

主要分布:儋州东南部地区,以和庆镇、南丰镇范围为主。代表建筑有儋州南丰钟鹰扬围屋和南丰海雅林氏民居围屋。

军屯民居

军屯民居是儋州市西北部地区独有的民居形式,其院落布局呈现出典型的中原四合院布局形式,经过时代演变,民居的建造也开始与儋州西北部地区的环境相结合。

主要分布:儋州西北部地区。代表建筑有儋州王五陈玉金宅和王五谢帮约宅。

琼中南黎族民居

船形屋

船形屋,是富有黎族特色的传统住宅,也是黎族最古老的居屋。船形屋又可称船形茅屋,因状似倒扣船只而得名。黎族人称其为“布隆亭竿”或者“布隆篝峦”,意为“竹架棚房子”。

主要分布:黎族居住地区,代表建筑有东方市白查村船形屋和俄查村船形屋。

金字屋

随着黎族人民与汉族人民接触的增多,逐渐吸收了汉人的房屋建造技术,村寨中古老的“干栏”式住宅建筑越来越少,而代之以结构、材料都与过去有较大不同的仿汉式金字顶房屋。

主要分布:黎族地区均有分布,白沙润方言区和保亭及陵水赛方言区较为集中。代表建筑有昌江王下乡洪水村金字屋和初保村金字屋。

来源:海南日报、南国都市报、海岸生活杂志等整理汇编

美姑新建传统民居 期待乡村旅游东风

跟随着依洛向导,沿着主道下行了20米左右后,一座新落成的民居出现在我的眼前:四合院,三间偏房和门前的卫生间涂上了白色,主房是灰色的空心砖,屋檐下吊坠着传统的彝族装饰。

“你仔细看下墙面,看看用的是什么材质。”在依洛的提醒下我用手摸了摸墙面,没有太大的凹凸和粗糙感,再一细看,墙砖尺寸长短不一。“咦,石材?”惊疑下,我走到门口查看墙砖切面,回过头看到屋内的装饰时惊呆了。

屋内用原木和厚木板错落交织,搭建了长短不一的七层框架,下方用木板和木条编制,巧妙的形成了隔板和精美图案,三锅庄旁边的木条编制图案上清晰可见“幸福快乐”字样。透明的涂料盖不住木材的清香,一缕缕阳光从屋顶上的透光瓦上倾斜下来,照射在暗黄的皮沙发和其他家电、家具上,好一副唯美、古朴的图片。

我询问了尔门家房子的总投入,他说没有记过细账。墙面用原石在县城附近取材、切割后运回,花费8.5万元,施工费2.5万元。木料是父亲常年积攒起来,也有几株来源于自由林地,只花了2.5万元的工匠费用。雕花和隔板,邀请的是县内两个有名的工匠,全手工制作,没有用一根钉子或金属。

除住房外,尔门还修建了独立的厨房、杂物房、卫生间,水、电、路都十分方便,环境也显得十分整洁、宁静、清幽。

“整个房子花费了20余万元。”房主人介绍说:“主要是家里都偏好传统民居风格,又具有冬暖夏凉、防震抗震的功用才筹资修建的。”

随后我们聊到了增收的门路和途径,尔门表示,虽然新修了房子,但他们还是居住在原来的老宅子中。希望能搭上全县发展乡村旅游的东风,配套房前屋后琳琅满目的梨树、核桃树,村内特有的绿色无污染土鸡、乌金乳猪、土鸡蛋、马铃薯等做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为村里和自家带来一定的旅游商机。

文/图 记者 安国林

榜上有名!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海口莲塘古村长这样→

在海口市琼山区三门坡镇,拥有700多年历史的莲塘古村,处于一座形如田螺的小山丘之上,四周是莲塘和田洋。“东有塘,西有塘,南有洋,北有洋,前后都是塘与洋,东塘西塘南洋北洋,洋洋塘塘,归根莲塘。”这段在村中流传不知多少代的顺口溜,概述了这座古村的周边地貌。

今年6月,住建部等6部门公布了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海南有17个村庄榜上有名,莲塘村是其中之一。

莲塘村已经成为不少人海口一日游的目的地之一。通讯员 黄一笑 摄

莲塘环绕的村庄

沿着海榆中线前行40多公里,拐入162乡道前行四五公里,即到莲塘村。刚进入村中,一片绕村的莲塘映入人们眼帘,荷花朵朵,在盛夏中怒放,让这个小村多了份雅致。“这是我们的第一片莲塘,占地有50亩左右,还有一片在村的那边,占地120亩。”今年60岁的张泰导,是莲塘村村民小组组长,谈起莲塘村的资源和景观,总会充满了自豪感。

莲塘村因种满荷花的池塘而得名。 通讯员 黄一笑 摄

莲塘村始建于元代1314年至1321年间,古称“清水峒”,又称“官隆部”。莲塘村属缓坡丘陵,东北方向3公里处是三门坡墟,西南4公里远的地方为谭文墟,村子刚好处于两个集市之间。村子的东面是一座蜿蜒起伏的小山岭,西面则是一片开阔的田洋,北面有林场,南面则有农田和天然湖泊。

莲塘村的中央,是张氏宗祠。宗祠前面有两棵大榕树,交错的榕树枝条形成一个天然的大门,再往前,则是两口水井。“过去,这两口水井一口是村民的饮用水井,一口是供洗漱用的。”张泰导称,饮用水井是当年建祠堂的时候就有了,时至今天,井水还可以饮用。

莲塘村连排的古建筑群,视觉上具有强烈的通透感。通讯员 黄一笑 摄

几百年来,莲塘村的张氏后人以宗祠为中心,聚居在这个田螺形的小山丘上。宗祠的东侧为上村,西侧为下村,下村人数较多。

记者注意到,该村的房屋基本上都是坐北朝南,由若干间组成多个群落,少的4间,多者7间,多数是5间。每个群落形成一条中轴线,属于传统的海南民居,通堂式大厅,各户之间大门上下相对,通风透光,自然形成同支兄弟之间和睦相处的家属院落。

张氏后裔人才辈出

历经岁月的洗礼,宗祠略显破败。宗祠前面屏风墙上的麒麟灰雕,颜色已然脱落,只留下麒麟的轮廓,宗祠内部院子的草坪上长满了杂草。这座三进式的宗祠,第一进相传是清代海南探花张岳崧所建,第二进建筑中间房梁上,至今还有一块保留完好的“进士及第”的牌匾。“这块牌匾,相传是当时清廷颁发给张岳崧的。”张泰导说。

宗祠第三进是张氏祖先牌位安放处,摆放了200个祖先的牌位,其中有3名进士、9名举人,还有10多位是对张氏宗族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张氏后裔。“他们是张氏家族的骄傲,每年我们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缅怀我们的先祖,并教育后代向前辈们学习。”张泰导说。

据族谱记载,莲塘村入村始祖张士瑄,是元代举人张英佐次子,张氏迁琼始祖张有文之孙。张士瑄迁居莲塘后即在村子附近种莲,并将村名更为“莲塘”。张氏宗祠于1630年动工建设,历时4年。宗祠建成之后,除了成为当地张氏族人议事场所之外,也是张氏后代读书学习之地。在宗祠两边的厢房里,还保留多块水泥黑板。

除此之外,在近代史上,张士瑄的后裔中也是人才辈出,包括协助清代将领冯子材抚黎的张祥垣、琼山中学创始人之一的张瑞銮等。

在琼崖革命时期,莲塘村有90位热血男儿为国捐躯。其中,出生在莲塘村的张梦安,1928年加入琼崖工农革命军中路军,并担任副总指挥兼二营营长,但不久在陵水的一次战役中牺牲。

小村庄故事多

张泰导告诉记者,为了激励后世子孙读书,在宗祠前面,建有四座表彰张氏后裔高中举人的牌坊。这些牌坊与其它跟宗祠处于同一中轴线的牌坊,形成了一个占地约1200平方米的牌坊林,所用石材均为当地青石。但遗憾的是,这些牌坊在上世纪70年代被毁后,如今只留下一堆巨大的乱石,好在还有七八个圆形基石,至今仍留在原地,清楚地标示出牌坊的具体位置。

莲塘村张氏宗祠内部的“谷诒堂”匾额。通讯员 黄一笑 摄

“张士瑄后裔人才辈出,跟重视教育不无关系。”张泰导介绍,牌坊林中第一座牌坊是“冲霄坊”,为表彰1453年中得举人的张翙而立;第二座牌坊名为“世美坊”,是为表彰1471年中得举人的张缙所立;第三座牌坊为“青云步武坊”,是为表彰张缙长子、19岁就中举的张忭所立;第四座牌坊则是为表彰1495年中得举人的张绂所立。

在莲塘村张氏宗祠后面,一直保留一块空地,相传是村民为纪念一位将军所建的寺庙原址。1341年至1370年间,该村住着一名叫张善注的将军。当时,该村周边的居民经常袭击入迁该村的居民,在一次跟土人的战斗中,张善注被杀害。但是他的战马奋力前行,将其运回村中。战马停步时,张善注身体滚落下来。后来, 村民为纪念这位将军,就在他身体落地之处建立寺庙。

如今,莲塘村正依托历史文化和文物古迹发展乡村旅游。

来源:海南日报

记者:张期望、王俊乐(实习)

通讯员:黄一笑

编辑:唐丽云(见习)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4399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