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佘山天文台

佘山天文台地处西佘山之巅,其前身是法国天主教耶稣会于1900年建造的具有欧洲建筑风格的佘山天文台,占地面积8000余平方米,当年装备了“远东第一”的40厘米双筒折射望远镜,百年来拍下了7000多张珍贵的天文照片。

2004年,在上海市科委的支持下,上海天文台佘山站以百年老台为基础,建成了国内第一家专业天文博物馆――上海天文博物馆。博物馆包括“时间与人类”和“中外天文交流”两大展馆,前者展示时间的基本概念,时间与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关系,以及上海天文台为我国时间工作所作出的贡献。后者又分为“天学交流”、“子午测时”、“远镜沧桑”、“百年老镜”、“天书宝库”等展区,以丰富的文物和史料展示近代天文科学在中国,特别是上海地区的发展历史,并穿插介绍有关的天文知识。

是我国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天文台,也是我国天文研究中心之一。其天文望远镜是我国最早的一台,它为我国积累了大量珍贵的天文资料。近年在佘山天主堂西首又建造了一座天文观察台,内部安装有直径达164厘米的光学天文望远镜,台中还有两架激光望远镜、射电望远镜、直径156厘米的光学折射望远镜等先进仪器设备。浑天仪。两座日晷分别用不锈钢和汉白玉制成,可以根据太阳的影线测定白天的时辰和春夏秋冬四季节气;是国内目前最新的日晷。建国以来,佘山天文台在天体运行及人造卫星定轨等方面取得了27项国家级的科研成果,是我国运用新技术参加国际地球自转联测的单位。

佘山天文台

佘山工作站积极开展科普教育工作,先后被命名为“上海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景点位置

中国上海松江区佘山镇西佘山

佘山天文台旅游攻略「佘山天文台怎么去」

天文亲子长见识——与爱车荣威i5的佘山半日游!

前几天开车回去逛一圈,放松放松心情。毕竟我老家的风光还是相当的不错的,也很有看头的哦,而且现在夏天一到,各种树呀也变绿了,花也开了,这个景色那必须是相当的美啊哈哈。

这次回家顺道去了一次佘山,佘山位于上海市郊,是一个欣赏山景的好去处。同时这里也设有著名的佘山天文台,是一个了解天文知识的好地方。半日到一日时间,来佘山转一转,很不错哦~

对于有车一族,到佘山的最好出行方式当然是自驾,百度地图显示,自驾时长1小时30分钟。

佘山森林宾馆,位于佘山森林公园大门对面。地理位置实在是太好了!说是宾馆,其实更像度假村,里面是一座座依山势而建的四层小楼。宾馆的院子里风景很好,本身就像一个花园,居住在这里让人感觉格外安静舒适。入住以后,女儿就赖在宾馆里不肯出来,所以这个下午和傍晚,我们都消磨在了房间的大床和宾馆的院子里……不过,宾馆也还是有一些小问题,有入住意向的朋友,最好提前在心里打个底。

宾馆院子里的景致相当不错,自己就像个小公园。

10号楼(或者11号楼)的前面有个儿童游乐区,秋千比较受小朋友欢迎。

一大早起床吃早餐,然后就一直在宾馆院子里溜达。起太早了,佘山森林公园要等8:30才开门

西佘山园是佘山景区面积最大、风景最好的一部分,我们的时间有限,游玩重点当然就是这里!佘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上海市郊西南松江境内,公园地跨佘山、天马、小昆山三个镇境,包括自东北向西南延伸的北竿山、厍公山、薛山、凤凰山、东佘山、西佘山、辰山、钟贾山、天马山、机山、横山和小昆山等大小山峰12座,其中天马山最高,海拔98.2米,佘山居其次,97.2米。绵延长约13公里,山地总面积4.01平方公里。

秀道者塔名字很古朴,但听起来有点儿怪,仔细看了下说明,才知道怎么回事。北宋太平年间,有一个道者,名“秀”,修建了这座塔和一座禅院,禅院名“普照寺”,塔名“月影塔”。因为是道者“秀”修建了此塔,古此塔别名“秀道者塔”。后来历经沧桑变换,明万历年间曾大修,新中国1962年把该塔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小狮子憨态可掬、格外逗趣。脚下踩着绣球,脸上的表情像小孩子一样调皮。

然原本是有寺庙的,应该除了钟楼还得有鼓楼才对吧?毁于战乱了吗?

快爬到山顶了,天文台大门前有一处平台,从这里俯瞰佘山美极了!

佘山天文台地处西佘山之巅,其前身是法国天主教耶稣会于1900年建造的具有欧洲建筑风格的佘山天文台

多样的陨石

这就是那架“远东第一”天文望远镜。为我们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大功臣。哈雷彗星就是它拍到的。展厅里还设有一些小型陈列柜,里面摆放着各种奖杯奖状。天文工作者多年来的辛勤汗水,为国家一次又一次的赢得荣誉

天文台的小楼楼顶,同样有一个小平台。从这里也可以俯瞰佘山,还可以看到我们刚刚拍照的大平台。

佘山圣母大教堂位于松江区佘山上,因此得名,亦称佘山天主教堂

教堂内部的座位,被连接左右两个大门的通道分割成前后两个部分。入口处设有提示牌,前来参观的非教徒客人,只能到后面就坐。前面这些是教徒,今天是周日,他们来做礼拜的。

侧面的圣母像面前,几位老阿姨在大声吟唱圣歌。虔诚的态度和真挚的情感,真的比音色重要太多了!佘山就是这样,它不张扬,但是值得花时间走一走~

佘山旅游攻略,怎么去?有哪些地方可以玩?票价是多少?

在旅评网上帮你查了一下:

佘山景点:

佘山天文台

欧罗巴世界乐园

月圆园雕塑公园

西佘山园

东佘山园

天马山园

小昆山园

森林鸟苑

森林宾馆

自助指南:

  1、门票价格:45元/人(东佘山园45元/人,西佘山园40元/人,月湖生态园10元/人,月圆园雕塑公园50元/人,欧罗巴世界乐园30元/人)

2、开放时间:8:00-18:00

3、交通指南:从上海市区可以乘坐南佘专线、旅游一号线、共佘旅游专线、天梅线、上佘线 、沪陈线、沪佘昆公交车直达景区

松江佘山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松江佘山好玩的地方有:圣母大教堂、天文台、地震科普馆、秀道者塔、月湖。

1、圣母大教堂

位于松江区佘山上,因此得名,亦称佘山天主教堂。包括中山教堂和山顶大堂两座。中山教堂建于1894年,山顶大堂1925年奠基,1935年正式落成。山顶大堂的设计者是葡萄牙籍的耶稣会会士叶肇昌,建筑具有罗马过渡时代的风格。钟楼高38米,堂的屋脊高17米,东西长56米,最阔处25处,可容纳3000余人。

顶部圆穹上树一铜铸圣母托耶稣像。中山教堂建有圣母亭、圣心亭、若瑟亭等"三圣亭"。中山教堂到山顶大堂间,建造有14处苦路像。1942年9月2日,被罗马教廷敕封为"乙等大殿",即仅次于罗马教廷大殿的第二等大殿,是中国天主教徒在东南沿海的主要朝圣地。

2、天文台

佘山天文台地处西佘山之巅,其前身是法国天主教耶稣会于1900年建造的具有欧洲建筑风格的佘山天文台,占地面积8000余平方米,当年装备了"远东第一"的40厘米双筒折射望远镜,百年来拍下了7000多张珍贵的天文照片。

佘山工作站积极开展科普教育工作,先后被命名为"上海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地震科普馆

馆内按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体系、震灾防御工作体系,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体系进行展示。馆内设置主要有地震影视厅、图文厅、地震知识答题厅、自救互救演练厅。馆内保存着国内历史最悠久的地磁、地震观测仪器和珍贵的观测资料,从中可以了解我国的地震学科发展的脉络。

地震波演示仪、自救互救演练以及地震知识答题系统,增强了趣味性和地震科普知识的吸引力,使市民和青少年更好地全面了解地震灾害和地震知识。

4、秀道者塔

秀道者塔又名月影塔、又称聪道人塔。在上海市松江区佘山山腰间。塔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3年)。山上有潮音庵,庵内有道者名为"秀", 亲自参与建筑此塔,此塔砖木结构,平面八角形,七层,楼阁式,有腰檐、平座、栏杆。

秀道者塔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观光者,对上海市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994年至今,每天到这里学修佛法或旅游观光者川流不息,已经接待了亚洲、美洲、欧洲诸多国家和来自全国各省市、地区学法者不计其数,旅游观光者更是不计其数。

5、月湖

佘山月湖(Sheshan on the lake)上海最大的人工湖佘山月湖建立于2000年金秋,如一幅数峰临"镜"妆面的"山水画"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月湖水域面积456亩,被翠绿的东佘山、薛山、凤凰山环抱,临湖可望见佘山独耸而踞,湖水清澈,微波轻漾,在月湖的北端,长相泾的南端,800多米长的翠堤伸入水中。

佘山旅游攻略

佘山位于中国上海市松江区,分东佘山跟西佘山,海拔分别是98米和97米,是上海唯一的自然山林胜地。现建有佘山国家森林公园,园内共12座山峰。

佘山森林公园内的山峰使一马平川的上海平原呈现出灵秀多姿的山林景观。山上有著名的天主教朝圣地——佘山圣母大教堂(与法国罗德圣母大殿齐名,也称远东圣母大殿),还有秀道者塔,佘山地震基准台,佘山月湖和佘山天文台。

相传青黄两蟒修炼升天,偷饮仙水成龙仍不知足,被王母放逐后为害人间。玉帝派雷公轰击,两蛇现出蛇形,坠地而亡,变成东西蛇山。后人因“蛇”字不吉利,改称“佘山”。

景区先后建成佘山国家森林公园东、西山园,小昆山园,佘山索道、旱地雪撬、森林百鸟苑等一大批景点。西佘山园景区是环境最好、面积最大的景区。园内灿烂的人文景观和秀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东佘山园以山间所产竹笋有兰花幽香而著名,当年清康熙帝南巡至此,品赏后即御书“兰笋山”三字,并赐名此笋为“兰花笋”。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和源远流长的宗教胜迹更令佘山闻名。园林佛香泉、洗心泉、三冷泉与摩崖石刻、眉公钓鱼矶交相映辉;骑龙堰、涌月台、木鱼石与透道者塔、天马斜塔相映成趣。山上远东第一大教堂与中国一流的天文台融为一体;山下森林百鸟苑、空中缆车、旱地雪撬集于一地。

中国天文台巡礼--紫金山天文台

紫金山位于南京城几何中心,又称钟山,自古被誉为江南四大名山,紫金山天文台位于紫金山第三峰天堡城遗址附近。天堡城是太平天国时期修筑的重要的军事要塞之一。

紫金山天文台落成于1934年,1950年5月20日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严格地说,位于天堡城的紫金山天文台是紫金山天文台的紫金山科研科普园区。紫金山园区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它的建成标志着我国现代天文学研究的开始,中国现代天文学的许多分支学科和天文台站大多从这里诞生、组建和拓展。由于它在中国天文事业建立与发展中作出的特殊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

然而,随着南京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该园区受光害污染,不再适合夜天文观测,成为科普教育的绝佳之地。

作为天文科普基地,紫金山园区具有得天独厚、无法复制的优势。这里是民国时代直到新中国时期,中国现代天文学发源和拓展之地,集中体现了中国现代天文学发展的历程;这里留有珍贵的科学历史遗产,包括优秀的民国科研与观测建筑、民国时期的天文望远镜、明清古代青铜天文仪器实物,以及结合紫金山天文台学科优势专门建立的陨石展馆等,它们构成了这座天文博物馆的基本陈列;这里既是太平天国遗迹,也是俯瞰南京全城,观赏南京山水城林极佳的自然观景平台。

露天陈列有四个古观象仪器:天球仪、浑仪、简仪、圭表。这四件青铜观象仪都为明清复刻版。天球仪铸造于清代末期,是古代天文演示仪器,根据毁于战火的明代正德年间铸造的天球仪原型缩半铸造。为青铜铸造的、可以旋转的天球仪,其上刻有古代根据天文实测坐标而标记的1449颗恒星,另标有黄道、赤道、银河等,主要用于演示天体周日运动、估算恒星之间的相对坐标位置。

浑仪铸造于明正德年间,是天文观测仪器实物,由青铜铸造,精致优美。该仪器集成了地平坐标系、赤道坐标系、黄道坐标系三种最常用的天球坐标系,通过四游仪控制窥管,可以观测和记录天体的三种天球坐标,是中国古代成就最高的天文观测仪器之一。该望远镜曾在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后被德国掠至柏林展陈多年,后依据凡尔赛合约返还中国。

简仪铸造于明正德年间,最早的发明人是郭守敬。简仪是在浑仪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只保留地平、赤道两套天球坐标系同,并将两套坐标系统分开设立,且仪器体型更大,更加方便观测。它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青铜天文仪器,是中国古代成就最高的天文观测仪器之一。

圭表也铸造于明正德年间。该仪器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对正午时刻的表影长度的连续观测记录,确定回归年的具体天数,从而据此制定历法、确定24节气。

圭表旁的子午仪室主要用于天体测量和时间测量工作。其中陈列蔡司的子午仪,可精确观测恒星上中天时刻;还有英国人制造的雪特摆钟等和时间有关的计时展品。

大台是紫金山天文台的标志性建筑,建成于1934年。大台是1934年落成的紫金山天文台最重要的一幢建筑,功能为观测、科研、办公、会议等。大台内的60厘米反射望远镜是民国时期远东最大、最先进的天文望远镜,在小行星、恒星彗星等的观测研究中发挥过重大作用。该望远镜在1955年观测发现的一颗小行星,是在中国的土地上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

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现行农历(紫金历)由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之美誉的紫金山天文台编撰、发布。紫金山天文台名扬在外,除了农历的编撰发布外,其悠久的历史以及丰厚的学术积淀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在这一期中,小伙伴们就来随小星一起在历史岁月的长河中游览紫金山天文台吧。

紫金山天文台旧址

01、起源与波折

1913年,在日本东京召开的亚洲各国观象台台长会议邀请了徐家汇观象台台长劳积勋神父(法国人)代表中国出席会议,而中央观象台仅被允许列席会议,时任中央观象台台长高鲁断然拒绝参会。消息传出,举国哗然。从那时起,国人尤其是包括高鲁在内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拥有现代天文台的重要性,此后高鲁为此多方奔走。

1927年11月,高鲁的提案“建国立第一天文台在紫金山第一峰(北高峰)”获得通过。翌年4月,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成立,这便是现在紫金山天文台的前身,高鲁被任命为研究所秘书兼所长。1928年底,高鲁被任命为驻法国公使,所长一职出现空缺,由高平子担任代理所长,但建造天文台的事宜被暂时搁置了。1929年7月,余青松接任所长,他将台址改为紫金山第三峰——天堡峰,建台事宜随即重启。此后虽然遭遇了经费不足、长江水灾等众多问题,但在余青松等老一辈天文学家的坚持和努力下,辗转周折,紫金山天文台于1934年8月终于建成,当年9月1日举行了落成仪式并开始天文观测。

紫金山天文台奠基纪念

紫金山天文台正式落成之时拥有全国甚至全亚洲名列前茅的“天文四大件”,包含:600毫米反射大赤道仪(此处的赤道仪可理解为安装了赤道仪的天文望远镜,下同)、200毫米折射赤道仪、135毫米超人差自动子午仪、100毫米罗氏变星摄影机,其中600毫米反射大赤道仪为当时远东地区口径最大的望远镜。

600毫米反射大赤道仪

但好景不长,随着日军侵华战争的推进,天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和部分仪器于1937年8月23日起被迫陆续疏散、转移,撤出南京,辗转于长沙、桂林,最后落脚于昆明,余青松在昆明东郊的凤凰山选定台址。1939年春,凤凰山天文台落成,这便是现在云南天文台的前身。同年5月,中断近两年的天文观测在凤凰山恢复了。

1941年1月,余青松辞职,张钰哲被任命为专任研究员兼所长。数月后,张钰哲组织了1941年9月21日日全食观测队。此时正值抗战时期,观测队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在9月21日成功完成了这次日全食观测。由于战乱等原因,许多计划观测的国外观测队取消了行程。这是我国境内第一次对日全食进行科学观测,对于当时的中国天文学界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抗战结束后,张钰哲出访美国,陈遵妫任代理所长。天文研究所于1946年5月重新迁回南京,而凤凰山天文台则由天文研究所和云南大学共同管理。两年后张钰哲回国,继续担任所长一职。

02、 新生与发展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11月1日,中国科学院成立,天文研究所归其领导。1950年5月20日,天文研究所的名称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张钰哲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他担任该职务直到1984年7月退休,此后仍然是紫金山天文台名誉台长,直至1986年7月21日去世。

新中国成立后,紫金山天文台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在这里创造了中国现代天文史上的多个第一。它是我国第一个现代天文研究机构,是中国近现代天文学的发祥地;拥有东亚最大的天文图书馆;是我国第一批天体物理、天体测量和天体力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2009年12月,中国第一架近地天体望远镜在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正式运行,它是我国最大的施密特望远镜,为小天体搜寻、探测立下了汗马功劳。

盱眙观测站近地天体望远镜

与此同时,紫金山天文台先后负责承建了南京天文仪器厂、天津纬度站和各地的人造卫星观测站等许多天文台站;1962年8月,原属紫金山天文台的佘山观象台和徐家汇观象台合并组建上海天文台;1958年凤凰山天文台改名为紫金山天文台昆明工作站,之后于1972年扩建为云南天文台。

凤凰山上的云南天文台总部

由于光污染等原因,20世纪80年代起,紫金山的天文观测与研究逐渐减少,仅保留太阳观测等在白天进行的项目,其他观测项目慢慢由下属的其他台站承担。1994年,紫金山天文台将明清古天文仪器陈列地和紫金山上风景优美的区域划为参观区,面向公众开放,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则于1996年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全景

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使紫金山天文台从中国现代天文观测的创建者逐渐过渡为我国现代天文事业的践行者,从紫金山天文台衍生出的众多天文台站已成为当今我国天文学界的主力军,取得了众多令世人瞩目的天文发现,“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之美誉可谓名符其实。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4150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