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云间第一楼

“云间第一楼”位于上海市松江区中山东路250号,原为松江府署谯楼,现松江第二中学大门口即是此楼楼基残墙。

云间第一楼

它的建筑风格取我国传统的双重檐歇山顶式,楼面阔五间,全部用柱子撑起。楼阁高耸空中,面阔24.8米,进深10.10米,高约16米,颇为壮观。楼下中间为大门过道,门阔5.1米。古楼清水砖墙,翘角飞逸,古色古香,与宋代张择端绘制的《清明上河图》中的楼阁式建筑相仿,是解放初全国范围内所存两处梁柱式溯楼中的一处。

“云间第一楼”在抗战期间被日军破坏,仅存残架,后又毁于1951年台风,仅剩楼的残砖碎瓦和台基。在20世纪末,重新仿造新楼。1985年,“云间第一楼”被列为松江县文物保护单位。

交通

乘坐沪松专线、松江11路可到达

景点位置

上海松江区中山街道中山东路,松江科技馆北侧

云间第一楼、李塔、广富林……阅读建筑中的松江古韵!

你知道吗?上海市截至去年已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38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23处,文物保护点2745处,共计不可移动文物3435处。

其中有一些古遗址、古墓葬和古建筑体现了上海历史的厚度,也是上海地区文明的滥觞。而这些文物中,一大部分都在松江!今天小乐子就带大家领略一下上海之根的古韵~

古遗址

姚家圈古文化遗址

位于松江县小昆山镇姚家圈。1980年当地社员在田野翻地时,发现一口古井,从井的下层和附近新开河两岸断面上,采集到数十件新石器时代遗物,分布范围约1万平方米。其中有早期印纹陶等马桥类型的文化遗存,崧泽文化类型的各式夹沙陶残物。1985年被列为县级保护地点。

汤庙村古文化遗址

位于松江县小昆山镇汤庙村。1962年发现,分布面积约6.4万平方米。1980年对遗址试掘,有早、晚两期印纹陶文化遗存。晚期遗存中找到水井4口、墓葬4座,清理的墓葬中出土40余件陪葬物品,属崧泽文化。1977年被列为市级保护地点。

平原村古文化遗址

位于松江县松江镇西北约13公里处的平原村。因其在小机山东山麓,又名机山遗址。1959年发现,暴露的原始文化层,采集到的古代遗物,属于晚期印纹陶文化亭林类型。1979年先后两次发现新石器时代遗物共15件,经鉴定属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类型,最早的遗物距今约5000年。1977年被列为市级保护地点。

广富林古文化遗址

位于松江县佘山镇广富林村北。遗物分布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1959年发现,1961年、1979年两次发掘,采集与发掘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和春秋战国时代吴越文化两层,出土生活、生产器具及玉器,为典型的良渚文化遗存。1977年被列为市级保护地点。

古墓葬

陈子龙墓

陈子龙墓位于广富林文化遗址内,墓主是明末清初最杰出的三大诗人之一——陈子龙墓。

古建筑

云间第一楼

在松江县松江镇中山东路松江第二中学门口。始建于宋代,元末毁于火灾,后重建五楹谯楼。清兵南下时,楼毁于大火。顺治初年,在旧基上重建鼓楼三楹,高16米左右,雄伟壮观,甲于一郡,清道光年间称今名。1950年在大风中倒坍,现仅存楼基残墙。1985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兰瑞堂

在松江县松江镇方塔园内。原在包家桥东堍,1984年迁移今址。始建于明代,清初曾为江西巡抚朱春住宅。部分柱子与梁枋用楠木制成,故俗称“楠木厅”,厅堂设为朱舜水纪念堂。1985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塔篇

西林塔

又名崇恩塔。位于松江县松江镇中山中路西塔弄东侧。南宋咸淳年间建接待院,后改名西林禅寺。塔因寺名。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僧淳厚重建,更名圆应塔。后渐倾圮。正统年间(1436-1449年)重修。砖木结构,七级八面,高46.5米,塔壁夹墙中砌有砖梯,塔身除顶层木结构平座及腰檐是明代建筑外,大部系宋代原物。1982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兴圣教寺塔

俗称方塔。位于松江县松江镇方塔园内。建于北宋熙宁、元 年间(1068-1093年),名吉云宝塔。后因塔在原兴圣教寺内而改称今名。砖木结构,九级方形,高42.5米。留存宋代斗拱117朵和宋代佛像壁画。1974年大修,发现镇塔地宫文物,出土汉白玉石匣一只,四周雕有龙虎图案,内有铜佛像、舍利珠、银盒和唐、宋钱币等。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塔

位于松江县李塔汇镇。相传唐太宗之子李明任苏州刺史时建。原为礼佛之塔,初称礼塔。后里人为祭祀李明,称为李塔。砖木结构,七级四面,高约30米,塔壁有大小不同的砖雕佛像约200尊。今存塔体。1985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护珠塔

位于松江县天马山镇天马山。建于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因塔内藏有舍利珠,夜晚闪亮发光,名护珠塔,又名宝光塔、护珠宝光塔。砖木结构,七级八面。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失火,烧去塔心木、楼板、扶梯、腰檐,平座亦残缺。塔身向南倾斜651′52″,中心位移2.27米,斜度超过意大利比萨斜塔。斜而不倒,故俗称斜塔。1983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秀道者塔

位于松江县佘山镇,西佘山东坡。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因修道者名“秀”参与筑塔,故名。又称月影塔。七级八面,每级方向依次转换成45度。1962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桥梁篇

大仓桥

位于松江县松江镇,跨松江市河。建于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原名永丰桥,因位于西仓附近,又名西仓桥。因桥南有松江府漕运仓一大仓,故又称大仓桥。五孔石拱桥,拱圈铺青石,桥面铺花岗石,跨度约50米,宽3米。1985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云间第一桥

俗称跨塘桥。位于松江县松江镇西端,跨古浦塘。始建于宋代,名安就桥。明成化年间(1465-1489年)桥毁,在旧址重建石桥,为当时松江(别称云间)最大一座桥,桥顶东边栏石下刻有“云间第一桥”五字。三孔拱形大石桥,拱圈用青石,桥面、石阶、栏杆用花岗石,长49.3米,宽3米,高约8米,古朴壮观。1985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望仙桥

位于松江县松江镇方塔园内。建于南宋绍熙年间(1131-1162年)。为单孔平板石桥,桥面为武康石,石梁上刻有莲花纹图案。是上海地区最古老的石桥。1985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石刻

上海古石刻只有松江唐经幢1座

建于唐大中十三年(859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上海现存最古老的地面文物。唐经幢由大青石雕刻垒砌而成,现存21级,高9.3米,幢身8面。

- End -

“中华第一木楼”——飞云楼

晋南流传着一句谚语:“万荣有个解店楼,半截插在云里头。”解店是万荣县城所在地,插入云霄的解店楼,就是这飞云楼。它以楼体雄伟、凌空欲飞著称于世。万荣飞云楼与同属一县的秋风楼、以及永济的鹳雀楼、介休的祆神楼并称为“山西四大名楼”。

飞云楼是纯木质结构,为元明风格建筑,高23.19米,全楼斗拱密布,玲珑精巧,因其为纯木结构,无论大小接口,均为榫铆套之,被誉为“中华第一木楼”。和应县木塔相互辉映,并称为“南楼北塔”。

相传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秦王李世民十八岁起兵晋阳,东征西讨,开创了大唐一统天下的大业。不料,在唐高祖武德二年,王行本、吕崇茂居蒲州、夏县反叛,李世民随率师讨伐,直逼龙门关,途经解店、张瓮、古城,并在这三地屯兵扎寨,构成犄角之势。平叛后,李世民为了宣扬战功,就在这三处分别建东岳庙一座,并在解店、张瓮两处各建乐楼一座,其余两处的庙楼均已毁于战火,只有现在这座飞云楼及东岳庙,饱经风雨,历经各朝各代的多次维修后保留到现在。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从唐宋开始到辽金元再到明清,各个朝代各民族的历史痕迹都留在了山西的庙堂、民居之上。那么,山西为何保留下如此大量的古建呢?原因有四:一是山西是民族融合、佛教兴盛之地;其二是晋商的巨额财富建设了古山西;其三是相对于其他地区山西受到的战争侵扰较少;其四是山西的干燥气候有利于古建的留存;因此,在千年后的我们还能与之邂逅实乃是我们的幸运。

飞云楼平面成正方形,实为五层,明露三层,还有两级暗层隐于平座之内。全楼翘掾翼角共有32个。每个翘角尖,山花向前,下用穿插枋和斜材挑承,造型独特、美观。似这种形态的我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物,还有北京故宫的角楼等。飞云楼的斗拱造型和结构极富变化,几乎每层斗栱踩数与昂翘形式都不相同。耍头有蚂蚱头、单浮云、龙头、卷云等数种不同样式;昂也有象鼻子和龙头造型,昂嘴有琴面式和如意头两种。楼内左右两侧有墙壁,前后贯通,是一种过街楼式的建筑结构,里面木柱林立,其中有4根通天柱直通楼顶,高度达15米。周围32根木柱巧妙连成棋盘状,共同支撑楼体。

飞云楼如同飞鸟举翼的建筑尽管长在深闺,但不管怎么看依旧都精美绝伦。《诗经》中曾经这样描述过宫殿的屋顶:“如鸟斯革,如翚斯飞。”说的就是飞云楼吧!

来源:运城阅读季

“云南第一桥”!云南建一座大桥,主塔250.18米,相当于83层楼高

高速公路是经济上行的助推器,所以我国对高速公路建设是非常重视的,然而在修建高速公路时,经常遇到山川河流,所以架设桥梁和挖掘隧道已然成为高速公路建设的一部分了,而有些桥梁或隧道更是成了高速公路建设的控制性工程,影响到了高速公路通车的时间,所以对这些控制性工程的建设是异常重视的。

在我国西部,山地普通比较多的,河流也不少,所以我国西部在修建高速公路时,桥隧比就比较高,难度是很大的。云南就是我国西部众多省份之一,建设的高速公路的非常多,虽然困难重重,但都一一克服了,这不,云南又在克服一大困难。

这个困难就是勐绿高速李仙江特大桥,是勐绿高速公路和第一控制性工程,既然被加上“第一”,可见这个难度是非常大的,大桥全长1112米,是一座瓶形双塔斜拉桥,主塔高达250.18米,如果按一层楼高3米来算,相当于一座83层楼的高度,也将成为云南第一高桥,而主跨达到420米,这也是云南同类桥梁中的第一,因些这座大桥被称为“云南第一桥”。

勐绿高速李仙江特大桥采用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建设,时速80千米,自开工建设以来,进展还是很顺利的,工程师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如今已进入到主体施工阶段了,离达通车条件又更进一步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座大桥在前期准备建设时,还特地成立了大桥抗风专题研究项目,由建筑界著名的湖南大学风工程研究中心承担,可见大桥建设时的难度有多大。相信勐绿高速李仙江特大桥建成后,定能为云南的交通出一份力,为云南的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4148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