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峨堡古城

峨堡古城

峨堡古城位于祁连县峨堡镇政府所在地,城东西宽200米,南北长300米,城墙残高6米,宽6米,北城墙正中及城四角各有一个马面,有东、北、南三门,门宽11米,均有瓮城。《西宁府志-古迹》载:"(峨堡古城)在卫治西北、永安城西140里,元时筑,今遗亘尚存。

峨堡古城

峨堡古方城位于祁连县峨堡至八宝公路18公里处北侧,峨堡古方城在其侧100米处,城呈梯形东西长150米,中部宽120米,城墙高残高5米,夯土筑,南北城墙各有5个马面,西成城墙有2个马面,马面宽12米,长7米,城门南向宽5米有瓮城,内有建筑基址5处,据考证为宋代所筑。

考古重大发现!内蒙古沙梁子古城、北京箭扣长城、清平堡都是长城相关遗迹!

6月8日上午

国家文物局发布了

2021年第二季度考古中国的

三个重要项目的新发现和新成果

分别涉及

内蒙古自治区沙梁子古城遗址、

北京箭扣长城、

陕西省靖边县清平堡遗址

均为长城相关遗迹

沙梁子古城

沙梁子古城

是汉代最靠近长城的一座边城

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小黑河镇沙梁子村西北

面积约11万平方米

2019~2020年

考古队基本确认其平面形态和布局

并揭露一座大型建筑基址

使用面积近1800平方米

同时发现一排

被夯土台基叠压的储存粮食的窖穴

出土了数量较多的粟、黍颗粒

该建筑最有可能是一座粮仓

为长城防务提供粮草及武器补给

这是我国首次

在北方长城沿线地区

发现和发掘的粮仓建筑

这一重要发现

填补了汉代边城研究的空白

北京箭扣长城

北京市怀柔区箭扣长城的保护和修复

持续多年

自2018年以来

北京大学和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联合对箭扣长城151~154号敌台

进行了考古发掘

考古队使用

电子全站仪与实时动态测量技术

利用数字化系统

跟踪记录对长城本体的干预情况

对修缮过程中的现场信息加以可视化

实现考古清理和修缮工作的过程管理

清平堡遗址

陕西省靖边县清平堡遗址

西距明长城约10公里

根据相关文献

清平堡始建于明成化年间

清康熙时期平定噶尔丹之后废弃

清平堡废弃后即被黄沙掩埋

城内遗迹保存较好

建筑格局非常清晰

是国内非常罕见的

保存原貌的明代长城营堡

是长城文化研究的重要实证材料

同时

国家文物局介绍

今年7月

即将在中国福州举办的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

将中国长城的保护状况

列入“精选”板块

这也表明了世界遗产委员会

对长城保护工作的高度认可

- THE END -

来源:CCTV-13《新闻直播间》

责编: 小 白校审:乐 儿

点亮“赞”和“在看”

为考古人员点赞!

端午长城古堡探秘第三天:随士营、聚落城、许家庄堡、神泉堡

5月30日,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过去一直是山西民间夏季最重重的节日,而我们,依然奔波在长城古堡探秘的路上。

《走边城》

高海平

4

雨水把黎明洗得干净

也洗净了端午节的民风

头天晚上

像贴春联一样

在门户 车辆上贴上彩纸条

还有艾草

人人手和脚腕上

佩戴着百索子

5

聚乐村 四十里铺村

三十里铺

古堡空无一人

并非没有故事

神泉堡住着十几个老人

坐在阴凉处闲聊

龙王庙后墙严重倾斜

梁上写着大清康熙的年号

墙上壁画被涂抹

却遮不住人物眼里的光

这一切

不一定还会看到

6

端午节 没吃粽子

却吃了阳高的驴肉

边城一带

驴是绕不开的物像

吃驴肉有些残忍

人的残忍不仅仅是这些

吃之前观看杀驴场面

驴不是卸磨后杀掉的

专门为欲望准备的

人的欲望吃多少驴肉

也难以填满

2017.5.30

随士营,查不到什么资料,从名称来看应是驻军之地,当地人认为堡子的创建年代应早于明朝

聚落城,位于大同镇城东侧,与大同镇城西侧的高山卫城一起,护卫着镇城两翼的安全

聚落城西北角有一座堡中之堡,用于存放粮草,是大同镇一处重要的粮草仓储基地

大同的乡村,端午大如年,头天晚上家家户户贴上彩纸,插上艾草,百姓手戴百索子,辟邪驱瘟保安康

以上亮子拍摄

以上高海平拍摄

四十里铺、三十里铺,名称是根据与大同城的距离来命名的,它们在明代都是军事化管理的驿站,为了保护驿站安全,不仅建有堡墙,还驻守驿卒,李自成当年就是下岗的驿卒。驿站的主要职能之一是传递信息,有人将它们比喻为通信连,虽不全面,但很形象。

许家庄堡,位于明代大同至北京的官道边,由民堡改为军堡,当年的防御设计颇具特点,但现在已经看不出来,堡墙、正门和瓮城还有遗存。许家庄堡现称许堡村,是当地著名的教师村,许多家族都世代教书。

许堡的教堂,主体建筑由比利时传教士建于1931年

神泉堡大桥,位于大同至北京的官道上,桥上护栏是新修的,桥梁主体建于清代,使用了上百年,直到前些年省道改线才不走汽车

神泉堡的驴肉,远近闻名

神泉堡,晋冀门户

曾经被做为学校的龙王庙

堡内的民居已经非常残破,只剩下十余位居民,年龄最小的也六十六了

精美的民居,已经人去屋空,破败不堪,满院的荒草将过去的天伦之乐与悲欢离合统统掩埋

屋主离去前遗弃的家具

斑驳的墙围画,不仅是精美的民间艺术品,也镌刻着时代的印痕

端午长城古堡探秘第一天活动请看:

文明 | ​下马关古城等宁夏古城堡的前世今生

文明的载体之一就是城的出现。

宁夏有很早的筑城史,如果沿着史书记载往前追溯,一部分城池的修筑都在2000年前。城址的选择是与军事地理及人文地理联系起来考察的。《管子》里已有对筑城选址的详细记载的文字,大意是说:凡筑都城,其城址的选取不是在大山之则,就是在大河之岸。城址的高低也要适中,既取水方便又不易遭水患,要充分利用天时地利。实际上,重要城址的选取都考虑这个因素。以宁夏的重要城池看,固原古城处在六盘山下清水河畔之高地,古灵州城即依黄河而筑,宁夏镇城也是修筑在贺兰山下的黄河之滨。

宁夏的城堡,大致有三种类型:一是传承下来的、承载着政权建制的城,如宁夏省城、固原城、中卫城等;二是历代军事防御过程中修筑的还能看得见的城;三是屯田性质的城,这类已经随着岁月的延伸而自然消失。“古者天子守在四夷”,自古边关重地非常重要。宁夏向来属于边地,为历代戍守之边关,城堡修筑是军事防御的必然要求。

城与堡是两个指向不同的概念。冷兵器时代,城堡是指围有土墙的用于防守且较为坚固的堡垒式的小城。城,空间远大于城堡,其防御设施相对齐全,驻有一定层级的地方政权建制或军事机构,是一种城市的格局。宁夏的城堡,大多属于前者。城堡的空间分布较密,缘起的背景和形成过程,与地域与军事有直接关联。城堡功能是多元的,不仅有军事功能,还有行政管理与宗教文化的功能,明代城堡均具有这种特点。民间乡野还有一种堡子,称为“寨堡”,它属于自保、防御而修筑的。城堡的修筑是政府主导,寨堡是民间行为。明清两代500多年,是宁夏城堡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两个时期的城堡也成为宁夏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贺兰山不但是军事屏障,而且守护着阡陌纵横的宁夏平原

宁夏地理位置很特殊,南部山区为汉唐关中政治中枢的北部屏障,北部宁夏平原黄河灌区与内蒙古高原相接。历史上是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通道,也是中原农耕文化、草原游牧文化、西域中亚文化交融碰撞的舞台。宁夏地貌亦有特点,山脉、山地、平原、台地、丹霞地貌、湿地、沙漠等都有,近乎囊括了全国的地貌特征,从地质构造上显示了它的奇特之处。我国南北走向的大山不多,六盘山、贺兰山皆为南北走向。六盘山是关中西出北上的军事屏障,贺兰山不但是军事屏障,而且守护着阡陌纵横的宁夏平原;黄河穿两座大山之间而过,孕育了这里富庶的江南景观;清水河由南向北纵贯,将宁夏平原与南部山区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天然通道。这样一个自然地理格局,在冷兵器时代是无法超越的。宁夏地理位置的特殊、军事地理意义就是从这里来体现的。

六盘山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

历史上的宁夏是边地,是历代军事防御区。南北走向的六盘山、贺兰山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有不少东西走向的沟谷,每条沟谷就是一条通道,是要冲。每一条沟谷向内延伸,从防御的重大意义上都会修筑城堡。明代地方志书里记载,仅贺兰山东西走向的沟谷就有数十条之多,其中不知会有多少城堡。历代王朝在六盘山、贺兰山连绵的山峰之间设置了众多著名关口,早期的如萧关、瓦亭关、六盘关,随后的胜金关、三关口、北门关等。

依黄河而居,是宁夏古城(堡)修筑的规律之一

宁夏境内的城堡修筑伴随着宁夏历史进程。战国时期南部的乌氏县城、北部的朐衍县城;秦始皇北击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于阴山,以为四十县,城河上为塞”,在这次较大的筑城活动中,宁夏北部黄河沿线也修筑了不少城池……宁夏汉唐以前的城池只能在史书里去寻觅了,而能看得见的古城堡主要是明清以后的了,这是一个筑城的特殊时代,也为后世留下了重要的文化遗产。

下马关古城墙

宋夏对峙时期,宋夏统治者在宁夏大地上修筑了很多城堡。元代草原游牧民族入主中原,马背上的民族来自于北方草原,不需要修筑长城,也不需要修筑城堡。百年后,当元顺帝退回草原、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宁夏成了明朝防御北方蒙元兵锋的前哨,一是把宁夏府的建制撤销,宁夏北部的老百姓全部迁入关中;二是设立宁夏镇,任命宁夏巡抚,提升宁夏的统军层级,而且设宦官监军;三是军队进入宁夏屯田,实行“兵农合一”的政策,将御边与屯田结合起来。明代的宁夏北部只有军事建制,没有地方府州县地方政权建制。这样一个军事背景,孕育了宁夏平原的屯堡。比较著名的如灵州城、邵刚堡、广武城、玉泉营城、平虏城、惠安堡、清水营城、兴武营城、横城堡、红山堡等。

下马关烽燧

明弘治年间,驻节固原的陕西三边总督秦纮实地考察盐池、花马池一带时说:固原以北延袤千里,闲田数十万顷,旷野而又近边地,无城堡可守,要求“于花马池以西至小盐池二百里,每二十里筑一堡,堡周四十八丈,役军五百人堡”。得到了朝廷的允准。依照秦纮的这个思路,宁夏平原及盐池一带修筑不少城堡。每城堡以五百军士屯垦,规模也不小。固原以北诸处屯田也修筑有不少屯堡,依《万历固原州志》记载看,固原军队屯田城堡达近40处。

红山堡古城内

屯田的基层组织是屯堡。“屯”以百户为单位,建屯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屯军的组织管理。明代屯田遍及整个北部沿线,但“城堡”的修筑最先在宁夏试行,开始于明永乐年间。永乐二年八月,明成祖朱棣敕命宁夏总兵何福说:“宁夏之地屯所较多,外敌来了,恐各屯所慌措无举,故可与四五屯内择一屯有水草地方,四周挖成沟濠,宽一丈五尺,深则为宽之一半。筑土城,高约二丈,开八门以便出入,旁近四五屯辎重粮草皆集中在这里。无警则各居本屯耕收,有警则驱羊从八门入土城,固守以待援兵,则寇无所掠。”能开8个门的城,已经是一座比较大的城堡,实施的是坚壁清野的政策。为贯彻明成祖在宁夏筑堡守御的战略方针,宁夏的屯堡修建都按照上述要求进行。数年后,明成祖又命兵部、都察院派官员来宁夏视察推行筑堡防御的执行情况,并再次重申前令,令其地“每小屯五七所,或四五所,择近便地筑一大堡,环以土城,高七八尺或一二丈,城门八;围以濠堑,阔一丈或四五尺,深与阔等,聚各屯粮刍于内。其小屯量存日引粮食,有警则人畜尽入大堡,并力固守”。通过这些记载,我们大致看清了明代宁夏平原屯田过程中城堡修筑的规模和格局。这里筑城堡有大小之分,小城堡是屯田的基层单位,大城堡后来就演变为城镇的雏形。

石沟驿烽火墩

银川平原上以“城堡”相传承为地名的有近百个堡名,这是明代军屯留下的地方文化遗产。如现在的叶升堡,可能就是洪武时期以都指挥使身份镇守西安的叶升的名字命名的。它们是那个时代文化的缩影,沿袭了几百年,生命力极强。

灵武石沟驿古城遗址

翻检清代《乾隆宁夏府志》,关于宁夏北部城堡的记载更为详细。除宁夏府城之外,从北到南,分别是满城、镇北堡、平罗城、宝丰城、花马池城、横城、中卫县城、石空城、镇罗堡城等21个城。堡的修筑太多了,每个县都有数十个不等。这里晒出来,能给读者提供一个大致的数字信息。宁夏县有叶升堡、王泰堡、金贵堡、通朔堡等21个堡;平罗县靠近宁夏北边,堡的数量更多,有洪广堡、宝丰城、常信堡、姚伏堡、下省嵬、渠口堡等62个(个别是里名,还没有筑堡);灵州有枣园堡、吴忠堡、惠安堡、金积堡、临河堡、盐池堡、清水营、横城堡、韦州堡等35个;中卫县所属堡寨有19个,它们是渠口堡、广武营、石空寺、宣和堡、宁安保、鸣沙州等,总起来也有一百五六十个城堡。

红山堡古城鸟瞰

关于南部固原城堡,清代宣统《固原州志》只是从古迹的角度择要作了记载,如瓦亭城、广安旧城、石城、张义堡、李俊堡、羊房堡、大湾川堡、白马城堡等,其他城堡没有记载。实际上固原境内现在还能看得到的城堡尚有三四百处,尤其是明清以来修筑的城堡,其中一部分都是城址规模较大且具有重要的军事防御功能的城堡。

红山堡古城内

宁夏古城堡的前世今生,与我们这个时代文化传承关联着,个别城池与丝路文化相融,如固原古城。中国与中亚五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固原古城进入预备名单;大营城、兴武营城、兴嵬城等这些较大城池,已进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不少城堡,既留在地方志书的记载中,也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作为文化遗产的城堡,对它的追溯与展示、保护和研究,可使人们从活化的文化遗产中吸取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精神,感悟厚重的历史文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和凝聚力,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意识,包括对地域文化的软实力的提升、旅游文化发展的推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皆在其中。

来源 | 宁夏画报

联系“下马关微生活”编辑部:

电话:13014224411

邮箱:1666247987@qq.com

一个有正能量的平台~欢迎您订阅

下马关微生活

爱心救助公益活动、免费发布救助信息和寻人启事、传播正能量,第一时间发布一手新闻资讯、承接广告、活动策划等

支持我们的朋友,看完记得点个!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4238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