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一百零八塔

一百零八塔位于宁夏自治区青铜峡市峡口山黄河西岸的一个向东的山坡上。

一百零八塔

一百零八塔是一处塔群建筑,塔群的始建年代不详,《大明一统志》记载:“峡山口……两山相夹,黄河流经其中,一名青铜峡,上有古塔一百八座”。《大明一统志》是明英宗时修撰的,可见十五世纪中期塔群就已经存在了,并且当时称其为“古塔”,可以推测塔的修建年代则更为久远。塔的形制属于元代新出现于内地的-教式塔,因此可以推测塔群应当是始建于元代的。

塔坐落在十分陡峭的山坡上,坐西朝东,背山面水,依就山势凿石分阶建造,自上而下,按一、三、五、七的奇数排成十二列,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大型塔群,因塔数而得名为一百零八塔。塔的底座为砖砌的八角形须弥座,是实心、覆钵式的-塔。外表涂抹白灰,塔顶是宝珠,与北京妙应寺的元代白塔十分相似。最上面的一座塔,形制特别大,以下逐层按比例缩小,远望可综观塔群的全貌,很符合视线作图的-原理。此种形制的塔群建筑,在中国的古塔建筑中是仅有的一例,取一百零八之数,其意义可能与佛教密宗《金刚顶经》中毗卢遮那一百零八尊法身有关。(国家文物局)

周末去哪里,秒抢活动,到黄河大峡谷探秘一百零八塔!

青铜峡市黄河大峡谷108塔以党项族为主体的西夏王朝建立后,佛教成为其主要的宗教信仰。神秘的108塔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秘密呢?

8月12日108塔探秘啦!!!

招募网红、网络达人、旅游达人、旅游吃货,家庭亲子,暑假学生

只要你对青铜峡108塔感兴趣

就快来揭秘它吧!!

青铜峡黄河大峡谷

探秘108塔

活动时间

2017年8月12日

活动地点

青铜峡黄河大峡谷

活动内容

眺望108塔、乘船游览10里长峡、登临108塔饱览大美山河!还会在108塔进行互动小游戏,发放精美礼品!

游戏内容

参观者将组成两队去寻找散落在108塔的拼图碎片,两种拼图分别散落在108塔两边,最快的拼图成功的一组将得到精美礼品。

网络售价85元/人

一卡通用户:19.9元/人 ,限量10张!

网络达人:39.9元/人,限量40张!

速速秒抢!

费用包含:青铜峡黄河铁桥、青铜古镇、九曲广场、青铜峡水利博览馆、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一百零八塔和往返108塔船票(码头-108塔-码头)、保险

8月12日,早9:30抵达黄河大峡谷景区游客中心门口,由领队带领大家进入景区;开启探秘之旅!

自驾路线:银川方向的车辆可从青铜峡收费站下高速沿109国道或滨河大道,汇入青铜峡滨河大道108塔入口进入景区参观。

关于青铜峡黄河大峡谷

他是仗剑骑马的少侠

流云下酒,醉雨泼袍带,就此放浪形骸

醉看人间,是你不知的模样

他是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景区

青铜峡黄河大峡谷长10多公里,宽50—100米,两侧的崖壁高30米以上,具有典型粗犷雄浑的北方黄河特色,被誉为“黄河中上游第一峡谷”。

青铜峡自古就是黄河九大干渠的渠首,是“塞上江南”的发源地,峡谷中河水时缓时急,两岸山势对峙,闻名遐尔的108塔就依山而建,与拦河大坝遥遥相望,其水利工程作用可与都江堰相媲美,素有“南有都江堰,北有青铜峡”之美誉。

“两山一河,两沙一峡”看似简单的8个大字,却打响了“塞上江南、神奇宁夏”的旅游品牌,令世人对宁夏都充满向往。而这其中的一河,一峡均与青铜峡有关。

关于一百零八塔

108塔位于青铜峡黄河大峡谷西岸,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塔群之一,其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为游人所瞩目,整个景区内以108塔为主体,建有三个专题区:南边为塔林寺,中为保护核心区108塔,北边为塔林博物馆。

108塔始建于西夏时期的佛教纪念性的建筑。以党项族为主体的西夏王朝建立后,佛教成为其主要的宗教信仰。不足二百年历史的西夏佛教,不仅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一定地位,而且有着鲜明的地域、民族特色。

西夏佛教深受中原影响,在与吐蕃交往中,藏传佛教在西夏又得以迅速传播和弘扬,特色鲜明的西夏佛教,不仅是中国佛教文化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为世界民族文化宝库留下了极为珍贵的遗蕴。

关于十里长峡

青铜峡大峡谷是由贺兰山余脉、牛首山相夹而形成,全长8.6公里,谷宽800——600米,谷深200米,最窄处90米,素有“塞上三峡”、“黄河小三峡”之誉。

这里有古今水工的倩影、有鸟岛与观音安坐的祥瑞、有天书悬壁,响号警世,牛首钟声的景韵、有滨河依山坳的“世外桃源”。

观音台、世外桃源、三道沟、睡佛山、青铜峡石刻,两岸山石“土色如金”,峡谷在蓝天碧水中互相映衬,呈现出青铜的颜色故名。

关于青铜古镇

青铜古镇位于大峡谷景区以北、秦汉渠西侧。占地面积221亩,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

仿明清风格的特色餐饮区、商业服务中心分布其间,于2000年11月建成,是宁夏沿黄城市带建设重点项目,黄河金岸标志性建筑之一。

依托青铜峡市秦汉古渠非物质文化遗产、优越的黄河水系生态环境资源,以"青铜古镇,塞上水城"为品牌,集黄河文化体验、古渠古镇观光、特色休闲接待等为主导功能,成为宁夏沿黄乃至周边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和生态旅游小镇。

邻水 八角楼和塔碑——四川塔之一百三十五

银鼎山八角楼位于邻水县鼎屏镇西北五百五十米的银鼎山,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曾多次修葺、两次重建。一九二七年重建的八角楼坐东北向西南,三层重檐八角形攢尖顶建筑,八角分別由八柱支撐,通高十四点四米。底层直径十一米,高三点八米,抱鼓式柱礎,方形柱高二点九四米。第二层直径十一米,高三点八米。第三层直径十点零五米,高三点二米。楼设木梯可直上顶层。楼顶檐脊饰禽禽兽花草等图纹雕刻。这座楼已拆除。

目前这座八角楼建于二零零一年,有七层楼,高约三十米,是邻水县标志性建筑。始建至今,风雨沧桑,楼层每增,八角不减。据说当时建楼是为登高望远,望远的兴致在于远眺八方,建八个角也暗含胸怀八方之意。站在楼顶远望,云绕群山间,薄雾列其下,亦远亦近,亦真亦幻;俯瞰邻水县城,经纬分明,规划得体,一派繁荣景象。

银鼎山八角楼

下塔院舍利塔位于邻水县西天乡杨河村西八百多米处,建于清道光年间。石塔六角五级,坐西北向东南,高四点九七米。塔基座为六边形须弥座式。第一层有镂空雕刻,第二层为已风化的六个小像背负大圆盘,第三层为塔的主体,呈覆缽状,高一点二四米,第四层六面浮雕佛像六尊,第五层浮雕门窗、飞檐。塔剎为圆锥状。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兴隆湾字库塔位于邻水县荊坪乡石鳩村东南二点五公里处,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六角五级楼阁式石塔,坐东向西,顶残,现高四点五米。方形基座宽零点七五米,塔身为六边形,逐层內收并出檐,设圆形焚烧孔。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路口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位于邻水县古路乡场镇,建于一九三八年。碑为青色砂岩石刻成,坐西北向东南。高一点六四米,宽一点零三米,厚零点一三米。正中楷书竖排阴刻“浩气长存”四个大字,字高零点三米,寬零点二八米。上款五“抗日阵亡将士殉国纪念”,下款为“公元一九三八年七七事变纪念日永兴乡全体民众敬立”。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八百年姑嫂塔,一段凄美爱情

泉州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之前去过好几次,每次都留下了着极好的印象。这次来到了泉州南面的石狮,探访了本地最著名的姑嫂塔。姑嫂塔位居高点,是一个登高望远的绝佳风景美地,不仅能俯瞰石狮市区还能看到壮阔的山海美景。姑嫂塔于石狮的意义就像是鼓浪屿之于厦门,是一个特色地标建筑。更让人难以忘怀的是,在姑嫂塔里还曾存在过一段凄美爱情……

姑嫂塔在石狮市宝盖山,又称“万寿塔”,“关锁塔”。它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姑嫂塔背靠泉州湾,面临台湾海峡,有关锁水口、镇守东南的气势,所以又叫做“关锁塔”。南宋时期,泉州港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港口之一,对外贸易十分繁荣,与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生意往来。当时姑嫂塔成为了海上行船的航标。

姑嫂塔占地325平方米,高21.65米,八角五层,为仿楼阁式花岗石空心石塔。第一层西北面开一拱型石门,二至五层各有两个门洞,转角倚柱作梅花形,顶置穹形斗拱。塔身从下往上逐层缩小,每层迭涩出檐。外有回廊围栏环护四周,内有石阶可绕登塔顶。二层门额上刻“万寿宝塔”四字,顶层外壁建有方形石龛,龛内并刻两个女像,是姑嫂两人形象。明朝何乔远的《闽书》也记载了这个传说,说明姑嫂塔的故事早在明朝就已经流传。

宝盖山面向台湾海峡,孤峰兀立,拔地而起;山巅上姑嫂塔独立凌空,巍峨挺拔。登临远眺,泉南形胜,海天风物,尽收眼底。姑嫂塔成为泉州港船舶出入的航标,闽南侨乡的标志。

去不同地方旅行,印象深刻的的往往不是当地景色,而是当地人文。是一些人一些事让整个旅途记忆变得深刻起来。在多年以后,曾看到的景象在脑海里也许会变得模糊,但是在你身边发生的事,你听到的故事却还潜藏在你的心底。这些故事给事物赋予了生命,比如建筑,当一个建筑被人载以情感,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个建筑了。姑嫂塔便是这样的一个存在。

传说在很早以前,石狮宝盖山下有一户农家,父母过世后,兄妹两相依为命。后来阿兄娶了妻子。妻子非常贤惠,对小姑也非常好。一家三人虽然生活清苦,却也过得平平淡淡,没有缺少欢乐。

有一年苦旱,天不下雨,五谷无收。自古闽南地区田少人多,遇到灾害人民无法谋生,就纷纷到南洋。阿兄只好和妻子、妹妹商量,跟着同乡到南洋去。阿兄去了南洋,几年没有回家乡,也没有寄来一封信。他到底是死是活,是好是坏,真叫姑嫂两人牵肠挂肚,日夜思念。姑嫂两人经常登上宝盖山顶,对着大海看啊看,可是每次却只能看到一个灰蒙蒙的大海,哪有阿兄的归帆。

为了能看得更远的大海,她们一次又一次的扛来石头,堆迭起来,年久月深,成为一个高高的站台,她们站在石台上,踮起脚尖,不停地看啊盼啊,可是一月过了又一月,一年过了又一年,阿兄还是没有回来。有一天,姑嫂俩看到孩子们在放风筝,心想,可以写封信,把它绑在风筝上,让风筝随风飘到南洋去。可是放风筝,得有风筝绳索。姑嫂俩就剪下自己长长的头发搓成风筝的绳子。

这系上家信的风筝,飘到南洋上空落了下来。系在风筝上的家信被番客们捡到,辗转传到阿兄的手里了。原来阿兄到了南洋后也没有找到什么好出路。他落泊在外,没有脸面给家里写信。他读完姑嫂俩这血泪写成的家信,悲痛大哭,就急急忙忙收拾行装,赶回故乡。

这日,天气晴朗,姑嫂两人又登上宝盖山顶的站台,对海眺望。一会儿,大海出现了归帆,亲人相聚就在眼前了。可是,就在这一刹那间,狂风大作,海浪滔天,船翻沉海底。姑嫂眼睁睁看着即将相会的夫、兄葬身大海,惨哭几声,相抱跳崖自尽。后来,乡亲们为了纪念这对姑嫂,就在姑嫂俩迭石堆台的地方,建了一座石塔,叫姑嫂塔。这虽然是传说,但姑嫂塔的传说却是侨乡人民移民海外的历史见证,是人间最深沉感情的记载。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4110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