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菊儿胡同

菊儿胡同位于北京市东城区西北部,东起交道口南大街,西至南锣鼓巷,南邻后圆恩寺胡同,北与寿比胡同相通,属交道口街道办事处管辖。全长438米,宽6米,沥青路面。现胡同北侧大部分已拆建成楼房四合院。

菊儿胡同

中文名:菊儿胡同

地理位置:北京市东城区西北部

开放时间:全天

门票价格:免费

所属城市:北京

所属国家:中国

探访北京胡同帽儿胡同;冯国璋的故居,婉容故居,乾隆女儿府邸

网红地 | 藏在胡同儿里的最奇特博物馆,连藏品都是胡同儿的人捐的​

随着短视频等社交软件的火爆,不少网红打卡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有时候连当地人也不明白,一些看似普通至极的地方,怎么一夜之间就变得家喻户晓?

其实,在咱大通州,就有不少这样的网红地,快来看看,你都去过吗?为方便小伙伴前往打卡,通州八大游官方新媒体平台推出【网红地】栏目,陆续发布独家采写的大通州十大网红打卡地——非常值得一去哟!

网红打卡地 NO.3

网红地点名称:熊家胡同

网红推荐指数:★★★★

博物馆

一想起来博物馆,脑海中总是高墙堡垒,里面摆着珍贵的文物。这里参观规矩可多,里面不让大声说话,喝水更是不行,从故宫博物院到各大博物馆,无一不是如此,可曾想过有座博物馆在胡同儿深处?这里可以一边溜达一边参观,别说不让说话了,您就是跟胡同儿里来来往往的大爷大妈们聊上半天也没人管。什么?讲解员是谁?刚才过去的大爷在这住76年了、大妈4代人住这了,这胡同儿的人啊都能给您讲上两句。不信?移步通州熊家胡同儿,看看这里面藏着的博物馆。

通州的文化除了大运河文化,还有其独特的京味儿文化,一说京味儿,不得不提的就是胡同儿文化。地道的方言土语、热情的风土人情,要说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就得去博物馆,要说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就得深扎进去胡同儿,熊家胡同博物馆就是两者有机结合,小编今天也得去开开眼,这藏在胡同儿里的博物馆到底是什么样?

通州南大街从北打南走,左手边第三个胡同就是熊家胡同,这条220米长的背街小巷现如今可是被评为“北京最美街巷”,这个殊荣全北京才10个,就不用小编跟您吹了吧,甭问了肯定因为这博物馆。

一走进胡同儿,墙上的壁画先映入眼帘,仔细一看这是古时候的通州中仓,“大运中仓,沧桑百年”,八个字一个风雨中的形象就这么呼之欲出了。

后面还有牌子介绍的熊家胡同的来历,原来这是明代熊姓大户的旧址,想来至少400多年了。再往里走小编才明白,这博物馆的藏品可不是老老实实在柜子里,而是在胡同一侧的墙上,一个个玻璃橱窗中,就收藏着这胡同几百年的文化和见证。

甚至有的展品是不在橱窗里的,比如这看着就得上百年的门墩儿、磨盘就那么立在外面,这博物馆看来不但能看,还能摸呢。

展品也十分有意思,绝对的接地气儿。这也许是您见不到的价值连城的元代青花,但都是这胡同儿的沧桑记忆,从珍贵的老照片到居民收藏的各式钟表、怀表,从老式脚踏缝纫机到80年代结婚的三大件,每一个都是故事,每一个又都是回忆。

要小编来说最有意思的还是这儿的讲解员们,这儿的讲解员可不固定,您要是运气好,正在这参观或拍照呢,后面保不齐就有“讲解员”来给您说上几句。小编运气不错,赶上过几回,当时小编正举着相机对着这壁画一通儿拍呢,后面一声咳嗽,然后就直接开始给小编讲了:“这个啊,是当年的通州模样,小伙子(zei)你看这画的多讲究,当年您看这南关下坡啊,可比这个现在高,这都是复原的......”

攀谈之后才知道这位谭老先生已经81岁了,世代在此居住,对这儿的风土人情、历史故事都能讲上几句,甚至这博物馆里面好几件藏品都他家拿的呢!

这熊家胡同博物馆的确名不虚传,才闻胡同儿土语,抬头又见记忆沧桑,保不齐您去的时候,一回头一老先生推着28大胯也跟您讲上几句,这胡同儿里的事。

小贴士

地点:熊家胡同

门票:免费

讲解员:随机(也许是70余年资深胡同业余讲解员)

延伸阅读

熊家胡同位于旧城东南部,南大街东侧,马家胡同与紫竹庵胡同之间。东起莲花寺,中与中街相交,西至南大街,全长约220米。明代熊姓大户来此定居,形成街巷后而得名。以前是背街小巷,经过中仓街道治理焕然一新,居民纷纷捐赠老物件儿而变成博物馆,去年被评为“北京最美街巷”(全北京仅10条街巷)。

一座旧王府,两所新学校,这里是马大人胡同|京味儿胡同

文明东城

育群胡同(马大人胡同)西口

胡同西侧的北京市第一六五中学,其前身为崇慈女中。

一六五中学早期校友绘制的学校示意图

▌芦金轩

育群胡同

“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日早晨,北京东城马大人胡同西口儿,横停着好些骡子车,其中有几辆一直停到顺着大佛寺红墙南北向的那几条胡同。”林语堂长篇小说《京华烟云》开篇,掀起了老北京人关于马大人胡同记忆的一角。

马大人胡同,如今叫育群胡同,东起东四北大街西至大佛寺东街。这条胡同在明代时,属仁寿坊,明代张爵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称它为马定大人胡同。清代朱一新的《京师坊巷志稿》也提到了它。1965年更名为育群胡同。不过,老北京人更习惯叫他马大人胡同。

在马大人胡同西口,有一座昔日的王公旧邸:景大王府,它先后成为两所学校的校园。民国时期,还有三位大学者在这里比邻而居,这条胡同因此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景大王府民国时成校园

马大人胡同西口路北的旧府邸,在清中期号称东城第一豪宅。它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重臣那彦成的旧宅。那彦成是满洲正白旗人,乾隆后期曾任工部尚书兼都统及内务府大臣,嘉庆三年任内阁学士兼军机大臣,后出任陕甘、两广、直隶总督。道光十三年,那彦成去世,同治年间其后人将此宅出售给宝鋆(yn)。

宝鋆是满洲镶白旗人,咸丰时任内阁学士、礼部右侍郎、总管内务府大臣等职。同治时任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宝鋆是恭亲王奕訢的得力助手,退休后时常陪奕訢在西山游览唱和。

宝鋆在距马大人胡同西口不远的大佛寺东街,原有一处宅邸,房屋院落虽然不少,但缺乏整体规划设计,显得凌乱,便购置了那彦成的宅院,不过购买这座宅院后,宝鋆并未入住。

光绪十七年(1891年)宝鋆去世,这座豪宅又闲置了十几年。1900年庚子事变后,其子景沣迁居于此。景沣做过侍郎和内务府大臣,故其宅又称“景大人府”。府内有大小二十多个院落,亭台、楼阁、假山、游廊等一应俱全。

1928年该宅邸售予北平财政商业专门学校。北平财政商业专门学校由北京基督教青年会前总干事格林及董事雍剑秋所发起创办,1914年成立。费起鹤担任校长,后来学生逐渐增多,校舍不够用,1923年迁入吴量大人胡同(红星胡同)36号校址。1928年购得马大人胡同24号为校舍,随即迁入新址。在马大人胡同办学期间,也是这所学校最为鼎盛的时期。

1937年秋,学校为节俭经费,迁至米市大街金鱼胡同286号校址。

这所学校培养的学生中,比较有影响的有中国著名会计学家、中国公有营业会计的草创者之一余肇池(1892-1968)。1914年,余肇池考入北平财政商业专门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1922年赴美国纽约大学学习。1949后,中国公有营业会计的草创者之一,任教于中央财经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

著名作家唐鲁孙(1908-1985)也是该校的学生。他在散文集《老乡亲》中记述了他在学校读书时的一件趣事:“当年北平财政商业专科学校,在马大人胡同买了一所王公旧邸当校舍。

府邸西花园有一处叫又一衬,山坡上有一座像玩具大小的城堡,类似迷你型的小土地庙,大家叫它蝈蝈坟。据说庙里一座小宝顶,里头埋的就是此屋小主人一只心爱的蝈蝈儿。”

钱穆在北京最后的住所

在这条不长的胡同里,还有三位知名的学者,他们就是钱穆与张尔田、张东荪两兄弟。

钱穆在北京时,换过好几个住处。1934至1937年,他在马大人胡同西口租房子居住,他与张氏兄弟的宅院相隔非常近。他的《师友杂记》中记述:“余其时又识张孟劬及东荪兄弟,两人皆在燕大任教,而其家则在马大人胡同西口第一宅,时余亦住马大人胡同,相距五宅之遥”。

张尔田(1874-1945),字孟劬,历史学家、词人。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开始在燕京大学国文系执教,后因年高体弱专任哈佛燕京学社研究生导师。他曾与历史学家邓之诚(1887-1960)唱和诗歌,并刊印《槐居唱和集》,时值“九一八”事变,诗集中忧国感时之情颇多,备受时人推崇。

张东荪(1886-1973),原名万田,字东荪,张尔田的胞弟。1930年秋,张东荪应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之邀,赴北平就任燕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36年刘少奇化名“陶尚行”,给张东荪写了一封长信,阐述中共抗日救国主张。张东荪将刘少奇的信冠以《关于共产党的一封信》的题目发表在《自由评论》第22期上,此后张东荪与中国共产党取得联系。

钱穆在《师友杂记》中记载了他们的交往轶事。熊十力、钱穆与张氏兄弟或在公园,或在张氏兄弟家相聚。若在公园,他们在茶桌旁,分坐两处,熊十力与张东荪谈哲理、时事,钱穆便与张尔田谈经史旧学。在张氏兄弟家,钱穆与张尔田在书斋,而张东荪则邀熊十力到自己的书斋中畅谈。

1937年,北平许多高校南迁,钱穆随北大南迁湖南长沙、云南昆明等地。钱穆离京时,将教学研究书籍全部暂存于马大人胡同住所,由房东代为保管,想着有朝一日取回,世事难料,钱穆离开北京后,再也未能北上。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微凉

文明东城

凝聚正能量,传播新风尚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4077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