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溥仪地下避难所旧址

伪满皇宫旧址同德殿东南大约30米的地方,东御花园假山的下面,有一个幽暗的洞口,洞口外镶嵌的黑色说明牌透露出,这里曾经是溥仪的专用防空洞。

溥仪地下避难所旧址

据史料记载,这座防空洞由伪满建设局营缮科负责具体施工,但是设计图纸和相关资料却完全来自日本关东军,足见日本侵略者对此的重视。防空洞修建完工后,很长时间基本处于闲置状态。但在1945年8月9日之后的几天里,溥仪和他的家眷钻进钻出这座防空洞却成了“家常便饭”,甚至关东军司令官山田乙三还曾和溥仪一起跑到里面躲避空袭。

这座深埋地下近7米的防空洞呈一个直筒形,分为斜坡阶梯、缓冲通道和避难室三部分,使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墙体最厚的地方达到了3米,可谓坚固异常。此外,为了增强防爆能力,又用挖防空洞产生的土石在防空洞上面堆积了数米高的假山,也就是现在东御花园里面的这座假山。如此一来,深埋地下的防空洞可以抵御二吨多-的轰炸。

防空洞的避难室有5间大小各异的房间,房间面积不同,功能也存在差异。第一个房间是换气室,装备有手摇抽气机为其他房间过滤空气,防止毒气侵袭。第二个房间是观察室,为了方便观察地上情况配备有一台潜望镜。第四、第五个房间是溥仪及其家眷躲避空袭时的居所,因为面积有限,当时只放了几把椅子而已。第三个房间比较特殊,面积达到13.4平方米,是5个房间里面比较大的,但这里并不是供人躲避空袭的,而是用于安置溥仪的祖先牌位。

青年会地下秘密交通站旧址

青年会地下秘密交通站旧址位于福州市台江区江滨西大道357号。

旧址全景

1910年,62岁的闽籍爱国侨领黄乃裳接任福州基督教青年会会长后,为让青年会成员有个固定的活动会所,便于联络各界人士,黄乃裳亲自捐款45000元以购置地皮,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捐资12万美元,用于建筑费用,于民国5年(公元1916年)在台江苍霞洲选址建造成福州基督教青年会所。会所大楼濒临闽江万寿桥畔,规模宏大,气派非凡,曾是福州近代最早、最大的一座综合大楼。

抗战胜利后,中共福建省委在该会所401号房美国新闻处驻榕特派员办公室设立了地下秘密交通站,成立了特别支部,支部书记由福州市委书记孙道华兼任,成员有傅孙焕、陈文相、蔡龙同。在青年会401、403房住过的有闽浙赣区党委书记曾镜冰等。1948年下半年,中共中央社会部福建负责人谢筱迪来福州时,也是先住在青年会。地下党员蔡龙同是地下交通员、联络员,他是美国新闻处的驻榕特派员,利用美新闻处公开职务,掩护党的高级干部,联络特别支部的其他成员,窃取敌人的机密,为党的地下工作作出了很大贡献。

青年会广场

会所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为8156平方米。整座楼房由红砖砌成,前楼三层,后楼四层,中间天井相隔。地板则全用上等楠木铺设,至今仍保存完好。前楼右边二至三层为福州基督教青年会的教室和学生宿舍,一层为西餐厅、学生会部、理发厅和淋浴室;左边一层为电影院、总干事办公室、女青年会部、会议室,中间是大厅。后楼地下室为游泳池,楼上还有健身房、灵修室、乒乓球室、台球厅、图书馆和阅览室。除此之外,大楼内设有福州当时唯一的室内灯光篮、排球两用球场,二层四周均为观众席,可容纳数百观众。参加对象并不限于基督教青年,社会各界青年均可参加基督教青年会的活动。拱形的门窗,宽敞的功能厅,别致的天井院落以及高低错落的走廊,曾经的辉煌还依稀可见。大门口墙上青石碑刻有“基督教青年会”六个字。大楼前竖立汉白玉石碑,碑正中刻有“自强之基”四个大字。大楼的奠基石上还刻有“非以役人,乃役于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办学宗旨。

青年会地下秘密交通站旧址于2004年6月被台江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台江区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福建省革命遗址通览》)

——​龙岭地下革命斗争隐蔽处旧址

泉州市革命遗址通览

鲤城区

金龙街道

龙岭地下革命斗争隐蔽处旧址

龙岭地下革命斗争隐蔽处旧址傳示祖厝位于鲤城区金龙街道龙岭社区爱国路。

1934年,泉州党组织就在龙岭村建立地下交通站,村民傅示为交通员。同年底,国民党第9师李延年率部进驻泉州,残酷“清剿”红色据点,许多革命同志被迫隐蔽起来,开展地下革命斗争。傅示家暨陈氏四房祖厝便成为党组织的一个隐蔽活动处。泉州地下党领导人辜仲钊、粘文华、朱汉膺、吴天亮等都曾到此隐蔽过。在极端困难的岁月里,傅示一家人为确保隐蔽同志的安全和生活保障,和其他共产党人日夜严守家门,并带领群众上山拾麦穗、挖地瓜供隐蔽同志充饥。1947年4月起,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先后指派颜嘉祥、谢光握、郑秀治、黄奕明到龙岭开展革命活动。1949年5月,中共晋南同县工委紫帽山区工委成立后,又经常在傅示家开会部署革命斗争,领导龙岭及上村群众开展了武装火烧外洲桥、配合内坑地区游击队攻打国民党粮仓、镇压特务破坏等活动。8月31日,傅示带领当地武装青年随同游击队主力参与解放了泉州城。

龙岭地下革命斗争隐蔽处旧址傅示祖厝为闽南红砖厝建筑,石砖瓦结构。

龙岭地下革命斗争隐蔽处旧址

龙岭地下革命斗争隐蔽处旧址傅示祖厝于2002年8月被泉州市政府公布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3月被中共泉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公布为泉州市党史教育基地。

— END—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红色景点∣厦门革命遗址:中共(闽西南)地下党活动据点旧址

中共(闽西南)地下党活动据点旧址“我素庐”位于厦门市翔安区新店镇澳头村。1949年,中共(闽西南)同安县工委领导人彭金励、施金权等,以“我素庐”为据点,在附近乡村开展地下革命活动。

澳头地下交通站

澳头村地处翔安区最南端,与厦门五通隔海相望,与金门岛也一衣带水。

1949年4月,解放大军渡江南下,以摧枯拉朽之势追歼残敌。国民党敌军节节败退,闽南地区驻扎了大量国民党败兵,澳头成为运兵站。中共(闽西南)同安县工委早就意识到澳头是厦门、香港等地连接安溪内陆地下组织的桥头堡,并在此地建立了地下交通站,与敌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早在抗战时期,在长汀就读的厦门大学学生彭金励,受进步思想熏陶,每逢假期回乡,都向家乡彭厝及附近村庄的进步青年宣传革命形势,并介绍“西南联大”开展反蒋斗争的情况。还带回一些革命书刊、剪报给青年们传阅,使他们获得革命启蒙教育。

1946年7月,厦门大学自长汀迁回厦门后,彭金励更是积极投身于革命工作,除参加校内外各项革命活动外,他还十分重视在农村开展革命工作,经常往来于厦门与彭厝之间。1947年3月,他已是中共党员,家乡的进步青年也已成为其发展对象。彭金励敏锐地指出:“要采取各种形式,串连同学、同事,逐步扩大队伍。”初期,由彭厝的彭垂桐、欧厝的王辉山、浦园的林卓德、澳头的蒋才培和苏敦厚等负责发动渔农群众,进行分散而隐蔽的革命活动。

中共(闽西南)地下党活动据点旧址“我素庐”

在作为桥头堡的澳头村,彭金励以侨办觉民小学为据点,建立了交通站,并以校长身份为掩护,吸收全体教师和高年级学生参加秘密革命活动。他以上公民课(政治课程)为契机,向学生揭露国民党的腐败统治,揭示其发动内战的罪行;宣传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教唱《热血》《跌倒算什么》《兄妹开荒》《义勇军进行曲》等革命歌曲。与此同时,还开办渔农夜校,组织农、渔民参加学习,进行形势教育及反征兵、征税和征粮的反“三征”斗争,并以居住地为单位建立组织,培养骨干,加强领导力量。

为及时互通讯息,交通站设置了以下网络:首先是建立串连各支点的联络路线。由彭厝、欧厝、澳头、西滨、东界至许厝沿海一条线路,以后又延伸至蔡浦、山亭、山前、沈井、新圩,直至大帽山游击区。由交通员彭清课、彭德星、彭秋炎步行跋涉传递信息。其次,蒋才培还与马巷邮政局联系,在澳头设立邮政代办所,办理交接有关邮件,使各地寄来的重要文件及外来地下工作人员的信件不落入他人之手,有力地保证了信息安全。

更为重要的是做好渡轮及汽车运输人员的工作,争取到澳头——五通渡轮“颖海号”管理人员张家荣的支持。交通员们首先介绍彭金励与张家荣相识,保证了彭金励经常往返之安全。这样经常联络,直至发展渡轮作为掩护转送来自厦的地下工作人员的交通船。在解放前夕大批人马转移内陆时,渡轮将侨师的地下党员林多速、林希圣、施金权、许瑜慧等十多位同志,先后安全送到澳头,再转至彭厝据点,然后分布到同安各地,为解放同安而斗争。

此外,交通员们还用汽车转送了一些革命同志,其中较为重要的是护送陈惠珍(彭金励爱人)和陈惠兰(陈惠珍妹)。山雨欲来风满楼,国民党反动当局对彭厝、澳头两个据点早已觊觎在心,妄图伺机“围剿”。陈惠珍当时在南安县医院当护士,她得到可靠消息:晋江绥靖公署(同安县受辖)已下令通缉“同安著匪彭金励等8人”。陈惠珍急忙赶来通知彭金励及早转移,她的妹妹陈惠兰也赶来报信。她们先后都来到澳头,由蒋才培送去彭厝与彭金励见面后,再返回澳头用汽车送回溪美。就在她们回去的那晚,即1949年7月12日晚上,国民党新店乡公所派兵配合国民党残军,出动200多人,包围了彭金励的住宅,而彭金励已于入夜时移住邻近一无人居住的小楼,幸未被捕,但家中财物遭洗劫。

当年8月下旬,蒋才培和苏敦厚家及学校也受包围搜捕,在地下群众掩护下脱险。彭厝、澳头两个基点村都受到破坏。

来源:中共厦门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4084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