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山海关长寿山

AAAA级旅游景区

看点

山海关长寿山

从山名可以看出,此地的风景与“寿”有关,的确,景区内都以雕刻、建筑、书法等多种形式反映出长寿延年的主题,尤其是景区中部寿山上的寿字碑林,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石块上刻着历代书法家所写的“寿”字,字体不同,风格迥异,其中不乏书法大家的珍品,如王羲之、颜真卿、欧阳询、米芾、苏东坡等都在这里留下了墨宝,这一处碑林也就成了书法爱好者向往之地。置身其中,既可受到民族文化艺术的熏陶,还可领略独特的山情水趣。介绍

位于山海关城东北约9公里处,东起黄牛山,沿长寿河流域呈东西走向,是一处集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主要景观有悬阳洞、神医石窟、寿字碑林、三道关等。

交通

乘3、4、25路公交车到山海关南门,再转乘旅游专车可到。

河北秦皇岛

秦皇岛市资讯|十一长假,绕过北京的人山人海,来秦皇岛山海关,看山看海看长城

秦皇岛市的朋友们,一起来看下最近身边发生了什么新鲜事儿~~

1、十一长假,绕过北京的人山人海,来秦皇岛山海关,看山看海看长城

90后旅行,只为遇见,绕过北京长城的人山人海,来秦皇岛山海关,看山看海看长城!今年的十一假期恰逢建国七十年,本来打算的北京游因为担心人满为患,改成去北京周边的山海关,既然无法登上天安门城楼,能够站在天下第一关的城墙上欣赏祖国大好山河,作为中华儿女的一员也是无比自豪的。山海关之所以被称为天下第一关,是因为他险要的地理位置。与长城相连,是东北进京的必经之地,自古以来都是兵家的必争之地。今天的山海关已经被收入进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向世界人民传递中华千年文化和历史渊源。游山海关可以选择在提前预定订门票或者提前购买,票价50元还是可以接受的。在距离山海关城门三公里的地方,是明朝长城自老龙头起向北跨越,依仗燕山山脉第一座山峰修建的角山长城。从山海关去角山长城可以乘坐出租车,大约十元钱,当地的出租车不打表是可以讲价的。上山付出了大量的体力,下山就轻松多了,可以直接坐索道到山脚下,还可以顺便看看长城的全貌。来山海关除了城墙和长城,还有其他景点也是可以游览的。

2、9月份秦皇岛土地市场“惨淡”收场 仅13幅地块入市

尽管已经进入传统说法上的楼市“金九银十”,秦皇岛9月份土地市场却有点“惨淡”。整个9月里,全市共有13幅地块入市,总共出让面积为58.357025公顷。出让面积方面,9月份全市挂牌出让土地“大跳水”,仅为58.36公顷。相比较,8月份,全市出让83.21公顷,7月份更是超过252公顷。如此强烈的对比,也似乎标明今年的“金九银十”在褪色。9月一整月,秦皇岛市共计有3幅住宅用地入市,面积为11.171964公顷,分别位于抚宁区、北戴河区和卢龙县。9月份,全市土地出让成功10幅地块,其中1幅住宅用地,1幅零售商业用地。这两幅地块全部位于昌黎县。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宗地块全部由秦皇岛市金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竞得。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9月份,全市昌黎县和青龙县涉及征地。其中,昌黎县征地用途为住宅用地,征地规模为3.3988公顷,安置方式为1.货币安置2.社保安置。总的来说,市区内可供出让的地块鲜有入市,随着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加快,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区域分化更趋明显,县区都将是土地市场绝对的“主角”。

3、美到爆!卢龙县第一届菊花展绚烂开展

金风飘菊蕊,玉露泫萸枝。在青龙河森林公园,秦皇岛市卢龙县第一届菊花展正绚烂开展,各色菊花争奇斗艳、姹紫嫣红,为秋日增添一抹亮色。据了解,本次展出面积约20000馀平米,主要以红、粉、黄、白、紫等色调菊花为主,共计摆放国庆菊、乒乓菊、翠菊、万寿菊、盆景菊、大丽花、汴梁紫玉、汴梁红玉、孔雀草、牵牛花、鸡冠花、千日红等花卉60馀种90万盆,屏风、心形、金牛、海豚、大象等各类造型小品130馀个。花展立足丰富多彩、提升景观品质,通过花架、花境、绿雕等多种形式着力打造魅力卢龙。采取全方位摆花布置,利用花卉造型与平面相结合,立体与斜面相对称,集群与散开相补充的形式,形成跳跃式风格,展现激情型特色,迎宾式美感和动感式热情,在效果上突出庆祝国庆的氛围,在美感上展示卢龙团结奋进、和谐发展、绿色生态的发展理念。

4、开学想和男朋友去秦皇岛游玩,不看绝对会后悔的最全攻略有哪些?

不知道你们规定能有几天玩耍的时间呢所,其实开学之后比较长假就是十一了,但是十一的话人都肯定会比较多,以也可以,平时看没课的时候大家就一起去玩儿。其实我们年轻人出去玩儿的话,肯定想去一些能体验不同乐趣的地方,想去体验一些比较不一样的。那如果两个人去玩两天的话,可以去北戴河,因为北戴河那边有很多比较好玩的地方,景点也比较集中。另一天的话可以去山海关,因为这两个景点都挨得比较近,就少花一点在路上的时间,多花一点时间来玩儿,留下一些美好的记忆。如果你想要拍照的话,其实北戴河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另外关于秦皇岛的话,逃不过的就是一项就是美食了,因为秦皇岛临近海边嘛,所以去那边吃海鲜也是很不错的选择,但是就路边的小摊的味道都不错,因为原料大家都差不多,除非去那种很好的酒店里面,就建议不要去什么海鲜大店吃了,就甚至都可以在自己住的地方,比如说你们住的是那种家庭旅馆,民宿可能就直接会有一些厨房的东西。大学的时候,趁着有时间有精力多去一些有趣的地方玩,留下一些美好的记忆,拍下一些好好的照片,祝你享受旅程~。

5、秦皇岛市海港区区长樊海涛调研重点工作

近日,区委副书记、区长樊海涛带领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对海港区重点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樊海涛一行先后到杜庄镇北纬四十度公园、北港镇麻念庄郊野公园、石门寨镇王木庄村、兴企公司,就生态环境整治、农村产业发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等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每到一处,樊海涛都详细听取相关工作情况汇报。樊海涛指出,要从设计阶段把控绿地景观效果,发挥绿地生态效应,打造更多的森林公园;要加快推进公园建设速度,用高质量的公园环境服务百姓生活,为十一黄金周旅游做好充分准备。在石门寨镇王木庄村,樊海涛与村干部进行座谈,详细了解村“两委”班子工作情况。樊海涛要求,党员干部要起带头作用,克服困难,砥砺前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抓住王木庄村与市区距离较近的地理位置优势,种植经济作物,带领广大群众早日致富,带动秦青公路两侧农业产业发展。区领导詹立军、高永林、苏文胜、肖桂玲参加活动。

观山观海逛古城,美食美宿有故事,山海关长城寻古之旅攻略

在山海之间,有一座关城,历经岁月沧桑,战火洗礼,巍然屹立数百年,如今成了著名的旅游景区,这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久仰山海关的大名,于是在这个夏天,再次来到这里,亲眼目睹雄关风采,触摸厚重的历史,探寻传说的故事。

山海关,顾名思义,有山,有海,有关,有城,但可看可玩的不仅于此,山海关不仅景点多,还有美食、美宿、光影秀等各种体验,两天行程排得很满,仍觉得意犹未尽。

长城情境光影秀,一场视听盛筵,浓缩关城故事

到山海关旅行,强烈推荐看一场长城情境光影秀,每天晚上八点上演,提前十几分钟来到广场,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这是华北地区首创先锋艺术数字秀,以“观山海”为主题,运用光影技术投射在城墙和门楼上,营造出梦幻般的炫丽效果。

整个光影秀分为“山海雄关”、“英雄往事”、“关里关外“、”万里长城”“大观世界”等五个篇章。把山海关深厚的历史背景和精彩的故事生动地展现出来,看过之后才知道,原来山海关的夜晚可以这么美这么炫。

演出第一篇章《山海雄关》讲述山海关的由来,从天地混沌的鸿蒙时代开篇。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中华文明兴起,直到明朝初年,在山海之间一座雄关巍然出现。

在熊熊燃烧的战火中,开启了第二个篇章《英雄往事》,在那个金戈铁马征战的岁月,以戚继光为代表的英雄纷纷登场,率领威武雄师,建设边关,保家卫国。马嘶声声,炮声隆隆,震天动地,仿佛把观众带到了烽火硝烟的战场。

刀光剑影已成过往,昔日烽火边关变成了沟通远近的桥梁。第三章节《关里关外》把交融的理念展示得生动形象。民族在此融合,文明在此碰撞,就像山海关的代表美食浑锅,汇聚了关里关外的山珍海味,海纳百川,包罗万象。

第四章节《万里长城》,展示了长城沿线的壮美风景,春去秋来,寒来暑往,山海之间无限风光。

《大观世界》是光影秀的最后一个篇章,音乐节奏欢快,画面变幻跳跃。山海关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山海一样胸怀宽广,关城不是壁垒,是观世界的一扇窗,文明在融合中传承,文化在交流中发扬。走出长城,走向世界,精彩无限,天宽地广。

看过五个精彩篇章,光影秀并没有结束,在广场上还设置了多个互动项目。走到近前,自己的身影投射在屏幕上,随着身体动作影响图形的位置。跳跃的城砖排列组合,变幻出各种形状,通往城楼的台阶上,灯光和雾气营造出时空隧道,行走其间有一种奇妙的空间穿越感。

山海关首富府邸,王家大院有故事

山海关不仅是一座关,也是一座城,古城景区是一定要多花些时间逛逛的。在这里,能听到很多有趣的故事,更能感受关城历史的厚重。山海关古城有一座王家大院,据说是当年山海关首富王员外家的宅院。

据说王家在清代从山西迁至山海关,到达时已经疲惫不堪,路过一座破庙就睡着了,梦里遇到仙人指路,要他打井为当地人解决饮水。梦醒之后按照仙人指点,挖了很久也没找到水,但他们没有放弃,坚持几天不懈的努力之后终于打出了水,王家人看这里适合居住,于是决定定居下来。凭着吃苦耐劳和诚实守信,经过多年经营,从盐运、边贸到钱庄、票号,王家的生意越做越大,成了当地首屈一指的大户人家。

在王家大院,一间间房子是不同主题的展厅,各种家具物品,杯盘器皿,珠宝文玩,文房四宝,展示了明清时代当地人的生活场景和风土民俗,让我们感受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和家风文化的传承。

在王家大院参观,要听导游讲解,因为每一个家具,每一个物件背后都有故事,有寓意。其中寄托着主人对生活的讲究和祝愿,也反映了当时的礼仪规矩。堂屋中间的圆桌可以从中间分开,主人在家时桌子并拢,意为“团圆如意桌”;主人外出时,桌子分开放置,称为“月牙桌”。过去,女人和孩子不能上桌吃饭,只有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后才能上桌吃饭,桌子上女人的塑像生动形象地反映了这个典故。

在大少爷房间,摆放着清光绪年间的雕花拔步床,采用浮雕、平雕、透雕相结合的雕刻工艺,造型生动,做工精湛,三进门的雕刻工艺各不相同。能享用如此精美高级的床,想必大少爷在家里的地位非同一般。屋里的陈设也非常讲究,比如瓷葫芦,有招财进宝、福禄满堂之意,八仙桌和后面条案上的四个掸瓶,寓意四平八稳。

在婚俗馆,上面摆放的是(沅济)喜龛,代表天;下面是斗,代表地;斗里要装满五谷杂粮,寓意着天赐良缘,五谷丰登,上面撒上红枣、花生、桂圆、栗子,寓意着早生贵子、富贵满堂。

婚俗馆布置了一个洞房,喜庆的红色据说还有辟邪的作用,描金雕花“拔步床“工艺精美,还留有摆放马桶的位置,梳妆台,洗手盆,烛台都颇有讲究,寄托着对幸福生活的祝愿。

王家大院皮影馆,展示了皮影戏这一影响广泛的非遗民间艺术,一个个生动的人物造型,演绎出一段段精彩的故事。

在王家大院,还有一个陈圆圆厅,门口的对联“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为这段传奇故事做了精辟的总结。传说吴三桂在镇守山海关时,曾经与一代佳人陈圆圆在王家大院里小住过几日,屋里陈设的床据说已有400年历史。这段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两个人物的命运让人唏嘘。

王家大院还有瓷器厅、食文化厅、明清服饰厅、民俗用品厅、客栈等专题展示,用丰富的展品为我们全面生动的展示了再现了明清时期大户人家的生活场景。

闯关东主题文化体验园,触摸一段悲壮的历史

作为关里关外的通道,山海关在历史上曾是闯关东的必经之地。山海关古城里有一座闯关东主题文化体验园,带我们走近这段悲壮的历史。

明朝末年开始,连年的灾荒和战乱迫使百姓背井离乡,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山海关,义无反顾地闯过清政府严厉的封禁走出山关外。经陆路闯关东的移民大多经过这里走向白山黑水,开创未知的新生活。

闯关东和走西口、下南洋是中国近代史上三个最重要的人口迁移活动,其中历时最长,人数最多的就是闯关东。从明朝末年到民国的300多年里,有超过3000多万人从关内迁至关外,形成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移民潮,带着多少故事,又含着多少辛酸。

闯到关外的移民从事淘金、伐木、放山、垦荒等行业,其中从事开荒种地的人数最多,主力是山东移民。来自各地的移民经过多年杂居相互交融,渐渐形成了东北的风俗、文化和方言。一组“关东十大怪”泥塑,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关东地区的民俗风貌。

在闯关东主题文化体验园里,矗立着山海关车站的站牌,仔细看上面的拼音“SHAN HAI KUAN”与“KONG FU”,“HONG KONG”一样“G”被“K”所代替,原来这是日军占领山海关后,采用韦氏发音设置的站牌,在时刻提醒着我们勿忘国耻。

闯关东文化体验园里复原了山海关古城老街道的场景,大车店、当铺、邮局、染坊,一家家老字号店铺让游客感觉仿佛穿越到百年前,在关东酒坊里,展示着传统的酿酒工艺,陈列着泡着人参的老酒。在闯关东文化体验园还有很多互动体验项目,感受先辈们的生活劳作。

闯关东是一部用生命书写的悲壮史诗。勤劳朴实的先辈们忍受着饥寒与伤病,不等不靠,敢闯敢拼,艰苦奋斗,历尽千辛万苦,战天斗地寻找新生活。他们用自强不息的壮举,开发了沃野千里,融合了多个民族,创造了关东文化,也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闯关东文化体验园,可以听一场榆关堂会。堂会是旧时大户人家在节庆的时候把演员请到府上或其他场所开的一次专场演出。山海关的“榆关堂会”从明末清初流传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驻场演出。

“榆关堂会以山海关的历史故事、名胜古迹为题材,创作了《石河大战》、《古城揽胜》等一系列佳作。让游客在游览古城的同时,通过观看聆听传统曲艺表演,了解山海关古城的风土人情和金戈铁马的历史故事。

万里长城入海地,观海览胜老龙头

山海关是多个种类长城集中荟萃的地方,山地长城、平原长城、河道长城、山谷长城、滨海长城在这里都能看到,而其中最绝妙就是唯一的入海长城——老龙头。不到长城非好汉是一句脍炙人口的诗词,在山海关演绎出了“不游龙头更遗憾”的版本,可见老龙头是山海关之旅必打卡的景点之一。

老龙头长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由大将军徐达主持修建。抗倭名将戚继光、兵部尚书孙承宗、巡抚杨嗣昌等重臣名将先后到这里督师经略,增修加固海防要塞,建成了长城入海的奇观。因地处长城东端独一无二的位置,这里是长城第一个垛口、第一道关口、第一座观海楼阁,也是唯一的一座海上敌台所在地。

建在海中的敌台名为“靖卤台”建于明嘉靖年间,戚继光就任蓟镇总兵后,在长城沿线先后修建了一千多座敌台,这座自海上开始的第一座敌台,由戚继光亲自命名为“靖虏台”,后来取海水之意改为“靖卤台”。

到了清代,老龙头不再是边关要塞,成了一处望海抒情的观景点,澄海楼作为制高点,登高望远,山海盛景一眼尽收,因此名列古“榆关八景”之一,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路过此地无不感慨,留下了众多诗词佳作。仅清代就有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位皇帝12次登楼观海,原来皇帝也喜欢来此打卡,在老龙头抬抬头,沾沾祥瑞之气。来过不能白来,总会留下诗词歌赋,题写墨宝,仅清朝五位皇帝就写下了以《澄海楼》为题的诗51首。“澄海楼”匾及楹联“日耀月华从太始,天容海色本澄清”横额“元气混茫”,均为乾隆皇帝御笔所题。二楼悬挂的匾额“雄襟万里”,为明末内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孙承宗所题。

据说澄海楼建筑结构巧妙,任楼外狂风呼啸,开着窗也吹不进来,楼内平静无风,堪称奇迹。澄海楼前原来建有碑亭,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时,和澄海楼一起被毁,长城上还放着当年侵略军留下的大炮,提醒着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屈辱的历史。

八国联军洗劫破坏后,只剩下一座天开海岳”碑,经鉴定为唐代文物。据说八国联军曾把这块碑拉倒,之后每天晚上都会出现哨兵失踪的怪事,惊吓之余侵略军把石碑立起,按照中华礼仪磕头烧香后才平静下来。撤走前侵略军又把碑放倒,直到1927年张学良经过看到,又重树立起来。

站在入海石城上,两边陈列着巨型条石,是当年建造入海石城的基础石。采用银锭铁榫法,用白矾、松香、铁末制成的凝固剂浇铸在相邻两块石槽间的“燕尾槽”内,把两块基石牢牢连接在一起,历经数百年仍然坚固,古人高超的智慧和精湛的工艺让我们不由得赞叹。

从老龙头沿着海边走,经过将台,就到了海神庙。现在看到的海神庙是1989年在八国联军破坏后的遗址上重建的仿古建筑,依地形坐南面北,牌坊、石桥、山门、海神殿、诗碑游廊、天后宫、栈桥和观海亭依次排布。牌楼上的木质匾额“安澜”、“伏波”均为安定之意,体现了祈求平安的愿望。

走进山门,两边的金刚塑像“天应”、 “天佑”十分威武,然而筑巢的燕子们却不以为然,在头顶拉屎毫不客气,给两尊辟邪除恶的守护神添了几分滑稽。

海神殿门上方悬有乾隆御笔的“汇溟宁宴”匾,两旁的木制楹联也出自乾隆御笔。殿内北海神广泽王端坐其中,左右两旁分别站立着赶海夜叉、顺风耳、风婆、雨神;巡海夜叉、千里眼、电公、雷母。

海神庙后是天后宫,殿内一楼供有天后娘娘塑像,二楼则是八仙群像。传说天后为北宋人,会降妖除魔,消灾治病,海上救难,民间称为“妈祖”,南宋封为“灵惠夫人”,元朝封为“感应神妃”,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封为“天后”。

山海关宁海城是万里长城军事防御建筑中唯一的一座海堡城,是我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明代军营。这座防御功能齐全的军事建筑群在经历了八国联军的毁坏之后于1992年得到复原。玻璃罩下保护着原来的城墙遗址。

经过八卦阵旁边的小广场,就走进守备署,坐北朝南的四进四合院,进门后依次是照壁、署门、仪门、正堂、议事厅和后宅。守备是防守一城一堡的长官,始于明代,为正五品武官,辖官兵一千余人。

穿过守备署,走进明代驻防老龙头的水师营——龙武营。明天启二年(1622),朝廷钦命兵部尚书、内阁大学士孙承宗亲临山海关督师。在老龙头设龙武营,训练水军三个营,编制900人。

龙武营分前、后两院和生活区,有士兵房、军官宅院、丁口宅、牢房,在生活区有马厩、水井、碾坊,再现了明代兵营的场景。

角山长城,万里长城第一山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曾写下“山界万重横翠黛,海当三面涌银涛”的诗句形容山海关,看过了海长城老龙口,再看看山地长城。角山系燕山余脉,主峰海拔519米,因“双峰峥向宛若角立”而得名,万里长城从老龙头起延伸至角山跨越了第一座高峰,因此角山被称为“万里长城第一山”。

来到角山脚下,山上云雾缭绕,长城沿着山势蜿蜒而上,仿佛一条长龙盘踞在山峰之间。走进“山”字形的大门,经过一段步道,沿着台阶登上长城。角山长城就地取材,依山势而建,共有敌台、战台5座,关隘一座,城墙外侧高峻,内侧低矮,便于防守作战。墙的高度宽度因地制宜变化,最矮的地方不足一米,最窄的地方不足三米。

角山长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由大将军徐达主持修建,嘉靖、隆庆、万历年间,又先后建设了敌台、烽火台。在长城东边的山上有一座镇虏台,上部建楼橹,周有垛口,起到瞭望放烟火通报敌情的作用。作战时战士用绳梯软梯爬上台,然后上台抽梯。台顶上石门有两根伸出石条,就是当时用软梯上人使用。

角山长城有一座旱门关,建于明代初年,是山海关十大关隘之一。旱门关过去有城楼、城台两部分,城台与长城相连,城门洞上石匾上书 “旱门关”三字,旱门关清代被毁后废弃。现在在城墙上还能看到被砌塞的门洞。

据《临榆县志》记载:“角山,距城北六里,脉自边外滦河之北,迄通而东,至建昌之南为大横岭,分支南下,起伏转折,至山海关北顿起高峰,横开列障,南临大海,长城枕之,控哉甸,界辽沈,关城之重镇。”角山长城凭借地势天险,成为山海关城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浑锅、汽水、四条包子,山海关美食之旅

山海关依山傍海,水土丰饶,物产丰富,又是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因此成了各地美食荟萃的地方。最具代表性的要属浑锅了。浑锅是山珍海味的大聚会,鸡肉和猪骨头熬制老汤做锅底,大虾、丸子、酸菜、五花肉、鱿鱼、螃蟹、冻豆腐、焖子等等食材装满老式铜火锅,打开盖热气腾腾,满屋鲜美的味道。

四条包子是一家百年老字号,只有猪肉大葱一种馅,选用原料十分讲究,多年来一直保持不变的经典味道。四条包子曾获河北省烹饪技术大赛“河北名吃金质奖”、河北省冀菜展示大赛“河北名吃金鼎奖”、河北省信得过产品、“秦皇岛首届十佳风味名吃”、“秦皇岛市首届旅游名吃”等荣誉。

除了包子,桲椤饼,各种小菜做得也是有滋有味,再配上一瓶山海关汽水,美食打卡就圆满了。

住在山海关

山海关作为一座旅游城市,住宿非常方便,价格也很亲民,建议住在古城,可以出来看看夜景,去各个景点也方便。古城里有很多酒店民宿,听说新开了一家很有特色的大明帅府,于是去一看究竟。

山海关是明代的边城重镇,在此镇守的将军各个都不是等闲之辈。筑城为关的徐达,建“海上石城”的戚继光,镇守山海关的秦良玉,守卫山海关辽东的袁崇焕,整顿水师的孙承宗……一个个大帅的名字让这座古城充满了英雄气概。

在大明帅府,以大明元帅、帅府练武场、帅府清曲作为三个主要板块,将徐达、戚继光、秦良玉、袁崇焕、孙承宗等人物故事做为主题,打造了靖边楼、龙与城、棋居、明月阁、五虎宅、凤临阁、兵书阁、鸳鸯阵、观海亭、神威营、桃花司舍、巾帼红妆、龙武帐、水师营、英风阁以及茉莉轻坊、玫瑰屋语、银花丽舍、渡秋阁、帅府琴音等各具风格的主题客房。

民宿室内陈设精致考究,每一间都独特的味道,每一间都有生动传神的历史故事。登长城,逛古城之后再住在大明帅府,仿佛穿越时空,继续品读古城深沉厚重的历史,让山海关的故事在梦里继续。

山海假日酒店

一座座明清仿古风格建筑组成的院落,古色古香,房间设施齐备,舒适安静。山海假日酒店坐落在古城迎恩楼下,据说旧时此处就是客栈林立的地方,旁边的承恩驿曾是乾隆皇帝下榻之处。

山海假日酒店的合院是传统四合院建筑,前后三进。室内也是仿古风格,每一间都有不同的格调,庄重典雅,大方华贵。品茶会友的客厅,备有笔墨纸砚的书房,舒适的零压床垫,在城门闹市独辟一处宁静之地,回归中式传统生活,让居住成为体验和享受。

闲庭书法酒店

在天下第一关附近,有一家颇具书香雅韵的酒店取名“闲庭”,在酒店院子里就能看到天下第一关城楼,位置得天独厚。这是一家书法主题酒店,大堂、院落、房间、走廊到处可以看到一幅幅精美的书画作品,其中不乏名人大家的墨宝,浓郁的文化艺术氛围与古城气质相得益彰。

花田家民宿

在山海关古城,有一家精品民宿名叫花田家,取自“花田喜事终有成,不甘不退到尽头”之意。

2018年冬天,民宿主人、一位设计专业出身的90后女孩在南方旅行时接触到民宿,萌生了在老家山海关古城创业开民宿的想法。

盘下一套院子,从装修小白开始,亲手设计,亲自动手装修施工,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主人的用心。历时三年,民宿从一家扩大到五家,不同风格的两居室,三居室,四居室,最多可接待12人大家庭入住。

民宿提供KTV、麻将机等娱乐设施,厨房设施齐全,可以购买食材亲自下厨,还可以在院子里烧烤。于是,让游客在宁静古朴的山海关古城,也有了一个舒适的家……

逛夜景,泡酒吧,古城夜生活

夜幕降临,掩盖了繁杂,在灯光的点缀映衬下,古城的夜色更加迷人。作为“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的山海关古城,街道上商铺云集,琳琅满目,夜游古城,别有一番风味。

在王家大院附近,一家藏式风格的酒吧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于是夜游古城之后来到这里小坐一会儿。酒吧主人曾多次前往藏区,被雪域高原的魅力深深吸引,特别是在丽江的日子,回来之后一直怀念,于是萌生了一个想法,开一家主题酒吧,把丽江带回山海关,给古城的夜生活增添了一份浪漫的情怀。

雄伟的长城,沧桑的古城,厚重的历史,惬意的生活。两天的山海关之旅丰富而又充实,让我们穿越数百年的岁月,聆听一段段荡气回肠的英雄故事,领略独特的地域风情,感受这座边关古城独特的魅力。

山海关老龙头,万里长城中唯一的一段海上长城

横贯我国东西部的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军事防御工程。大多数长城的城墙,或建于山峦,或修于平原,而建在海上的长城,全国仅有一小段,那就是河北山海关伸入渤海的老龙头长城。这段长城建于明朝时期,曾是明代海防的军事要塞。

老龙头,位于山海关老城的城南,离古城约有不到5公里的路程。这段入海长城,为明代所建,它是万里长城中唯一集山、海、关、城于一体的海陆军事防御体系,也是明长城唯一的入海处,明长城东部的起始点。当年修筑这段长城,主要是为了阻挡关外的骑兵侵入山海关腹地,这些彪悍的骑兵,往往趁退潮或冬季枯水季节,沿海滩长驱直入。

老龙头长城的修筑,始于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当时的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抵御元朝残余势力的侵扰,吩咐大将军徐达在关外修建山海关前卫哨城。到了明代的中、后期,明代防务的重点由蒙古转向女真,由陆路转向海路。老龙头作为海上防御的前沿,历经数位重臣名将的督师经略和增修加固,成为拱卫明朝京师的海防要塞。

整个老龙头长城,由入海石城、靖卤台、南海口、澄海楼、宁海城和滨海长城等多部分组成。入海石城里就修有长城第一道关口“南海口关”,第一座敌台“靖卤台”,后来又在城垣上建起了一座高达10米的“澄海楼”。这座海上石城的基础非常牢固,历经海水几百年的冲刷而不毁。

“靖卤台”是明万里长城唯一建在海中的“敌台”,是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山海关兵部分司主事孙应元始建,起初为坚固的实心敌台。隆庆四年(1570年),蓟镇总兵戚继光坐镇蓟镇长城时,把自居庸关至山海关的1200华里的蓟镇长城上1017座“敌台”,全部改建为空心敌台。戚继光还亲自命名了海上长城的敌台为“靖虏台”,后改为“靖卤台”。

戚继光在改建这座海上长城时,遭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往往白天才打好基础,第二天海水涨潮,基础便被凶猛的海水冲的一干二净。民间传说,为了保证工程建设,戚继光征用了大量的铁锅,把铁锅倒扣于长城墙基的外围,减少潮水的冲击力,从而保障了长城的建设。

到了清朝,这座海上长城作为防御工程的作用大大降低。老龙头长城,更多的作用是作为一道景观,供后来者抒发情感。因为老龙头的地名,跟“龙”有关,所以深得清朝皇帝的喜欢。清代自康熙至道光的五位皇帝,常在秋冬之季,到关外祭祖。出关、入关共经过山海关12次,这12次中,每回都来到老龙头,观海吟诗,宴请群臣。这其中以康熙的一首《澄海楼》最为出名:危楼千尺压洪荒,骋目云霞入渺茫。

当年八国联军入侵时,英军的先头部队,乘坐“倭人号”军舰率先达到老龙头的海面,并在老龙头长城关口进入关内平原。1901年,山海关城南至渤海海岸老龙头处,约9平方公里的地域成为侵略者的占领地,英军的营盘更是驻扎于老龙头下。也就是在那个时候,老龙头长城,以及周边原清军的营房,几乎全部被英军焚毁。

现今人们去老龙头,所见到的海上长城,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起开始抢救重建的。在原址复建的海上长城,靖卤台下还有原长城的地基,重达二吨以上的巨石,深深插入海水中,可以想象,明朝修建老龙头长城时,是何等的艰巨。

现在对外开放的老龙头景区,占地面积600亩,由宁海城、澄海楼、入海石城、南海口关、龙武营、海神庙等28处景观组成。作为山海关的5A级景区,门票50元/人,除了澄海楼无法登临外,其余景点均可自由参观。看过八达岭、金山岭长城,确实有必要去看看这段国内唯一的海上长城。作者简介:陆建华摄影(摄影师、旅行家、自媒体人)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436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