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东坨子遗址

东坨子遗址位于白城市通榆县边昭镇铁西村,类别为古遗址。东坨子遗址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坨子遗址,东坨子遗址简介,东坨子遗址-白城市通榆东坨子遗址旅游指南

东坨子遗址

东庄革命遗址——老庄子地下交通站

为了铭记红色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特推出东庄红色文化记忆专题报道。今天,为大家介绍东庄革命遗址——老庄子地下交通站。

老庄子地下交通站

老庄子地下交通站也称泰泗宁地下交通站,建于老庄子村陈成乾家的四合大院。2013年6月,老庄子地下交通站旧址被公布为宁阳县第一批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地下交通站的作用

1、传递各级党组织的指示、文件等;

2、掩护、迎送各级党政军领导干部;

3、侦察与传送日伪军各种活动情报;

4、筹集和运送各种作战物资;

5、动员民众共同打击日军侵略者。

建立背景

1938年底,八路军一一五师转战到宁阳东部,发现老庄子村群众基础好,南依巍峨的凤仙山易于隐蔽,北靠大汶河是天然屏障,西面是纵贯南北的津浦铁路,地理位置偏僻,易于隐蔽,又便于部队来往和物资运输,便在该村设立地下交通站,并慢慢发展成为延安—鲁西—泰西—鲁中南中央交通线上的一个重要据点。

地理优势

1、陈家四合院占地面积大,有寨门封锁,十分隐秘。

2、东面临河,胡同很深,便于隐藏。

3、临近荒野,可随时撤离,翻过凤仙山可到达鲁南根据地。

历史记忆

1939年3月和10月,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两次途经地下交通站;

1939年6月,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徐向前、政委朱瑞在地下交通站宿营;

1939年5月,一一五师东进支队冀鲁边区七团从此路过;

1939年9月下旬,一二九师津浦支队在此宿营;

山东党政领导陈光、肖华等经常在村里住宿,并指挥物资运输、抗日宣传等工作;

宁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马继孔曾率部队经此押运由延安发往鲁南的12万发子弹,还曾护送抗大一分校干部在老庄子村休整后,顺利通过津浦铁路;

1939年11月,一一五师三营营长徐发彬率部在此驻扎,并组织演习,进行抗日宣传教育。

东庄是英雄的土地、是爱国的土地、是无数革命烈士用鲜血染红的土地。东庄红的故事未完待续......

岗子和东山头遗址文物捐赠仪式举行

  本报讯 (史义军 记者张丹)吉林省地域文化专家张福有先生发现岗子和东山头遗址采集文物捐赠交接仪式8月10日在敦化官地镇举行。

2016年4月28日至2018年7月间,省政府文史馆馆员张福有50多次到岗子一带搞考古田野调查,首次发现岗子遗址、东山头遗址、北山遗址,在地表采集石器、陶器、铁器和五铢钱等文物722件。其中,在岗子遗址中发现的折沿、鼓腹罐用平顶形耳,被考古专家命名为岗子类型,其年代在青铜到铁器时代。这一重大发现,填补了敦化和延边地区考古空白,对研究白山部集聚地、岗子类型与肃慎、挹娄、团结、夫余文化的关系和渤海建国之地东牟山之所在,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这722件文物,由张福有、于化冰、于海民、高景深、于亚茹、邹沂彤、黄小玉、史桂娟、赵岳强、于亚春、于亚杰、卢雅洁、孙景文、陈琦、林辉、何志轩、唐文福、乔金双等在田野调查中发现,并根据2017年3月10日省政府文史馆召开的“岗子遗址的新发现与岗子类型座谈会”精神,存放在岗子村博物馆展陈展出。在博物馆建成之前,由敦化文物管理所登记、建档、保存,以确保文物安全。

对岗子遗址和岗子类型,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和省文物局特别重视,省社科规划办已批准张福有《关于牡丹江上游地区岗子遗址和岗子类型调查研究》吉林省社会科学重点委托项目,并专门成立了课题组。这批文物,应保证项目课题组的绘图、拍摄等研究需要。

河南洛阳东周王城遗址 “天子驾六”蔚为壮观

10月18日,“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举行,会上揭晓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终评结果。两周时代的3个遗址入选,河南洛阳东周王朝遗址为其中之一。

著名考古学家邹衡考察东周建筑基址

洛阳被视为“九朝古都”,地下分布着多座古城址遗迹,其中的东周王城,是最为重要的遗址之一。

洛阳作为东周王城,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它位于伊洛河冲积平原上,北依邙山、黄河,东据虎牢关,南眺嵩山,西有崤函,四塞险固犹如天然屏障。

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根据史料记载中的东周王城所在地,进行了多次考古调查,发掘了一大批东周时期的墓葬、车马陪葬坑、仓窖等,之后还陆续发掘出东周王城城墙遗址和宫殿遗址,基本廓清了沉睡地下2000多年的东周王城面貌。

东周王城,它位于洛阳市西工区和涧西区交界的涧河两岸,洛河由西向东从城址南面流过。它地处邙山东西阶地上,地势高亢,广阔平坦,除东南角被洛河冲毁外,其余部分基本完好。城址呈方形,总面积11平方公里,墙外有护城河,城垣大都湮没在地下。

东周王城宫殿建筑群,主要分布在城址西南部,此处经钻探发现了南北两组较大的夯土建筑基址,北组建筑四周有夯土围墙环绕,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344米,南北宽约182米。南北两组建筑遗迹,位于洛水与涧河相交处,与历史文献所载王宫位置吻合。

继发现东周王城宫殿建筑群后,2004年,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洛阳市瞿家屯(东周王城南城墙外),又发现一处有王者气派的大型夯土基址,出土大量建筑材料,如板瓦、筒瓦、饕餮纹瓦当、卷云纹瓦当等。这处大型夯土基址,建筑规模宏大,有石子铺就的散水、明渠和暗渠,还有四通八达的给、排水系统。它还有中轴线性质的建筑,如池苑、主体殿堂等,成为东周王城除宫殿建筑群外的另一处重要建筑。它的性质和作用,也吸引着专家进一步探询。

东周王城示意图

“天子驾六”蔚为壮观

今日洛阳,有个网红打卡点,即“天子驾六”博物馆,它坐落在洛阳市中心的东周王城广场上,是在5号“天子驾六”车马坑原址上修建的。

2002年7月,洛阳市西工区要修建王城广场,文物部门进行文物普探时,在17000平方米钻探区域内,发现东周墓葬397座,陪葬车马坑17座,尤其是5号“天子驾六”车马坑,蔚为壮观、声势浩大,轰动了全国。

5号车马坑长42.6米,宽7.4米,葬车26辆,马匹70匹,规模之大,国内罕见。车马坑大致呈南北向,车子纵向分东西两列。车头朝南,由北向南依次放置。马骨70具,头向南,侧身背向车辕对称摆放,形态整齐有序。专家发现,多匹马头部有骨裂现象,推测是被重器击打致死后埋入坑内的。

5号车马坑内,有一车六马(驾六)一辆,一车四马(驾四)8辆,其余均为一车二马(驾二)。西排2号车即为驾六,六马拉一车的阵势,正合乎文献中“天子驾六”的记载。二号车由车辕、车舆、车轴和车轮组成,制作工艺完备。车子轨距2.04米,车轮直径1.31米,车辕长3.3米。二号车坑内,除了车和马之外,还有殉狗7只,殉人一具。

“天子驾六”尚存清晰的车辆痕迹,这其实是泥土形成的痕迹。一般木质车辆,多在十年左右朽坏,土分子进入朽灰中形成固体结构,清理出朽灰,也就现出了车子原型。

所谓“驾六”(又称六驾)是指周天子出行时,马车配备的马匹数量。据《史记》记载:“天子六驾”是周天子等级身份的标志,据《诗经鄘风》孔颖达疏引《王度记》曰:“天子驾六,诸侯与卿同驾四,大夫驾三,士驾二,庶人驾一。”由此可知5号车马坑应属天子规格,当为天子墓陪葬。

周朝车制,是东周等级制度核心内容之一,它规模空前扩大,种类日趋繁多,并有相当完备的制度规定。5号车马坑的发现,对了解春秋时期车制具有重要意义。

2001年,在离5号车马坑不远的洛阳市27中学教学楼基建工地,发掘出一座四墓道亚字形大墓,编号为C1M10122。其墓道位于墓室东西南北4个方向,均为斜坡墓道。墓室长8米,宽7米。南墓道长20米,东、西、北三条墓道长度均在10米以上。围绕墓室有6处盗洞,每个盗洞都深入底部,随葬器物被严重扰乱。

这座亚字形大墓,随葬品有铜器、玉器、骨器等200多件。有铜鼎1件,立耳,窄平沿,底部有三蹄形足,腹部内壁有铭文“王作鼎彝”字样。出土铜鬲两件,形式大小相同,平沿鼓腹,三足,平沿上也有铭文“王作鼎彝”四个字。其年代为春秋初期,有学者推测此墓为天子墓,很有可能是周平王之墓。

这座大墓和五号车马坑相距不远,有学者猜测,5号车马坑是不是C1M10122大墓陪葬坑呢?这尚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发现。

“天子驾六”车马坑

金村大墓奢华宝藏

洛阳东周王城历时515年,其大型王陵区现已发现三处,分别为周山王陵区、金村王陵区和王城王陵区。

周山王陵区位于洛阳市区西南1000米处,是一条西南至东北向的黄土丘陵,今周山顶部有4座东西一字排列的高大封土冢,最西部独立冢最大,边长100多米,高约20米,它俗称“灵王陵”,清乾隆年间洛阳知县龚松林在这座墓前立碑并书写“周灵王陵”。

金村王陵区位于孟津县平乐乡金村,东距东周王城20公里。现在的金村王陵区为一望无际的庄稼地。

1928年,天降大暴雨,大水冲开了金村墓地,深埋2000多年的多座巨型古墓暴露。盗墓者蜂拥而至,将墓内陪葬品洗劫一空,损失难以估量。

后来,金村古墓文物大量流向海外,始作俑者是加拿大传教士怀履光和美国人华尔纳。在他们的威逼利诱下,当地盗墓贼共盗掘古墓8座,盗出文物数千件,大多数被运往加拿大、美国等国家。盗掘是破坏性的,墓主人身份无从考证。

之后,怀履光著有《洛阳古城古墓考》(英文版),记录了530余件金村出土文物。日本人梅原末治先后从日本、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搜集资料和照片,编成《洛阳金村古墓聚英》一书,收录金村大墓出土精粹文物312件,其中金银错及镶玉铜器85件、银器18件、玉器56件、大型铜器33件、铜镜20件。

书中著录器物,只是出土文物中很小一部分,另有大量文物已不知去向。幸存国内的金村古墓器物只有三件,洛阳博物馆存一尊大铜鼎,南京大学藏一件错金铜尺,清华大学藏一把“命瓜壶”。

王城王陵区即东周王城遗址东部墓葬区。现在所有的墓葬均已被回填,地面上一眼望去,尽是高楼大厦和川流不息的车辆和人流。据统计,在洛阳市区发掘的7000余座东周墓葬中,6000余座出自王城王陵区。墓葬形制分三个等级:第一等级为四条墓道“亚”字形墓,只有一座,即27中发掘的C1M10122春秋初期大墓。第二等级为两条墓道的“中”字形墓和一条墓道的“甲”字形墓。第三等级为竖穴土坑墓和土洞墓,竖穴土坑墓数量占了绝大多数。

这些墓葬大都经过盗扰,但仍有不少珍贵文物出土。洛阳针织厂C1M5269战国中期墓,从朽痕看为一椁二棺。该墓虽早期被盗扰,但仍出土随葬品83件(组)。它出土的青铜器数量很多,有一件铜鼎外壁口沿处铸有铭文“公赐玉鼎”四个字,可知墓主人地位相当高。

这座墓葬中,不同用途和种类的随葬品,在墓中位置分布有一定规律。四件铜鼎和一件铜灶一字排开,放于椁与外椁夹层西南侧。铜壶、铜方壶、铜罐、铜提梁盉等放于内椁和外棺之间。玉器则多置于外棺与内棺之间,泥土中还发现大量的丝织物痕迹。

27中大墓发掘现场

仓储设施洛水之滨

东周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周王室日趋衰落,天下英雄汇聚,诸侯称霸一方,相继出现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割据局面。

为富国强兵,各国都重视农业发展及粮食储备,周王室也不例外,其粮食储备规模庞大。

1970年,在东周王城宫殿区东侧,发现大面积东周粮仓群。此处地势高,土质坚硬,缓坡倾斜,雨水容易流泻。粮仓群南边是洛水,方便漕运。

这处东周粮仓群,在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约300米范围内,已探出粮窖70余座,排列大体整齐。通过对部分仓窖的发掘可知,仓窖为口大底小的圆形,仓口直径一般10米左右,深约10米。仓底由下而上涂抹有青膏泥等防水层,其上铺压两层木板,并铺垫有芦苇竹片和谷糠。从仓窖内出土的大量砖瓦和原木看,窖顶可能有高出地面且顶上敷瓦的圆锥形木构建筑。

专家估计此地仓窖周围还应埋藏有更多仓窖。如此巨大和众多的仓窖当属“国家粮库”,它的发现对研究东周的农业生产及粮食储备和管理方式,具有重要价值。

其中一座粮窖内,出土了数十件铁制农具,有铲、镢、叉、镰刀等。这一时期,铁制农具的出现和使用,为深耕土地提供了重要条件,有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国家粮库”和铁质农具的发现,揭示了东周王室危而不亡的原因,不仅因各诸侯国不愿背上“灭周”罪名,还因为东周经济仍有所发展。

东周王室虽沦为蕞尔小国,但因其“居天下之中”的地理位置,因其特殊的政治地位,成为东周各国贸易往来的自由港,周天子得以在虎狼环伺夹缝中,生存下来。

东周王城西北部是手工业作坊区,考古工作者发掘了数十座东周陶窑,还发掘了制骨、制玉以及铸铜作坊遗址,发掘成果显示出东周王城匠人,有很高的制造技艺。

迄今为止,考古工作者已在东周王城内外,发现和发掘了数以千计的东周墓葬、车马坑等等,出土了大批重要的青铜器、玉器、石器、骨器、陶器、卜骨、早期金属铸币等,为全面研究东周时期铸造业,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考古发掘还基本探明了东周王城的宫殿区、陵墓区和作坊区。其三大功能区域地理位置的确定,为今后对东周王城的框架布局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苏湲)

发掘战国粮仓

来源:河南日报

见习策划 桂艳 延晨

实习编辑 王伟

制作 曹宇

责编 肖东

审稿 晖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4342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