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宫爆鸡丁

“宫保鸡丁”是一款历史悠久的四川名菜,于清代光绪年间由四川总督丁宝桢府中首创 。丁宝桢原籍贵州,清咸丰进士,曾任山东巡抚,后任四川总督。他一直很喜欢食用辣子与猪 肉、鸡肉爆炒的菜肴,据说在山东任职时,他就命家厨制作“酱爆鸡丁”等菜,很适合胃口, 但那时此菜还未出名。调任四川总督后,每遇宴客,他都让厨师用花生仁和嫩鸡肉制作炒鸡丁,肉嫩味美,很受客人欢迎。后来由于他戍边御敌有功被朝廷封为“太子少保”,人称“丁宫保”,其家厨烹制的炒鸡丁,也被称为“宫保鸡丁”,闻名省内,并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

宫爆鸡丁

至清末民初,随着川菜走向全国各大城市,“宫保鸡丁”也闻名全国及海外,成为四川菜中最著名的一款特色菜肴。原料:鸡脯肉(或鸡里脊肉)250克,花生仁100克,干辣椒、白糖、甜面酱各1O克,熟猪油500克(约耗75克),酱油15克,精盐2.5克,姜、蒜、酒各5克,鸡蛋清、醋、味精、 鲜汤、辣椒面各少许,淀粉40克。 特点: 肉质细嫩,花生酥香,口味鲜美,油而不腻,辣而不燥。关键: 鸡丁入油锅滑至断生立即取出,以嫩为上。卤汁要浓,紧包鸡丁与花生,使之入味。( 成都)

丁真的老家甘孜,早该爆红了

《新周刊》官方帐号

意外爆红的小伙丁真给我们上了一堂地理课。

在过去的一个周末,关于丁真的家乡在哪在微博上吵得不可开交,憨憨四川运营了一波竟让西藏躺赢,也难怪,短片《丁真的世界》展露的雪山、草原、马匹、白塔和服饰,也实在太西藏了。

△丁真弟弟被迫营业澄清 / 微博

可老老实实讲,甘孜理塘的确是在四川。

无论按人文和地理,四川都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以成都为代表的川东,另一半则是甘孜为代表的川西。

有人说,四川最美是川西,川西最美则是甘孜。这股自信可不是空穴来风,沿着“中国人的景观大道”G318国道,横贯中国地貌的三级阶梯,贡嘎雪山、耗牛草原、藏羌风情一一映入眼帘,煞是抚人。

△沿着“中国人的景观大道”一路向西 / 图虫

可甘孜的美不止停留在表面。再挖深一点,这里是进入青藏高原的门户,康巴核心文化的发源地,茶马古道、仓央嘉措、文成公主都不多不少与这片土地产生勾连。明明景观已经够惊艳,甘孜偏偏还要掏才华。

丁真带火甘孜,无疑是一半欢喜一半愁。在携程上,“理塘”的搜索量已经爆增620%,加之甘孜州70周年庆,67个景区免门票,机票酒店打折,老艺术家已经想象得到大家的汹涌澎湃。只有懂了甘孜,才知它有多值得被珍视。

比起爆火,甘孜更需国人的惺惺相惜。

老天爷有多给“甘孜”赏饭恰?

既然丁真弟弟给咱出了道地理题,那就动手解呗:甘孜,全称“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图形如大象般牢牢占据了整个四川西部,面积全省第一,首府康定,辖1市17县,丁真所在的理塘就是甘孜其中一个县。

在藏语里,甘孜是“圣洁”的意思,在这片土地,你会重新理解这个词汇所承载的份量。

△甘孜卫星地图 / Google

在中国,很难再有省份地形复杂如四川,而四川的复杂,很大程度上又是甘孜给的。它地貌强烈之最,还得追溯到6500年前,被板块碰撞挤压隆起的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而甘孜,就处于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过渡带。

这就注定了,甘孜从娘胎里就带出的“剧烈起伏”:陡然攀升、以“川”字并行的山峰,使夹在其中的“两江一河”波涛汹涌,季风穿谷而过,人行在甘孜,又很容易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感。

△甘孜剧烈的地貌起伏 / 图虫

甘孜圣洁,在于雪山。在甘孜境内,竟占了四川全省80%的山地,一道霸道的“蜀山之王”贡嘎,突然就从平坦的四川盆地拔地而起,丝毫不带喘息地蹭到7556米之高,“从成都观贡嘎”成了所有四川人的骄傲。

而陡然攀升的海拔,又造就了“低海拔冰川奇观”的海螺沟。在甘孜,就着5座海拔6000米以上、200多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山,又涌现了200多条冰川。

每到冬天,海螺沟的温泉、云雾和积满落雪的森林就像勾人心魂的馋虫,非得一尝不可。

△四川“蜀山之王”贡嘎 / 图虫△海螺沟勾起了人的冰雪馋虫 / 图虫

在甘孜人看来,山有神灵。世人所熟知的稻城亚丁在当地就被赋予神秘的佛教色彩,六世班禅曾在《香巴拉道路指南》里说,“香巴拉是雪山环绕的一个神秘世界”。它由三座雪山守护,分别是仙乃日峰(观音菩萨)、央迈勇神山(文殊菩萨)和夏诺多吉神山(金刚手菩萨),一同注视着雪山脚下的人们。

高山之上,“海子”也蠢蠢欲动。2471个高原湖泊在甘孜的高原雪山当中洒落一地,康定的木格措、理塘的“格聂之眼”、稻城亚丁的珍珠海、牛奶海共同串成了高山里凝固的眼泪。

△稻城亚丁 / 图虫

但甘孜的神奇又怎会仅止于此,夹在海螺沟和稻城亚丁中间,藏在道孚县的墨石公园简直又是另一个异域星球。

地质学家称这里为“中国地质百慕大”,真的一点也不为过,“糜棱岩”在水文作用下为世人贡献了一波石头的妖娆身姿,也是中国唯一的高原石林景观。

△怪石嶙峋的墨石公园 / 图虫

草原又兴旺了这片土地的畜牧业。在甘孜,6成的地方都遍布了草原,无论是塔公草原,还是丁真理塘的毛垭草原,都承载起甘孜人牧羊的生计和赛马的矫健身姿。

△甘孜玉科大草原,随手一截都是壁纸 / 图虫

不过云端之下,最动人的终归还得是人文。

在甘孜色达县下, 你会看到密密麻麻一片红色的海洋,世界上最大的喇荣五明佛学院就化身其中,在这里,可谓“经筒永不停息,佛音永在吟诵”。

△甘孜色达/ 图虫

而康定的新都桥镇,则被封“光与影的世界”“摄影家的天堂”,变幻无穷的光线,远处高起起伏的山峦,散落其中的藏寨,金黄的柏杨,无疑就是中国最美山水画。

而丹巴藏寨,又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封为“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首”。

△光影天堂,新都桥/ 图虫

△丹巴甲居藏寨,被评“中国最美乡村”/ 图虫

这不得不让人感叹,老天实在太偏心,把太多的“最”都给了甘孜。

当藏族史诗,落入这风野人间

在丁真之前,甘孜最大的IP是仓央嘉措和《康定情歌》。仓央和甘孜本无缘,靠着一首情诗和活佛转世扯上点关系,而《康定情歌》几句重复的“跑马溜溜”歌词,更是皮毛,这些离甘孜都有点遥远。

在老艺术家看来,空前绝后、亘古绵长的山脉,使甘孜得以化身成一个巨大的文化储存器,在千年稀释后,依旧浓稠、荡气回肠。

△有时候,隔绝的大山反而很好地成为文化容器/ 图虫

其实,丁真那道题,从历史的角度也能解。

他是藏族人,可却不在西藏,皆因吐蕃人在几个世纪前因扩张、征伐、谋生等,流串到其他地域。发展到今天,中国藏区大致分为康巴藏区(四川、云南、青海);安多藏区(青海);卫藏藏区(西藏)三个。

丁真所在的四川甘孜康巴藏区就一目了然了。别以为这没啥,康巴藏区的文化可一点也不简单,值得呷一口茶,从那条茶马古道说起。

△甘孜的草原天路/ 图虫

康藏地区海拔高,通常以吃肉保持热量,但多吃易腻,就得喝酥油茶。但��山之上,茶树无法生长,就得与周边的汉人、羌人茶马互市。

于是,沿着那条茶马古道,汉文化、羌文化、彝文化得以注入,成就起甘孜这崎岖土地上120万人口竟遍布藏、汉、彝、羌、回、纳西族等11个民族,也串起了全国最独一无二的建筑、宗教、风俗、文学和艺术。

△甘孜的少数民族也多/ 图虫

不过正所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外来文化也不是那么轻易进入这大山之中,于是藏文化依旧是甘孜地区的最强底色。

在甘孜,藏族人口占了82%,世界最长史诗《格萨尔王传》被吟诵千年的历史,在甘孜人的生活里重新上演:转山、煨桑、撒隆达、插经幡、诵佛经,都是康巴藏人在这雪山、草原和白塔之下日复一日、传承了千年的仪轨(佛语,礼法规矩)。

△藏人在祈愿/ 图虫

神山文化崇拜在康巴人中由来已久。围绕所在的神山转一趟山,是他们对大山的最高敬意。

而煨桑则在清晨七点多进行,刚刚苏醒的藏寨,升起柏叶燃烧的袅袅炊烟,则是他们的净化和祭祀仪式。如此重复,一日,一月,一年,也不见有丝毫怠慢。

在甘孜地区,仍然有能吟唱那部100多万诗行、2000多万字,被称“东方荷马史诗”《格萨尔王传》的说唱艺人,和转山、煨桑一样,成为这大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清晨藏人煨桑升起的袅袅青烟/ 图虫△藏族风貌在甘孜保存完好/ 图虫

大概是上苍也不忍待薄虔诚之人,康巴藏区民间文学、歌舞、戏剧竟在这大山之中肆意生长,藏族的弦子、锅庄、踢踏、藏戏、格萨尔传唱、碉楼、水淘糌粑和南派藏医药,任何一样拿出来,都是“非遗”级别。

在歌舞上,他们喜欢在夜幕降临后跳锅庄舞,在中央燃起篝火,男女各分一队,围着篝火且歌且舞,好不写意。

在民间美术上,则以藏族唐卡绘画为代表;在手工艺上,更是多如繁星,玛呢石刻、佛像雕像、藏纸制造,雕版印刷、碉楼建造,洋洋拿得出手。这里全国最大的甘孜德格印经院,还保留着22万余块木刻古印版。

△德格印经院/ 图虫△康巴藏人/ 图虫

而南派藏医药则在这片土地上流传了3800年,又自文成公主入蕃以来与汉医药融会贯通,治好了这片高原上千百年来人们的疾病。

康巴藏区文化,落入这风野人间后,也实在太灿烂了。

甘孜��的当下

当现代生活翻山越岭找到这片与世隔绝的山城时,甘孜人也很快接纳并适应了。

进入“康巴第一关”折多山,就在真正意义上进入了青藏高原,在垭口,可以俯瞰他们的首府——康定城。

△川西的门户,康定城 / 图虫

康定城最大的文化输出是《康定情歌》,在进入康定的一座山坡上,还有用藏汉英三种文字写着的“康定情歌”,但当你带着疑惑想跑进这首歌词里“跑马山下的溜溜城”时,大几率会为融在康定的现代生活所动容。

康定是真正意义上“山沟沟”里的城,被折多山、郭达山和跑马山(情歌里的山)包围,城市只好沿着山谷延伸,河水奔腾的声音在小城回荡,沿岸是藏式民居,平缓之处则建起了高楼、商业大厦和街心广场。

△沿山谷延伸的康定 / 图虫

甘孜人引以为傲的锅庄舞在康定发源,每当入夜,康定老城就响起锅庄舞的旋律,人们在市政广场且歌且舞,对了,《康定情歌》的旋律也是从这里古老的溜溜调演化而来的。

夜幕之下,霓虹灯在老街亮起:街头小吃、皮匠修理,盲人按摩、银匠店、酒吧一条街都起来招揽生活,热闹非凡。都说酒吧是观察一座城市的样本,康城的酒吧繁多,夹杂了藏音梵音的歌声在小城静谧的空气中回荡,游人如织,是雪山下难得的惬意。

△溜溜城的夜晚很热闹 / 图虫

甘孜州德格县的老人泽仁拉呷坦言:“真的变了好多。”可不是么,茶马古道遗址上修建起了318和317国道,喊话变成了电话,篝火烤羊也成了羊肉火锅......

说到吃,甘孜人简直可以“卧中惊坐起”。雪域高原下的牦牛、羊肉、酥油茶在千百年来都满足了康巴藏人的口腹之欲。作为一名合格的康定吃货,势必会对雪山滋养下的美味如数家珍:巴塘团结包子、甘孜糌粑、康定牦牛肉、丹巴香猪腿、香猪、香鸡、道孚牛羊肉泡馍、甘孜奶渣......

△甘孜人的美食日常 / 《奶奶最懂得》

水淘糌粑被甘孜人吃成了四川“非遗”。糌粑是藏区人一日三餐的主食,但制作过程就很考究耐心,不过在藏区,最不缺的就是勤劳:先用上好的青稞风干筛好,冷水洗净晾干,再用热水淘洗,密封一晚,再放入河沙翻炒青稞,重新筛簸,送入磨坊,直至质幼细腻的糌粑粉出现。

吃的时候也讲究,在碗中放入酥油,冲上茶水,再加入糌粑粉,捏成团状,一口一个,青稞的原始香气在口腔中炸裂开来,所谓的“食不厌精”,就是康巴人对高原劳作的最好尊重。

△甘孜的糌粑吃法也讲究 / 《奶奶最懂得》

高原自然离不开肉食,甘孜的牦牛羊肉香猪,都是值得开上几千公里远道而来的存在。

3500米海拔的高原上,经年累月地生长着贝母、虫草等药材,而放养在此的牲畜就吃着这些野生润物长大,肉质鲜嫩可人,无论是烤是熏,那个香气都能吸引几公里外的人翻山而来。

△高原上的耗牛,看着就很好吃啊 / 图虫

△甘孜的香猪腿 / 《奶奶最懂得》

甘孜的大渡河和泸定桥除了衍生出红色文化,还滋养了河里的美味。拥有三江一河的甘孜,河鲜也是一绝,浸润在高原流域的鱼,用来做水煮、冷锅鱼或烤,伴随着鱼脂一咬,滚烫的香气简直令人上头。

既然“来到来了”,又怎能不呷一口酥油茶解腻?远眺青藏高原的雪山,清晨藏人在煨桑,再来上一口热气腾腾的酥油茶,这才是真正的烟火人间。

△甘孜的酥油茶 / 《奶奶最懂得》

无论如何,甘孜都是一个出发前值得一读再读,出发后值得倍加珍视的地方。

甘孜会是你下一个目的地吗?

黄加宝

编辑 | 二叔公

排版 | Gloria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汉口月宫食堂鸡冠饺在哪里 真的好吃吗

汉口月宫食堂鸡冠饺已经开了24年了,这个也是老武汉最纯真的小吃之一,现在的价格是1.25元一个,每天只需要3个小时卖完,店铺就开始关门打样了,下面给大家分享汉口月宫食堂鸡冠饺在哪里。

俗话说,最地道的美食,总藏在市井生活的刁角零碎里。

我大武汉向来都不缺乏地道美食,只要有美味,无论地处多远,环境多差,总能有一群忠实的食客追捧,不远万里也要来吃。

硚口区月宫食堂的这家鸡冠饺便是如此。作为武汉“土生土长”的特色小吃,它还是20多年前的老味道!

早上七点,中山大道旁边,硚口区委礼堂的窄巷里热闹起来。

“老板,4个饺子!”

“老板,一碗粉,一个饺子!”

“哎哟,怎么还有这多人,我饿死了!”

自家搭建的棚子下面,汪老板和他的三位职工一同开始摆摊。揉面的,包饺子的,炸饺子的,下粉找零的,分工明确,各自忙碌着,排队的人送走一拨又一拨,这是月宫食堂鸡冠饺门口的常态。

1993年,汪老板的饺子铺正式开业,作为硚口区委礼堂的一个小作坊,他就靠一口锅,两张桌子,三平米的铺子,在此立足整整24年。

每天凌晨4点,准时起床,和面,剁肉,备料,忙碌两个多小时后准时出摊,上午九点半收摊,下午继续和面揉面,准备第二天的面团,周而复始。

早一点的时候,九点就卖完收摊,一般每天卖出800个,恰逢周末人多的时候,不到三小时,数千个鸡冠饺就被一抢而空。

来这里吃饺子的大部分是附近的老街坊,几乎都是回头客,但也不乏从武汉四面八方聚集而来的忠实顾客。

每天早上六点半开始,来买饺子的食客付钱找零,拿上方便袋后,便开始自发地在门口排起长队。等待两分钟,饺子炸好后,又自发地拿起夹子,打包装好,不谋而合。

“这里的鸡冠饺我吃了十几年了,几乎每隔个两三天就来一次,他家的饺子是传统老武汉的那个味道,就是来这里排队的人越来越多了,我幸亏来的早。不光是我爱吃,我家里的小孙子们也都爱吃!”一位78岁的老婆婆说。

鸡冠饺的做法,看似简单,实际背后藏有许多玄机和诀窍。今年58岁的汪老板从十几岁就开始学习这门手艺了,他们家的面全部都是老面发酵,得花不少的功夫和力气,将面团反复的揉来揉去。

那功夫有点太极拳的感觉,柔中有刚,刚中带柔,才能出来那富有柔韧和嚼劲的口感,也更加细腻些。

除此之外,老面发酵的温度也是很有讲究的,天凉发面的时间就得长一点儿,天热时间就得短一点,如何才能发得恰到好处,这就全凭老师傅积累多年的经验所得了!

发好的面团十分具有柔韧性,拉很长都不会断掉,这就是他家饺子好吃的秘诀之一。

他们始终坚持传统的做法,肉馅只选用上好的瘦肉,再加上葱和调味料,24年只做这一种口味,可谓最简单的原材料,做出来的都是最纯真的美味。

将面团揪成小剂子,轻轻一按压,挑起一大团肉馅,一对折,饺子的雏形便已初现,再用双手铺平,慢慢拉大,放进翻滚得正旺的油锅,只等它由白白胖胖慢慢变成那一抹金黄油亮。

哪怕生意再好,他家每天坚持现做现炸,扔入油锅的饺子瞬间就膨胀起来,圆鼓鼓地,个个都像发了福,金黄油亮的外皮越发显得诱人。

轻咬一口下去,金黄色的外皮酥脆,里面的老面软绵又不失嚼劲。吃到中间有馅料的位置,鲜嫩有弹性,吃得出瘦肉的质感,满口留香。

饺子的那种酥软与馅料的融合,真叫人妙不可言。

“我记得我小时候吃鸡冠饺,总是不爱吃它的皮,第一口就从中间有馅料的位置,咬下去,然后皮全扔掉,但是汪老板家的鸡冠饺,连皮带馅料我一口气能吃两个,”一位年轻的食客说到。

除了这面和馅料外,汪老板强调,炸鸡冠饺的油一定要用干净的油,他们一直使用最好的菜籽油,炸过一次的油也绝不能二次使用。鸡冠饺也只能入锅炸一次,再炸第二次就没那个地道的味了。

店里经常有慕名而来的“吃客”,不管多远,只为一尝鸡冠饺的美味。曾经有个顾客就坐在店门口,一口气吃了7个。

“丁真+理塘”爆火,旅游目的地绝非只能靠天吃饭

19:33云南网力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丁真是谁?

一个20岁的康巴小伙,靠着俊朗的面庞、黝黑的皮肤、清澈的眼睛和害羞的微笑,短短一天,让网络万千少女尖叫,成为名副其实的新晋网红。

然而,网红不新鲜,真正让所有人惊讶的是,短短18天,依托百亿级曝光度,丁真的家乡、一个叫做理塘的小众旅游目的地,一跃成为时下最炙手可热的新晋打卡圣地,吸引大批游客关注。

“丁真+理塘”模式背后,一套一直被忽略的依托微博流量生态、全新旅游目的地“造星”产业链正在释放强大效能。

撰稿 :陈 杰编辑 :壮 壮图 :时差岛

01

“丁真来自理塘”到“丁真+理塘”

丁真的走红多少有些偶然。

11月11日,摄影师胡波在抖音上发布一条短短7秒的视频,一个年轻的康巴小伙,从村子里买方便面归来,面对镜头,害羞地露出一抹阳光微笑。

就是这迷人一笑,瞬间秒杀万千网友。

“仅仅从他的一个毛孔,我就判断出这是为夫。”无数少女为这个淳朴小伙的颜值痴狂,随即将其火速送上微博热搜,#丁真#、#丁真直播#两个话题次日炸出4.4亿阅读量,一个围绕“丁真”的舆论场开始形成。

截止到这一步,丁真的出道和任何普通网红一样,如果任由其自然发展下去,大致发展方向都能预测:签约MCN、个人营销、成为旅游形象大使、多地巡回演出、直播带货……

短则半年,长则一两年,网友审美疲劳、网红人设崩塌,凉凉是必然,前车之鉴何其之多,列举的必要都没有。

不过,丁真的发展轨迹并未如此,他走上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转折点就在11月18日,四川甘孜理塘县文旅体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签下丁真,工资3500元,五险一金,负责为当地旅游宣传推广。

注意,这家公司并非传统的MCN,而是当地文旅国资企业,换句话说,丁真,被家乡理塘县当地政府签约,替政府办事了。

这是极为关键的一步,就在11月11日-11月18日,丁真在网络上的曝光还是以个人为主,他的小马珍珠、兄弟“丁真”们、家人家境……能被扒的料基本都被扒出来了。

但是从他被当地政府签约那一刻起,丁真就不再是本人,而是一个“形象”,这个“形象”的背后是理塘——一个旅游目的地,双方合二为一,成为不可分割的“丁真+理塘”。

外界所有的流量和关注都悄无声息地开始透过“丁真”,源源不断导入“理塘”,一个小众旅游目的地开始了自己的品牌原始积累。

02

“丁真+理塘”模式的三个方法论

按照不完全统计:丁真凭一己之力,拿下近50个微博热搜,破百亿阅读量。四川、甘孜、理塘作为目的地在微博上获得强曝光,成为微博热搜词汇。

至少从现在来看,“丁真+理塘”是成功的,这背后有三个方法论值得关注:

其一,丁真个人生活为引,重点强化理塘元素输出。大家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在丁真签约国企之后,丁真背后的操盘手对于其个人生活状态的曝光出现明显的变化:

一方面,���对弱化对丁真隐私事宜的挖掘和披露,树立其积极、正面、阳光的个人品牌形象,于是就出现了丁真开始被安排学习文化课、学说普通话甚至写字等事宜。与此同时,理塘作为一个小众旅游目的地的内容开始大幅增加。

关键的一步就是,11月25日,视频《丁真的世界》对外发布,这是丁真首个商业宣传短片,短短3分钟的影片中,除了依旧帅气青涩的丁真,整个影片基调都在展现丁真的世界——家乡理塘的美景与人文。

从传播学角度讲,这是一次巧妙的“议程设置”,将舆论关注点成功引导到自己希望的方向上,避免可能出现的负面效果,为“丁真+理塘”进一步在期待的方向上爆发进行铺垫。

其二,借势热点事件,主动话题营销。把“丁真+理塘”推向舆论高潮的事件是,康巴小伙子在接受四川观察采访时说的一句,“我最想去的地方是西藏拉萨”。这恰好引爆了一个新话题,很多网友都以为丁真作为一个藏族小伙,家乡就在西藏,然而理塘却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

这种认知上的反差带来一种极具传播性的“喜剧效果”,随即,“丁真大红纸上手写‘家在四川’四个大字,澄清家乡不在西藏在四川”的舆论事件出现了。注意,虽然名义上是被网友误解后被迫无奈的回应,但实际上这依然是一次主动挑起舆论关注的话题营销。

果不其然,这一舆论事件迅速发酵,网友带着调侃心态开始大肆在网络上传播与转发,造成的连锁反应就是“川藏battle”。

其实西藏和四川的文旅主管部门彼此都很清楚,这是一次相互借势舆论营销的极好机会,于是特别默契地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攻防互换,引来吃瓜群众的层层围观,最终战果颇为辉煌:

透过一组微博数据可以直观感受:

#以为丁真在西藏#(阅读7.1亿 讨论9.3万)#其实丁真在四川#(阅读5.1亿 讨论11.8万)#四川为了丁真有多努力#(阅读10.7亿 讨论12.7万)#西藏拥有了躺赢的快乐#(阅读3亿 讨论3.9万)

其三,蓝V大规模下场互动,微博舆论场全线推波助澜。如果说“川藏battle”让“丁真+理塘”名气大涨,那么全国文旅圈蓝V(各地文旅主管部门官方微博)大规模入场互动,引爆微博社交裂变,就让“丁真+理塘”一战封神,例如:

@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 #青海加班加点选出的帅小伙#(阅读2.4亿 讨论1.4万)@文旅山东 #山东请求加入大乱斗#(阅读2.3亿 讨论2万)@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陕西文旅连夜打手电找丁真#(阅读1.4亿 讨论2.7万)……

微博是个巨大舆论场,热点事件所搅动起的流量旋风,推动这些蓝V们有意无意间选择主动参战。同时吃瓜群众们随时可以下场助阵,他们的积极参与和频繁互动持续助推着话题热度,由此将“丁真+理塘”推向舆论最高潮。

03

被忽略的微博生态“造星力”

“丁真+理塘”的案例反映出另一个有趣的点,作为国内最大的舆论阵地,微博生态对旅游目的地的“造星力”其实长期被忽略。

丁真走红其实很偶然,但类似的社会热点在微博爆红一点也不偶然。微博作为公共舆论场,拥有最为丰富的用户类型,无论政府、媒体、名人、意见领袖、普通网友,大家都能在同一个舆论场互动,而场效应打造光环的强力造星能力,再次印证了社交媒体是网络基建,已经全面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总的来看,台上一年功,台下十年功。打造热点、参与热点、借势热点,无一不考验着官方微博的运营能力。

事实上,一套根植于微博流量生态的旅游目的地“造星”产业链也在不断地升级和进化:

网红/KOL入驻——旅游目的地爆点事件营销——微博话题聚合与流量分发——相关蓝V矩阵式传播互动——各类媒体破圈式报道——旅游目的地新品牌诞生——流量转化

“丁真+理塘”爆火同时,另一个组合也以几乎同样的路径快速走红,那就是“贺娇龙+昭苏”。

11月29日,新疆伊犁昭苏县41岁女副县长贺娇龙,因为身着国风服装,在雪原上飒爽策马飞驰,为当地“雪地万马奔腾旅游项目”代言,成功引爆舆论。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四川文旅等媒体和文旅主管部门蓝V下场助阵。

微博上#女副县长策马为当地旅游代言#的话题一天收获近亿阅读量,也让昭苏县这个小众旅游目的地“天马之乡”的名头响亮了一把。

相较于“丁真+理塘”组合,“贺娇龙+昭苏”的宣传痕迹和官方味道更浓厚一些,但这并不妨碍很多网友看过之后,对昭苏的好奇与喜爱。

值得注意的是,这条旅游目的地“造星”产业链有几个特点:

“网红/KOL+旅游目的地”的组合,挑选合适的网红/KOL格外重要。原生态的丁真、41岁女副县长,这样的人设定位,突破了大家传统意义上对某类人的认知,容易形成话题和讨论点。

丁真的出现是一次偶然,但更多符合旅游目的地特性的“人设”是相对比较容易筛选出来的,操盘手们需要多费心思。

旅游目的地蓝V培育势必前置。“丁真+理塘”案例中,四川三级蓝V:@四川文旅(四川省文旅厅官方微博)、@甘孜文旅(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旅游局官方微博)和@理塘县融媒体中心(理塘县官方媒体微博),在依托微博生态的旅游目的地造星产业链中,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与互动作用。

从运营情况来看,四川三级蓝V在微博的耕耘已久,粉丝数量方面:

@四川文旅 139万粉丝@甘孜文旅 14万粉丝@理塘县融媒体中心 3046粉丝

日常运营方面:

以@甘孜文旅 为例,11月28日,单日发布微博37条,阅读量破100万,微博被互动50000+,评论被互动60000+。@四川文旅 更加积极,11月28日,单日发布微博45条,阅读量破100万,微博被互动80000+,评论被互动9000+。

由此计算,@甘孜文旅 和 @四川文旅 几乎以每个小时2条的频率更新微博。

因此,旅游目的地拥有一个有趣且有文化内涵的蓝V,在微博生态中扮演重要角色。未来,如果有新兴旅游目的地想要更快脱颖而出,提前培育本地文旅蓝V,将是必要一步。

蓝V与粉丝的强社交互动。在微博舆论场中,除了关注自上而下的舆论议程设置,更要注重自下而上的舆论引导与互动。微博用户的活跃性、积极性和互动性在所有平台中都是相对最高的,他们有强烈的表达欲望和参与性,往往会对一个舆论风向带来决定性的影响。

“丁真+理塘”舆论发酵中,尤其是各省文旅圈蓝V下场参战,大半都是被各自的粉丝鼓动起来的。@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广西文化和旅游厅、@锦绣潇湘-文旅湖南、@贵州日报官微 就被粉丝催促蹭丁真的热点,大有一副不追粉丝都不放过你的意思。

04

旅游目的地营销风口到了

“丁真+理塘”为代表的旅游目的地“造星”产业链的出现,也反应出国内旅游目的地迫切打破传统营销理念束缚,出圈造势的旺盛需求。

疫情常态化是大趋势,未来2-3年,国际旅游环境和中国经济内循环的双重要求下,原本庞大的出境旅游需求将全面转移进入国内,但是国内旅游目的地产品供给却严重不足,出现供需失衡的情况,刺激供给端变革。

马蜂窝今年在内容层面做出了有益探索,将攻略和线路的关注点更加聚焦于一批小众目的地,连续发布国内旅游目的地的“新秘境”。

高德地图从导航出行视角切入,为用户推荐更多周期性的小众出行目的地,释放其休闲度假需求。

携程高调宣布要强化内容建设,深耕国内游,服务更多旅游目的地。

从“丁真+理塘”、“贺娇龙+昭苏”等案例观察,作为国内主要舆论阵地,微博也在尝试入局,尤其是帮助地方政府,推出一批新鲜的旅游目的地。

流量生态方面,微博是国内最大的社交媒体流量池,有丰富的内容与用户生态;话题聚合与流量分发方面,微博热搜是媒体风向标,各类标签、话题能够迅速将匹配的话题分发给合适的用户;在社交互动方面,微博每天产生海量用户分享内容。

随着微博的加入,未来在影响用户旅游出行决策,协助旅游目的地破圈营销的领域里呈现百花齐放状态,这势必会刺激国内旅游目的地升级迭代,为弥补优质供给不足提供动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4085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