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崧泽遗址

崧泽遗址位于上海市青浦县城东约4公里处,地处太湖地区,是中国长江下游地区以新石器时代为主的遗址。

崧泽遗址

中文名:崧泽遗址

所属时代:新石器时代

所处地区:上海市青浦区

占地面积:约 150000 m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国务院

编号:7-0134-1-134

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丨发现遗址 传承遗产

“上海第一人”“上海第一村”“上海第一房”“上海第一井”“上海第一稻” 都在这片吴淞江流域湿地中的一块高地上。

游青浦,逛百景,漫步千年水乡,品味沪上文化,各位听众,这期为您讲述的是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

最早的上海人吃什么?1961年,考古人员在崧泽遗址发现了马家浜文化的炭化稻谷遗存,已经有了显著的粳稻、籼稻的分化,说明上海先民在距今六千年左右已种植水稻了。不仅如此,这还是中国考古中第一次发现的有确凿地层依据的栽培稻材料,后来我国多处遗址中陆续发现的材料将栽培稻起源地历史前推至距今一万多年前,更证明了中国是栽培稻的起源地。

△遗址出土的马家浜文化陶塑小猪

崧泽遗址中出土的一只陶猪,形状迷你,矮脚肥肚、小眼如豆,身体被涂成朱红色,煞是可爱。考古学家分析说,这件文物首次展示了6000年前上海古人饲养肥猪的生动形象。

1987年又发现了中国年代最古老的“直筒形水井”,同样是距今六千年前的马家浜文化时期,表明上海是我国最先发明找水和储水先进技术的地区。

上海先民住得如何?相较于今日上海鳞次栉比的摩天大厦,6000年前上海的居住条件无疑简陋至极。2004年发现的“上海第一房”,只剩下地面的结构,据此可以看出它的面积大约有5平方米,门宽1米,推测房子的墙是用竹子和木头做成立柱再涂上泥巴,屋顶则是由茅草覆盖,像斗笠一样披下来,自然形成遮风挡雨的廊檐。也有可能是像云南吊脚楼那样的干栏式建筑。

考古学家指出,综合各种实物资料,崧泽文化在科技和生产力水平上都有重大进步,发明了管钻穿孔、犁耕农业和快轮制陶等技术。崧泽文化还有较为完备的宗教信仰和一定的礼仪制度,如墓葬中男性陪葬石斧而女性佩戴玉璜,还出现了凌驾于一般人之上的首领贵族,充分说明社会开始进入文明起源阶段。

步入崧泽遗址博物馆的最后一个展厅,大家将看到地面上巨大的中国地图,地图上的动态投影则标示着我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区系,现代中国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特色其实从那个时候就已经初露端倪。四周展墙上是与马家浜文化和崧泽文化同时代的中国史前文化简介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中国文明起源的过程呈现多元一体的特征,正如同“满天星斗”一般波澜壮阔。

“距今5500年前后,中国各地区的古老文化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累积,不约而同进入突飞猛进的创新和变革时期,中国文明开始形成,早期国家开始出现。”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高蒙河教授说,崧泽遗址和崧泽文化的最大意义,不仅仅在于展现六千年前的上海,而是佐证中华文明拥有多中心的灿烂起源。

这座建立在遗址上的博物馆,脚下每一寸土地都有6000年的古老历史,同时又以充满青春活力的方式创新性地展示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End】

▲▲▲▲▲

【来源:文化青浦】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崧泽遗址博物馆:上海之源,文明璀璨

“上海第一人”“上海第一村”“上海第一房”“上海第一井”“上海第一稻”都在这片吴淞江流域湿地中的一块高地上。

2014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被誉为承载“上海之源”的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首度向公众开放。

博物馆所在的崧泽遗址发现于1957年,位于今天的青浦区赵巷镇崧泽村,通过多次考古发掘,发现了古老的墓地、聚落等遗迹和大量珍贵文物,将上海历史前推至距今6000年前。崧泽遗址是上海历史文化的发源地,是上海先民最初的家园,她见证了这座城市悠久文脉的传承,默默诉说着与现代都会同样辉煌的6000年前的上海故事。

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就坐落于崧泽遗址上,总用地约1.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680平方米。是上海市“十二五”重点文化项目之一。博物馆基本陈列由“发现崧泽遗址”“走进崧泽社会”“传承崧泽遗产”三个部分组成,集中展示了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不仅如此,崧泽遗址新发现的一类距今5500年左右的考古学文化被学界命名为崧泽文化,是整个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早期历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文化阶段,肇始了中国文明起源的进程,因此入选“20世纪中国百项重大考古发现”。崧泽文化也成为第一个以上海地名命名的考古学文化。在博物馆内,可以看到130余件出土于此的远古文物,众多的“上海第一”,以及崧泽先民的智慧创造和崧泽社会的创新发展。

▲20世纪50年代的崧泽遗址

“崧泽”的意思是指“吴淞江流域湿地中的一块高地”。大约从距今7000年起,上海地区海岸东扩,陆地抬升,开始适合人居。6000年前,属于马家浜文化的人群从西边的苏南、浙北地区来到上海。他们就是上海最早的先民,崧泽则是他们最初的家园。

马家浜文化经过发展变化为“崧泽文化”,后者的年代在距今6000年至5400年之间,这是第一个以上海的地名来命名的考古学文化,是上海考古事业的一个里程碑。

那么崧泽文化是怎么被发现和命名的?

▲1974年崧泽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自1957年遗址被发现后,从1961年至今,考古人员在以“假山墩”为中心的崧泽遗址做了多次发掘,发现了厚达2米的人类活动堆积,自上而下可分为三个不同文化时期:上层是距今2200年前的两周时期,中层是距今5500年前后的一片埋葬着百余座墓葬的墓地,以及下层距今6000年前的马家浜文化。遗址中层的这座史前墓地中的随葬品具有独特文化内涵,之前在其他地区鲜有发现。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发掘和研究工作,这一类新的考古学文化被学界命名为“崧泽文化”,上承马家浜文化,下启良渚文化,填补了长江下游史前考古学文化的缺环。

崧泽遗址和崧泽文化在考古学界赫赫有名,但在公众的认识中却显得有些低调、有点神秘。如今,随着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正式向海内外公众开放,一批鲜少露面的文物闪亮登场,崧泽的文化价值将得到充分认识。

在诸多考古发现中,最令人好奇的当属“上海第一人”的“真容”。2004年春天,崧泽遗址第五次发掘中发现了马家浜文化的7座墓葬,其中一座俯身墓中的头骨保存较为完好,敏锐的考古专家马上做了骨骼标本的提取和保护。

通过先进的数字成像技术,“上海第一人”的相貌被复原。这是一位年龄在25岁至30岁之间的男性,面部略显扁平,鼻根低平,具有典型的东亚蒙古人种特征,如果走在今天的大街上就如你我一样丝毫不显突兀。

资料:文化青浦

编辑:朱人杰

小编带你走进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

这里是上海先民最初的家园,曾被评为“20世纪全国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而崧泽文化也成为第一个以上海地名命名的考古学文化。这是一处探寻“上海之源”、亲子游学的好去处。

01

探寻上海先民最早的生活足迹

上海崧泽历史博物馆是一座建立在遗址上的博物馆,也是青浦的AAA级景区。这里既埋藏着6000年前最早的上海,又堆积有5000年前中国文明起源的证据,被评为“20世纪全国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崧泽,一个地处上海西部腹地的普通村庄,却被誉为“上海之源”,上海地区最早的古文化遗址在此发现,上海先民最早的生活足迹在此起步,崧泽文化也因此得名。这座东海之滨的“小渔村”,原来早已走过六千年文化兴衰历程,而凝结在这处古代遗址中的历史更让人们惊诧——近现代的东方大都会在远古时代就曾是中国发达的文明中心。

02

展馆建筑取意“历史的剪影”

崧泽遗址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取意“历史的剪影”,将高低错落,体量各异的建筑元素叠合交错,结合青浦周边江南水乡的人文地貌,以小桥、流水、村落和庭院的画面剪影,将古文化的韵味定格在现代的博物馆中,为博物馆注入浓郁的地域与人文气息。

03

幻影成像引领穿越古今

自崧泽遗址被发现起,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掘、保护和研究,到如今遗址博物馆的建成,崧泽不仅成为大遗址保护利用的实践垂范,更是传承上海古今史脉的精神家园和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文化坐标。

馆内展厅内容由“发现崧泽遗址”“走进崧泽社会”“传承崧泽遗产”三部分组成,集中展示了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博物馆建馆伊始就树立了“公共考古”理念,通过调动各种手段方法,让公众亲近斑斓多彩的崧泽文化,更通过使用“幻影成像技术”,让观众身临其境,直击考古现场,甚至有穿越到五六千年前的感觉。

04

5大“上海第一”生动呈现

走进展厅,可以看到长达半个世纪的考古成果,通过“上海第一村”、“上海第一房”、“上海第一井”、“上海第一稻”和“上海第一人”全面呈现。

最受关注的当然是通过先进的成像技术首次被复原的“上海第一人”,这是一位年龄在25岁至30岁之间的男性,面部略显低矮,鼻根低平,跟东亚蒙古人相似。至于这“上海第一人”的颜值几何,还要等你亲自来探。

博物馆内还展出了各种文物,包括短嘴家猪陶塑、玉玦、玉晗等装饰物,以陶鼎为代表的各类实用陶器,以双层镂孔陶壶、鼎豆壶礼器组合为代表的礼仪用器以及象征崧泽文化时期王权产生的带镦石斧,形象地还原了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

出行指南

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

地址:沪青平公路3993号

电话:021-59755777

营业时间:9:00-16:30(16:00停止检票),周一闭馆(国定假日除外)

来源:青浦旅游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4148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